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
字词乐园
会认字
mó
磨 组词:磨面 磨练 磨合
pán
盘 组词:盘子 算盘 托盘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中断:江水从中间割断两山。 开:劈开。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出现。 日边:天边。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17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新课导入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 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 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 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笔顺视频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ì
亦 组词:人云亦云 亦步亦趋
mǒ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yí
宜 组词:相宜 便宜 事不宜迟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字词乐园
会认字 tínɡ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wèi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潋滟:水光波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 首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的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的诗意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衍生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
-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 济:渡。
- 端居:安居。
二、赏析: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水汽蒸腾,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后四句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心情,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又觉得有愧于圣明之世,只能看着别人垂钓,徒有羡慕之情。
全诗意境开阔,情景交融,是一首佳作。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清淡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与王维并称“王孟”。
四、运用片段:“哇,你看那湖水,真的是像孟浩然诗里写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啊,太壮观了!”小明兴奋地对身边的朋友说。
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衍生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 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美景,晴天时水光潋滟,雨天时山色空蒙,都非常奇妙。
最后诗人将西湖比作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很合适,生动地表现了西湖的美丽和神韵。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是描写西湖的经典之作。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四、运用片段:“哎呀,这西湖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就像苏轼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简直如诗如画呀!”小红忍不住赞叹道。
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杰作。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西湖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
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湖光秋月、君山的景色,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教材和教辅材料或请教语文老师,了解更多具体信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品读古诗
诗句赏析
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出了江水浩浩 荡荡、来势汹涌 的气势。
品读古诗
诗句赏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 迎接李白。
奔向李白。 孤帆一片日边来。
拟人
一“出”一“来”写 出了李白内心的激动 和惊喜。
品读古诗
小讨论 诵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六个动词“断、开、 流、回、出、来”使得 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 出的 动 态, 描绘出了天 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湖、月两相和 洞庭秋色 望洞庭 洞庭山水 君山如青螺 潭面如镜 山水青翠 宽广壮美 宁静柔和
课下作业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三首诗的意思。
2.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歌颂祖 国的大好河山,你积累了多少,写几句。
ɡū
断 楚 至 孤
fān yǐn chū jìnɡ
帆 饮 初 镜
字词乐园
会写字
wèi
mó
yáo
yín
未 磨 遥 银
pán
盘
品读古诗
解译诗题
望天门山
远远地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 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赴江东途 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 作的一首七绝。
品读古诗
诵读指导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对色彩鲜明的景 物“青山”和“碧水”, “白帆”和“红日”勾 勒出了一幅精美的图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青山 孤帆 楚江开 至此回 相对出 日边来
山险水急 望天门山 日出帆来
山水相映
以动写静
人教版语文三上古诗两首21《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江水从中间断开两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指西梁山和东梁山。 出:突出,出现。
孤帆:(孤,一个) 一个小船。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大概是在什么时
候“望”天门山的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刚刚好。
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晴天的景色是多么美好。在
阴雨的天气里,西湖的群山在细雨中迷
蒙一片,非常奇妙。
晴天西湖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时, 看到了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 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极了。
全易通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翻译
全易通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翻译
1、第一首《独坐敬亭山》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2、第二首《望洞庭》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第三首《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笔记1.《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赏析:首句写出了江水浩浩荡荡、奔涌东流的气势。
第二句写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第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2.《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全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第一句描写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突出了晴天山色之美。
第二句描写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突出了雨天西湖的朦胧之美。
后两句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迷人。
3.《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全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秋天夜晚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光月色相交融的景象。
第二句把洞庭湖比作镜子,写出了湖面的风平浪静。
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两首诗都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那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 问题:既然楚江波涛汹涌,能冲断天门,为什么 它不是直向前奔腾而去,却说“至此回”呢?这 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 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山 色滟 晴 方 好 ,
宋 苏 轼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苏轼: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 川),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 苏”, “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的诗对后代 影响很大。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
到 这里 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
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对峙,象一座 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部编三上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yì
mǒ
yí
人云亦云 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音字
抹
mǒ
淡妆浓抹总相宜。
mā
我拿起抹布帮妈妈擦玻璃。
庭湖湖光秋月相互映 衬的画面。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景色?
一起解诗意 相互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 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 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指湖面。潭,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
水很深的湖。 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朗读指导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 语气要轻柔、读出湖光秋色 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 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 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他可能会说:晴 天雨天都这么美, 我真舍不得离开呀!
诗人怎样表现西湖的美丽 绰约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即西施,春秋时代 越国的美女。
诗意: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 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 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解共66页文档
《古诗两首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相对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这首山水诗描写了秋天月下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豪迈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翻译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翻译[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2、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听课记录评课稿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听课记录评课稿《夜宿山寺》是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是李白的名篇,诗人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全诗仅20个字,非常平白易懂,但足以令读者身临其境,亲感其情。
内容就此敲定。
作为低学段的古诗课,我的目标非常简单,一是识字、写字,这是首要任务;二是读诗、悟诗、背诗。
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李白夸张的创作风格,感受李白豪放的诗歌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能好了。
针对这些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是识字。
本课共有六个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识字做到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诗,让识字教学充溢着诗的味道。
其中,宿寺是在释题的时候识记,其余四个字随文识记。
在记忆的方法上,为让孩子们自主识字,调动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
在方法上,一是危采用字理识字:我们老祖宗再创造这个危字时,是一个人走在高高的悬崖上,觉得非常危险,怕自己掉到深渊里去。
后来,上面的人演变为斜刀头,悬崖演变为厂字,最后演变为危字,相机板书危的籀文,这样就更加形象地让孩子们理解了危的意思。
二是采用比较识字,寺和诗的比较,有言就为诗;辰和晨的比较,用口诀帮助记忆:太阳出来是早晨,太阳回家有星辰。
三是形声字的规律识字,惊和恐,都和心理活动有关,竖心旁和心字底都是心的变形。
在现场教学中,孩子们大多能说出来,我只是稍作点拨和提炼,学习的过程就显得轻松而有趣。
二是写字,为保障课堂上的写字时间,我预留了5分钟的写字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
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