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高中会考语文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皙次其别号也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 予辈皆为赋诗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2008-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

2008-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

2008年试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含解析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含解析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______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

2015年北京市高三语文期末试题文言文汇编

2015年北京市高三语文期末试题文言文汇编

高三期末汇编之2015 文言文海淀6.用斜线( / )给下边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 5 分)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融化腊气。

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 ?元旦》)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7~ 11 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

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

两檐以外,左有笋石,屹但是笔卓;右有仙榆,蔚但是盖偃。

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此间。

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

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

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乏味,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

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

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

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

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认为友也。

夫人情之喜好,固不在意尤物,而在意适意而已。

【乙】然必先得之于心,尔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行为乐。

虽其所遇不一样,亦各适其适也。

子意认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何如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这样?”予曰:“否则,【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

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

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高中会考复习之文言文1-20

高中会考复习之文言文1-20

会考复习检测文言文部分(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二、解释加点的词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2、辞.曰3、是.寡人之过.也4、许.之5、既.东封郑6、又欲肆.其西封7、舍郑以为东道主...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因.人之力而敝.之10、失其所与.11、秦伯说.12、乃.还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越国以鄙.远3、夜.缒而出4、与郑人盟.四、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以1、以其无礼于晋2、越国以鄙远3、亡郑以陪邻4、舍郑以为东道主焉1、子亦有不利焉2、将焉取之3、焉用亡郑以陪邻之1、公从之2、臣之壮也3、是寡人之过也4、何厌之有其1、以其无礼于晋2、君知其难也3、吾其还也五、翻译句子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邻之厚,君之薄也。

荆轲刺秦王一、文学常识《荆轲刺秦王》选自《》,是一部体史书。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进兵北略.地2、微.太子言3、臣愿得谒.之4、诚.能得樊将军首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燕6、愿足下更.虑之7、顾.计不知所出耳8、而燕国见.陵.之耻;9、秦王必喜而善.见臣10、偏袒..扼腕11、血濡.缕12、人不敢与忤.视13、请.辞决矣14、持千金之资币.物15、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6、使使..以闻大王;17、荆轲顾.笑武阳18、愿大王少假借..之19、图穷.而匕(注音:)首见20、因.左手把秦王之袖21、以其所奉药囊提.轲2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23、被.八创.(注音);24、往.而不反.者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词类活用1、函.封之2、樊於期乃前.曰3、使使以闻.大王4、群臣怪.之5、太子迟.之四、翻译句子: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鸿门宴(一)一、文学常识《鸿门宴》选自《》,这本书是体史书,作者,是时期著名史学家。

2015北京语文会考模拟试卷(2)

2015北京语文会考模拟试卷(2)

2015北京语文会考模拟试卷(2)一(10分。

共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搭讪(shān)哽咽(yè) 扣人心弦(xuán)B.联袂(mèi) 跻(jǐ)身叱咤(zhà)风云C.溯(shuò)源装帧(zhēn) 针砭(biǎn)时弊D.灼(zhuó)热悄(qiǎo)然浮想联翩(piān)2.“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

下列句子中的“斗”,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A. 李白斗酒诗百篇。

B. 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

C. 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D. 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州园林中的留园从序曲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

,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

可见,。

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

A.这连续的景物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B.这和谐的乐章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C.这连续的景物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D.这和谐的乐章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像奇特、语言瑰丽。

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D.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015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5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5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答案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

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

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

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

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

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

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

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

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

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

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

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

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

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

高三语文2015北京夏季会考合格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高三语文2015北京夏季会考合格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北京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必考题一(18分。

共6道小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青衣是京剧中的重要行当。

《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大登殿》中的王宝钏、《锁麟囊》中的薛湘灵……她们温良谨顺,支撑着岁月中平淡的日子。

青衣是①,更是②;青衣不是③,而是④。

青衣的脸上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

无论生计多么艰辛,她们总是以女子的柔韧和聪慧,让人觉得世间的岁月水远山长,意趣无限,【甲】(xījì)无限。

然而艰辛毕竟是苦,青衣的苦,是出嫁离家的苦,是生儿育女的苦,是没米少柴的苦,是红颜渐凋的苦……是千百年来女子心底的苦。

所以最怜惜青衣的,恰恰是女人自己。

青衣在舞台上轻移莲步,浅笑低颦,只不过带上了()【顾影自怜/茕茕孑立】的苦涩意味。

她们的戏,一半儿演给观众看,一半儿演给自己看。

人间很多的女人,历经岁月之后,都会成为青衣;很多的男人,阅尽红尘以后,都会爱上青衣。

青衣最后的归宿,就在这些了解到人世【乙】(cānɡsānɡ)的人们的心里。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的词语,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女子的形②女子的魂③民间女子④天上的仙子B.①女子的魂②女子的形③民间女子④天上的仙子C.①女子的形②女子的魂③天上的仙子④民间女子D.①女子的魂②女子的形③天上的仙子④民间女子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3.根据语段的内容,在括号中选填的成语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选择“顾影自怜”。

理由: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

用在句中,表现了青衣非常了解自己的苦楚,因而在表演给观众看的同时,生发出对自己的怜惜之情。

B.选择“茕茕孑立”。

理由: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无依无靠。

用在句中,既体现了青衣在生活中只能独立支撑家庭,也表现了她们因无人理解而感到孤独落寞。

C.选择“顾影自怜”。

理由:顾影自怜,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怜惜自己。

用在句中,表现了青衣虽然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艰辛,但依然能坚强自立,体现出青衣善良柔韧的一面。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5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清初书法家王澍在《瀚墨指南》中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王羲之经典作品《兰亭序》在当时并不是被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与亲友同僚一次修禊聚会的产物,是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

但王羲之以他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诞生了这件书法杰作。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籍,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它是如此精采而又自然,即使是王羲之本人也无法重现。

王羲之本意并不在艺术创造,不是特意追求,而是在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不经意地体现出一种端庄而又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向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苏轼主张书法“自出新意”最重要,以其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甲](天衣无缝/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乙](变换/变幻),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等,都是[丙](信手拈来/信马由缰),毫无做作之迹。

然而即使是这样混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太一样。

第一眼是强烈的个性,整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

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迭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

《兰亭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各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风韵。

2015会考、海淀一模文言主观题

2015会考、海淀一模文言主观题
2015会考作文
• • • • 六、 作文(40分) 1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题目一 北京有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其中 哪一个你印象最深且受到的教育最大?请你写一篇 参观记,记述参观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题目 自拟。 • 题目二 • 北京是一座超大型城市,存在着一些“城市病”。 例如,环境污染、规划滞后、交通拥堵、人口膨胀 等。请你就一种“城市病”,写一篇文章,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表达你的认识。题目自拟。
《水浒》“诲人以盗”
• 1.《水浒传》除精妙笔法外,全书以108位豪杰 为骨,宣扬盗亦有道。然而,盗即是盗,决不能 因事出有因就将杀人放火、醉酒轻狂说成是豪杰 的气概与行径(原文如此)(分析合理)。《水 浒传》中心不明,单是描述豪杰的暴行,如武二 郎为兄长报仇,使两人死于手下,文中并无批评, 也无赞扬明确善,仅宣扬暴行(论据可靠,分析 合理)。故全书读下来,诲人以盗(观点鲜明) 【6分】
• 作者认为《西游》“元虚荒渺”,《三国》 “不尽合正史”,《水浒》“诲人以盗”, 请从中任选作者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结合 你的阅读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 审 题!!!
• 作者认为《西游》“元虚荒渺”,《三国》“不 尽合正史”,《水浒》“诲人以盗”,请从中任 选作者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 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水浒》“诲人以盗”
• 2.我认为,《水浒传》并非诲人以盗,在形式,林冲被逼上梁山,流寇为盗,实 则为昏庸政治所迫。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社
会黑暗、人心毒恶的环境中勇于伸张正义之拳, 用自己的方式行侠仗义,为“义盗”的实质,也
是作者意图表达的主旨(论据可靠,分析合理)。 因此,《水浒传》并非诲人以盗,而是育人以义。 (首尾相合)【6分】

高三语文会考合格性考试文言文练习汇编word版

高三语文会考合格性考试文言文练习汇编word版

北京会考(合格性考试)文言文练习一、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1——4题。

(10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奋发B、志.怪者也志:记载C、适.千里者适:往D、小年.不及大年年:年月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B.风之.积也不厚之.二虫又何知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水浅而.舟大也D.去以.六月息者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则将徙于南冥B、野马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蟪蛄不知春秋4、关于大鹏,李白曾写下《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15北京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

2015北京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一)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限选其中4道题)(8分)①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的诗句。

②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⑤当经历了艰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奇景异观时,我们会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慨叹,感佩王荆公“”“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独到见解。

(二)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

(10分)①《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屈原在抒情长诗《__________》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__________(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⑤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题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题

古诗文题【2010北京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

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

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D.终不复.言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清优主之.A.不害清之.为富也市人以.其异,皆笑之B.清不以.怠遇其人清其.有道者欤C.执其.道不废求者益众,其应益.广D.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最全版 附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最全版 附答案

2015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最全版附答案)(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 而遂杀之D. 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015年语文会考文言练习(有答案)

2015年语文会考文言练习(有答案)

2015 语文会考文言文(一)烛之武退秦师1. 解释下列词语2、翻译下列句子(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根据文意,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

(1)“⋯⋯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许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指“灭亡郑国” )烦执事。

5、请简要回答烛之武是如何打动秦伯,使秦退军的。

见考试说明P125 首先⋯⋯又以⋯⋯继而⋯⋯接着⋯⋯最后⋯⋯最终打动了秦伯劝学》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只是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楫的人,不会游泳,也能横渡江河 登高而招,比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登到高处而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得到 金就砺则利金属做的刀剑,放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了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有时可以改变的。

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 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

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 (那么) 顺承连词 ④登高而 招不翻译 表修饰的连词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而且递进连词①其曲中.规 中: 合乎②声非加疾.也 疾 ③而闻者彰.彰:清楚④而绝.江河绝2、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青,取之于.蓝 从 介词而寒于.水 比 介词②輮使之.然也它 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助词强 横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③故木受绳则 直 就 顺承连词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A .怒.而飞 奋发 B C .适.千里者往 D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风之.积也不厚 之.二虫又何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水浅而.舟大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 .蟪蛄不知春秋..4.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① 《逍遥游》运用 大量的寓言 把“ 无所待 ”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北京会考(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B.又欲肆其西封封:C.唯君图之图:D.秦伯说,和郑人盟说: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A.以其无理于晋以:B.若不秦,将焉取之焉:C.然郑亡,子亦又不利焉然:D.吾其还也其: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目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焉用亡郑以陪邻——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根据文义,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1)“。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用原文句子,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烛之武在和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超越别国统治郑国,又以“”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消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的事实说明晋国毫无诚信,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

(二)、阅读《劝学》(节选),完成1---4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B.而闻者彰彰:C.而绝江河绝:D.君子生非异也生: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1)青,取之于蓝(2)而寒于水B.(1)輮使之然也(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1)故木受绳则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1)登高而招(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3、翻译(1)学不可以己(2)金就砺则利4、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有时可以改变的。

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事物的原状外物的作用产生的结果(1)(7)(11)(2)(8)(12)(3)(9)轮(曲)(4)受绳(13)(5)(10)(14)(6)博学(学习)知明而学无过(君子)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B.志怪者也志:C.适千里者适:D.小年不及大年年:.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实下也,亦若是则已矣B. 风之积也不厚之二虫又何知C.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水浅而舟大也D. 去以六月息者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徒于南冥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三餐而烦反,腹有果然D.蟪蛄不知春秋4.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点,诗作赏析。

答:(四)阅读《归去来兮》完成1---4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就荒就:B.将有事于西畴畴:C.善万物之得时善:D.或植杖而耕耔耔: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已矣乎D. 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3、翻译(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本文多处请托于物,情寓于景。

如:“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真实生命状态。

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隐田园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这两句,表现了。

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五)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毕:B.列坐其次次:C.信可乐也信:D.人之相和和: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会和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C.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下列句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A.()会和会稽山阴之兰亭B. 映带()左右C. 引()以为流觞曲水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4、翻译(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固指——死生为虚诞5、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六)阅读《滕王阁序》(节选),完成1---4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B.披绣闼,俯雕甍披: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襟: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2、下列各组语句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即冈恋之体势觉宇宙之无穷B.潦水尽而寒潭清迁歌凝而白云遏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D.访风景于崇阿屈贾谊于长沙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睢圆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谢灵运,他做过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宣室:汉末央宫前殿叫宣室,汉文帝曾在宣誓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三国时的诗人。

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变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

4、“落霞和孤鹰齐飞,积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句中的加点词语是怎样生动优美地描绘出深秋的景色的?请做简要分析答:(七)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4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和其址,而卒葬之卒: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2、对下面加点“其”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由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C.其孰能讥之乎其:代词,可译为“那些人”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话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也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作者从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中悟出了精辟的人身哲理。

请你就文章中提到的一条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八)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1—4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苏子愀然愀然:(2)山川相缪缪:(3)酾酒临江酾酒:(4)吾和子之所共适适: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哀吾生之须臾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客亦知夫水和月乎而吾和子之所共适3、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客”有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的常人。

进而,“客”以“,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九)《归园田居》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和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

2、“误落尘网中”一句,为什么用“尘网”而不用“罗网”?答:3、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答:(十)《咏怀古迹(其三)》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中的一个“”字写出了明妃远嫁异邦,而一个“”字则写出她难归故里的凄楚。

2、人们对“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解释为“曾经”,而清代朱瀚在《杜诗解意》中说:“省,乃省约之省,言但于画图中略识其面也。

”你认同哪种解释?请说明理由。

答:3、【材料】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用,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指出胡震亨的说法是否妥当。

(150字以内)答:(十一)《琵琶行(节选)》1、选段中“又闻此语重唧唧”“今夜闻君琵琶语”这两句中的“语”的意思是否相同?结合语境加以解释。

答:2、有人考证,浔阳当时为江州治所,是长江上的一个大港,商业繁华,周围名胜古迹很多,并不偏僻,也不可能“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人住处背靠湓水,庭院北边的土岗上长着青翠的竹林,宅后有园,长满了各种树木,是一个诗人非常喜爱的幽静地方。

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在诗中把浔阳描写的如此荒凉冷漠,痛苦不堪?谈谈你的看法。

答:(十二)《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几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2、本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词句表现出苦闷压抑之情,这和本篇的气魄雄伟豪放的风格是否矛盾?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