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业设计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 作业设计方案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ff4a5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d.png)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包括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1、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通过习题加深对化学变化条件的理解。
2、总结常见化学变化的条件,并制作成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至少10 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1)实验用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①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对照组。
③对另一支试管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后的温度,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产生气泡的速率。
(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写出实验报告。
2、探究浓度对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用品: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铁钉、烧杯等。
(2)实验步骤:①准备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等体积但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②将相同大小的铁钉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钉表面出现铜的时间。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下反应的速率,得出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规律。
(三)生活应用1、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例如食物的变质、金属的生锈等,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条件,并写成一篇观察报告。
2、调查家庭中常见的清洁剂,了解其成分和作用原理,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变化条件,并制作成一份调查报告。
(四)拓展阅读1、阅读科普文章《化学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撰写读后感,谈谈对化学变化条件在生活中应用的新认识。
2、查阅资料,了解工业生产中利用化学变化条件控制反应的实例,例如合成氨工业,制作成 PPT 进行展示。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作业设计方案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d50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d.png)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本次作业,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几种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和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请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化学式,并分别描述它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等)。
2、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描述它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二)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中和反应。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用实验证明硫酸能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氢气。
描述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三)实际应用1、酸雨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溶于雨水形成的。
请分析酸雨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酸,并阐述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2、建筑工人在使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粉刷墙壁时,常常会在石灰浆中加入适量的纯碱(碳酸钠)。
请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四)拓展思考1、酸和碱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利用了酸和碱的哪些性质。
2、思考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将一种酸转化为另一种酸,或者将一种碱转化为另一种碱,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基础知识巩固和实验探究部分的内容,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清晰。
2、实践作业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应用部分的调查和分析,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呈现结果。
3、在线讨论针对拓展思考部分的问题,学生在班级在线学习平台上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作业难度分层1、基础层主要完成基础知识巩固部分的作业,要求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基本性质。
2、提高层在基础层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部分的作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90e2f14afe04a1b071defc.png)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多样化的化学课后作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课后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课后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2.应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3.课后作业要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
作为化学教师,如何精选作业,怎样布置作业,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实实在在的提高,是每个化学老师都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体现作业的具体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生活贴切、探究性等。
具体体现在:1.课后预习作业。
要求老师事先列出预习提纲和练习题,学生再针对提纲找出内容的疑难点。
2.分层次作业。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有些作业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作业。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其次,对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要求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10—20分钟)3.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与生活相贴切。
作业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视野和课程理念来设计作业。
要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课后作业中的化学知识编成故事,化学谜语、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d551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2.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份初中化学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2.1 实验器材- 烧杯- 酒精灯- 试管- 化学反应座- 显微镜2.2 实验药品- 氯化铁溶液- 碳酸氢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三、实验步骤3.1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铜的反应1. 取一小量氯化铁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取一小量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试管中。
3. 将两个试管同时倾斜,让两种溶液缓慢接触并混合,观察反应过程。
4. 记录下反应的现象和观察到的任何变化。
3.2 实验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 取一小量碳酸氢铵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同时搅拌。
3. 持续滴入,直到观察到溶液颜色或 pH 值有明显变化。
4. 记录下反应的现象和观察到的任何变化。
3.3 实验3: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变化1. 取一小量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置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
3. 观察并记录加热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4. 注意观察颜色、气体释放等现象。
四、预期结果和分析4.1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预期结果:观察到出现颜色变化的反应。
分析:氯化铁和硫酸铜之间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硫酸铁。
4.2 实验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预期结果:观察到溶液颜色或 pH 值的变化。
分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4.3 实验3: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变化预期结果: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浅或发生颜色变化。
分析:加热过程中硫酸铜溶液会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铜。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期间要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和药品,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和,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以上是一份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样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您可以根据这个样例进行修改和拓展,以适应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903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e.png)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设计目标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作业设计原则- 贴近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与化学相关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 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既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又挑战优秀生。
- 注重实践:加大实验类作业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 鼓励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类型及内容3.1 课堂巩固作业- 内容:针对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设计相关习题。
- 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2 实验操作作业- 内容:根据课堂实验,设计相关操作题。
- 形式: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
3.3 生活实践作业- 内容:结合生活实例,探究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形式:小论文、研究报告等。
3.4 拓展探究作业- 内容:针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探究。
- 形式:项目式学习、实验设计等。
4. 作业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对课堂巩固作业和实验操作作业进行打分。
- 定性评价:对生活实践作业和拓展探究作业进行评价。
5. 作业反馈与调整定期收集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对作业进行及时调整,确保作业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670b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f.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化学老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化学课后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需求。
为了有效设计课后作业,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最后,课后作业要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研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
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
化学教师需要精选作业,布置作业,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实实在在的提高。
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体现作业的具体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生活贴切、探究性等。
具体来说,课后预作业要求老师事先列出预提纲和练题,学生再针对提纲找出内容的疑难点。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有些作业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实行“分层次”作业。
作业量、难度、要求和完成时间都要分层。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与生活相贴切,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研究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研究化学的乐趣,增强其研究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教师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视野和课程理念来设计作业。
要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课后作业中的化学知识编成故事,化学谜语、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
最后,有效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探究性。
化学课后作业要渗透探究思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有趣味性、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8acd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2.png)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案例一:化学实验设计目标: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选择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并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的进行,学生将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效果: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实践能力。
案例二:化学应用练目标:通过设计化学应用练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浓度计算等知识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以将问题设置成趣味性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效果:通过这个练设计,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案例三:化学展示项目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化学展示项目,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化学相关的主题,设计一个展示项目。
项目可以包括实验演示、展板设计、口头展示等形式。
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所选主题,在展示中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效果:通过这个展示项目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三个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dd22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一、化学基础概念分层作业
1.1基础题:写出元素周期表前10位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1.2提高题:说明周期和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1.3拓展题:请自行查阅资料,解释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现代化学中的应用。
二、物质性质与变化分层作业
2.1基础题:写出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2提高题: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并举例说明。
2.3拓展题: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写出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分层作业
3.1基础题:写出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钙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3.2提高题:解释化合价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3.3拓展题:探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四、质量守恒定律分层作业
4.1基础题: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解释其含义。
4.2提高题: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4.3拓展题: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设计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分层作业
5.1基础题: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并简单描述操作步骤。
5.2提高题:撰写氧气制取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数据记录和结论。
5.3拓展题: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试剂组合,设计实验并撰写报
告。
六、化学方程式分层作业
6.1基础题: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
6.2提高题:解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6.3拓展题:探究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总结规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分层教案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分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d186b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8.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分层教案一、知识点的提出1. 物质的分类:根据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的基本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以一定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未形成新的化学物质,只是物理混合在一起而得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不同物质的分类。
3. 参与小组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探究元素的性质a. 以实验的方式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如铁、氢气、氧气等。
b. 讨论不同元素之间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元素的性质。
2. 认识化合物a. 通过观察实验判断不同物质是元素还是化合物。
b. 引导学生发现化合物的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比例。
3. 分析混合物a. 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辨混合物。
b. 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别,了解混合物的组成特点。
四、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2. 整合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总结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分类规则。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不同物质的实例,并进行分类。
3. 准备下节课小组讨论的话题。
六、作业检查1. 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2. 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整教学方法,对下节课进行准备。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bc30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8.png)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优秀化学作业设计案例:1. 题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包括酸碱溶液的配制、pH值测定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2. 题目: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展示了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包括不同金属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测定、金属表面涂覆防护剂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机制及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题目:溶解度实验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实验包括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测定、数据处理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
4. 题目: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与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包括不同反应物浓度下反应速率的测定、数据处理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5. 题目: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与电位差的测定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电位差测定,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包括不同金属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电位差测定、数据处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差测定方法及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6. 题目:酶活性实验与酶活性曲线的绘制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酶活性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以及酶活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包括不同底物浓度下酶活性的测定、数据处理和酶活性曲线的绘制。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酶活性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以及如何绘制酶活性曲线。
7. 题目:有机物的鉴别实验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展示了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和技术。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6654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f.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化学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以下是八种形式的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并撰写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2. 论文阅读与解析: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化学领域的论文进行阅读和解析,包括研究背景、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献阅读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化学演示讲解: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化学实验或现象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化学课外调研: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化学相关的话题进行课外调研,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资料整理等。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能力。
5. 化学问题解答: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问题,并解释解答的原理和过程。
这种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化学模拟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化学模拟软件或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和化学原理。
7. 化学绘图和设计:要求学生通过绘图软件或手绘的方式,展示化学分子结构、实验装置或化学实验步骤等。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8. 化学游戏与竞赛:要求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的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上八种形式的化学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8dfd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2.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酸和苏打粉;(2)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闻试管中是否有气味;(3) 反复加入醋酸和苏打粉,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4)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酸碱指示剂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5) 结论:醋酸和苏打粉在反应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盐,并且酸性和碱性被中和,所以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铜丝和硫粉;(2) 将铜丝和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颜色变化的气体;(4) 结论:铜与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铜。
3. 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酸性物质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和铁钉;(2) 将铁钉放入稀盐酸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观察铁钉的表面是否有变化;(4) 结论:稀盐酸与铁钉反应生成了氢气,并且铁钉表面产生了气泡。
4. 溶解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了解溶解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盐、糖、沙子和植物油;(2)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3) 摇晃试管观察物质是否溶解;(4) 结论:盐和糖在水中溶解,沙子和植物油不溶解。
5. 酶的活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1) 准备淀粉溶液、淀粉酶和不同温度的试管;(2) 将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试管中;(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淀粉酶;(4)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颜色变化,并记录所需时间;(5) 结论: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酶的活性。
6. 锌与稀酸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6737d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8.png)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一、前言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作业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化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合理设计和实施化学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和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围绕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二、作业设计1.确定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在设计化学作业时,需要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包括针对学生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的提升目标,以及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式。
目标和要求的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2.综合考虑教材和学生现实情况化学作业的设计需要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现实情况,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因素。
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完成率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性和探究性化学作业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此外,可以设置一定的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化学作业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及一些化学实例或科普知识,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三、作业实施指导1.分配合理的时间和任务化学作业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既不能过长影响学生的其他学习和休息时间,也不能过短无法完成作业要求。
作业的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完成能力合理分配,避免过于困难或简单。
2.细化作业要求和指导针对每道题目或任务,详细给出要求和指导,明确完成的步骤和方法,避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困惑。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示范或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作业。
3.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化学作业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和参考资料,以方便学生完成作业。
可以通过教材、网络、实验视频等方式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
4.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在作业实施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给予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785a5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0.png)
化学初中作业设计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区分化学反应的类型并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3. 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三、练习环节(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化学元素的识别和名称匹配练习。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编写练习。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并在下节课交验。
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化学反应的现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粉笔、练习册。
作业设计:
1. 完成教科书上对应章节的习题。
2. 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并简单描述反应过程。
关键词: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78c4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8.png)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化学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九年级上册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二、设计内容1. 实验项目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例如,可以设计酸碱中和实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等。
每个实验项目应包括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2. 计算题设计一些涉及化学计算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化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
3. 知识应用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例如,设计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提出改善反应速率的方法。
4. 理论题设计一些理论性的题目,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化学理论的理解。
例如,设计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题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命名离子化合物并写出其化学式。
三、评价方式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计算题和应用题的准确性、理论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学生进行评价。
可以根据学生的得分划定成绩等级,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提高。
四、参考书目-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化学实验指导手册五、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应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并按要求提交。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但严禁抄袭他人作品。
- 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评价。
- 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指导和理论知识讲解。
以上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要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作业设计方案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301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9.png)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作业内容(一)实验方法的理论知识1、讲解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如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天平、漏斗等,要求学生了解其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
3、阐述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方法的实践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粗盐的提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实验方法的应用与拓展1、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质检测、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测定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2、介绍化学领域的前沿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作业形式(一)书面作业1、完成实验方法的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实验方法理论知识的掌握。
2、撰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践作业1、分组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过程的视频或照片,以及实验结果的报告。
2、开展实验设计竞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评选出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作业评价(一)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进行全面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2、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实验方法掌握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化学作业设计
![化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85ff1e650e52ea551898c0.png)
化学作业设计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
2、得出了物质是由的结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3、发现了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有。
第一单元课题一1、是物理变化,例如;是化学变化,例如。
2、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产生哪些现象,有其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
3、蜡烛燃烧时,石蜡先,属于变化,然后有燃烧生成了其它物质属于变化,以上事实说明变化中一定有变化发生。
4、是化学性质,例如,是物理性质,例如。
5、铁生锈叙述的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铁能生锈叙述的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6、如何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气味。
第一单元课题二1、蜡烛火焰分为三各部分,其中部分温度最高,你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
2、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如何确定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如何确定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3、探究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有何不同时,判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的依据是,判断氧气含量多少的依据是,判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依据是,我们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我们称之为法。
第二单元课题一1、测得空气是由和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前的现象,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
白烟是体。
3、写出红磷燃烧的反应,用符号写一遍。
4、空气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里留少量的水的目的是,红磷的量要充足是为了,红磷燃烧结束后,瓶中的氧气真的会消耗完吗,通过该实验还可以得到氮气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如果实验得到的数据小于五分之一,分析原因有,,。
6、是混合物,例如,是纯净物,例如,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来表示。
7、氧气的用途可以总结为,氮气的用途有,它可以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又叫气体,用途有。
8、绿色化学的核心是,特点。
空气污染物分作和,气体污染物有,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碳是不是指数之一?。
第二单元课题二1、氧气的物理性质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节日的下列景象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变幻无穷的音乐喷泉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香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米发生霉变B.冰融化成水C.牛奶变酸D.葡萄酿成美酒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C.用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5、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语句很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描述对象的属性,常含有“能、会、可以、是、易”等肯定语气判断词或否定判断词。
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铁生锈”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④得出可靠的结论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D.蜡烛质地较柔软3、在蜡烛燃烧的一些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由此说明()A.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呼吸过程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我们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多”或“少”回答)(1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_________ ,(2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_________ ,(3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_________ 。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为()A.0.5 mL B.1~2 mL C.5 mL D.10 mL2、量取3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A.50mL量筒B.50mL烧杯和胶头滴管C.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3、对实验剩余药品的下述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放回原试剂瓶B.倒入水池,再用水冲洗C.倒入下水道或垃圾箱D.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4、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B.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中C.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取用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5、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湿抹布扑灭D.用灭火器扑灭5、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固体应用________取。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________,固体________。
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2.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3.下列是变化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炭燃烧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汽车排放的尾气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4.保护环境,保护空气清洁的有效措施是( )A.大力植树绿化B.用石油代替煤C.减少城市人口D.加强工业排气管理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占21%,占78%,占0.94% , 占0.03%, 以及占0.03%, 所以说, 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 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约占空气体积的4/5.6.稀有气体是指, , , , 等.7.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B.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废气D.燃烧含硫的燃料课题2 氧气1、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2、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A、白磷B、蜡烛C、木炭D、硫3.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B.登山运动员的供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炉子上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C.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里昂)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________或________.(2)反应原理:①________.②________.(3)操作步骤:下列列举的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⑦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4)收集方法:①由于氧气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收集;②由于氧气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收集.(5)检验方法:________.(6)验满方法: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做________剂,在这个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不改变.3.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________4.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红热的铝箔在氧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硫在空气中燃烧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6.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7.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A.氧气的密度大,易导出B.试管底部高,便于加热C.防止药品中水分挥发在试管口冷凝倒流,导致试管炸裂D.可以产生较多的氧气8.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面一些操作:(a)加热(b)收集氧气(c)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停止加热(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顺序是()A.abcdef B.dcfeab C.cbadfe D.dcabfe9.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10.如图2-16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11.有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B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把淡黄色粉末C加热后放入盛有B的集气瓶里,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写出各种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12.已知氯酸钾受热可以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用氯酸钾和红磷制成运动会用的发令枪弹,一经撞击则发出响声,并产生白烟,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工业上制氧气与实验室制氧气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烧开水 B.水结冰 C.电解水 D.蔗糖溶于水2.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1)水蒸气(2)0℃的水(3)冰(4)4℃的水A.(4)(2)(3)(1) B.(2)(3)(1)(4)C.(1)(3)(2)(4) D.(1)(2)(3)(4)3.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D.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引用B.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C.地球上的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水被污染后,不会给人类造成危害6.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把防止大气和水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
下列可以减少大气和水源污染的措施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②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③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合理进行工业布局④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