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关键信息项:1、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目标2、相关责任方及职责3、预防措施及实施步骤4、监督与评估机制5、调整与改进措施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111 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儿童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2 相关责任方及职责121 家庭家长应承担起关爱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责任。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和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22 学校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
123 社会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如心理咨询热线等。
13 预防措施及实施步骤131 培养积极的情绪引导儿童青少年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其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3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导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33 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应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避免过度压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3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13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14 监督与评估机制141 定期检查定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2019年12月)
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主要是挫折、焦虑 、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各种不平 衡状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 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的偶 发性行为,称为“偏态行为”。应及时鉴别异 常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摆脱心理的危 机状态。
6. 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
常见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 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 品行问题的治疗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是: 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等。由于治疗效果 差,为此预防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说 ,预防得越早效果越好,这其中主要强调的 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干预高危儿童、 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社会风范。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 22.45%的 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 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 3.8%的中 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 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 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 发脾气、骂人等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 紧张等种类。
还有过渡性焦虑,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校 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依赖。
1. 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
核心思路:行动对抗焦虑! 小处方: 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 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 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 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 4 )日常行为符合初中生的身份,对人、对事、 对物均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度,且其行为能为大多 数人所接受。
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心理疾病的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心理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展阶段可能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
本文将探讨心理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儿童阶段的心理疾病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心理疾病的早期往往不易察觉。
其次,儿童心理疾病常常影响学业和社交功能的发展,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以及孤独感等。
最后,儿童心理疾病的起因多种多样,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生活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因素。
对于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通常是首要的选择,有时医生还会根据病情考虑药物治疗。
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疾病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易于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他们可能出现自我认同问题、反叛行为、自我评价低等心理问题。
其次,由于在心理发展上的不稳定性,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诱因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异常症状。
最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强调家庭的支持和心理咨询,并且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进入成年阶段后,心理疾病的特点有所改变。
成年人常常承受更多的压力,如职业压力、家庭关系等,这些压力容易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由于成年人的决策和责任能力较强,他们更容易寻求专业帮助和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并且也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锻炼等。
在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早期干预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庭的支持和关注至关重要,早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展。
此外,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应该承担起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新科目和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是家长和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领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和青少年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焦虑症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症状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症状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情绪、身体和行为上的变化。
情绪上,他们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紧张、恐惧、烦躁和易怒等情绪。
身体上,他们可能会有头痛、腹痛、胃痛等不适感,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问题。
在行为上,他们可能表现出回避社交场合、害怕上学、对新环境抵触等倾向。
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出现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就需要考虑是否为焦虑症。
治疗方法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时,综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心理疏导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治疗师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焦虑的原因和效应,并通过调整他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焦虑症状。
例如,教导他们学会面对恐惧,解读事物更为客观,发展适应性的思维方式等。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焦虑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情绪和身体状态。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
3. 家庭支持和教育家庭支持和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家长需要理解焦虑症的症状和影响,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还可以参与到治疗中,通过家庭习惯的调整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培养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焦虑。
4. 学校支持和干预学校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治疗的重要领域之一。
学校工作人员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少年儿童自身弱点的不良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少年儿童,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因此,少年儿童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
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少年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因此,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教育专家的视角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紧张且敏感的话题,这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识别和应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要。
以下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帮助孩子们应对心理挑战。
一、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信号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行为、情绪和认知上的异常。
家长和老师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的以下变化:1. 行为变化:攻击性增加,如打人、毁坏物品等。
焦虑不安,如哭闹不停、紧张不安、逃避社交等。
抑郁自暴自弃,如兴趣缺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行为退缩,如沉默寡言、不爱运动、逃避责任等。
强迫症症状加重,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检查门窗等。
2. 情绪变化:易怒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控制不住情绪。
悲伤沮丧,经常感到伤心、无助绝望。
恐惧焦虑,对某种特定事物或情境感到胆怯不安。
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怀疑自己能力不足。
情绪波动剧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3. 认知变化: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思维混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难以理解抽象问题。
记忆力变差,难以记住事情。
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沟通和交流困难,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策略1. 观察和记录: 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情绪和认知,并及时记录孩子外在表现出的异常行为。
2. 沟通和交流: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静静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和支持。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4. 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环境应该充满爱与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5. 教育和引导: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抗压能力。
三、教育专家建议1.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2. 积极主动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防范孩子的心理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
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1. 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
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
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
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
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
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
(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
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1. 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不仅仅是成年人,甚至青少年和儿童也都面临着心理困扰。
所以,预防心理疾病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一、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1.1 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提高抵抗压力的能力。
每天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并注意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1.2 均衡的饮食饮食中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谷物和健康脂肪。
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糖分,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3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增加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二、有效管理压力2.1 寻找合适的解压方法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通过寻找合适的解压方法,如听音乐、读书、写日记等,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和压力。
2.2 学会积极应对当压力来临时,学会积极应对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积极的一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3.1 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家人和朋友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共同体验和分享快乐和悲伤。
3.2 社交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快乐的感受,减少孤独感,并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4.1 关注自身情绪经常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
如果发现情绪出现了不正常的波动,及时采取措施,如找人倾诉、寻求专业帮助等。
4.2 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舒缓情绪。
五、提高心理抵抗力5.1 学会表达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让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
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5.2 学会妥善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不要一味逃避、压抑问题,而是积极面对,学会从问题中成长。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各国如何应对
英国设立了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机构,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 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扰。
0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英国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举办家长培训、座谈会等方式,
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
育的有效衔接。
日本: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计划
提升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能力
教师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 训,提高他们对儿童和青 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家长教育
通过家长学校、亲子活动 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 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 认识和关注度。
家庭支持
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家 庭干预服务,帮助家庭成 员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孩子 的心理健康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和发展,甚至影响 其一生。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各国在应对孩子心理健康 问题方面的现状和经验。
分析各国应对孩子心理健康问 题的优劣和差异。
为各国制定更加有效的孩子心 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各国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美国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认证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和专业水平。
倡导心理健康文化
美国积极倡导心理健康文化,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英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计划
01 02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计划
英国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 和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儿少心理科工作制度
儿少心理科工作制度一、总则儿少心理科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专门科室。
为了提高儿少心理科的工作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现将儿少心理科工作制度如下:二、工作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2. 坚持科学、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提高诊疗水平。
3. 注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4.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2. 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建立和完善患者档案,做好患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4. 开展心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5. 加强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四、工作流程1. 接诊:接待患者,了解患者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2.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心理测评,必要时进行生理检查,明确诊断。
3. 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
4. 康复:开展康复训练,评估康复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5. 随访: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指导家庭护理。
五、工作制度1. 严格遵守医疗职业道德,关爱患者,尊重患者隐私。
2.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3. 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诊疗水平。
4. 加强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共同关注患者成长。
5. 注意工作总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工作人员要求1.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能力。
七、考核与评价1.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评价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2.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了解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3. 定期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儿少心理科所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
青少年⼼理健康问题及预防青少年⼼理健康问题及预防 青少年⼼理健康是众多⽗母最为担⼼的问题之⼀,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们的⼼理健康,以下是⼩编精⼼整理的青少年⼼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理健康问题及预防1 青少年⼼理健康易出现哪些问题 1、陕隘:即⽄⽄计较,⼼胸太狭窄,不能容⼈也不理解别⼈。
对⼩事也耿耿于怀,爱钻⽜⾓尖。
2、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当别⼈⽐⾃⼰好时,表现出不⾃然、不舒服甚⾄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打击、中伤⼿段来发泄内⼼的嫉妒。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怪。
轻者⼼跳厉害、⼿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事⾃⼰不快,便向别⼈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为⾃⼰开⼼,对别⼈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
6、⾃卑:对⾃⼰缺乏信⼼,以为在各⽅⾯都不如⼈家,⽆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活中,总把⾃⼰看得⽐别⼈低⼀等,抬不起头来。
这种⾃卑严重影响了⾃⼰的情绪,对⾃⼰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意中的话,不相⼲的动作当做对⾃⼰的轻视或嘲笑,为此⽽喜怒⽆常,情绪变化很⼤。
中学⽣常见⼼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由于⽬前我国⼼理保健⽹络还很不健全,因此,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作,作好中学⽣⼼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作就显得⼗分重要。
(⼀)⼊学不适应的预防 ⼉童从⼀个爱护照顾的家庭或幼⼉园来到纪律严明、课多、需要较强独⽴⾃觉的学校中,前后环境有了显著变化。
通常,⼤部分⼉童在⼀、⼆周内就能适应。
但有少数⼉童却总感到陌⽣、恐惧、怀疑、拘谨等,从⽽抑制了其积极参与学校⽣活。
作为教师要避免批评或呵斥,多对其关⼼、爱护和指导,与学⽣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文章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学习、人际关系、成长发育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
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也许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
然而多数家庭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知识的关心和了解太少。
但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会对以后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重则会产生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课题。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逃学与厌学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雪上加霜。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2.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理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如今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
因此,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一次次向父母求助,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意见
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升学压力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全省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干预联防联控机制的通知》文件精神,推进市教育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平台的若干意见》的落实落地,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因心理危机引发的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基本原则1.生命第一。
秉承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儿童青少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预防为主。
提倡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控制在初期阶段。
3.面向全体。
注重覆盖面,面向全体提供心理援助,通过心理问题筛查、辅导、会诊、转介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支持。
4.尊重理解。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接纳的理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危机宣传、预防、干预等工作。
5.个性指导。
根据不同个体的年龄特点、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方案。
6.协调合作。
教育、公安、卫健等多部门配合,各司其职,指导学校开展工作;在校内,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多方面协作,积极主动做好监测、识别、干预等工作。
二、主要任务一)市(区市)层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要按照XX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与协作,建立高效信息流转及反馈机制,统筹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1.教育部门1)健全各项心理工作制度,督促学校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做好心理筛查与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台账;开展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危机隐患的个体做好干预转介。
2)信息共享做好危机预防,将心理高危儿童青少年信息推送给卫生健康部门进行甄别,将心理高危儿童青少年信息推送给XXX进行辖区关注,将组织、教唆相约自杀等违法犯罪线索推送给公安。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环 .小 学 生 们 就像 温 室 里 的 花 朵 ,
经 不 起 风 吹 雨 打 . 意 志 力 非 常 薄
3 用 良好 的班 风 感 染 学 生 。通 过 .
往 中 常 常 是惟 我 独尊 。 能 善 解 人 意 , 不
遇 到 困 难不 能去焦 fd 不 堇克 o , , n 服 热 点 聚 克服毋 j 想 a 缺 _也a
望 . 不 守舍 。 神 2 人 际 交 往 问 题 : 前 的 小 学 生 . 目
必 须 有 计 划 、 目 的 地 参 加 一 些 集 有 体 活 动 和 社 会 交 往 .如 夏 令 营 、 手 拉 手 活 动 、 育 比赛 、 艺 活 动 等 。 体 文 只
有 这 样 . 能 更 好 地 培 养 多 种 多 样 的 才
个 学 生都 有 锻 炼 的 机 会 . 每 位 学 生 让 都 尝 试 成 功 的快 乐 . 立 “ 为 人 人 , 树 我
人 人 为我 ” 的思 想
次 向 父 母 求 助 得 到 帮 助 时 .他 们 就
责任编辑
薛 小 琴
2 1/1 : 0 01 期 陕西教育 。 3 O1
的刺 激 表 现 平淡 .缺 乏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乏 自信 心 .从 而 致 使 小 学 生 不 能也 不
会 与 人 正 常交 往 3急躁 : . 做事 全凭 兴趣 , 喜欢 匆 忙 动 手 , 毫 无 准备 , 无计 划 , 且 一旦 遇 但 更 而
到 困难 就易 发怒 . 罪 他 人 、 怪 他事 , 果 结
做 的 坏习惯 。
的 心 态
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因此 , 生 普 遍 学
存 在 着 任 性 、 执 、 赖 性 强 的特 点 。 固 依
观看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积极预防观后感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今天漫语心理向大家推荐“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早期识别”,希望帮助更多家长和老师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合理应对问题。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来自学校、家庭、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
婴幼儿期(0-3岁)婴幼儿期孩子的问题与发育相关,比如有的孩子走路晚,有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或精细动作不好,还有的孩子说话比较晚。
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都没有语言,建议家长尽快带到儿童医院或者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做评估,属于正常的发育迟缓跟病态的发育障碍问题,采取的策略不同。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又缺乏危险意识。
但是,若养育者过度紧张和焦虑,限制孩子的一切活动,不让他做任何尝试,这样孩子在后面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
学龄前期(4-6岁)学龄前期孩子的常见问题:1、发育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会表现出来不合群、孤僻、独来独往,再结合他走路晚、说话晚的问题,则要排除发育方面的常见疾病孤独症(自闭症)。
如果孩子表现出过于好动,可能也需要做评估。
2、分离焦虑。
孩子刚上幼儿园特别爱哭闹,有的孩子晚上会哭醒、咬指甲、反复说肚子疼,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任何问题,这样的一些行为表现则是孩子存在分离焦虑。
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普及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社会压力不断增加。
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面临着许多令人感到无助的问题,例如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
因此,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关注和保护。
本文主要讨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疏导。
一、现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互联网、电子游戏以及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各种信息和内容的便利让父母难以监控和控制,从而可能会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同时,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更多的教育资源,父母们不再单一地将重点放在教育上,也更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少年儿童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分析和处理系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很多问题。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1.学业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压力是最致命的问题之一。
从小学到中学,教育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要求也更加苛刻。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花费更多的心思和资金。
这导致很多小学生都开始感到焦虑、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2.家庭问题少年儿童的家庭生活背景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以及缺乏关注的家庭等,都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困难。
通常,这会导致他们感到被排斥、孤独、担心未来等负面情绪。
3.社交问题长时间的受困于互联网,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缺乏现实中的社会交流和人际关系,把精力和情感投入虚拟世界中。
这会让孩子们失去控制力,陷入迷茫和焦虑中去。
三、如何保护和疏导1.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家长们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孩子们应该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注和温暖。
家长要定期进行家长教育,多注意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和孩子们长期的深度联系,与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2.鼓励多种兴趣孩子们应该有兴趣和爱好,这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教师还要识别一种特殊的偷窃行为——“偷窃癖”,症状是反复出现、 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但偷窃不是为了占有物品的价值,而是将这些东 西随意丢弃、毁损或暗送回失主。 这种偷窃,目的是体验偷窃过程中,情绪由极端紧张到情绪完全放松 的过程,间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再度出现偷窃的欲望。对患有偷窃癖的 个体来说,偷窃是一种无法克制的强迫冲动型障碍,他们经常偷窃一些 不值钱的物品,就是为了体验情绪的极端变化。 对有偷窃癖的学生,教育者需要提高认识,将他们送到专业心理咨询 人员那里,接受厌恶治疗和系统脱敏等方法。
三、学习问题与障碍
1. 学业困难
2.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3. 厌学 4. 考试焦虑 5. 智力发育迟滞
第四部分 青少年儿童品行问题的甄 别与干预
什么是品行问题?
品行问题指的是六个月内持续存在违背与其年龄相 应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而品为的进一步发展, 严重的品行问题称之为品行障碍。
三、外逃行为
小薇,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某天,她离家出走了,只留 下一张纸条放在家里的饭桌上,“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对不起, 我让你们失望了,我忍受不了了,我走了…小薇。”与小薇一起出走 的,还有同班的另外4名五年年级学生。出走前,这些孩子用书包装 走了其中一人家里的1700元硬币,重约20斤!这些孩子在外游荡了两 天后,打算买票到北京去游长城。在汽车站,警察将他们截留住并送 回了家。小薇的父母已经两天没合眼了,神情疲惫的爸爸气得想要揍 她,被小薇的妈妈一把拦住了。事实上,小薇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家出 走了。第一次是因为上课违反纪律,老师给家长打了电话,小薇害怕 被责罚,在学校的操场上独自过了一夜。第二次是因为父母吵架,让 她觉得内心很压抑,于是跑到郊区去散心,幸好遇到了好心的农家, 收养她几日。最近这次是因为数学考试只得了27分,害怕父母下班回 家后自己挨打,小薇就联合了4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决定出去闯荡 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群女孩临走前写下“出走计划”,声称 将赚钱炒股买房子,发财后衣锦还乡,以此向父母“示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时代赋与教育的责任。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辅导及治疗,学校少先队在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笔者将在下文中对此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问题活动预防与治疗
什么是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指儿童的心理发育偏离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发育特征,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相比,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有一项或几项异常,但还不是精神性疾病。
据调查,我国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而据威海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统计,户籍在我市的6-18岁青少年269,855人,加上未统计在内的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按照国家统计的发病比例,估计我市约有7~9万名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
一、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的少年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情感的“自我中心”。
加之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常常把孩子“圈”在家中,与其他孩子共处的时间相对较少,生活环境寂寞单调,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不合群等性格特点。
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缺少协作等性格特点。
当意外发生或环境突变时,由于长期形成的脆弱性格,使他们承受不了而陷入苦恼,如不及早干预和预防,可能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此外,有些影响心理的因素,则是由于生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比如有些青少年在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会被萌动的性欲所困扰,由于传统文化保守性的影响,有些家长疏于对他们进行引导,内向的孩子又不愿与同学交流,便会苦闷、焦虑,并影响到学业和人际交往的情绪等。
另外,父母的死亡、离异、失业,乃至搬家、换学校,都会导致孩子中断友谊、改变生活习惯、学习不适应等,使孩子的情绪发生波动。
正确对待及时“松绑”。
二、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时代付与教育的责任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多年形成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上大学才是惟一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个性、人格的完美成长。
为了考高分,家长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让孩子有一时休闲的时光,无休止地补各种文化课,使孩子四体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试名次,一旦考试失利,便哭闹不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因此,现代教育必须认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成才。
2.面向全体,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所需求的。
首先,针对少年儿童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少年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
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种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品质。
这里所说的面向全体,就是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相结合,使每个少年儿童都得到健康发展。
3.优化校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少年儿童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指点,或老师、
同学、家长的指点,或通过各种报刊、图书的指点。
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少年儿童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
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能自由健康地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
对他们遇到的心理疑惑,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他们,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引领少年儿童走出童年误区
1.以真诚的爱打动他们。
那些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可能不尽如人意。
他们或者自以为是,自私自利,或者胆小怕事,缺乏进取心,或者意志脆弱,经受不了挫折。
作为少先队组织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少年儿童的可塑性特征,做到不对他们另眼相看,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在校表现的优劣来论学生。
对待“问题学生”,以亲切、温暖的话语代替生硬、刻板的说教,以真诚、无私的关怀代替粗暴、冷漠的训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对于那些特困生家庭的学生,辅导员要从感情上贴近他们,以师爱打动他们的心,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教育其他学生从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不允许讥笑、挖苦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们
少先队组织以其特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大多数队员,辅导员也不要忘记那些躲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队员,要尽量鼓舞他们,既给他们参予的勇气和信心,又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成功的机会,一次体育竞赛,一次手工小制作,一次主题中队会,一次校外劳动,都可能成为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的契机。
有一位女同学,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性格孤僻,很少与同学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怎样使她融入少先队组织温暖的怀抱呢?中队辅导员经过了解,得知她手工做的好,便和队干部商量,以小队为单位,在中队举行一次手工制作比赛,结果这位女同学为她的小队赢得了第一名。
她第一次登上讲台为小队领取奖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此后,她在队干部和队员的关心帮助下,逐渐变得开朗、活泼,与同学们打成了一片。
3.协调家庭教育
辅导员通过与家长联系,了解队员的家庭情况,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心理。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设愉快、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在家里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和成功欲,但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过急,不能采取粗暴的手段,否则会造成孩子过度焦虑等心理疾患。
再次,家长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锻炼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并在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中,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少先队组织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利用少先队这块阵地,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让明天的太阳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