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总结归纳:解三角形专题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
( 一) 解斜三角形
1、解斜三角形的主要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和余弦的射
影公式和各种形式的面积的公式。
2、能解决的四类型的问题: (1) 已知两角和一条边 (2) 已知两边和
夹角 (3) 已知三边 (4)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二)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为角C,角 A 和角 B 是它的两锐角,所对的边 a、b、c,(1) 角 A 和角 B
的和是 90 度;
(2)勾股定理: a 的平方加上 +b 的平方 =c 的平方 ;(3) 角 A 的正弦等于 a 比上 c,角 A 的余弦等于 b 比上 c,角 B 的正弦等于 b 比上 c,角 B 的余弦等于 a 比上 c;(4) 面积的公式 s=ab/2; 此外还有射影定理,内外切接圆的半径。
2、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斜边,用三角函数求出
两锐角中的一角,再用互余关系求出另一角或用三角函数求出两锐
角中的两角 ;
(2)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另一直角边,问
题转化为 (1);
(3)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可求出另一锐角,运用正弦或余弦,
算出斜边,用勾股定理算出另一直角边;(4)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先算
出已知角的对边,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另一直角边,问题转化为
(1)。
(2)。
高中数学 考前归纳总结 解三角形常考基本问题归类
解三角形常考基本问题归类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类型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
在近几年高考中主要有以下五大命题热点: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 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例1、ABC ∆中,3π=A ,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33B π++ B.)36B π++ C .6sin()33B π++ D .6sin()36B π++ 分析:由正弦定理,求出b 及c ,或整体求出b +c ,则周长为3+b +c 而得到结果.解:由正弦定理得:3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33b c b c b c B C B C B B ππ++====++-, 得b +c=B +sin(23π-B )]=6sin()6B π+. 故三角形的周长为:3+b +c =6sin()36B π++,故选(D). 评注:由于本题是选择题也可取△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即B =6π,周长应为33+ 3,故排除(A)、(B)、(C).而选(D).例2、在ΔABC 中,已知66cos ,364==B AB ,AC 边上的中线BD =5,求sin A 的值. 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余弦定理,求出AC 及BC ,再由正弦定理,即得sin A .解: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 //AB ,且36221==AB DE ,设BE =x 在Δ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ED ED BE ED BE BD cos 2222⋅-+=, x x 6636223852⨯⨯++=,解得1=x ,37-=x (舍去) 故BC =2,从而328cos 2222=⋅-+=B BC AB BC AB AC , 即3212=AC 又630sin =B ,故2sin A =1470sin =A 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给出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式,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例3 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解法1:由C B A sin cos sin 2==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得sin(A -B )=0,得A =B .故选(B).解法2:由题意,得cos B =sin 2sin 2C c A a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B =2222a c b ac+-. ∴ 2222a c b ac+-=2c a ,即a 2=b 2,得a =b ,故选(B). 评注:判断三角形形状,通常用两种典型方法:⑴统一化为角,再判断(如解法1),⑵统一化为边,再判断(如解法2).三、解决与面积有关问题:主要是利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题. 例4、在ABC ∆中,若120A ∠=,5AB =,7BC =,则ABC ∆的面积S =_________ 分析:本题只需由余弦定理,求出边AC ,再运用面积公式S =21AB •AC sin A 即可解决. 解:由余弦定理,得cos A =2222254912102AB AC BC AC AB AC AC +-+-==-∙∙, 解得AC =3.∴ S =21AB •AC sin A =4315. ∴21AB •AC •sin A =21AC •h ,得h =AB • sin A =223,故选(A). 四、求值问题 例5、 在ABC ∆中,C B A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c b a 、、,设c b a 、、满足条件 222a bc c b =-+和321+=b c ,求A ∠和B tan 的值. 分析:本题给出一些条件式的求值问题,关键还是运用正、余弦定理.解:由余弦定理212cos 222=-+=bc a c b A ,因此,︒=∠60A 在△ABC 中,∠C=180°-∠A -∠B=120°-∠B.由已知条件,应用正弦定理BB BC b c sin )120sin(sin sin 321-︒===+ ,21cot 23sin sin 120cos cos 120sin +=︒-︒=B B B B 解得,2cot =B 从而.21tan =B 五、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析如下:(一.)测量问题例1 如图1所示,为了测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A 、B 两点,望对岸标记物C ,测得∠CAB=30°,∠CBA=75°,AB=120cm ,求河的宽度。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C B A 、、0,π<+<B A 0,ππ<-<-B A ,0sin >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cos 2sinC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1.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例1】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1)ABC ∆中,若60=B ,42tan =A ,2=BC ,则=AC _____; (2)ABC ∆中,若30=A ,2=b ,1=a ,则=C ____;(3)ABC ∆中,若45=A ,24=b ,8=a ,则=C ____;(4)ABC ∆中,若A c a sin =,则cba +的最大值为_____。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如图,在ABC ∆中,已知a 、b 、A(1)若A 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 >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 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sin 时,三角形有两解; 当b a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实际上在解这类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理论判定三角形是否有两解的可能。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一、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x+cos2x=1,sin xcos x=tan x.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2±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四、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五、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能画出y=sin x,y=cos x,y=tan x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2.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 ⎛⎭⎪⎪⎫-π2,π2内的单调性.六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及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了解函数y =A sin(ωx +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 =A sin(ωx +φ)的图象,了解参数A ,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2.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八、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32,2,60===O b a A ,求B (有一个解)②已知32,2,60===O a b A ,求B (有两个解)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docx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 C=90°,AB= c, AC= b ,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a, cos A=sin=b, tan A=a。
c bc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 A、 B、 C 为其内角, a、b、 c 分别表示 A、 B、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C=π。
(2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a b c2R (R为外接圆半径)sin A sin B sin C( 3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 =b2+2- 2bccosA;b2 = 2 +a2- 2cacosB;c2= 2 +b2-2abcos。
c c a C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ah a=11(1)S=bh b=ch c( h a、 h b、 h c分别表示 a、b、 c 上的高);22211bc sin A=1(2)S=ab sin C=ac sin B;222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第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 )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 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 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 1)角的变换因为在△ABC 中, A+B+C=π,所以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等,变形: 222cos 2b c a bc+-A =等,8、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9、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 b c +>,则90C <;③若222a b c +<,则90C >.11、三角形的四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值0 111不存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k πα+)”记忆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2kπα+),k ∈Z 的三角函数值,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也同样);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例1.(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8=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00000180()180(4064)76=-+≈-+=C A B ,sin 20sin7630().sin sin40==≈a C c cm A 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形知识点非常重要,对于解题和理解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对于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内容。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即三边) 和它们的位置所决定的一个平面图形。
2. 三角形的分类:(1) 根据边的关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普通三角形;(2) 根据角的关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2) 任意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和都等于90°;(3)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相似三角形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对应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边成比例;(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两边成比例,那么对应的角相等。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2) SA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3) SS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三、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分别的平方的和。
2. 勾股定理的公式:a² = b² + c²。
3. 勾股定理的应用:(1) 判断三边长度是否满足勾股定理,从而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2)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3) 通过勾股定理推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四、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种描述角度与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及基础题型归纳整理
解三角形知识刚要一.公式与结论1.角与角关系:A +B +C = π;2.边与边关系:(1)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3.正弦定理: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①角化边 C R c B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②边化角 R c C R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C 中,①B b A a cos cos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②B a A b cos cos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
4.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cos 2b c a A bc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2cos c a b ab C =+- 222cos 2a b c C ab +-= 注意整体代入,如:21cos 222=⇒=-+B ac b c a(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五.三角形面积5.面积公式 1.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 2. r c b a S ABC )(21++=∆,其中r 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注:由面积公式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6相关的结论:1.角的变换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解三角形最全知识点总结
解 三 角 形正弦定理要点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a sinA =b sinB =csinC.要点2 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三条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只有一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方法1:计算法.方法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要点3 正弦定理的变式CB A c b a sin :sin :sin ::)1(=RA aC B A c b a C A c a C B c b B A b a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A c C aB cC b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3(===B Cb A C ac A B a C B c b C A c B A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4(======(边化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5(===要点5 常用结论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5.∠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6.若A 为最大的角,则A ∈[π3,π);若A 为最小的角,则A ∈(0,π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π3.7.sin A =sin B ⇔A =B ; sin(A -B )=0⇔A =B ; sin2A =sin2B ⇔A =B 或A +B =π2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bsinA a =bsinA bsinA <a <b a ≥b a >b a ≤b 解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角化边)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6(===要点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题型一 解三角形例1 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B.例2(1)在△ABC 中,(1)a =6,b =2,B =45°,求C ;(2)A =60°,a =2,b =233,求B ;(3)a =3,b =4,A =60°,求B.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1)在△ABC 中,a =1,b =3,A =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无数个(2)在△ABC 中,已知b =30,c =15,C =26°,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3)已知△ABC 中,a =x ,b =2,B =45°,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解析】 例1 ∵a sinA =c sinC ,∴a =csinA sinC =10×sin45°sin30°=10 2.B =180°-(A +C)=180°-(45°+30°)=105°.又∵b sinB =c sinC ,∴b =csinB sinC =10×sin105°sin30°=20sin75°=20×6+24=5(6+2).例2(1)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得sinA =asinB b =6×222=32.又0°<A<180°,且a>b ,∴A>B.∴A =60°或120°.∴C =75°或C =15°. (2)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a=233×322=22.∵a =2=323>b ,∴A>B ,∴B =45°. (3)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4×323=23>1.∴这样的角B 不存在.练习(1)A . (2) B. (3)2<x<2 2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1)在△ABC 中,已知a 2tanB =b 2tanA ,试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若sinA =2sinB ·cosC ,sin 2A =sin 2B +sin 2C ;(3)在△ABC 中,cosA a =cosB b =cosCc.【解析】 (1)由已知,得a 2sinB cosB =b 2sinAcosA.由正弦定理a =2RsinA ,b =2RsinB(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得4R 2sin 2AsinB cosB =4R 2sin 2BsinAcosA.∴sinAcosA =sinBcosB ,∴sin2A =sin2B.∵2A ∈(0,2π),2B ∈(0,2π),∴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由已知a 2=b 2+c 2.∴A =90°,C =90°-B.由sinA =2sinB ·cosC ,得1=2sinB ·cos(90°-B).∴sinB =22(负值舍去).∴B =C =45°.∴△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已知,得cosA sinA =cosBsinB.∴cosA ·sinB =cosB ·sinA.∴tanA =tanB.∵A ,B ,C ∈(0,π),∴A =B.同理可证:B =C.∴△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四 正弦定理中的比例性质例4 (1)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求a -2b +csinA -2sinB +sinC.(2)在△ABC 中,若(b +c)∶(c +a)∶(a +b)=4∶5∶6,求sinA ∶sinB ∶sinC . 【解析】 (1)∵A ∶B ∶C =1∶2∶3,∴A =30°,B =60°,C =90°.∵a sinA =b sinB =c sinC =1sin30°=2,∴a =2sinA ,b =2sinB ,c =2sinC.∴a -2b +c sinA -2sinB +sinC=2. (2)若(b +c)∶(c +a)∶(a +b)=4∶5∶6,则存在常数k(k>0),使得b +c =4k ,c +a =5k ,a +b =6k ,解得a =72k ,b =52k ,c =32k. ,则有a ∶b ∶c =7∶5∶3,所以sinA ∶sinB ∶sinC =a ∶b ∶c =7∶5∶3题型五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5 (1)在△ABC 中,A =30°,c =4,a =3,求△ABC 的面积. (2)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求边AB 的长.(3)在△ABC 中,已知AB =2,BC =5,△ABC 的面积为4,若∠ABC =θ,求θcos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2,C =π4,cos B 2=255,求△ABC 的面积S.【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 a =4sin30°3=23.,∵c>a ,A 为锐角,∴角C 有两解.①当角C 为锐角时,cosC =1-sin 2C =53,sinB =sin(180°-30°-C)=sin(150°-C)=sin150°cosC -cos150°sinC =12·53+32·23=16(5+23), ∴S △ABC =12acsinB =12×3×4×16(5+23)=5+23;②当角C 为钝角时,cosC =-53,sinB =sin(150°-C)=16(23-5), ∴S △A B C =12acsinB =23- 5.综上可知:△ABC 的面积为23+5或23- 5.(2)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S =12BC ·CA ·sinC =12×2·AC ·sin60°=32AC =3,∴AC=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3)∵S △ABC =12AB ·BCsin ∠ABC =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 2θ=±35.(4)因为cosB =2cos 2B2-1=35,故B 为锐角,sinB =45.所以sinA =sin(π-B -C)=sin ⎝ ⎛⎭⎪⎫3π4-B =7210.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107,所以S =12acsinB =12×2×107×45=87.1.1.2 余 弦 定 理要点1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C ab b a c cos 2222-+=;A bc c b a cos 2222-+=;B ac c a b cos 2222-+=要点2 余弦定理的推论bc a c b A 2cos 222-+=;ac b c a B 2cos 222-+=;ab c b a C 2cos 222-+= 要点3 由余弦定理如何判断三角形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是锐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钝角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ABC A c b a ABC A c b a ABC A cb a∆⇒⇔+∆⇔⇔+>∆⇔⇔+=<222222222要点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题型一 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例1 (1)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解析】 方法一:∵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 ∴c =6- 2.又b>a ,∴B>A.∴A 为锐角.由正弦定理,得sinA =a c sinC =26-2×6-24=12.∴A =30°.方法二:∵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c =6- 2.∴cosA =b 2+c 2-a 22bc =32.又0°<A<180°,∴A =30°.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1)在△ABC 中,已知b =3,c =33,B =30°,求角A ,角C 和边a.(2)在△ABC 中,已知a =2,b =2,A =45°,解此三角形. 【解析】(1)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B ,得32=a 2+(33)2-2a ×33×cos30°.∴a 2-9a +18=0,得a =3或6. 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b=6×123=1.∴A =90°,∴C =60°.方法二:由b<c ,B =30°,b>csin30°=33×12=332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B b =33×123=32.∴C =60°或120°.当C =60°时,A =90°,由勾股定理,得a =b 2+c 2=32+(33)2=6. 当C =120°时,A =30°,△ABC 为等腰三角形,∴a =3.(2)由a 2=b 2+c 2-2bccosA ,得22=(2)2+c 2-22ccos45°, c 2-2c -2=0,解得c =1+3或c =1-3(舍去).∴c =1+ 3.cosB =c 2+a 2-b 22ca =22+(1+3)2-(2)22×2×(1+3)=32.∴B =30°,C =180°-(A +B)=180°-(45°+30°)=105°.题型三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例3 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求最大角和sinC.【解析】 ∵a>c>b ,∴A 为最大角.∴cos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又∵0°<A<180°,∴A =120°.∴sinA =sin120°=32. 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a=5×327=5314.∴最大角A 为120°,sinC =5314. 题型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4 (1)在△ABC 中,cos 2A2=b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已知(a +b +c)(a +b -c)=3ab ,且2cosA ·sinB =sinC ,试确定△ABC的形状.【解析】(1)方法一:在△ABC 中,∵cos 2A2=b +c 2c ,∴1+cosA 2=b 2c +12,∴cosA =b c.又由余弦定理知cosA =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c,∴b 2+c 2-a 2=2b 2.∴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方法二:由方法一知cosA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B sinC,∴cosA =sinBsinC .∴sinCcosA =sinB =sin[180°-(A +C)]=sinAcosC +cosAsinC.∴sinAcosC =0,∵A ,C 是△ABC 的内角,∴sinA ≠0.∴只有cosC =0,∴C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2)方法一(角化边):由正弦定理,得sinC sinB =cb.由2cosA ·sinB =sinC ,得cosA =sinC 2sinB =c 2b .cosA =c 2+b 2-a 22bc ,∴c 2b =c 2+b 2-a 22bc.即c 2=b2+c 2-a 2,∴a =b.又∵(a +b +c)(a +b -c)=3ab ,∴(a +b)2-c 2=3b 2,∴4b 2-c 2=3b 2,∴b =c.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方法二(边化角):∵A +B +C =180°,∴sinC =sin(A +B).又∵2cosA ·sinB =sinC ,∴2cosA ·sin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B)=0.又∵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A =B.又由(a +b +c)(a +b -c)=3ab ,得(a +b)2-c 2=3ab ,a 2+b 2-c 2+2ab =3ab.即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C =12.而0°<C<180°,∴C =60°.又∵A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一课时)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要点1 基线(1)定义: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要点2 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要点3 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如图中B点的方位角为α.要点4 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如图中∠ABC为北偏东60°或为东偏北30°;正南方向:指目标在正南的方向线上.依此类推正北方向、正东方向和正西方向.要点5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即坡角的正切值.要点6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点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图形方法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在△ACD中用正弦定理求AC 在△BCD中用正弦定理求BC 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AB结论AB=a2+b2-2abcosC AB=asinCsin(B+C)①AC=asin∠ADCsin(∠ACD+∠ADC)②BC=asin∠BDCsin(∠BCD+∠BDC)③AB=AC2+BC2-2AC·BC·cos∠ACB要点7测量高度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点B与点C,D共线点B与点C,D不共线图形方法先用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在△BCD中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在△ABC中∠ACB可知,即而求出AB结论AB=a1tan∠ACB-1tan∠ADBAB=asin∠BDC×tan∠ACBsin(∠BCD+∠BDC)题型一 有关距离问题例1 要测量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求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如图所示,在△ACD 中,∠ACD =∠ACB +∠BCD =120°,∠CAD =∠ADC =30°,∴AC =CD = 3.在△BCD 中,∠BCD =45°,∠BDC =∠ADB +∠ADC =75°,∠CBD =60°. ∴BC =3sin75°sin60°=6+2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3)2+⎝ ⎛⎭⎪⎫6+222-2×3×6+22×cos75°=3+2+3-3=5,∴AB =5,∴A ,B 之间的距离为 5 km.题型二 测量高度例2 A ,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 ,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45°,∠BAD =120°,又在B 点测得∠ABD =45°,其中D 是点C 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 【解析】 如图,在△ABD 中,∠BDA =180°-45°-120°=15°. 由AB sin15°=AD sin45°,得AD =AB ·sin45°sin15°=800×226-24=800(3+1)(m). ∵CD ⊥平面ABD ,∠CAD =45°,∴CD =AD =800(3+1)≈2 186(m).所以,山高CD 为2 186 m.题型三 测量角度例3 某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航行中遭海盗袭击,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护航舰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货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货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我海军护航舰立即以10 3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护航舰的航向和靠近货船所需的时间.【解析】 如图所示,设所需时间为t 小时,则AB =103t ,CB =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cos120°, 可得(103t)2=102+(10t)2-2×10×10tcos120°,整理得2t 2-t -1=0, 解得t =1或t =-12(舍去).舰艇需1小时靠近货船.此时AB =103,BC =1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AB =AB sin120°.所以sin ∠CAB =BCsin120°AB =10×32103=12.所以∠CAB =30°.所以护航舰航行的方位角为75°.1.2 应用举例(第二课时)题型一 有关面积问题三角形面积公式(1)S =12a ·h a (h a 表示a 边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 bc sin A =12 ac sin B .(3)S =12·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 ).(4),))()((c p b p a p p S ---=其中2cb a p ++=例1 (1)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 =12,tanC =-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①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②若sinB =2sinA ,求△ABC 的面积.【解析】(1) ∵tanB =12,∴0<B<π2.∴sinB =55,cosB =255.又∵tanC =-2,∴π2<C<π.∴sinC =255,cosC =-55.则sinA =sin(B +C)=sinBcosC +cosBsinC =55×⎝ ⎛⎭⎪⎫-55+255×255=35. ∵a sinA =b sinB ,∴a =bsinA sinB =35b.则S △ABC =12absinC =12·35b 2·255=1. 解得b =153,于是a = 3.再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2153. ∵外接圆的直径2R =a sinA =533,∴R =536.∴外接圆的面积S =πR 2=25π12.(2)①∵S =12absinC =12ab ·32=3,∴ab =4. ①∵c 2=a 2+b 2-2abcosC =(a +b)2-2ab -2abcosC =(a +b)2-12=4,∴a +b =4. ② 由①②可得a =2,b =2.②∵sinB =2sinA ,∴b =2a.又∵c 2=a 2+b 2-2abcosC =(a +b)2-3ab =4,∴a =233,b =433.∴S =12absinC =233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例2 (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A =(2b +c)sinB +(2c +b)sinC.①求A 的大小;②求sinB +sinC 的最大值.(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AcosC =3cosAsinC ,求b.【解析】 (1)①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b +(2c +b)c ,即a 2=b 2+c 2+bc.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故cosA =-12,∴A =120°.②由(1),得sinB +sinC =sinB +sin(60°-B)=32cosB +12sinB =sin(60°+B). 故当B =30°时,sinB +sinC 取得最大值1.(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bccosA.又a 2-c 2=2b ,b ≠0,所以b =2ccosA +2.① 又sinAcosC =3cosAsinC ,∴sinAcosC +cosAsinC =4cosAsinC. ∴sin(A +C)=4cosAsinC ,sinB =4sinCcosA.由正弦定理,得sinB =bc sinC.故b =4ccosA.② 由①②解得b =4.例3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1,CD =2,AC =7. (1)①求cos ∠CAD 的值;②若cos ∠BAD =-714,sin ∠CBA =216,求BC 的长.(2)如图所示,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①求sin ∠BAD ; ②求BD ,AC 的长.【解析】(1)①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22AC ·AD,故由题设知,cos ∠CAD =7+1-427=277.②设∠BAC =α,则α=∠BAD -∠CAD.因为cos ∠CAD =277,cos ∠BAD =-714,所以sin ∠CAD =1-cos 2∠CAD =1-⎝⎛⎭⎫2772=217,sin ∠BAD =1-cos 2∠BAD =1-⎝⎛⎭⎫-7142=32114.于是sin α=sin(∠BAD -∠CAD)=sin ∠BADcos ∠CAD -cos ∠BADsin ∠CAD =32114×277-⎝ ⎛⎭⎪⎫-714×217=3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α=AC sin ∠CBA .故BC =AC ·sin αsin ∠CBA=7×32216=3.(2)①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sin ∠ADCcosB -cos ∠ADCsinB =437×12-17×32=3314.②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AB ·sin ∠BADsin ∠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B =82+52-2×8×5×12=49.所以AC =7.题型三 证明恒等式例4 (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证明:a 2-b 2c 2=sin (A -B )sinC.(2)在△ABC 中,记外接圆半径为R.求证:2Rsin(A -B)=a 2-b2c .(3)已知在△ABC 中,a 2=b(b +c),求证:A =2B.【证明】 (1)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b 2=c 2+a 2-2cacosB , 两式相减,得a 2-b 2=b 2-a 2-2bccosA +2cacosB.∴a 2-b 2c 2=acosB -bcosAc.由正弦定理,知a c =sinA sinC ,b c =sinB sinC .∴a 2-b 2c 2=sinAcosB -sinBcosA sinC =sin (A -B )sinC .(2)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sinA =a 2R ,sinB =b 2R 及由等号左边的a 2,b 2,c 2,运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可得.左边=2R(sinAcosB -cosAsinB)=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 =a 2-b2c =右边.(3)方法一:∵a 2=b(b +c),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B(sinB +sinC),即sin 2A -sin 2B =sinBsinC. ∴cos2B -cos2A2=sinBsinC.∴sin(A +B)sin(A -B)=sinBsinC.又在△ABC 中,sin(A +B)=sinC ≠0,∴sin(A -B)=sinB.∴A -B =B 或(A -B)+B =π(舍去).∴A =2B. 方法二:2bcosB =2b ×a 2+c 2-b 22ac =b (c 2+bc )ac =b (b +c )a =a ,即2bcos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A =2sinBcosB ,即sinA =sin2B.∴A =2B 或A +2B =π. 若A +2B =π,则B =C.由a 2=b(b +c),知a 2=b 2+c 2. ∴B =C =π4,A =π2,∴A =2B.。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练习
解三角形一、基础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A a sin =B bsin =Cc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了解正弦定理以下变形:CB A cb a Cc B b A a C B A c b a RcC R b B R a A CR c B R b A R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sin ,2sin ,2sin sin 2,sin 2,sin 2++++==========最常用三角形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ah SaABCsin 21sin 21sin 2121====∆ 2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唯一解)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解可能不唯一) 了解: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3.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22-+=⇔bc a c b A 2cos 222-+=B ac a c b cos 2222-+=⇔cab ac B 2cos 222-+=C ab b a c cos 2222-+=⇔abcb a C 2cos 222-+=4.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解唯一)(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解唯一):(3)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解 可能不唯一)2[课前热身]1.(教材习题改编)已知△ABC 中,a =2,b =3,B =60°,那么角A 等于( ) A .135° B .90° C .45° D .30°2.在△ABC 中,222a b c bc =++,则A 等于( )A .60°B .45°C .120°D .30°3.在△ABC 中,若A =120°,AB =5,BC =7,则△ABC 的面积是( ) A.334 B.1532 C.1534 D.15384.(2010年高考广东卷)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A =________. 5.5.在△ABC 中,如果A =60°,c =2,a =6,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3[考点突破]考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利用正弦定理可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一是已知两角和一角的对边,求其他边角;二是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例1、(1)(2010年高考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2)满足A =45°,a =2,c =6的△ABC 的个数为________.考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利用余弦定理可解两类三角形:一是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其他边角;二是已知三边求其他边角.由于这两种情况下的三角形是惟一确定的,所以其解也是惟一的.例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的值; (2)若sin B =2sin A ,求△ABC 的面积.考点三 三角形形状的判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例3、(2010年高考辽宁卷)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 A=(2b+c)sin B+(2c+b)sin C.(1)求A的大小;(2)若sinB+sinC=1,试判断△ABC的形状.互动探究1 若本例条件变为:sinC=2sin(B+C)cosB,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方法感悟:方法技巧解三角形常见题型及求解方法(1)已知两角A、B与一边a,由A+B+C=180°及asin A=bsin B=csin C,可求出角C,再求出b,c.(2)已知两边b,c与其夹角A,由a2=b2+c2-2bc cos A, 求出a,再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C.(3)已知三边a、b、c,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B、C.(4)已知两边a、b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由正弦定理asin A=bsin B求出另一边b的对角B,由C=π-(A+B),求出C,再由asin A=csin C,求出c,而通过asin A=bsin B求B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其判断方法如下表:失误防范1.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注意解题的完整性,谨防丢解.2.要熟记一些常见结论,如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必有一角为60°;若三内角的正弦值成等差数列,则三边也成等差数列;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诱导公式结合产生的结论:sin A=sin(B+C),cos A=-cos(B+C),sin A2=cosB+C2,sin2A=-sin2(B+C),cos2A=cos2(B+C)等.3.对三角形中的不等式,要注意利用正弦、余弦的有界性进行适当“放缩”.五、规范解答(本题满分12分)(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Ⅱ)在△ABC 中,D 为边BC 上的一点,BD =33,sin B =513,cos ∠ADC =35,求AD 的长. 【解】 由cos ∠ADC =35>0知∠B <π2,由已知得cos B =1213,sin ∠ADC =45,4分从而sin ∠BAD =sin(∠ADC -∠B ) =sin ∠ADC cos B -cos ∠ADC sin B =45×1213-35×513=3365.9分 由正弦定理得AD sin B =BDsin ∠BAD ,所以AD =BD ·sin Bsin ∠BAD=33×5133365=25.12分【名师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同时,对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进行了考查.本题从所处位置及解答过程来看,难度在中档以下,只要能分析清各量的关系,此题一般不失分.出错的原因主要是计算问题. 名师预测1.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 )A .-223 B.223C .-63D.632.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 △ABC =a 2+b 2-c 24,那么角C =________.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法一:∵(2b -c )cos A -a cos C =0, 由正弦定理得,(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A +C )=0, 即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cos A =12.∵0<A <π,∴A =π3.法二:∵(2b -c )cos A -a cos C =0, 由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0,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 (2)∵S △ABC =12bc sin A =334,即bc sin π3=332,∴bc =3,① ∵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6,② 由①②得b =c =3,∴△ABC 为等边三角形.课后作业1 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2 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3 在Rt △ABC 中,0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4 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22_________.5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B ,C ,向量)0,2()cos 1,(sin =-=n B B m 与向量 夹角的余弦角为.21(Ⅰ)求角B 的大小;(Ⅱ)求C A sin sin +的取值范围.6 △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Ⅰ)若bc a c b 21222=-+,求cosA 的值; (Ⅱ)若A ∈[2π,23π],求A C B 2cos 2sin 2++的取值范围.7 在△ABC 中,求证:)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8 在锐角△ABC 中,求证: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sinA/a = sinB/b = sinC/c = 2R (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1) sinA/sinB/sinC = (a/b/c)/(2R),化边为角;2) a:b:c = = sinA/sinB,化角为边;3) a = 2RsinA,b = 2RsinB,c = 2RsinC,化边为角;4) sinA = a/2R,sinB = b/2R,sinC = c/2R,化角为边。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求解: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求解: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使用正弦定理求出c边。
4.在△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a<bsinA时,B无解;②a=bsinA或a≥b时,B有一个解;③bsinA<a<b时,B有两个解。
二、三角形面积1.SΔABC = absinC = bcsinA = acsinB;2.SΔABC = (a+b+c)r,其中r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3.SΔABC = p(p-a)(p-b)(p-c),其中p=(a+b+c)/2;4.SΔABC = abc/4R,R为外接圆半径;5.SΔABC = 2R²sinAsinBsinC,R为外接圆半径。
三、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 a² = b² + c² -2bccosA,b² = a² + c² - 2accosB。
高一解三角形大题知识点
高一解三角形大题知识点高一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解三角形大题是数学知识点的重点之一。
解三角形大题是指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解决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关系的问题。
本文将从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解法思路以及常见的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解三角形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我们通常用字母a、b、c表示三个边的长度,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内角的度数。
同时,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始终为180度。
二、解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在解三角形大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相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常用的解题思路包括角角辅助法、角边辅助法、侧边辅助法等等。
1. 角角辅助法角角辅助法是指通过已知角度的大小来确定三角形的其他角度和边长的方法。
在使用该方法时,我们需要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通过已知角度的大小,推导出其他角度的度数,并结合已知边长和角度的关系,来求解未知的边长。
2. 角边辅助法角边辅助法是指通过已知一个角度和两个边长的大小来确定三角形的其他角度和边长的方法。
在使用该方法时,我们需要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的大小,结合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等公式,来求解其他未知的角度和边长。
3. 侧边辅助法侧边辅助法是指通过已知两边的长度和一个夹角的大小来确定三角形的其他角度和边长的方法。
在使用该方法时,我们需要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等公式,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的大小,求解其他未知的角度和边长。
三、常见解题技巧在解三角形大题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1.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公式。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边长和角度的大小,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解其他未知的边长和角度。
解三角形方法与技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方法与技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
解三角形就是通过已知的三角形的一些元素(如边、角),求出其他未知元素的过程。
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包括三个角(通常用 A、B、C 表示)和三条边(通常用 a、b、c 表示)。
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以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角 A = 30°,角 B = 45°,边 c =10,求边 a 和边 b。
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 C = 180° 30° 45°= 105°。
然后,利用正弦定理\(\frac{a}{\sin A} =\frac{c}{\sin C}\),可得\(a =\frac{c\sin A}{\sin C} =\frac{10\times\sin 30°}{\sin 105°}\)。
同样,\(\frac{b}{\sin B} =\frac{c}{\sin C}\),\(b =\frac{c\sin B}{\sin C} =\frac{10\times\sin 45°}{\sin 105°}\)。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和其他边。
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边 a = 6,边 b = 8,角 A = 30°,求角 B。
由正弦定理\(\frac{a}{\sin A} =\frac{b}{\sin B}\),可得\(\sin B =\frac{b\sin A}{a} =\frac{8\times\sin 30°}{6} =\frac{2}{3}\)。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总结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总结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有很多。
下面是我对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其中边和角之间有着一些特定的关系。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这些基本性质是解三角形的基础,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它们。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例如,如果已知两边和夹角,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如果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正弦或余弦值,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等。
解题时,需要注意用到的角度单位应保持一致,通常为度或弧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它们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关系,比如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为1,正切等于正弦除以余弦等。
掌握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角度的换算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角度的换算通常有度到弧度和弧度到度的转换,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换算公式。
三角函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器来完成,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此外,解三角形还常常涉及到证明。
通过证明,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已学知识,加深对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函数的理解。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最后,解三角形还常常与实际问题相关。
实际问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工程建设、自然科学等领域有关的,它们常常需要我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抽象为三角形问题,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解三角形(总结+题+解析)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1) a=2RsinA(2) b=2RsinB(3) c=2RsinC2.(1) sinA=a/2R(2) sinB=b/2R(3) sinC=c/2R3.a :b :c=sinA :sinB:sinC适用类型(1)AAS(2)SSA二.余弦定理:1. a^2 = b^2 + c^2 - 2·b ·c ·cosA2. b^2 = a^2 + c^2 - 2·a ·c ·cosB3. c^2 = a^2 + b^2 - 2·a ·b ·cosC余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 cosC = (a^2 + b^2 - c^2) / (2·a ·b)2. cosB = (a^2 + c^2 - b^2) / (2·a ·c)3. cosA = (c^2 + b^2 - a^2) / (2·b ·c )适用类型1.SSA2.SAS3.SSS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S △ABC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常用类型: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判断解的个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种途径:(1)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求和法求解(2)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角的关系,用三角函数法求解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测量中相关的名称术语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仰角。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俯角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测距离的应用测高的应用(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B=180°-30°-45°=105°a=10sin45°/sin30°=10√2sin105°=sin(60+45)=√2/2(√3/2+1/2)=(√6+√2)/41/sin105=√6-√2b=10sin45°/sin105°=5√2(√6-√2)=10(√3-1)(二)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3,b =√6,A=45°,求边长C由余弦定理,得b²+c²-2bccosA-a²=06+c²-2√3c-12=0c²-2√3c-6=0根据求根公式,得c=√3±3又c>0所以c=3+√3(三)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例3△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角C和边a.解:由余弦定理得∴a2-9a+18=0,得a=3或6当a=3时,A=30°,∴C=120°当a=6时,由正弦定理∴A=90°∴C=60°。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解三角形解三角形定义:一般来说,三角形的三个角a、B和C以及它们的对边a、B和C被称为三角形的元素。
给定三角形中的几个元素,寻找其他元素的过程称为求解三角形。
主要方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常用方法:1.知道一边和两个角来解三角形:知道一边和两个角(设置为B、a和B),以及解三角形的步骤: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该三角形的其他边角时,首先必须判断是否有解,例如在已知的,问题就无解。
如果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
解得个数讨论见下表:3.了解求解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了解两边及其夹角(设置为a、B、c),以及求解三角形的步骤:4.已知三边解三角形:已知三边a,b,c,解三角形的步骤:① 使用余弦定理来寻找一个角度;②由正弦定理及a+b+c=π,求其他两角.5.三角形形状的确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① 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关系,通过因子分解和公式得到边的对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②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个结论,在以上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6.解决斜三角形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视角、象限角、方位角、方向角等;(2)根据标题的意思画数字;(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算法简练,计算准确,最后作答,流程图可以表示为: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三内角的一些三角函数关系:。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大题归类
专题1解三角形大题归类技巧归类题型目录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范围题型二与角度有关的最值范围题型三化边为角求最值范围题型四多三角形问题题型五中线问题题型六角平分线问题题型七高线问题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范围1.在①2-sin A cos B -1=cos A sin B -2cos B sin C ;②2a -c cos B =b cos C 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该问题.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1)求角B 的大小;(2)若点D 满足BD =2BC ,且线段AD =3,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周长为6,AB ⋅AC =3a 2-2bc 2.(1)求a 的值;(2)求A 的最大值.3.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有c sinB +C 2=a sin C (1)求A ;(2)若AB ⋅AC =2,求a 的最小值.4.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tan 2B 2=2sinC -2sin A +sin B 2sin C +2sin A -sin B.(1)求角C ;(2)若c =5,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记△ABC 的面积为S ,已知3 AB ⋅AC =2S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23,求b 2+c 2的最大值.6.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sin C =3c cos A .(1)求角A ;(2)若a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二与角度有关的最值范围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2a+b cos A-c=b tan B sin A.(1)求B;(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求sin A+sin Bsin C的取值范围.2.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2a sin A=2b-csin B+2c-bsin C.(1)求A的大小;(2)若△ABC是锐角三角形,求cos B+cos C的取值范围.3.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π+B)+sinπ2+2B+32=0(1)求角B;(2)若△ABC是锐角三角形,求cos A+cos B+cos C的取值范围.4.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sin B+c sin C-a sin A=2b sin B sin C且C≠π2.(1)求证:B=A+π2;(2)求cos A+sin B+sin C的取值范围.5.在△ABC中,角A、B、C所对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2c cos B=c.(1)若cos B=13,c=3,求b的值;(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求sin C的取值范围.6.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2=c(a+c).(1)若B=π4,求ca的值;(2)若△ABC是锐角三角形,求3sin B+2cos2C的取值范围.三化边为角求最值范围1.已知a =(3sin x -cos x ),b =(cos x ,cos x ),f (x )=a ⋅b .(1)求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f (B )=12且b = 3.求a +c 的取值范围.2.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B +C 2=a sin B .(1)求角A ;(2)若a =23,求△ABC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π3.(1)若bc =12a 2,求cos B -C 的值;(2)若2b +c =232sin B +sin C ,求c -b 的取值范围.4.△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a -c =2b cos C .(1)求B ;(2)若b =3,且D 为△ABC 外接圆劣弧AC 上一点,求AD +2DC 的取值范围.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2A -cos2B =2cos π6-Acos π6+A .(1)求角B 的值;(2)若b =3且b ≤a ,求a -c 2的取值范围.6.在锐角△ABC 中,A ,B ,C 的对应边分别是a ,b ,c ,且c 2+a 2-b 22c =2b cos 2A 2.(1)求cos B 的取值范围;(2)求2a +c b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专题8 解三角形
【考题回放】
1.设,,a b c 分别是A B 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
a b b c =+是2A B =的
( A )
(A )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 1cot tan =⋅B A
② 2sin sin 0≤+<B A ③ 1cos sin 22=+B A ④ C B A 222sin cos cos =+
其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2
tan
2
tan
32
tan
2
tan C A C A ++的值为
__________3.
4.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
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5.己知A 、C 是锐角△ABC 的两个内角,且tanA, tanC 是方程x 2-3px+1-p =0 (p≠0,且p ∈R),的两个实根,则tan(A+C)=_______,tanA,tanC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___ _ 和__ ___,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0,3);(0,3);[
3
2,1)
6.在ΔABC 中,已知6
6cos ,3
64=
=
B AB ,A
C 边上的中线BD=5,求sinA.
【专家解答】 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AB ,且3
6221=
=
AB DE ,
设BE=x 在ΔBDE 中可得2
2
2
2cos BD BE ED BE ED BED =+-⋅∠,
x x 6
63
6223
852
⨯
⨯
++
=,解得1=x ,3
7-=x (舍去)
故BC=2,从而3
28cos 22
2
2
=
⋅-+=B BC AB BC
AB AC ,
即3
21
2=
AC 又6
30sin =
B
,故
2sin A
=
,70
sin =
A
【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热点透析】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正、余弦定理,掌握解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1)运用方程观点结合恒等变形方法巧解三角形;
(2)熟练地进行边角和已知关系式的等价转化;
(3)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基础知识,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与三角函数公式配合,通过等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价转化或构建方程解答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范例1】【文】在△ABC 中,若tanA ︰tanB =22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 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正弦定理可推得
∵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sinA≠0,sinB≠0.
∴2A =2B 或2A =π-2B ,∴A =B 或A +B =
2
π
.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晴】三角形分类是按边或角进行的,所以判定三角形形状时一般要把条件转化为边
之间关系或角之间关系式,从而得到诸如a 2
+b 2=c 2, a 2+b 2>c 2(锐角三角形),a 2+b 2<c 2(钝角三角形)或sin(A -B)=0,sinA =sinB ,sinC =1或cosC =0等一些等式,进而判定其形状,但在选择转化为边或是角的关系上,要进行探索.
【范例2】 【文】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
2
2
74sin cos 2
2
B C A +-=
.
(1)求角A 的度数;
(2)若a =3,b +c =3,求b 和c 的值.
解析 2
7
(1)4s i n c o s 2180,
:
22
B C
A A
B
C +-=++=︒由
及得 22
2
72[1cos()]2cos 1,4(1cos )4cos 5
2
14cos 4cos 10,cos ,2
0180,60B C A A A A A A A A -+-+=+-=-+=∴=︒<<︒∴=︒ 即
22
2
2
2
2
22
(2):cos 211cos ()3.
222
312
3:2 :.
221b c a
A bc b c a
A b c a bc bc
b c b b a b c bc bc c c +-=+-=∴
=∴+-=+===⎧⎧⎧=
+==⎨⎨⎨===⎩⎩⎩
由余弦定理得代入上式得由得或
【点睛】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斜三角形中应用比较广泛.
【范例3】已知△ABC 的周长为6,,,BC C A AB
成等比数列,求
(1)△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2)BA BC
的取值范围.
解析 设,,BC C A AB
依次为a ,b ,c ,则
a+b+c=6,b²=ac .
在△ABC 中得222
22
21cos 2222
a c b
a c ac
ac ac B ac
ac
ac
+-+--==
≥
=,
故有03
B π
<≤
.又6,2
2
a c b
b +-=
≤=从而02b <≤.
(1)2
2
111sin sin 2sin
2
2
2
3
S ac B b B π
=
=≤⋅⋅=
m ax S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22222()2cos 22
a c
b a
c ac b
BA BC ac B +-+--===
22
2
(6)3(3)272
b b
b --=
=-++.
02,b <≤ 218B A
B C ∴≤<
. 【点睛】 三角与向量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亮点.问题当中的字母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消元的思想,想办法化多为少,消去一些中介的元素,保留适当的主变元.主变元是解答问题的基本元素,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对调整解题思路是十分有益处的.
【变式】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BC 的外接圆半径R=3,且满足
B
C
A B
C sin sin sin 2cos cos -=
.
(1) 求角B 和边b 的大小; (2) 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1) 由
B
C
A B
C sin sin sin 2cos cos -=
整理得sinBcosC+cosBsinC=2sinAcosB
∴sin(B+C)= 2sinAcosB ∴sinA =2sinAcosB ∴cosB=2
1 ∴B=
3
π
∵ b=2RsinB ∴b=3 (2)∵ABC ∇S =)3
2sin(
sin 33sin sin 3sin 21
2
A A C A R
B ac -==
π
⎥⎦
⎤
⎢⎣⎡+-=
21)62sin(233πA ∴当A=
3
π
时, ABC ∇S 的最大值是
4
39 .
【点睛】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范例4】某观测站C 在城A 的南20˚西的方向上,由A 城出发有一条公路,走向是南40˚东,在C 处测得距C 为31千米的公路上B 处有一人正沿公路向A 城走去,走了20千米后,到达D 处,此时C 、D 间距离为21千米,问还需走多少千米到达A 城?
解析 据题意得图02,其中BC =31千米,BD =20千米,CD =21千米,∠CAB=60˚. 设∠ACD = α ,∠CDB = β .在△CDB 中,由余弦定理得:
7
120
21231
20
21
2cos 2
2
2
2
2
2
-
=⨯⨯-+=
⋅⋅-+=BD CD BC BD
CD
β,
7
34cos
1sin 2
=-=
ββ.
()CDA
CAD ∠-∠-︒=180sin sin α
()β+︒-︒-︒=18060180sin
()14
352
37
12
17
3460sin cos 60cos sin 60sin =
⨯
+
⨯
=
︒-︒=︒-=ββ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