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表现在对儿童日程生活行为举止、生活细节各方面。
古代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处 带有向儿童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其中,剔除封建礼教对 儿童的束缚,也有一些规矩是对儿童成长有益的。(两个 表现)
(四)初步的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体,儿童教育也不例外。幼儿 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 的道德观念和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习惯。
6、有教有爱:父母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对孩子 既要爱又要教,既要慈又要严,爱与教结合,慈 与严相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游戏
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 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游戏 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
3、这个教育计划反映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 状况,包括20年的教育计划。这里引用的是学龄前教 育计划,主要包括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道 德教育。
4、这个西周时期的教育计划反映了当时我国学前教 育发展的状况,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 影响。
4、我国古代的中医学者,也很注重对婴幼儿养育的 研究,他们善于将保健与教育结合,形成保教统一的 教养计划。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宫廷中的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的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 之一就是有制度作为保证。即:
保傅制度: 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 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 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 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 和"三少"。"三少"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注意:乳母较其他三母更有特殊的意义。身体健康、品 德。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总结:
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 饮食方面,做到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 视听方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 举止行为方面,要做到“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 • 情绪涵养方面,要做到“笑而不喧,虽怒不 骂。”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汉代胎教学说的形成 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 1、教妇感胎
评价:贡献在于把前人如周公、太公、召公的零星的胎教 学说汇总起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胎教学说,成为中国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胎教学说的人。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二)隋唐宋时期胎教学说的继续发展 和完备
中医学迅速发展,妇科、儿科分化出 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在古代胎教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从妇女妊娠的生 理特点和胚胎发育的特点来研究胎教,为胎教学 说找到了医学科学的依据。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3、选择良好的环境 妊娠期的妇女应选择优良的环境,要求 环境优美、居处简静、视听正美、退避 寒暑,注意安全。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4、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
“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 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 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分析了孕妇的“身”和“心”的关系,论 述了不良精神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影 响胎儿的发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综合这些理论,有几个方面的经验:
隋代名医巢元方、唐代名医孙思邈、 宋代名医陈自明。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孙思邈
“旧说凡受胎三月,逐月变化,禀质未定”
“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象, 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矣;欲生女者, 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 端坐清虚,是谓外向而内感者也。”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宋代时候保傅之官变成虚名
三、“备三母”制
在后宫内,挑选适宜的女子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的事务, 设有专职,叫“备三母”制。
子师:行为规范教育 慈母:衣食及生活供给 保姆:居室的安置和料理
第二章 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贾谊的生平与简介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文帝,做 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贬长沙。 后为梁怀王之太傅,因怀王不幸 坠马身亡,谊抑郁而终,时年33 岁。
二、主要的教育思想
1、提倡及早施教(幼儿期是最佳时期)
《青史氏之记》怀胎七月搬到“篓室”居住,音乐 、食物
二、古代胎教的发展前进
汉代:胎教的目的:“正礼”。孕妇生活中的一切 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规范。
刘向,“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西晋:张华《博物志》,胎教的目的:贤明、端正 、寿考。胎教可决定胎儿的性别,“妇人妊娠,未
满三月,著婿衣冠,平旦,左遶井三匝,详观影而去,勿 反顾,勿令人知见,必生男。”
一、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1、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客观需要 2、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 3、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基本师资条件 4、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科学知识基础 终上所述,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二、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发达的原因
1、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学前教育全部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2、古代家庭教育的发达是由古代家庭所处的特殊的
始于3600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 刘向《列女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敖言,能以胎教。”
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 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詈 ,胎教之谓也。”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上圈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AA家庭教育B宫廷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2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基础是:DA 勤俭B 老实C 守信D 孝悌3我国最早记载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计划的《礼记?内则》产生在:BA 商代B 西周C 汉代D 唐代4 我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手段是:AA 言传身教B 直观教学C 多媒体教学D 远程教学5 我国古代宫廷挑选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王子职责的制度是:CA 公育制度B 保傅制度C 备三母制度D 保育制度6我国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育形式主要是在:A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近代社会7 我国古代较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记载于:BA《大戴礼记?保傅》B《礼记?内则》C《尚书?大传》D《大学章句序》8 我国古代宫廷挑选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王子职责的制度是:BA 公育制度B 保傅制度C 备三母制度D 保育制度二、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所谓的保傅制度,是指我国古代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2、“备三母”制:所谓的“备三母”制,是指我国古代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三、简答题1、我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2、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第一,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精品课件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精品课件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一、二节,详细阐述从先秦到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轨迹及其特点。

我们将重点讨论儒家、道家等学派学前教育观念,以及古代幼儿教育实践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解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特点;2. 掌握儒家、道家等学派学前教育观念;3. 分析古代幼儿教育实践方法,对比现代学前教育差异;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时代教育观念对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观念现代解读,以及实践方法对比分析。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等学派学前教育观念,以及古代幼儿教育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代幼儿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一、二节,分别介绍先秦到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轨迹及其特点,重点阐述儒家、道家等学派学前教育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古代幼儿教育为例,让学生模拟古代课堂,体验古代学前教育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古代学前教育观念选择题,让学生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古代学前教育特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学前教育异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2. 儒家、道家等学派学前教育观念;3. 古代幼儿教育实践方法;4. 古代与现代学前教育异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答案要点:(1)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发展特点: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实践、尊重个体差异;(2)现代价值: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历史借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古代学前教育知识点,以及实践情景引入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隋代名医巢元方、唐代名医孙思邈、 宋代名医陈自明。
16
孙思邈
“旧说凡受胎三月,逐月变化,禀质未定”
“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象, 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矣;欲生女者,弄 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 坐清虚,是谓外向而内感者也。”
17
外向内感 外向:外界客观事物的表象; 内感: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34
三、重视早教、习染,反对溺爱的家庭教 育方法论
(一)重视早教 《颜氏家训》
(二)重视习染 (三)反对溺爱和偏爱
35
第三节 保傅教育制度
保傅教育制度指在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 、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 制度。 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子女担任 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 、世子事务的制度。
28
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
将孝悌与忠顺相联系,家庭教育既能为小 家培养孝顺之子,又能为大家(国家)培 养尽忠之臣。
29
二、以修身为根本的家庭教育内容论
(一)立志教育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 ,未有不本于志者。”
重爱国大节,小家与大家相联;重民族气节,个 人与民族一体,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 统。
11
3、选择良好的环境 妊娠期的妇女应选择优良的环境,要求环 境优美、居处简静、视听正美、退避寒 暑,注意安全。
12
4、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
“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 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 ,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分析了孕妇的“身”和“心”的关系,论 述了不良精神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影 响胎儿的发育。
27
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育的目的提 高到了治国的高度。

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编:中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l思想品德教育1 孝悌;2崇俭;3诚信;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4身体保健教育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是谁的语言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是由谁在哪里开办的名字叫什么1903年9月,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3、儿童公养公育思想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康有为第四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1、最早在中国传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是谁蔡元培、陶行知、胡适等人;2、民主进步人士对教育的主张有哪些一反对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二反对照搬外国经验,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是什么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5、我国第一部幼稚园课程标准是由谁负责制定的在哪一年颁布实施的陈鹤琴和胡叔异,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6、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其内容是:1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共十七条;7、幼稚园规程是哪一年颁布的1939年12月24日8、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设在哪里校长是谁——江西省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诞生于江西泰和县的文江村,校长是陈鹤琴第六章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2、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3、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长期间,实行的办学方针是什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5、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要求有哪些A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 B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C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D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E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 F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6、陶行知提出的“艺友制”有什么特点学用结合,理论结合实际;“艺友制”培养师资周期短,比较经济;7、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 ;8、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论幼稚教育的目的;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8、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幼儿的发展与教育;论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9、陈鹤琴认为,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好动 2好模仿3易受暗示4好奇5好游戏 6喜欢成功7喜欢合群 8喜欢野外生活10、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卫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11、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12、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3、陈鹤琴为幼稚教育师资提出的要求和条件有哪些政治思想方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要掌握国家的教育政策;要认识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要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业务修养方面:第一,要热爱儿童、热爱幼教; 第二,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教学技术方面:第一,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 第二,要掌握教学技术;优良品质方面:要具有优良的品质;第一,对人,要和蔼可亲,不发脾气,肯帮助别人;第二,对自己,能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第三,对儿童,要热爱、公平;第四,对同事,必须合作;第五,对工作,有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决不灰心;第六,对学问,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七,对敌人,要憎恨;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论;幼稚教育的症结和发展方向论;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论;幼稚园的课程论;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论;15、张宗麟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包括哪些1养护儿童;最重要2发展儿童身体;3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4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5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良之方;6研究儿童;16、恽代英提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潜移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而有格,扬长补短;任其自由,合宜指导. 适当暗示,积极防范.第二编外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西方的幼儿教育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论儿童优生优育;论儿童心灵教育和体育教育;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教育的重要性;论教育的进程和年龄分期;论学前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幼儿教育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儿童出生前的胎教阶段;出生~5岁的婴幼儿教育阶段;5岁~7岁的儿童教育阶段;幼儿教育4、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早受教育的意义;论儿童的游戏;论社会不良习气对儿童的影响及良好榜样的作用;论体罚论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5、昆体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有哪些内容第一,教师要热爱儿童;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第三,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第六章近代的幼儿教育理论6、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的本质;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幼儿的健康教育;论幼儿的智育和德育;论幼儿教育方法;论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什么是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自然的教育;②人的教育;③事物的教育;8、卢梭提出的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内容1、幼儿教育的原则:第一,正确看待儿童;第二,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2、幼儿教育的方法:A.给予行动的自由;B.合理的养护和锻炼;C.模仿;D.自然后果法;9、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爱的教育;论教育心理化;论要素教育;论儿童早期教育;10、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幼儿园的作用和任务;论幼儿园的课程;11、福禄培尔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12、福禄培尔把游戏分为几种类型第一、身体的游戏;第二、感官的游戏;第三、精神的游戏;13、福禄培尔制作的恩物有哪几种第一种恩物是6个用不同颜色的绒毛做成的柔软圆球;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第三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四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五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21个相同的小立方体、6个相同的大三角体和12个相同的小三角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六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18个相同的小长方体、6个相同的小方柱体和12个相同的小四角体的木制大立方体;。

学前教育史课件

学前教育史课件

古代儿童教材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
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 秦时李斯著有《苍颉篇》,赵高作《爰历 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 《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 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 家姓》,简称“三、百、千”,则是古代蒙 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 为朝鲜、日本所学习。
主要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第五节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生平:
(1611-1674年),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 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家境贫寒,勤
奋好学;开馆设教,教人子弟。 有关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愿学 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 门人语》中。
(二)方法


1.游戏 2.讲故事 3.体罚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 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象)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 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4.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 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生平: (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
家。隐居修道、授徒讲学。 王守仁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 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0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2(复习资料-03.26)

0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2(复习资料-03.26)

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263. 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中。

64,贾谊:“天下之命,悬于太子。

”65,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66,贾谊认为,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67,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

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68,贾谊,在《贾子新书傅职》篇,专门讨论了太子这些老师的职责、任务。

69,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70,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

71,颜之推提出家教要“德艺同厚”和“修以学艺”。

72,颜之推在严格教育上,主张体罚。

73,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

74,朱熹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喻为打“坯模”。

75,朱熹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76,朱熹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77,朱熹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78,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9,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

80,王守仁的教育理论是“自然教育论”。

81,贾谊,是中国古代胎教奠基人之一。

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1,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我国古代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如何,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2,获取功名,光耀门楣。

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儒家教育传统。

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

P10-111,中国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

2,内容:婴儿吃东西,教他右手进食。

说话时,教男孩应声要直,女孩应声婉。

六岁教数数。

七岁男女孩不同席。

八岁礼让训练。

中职《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中国古代学前教育02

中职《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中国古代学前教育02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三、名词解释、简答▲[05 全国2005年7月] 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09 全国2008年4月】36.“三母制度”p381,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10 全国2008年7月]36.《小学》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纂《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40.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2,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3,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4,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5,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羊舍
仓库
养老
NARRATIV
BOARYT
儿童 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NARRATIV
BOARYT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原始社会教育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秦汉时 • 《黄帝内经》,“胎病”,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 孙思邈著《千金方》,提出“外象内感”,孕妇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 唐代以 内胎儿,注重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

• 《妇人良方》《格致余论·慈幼论》分别指出孕妇饮食宜忌。
宋元北 齐
• 《逐月养胎法》按月为孕妇制定相应食谱。
时间 来源
内容
•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 西周王公贵族在家族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 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的训练; • 初步的文化知识启蒙 • 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循
序渐进提高要求 • 已经出现男女之别。
意义
•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目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儿童教育 三、封建社会的儿童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共育的实施
基本形式——社会公育

00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复习资料-03.25)

00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复习资料-03.25)

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一、选择填空: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p5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

P6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p6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p7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P19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P237▲.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p26-308▲▲.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P26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p27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A.体罚B.读经C.讲故事D.游戏p31-32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P34 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P36 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P38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P38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p40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P4617▲.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p49-5018▲.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p5119▲▲▲.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P5120▲.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p51 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1、学前教育史之: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史之: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2、学习的内容
❖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四大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史 近代学前教育史 现代学前教育史 当代学前教育史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 教育思想史
3、怎样学
❖ 联系实际式学习 ❖ 古今对照式学习 ❖ 学思并重参与式学习 !注意:
❖ 1.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作指导 ❖ 2.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3.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来阅读史料 ❖ 4.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联系现实的能力
儿童公育的内容:
1、生存教育
2、做人教育
3、宗教和艺术教育
4、体格和军事教育
二、儿童公育的机构
“庠”(保育和教养)
儿童公育的特征
1、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没有
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2、对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 古代的慈幼
一、慈幼观念
最早的慈幼观:“不独子其子”、“幼有所长” ——教育公有观念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 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 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 化知识方面的教材;
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 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局限: 胎教的理论和措施中有不少非科学的东西
第四节 古代儿童的家庭教育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家庭教育成为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特别是 在封建社会,家庭教育被视为治国的基础, 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一)保傅教育制度 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1.原始时期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①是生产劳动教育。

②是生活习俗教育③原始的宗教教育④原始的艺术教育⑤体格和军事训练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多样③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④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3.【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4.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①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②获取功名,光耀门楣③)立志做人,修养品德5.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1)学前教育计划。

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2)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3)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4)初步的道德教育。

培养志向、教以孝娣、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5)早期的知识教育。

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神童教育。

6.①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于【西周】②中国古代以【道德教育】为主体③到了【西周】时,便有了三公三少之设④【《世子法》】,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⑤【春秋战国时期】,保傅制度已确立并有所发展。

7.论述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㈠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①教儿宜早。

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②教子义方,主要意思是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③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④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一、填空题1.原始状态的儿童教育,对儿童进行。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和。

3.在中国,大约传说中的时期,产生了学校的萌芽。

4.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它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时期。

5.我国商代,除了养老和习射的庠、序以外,还有学习一般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和专门学礼乐的。

6.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7.我国较为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的记载见于。

8.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从内容看,有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道德教育。

其中更突出了的训练。

9.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被概括为或。

10.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12.我国古代对儿童日常生活行为举止要求的总的目的是使儿童自幼行为规范,,。

13.我国古代教育中,幼儿期道德教育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和养成一些良好的。

14.中国古代教育家都把视为品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15.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16.孟子指出教育就是要。

具体内容是,,,,。

17.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中,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和。

18.我国自汉代举童子郎开始,随科举制度的勃兴,正式确定童子科考试制度。

废除。

19.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就已存在。

20.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1.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22.我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际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其中有“胎病”的记叙。

23.促进我国胎教理论初步形成的主要著作有贾谊的,刘向的,戴德的和王充的等。

24.西晋文学家张华在中,系统地论述了胎教。

25.北齐医生徐之才所写的《胎产书》,其中提出法。

26.唐代名医孙思邈写有和《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在前一本书中,提出了的胎教理论,为我国古代胎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27.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方法简单归纳可有、、等。

28.儿童教材,也可称教材。

29.秦代李斯著、赵高作、汉代司马相如作,史游作等,都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字书。

尤其是流行广、影响大,是汉至唐的主要识字教材。

30.时期,儿童启蒙教材,从利用字书进入专门编撰的时期。

以南朝编的影响最大。

31.和宋末所撰《三字经》,与《千字文》合在一起,是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其中又以影响最大。

32.我国古代儿童蒙养教材早期主要是教材。

33.古代儿童蒙养教材很多都采取的形式,按内容可划分为、和。

34.识字类蒙养教材以影响最大。

35.知识掌故类蒙养教材以撰的最为流传。

36.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此书为元代所编。

二、概念1.常规:2.常规教育:3.保傅制度:4.三母制度:5.胎教三、问答题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中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有哪些?4.古代儿童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有什么经验?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一、填空题1.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

2.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3.贾谊认为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其作者是北齐文学家。

5.为了培养“务实”人才,颜之推提出对子弟的家庭教育要,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

他认为此二者互为联系,是根本。

6.亲手拟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南宋以后书院和各地方官学共同遵守的学规。

7.关于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小学》与中,还散见于一些诗文中。

8.朱熹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特别重视阶段的教育。

9.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撰一书,成书于1187年。

10.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11.朱熹编订的是他为儿童制定的习学“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2.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著,主要有《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传习录》等。

二、概念题1.《颜氏家训》三、简答题1.简述贾谊的学前教育主张。

2.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

3.述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第三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填空题1.1902年,著文《教育政策私议》,介绍了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及心理特点。

2.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3.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4.癸卯学制中规定,蒙养院是附设在和内。

5.蒙养院内教师称,由和训练而成。

训练保姆的方法,是在和中。

6.1903年秋,湖北巡抚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癸卯学制颁布后其改名为,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7.天津严氏蒙养院,是清末翰林院编修、学部侍郎所设。

8.1907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小学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

9.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

10.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解决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制度。

11.康有为把设立作为去家界,消除私有根源以实现大同理想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概念题1.康有为或《大同书》三、问答题1.试析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

第四章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一、填空题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大约19世纪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3.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式的和式的。

4.帝国主义在华训练学前师资的主要途径是、、。

5.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后发展成为,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第五章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填空题1.1912年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任教育总长。

2.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附属在小学和、内。

3.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制的框架。

4.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5.1927年在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燕子矶、晓庄、和平门、迈皋桥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6.1923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

7.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创办人是。

8.清末明初,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

9.1928年出版的编著的《幼稚教育概论》,其中指出福禄倍尔学说中的缺点。

10.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

11.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中国兴起和广泛传播,是1919年来华以后形成的。

12.杜威教育学说中的,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1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就是。

14.“五四”前后,以和为代表,提出了儿童公育的主张。

15.《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的作者是。

16.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1932年10月正式公布的。

17.厦门集美幼稚园,由爱国华侨创办。

18.是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19.是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创办人是。

该园办园宗旨为建设幼稚园。

20.陶行知用的办法训练幼稚园教师。

21.上海幼稚院,是中国互济会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该会由地下党领导,专门收养与抚育革命者的子女。

22.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23.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二、概念题1.《幼稚园课程标准》三、问答题1.试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2.试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第六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一、填空题1.1934年2月颁布的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2.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中国。

3.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实行的原则来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问答题1.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有哪些?第七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填空题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是。

2.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军国民教育即。

实利主义教育即。

4.“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是提出来的。

5.“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是的儿童教育主张。

6.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的理想。

7.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是。

8.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9.蔡元培把作为美育的起点。

10.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中的“南陈北张”中的北张是。

11.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是所倡导的。

12.张雪门非常重视幼稚园课程的、和直接性。

13. 张雪门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为中心,以为过程。

14.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

15. 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改造民族素质的新一代国民而献身的幼稚教育师资。

16.张雪门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应有4种单位:(1 )中心幼稚园,(2)幼稚园,(3)婴儿保教园,(4)小学。

17.五四以后,在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组成,任总干事。

18.在和其他教育家黄炎培、梁漱溟、晏阳初等的推动下,二十年代我国曾出现了一股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

19.为了开展乡村教育,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于1927年3月创办晓庄学校。

2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21.是陶行知苦心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穷办法”。

22.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即、科学的、大众的。

23.陶行知认为最应该办幼稚园的地方是和。

24.陶行知是我国教育的首创者。

25.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他运用了培养幼教师资。

26.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7.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是幼稚园,创办人是。

28.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任主编。

29.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论、论、论。

30.陈鹤琴的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为中心。

31.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为中心。

32.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是。

33.张宗麟提出有以下几种人最需要帮助:(1),(2)工厂的女工,(3)贫民区,失业的小贩、车夫及做短工的家庭,(4)职业者。

34.张宗麟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是的幼稚园课程。

二、名词解释1.行为课程2.整个教学法3.五指活动4.活教育理论三、问答题1. 生活教育理论2. 创造的儿童教育第八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填空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中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民族的、科学的、的文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