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遵宪诗词的民俗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摘要】黄遵宪是中国当代诗坛上活跃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在近年来经历了新的变化。

本文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在分析了他诗歌创作中体裁、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新特点。

总结了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带来的启示,展望了他诗歌创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也为当代诗歌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黄遵宪,诗歌创作,新变,体裁,题材,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启示,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黄遵宪诗歌创作的背景黄遵宪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多个阶段。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传统文化、现代派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黄遵宪创作的背景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黄遵宪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热爱。

他曾在山间隐居数年,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邃的感悟,这些经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黄遵宪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多元化发展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空间。

黄遵宪对诗歌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继承,他在创作中融合了古典诗歌的优雅和现代性的冲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他还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启发,将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创作风格。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背景丰富多元,为他的诗歌注入了生机和力量,也为其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诗歌创作的新变带来的影响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文学形式。

他不拘一格,不在固守传统的体裁限制,而是尝试结合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化的作品。

这种多元化的创作形式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才华,也让读者有机会领略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味道。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现代诗人之一,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风格著名于世。

自新时期以来,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诗歌题材到表现方式都展现出迥异的特点。

本文将从新变的角度对黄遵宪诗歌创作进行浅析。

首先,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题材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早期的黄遵宪在创作中主要关注历史、神话、传说等文化元素,较少涉及到生活、社会等现实问题。

然而,近年来他的诗歌作品中多次涉及到当下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等现实题材,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例如,其诗集《我劝天公重抖擞》中的《升》、《中间人》、《周国平詹天佑》等作品,均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将个人的感悟与社会真实面临的困境紧密融合。

其次,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语言形式上也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早期的黄遵宪在语言上偏向于红学或者庄严经典式的句式和艺术技法,更多地使用富于象征性的词汇表达情感内涵。

而近年来,他在语言方式上更富变化与跨越,既有传统的韵文、平仄格式的诗歌、也有散文的扑面而来的直白性。

例如他的《后葡萄》就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快速地了解他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从思想层面上也有所调整。

早期的黄遵宪喜欢使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强调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

近年来,他思考的更加全面,偏向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表象。

此时的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日益深入,表现出对生命、爱情、文学等方面的探寻,更加关注个体的存在状态。

例如他的诗集《官场现形记》和《小境界》就强调新时代中国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意义,力图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度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不仅表现在题材、语言形式、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更在于其具有存有察觉的文学格调,强烈的现实感与严谨的艺术性完美相融合。

相比于传统的古典诗歌,他的诗歌表达更注重具体的现实状况,同时他对于生命的关怀、对社会、人文的探讨,更是赋予了他诗歌创作远远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为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一辩

为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一辩

为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一辩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评论家,钱锺书对黄遵宪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辨析。

黄遵宪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重要人物,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探讨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钱锺书对黄遵宪的诗歌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评及讲演中。

他曾在《客观写作与新乡土文学》一文中,对黄遵宪的地方色彩和创作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作品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他认为黄遵宪的诗歌以地方色彩为主题,通过对乡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描写,展现了鲜明的抒情特色。

黄遵宪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纯真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钱锺书对黄遵宪的诗歌评价还主要体现在对其创作技巧和独特风格的赞美上。

在讲述黄遵宪的诗歌写作风格时,钱锺书提到了他在使用自然景物和描写对象上的独到之处。

黄遵宪善于运用大自然的元素来丰富自己的作品,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自然界的美妙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诗歌的表达。

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也十分独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锺书对黄遵宪的创作独特性表示赞赏,并将其作品与当时其他的现代诗人进行了比较,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而,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并非全然赞扬。

在他的评论中,他也指出了一些黄遵宪作品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他指出黄遵宪的作品在语言上有时过于简单,缺乏一些复杂的修辞手法。

他认为黄遵宪有时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过于直接,缺乏一些隐晦和深度。

钱锺书的这些评价并非批评,而是对黄遵宪诗歌的客观分析和指导,使得黄遵宪能够在后续的创作中不断改进和成长。

钱锺书对黄遵宪诗歌的评价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评价不仅仅带给了黄遵宪一位有识之士对他的认可,也对整个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钱锺书的评论和指导,使得黄遵宪在后来的创作中更加注重语言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度,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并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客家 民间文 学诸 多题材 当中蕴 含 了丰 富 的客 家女 性 的婚 恋 、 庭及 其他 的 民俗 思想 , 家 也深 刻折 射 出 客家女 性社 会生存 地位 的深层 意识 。
黄遵宪 不仅 受 中 国 民 间文学 的影 响 , 受 到 也 西 方 民间文 学 的神 话学 的影 响 。他 对 于神话 的研
黄遵宪诗歌 民间创作中的客家 民俗 阐释
周 晓 平 ( 嘉应 学 院客 家研 究院 ,广 东 梅 州 54 1 ) 105
摘 要: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善于取法民间 , 的诗歌 深受客 家民间文学的影响。其 大量诗歌 取材 于客 家 他
民间 , 描绘 了客 家民俗的诸 多方面 , 恋爱、 如 婚姻 等 民俗 风情 。它深刻折射 了黄遵 宪对客 家民俗 的关心与 热
学。
基金项 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课题项 目(0 Y T 6 1K K 0 )

3 — 6

字 。 因念 彼 冈头 溪 尾 , 挑 一 担 , 日往 复 , 肩 竟 歌 声不 歇者 , 何其 才之 大也 ? ”黄遵 宪 以一种 叙 述 的 口吻推崇 客家 民间 文学 , 这基 本 代 表 了他 的 民间
黄遵 宪对 民俗文 艺 有 着 独 特而 精 到 的见 解 , 对 他
民俗 文艺 的倚重 达到 了相 当的高 度 。他 看 到 了民 俗 思想 的教 育作 用 。他 的诗 歌取 法客家 民间文学
的创作 风格 , 客 家风 土 人 情诸 民俗 进 行 了有 效 对
的 阐释 。
经 出现就 与客家 劳动 人 民产 生 了不解 之缘 。在
行 研究 。从 而否定 了把 神话仅 仅 当作狭 义 的历史

黄遵宪诗词

黄遵宪诗词

黄遵宪诗词
黄遵宪是唐代文学家,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豁达为特色,流传下来的作品被称为“黄派”诗歌。

下面是一首黄遵宪的诗词:
玩月
生畏微茫乍映来,
行云一点弄扬媚。

离恨重泉蜷续作,
宿香思醉晚烟黛。

二鼔铮铮不知倦,
三弦揉碎数闲成。

舣船扣楫从怀揖,
渔歌追逐晓波愁。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和月亮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手法,展现了诗人秀丽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整首诗以豪放、自由的笔调写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作品既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又充满着诗性与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推移,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将就此展开浅析。

一、审美风格上的变化黄遵宪的早期诗歌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公和矛盾,表达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疾苦和责任感。

但到了70年代以后,他逐渐将优美的古诗词与现代写实主义相结合,打破了早期作品中单一的审美风格,使其诗歌更为多元化。

同时,他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借鉴,这种关注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比如,他在诗歌中引用了许多唐诗宋词,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二、语言特点上的变化黄遵宪的诗歌语言一直以来都十分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修辞技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语言表达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我倾听的声音》中,他使用了小说中常用的叙述手法,这种叙述方式让诗歌更具故事性和可读性,又不失其诗意和深度。

此外,他在这首诗中还使用了尽情自由的韵律变化,用不同的韵脚展现出自由与人性之美。

这也让他的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三、主题内容上的变化黄遵宪的早期诗歌多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困厄和矛盾,而在后期的创作中,他开始将逝去的时代和渐行渐远的亲人纳入诗歌的内容之中,反映出他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和感慨。

例如,他的诗歌《发如雪》和《黄金时代》等都以亲情为主题,寄托了对故乡、亲人和青春往事的美好怀念。

在这些诗歌中,黄遵宪将自己的体验引入到诗歌中,让读者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总的来说,黄遵宪的诗歌创作越来越加重文化深度,在审美风格、语言特点和主题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黄遵宪诗词

黄遵宪诗词

黄遵宪诗词【原创版】目录1.黄遵宪诗词的概述2.黄遵宪的诗歌特点3.黄遵宪诗词中的主题和思想4.黄遵宪诗词的艺术价值5.黄遵宪诗词的影响和贡献正文黄遵宪,字子余,号南阳,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外交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称为“诗史”,是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

黄遵宪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充满时代感和地域特色,成为近代中国诗词创作的代表之一。

黄遵宪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黄遵宪的诗歌形式多样,有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其中以古体诗最为常见。

他的古体诗既有五言、七言绝句,也有较长的叙事诗。

这些诗歌形式丰富,表现出黄遵宪对传统诗词的深厚功底。

其次,黄遵宪的诗歌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色。

他的诗歌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疾苦,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同时,黄遵宪的诗歌还描绘了南粤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最后,黄遵宪的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

他的诗歌语言既具有古典诗词的优美、含蓄,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直接、真挚。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黄遵宪的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黄遵宪诗词中的主题和思想主要包括忧国忧民、批判时弊、追求民主、倡导改革等方面。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不满,对民主、自由、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主题和思想使得黄遵宪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黄遵宪诗词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语言韵味。

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近代中国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黄遵宪的诗词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黄遵宪诗词是晚清诗词创作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

黄遵宪诗歌民间创作中的客家民俗阐释周晓平【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摘要】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善于取法民间,他的诗歌深受客家民间文学的影响。

其大量诗歌取材于客家民间,描绘了客家民俗的诸多方面,如恋爱、婚姻等民俗风情。

它深刻折射了黄遵宪对客家民俗的关心与热爱,反映了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民间理念。

%The poetry of Huang Zunxian is good at extracting method of folk, His poems is affected by Hakka folk literature, his many poems was drawn on the hakka folk , describes the many aspects of hakka folk , Such as love, marriage customs etc. It reflect deeply of hakka folk care and love of HuangZunxian, reflects the poetry of Huang writing folk concept.【总页数】5页(P36-40)【作者】周晓平【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09【相关文献】1.黄遵宪诗歌创作“歌谣化”的现代阐释 [J], 周晓平2.世界视野与忧世情怀——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现代阐释 [J], 周晓平3.谈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粤东客家民俗"打莲池"为例 [J], 曹德祺4.谈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粤东客家民俗“打莲池”为例 [J], 曹德祺5.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 [J], 臧慧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
1、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2、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

3、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以近代新名词,新事物,新知识入诗,创作“新派诗”,为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壁垒,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新境界。

4、第四,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叙事周详,汪洋广博,也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较少束缚,气势恢宏。

5、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真率质朴,明快自然,为近代诗歌的发展作了富启示意义的探索。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诗歌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作品的主题内容涉及历史、现实、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同时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元素,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借鉴先辈传统文学的成果,注重文学传统的延续和发扬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唐宋诗歌和民间文学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融合了古典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元素,兼顾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诗歌饱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力图以文学的力量传达社会正义和人权。

他在创作上十分注重承前启后,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同时吸收了外部文学的思想与技巧,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

例如《黄鹤楼》这首诗就借用了唐代李白的《登高》和《将进酒》的意境,但又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对自由和艺术的向往。

二、加强现实主义元素的表现,呈现出时代高度对于黄遵宪而言,诗歌是一种表现现实的媒介,他通过诗歌表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现实情况,将身处当下的压抑和不公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在创作中加强了现实主义元素的表现,呈现出时代高度,其代表性作品有《纪念碑》、《十月怀旧》等。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公,寻求打破官僚主义束缚、实现民主和人权的出路。

他用诗歌表达出了对时代和人民的理解和关爱,表现出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呼唤。

三、创新思想表现方式,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黄遵宪创新思想表现方式,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束缚,用大胆的诗歌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例如,《诗经》中“时不时,忽为之来”的“忽为之来”被他改变成“时不时,忽为之去”,形式上增加了难度,但也使诗歌中的思想表现更加精准。

他还创造出了一些新的表现方式,如几何音韵、自由句等,丰富了诗歌表现形式,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

总体上,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变化,其作品在思想、技巧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黄遵宪诗作收入

黄遵宪诗作收入

黄遵宪诗作收入介绍黄遵宪诗作的背景和意义•黄遵宪(779年-831年),唐朝著名诗人之一。

•黄遵宪的诗作以咏物和咏景为主,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意境。

•黄遵宪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遵宪的诗作特点1. 咏物诗•黄遵宪擅长以咏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物象来展示人的感悟和情感。

•他的咏物诗以其细腻而独特的描写方式而脍炙人口。

2. 山水诗•黄遵宪的山水诗以自然界的山水景观为题材,生动刻画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他通过表现山水间的和谐与整体感,传达出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黄遵宪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融入到他的山水诗中。

黄遵宪的代表作品1. 《秋词》•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秋意和哀伤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和黄叶飘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2.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述了夜晚泊船在牛渚江上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古人和历史的思索和追忆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江水的波光粼粼和夜晚的寂静,传达出他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叹。

3. 《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之情和思乡之情。

•黄遵宪通过描写夜雨的萧瑟和孤寂,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黄遵宪诗作的收入与传承1.唐代后期至宋代,黄遵宪的诗歌开始被收入各种选集和文集中。

2.黄遵宪的诗作对于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宋代文人陆游就深受黄遵宪的诗歌启发。

3.在现代,黄遵宪的诗歌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诗歌领域获得了认可。

4.黄遵宪的诗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使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得以延续和传扬。

结语•黄遵宪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诗歌描绘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却又蕴含着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哲理。

•黄遵宪的诗作将继续为人们所瞩目和赞赏,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将继续影响着后世的诗人和文化。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一直以来都备受赞赏和关注。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主题,展示出他的诗歌创作的新变。

黄遵宪早期的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他在《晚来风》、《秋风调》等作品中表达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这一阶段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以绚丽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黄遵宪后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转向了社会现实,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他在《哭广州的领土》、《人间绝唱》等作品中直面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语言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并为之叹息和呼喊。

除了主题的改变,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他开始注重节奏和音韵的处理,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他在《狂欢之夜》、《暗夜行人》等作品中尝试运用自由诗的形式,以及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诗歌更加形象、动感和多样化。

这种新的形式上的变化让他的诗歌更加富有变化和创新。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中也出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借鉴。

他在诗中引用了古诗词的典故,以及古代诗人的题材和意象,赋予了他的诗歌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溯,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探索和借鉴。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诗人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变化,体现了他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关注。

他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众多读者,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无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形式上,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始终表现出新的变化和创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形态和内涵。

论黄遵宪诗的特色

论黄遵宪诗的特色

论黄遵宪诗的特色
黄遵宪诗的特色
中国古代代表大历代诗体最高成就的诗人黄遵宪有不少名作,他的诗深具文学魅力,广受
好评。

由于诗号大历,他被称为“大历体典范”。

那么,黄遵宪的作品到底有哪些特色,他
的诗体究竟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黄遵宪的诗题通常出自传统典籍,但他也创作相当高质量的个人诗题。

这些诗题体现出他在仪式生活以及历史领域的深刻研究,对应用自然元素处理题材的艺术把握。

其次,黄遵宪的诗体采取宣守型,但他在比喻、造境、组织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突出了
他杰出想象能力和抒情表达手法的艺术完美之处。

此外,他还有出色的叙事手法,将一切
精典的传统文化及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的事件和文学表述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
内涵与深情。

总而言之,黄遵宪诗歌的特色在于他拥有卓越的想象力。

他采取宣守型类型,但他在诗体形式上却想得无限细节,他把天人合一,把雅俗共赏相结合,把古今中外文学结构有机结
合起来。

所以,黄遵宪的诗歌是一种完美的文学结构,具有激情、修辞和深刻的文学思想。

黄遵宪诗的新意境和旧风格

黄遵宪诗的新意境和旧风格

黄遵宪诗的新意境和旧风格
黄遵宪诗的新意境和旧风格
一、新意境
1. 是勤胜于懒、敏感胜于平淡的意境:黄遵宪的诗在表达出勤奋的精
神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勤劳的中国式人生,并表现出敏感的情怀。

2. 是关注人性洞穴的意境:黄遵宪的诗作深入挖掘人性洞穴,在朴实
的语言中对美好的愿望和纯粹的情感进行发泄,从而营造出一种理想的、安然的意境。

3. 是溯源历史文化的意境:黄遵宪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生动
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深远内涵,给历史文化事件重新定义,
以及释放困惑的情感。

二、旧风格
1. 民间口语的风格:黄遵宪的诗作主要以原住民的口语、极具地方特
色的乡土语言、及方言作为构思和手法,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主要艺术
风格。

2. 抒发山水情怀的风格:黄遵宪笔下自然朴实、山水身段、赋格人物,抒发了古代诗人、看中华传统山水景观的朴素情怀。

3. 前行者之歌的风格:黄遵宪以极具节奏感的前行者之歌,寄托了他
对荣耀与自由的渴望,用生动的文字记录未完成路程中的无尽回忆。

4. 强烈现实感的风格:黄遵宪把自己的诗表达的非常真实,有时让人
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也让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历史意义。

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命”论文关键词:黄遵宪诗界革命新诗派诗歌风格论文摘要: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界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温家宝总理视察香港时,曾引用广东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他以此诗鼓励港人团结爱国。

海内外对广东名人、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其人其事其作的关注由此骤然趋热。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晚清广东嘉应州(即今广东省东部的梅州市地区)人。

他出身于由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

从1876年(光绪二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旋为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为新嘉坡总领事,先后在国外十六七年。

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文明所吸引,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最初他认为中国再不能闭关自守,应了解并学习日本的变法维新,这就是他创作《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的由来。

后来他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看穿了美国选举总统所谓“民主”的丑剧,作《纪事》,给予有力的嘲笑和批判。

但他不可能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在任驻英国使馆参赞时,却又羡慕英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并终于树立了“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

从新加坡回国后,他在上海参加了以康、梁为首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又到湖南助陈宝箴创行新政,提倡变法。

戊戌政变后,遂隐居乡里,以诗人终。

他是一个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积极活动家,也是一个努力向西方寻求真理,企图改革腐朽内政,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者和诗人。

一、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的历史贡献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原名黄柏庭,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新昌,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他曾编写过《全书补笔》,主编过《外国文学选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其诗歌创作中,反映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新文学的探时探究,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中,新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上的变革。

黄遵宪主张诗歌应该注重形式的完美性,所以他尝试了很多新形式,如抒情诗、新体诗、古体诗等,这些新形式在当时的文学界是比较少见的。

而另一方面,他又尝试了将诗歌和散文结合的形式,使得他的诗歌更加具有一种新的艺术性和叙事性。

例如,他的诗集《窃密集》中的《夏夜杂谈》即是这种形式的尝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二、主题上的变化。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一是爱情,二是反映社会现实。

在爱情主题的创作中,黄遵宪尝试了更深层次的探究,不仅是表达爱情,还是追求真善美的升华,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的文学界十分新颖,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反响。

在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创作中,黄遵宪敢于探讨一些敏感的话题,如政治、伦理和文化等,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作品更是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民精神的呼唤。

三、语言风格上的变化。

黄遵宪的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他尝试了充分利用汉语音韵、音乐性和意象的结合,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等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音韵美和文化内涵,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他还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时更加贴近生活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例如,“胡同口石桥斜,杨家鼓楼前面牌。

打江山走出去,人间万事属秋千。

” 这就是黄遵宪的作品,选自《鸳鸯布袋集》中的《秋千》。

综上所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中,新变的表现方式有很多,无疑表现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探索和尝试。

正是由于这些新变的特点,使得他在当时文学界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了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

浅析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黄遵宪作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主题和风格上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进行浅析。

黄遵宪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

传统上,黄遵宪的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为主,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自由诗的形式进行创作。

自由诗不受格律限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更能突出诗歌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抱走我的困惑》这首诗就采用了自由诗形式,其内容极富个人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困惑的追问和探索。

黄遵宪在诗歌形式上的新变,不仅丰富了其诗歌的形式特点,而且也更好地展现了他个人的诗歌风貌。

黄遵宪在诗歌主题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传统上,黄遵宪的诗歌主题多以人生、爱情、自然等为主,但在最近的创作中,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现实。

《十月一日》这首诗中,黄遵宪以诗人的视角,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种转变不仅使诗人的创作视野更加宽广,也使其诗歌更具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黄遵宪在诗歌主题上的新变,使其诗歌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

黄遵宪在诗歌风格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传统上,黄遵宪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含蓄为主,但在最近的创作中,他开始采用了更加大胆和直白的表达方式。

《深夜沉思》这首诗中,黄遵宪用较为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世界的疑惑和对生命的探寻,其语言更加大胆,表达更加直白。

这种风格上的新变,使其诗歌更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黄遵宪在诗歌风格上的新变,使其诗歌更富有个性魅力。

总结一下,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新变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特点,这种新变不仅使他的诗歌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而且也更好地满足了当代读者对诗歌的需求。

相信在未来,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新变,更多的新作品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论黄遵宪诗词的民俗特色

论黄遵宪诗词的民俗特色
勤 劳 的 特 点 以及 客 家 的婚 娶 与祭 祀 的礼 俗 等 。 如 , 于 客 例 关
家 人 喜 唱 山歌 的习 俗 。 遵 宪 在 他 所 著 的《 歌 》 书 的“ 黄 山 一 自
序” 写道 : 中
喜也, 明年 先 抱 小 哥 哥 ” 祝 愿 早 生 贵子 。 。
二 、 日本 杂 事诗 》 《 中所 反 映 的 日本 民俗
辞 , 系獠 、 遗 俗 。今 松 口 。 源各 乡 尚相 识 不 改 , 一辞 当 蛋 松 每 华 , 间 以无 辞之 声 , 如 妃 乎 纭 , 哀 肠 而 去 ” 辄 正 其 。 又 如 “ 人 出 门鸡 乱 啼 , 人 离 别 水 东 西 。挽 水 西 流想 催 送 无 法 , 此不 养 五更 鸡 ” 。 从 。
《 境庐 诗 草 》 人 中描 述 民 俗 的 诗 词 多 达 将 近 百 首 。 在 这 些 诗 中有 许 多 是 反 映 他 家 乡 客 家 地 区 的 民情 风 俗 的 。 如 反
如 其 中 一首 :前 生注 定 好 姻 缘 。 盒 欣将 定贴 传 。 看 “ 彩 私 鸾 庚 偷 一笑 , 人 与 我 是 同 年 ” 个 。写 的是 订 婚 时 的 心 情 。

由于客家地 区贫 困, 多地少 , 以男子多 出门谋生。 山 所
这 首 山 歌 反 映 了客 家 风 习 与 妇 女 的 心 愿 , 期 以 来 在 海 内 长 外 客 家 人 中 广 为流 传 。 再 如 “ 郎 已 嫁 十 三 年 , 日梳 头依 自怜 。 记得 初 来 同 嫁 今 食 乳 , 在 阿 婆怀 里 眠 ” 同 。
黄 遵 宪 是 中 国近 代 史 上 的 著 名 外 交 家 、 想 家 和 政 治 思 家, 同时 也 是 伟 大 的诗 人 。 他 一 生 中 , 先 后 在 其《 境 庐 在 曾 人

以黄遵宪叙事诗《新嫁娘诗》看客家迎亲礼

以黄遵宪叙事诗《新嫁娘诗》看客家迎亲礼
定 亲 礼
黄 遵 宪 (8 8 10 ) 字 公 度 , 人 境 庐 主 人 , 东 嘉 应 14 - 9 5 , 号 广 州 ( 广 东 梅 州 市 ) , 也不 但 是 一 位 沉 着 稳 健 、 响 深 远 的 今 人 叫 影 改 革 派 政 治 家 和 启 蒙 思 想 家 ,而 且 是 一 位 反 映 了 时 代 精 神 的 杰 出爱 国诗 人 。 由于 对 故 土 的 深 深 眷 恋 ,黄 遵 宪 创 作 了 为 数 不 少 的客 家 诗 , 现 出 一种 对 家 乡眷 恋 、 祖 国 的 热 爱 之 情 。 其 中 较 为 闻 表 对 名 的有 《 梁任 甫 同 年 》 《 歌 》 , 收 录 于 其 诗 集 《 境 庐 赠 、山 等 多 人 诗草笺注》 。② 《 嫁 娘 诗 》 ⑧ 是 其 客 家 诗 中 的一 篇 。它 反 映 着 客 家 婚 新 便 俗 . 涵着 浓郁 的 山 歌风 味 。 全篇 由五 十 多 首 七 绝组 成 。 写 蕴 描 了新 娘 的整 一 个 心 理 和 行 为 活 动 过 程 ,体 现 着 近 代 以来 至 黄 遵 宪生 活 期 间 , 家 民族 风 俗 中的 婚 娶 习俗 情 况 。 客 后人 可从 中 窥 见客 家 传 统 婚 俗 的 许 多 鲜 明特 色 。 诗 歌 从 新 娘 的视 角 出发 , 面 就 依 照 黄 遵 宪 叙 事 诗 《 嫁 下 新 娘 诗 》 主 , 一 个 客 家 婚 娶 习 俗 中 的定 亲 礼 做 一 次 较 为 全 面 为 对 的 了解 调 查 。 其实 , 黄遵 宪在 长 诗 《 亥杂 诗 》 写道 : 己 中 筚 路桃 弧辗 转迁 , 来 远过 一 千年 。 南
24
去 女 家相 配 如 果 双方 生 辰 八 字 吻 合 , 称 “ 婚 ” 备 礼 通 便 合 。则 知 女 家决 定 缔 结 婚 姻 。 “ 征” 纳 又称 “ 币 ” 就 是 订 婚后 男 家 向女 家 止 式 下 聘 , 纳 , 需 用“ 贴” “ 大 。 大贴 ”也 就 是 “ 礼 ” “ 礼 ” , 聘 、彩 。 所 备 的聘 礼 也 需 合 女 家 商 定 。 如 聘 金 若 干 , 、 、 、 猪 酒 鸡 鱼 若 干 , 饼 、 果若 干 , 村要加 上米 、 、 、 橘 糖 农 豆 粉 面若 干 ; 家 则 男 提 出要 妆 奁 若 干 , 由媒 人 在 男 女 双 方 间 调 和讲 定 。 而农 村 与 城 市 , 此 礼 之 上 , 有 区 别 。 在 又 农 村 往 往 “ 婚 约 ” “ 合 婚 字 ” 就 是 用 正 面 写 “ 字 写 或 写 。 文 阙 祥 ” 底 面 写 “ 作 之 合 ” 文 书 上 , 方 家 长 及 媒 人 签 字 . 天 的 双 画 押 , 家 女 家 各 有 一 份 。 写 约 时 也 要 办 宴 席 , 男 家 张 罗 男 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遵宪诗词的民俗特色
[摘要]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多方面成就和建树,并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人物。

他是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民俗学家和著名的爱国诗人。

黄遵宪在民俗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位伟大的先驱者。

他在中国和日本的民俗学学科尚未建立的时代,就已对民俗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对中国和日本的民俗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描述和比较研究的实践,开中国近代中外民俗研究的先河。

标签:黄遵宪;诗词;民俗特色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在他一生中,曾先后在其《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中发表了诗词540余首,其中大部分是反映中国各个民族和日本社会和民间风土人情的诗词。

这些诗词既表明了他对中日文化中的民俗研究之广泛和民俗学造诣之深厚,又说明了中日文化交流之密切。

早在100多年前,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世界上刚刚诞生,而中国和日本的民俗学学科尚未建立的时代,就已对民俗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并对中国和日本的民俗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考察、描述和比较,开中国中外民俗研究之先河。

一、《人境庐诗草》所反映的中国民俗
黄遵宪对中国民俗有深入研究并有显著成果。

他研究的目的是“治国化民”,“移风易俗”;研究的内容涉及今天民俗学研究所包含的整个范围。

民俗是由于不同地域的人民的生活习惯逐步发展而约定俗成的。

《人境庐诗草》中描述民俗的诗词多达将近百首。

在这些诗中有许多是反映他家乡客家地区的民情风俗的。

如反映客家的源流、方言、文教、迷信、客人喜唱的歌、客家妇女勤劳的特点以及客家的婚娶与祭祀的礼俗等。

例如,关于客家人喜唱山歌的习俗。

黄遵宪在他所著的《山歌》一书的“自序”中写道:
“士俗好为歌,男女赠答。

颇有‘子夜’、‘读曲’遗意”。

他在《己亥杂诗》中,对此也作了具体的描述,如:“一声声道妹相思,夜月哀猿和《竹枝》。

欢是团圆悲是别,总是肠断妃乎稀”。

黄遵宪在自注中说:“土人旧有山歌,多男女相思至辞,当系獠、疍遗俗。

今松口,松源各乡尚相识不改,每一辞华,辄间以无辞之声,正如妃乎絃,其哀肠而去”。

又如“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西流想无法,从此不养五更鸡”。

由于客家地区贫困,山多地少,所以男子多出门谋生。

这首山歌反映了客家
风习与妇女的心愿,长期以来在海内外客家人中广为流传。

再如“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

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

黄遵宪自注说:“多童养媳,有弥月既抱去,食其姑乳者”。

可见童养媳是旧时嘉应州的婚姻习惯之一。

还有他写的《新嫁娘诗》五十二首,写的是新娘从接到订婚帖后,到出阁、闹洞房、合卺、归家,直到生子的全部过程。

不但真实细腻地描写了当时客家“育婚”制度下,少女出嫁前后的心理情绪,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嘉应州一带的婚娶礼俗。

如其中一首:“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贴传。

私看鸾庚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

写的是订婚时的心情。

又如“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

红裙一路人争看,问是谁家新嫁娘”。

写的是出阁时的风光。

再如“洞房四壁沸声歌,伯姊诸姑笑语多。

都是一声恭喜也,明年先抱小哥哥”。

祝愿早生贵子。

二、《日本杂事诗》中所反映的日本民俗
黄遵宪对日本民俗研究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现代广义民俗学概念所包含的各个领域。

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便以100余首诗篇分别描述了日本的宗教、祭祀、节日、婚丧嫁娶、游艺、饮食、居室和工艺等各方面的风俗人情。

正如1880年时,著名思想家王韬在写给《日本杂事诗》一书的序中所言:黄遵宪在日本“又以政事之暇,问俗采风,著《日本杂事诗》二卷,一百五十四首。

叙述风土,记载方言,错综事迹,感慨古今;或一诗但纪一事,或数事合为一诗,皆足以资考证”。

日本人最喜樱花,有樱花节。

因此,诗人以樱花为题赋诗一首,描述樱花节时的盛况。

诗日:
“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

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

据作者本人注称:“樱花,五大部洲所无。

有深红、有浅绛、亦有白者,一重至八重,烂漫报矣。

种类樱花,花远胜之,疑接以他树,故色相亦变,三月花时,公卿百官,旧皆给假赏花,今亦相车宝马,士女征逐,举国若狂也。

东人称为花王,墨江左右有数百树,如雪如霞,如锦如荼。

余一夕月明,再游其地,真如置身蓬莱中矣”。

又据《日本国志.礼俗志》所载:“自桓武、嵯峨二帝好游宴,屡幸大臣第赏花。

……花时游人蚁集,自卯至酉,红尘四合。

宫娥结伴,翠袖紫裙,浓抹淡妆,各捻花枝,以为欢乐。


日本人的婚礼,具有特殊风格。

黄遵宪很感兴趣,因此,特赋诗多首,描述了从订婚到结婚再到生子的全部过程。

诗曰:
“得宝无须聘妇钱,新絃唱彻想夫怜。

同牵白发三千丈,共结红丝一百年。


作者注称:“婚嫁及时,媒周旅二姓间,使两小相识,既语,乃诣官告婚,遂用红定,谓之结纳。

白发一,以白麻制之,如发然。

熨斗一,以鳆鱼制之。

鱼双,酒一樽,衣一领,带一围,贫富虽有差,更无聘钱也。

”“”写的是订婚过程。

“绛蜡高烧照别离,乌衣换毕出门时。

小时怜母今怜婿,宛转双头绾色丝。


作者注称:“大家嫁女,更衣十三色,先白最后黑。

黑衣毕,则登舆矣。

母为结柬,盘五彩缕于髻。

满堂燃烛,兼设庭燎。

盖送死之礼,表不再归也。


“红珊簪子青罗伞,黑油镜台黄竹箱。

姊妹两行携手送,一双新屐是新娘。


作者注日:“嫁装数器,有单笥,(盛衣服)。

有长持,(寝具)。

有黑棚,(列妆具)。

有厨子,有钓台。

(各什器并厨下物)。

贫家无奁器,亦不升舆,步行人婿家,着新屐者,即新娘也。


“三千大佛监誓词,万亿菩萨作盟司。

君看壶头双蛱蝶,夫夫妇妇不相离。


作者注日:“新妇入门就席,南面坐。

婿北面坐。

媒为行酌。

肴必用干乌贼,羹用蛤。

壶饰以雌雄蝴蝶,以金银纸为之。

既饮交杯,媒唱《高砂曲》。

相传高砂有松,化为翁媪,千岁不死,故合卺必歌此曲。

曲有日:‘三千三百三十二座大神兮,百千万亿化身菩萨兮,为我盟司。

’”以上几首写的是婚礼过程。

“覆鹈产殿映灯红,汤饼筵开笑语中。

五月吾妻桥上望,画旗争飏鲤鱼风。


作者注日:“生子,每别筑产会。

《古事纪》所谓‘覆鹈羽作产殿’是也。

一索得男,喜呼他人以假父。

年十五时,假父为之魁头结发。

《日本国土记》所载,尚有桑弧蓬矢以射四方之遗,亦假父立其事。

初生,逢五月,制旗如鲤,高插门楣,以祝多子。

或日取鲤鱼登龙门之意。

说的是婚后生子及年15时结发的风俗。

黄遵宪用以描述中日两国社会生活的民俗诗词很多,已如前述。

由于篇幅所限,以上仅举数例说明其诗词的民俗特色,虽少也能窥伺一斑。

黄遵宪之所以在诗词方面有深厚造诣并结有硕果,究其原因虽有众多,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重调查、善研究、广搜集则是重要因素。

黄遵宪十分重视搜集民俗资料并将其升华而以文学方式表达出来。

他在家乡和日本认真搜集民俗的事例并赋之以诗的事例很多。

只要他听到的见到的无不收录。

例如,他家住山歌发达的客家地区,经常听到农民、船工、樵夫、牛郎等人唱山歌。

他便着意收录。

他认为,山歌不仅是当地人民喜怒哀乐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一种真实写照。

又如,他在国内,有一次见到一个乞丐边唱边沿街乞讨。

唱的是:“一天只有十二时,一时只走二三间,一间只讨一文钱,苍天苍天真可怜!”黄遵宪立即给乞丐一百文钱,然后把乞丐所唱歌词全部记录下来。

在日本则经常深入街头巷尾,走访人群,深入观察和研究各种民俗,并写成了《日本杂事诗》200首,作为记录日本民俗的宝贵资料而流传至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