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稿】2019届高考语文核按钮: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84f83c6bd97f192279e9b0.png)
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仅仅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个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不过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持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不过前线的光景和平了很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来说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能够擢升营长。
不过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https://img.taocdn.com/s3/m/fcc3bfb86bec0975f465e2aa.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从横向的时代性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性来看,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体系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深刻性和全面的融通性。
这一体系既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观能动,又有着合理的规律层次;既有对社会群体内部的管理和约束,更有高层次、宽维度的思考和研究,又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自然发展关系和理想状态的描述与追求,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许多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和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和谐、可持续的人类伦理生态建构,以此推动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未来应具备更加广阔的格局,完成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有与国际姿态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国际话语体系。
这首先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和伦理有充分自信的基础上。
对于伦理道德的自信,既要认可与肯定伦理道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又要不断向伦理道德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跨越和提升;既要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又要有深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表现出自信的姿态。
拥有双重自信的共同保障,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姿态和良好的形象站立于世界舞台,才能在兼收并蓄中更好地汲取精华,以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魅力且符合国际话语规范的表达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理解和赞许,减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摩擦。
当前,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将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在世界中发出中国声音、设置中国议题、制定中国标准、实现中国倡议。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https://img.taocdn.com/s3/m/3381f784168884868662d693.png)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单元检测·27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3)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推拿 (节选)毕飞宇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却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
王大夫到底走过码头,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地有声势,差不多就是卡车上的汽喇叭了。
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
休息区里鸦雀无声。
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
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
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
〞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他王大夫十足的脸面。
王大夫没有顺着杆子往上爬,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
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他非常在意自己是一个“有理论〞的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
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看〞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
有规有矩。
有模有样。
王大夫放心了。
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
“沙宗琪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
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
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说起上班时睡觉,盲人最方便的地方也就在这一点了。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5小说阅读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5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c4cd4eff00bed5b9f31d76.png)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5小说阅读〔本章节和散文有共性的地方请看“散文阅读”章节〕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差不多特征和要紧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观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章的结构确实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形散神聚,戏剧的矛盾冲突,诗歌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要紧考查其表达效果。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妨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确实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
观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表达,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能够发明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确实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存,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
/【考点透析】依照《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情况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明白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0一般现代文阅读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0一般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a8ed88ca58da0116c1749f2.png)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20一般现代文阅读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B 级、C级1、依照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依照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依照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依照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要紧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查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含义深刻、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2、文眼、主旨句、过渡句、深化句和总结句3、文章的差不多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阐释;能集中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意深刻、比较难懂的句子4、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5、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合归纳【考点透析】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
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
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关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基本上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
因此,关于论述类、说明类文章,《2007年一般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如此表述更准确。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集合训练答案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集合训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8159f4192e45361166f578.png)
10、①起强调作用,突出两人惊人的“相 像”和“一致”,为结尾打算离婚埋下 伏。 ②呼应题目,如此“相像”“一致”正 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最佳配偶。 ③与打算离婚的结局构成极大反差,深 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11、①性格内向,拘谨羞怯。(从相亲时 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分析。)
②爱好广泛,追求生活品质,有良好 生活习惯。(从“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 一致”“毫无两样”,可推知“我”的 性格爱好与邓菲尔德小姐相同。
第25练 阅读鉴赏抒情散文 亲亲麦子
2、①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 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 ②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 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 精神世界。
3、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举例:
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 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 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
③表明史铁生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没 有退缩到麻木无知的颓唐地步。
4、“残疾”:①史铁生是一个罹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
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 生命的价值。②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实现罢 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没有麻痹 麻醉自己。③残疾是生命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人 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心灵的伟大。 “生命”:①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 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②即使面对苦 难,史铁生也从不抱怨,他知道感恩,他用自己的 思索给生命找到了意义。③我们可以用坦然和喜悦 去平衡生命中的困苦,我们依然可以生存在夹缝中 让自己快乐。 “有无”:①生命中有了苦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 有了快乐。②史铁生罹患残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和 健康的体魄,但不意味他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③有和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决定有和无终极 意义的是人的精神与思考。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08f7e34827d3240c8447efaa.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反观中国情形,正如1891年湖北盐茶牙厘局针对华茶为何衰落进行的调查所指出的那样: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
总之,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运行得很好的由收集代理人与中间人组成的精致的网络,一旦面对新的体制外竞争形势,却被证明是笨拙的、无能为力的了。
为什么中国不能构建印度、日本等国有效的茶业制度呢?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也不可能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单个企业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杜恂诚教授认为:“商会和同业公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的责任。
”如果我们将问题的视角放大到中外贸易领域,市场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商会和同业公会肩负其责,而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洋商的作用。
问题在于,他们构建的制度对利益各方有着怎样的“好处”,以及对经济有着怎样的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方面和其他行业,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情况就是如此。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茶业垄断货源、主导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贸易不能直营,故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三者之间进行了相互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 小说阅读题 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 小说阅读题 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bcd6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2.png)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 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秋天,土地湿润、疏松,收获过的稼禾秸秆都被拉走,但香气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绿色嫩滑。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XXX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XXX不看他,只顾拔草。
XXX还是看着她笑,XXX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XXX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
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XXX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XXX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XXX在看她的笑话。
XXX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XXX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XXX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XXX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XXX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五)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五)](https://img.taocdn.com/s3/m/d589611f31126edb6f1a10ab.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五)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与文化确实是中国现实的一个短板,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短板之一。
我们一直有敬畏老天的传统。
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知、不可控的神秘力量一步步减少,那么靠“老天”管理世道人心的机制还灵不灵?替代性的机制又如何建立?除了“老天”,以前管理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先人。
先人,或说祖宗,就是一个中国化的上帝。
祖宗意味着名誉和尊严,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公共监视和家族压力,多少能约束人的一些行为。
现在,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祖宗这个制衡角色正在弱化、淡化、虚化。
这也是我们需要有所准备的一个历史过程。
当然,对于道德管理来说,历史性变化也不全是负面的。
以前的乡村人情有很强的经济功能,“人情是把锯,你一来我一去”,隐含着一种先存后取的互助机制和期权关系。
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也是道德和文化的关联条件。
一个人脱贫了,小康了,他的人格就可能更独立一些,更阳光一些,至少不必因一笔学费而背上沉重债务,受制于某种人情关系网的枷锁。
如果说历史的坐标是纵坐标,那么世界的坐标就是横坐标。
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都有巨大的贫民窟。
因为土地私有化,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失地的农民无路可走,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市,而虚弱的城市和工业又吸纳不了他们,于是只能把他们排拒在城外,成了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这些孤岛型城市的海洋。
不少经济学家说,如果容许土地自由买卖,农民立刻可以通过卖地获得可观的原始资本,就可以自主创业,进城做生意等,促进现代化和城市化。
但海南不少发了土地财的郊区农民,很快就挥霍一空,重新成了需要社会救助的穷光蛋。
所谓人们都是“理性人”的启蒙主义假设,以为人人都是天然的理财能手、都能“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大半是想当然,具有极大风险。
只有从实际出发,我们才可能知道,为什么家庭承包责任制尽管不是一个最好的制度,却是社会巨大的稳定器,是给一大半老百姓社会保障托底。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https://img.taocdn.com/s3/m/fcc3bfb86bec0975f465e2aa.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从横向的时代性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性来看,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体系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深刻性和全面的融通性。
这一体系既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观能动,又有着合理的规律层次;既有对社会群体内部的管理和约束,更有高层次、宽维度的思考和研究,又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自然发展关系和理想状态的描述与追求,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许多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和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和谐、可持续的人类伦理生态建构,以此推动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未来应具备更加广阔的格局,完成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有与国际姿态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国际话语体系。
这首先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和伦理有充分自信的基础上。
对于伦理道德的自信,既要认可与肯定伦理道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又要不断向伦理道德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跨越和提升;既要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又要有深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表现出自信的姿态。
拥有双重自信的共同保障,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姿态和良好的形象站立于世界舞台,才能在兼收并蓄中更好地汲取精华,以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魅力且符合国际话语规范的表达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理解和赞许,减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摩擦。
当前,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通过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架构,我们将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气魄,在世界中发出中国声音、设置中国议题、制定中国标准、实现中国倡议。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9c7ff33d4b14e852468ab.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一、(一)1.C(原文第4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除“介入茶叶贸易”。
另外,“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2.C(应为“从中国茶业体制的角度”,而非选项所表述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
)3.D(A.推断不成立。
文中说日本、印度“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以此为基础,“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可见,“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只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其他条件保障,中国不一定“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
B.“就不会走向衰落”的说法太绝对。
茶业的衰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没有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只是原因之一。
C.因果关系倒置。
原文为“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
)〖阅读导引〗本文将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从体制、政府的干预能力等方面阐述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及其结果。
本文虽属学术论文,但述论明白浅显,文字也较流利通畅,符合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二)4.C(不是“表现了他故意夸大后果以警醒‘我’”,而是他发现“寒江独钓”价值不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5.①处世有原则。
他在饶城奇石收藏界极有名望,但石头都是自己捡的;好石头一般人不让看,更不会送人。
②真诚率直。
看到“寒江独钓”的奇石,当面说出接受此物的后果;见学生有怀疑便摔门而出。
③重情谊。
为了警示身处官场的学生,拿出了珍藏的白菜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龚一笑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他见石生气、借石警示两个情节和前面对这个人物的介绍来概括;分析时只要用情节来说明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课标版】附录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课标版】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896c29001ed9ad51f01df2c4.png)
目录(课标版)附录一成语 (3)一、40组近义成语辨析 (3)二、40例多义成语解析 (5)三、40例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解析 (7)四、38例易“褒贬误用”的成语解析 (8)五、40例易“谦敬误用”的成语解析 (9)六、40例用于特定对象的成语解析 (10)附录二文言实词、虚词 (12)一、120+30个文言实词例释 (12)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12)3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45)二、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52)附录三古代文化知识 (63)一、人的称谓 (63)二、古代官职 (64)三、天文历法 (67)四、古代地理 (72)五、科举制度 (74)六、风俗文化 (76)七、饮食器用 (79)八、音乐文娱 (81)附录四64篇背诵古诗文 (83)一、高中必背诗文14篇 (83)二、初中必背诗文50篇 (96)附录五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123)一、古代诗歌7大类意象集释 (123)(一)送别类意象 (123)(二)思乡类意象 (123)(三)愁苦类意象 (124)(四)抒怀类意象 (125)(五)爱情类意象 (126)(六)战争类意象 (126)(七)闲适类意象 (127)二、古代诗歌14类语言特色简释 (127)三、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128)(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129)(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130)(三)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132)(四)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133)附录一成语一、40组近义成语辨析【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
“跋山涉水”重在强调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强调长途奔波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都有“乘机拿走东西”的意思。
“趁火打劫”强调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浑水摸鱼”强调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顺手牵羊”强调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https://img.taocdn.com/s3/m/ee58ba7cf01dc281e53af0aa.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致中和”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
“致”是达到之意,“致中和”就是要达到“中和”的境界。
什么是“中”与“和”呢?董仲舒认为:“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中”意为“中庸、持中”,尤其强调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和”意味着和谐、和合,尤其强调不同对象彼此相应无碍,达到和谐。
换言之,无论是人、事、物,还是观念、道理、方法,如果偏离了中和,就会走极端,失去平衡,产生偏差。
“致中和”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致中和”在修身养性方面蕴含着内外两个方面。
“致中”是向内的功夫,要求起心动念以及行为方式时时刻刻都能达到中正和谐的状态;“致和”是向外的功夫,要求在待人接物时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
只有经过逐渐积累,一个人才能把向内的“致中”与向外的“致和”贯通起来,达到“致中和”,从而不断提高生命境界。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致中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人性情的中和,通过修身养性、涵养性情,达到个人内心的中正和谐;二是社会群体的中和,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三是天地自然的中和,个人生命与天地生命相互感应,达到天人合一。
“致中和”虽然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开始。
如同《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一个人要实现中庸之德,就要“叩其两端”,没有过和不及这两种偏执的状况。
就人际关系而言,则要坚持“和为贵”。
“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人习惯于做事不走极端、求同存异,并最终变成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和为贵”不但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成为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和平是社会发展、国家安定、天下和谐的首要条件。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1)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1)](https://img.taocdn.com/s3/m/75316c2828ea81c759f578b6.png)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1)【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1)单元检测·25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
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
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
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e117ddd36a32d737581bb.png)
[真题回顾]例.(·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九)答案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九)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0531cb90d6c85ec3ac6ab.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九)答案一、(一)1.D(选项中的说法属于张冠李戴,其一,原文第2段中“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此处的“作者”指的是《诸神纪》的作者严优,而不是“上古神话的作者”;其二,中国上古智慧是严优通过对诸多神话故事的分析、概括而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上古神话的作者阐释的。
)2.B(文章应是层进结构,前两段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是两个分论点,第3段以前两段为基础过渡到谈神话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C(A.原文第1段中说“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所以“不能从中国古代神话开始”的说法错误。
B.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诸神形象”不同于《诸神纪》中的上古诸神,不具备“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而非选项所说的“缺乏美感及生命力”。
D.选项混淆了必然和或然,原文末段倒数第二句里的两个“愿”字,表达的是一种希望,并不是阐述一种必然性。
)〖阅读导引〗本文是《诸神纪》书评的节选。
文章首先论证了神话对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诸神纪》中诸神体现了强烈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第2段主要论证了阅读神话的重要意义:可以发现人类的共通之处,找到生命的原动力,了解中国上古智慧等。
第3段进一步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紧扣“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这一中心论点,援例丰富,论证递进,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二)4.C(“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分析有误。
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我”是因那个奴颜婢膝的壮小伙子而落泪,是因街上“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而感动落泪,这些都表现出了“我”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5.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负小孩子的壮小伙子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做什么武侠”,而当他看到壮小伙子欺负小孩子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③他没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人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既揭示了他敢怒敢言、关心国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从懦弱、沉沦走向觉醒的精神变化。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9c7ff33d4b14e852468ab.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一、(一)1.C(原文第4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除“介入茶叶贸易”。
另外,“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2.C(应为“从中国茶业体制的角度”,而非选项所表述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
)3.D(A.推断不成立。
文中说日本、印度“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以此为基础,“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可见,“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只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其他条件保障,中国不一定“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
B.“就不会走向衰落”的说法太绝对。
茶业的衰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没有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只是原因之一。
C.因果关系倒置。
原文为“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
)〖阅读导引〗本文将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从体制、政府的干预能力等方面阐述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及其结果。
本文虽属学术论文,但述论明白浅显,文字也较流利通畅,符合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二)4.C(不是“表现了他故意夸大后果以警醒‘我’”,而是他发现“寒江独钓”价值不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5.①处世有原则。
他在饶城奇石收藏界极有名望,但石头都是自己捡的;好石头一般人不让看,更不会送人。
②真诚率直。
看到“寒江独钓”的奇石,当面说出接受此物的后果;见学生有怀疑便摔门而出。
③重情谊。
为了警示身处官场的学生,拿出了珍藏的白菜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龚一笑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他见石生气、借石警示两个情节和前面对这个人物的介绍来概括;分析时只要用情节来说明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答案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b7b4007375a417866f8fab.png)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答案一、(一)1.C(文章没有区分“致中和”层次的高低,属无中生有。
)2.C(援引《大学》语句的目的是证明达到“致中和”的境界都要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开始。
)3.B(A. 根据原文“只有经过逐渐积累,一个人才能把向内的‘致中’与向外的‘致和’贯通起来,达到‘致中和’,从而不断提高生命境界”可知,“逐渐积累”是“贯通”的唯一条件,而选项中“生活实践”是“贯通”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不符合原文意思。
C.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属于强加因果。
D.“有趋向”模棱两可,应明确“趋向”何种性情。
原文是“在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
)〖阅读导引〗阅读本文如果能抓住“致中和”这个关键词,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文章首先阐释了“致中和”的概念,指出“致中和”的生命境界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能做到不偏不倚,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然后又分别阐述了“致中和”在社会层面包含的三个层次以及达成“致中和”境界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作者结合社会现实谈到“致中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然极具当代价值。
(二)4.D(“月色”不是线索,而是眺望麦田的背景。
)5.①“把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去”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成熟麦穗的形象;②具有“沉重的思想”的麦穗象征着世代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③将轻浮的麦草和沉甸甸的麦穗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农民朴实品格的赞美。
(每2分)〔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应该从两个层面思考,即表层含意、深层含意(引申意和象征意等)。
理解本文画线句子的含意关键是要抓住“麦穗”这个意象,它不仅代表了丰收,而且还象征着故乡的父老乡亲,象征着农民朴实的品格。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麦穗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而意蕴也更加丰富、突出。
〕6.①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表现力,“清新的、湿润的”“麦子,麦子”等短句穿插其中,使句式灵活多变,摇曳生姿;②使用比喻的手法,把金黄麦田围绕的家园看作是现代派或印象派的画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回故乡时的印象;③善于设色,“金黄”“粉墙黛瓦”等色彩的铺设,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而又安宁祥和的故乡美景;(也可以谈嗅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④“麦子,麦子”,反复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更浓烈。
2019届《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讲义附录七 文学常识
![2019届《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讲义附录七 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9f7ac8ba0d4a7302763aaa.png)
附录七文学常识22.文学体裁常识(一)文章分类概述按照文章的内容,古代笼统地把文章分为四大部类:经、史、子、集。
经部:是指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
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记述历代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的书,诸如《史记》《资治通鉴》以及二十四史等。
子部:是指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诸如《墨子》《庄子》《本草纲目》《梦溪笔谈》等。
集部:是指历代作家的诗文集,诸如《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全唐诗》《古文观止》等。
还按有韵与无韵,把文章分为散文体与韵文体两大类。
散文体包括无韵的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传记、杂记、箴铭、碑志、哀祭、颂赞、寓言、游记、小说等;韵文体包括诗、词、曲、辞赋、骈文等。
现在一般认为文学体裁即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二)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指文章的体例样式,亦即文章的体裁类别。
我国古代文章的体例样式很多,细分可达几十种。
1.散文(1)古代散文。
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几种文体:①赋。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
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处又往往发一点议论。
经历了骚赋(战国)、辞赋(汉)、骈赋(魏晋)、律赋(唐)、文赋(宋)等发展过程。
教材选有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②论。
一种论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
作者常用来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澄清对错。
其中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
教材选有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等。
③说。
是阐明事理、问题的义理文,有的侧重于议论,如《师说》《捕蛇者说》;有的侧重于记叙,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学案1 整体阅读指导
学案2 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
[考纲要求] 2017 年《考试大纲》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 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 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 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高考小说文本的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多年来选择微型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考查的文体, 这 类文本的特点有: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 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 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 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寓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 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 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 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 很少铺 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卷分析] (表格见 word 文件第 42 页)
学案 1 整体阅读指导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 快速、准确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 这一“入”“出”过程的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整体阅读。 大体分为以下三步:①浏览全篇,理清要素;②析取各要素的意义,明 确作品的意图和主旨;③研读题干,比对文本,整合前两步结论作答。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 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 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 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 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是受命题者青睐的命 题点。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 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 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 。所谓“典型化” ,就是作家以反映现实生活、 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 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 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 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 目的。
(2)情
节
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主要是通过 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 它经过整理、 提炼和安排, 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 更完整、 更具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 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 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小说作品中,情节 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 发展的自然顺序编排,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事 件发展的顺序。
(3)环
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分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 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 物的生活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可从侧 面刻画人物,显示作品主题。 2.主 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 对艺术形象的 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是小说的灵魂, 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 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备考指导] 纵览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的命题, 都紧扣文体的基本特 征,重点突出;各小题针对的考点具体明确,设题角度小而巧,易于答 题;尽可能全面覆盖考点。 1.2017 年《考试说明》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调整为必考内容,题 量减少,分值降低,题型基本未变。这一修订意味着增大了考场阅读总 量,加大了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区分度得到进 一步体现。 2.考情变化要求在备考时不仅要训练快速筛选、整合、加工信息 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鉴赏能力的提升,即精选训练素材,做好“内容 类”试题和“鉴赏类”试题的针对性训练。 3.注重基础和转化。即引导学生将学科主干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 应试能力,如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各种表达技巧,并熟练运用到解题 过程中。 4.不可忽视选择题的解法。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 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 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