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视频全

合集下载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6课《散步》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6课《散步》

《散步》----说课稿【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散步》。

本单元的各篇课文,从内容主体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散步》这篇课文则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但是这篇文章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有生命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等。

【学情分析】1、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加之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感受比较少。

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亲情教育特别的重要。

2、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朗读及分析人物情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亲情故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本单元的单元要求:一是语文课程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设置了目标二和目标四;二是语文课程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目标目标一和目标三。

课时计划:两课时【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部编教材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特点及本篇课文的重要地位,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位在朗读上,力图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提高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光阴荏苒,在我们又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一教学中时,感到一切都是新的,以前的所有都化为一种努力的意识。

经过上学期的工作,感觉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语文学习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学期着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本学期的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提高质量为主题。

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一批有扎实、活泼、语感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文能力强的现代中学生。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网课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网课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网课1、1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楼阁”仅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46.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北京冬奥会已经“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B.我们班阅读之星王晓明学习刻苦,数学作业做得“天衣无缝”。

C.中国的戏曲艺术,以它的神奇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D.在抗疫过程中,大多数公职人员依法行事,坚决执行上级命令,“阳奉阴违”,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

4、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5、45.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春天到了,大明湖畔杨柳依依,湖中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美不胜收”。

(正确答案) B.大家都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同。

C.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D.孩子向家长吐露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跌宕dàng 佳肴yáo 供不应求gòngB、踱步duó契约qì锲而不舍qìC、赝品yàn 租赁lìn 果实累累léi(正确答案)D、帐簿bù裙褶zhé藏头露尾lòu7、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C.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消灭逍遥销路烟硝火药B、水淀纱锭靛蓝皮开肉绽(正确答案)C、菱角丘陵凌晨绫罗绸缎D、飘飞漂泊剽悍虚无缥缈9、1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许多劳动者用汗水彰显着精彩的奋斗故事,以担当书写了平凡岗位上的劳动画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课件(48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课件(48 张PPT)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羊狠狼贪 鹰视狼步
课后作业
1、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阅读《狼三则》中其余两篇,并说一说读过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文朗读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
字词学习
◆生难字
缀行( zhuì ) 眈眈( dān 黠( ) xiá ) 大窘(jiǒnɡ ) 瞑( ) mínɡ 苫蔽( ) shàn 倚( yǐ ) 尻尾( 假寐( kāo ) )
mâi
字词释义

连接、紧跟 仅,只 即“一个屠户”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松龄受到这种双重人格
的影响,所以有了《聊斋志异》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 求取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
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的一生,同时也深刻 地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 说,《聊斋志异》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 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隧:名词用作状语,“从
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 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 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人教版 初一上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人教版 初一上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忠实, 坚守)
字词解释: (1) 三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普通人的志向 却不可改变。” 段解:道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讲授新课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 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 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讲授新课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 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 本文后我们要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做得 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讲授新课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 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进度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5.第五单元:4课时6.第六单元:4课时7.第七单元:4课时8.第八单元: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第二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第三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第四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第五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七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口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口技》

口技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一、教学设想《口技》这篇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它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

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基于本篇文章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节奏韵律的美,文化艺术的表现美,并联自己实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

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为达成这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一)经过了初一上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加上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我在作教学设计时就很好地利用本课的这些优势条件,以“善”为主线,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这样不仅整体感强,而且问题集中,在课堂的组织上会有条不紊。

(二)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而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把读、背、大量积累设为重点,采用吟诵、对话、探究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积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在吟诵品味欣赏中得到文学的美的熏陶,而且还能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更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

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31张PPT)
多、艳、甜 和煦、芳香、悦耳
细密、轻盈 春到人欢
描写角度(顺序) 由物到人 由高到低
触觉、嗅觉、听觉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由景及人
写作手法
正面与侧面结合 虚实结合 多感官描写 动静结合 与开头呼应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 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 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 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 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 春光,奋发向上。

语文R版 七年级上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 下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如诗 如画的春。这堂课,让我们一起 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 它的图画美。
1、请你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 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景物特征 嫩、绿、多、软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满人间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色满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
的?请你用“我喜欢 字(词、句),因

”的句式说话。
小组讨论并归纳:
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 人指明了方向。
春天像一个画家,它给干枯的大树画出嫩芽,大树爷爷 乐开了花;它给僵硬的大地画出小草,大地露出了微笑; 它给冰冻的小河画出乐章,小河唱着动听的歌。
春天,像个小姑娘。春姑娘来到了草坪,小草立刻探出 头来;春姑娘来到小河边,小河的冰融化了;春姑娘来到 公园里-,迎春花,桃花都露出了笑脸;春姑娘来到田野里 ,农民伯伯开始在田野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 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33页 0078页 0177页 0253页 0346页 0450页 0494页 0547页 0603页 0623页 0702页 0787页 0815页 0965页 1063页 1140页
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 散步 3* 羚羊木雕 金色花 5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 7 再塑生命的人 9* 王几何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漫游语文世界 11 春 13* 风雨 15*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第四单元
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1 散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2 秋天的怀念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3* 羚羊木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4* 散文诗两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10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6 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7 再塑生命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课件【完整版】
8* 我的早年生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古诗四首(共72张PPT)

23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两句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 待,让人顿生思乡之情。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写景逼真,叙事真 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旧 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从而给人以乐 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 目的是“观沧海”。 • “以”字可证明。 – “以”是目的连 词。
8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诗 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所思。 2、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9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27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 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件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 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 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 鲜嫩薄荷。
充满生气,富饶,幸福,舒适。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由荒原到 绿洲的变化之大,侧面烘托了牧羊人的付出。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精读细研
3.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牧羊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 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 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 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 榉, 种白桦树。
他为了让更多的树木成活,不再放羊。由此可见牧羊人 心灵单纯美好,以及他坚持改善荒地的决心。
精读细研
最后相见
1.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我”看到怎样的景象?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 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②“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 变成了森林村庄的事实,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③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凡而 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合作探究
2.文中作者对牧羊人有什么评价?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 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电子版全面内容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电子版全面内容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①;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②,正纳罕③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②。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人教版】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33页)(1)

【人教版】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33页)(1)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人教版目录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人教版目录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人教版目录
一、《桃花源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山谷》
山谷里,绿草如茵,山花娇羞,开遍林间小径。

清风吹拂,清泉流淌,清鸟唱和,晴空万里无云。

三、《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江南春》
春来江南草木青,春来江南花正开。

江水绿草如茵,桃花红豆花白。

江南无所有,芳草天地间。

五、《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2

人教版语文初一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2
导入

一曲猴哥你真了不起,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了吧。《西游记》里天马行空的想 象世界,令人着迷。文中主角孙悟空神通广 大,兵器了得,七十二般变化更是让他如虎 添翼。但是今天他遇上玉帝搬来的救兵二郎 神又会怎样呢?
小圣施威降大圣
《西游记》
名著导读
名著梗概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 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 “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 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 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 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 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 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 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 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 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 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 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 自幼聪明 过人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 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 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 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 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任务二展示


.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 .找出孙大圣与二郎神如何打斗的,请用简练 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任务三展示: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 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 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 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等的描写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尽显,找出你喜欢的人物形象, 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分成两队,一队喜欢大圣,一队喜欢 小圣,看哪一队的分析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1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1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3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3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4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4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5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5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6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6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7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7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8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8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9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09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0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0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1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1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3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3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4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4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5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5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6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6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7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7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8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8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9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19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0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0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1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1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2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2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3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3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4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4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5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5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6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6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7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7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8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8b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9a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29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