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高一必修1知识点小结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版高一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生的选择与坚持-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人生的选择与坚持,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话题。

- 重点知识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人生规划等。

- 相关作品:《少年中国说》、《青年知识分子与社会》等。

第二单元:古诗文赏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赏析,包括古诗的基本特点、诗歌鉴赏技巧等内容。

- 重点知识点:古代诗歌的体裁、修辞手法、意象等;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等。

- 相关作品:《静夜思》、《岳阳楼记》等。

第三单元: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包括小说、散文等。

- 重点知识点:现代小说的特点、结构、主题等;散文的体裁、写作技巧等。

- 相关作品:《范进中学》、《围城》、《读金灯》等。

第四单元:古代文言文阅读-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包括阅读技巧、文史知识等。

- 重点知识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词语的理解等。

- 相关作品:《红楼梦》、《孔乙己》等。

第五单元:古诗词的艺术欣赏-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古代诗词的艺术欣赏,包括鉴赏技巧、诗词的韵律等。

- 重点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韵律、意象、表达方式等。

- 相关作品: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名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古代散文名篇的阅读和欣赏,包括阅读方法、主题解读等。

- 重点知识点:古代散文的特点、修辞手法、主题等。

- 相关作品:《骆驼祥子》、《苏武庙碑记》等。

第七单元:写景文学与写人文学-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文学欣赏,包括文学语言的运用等。

- 重点知识点:写景文学的特点、写人文学的刻画方法等。

- 相关作品:《春晓》、《蘋中記》等。

第八单元:散文的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散文的运用与欣赏,涉及到散文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

- 重点知识点: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修辞手法等。

- 相关作品:《读前赤壁赋感五百字》、《走进课堂》等。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高一语文必修一》是由人教版出版的教材,适用于高一年级学生。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课文讲解、写作和阅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包括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来进行分类,如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散文与诗歌、小说与剧本等。

3. 文字学和文学批评学:文字学研究文字的产生、演变和运用规律;文学批评学研究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性质。

4. 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作家及其作品的学科,可以根据朝代和文学流派进行划分。

第二部分:课文讲解1. 《阿Q正传》: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懦弱的自负者阿Q的形象,通过阿Q的形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弱点和精神状态。

2. 《荷塘月色》: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荷塘中静静散步的情景,通过塑造荷花和月色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美的追求。

3. 《春》:这是于谦先生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动物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4. 《古诗十九首》:这是课本中收录的古代诗歌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5. 《读书》:这是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读书人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部分:写作技巧1. 描写的技巧:描写是指通过言语描绘事物的形象和状态,可以通过五感的描述、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来丰富描写效果。

2. 叙事的技巧:叙事是指通过叙述事件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来表达故事的过程和情感,可以通过时间的顺序、场景的切换和人物的对话等手法进行叙述。

3. 说明的技巧:说明是指通过解释、推理和论证等方式来阐明观点和说明事物的性质、原因和结果,可以通过例证、比较和举例等手法进行说明。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1. 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了解古代和现代相关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
作品。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病句的修复,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古文观止:熟悉《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学习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
史和作家的基本知识。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析和理解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7. 文学批评方法: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如评点、评述、评析等,能够分
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8. 作文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能够写出符合语文表达要求的优秀作文。

9. 古代文化与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
作品。

10. 现代文化与文学:了解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作品。

注意:以上列出的是高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但实际上,语文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知识点一,常见文章体裁议论文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证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论证方法:立论,驳论5,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 (本论) (结论)议论文论证法: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引证法,用典法,归纳法,演绎法,引申法,假设法,类比法记叙文口诀:把题目演绎为一个故事(情节)把故事表达成一个思想(情感)将这种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情境)谓前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前是景物,后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景物情景交融:景物都用修饰语言艺术:化用成语用谐音运用修辞,夸张,对比概括特点,标新立异以情动人三,古诗古文《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

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内容:风(民间歌谣)雅(正统音乐)颂(宗庙祭祀音乐)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愿)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铺垫,《孔雀东南飞》开头)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诗经(四言叙事),汉乐府(五言叙事)民间文学,汉末魏晋,中国诗歌承前启后离*(杂言抒情),汉赋(四六文抒情)文人创作ps: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

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意象=物象+情意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对偶分工对,宽对工对:诗词一字一对宽对:宽放对偶顶真前后紧凑,气势顺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我国古代乡情诗歌中的明月短笛月亮有母性情结,寄托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笛声在诗歌中的作用:衬悲情,引乡情乡情诗歌常用意象:晨霜,明月,笛声,泪,山,水,风,雪,树,寒江,玉,碧色,落日,暮色,黄昏,酒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特点:形散神聚一,积累典型意象恬淡清静月松泉竹莲五柳鹤(怀人念远)戍边之情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金甲楼兰羌笛狼烟忧愁苦闷猿啼落木酒杯杜鹃送别难舍柳长亭驿站酒坚韧高洁梅兰竹菊松柏莲二,辨析意象的修饰语三,解读不同的意象组合四,验证意象的作用盛唐山水诗政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诗人可以纵情山水,张扬个性,文化繁荣,兼容并包《从军行》表现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王昌龄:国力昌盛,民族富强,开拓疆土,国家对军功德奖励盛唐诗歌的主旨:表现出热爱生活,寄情山水的情趣,放映出边塞生活,宣扬建功立业的情趣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岑参,高适,王昌龄风格:清新明丽,积极昂扬中唐山水诗《登高》萧瑟悲凉安史之乱,朝政败坏,藩镇割据,民生疾苦,社会各阶级矛盾尖锐,士人功名难获,仕途坎坷主旨:讽喻朝政败坏,反映民生疾苦,寄托忧国忧民之情,反映壮志难酬,仕途坎坷代表诗人: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韩愈,韦应物,张籍,卢纶风格:忧愤深广,愁苦落寞晚唐山水诗李商隐:仕途曲折,在党派斗争的夹缝中生存,民不聊生,士人命运坎坷主旨:控诉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对国运没落感到绝望,寄托对自身命运坎坷的无奈代表人物: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风格:沉郁绝望,暗淡感伤怀古诗: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格律诗:讲究平仄,格律,音韵,对仗工整,字数工整的诗歌诗体裁:五律:八句或以上,一句五字五绝:四句,一句五字七律:八句或以上,一句7字七绝:四句,一句7字题材:写景抒情:(山水田园,羁旅怀乡,送别离情,征战边塞,怀古咏史)即事感怀,托物言志高中必记定语后置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凌万顷之茫然。

高一人教版必备语文精品讲义

高一人教版必备语文精品讲义

高一人教版必备语文精品讲义第一章:文言文阅读1.1 古文观止1.2 古诗文选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2.1 现代散文选读2.2 现代诗歌欣赏第三章:写作技巧3.1 修辞手法3.2 描写技巧3.3 议论文写作方法第四章:语法知识讲解4.1 词汇辨析4.2 句子成分分析4.3 语法错误辨析第五章:作文指导5.1 论述文写作指导5.2 议论文写作指导5.3 文化背景作文写作指导第六章:文学常识6.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6.2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第七章:阅读理解7.1 短文阅读理解7.2 长文阅读理解第八章:写作实践8.1 写作实例分析8.2 写作训练技巧第九章:作品赏析9.1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9.2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第十章:学科知识拓展10.1 历史文化知识10.2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十一章:考试技巧及答题讲解11.1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1.2 常见考试题型解析第十二章:辅助材料12.1 词典使用技巧12.2 参考书推荐以上是《高一人教版必备语文精品讲义》的内容大纲。

每个章节以不同的标题进行分隔,方便学生快速查找所需的知识点。

每个章节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小节,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文章采用简洁美观的排版,确保了阅读的舒适性。

同时,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吸收文本中的内容。

该讲义以提高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从古代文言文阅读到现代散文、诗歌的阅读,再到写作技巧的培养,全方位覆盖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语法知识、作文指导、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除了正文内容外,讲义还提供了作品赏析、阅读理解、写作实践等板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

同时也针对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为了方便学习,讲义还提供了辅助材料,如词典使用技巧和参考书推荐,供学生深入查询和拓展学科知识。

总的来说,《高一人教版必备语文精品讲义》是一本全面详实、易于理解的教材,能够帮助高一学生有效提升语文水平,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和高考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能够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能够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使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持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预习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

2、按要求朗诵。

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

4、相关的文学常识。

5、分析意象;发挥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是寡人之过也(的)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语文学习方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

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

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

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一)一、单元教材及研究重点说明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研究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要点:1、研究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研究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存眷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二)1、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论说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XXX、何过、XXX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XXX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申明文申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力、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伎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述方法:外貌描述、言语描述、动作描述、心理描述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qìn 颓pǐ chì采彩采:本义是“摘”,如“采花”“采摘”。

另有意思跟“精神”“神情”有关,如“无精打采”“神采奕奕”。

彩:本义跟“颜色”有关,如“彩旗飘飘”。

另有意思跟“称赞的欢呼声”有关,如“喝彩”。

三、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第一单元漫江:满江。

沉浮:《沁园春》词中意指盛衰。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遏:阻止。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颓圮:坍塌,破败。

凌侮:欺凌,侮辱。

第三单元寥落:稀少。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做。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忧伤的样子。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死亡。

恤,顾虑。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第四单元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凡响,平凡的音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 (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篇:古代文学常识1. 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词语解释、古文翻译。

2.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 唐宋词:词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唐宋词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 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5. 传统戏剧:元曲、元杂剧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6. 古代散文:散文的定义、特点,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五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七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3. 诗歌写景: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技巧。

4. 唐人的爱情诗:唐代爱情诗的特点、写情一般技巧。

5. 唐咏史诗:唐代咏史诗的特点、写史的一般技巧。

第三篇: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阅读:现代白话文阅读技巧、文学鉴赏方法。

2. 新诗:新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新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3. 小说: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小说鉴赏方法。

4. 戏剧: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作家。

5. 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散文鉴赏方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对比1. 古代诗歌的构造方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构造方式。

2. 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自由诗与固定诗的构造方式。

3. 句式与篇章结构: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句式与篇章结构上的对比。

4. 诗歌语言与意象: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语言与意象上的对比。

第五篇:现代新表达形式分析1. 新闻报道与特写报道:新闻报道的定义及特点,特写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2. 读后感与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观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3. 书信:书信的种类与格式,书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4. 广告语:广告语的构造特点,广告语的鉴赏方法。

5. 网络语言与宣传文案:网络语言特点与宣传文案的写作技巧。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离骚》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知识点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chéng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

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词类活用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

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

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

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

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

为边境)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

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

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

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

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论点: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通常在文章开头、结尾或中间段落的开头部分。

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和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

分析论据是如何支撑论点的。

-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进行论证,增强论证的权威性。

- 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对比,突出论点。

- 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式来阐述道理,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 论证结构:常见的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2.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人物形象:-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展现人物形象。

- 情节:- 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 情节的作用包括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 社会环境描写:展现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暗示主题等。

- 主题: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综合分析来把握小说的主题,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

3.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散文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 形散神聚:“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聚”指散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所有的材料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 语言特色:- 优美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富有哲理: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 情感表达:散文常常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生等的感悟和情感,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人教版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人教版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文学、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文学知识1. 文学体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 文学流派:熟悉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建安七子等。

3. 文学史:掌握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等。

###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文言文的直译和意译方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

### 三、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2. 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 四、写作技巧1. 写作结构:掌握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结构。

2. 语言表达:学会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3. 思维逻辑:培养清晰的思维逻辑,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五、文学鉴赏1. 诗歌鉴赏: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散文鉴赏:理解散文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3. 小说鉴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和主题思想。

### 六、文化常识1. 历史背景: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作者生平:熟悉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3. 文化传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节日、习俗等。

### 七、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主要信息。

2. 深度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深层次含义。

3. 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 八、古诗文默写1. 记忆技巧:掌握古诗文的背诵方法,如分段记忆、关键词记忆等。

2. 理解性默写: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默写,避免死记硬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教版⾼⼀语⽂必背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教版⾼⼀语⽂必背知识点 ⼀、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矣,⽆能为也已(已,通“矣”,语⽓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王之威(“振”通“震”) 5.今⽇往⽽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有?(“?”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李之往来((古义:出⾏的⼈)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道路上的主⼈) 3.微夫⼈之⼒不及此(古义:那⼈)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投⽆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进(古义:袒露⼀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腿) 11.沛公居⼭东时(古义:崤⼭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亲家) 13.备他盗之出⼊与⾮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篇⼆】⼈教版⾼⼀语⽂必背知识点 1、⼤败李信,⼊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语文基础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完成作业。

考试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好。

保证基础部分不能丢分的。

下面是整理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语文最快的提高方法一、学好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一)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二)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