应用层及其协议共3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应用层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定义了在不同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程如何相互传递报文。

这些报文可以是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它们有着特定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定义了交换的报文类型、报文语法、字段语义以及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及对报文进行响应等。

应用层协议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服务器和客户端模型: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其中始终公开固定IP 地址的主机为其它主机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请求服务的主机之间不会互相通信。

那些为其它主机提供服务的终端设备称为服务器,那些请求服务的主机则称为客户端。

大多数应用层协议,都是这种模型。

2.P2P模型:在P2P模型中,对等方(peer)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需中心化的服务器。

这种模型通常被用于大流量的应用程序,例如下载O此外,应用层协议的通信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比如请求/响应模式、推送/订阅模式等。

其中,HTT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HTTP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模式为基础,客户方(即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服务器方(即Web服务器)会响应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HTT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HTTP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模式为基础,客户方(即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服务器方(即Web服务器)会响应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HTTP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请求由客户端发出,响应由服务器端发出。

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有GET、POST、PUT、DE1ETE等,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的动作类型。

比如GET方法用于请求数据,POST方法用于提交数据,PUT方法用于更新数据,DE1ETE方法用于删除数据。

HTTP协议的响应包含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

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比如200表示请求成功,404表示找不到资源。

应用层的协议

应用层的协议

应用层的协议应用层的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协议,它负责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交换格式。

在互联网中,有许多不同的应用层协议,每种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层协议,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HTTP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应用层协议,它是万维网的基础。

通过HTTP协议,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请求特定资源,比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并且服务器会将这些资源传输给客户端。

HTTP协议采用了无状态的请求/响应模式,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服务器不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

由于其简单、灵活的特性,HTT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互联网应用中。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层协议是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它是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

SMTP协议定义了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包括邮件的格式、传输方式等。

通过SMTP协议,用户可以发送邮件给其他用户,而且可以跨越不同的邮件服务器。

SMTP协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电子邮件的普及和应用。

除了HTTP和SMTP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应用层协议,比如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DNS(Domain Name System)、Telnet等。

FTP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它提供了文件上传、下载、删除等功能。

DNS协议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IP地址。

Telnet协议则用于远程登录到其他计算机,进行命令行操作。

总的来说,应用层的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使得各种网络应用得以实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的应用层协议不断涌现,为网络通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我们期待着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层协议出现,为网络通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快换式纯电动整车通讯协议

快换式纯电动整车通讯协议
快换式纯电动客车整车通讯协议
编号 编制 审核 标准 批准 日期
快换式纯电动客车整车通讯协议
共 35 页 第 1 页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欧辉 12 米快换式纯电动客车整车 CAN 总线通信协议,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节点 地址分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协议等方面。
本文件适用于欧辉 12 米纯快换式电动客车。








16bit (MSB)
保留
15bit 保留
14bit 保留
电池系统故障字节 3:
13bit
12bit
11bit
10bit 9bit(LSB)
第 12 箱连接 故障
(保留)
第 11 箱连接 故障
(保留)
0 to 3500(0 to 35) 0 to 250(0 to 100%) 0 to 255(0 to 100%)
0~255 0 to 2000(0 to 200.0) 0 to 64000(-500~+500 度)
0-1677696kwh 0 to 65535(-3200 to 3353.5) 0 to 65535(-3200 to 3353.5)
X4X3=11 强制 2 挡;
强制低速模式条件(关系:逻辑或):
请求整车进入低速行驶模式命令;
强制停车模式条件(关系:逻辑或):
请求整车进入停车行驶模式命令;
BMS 掉线;
车辆互锁功能条件:
充电插头连接;
气压过低报警(前后桥气压<0.52par)
快换式纯电动客车整车通讯协议
共 35 页 第 6 页
3bit
2bit
1bit(LSB)

《应用层协议详解》课件

《应用层协议详解》课件

应用:网站访问、电子邮件发送等
PART FOUR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简称,用于在万维网上传输超文本文档。
HTTP协议采用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
HTTP协议分为请求头和请求体两部分,请求头包含请求方法、URL、协议版本等信息,请求体包含请求数据。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解析请求头,根据请求方法、URL等信息,找到对应的资源,生成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添加标题
邮件管理:POP3协议支持邮件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POP3协议对邮件进行删除、标记等操作。
添加标题
邮件备份:POP3协议可以用于邮件备份,用户可以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设备进行备份。
添加标题
邮件客户端:POP3协议广泛应用于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Thunderbird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客户端使用POP3协议接收和管理邮件。
解决方案:使用邮件过滤技术,如SPF、DKIM、DMARC,防止垃圾邮件和钓鱼邮件
解决方案:使用邮件安全服务,如邮件安全网关,提供全面的邮件安全防护
安全问题:POP3协议没有加密机制,容易受到攻击
解决方案:使用SSL/TLS加密技术,提高安全性
问题:POP3协议没有身份验证机制,容易受到攻击
解决方案:使用SASL身份验证机制,提高安全性
DNS放大攻击:攻击者利用DNS服务器放大攻击流量,导致网络瘫痪
DNS安全解决方案:使用DNSSEC协议,验证DNS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DNS劫持和污染;使用DNS防火墙,过滤恶意DNS请求,防止DNS放大攻击。
PART SIX
网站浏览:HTT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之一,用于传输网页数据。
添加标题
域名解析: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方便用户访问网站

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应用层协议有哪些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网络中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交换格式。

在互联网中,有许多不同的应用层协议,每种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和DNS等。

首先,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文档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之一,用于传输网页、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文件。

HTT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并返回所需的数据。

HTTP协议基于TCP协议,使用默认端口号80。

其次,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它允许用户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传输和共享。

FTP协议支持匿名访问和身份验证访问两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FTP客户端连接到FTP服务器,并进行文件上传、下载、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FTP协议基于TCP协议,使用默认端口号21。

另外,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

它定义了邮件的传输方式和格式,允许邮件服务器之间进行邮件交换。

SMT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邮件,服务器负责转发邮件到目标地址。

SMTP协议基于TCP协议,使用默认端口号25。

最后,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上用于域名解析的协议。

它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易记的域名访问互联网资源。

DNS协议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来存储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允许多个DNS服务器协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DNS协议基于UDP协议,使用默认端口号53。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应用层协议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协议,如HTTPS、TELNET、POP3、IMAP等,它们都在不同的网络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用层协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为网络安全和性能优化提出了挑战。

《计算机网络课件应用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件应用层协议》

远程过程调用(RPC)
RPC是一种允许远程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和调用的协议。它使得我们可以像 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计算机上的函数。
网络时间协议(NTP)
NTP是一种用于同步计算机时钟的协议。它通过精确的时间源将计算机的时钟与全球标准时间同步。
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原理及 应用
SNMP是一种用于管理计算机网络中设备和系统的协议。它使得管理员可以 监视、配置和控制网络设备。
全球文件系统(GFS)的原理及应用
GFS是谷歌开发的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可以在大规模集群上存储和操作大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可 靠性和高性能访问。
协议的安全性及应用层协议的 漏洞防范
协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许多应用层协议涉及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为了防范漏洞,需要采取措施,如身份验证、加密和访问控制。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的 应用层协议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在应用层,TCP/IP协议族支持各种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FTP、 SMTP等。
通用对象访问协议(SOAP)
SOA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交换结构化信息的协议。它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 系统中的Web服务通信。
电子邮件协议是用于发送、接收和管理电子邮件的协议。SMTP负责发送邮件, POP3和IMAP负责接收和管理邮件。
域名系统(DNS)
DNS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它使得我们可以使用易记的域 名来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IP地址。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的工作流程
1
建立连接
建立与SMTP服务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以便发
应用层协议的作用和目的
应用层协议的作用是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它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标准的方式,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互相理解并正确地交换数据。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

应用层协议详细讲解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协议,它定义了用于网络应用程序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它建立在传输层协议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访问网络的接口。

本文将详细讲解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功能和一些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一、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应用层协议是一种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规则的约定。

它规定了应用程序如何打包、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数据的格式和解释。

应用层协议通常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其中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提供响应。

二、应用层协议的功能1. 数据交换: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交换方式和格式,确保数据可以正确地传送和解释。

2. 用户认证和授权:应用层协议提供了用户认证和授权的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网络资源。

3. 错误检测与恢复:应用层协议可以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压缩和加密:应用层协议支持数据的压缩和加密,以提高传输效率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5. 资源定位和访问:应用层协议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定位和访问网络资源,如网页、文件和数据库等。

三、常见的应用层协议1.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用于万维网通信的协议,它定义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

HT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使用URL来定位和访问网络资源。

2. FTP(文件传输协议):FTP是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下载和管理文件。

F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使用明文进行身份验证。

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是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它定义了电子邮件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SM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使用POP3或IMAP来接收邮件。

4. DNS(域名系统):DNS是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命名系统,用于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理解的IP地址。

5.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配置其他网络参数的协议。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课件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课件

• 交换机接收完数据包的前64字节(一个最短帧长度),然后根据头信息 查表转发。
• 结合了直通方式和存储转发方式的优点。
第20页/共44页
20
全双工简述
全双工简 述
. 1.实现全双工的物质保证 . 2.全双工对以太网技术的影响 . 3.支持全双工的设备
第21页/共44页
21
自动协商
双工方式 全双工 半双工
为什么使用L2会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以太网的安全性?
第25页/共44页
25
课程内容
第一章 以太网基本概念 第二章 HUB和L2交换机出现 第三章 VLAN和L3交换机出现 第四章 GE/10GE以太网出现
第26页/共44页
VLAN的起源—— 基于端口分组
VLAN的起源——基于端口分 组
解决广播泛滥问题的主导思想:将没有互访需求的主机隔离开

29
解决办法(二) ---单臂路由
解 决 办 法(二) --- 单臂路由
使用支持VLAN属性的路由器连接不同的VLAN
前提: VLAN和IP子网间是一 对一的关系
10.110.10.0
工程部 VLAN
10.110.20.0
市场部 VLAN
10.110.30.0
销售部 VLAN
SWITCH
第30页/共44页
以太网原理---CSMA/CD
• CS :载波侦听。 • 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监听,以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的机会。
• MA :多址访问。 •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站点接收。
• CD :冲突检测。
•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随机时间之 后继续 发送。
冲突的检测: 由于两个站点同时发送信号,经过叠加后,会使线路上电压的摆动值超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http代理服务器主要用于访问网页,一般有内容过滤和缓存功能。HTTP代理服务功能包 括打破IP限制,访问被限制网站。隐藏内部IP。通过缓存保存访问信息,相同访问则调用, 进而提高网站访问速度,不能提高用户带宽。HTTP协议代理服务器常用端口有TCP 的 80,8080,8081,9080等端口。
(2)根据地域性划分类型
①根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级的域名服务器。每一个根域名服 务器都要存 有所有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和域名。
②顶级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在本服务器上注册的所有二级 域名。
③权限域名服务器:DNS的区域划分中,每一个区域都可以都设置一台权限 域名服务器, 负责将管辖区内的地址解析。
④本地域名服务器:也称为默认域名服务器。最靠近用户端的服务器。
① NS(名称服务器)记录:指定区域中由哪个DNS服务器来进行解析。 ② SOA记录:起始授权机构记录,记录了在众多NS记录里那一台才是主要的 服务器。 ③ A记录:正向域名解析,将域名转换成IP的记录。 ④ PTR记录:逆向域名解析,将IP转换成域名的记录。 ⑤ MX记录:邮件交换记录,指向一个邮件服务器,用于电子邮件系统发邮件 时根据 收信人的地址后缀来定位邮件服务器。 ⑥ CNAME记录:别名记录,用于将某个别名指向到某个A记录上,这种记录 允许您将 多个名字映射到同一台计算机。 ⑦ H INFO记录:主机描述,记录CPU,OS等信息。 ⑧ TXT记录:某个主机或域名的说明。
(2)Passive被动模式
Passive模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时候和Port模式类似,但建立连 接后发送的不是Port命令,而是Pasv命令。客户端开启一个 FTP连接时,会打开两个任意两个高阶端口N和N+1(N> 1023),N端口发送Pasv命令,FTP服务器收到Pasv命令后, 随机打开一个高阶端口N(N>1023)并且通知客户端在这个端 口上传送数据的请求,客户端通过高阶端口N+1连接FTP服务器 此端口,然后FTP服务器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

应用层协议课件

应用层协议课件

应用层协议的特点每个应用层协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

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

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9.1域名系统DNS许多应用层软件经常直接使用域名系统DNS (Domain Name System),但计算机的用户只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使用域名系统。

因特网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

名字到IP地址的解析是由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程序完成的。

域名服务器程序在专设的结点上运行,运行该程序的机器称为域名服务器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因特网采用了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

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域名的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三级域名. 二级域名. 顶级域名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域名只是个逻辑概念域名只是个逻辑概念,并不代表计算机所在的物理地点。

变长的域名和使用有助记忆的字符串,是为了便于人来使用。

而IP地址是定长的32 位二进制数字则非常便于机器进行处理。

域名中的“点”和点分十进制IP 地址中的“点”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分十进制IP 地址中一定是包含三个“点”,但每一个域名中“点”的数目则不一定正好是三个。

域名服务器有以下四种类型⏹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管理2级域名⏹权限域名服务器一个区域⏹本地域名服务器可以是ISP,也可以是一个大学等域名的解析过程⏹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 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 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六个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六个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六个协议一:《服务协议》1、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公司名称],营业执照号[营业执照号码],地址[公司地址];乙方:[用户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号码],地址[用户地址]。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为提供服务方,乙方为接受服务方。

甲方有权提供本协议约定的服务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用;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使用服务,并就使用服务向甲方支付相应服务费用。

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提供服务,并承担服务期间发生的责任;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使用服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应于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承担违约金等。

3、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协议所涉及的内容应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要求。

如一方违反法律法规,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4、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甲方有权针对乙方的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并按照本协议约定收取相应费用;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使用服务并支付服务费用。

甲、乙双方应履行本协议约定的各项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

示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另一方可以依法向其要求补偿损失,并有权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协议二:《合作协议》1、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公司名称],营业执照号[营业执照号码],地址[公司地址];乙方:[公司名称],营业执照号[营业执照号码],地址[公司地址]。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为合作方,乙方为合作方。

本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双方应根据本协议的约定共同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获益。

其中,甲方有权对本合作协议中所规定的业务进行管理和决策;乙方有权在合作协议的承诺范围内合理利用其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

甲、乙双方应认真履行本协议约定的各项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向对方提供必要信息、保持沟通、按照约定支付费用等内容。

应用层主要协议

应用层主要协议

应用层 客户 运输层 网络层
①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②接受连接建立请求
应用层 服务器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Internet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
应用层 客户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服务器1 服务器2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3、HTTP连接的类型
❖ 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
HTTP既可以使用非持久连接(nonpersistent connection),也可以使用持久连接 (persistent connection)。HTTP/1.0使用非持久连 接,HTTP/1.1默认使用持久连接。
•非持久连接
非持久连接情况下从服务器到客户传送一个 Web页面的步骤。假设该页面由1个基本HTML文 件和10个JPEG图像构成,而且所有这些对象都存 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主机中。 再假设该基本HTML 文件的URL为 http: // /somepath/index.html
HTTP请求标准格式 Request
空格
回车换行
方法 首部字段名
首部字段名 CRLF

URL
版 本 CRLF
: 值 CRLF
首部行
: 值 CRLF
: 附属体
(通常不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求行
❖ 附属体不在GET方法中使用,而是在POST方法 中使用。
❖ POST方法适用于需由用户填写表单的场合,如 往google搜索引擎中填入待搜索的词。用户提交 表单后,
1. Email
电子邮件客户程序: 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 邮件传递:邮件客户程序→邮件服务器1 →邮件服务器2

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及应用层协议
总结词
远程登录系统是应用层协议的一个重要应用 ,用于实现远程用户的登录和管理。
详细描述
远程登录系统基于Telnet和SSH(安全外壳协 议)等应用层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远程登
录的通信方式和安全机制。通过Telnet和SSH 协议,用户可以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和管理 账户,实现远程管理和操作。
网络新闻系统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发布和获取新闻消息。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是两种主要的网络新 闻传输协议。
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NN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发布、获取和管理新闻消息的协议。它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并支 持各种新闻组操作,如发布、获取、删除和管理新闻组讨论。NNTP常用于在线新闻讨论组和论坛等 场景。
应用层的功能
通信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应用程序之间 的数据交换。
服务
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 维网等。
资源共享
支持网络中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如文件、打印机 等。
应用层协议的重要性
01
02
03
标准化
应用层协议的标准化使得 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相互 通信和协作。
可靠性
应用层协议提供了数据传 输的可靠性,确保数据的 完整性和正确性。
POP(邮局协议)
POP是一种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下载电子邮件的协议。它允 许用户从邮件服务器上下载邮件到本地客户端,并在本地 进行阅读和管理。POP也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文件。FTP(文件传输协议)是两种主要的文件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OSl参考模型

OSl参考模型
C.IMAP D.HTTP
2020/12/13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27.一台计算机如果要接入因特网,则必须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的协议是( )
A.HTTP B.SMTP
D
C.DHCP D.TCP/IP
2020/12/13
32
32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28.下列选项中与E-mail有关的协议是( )
计算机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信 息头部(即封装),而该层的功能正是通过这个“控制头”(附加的各种控制信息)来实现的。由 于每一层都对发送的数据添加发送信息,因此,真正发送的数据越来越大,直到构成 数据的二进制位流,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到接收方时,这七层的功能又一次发挥作用,并将各自 的“控制头”去掉(即拆装),同时完成相应功能,如检错、传输等,从而完成信息的传输。
D
C.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增加协议控制信息
D.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去掉协议控制信息
2020/12/13
19
19
第十九页,共35页。
15.TCP/IP协议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四个层次,处于最底层的是( )
A.网络接口层 B.网络层
A
C.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
2020/12/13
C.DHCP D.FTP
2020/12/13
29
29
第二十九页,共35页。
25.FTP的中文含义是( )
C
A.邮件系统
B.地名系统
C.文件传输协议 D.域名服务系统
2020/12/13
30
30
第三十页,共35页。

tcp协议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应用层协议TCP协议应用层协议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与乙方均为TCP协议应用层协议的使用方。

2.甲方保证其为合法的单位,具有在本协议项下执行合法、有效、可预期的权利和能力。

3.乙方保证其为合法的个人或单位,具有在本协议项下执行合法、有效、可预期的权利和能力。

4.双方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5.甲方与乙方应保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交流信息,任何一方不得将其交流内容外泄、复制或转让给第三方。

6.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TCP协议应用层协议的技术支持、维护服务等。

7.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使用TCP协议应用层协议,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

8.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维护服务等。

9.本协议有效期为两年,自签署之日起算。

10.违约责任: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付损失等。

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1.甲方与乙方均应遵守中国有关TCP协议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

2.甲方与乙方不得利用TCP协议应用层协议从事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行为。

3.如本协议的任何条款与中国法律法规相抵触,则应以中国法律法规为准。

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本协议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

2.乙方有权享受甲方提供的服务,同时应按照本协议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

3.甲、乙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权利和利益。

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协议各项条款是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其他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或签署电子合同生效。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未尽事宜,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双方的协商进行处理。

甲方:(盖章或签字)乙方:(盖章或签字)日期:。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包括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包括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包括
应用层的常用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条基本信息
甲方:(委托人)联系方式:地址:身份证号码:
乙方:(被委托人)联系方式:地址:身份证号码:
第二条各方身份、权利、义务
甲方为委托人,在协议签订前已就委托事项向乙方咨询并获得必要的说明、建议和合法的法律服务。

乙方为被委托人,接受甲方委托,提供法律服务并按照协议约定完成工作。

第三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委托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委托的法律服务工作。

(2)若因乙方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工作或工作质量不符合甲方的要求,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甲方在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前,应确认工作已按照约定完成,否则乙方无权要求甲方支付费用。

第四条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乙方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甲方应提供真实合法的委托事项,不得要求乙方从事非法或违反道德规范的活动。

第五条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
协议签订后,各方均有权依据协议内容行使权力,并承担义务。

在约定期限内,各方均有责任保守双方之间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不得向其他方泄露。

第六条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本协议具有合法的法律效力,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影响,可以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进行执行。

如甲方或乙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违约责任。

第七条其他
本协议的签署为甲方和乙方双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未尽事宜将另行协商。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应用层协议书

应用层协议书

应用层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鉴于甲方与乙方就应用层协议的合作事宜达成共识,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协议书,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协议目的1.1 本协议旨在明确甲方与乙方在应用层协议方面的合作内容、权利义务及责任分担,以促进双方的合作发展。

第二条定义2.1 “应用层协议”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交换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2.2 “合作范围”指双方在本协议中约定的合作内容和领域。

第三条合作内容3.1 甲方负责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方案和支持,确保应用层协议的实施与运行。

3.2 乙方负责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必要的系统配置和维护工作。

第四条权利与义务4.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4.1.1 甲方有权对乙方在应用层协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

4.1.2 甲方有义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技术问题。

4.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4.2.1 乙方有权根据本协议约定使用甲方提供的技术方案。

4.2.2 乙方有义务按照甲方的技术指导,确保应用层协议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七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7.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和解除,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第八条争议解决8.1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其他9.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9.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以下无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12
加密密钥和密钥环
PGP使用四种类型的密钥:一次性会话对称密钥, 公钥,私钥,基于过度阶段的传统密钥
需求
需要一种生成不可预测的会话密钥 需要某种手段来标识具体的密钥(一个用户可拥有多
个公钥/私钥对,以便随时更换) 每个PGP实体需要维护一个保存其公钥/私钥对的文件
和一个保存通信对方公钥的文件
2
PEM(Privacy Enhanced Mail)
PEM协议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加密、源认证和完整性, RFC1421-1424
与此同时,出台了传输多种媒体格式的 EMAIL标准: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RFC2045), 而S/MIME(RFC2633)采用了PEM的许多设 计原理在MIME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加密
对称密码加密
A的公钥
解密
7
压缩
PGP 的压缩过程在报文的签名和加密之 间,即先对报文签名,然后压缩,再是 加密
签名后再压缩是为了保存未压缩的报文和签 名
压缩后加密是为了提高密码的安全性,因为 压缩后的报文具有更少的冗余,所以密码分 析会更困难,另外加密的报文也更短
压缩算法采用ZIP
8
E-mail 的兼容性
基于公钥技术,用接收者的公钥加密会话密钥,并在RFC 1422中 定义了证书体系。
基于对称密码时,采用事先共享的密钥加密会话密钥。
4
PGP(Pretty Good Privacy)
Email安全加密系统 PGP提供的安全业务:
加密:发信人产生一次性会话密钥,以IDEA、3-DES或 CAST-128算法加密报文,采用RSA或D-H算法用收信人的 公钥加密会话密钥,并和消息一起送出。
10
Sumary of PGP Services
F u n c t io n
D ig it a l S ig n a t u r e
M essage E n c r y p t io n
C o m p r e s s io n E - m a il C o m p a t ib ilit y S e g m e n t a t io n
1. 电子邮件安全协议(PEM、 S/MIME、PGP)
电子邮件的威胁
邮件炸弹 邮件欺骗 邮件服务器控制权
电子邮件安全协议
PEM (Privacy Enhanced Email,RFC 1421 through 1424)
S/MIME PGP(Pretty Good Privacy)
A lg o r it h m U s e d
D S S /S H A or R S A /S H A CA S T or ID EA or t h r e e - k e y t r ip le D E S w it h D if f ie - H e llm a n or RS A Z IP R a d ix - 6 4 c o n v e r s io n
13
密钥标识符(Key ID)
一个用户有多个公钥/私钥对时,接收者 如何知道发送者是用了哪个公钥来加密 会话密钥
将公钥与消息一起传送 将一个标识符与一个公钥关联,对一个用户
来说做到一一对应
定义KeyID 包括64个有效位,(KUa mod 264)
14
密钥环(Key Rings)
KeyID在PGP中标识所使用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的密钥号
两个keyID包含在任何PGP消息中提供保密与认证 功能
需要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存储和组织这些key以保证 使用
认证
采用SHA-1产生160位HASH值 用发送者的私钥对HASH值签名
报文只需要认证服务或加密服务,当同时需要认证和 加密服务时
采用先签名,后加密顺序(与IPSEC ESP中的先加密,后 MAC相反)
通常将明文与签名一起保存比较方便 验证时,不需要涉及会话密钥
6
HASH
A的私钥
压缩
认证:用SHA对报文杂凑,并以发信人的私钥签字,签名 算法采用RSA或DSS 。
压缩:ZIP,用于消息的传送或存储。在压缩前签字,压缩 后加密。
兼容性:采用Radix-64可将加密的报文转换成ASCII字符 数据分段:PGP具有分段和组装功能
5
机密性和认证
机密性:
发送端产生随机的128位数字作为会话密钥 对称算法加密报文 接收端公钥加密会话密钥
3
PEM 的构成
PEM将邮件报文分成几部分,有的需要加密,有的则需要 认证,这些需要特殊处理的报文通过语句标记。
例如在需要加密的报文段前插入 BEGIN PRIVACY-ENHANCED MESSAGE 在需要加密的报文后插入 END PRIVACY-ENHANCED MESSAGE
报文加密采用DES算法 认证采用MD-5 密钥的分发
基于公钥技术,用发送者的私钥对报文的摘要进行加密,即 数字签名
基于共享密钥:事先发送者与接收者共享一个密钥,采用消 息认证码(MAC)对报文进行认证
完整性:报文未被修改
报文的完整性与身份认证的方法类似,通常可在一起进行
抗否认性:发信者的不可抵赖性,可供第三方鉴别
基于公钥技术,采用发送者的私钥签名
在多数的邮件系统中是以ASCII字符形式传输,加密后的任 意8比特报文可能不符合ASCII字符特点。
采用基64转换方式 (see appendix 5B). 基64转换方式 的采用将原报文扩展了33%.
9
分段和重组
通常邮件的最大报文的长度限制在50,000 octets.
超过标准长度的报文必须分段. PGP 自动对过长的报文分段. 接收全需求 利用公钥体制,用
接收者的公钥加密
发送者生成报一文个。密钥,采用对称密
机密性:只有接收者才能阅读
码算法加密但报对文于,长即报S文{及M多} 再用接收方个的接公收钥者加时密该密怎钥么S,并与
报文的加密:关键是密钥的分发 收发双方如何共享密钥?
认证:发送者的身份认证
加密的报文办同?时发送。 假设接收者有A、B、C三人,就分 别生成三个加密密钥KA{S}, KB{S},K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