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周期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2. 周期现象的描述和表示。
3. 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解决基本的周期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能够准确描述和表示周期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计时器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愉悦和舒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
例如,展示一天中的日出和日落,四季的变化等。
2. 讲解:介绍周期现象的定义,解释周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描述和表示周期现象。
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或者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钟表的跳动、音乐的节奏等。
4. 解决问题: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周期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周期现象的概念和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来评价他们对周期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气象预报等。
2. 让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周期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亮的盈亏等。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第一章:认识周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1.2 教学内容:周期性的定义:周期性是指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
周期性现象的例子:季节的变化、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钟表的指针运动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举例,向学生解释周期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周期性现象的特点。
第二章:探索简单的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例如,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一周中的星期循环等。
描述周期性现象的方法: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顺序和间隔。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和描述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的周期性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图表和文字展示一周中的星期循环。
第三章:解决周期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周期问题的类型:例如,计算经过几个周期后的现象、判断周期性现象的变化等。
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观察周期性现象的特点,应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给定的周期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解决周期问题。
第四章:创造自己的周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周期性现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创造周期性现象的方法: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重复出现的图案或序列。
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周期性现象。
4.3 教学活动: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现象,如重复的图案或序列。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周期性现象,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周期知识。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所学的周期知识,包括周期的概念、探索简单的周期、解决周期问题和创造自己的周期。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6节“解决问题——周期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周期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周期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期性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期性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周期性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周期性问题的基本特点和解决方法。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周期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与周期性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周期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期性问题。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二年级《周期问题》奥数教案
师:老师听到有人说到了重复这个词语,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期问题。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周期问题。
】【板书课题:周期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根据规律找出第17个图形是什么?第23个呢?讲解重点: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理解周期问题中余数表示的意思。
师:老师这里没有给出那么多的图形,但是想知道第17个应该是什么图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生:愿意。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组图形,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这个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和圆形。
师:对,2个三角形,3个圆形,2个三角形,3个圆形,2个三角形,3个圆形……你们看,这里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生:5个图形之后开始重复前面的图形。
师:很明显这是一个周期问题,我们把前面的5个图形看做一组,也就是一个周期,那么想要知道第17个图形是什么,就要知道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里面的第几个。
所以我们可以怎么求?生:用除法。
师:怎么求呢?生:17÷5=3(组)……2(个)。
师:有余数,余数2是什么意思?生:表示第17个图形是第4组的第2个。
师:所以这个图形是哪个?生:是△。
师:那第23个是什么图形呢?生:23÷5=4(组)……3(个),余数是3,表示第23个是第5组的第3个,是○。
师:很好,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挑战一下自己。
板书:17÷5=3(组)……2(个)23÷5=4(组)……3(个)答:第17个图形是△,第23个图形是○。
练习1:(5分)阿派按照下面的规律画圆,第14个圆应该是什么颜色?……分析:这列图形的排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是按照2个、2个的次序排列的,也就是每4个图形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
周期问题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周期问题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周期问题教案周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2、使学生能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对于较复杂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分析,找出周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情景导入: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导入:如:《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而揭示周期问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一:简单的口述游戏抢答:问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像?提示:如一周有七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的十二生肖,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每转一圈都会重复继续等等,都是周期问题。
设置悬念: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现象中,一年当中的12个月的12,12生肖中的12,一个星期7天中的7在我们的周期问题当中是什么意思呢?归纳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叫做周期。
通过归纳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刚刚举例的周期。
如:一周七天:***234······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后怎样快速寻找周期?说明: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去找重复体,重复体中有几个数,那说明周期就是几。
周期问题优秀教案(教师版)
课题:周期问题班级姓名一、本讲知识点和能力目标1、知识点:周期。
2、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许多事物的变化都具有周期性,掌握其中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初步渗透物质世界是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善于自主发现规律,并生成认真研究规律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二、教案方法自主、启发与导学三、本讲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周期的意义和初级类型。
第二课时较复杂的周期问题。
(代表性问题)第三课时周期问题的拓展和探索。
第四课时独立练习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周期与余数问题的结合五、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了那么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儿歌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常见的简算形式有关时间的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与十一三十天要牢记。
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第一课时【经典例题】例1.根据周期找位置:(1)卡片出示:△○○△○○△○○△○○……3个一组——一个△两个○(2)学生同桌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是几?答:变化周期是3(3)提问:第13个图形是什么?第60个呢?13÷3=4(组)………1(个)60÷3=20(组)答:第13个图形是△。
第60个是○。
例2.在3.4507507……中的第50位小数是几?50÷3=18(组)……2(个)答:第50位小数是0。
例 3.2007年六·一是星期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几?(365+1)÷7=366÷7=52(周)……2(天)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日。
二年级数学周期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内容: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计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感受。
教学重点: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看大屏幕,这是一个魔术箱,它里面有很多秘密,今天我们来揭示魔术箱的秘密。
仔细观察,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特点?生:彩旗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红、黄、绿3个一组,重复出现。
师总结:这些彩旗是按每3个一组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二、学习新知1、探索周期现象。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周期现象?生1:一星期有7天,从周一到周日生2:一年有12个月,从1月到12月生3:一天有24小时生4: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师用课件展示几组有规律排列的图案仔细观察,哪些是周期现象?看投影是周期现象的能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吗?2、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师:观察这条彩旗的颜色,红、黄、绿3个一组,第一个什么颜色?第二个?第三个?现在不看彩旗,请你回答:第二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第二组第二面呢?第四组第二面呢?师指生答。
为什么不看彩旗就能猜出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窍门吗?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因为彩旗是按周期排列的,第一组是按红、黄、绿排列的,第二组也是按红、黄、绿排列的,第四组也是。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它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根据规律判断出它是什么颜色。
课件演示第四组第二个数是()2、5、3、2、5、3……第六组第四个图案是()★○▲□★○▲□……3、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1)独立探索想想看,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先想一想,再在本子上画一画,算一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智慧广场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5.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我对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良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图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优质课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优质课一、引言优质的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以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周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周期的概念介绍- 什么是周期?- 常见的周期现象有哪些?2. 周期的计算方法- 如何计算周期?- 如何表示周期?3. 周期的应用案例- 周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周期与科学实验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周期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教师讲授- 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周期现象,如钟摆、电脑屏幕的闪烁等,激发学生对周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周期的定义、例子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探究(3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现象的周期,并尝试计算周期。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归纳周期的特点和应用。
5. 拓展延伸(20分钟)- 学生完成拓展性问题,应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记录表- 学生记录实验中不同现象的周期,通过观察记录表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周期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周期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期现象: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等。
2. 探索简单的周期规律:日月星辰的升起和落下,季节的变化,水果的成熟等。
3. 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根据周期规律,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日期或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周期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周期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运用观察、讨论、操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周期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日历、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纸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课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二、探索周期规律(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周期规律。
三、解决周期问题(15分钟)1.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周期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周期现象,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道周期问题,并记录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周期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存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如学校作息时间、商场商品打折等。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2. 周期现象的简单描述。
3. 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周期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周期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或实物。
教案范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月亮圆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反复出现。
3.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描述一个周期现象,如“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收获,冬天寒冷”。
4. 学生尝试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周期现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或实物,学生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并简单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如“一个水果店每三天进一次货,今天进了货,问下次进货是哪一天?”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尝试描述。
2. 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更复杂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动物迁徙、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识别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周期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周期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周期问题》。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找出周期性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的计算、周期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能够识别出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找出周期性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周期现象的概念理解。
2. 周期性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周期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周期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周期现象,引导学生找出周期性规律。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周期问题》2. 内容:- 周期现象的概念- 周期性规律的发现- 周期性规律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周期现象的相关概念。
2. 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周期性规律。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引导学生找出周期性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更替、潮汐变化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性现象的存在。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2. 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
3. 周期现象的数学表示方法。
4. 周期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
难点:周期现象的数学表示方法,周期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图片、图形等)。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并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周期现象?”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周期现象,如钟表的指针运动、音乐的节奏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4. 练习:让学生尝试用图形表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相互交流分享。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等。
4.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的清晰性、解题速度等。
七、教学拓展:1. 周期现象的拓展研究: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周期现象的规律,探索更复杂的周期现象。
2. 周期现象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节奏、季节变化等。
3. 周期现象的数学应用:引导学生将周期现象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周期教学设计
二年级周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周期的教学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周期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 认识并描述不同周期概念的特征与规律。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周期相关的问题。
4.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的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周期及周期现象- 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四季交替等。
- 周期的概念:重复出现的时间、事物或事件的间隔。
2. 常见的周期现象- 一天的周期: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一周的周期:星期的循环。
- 一个月的周期:月相的变化。
- 一年的周期:四季的交替。
3. 周期的特征和规律- 周期的长度:不同周期的长度不同。
- 周期的循环:周期性地重复出现。
4. 周期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周期:如作息时间、学习计划等。
- 学科知识中的周期:如数学中的数列和循环、科学中的天体运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15分钟)-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周期吗? 举例说明一个周期的例子。
- 引导学生观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周末的循环等。
2. 探究周期现象(30分钟)- 呈现不同周期现象的图片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 提出问题:你发现这些现象有什么规律和特征?- 分组讨论并展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周期现象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并做展示。
3. 周期的特征和规律(30分钟)- 介绍周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周期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 制作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记录所学内容并画出不同周期现象的示意图。
4. 周期的应用(3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在日常生活和学科知识中的应用。
- 举例说明:如作息时间的规律、数学中的数列和循环、科学中的天体运动等。
-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选定一个周期现象,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5. 总结与归纳(15分钟)- 梳理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周期问题》优秀教案
《周期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智慧广场"----周期问题。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图形排列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并且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发现图形排列的周期规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智慧广场”信息窗呈现的是从魔术箱中扯出的一段按“红黄绿”规律排列的彩旗,通过解决“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这一问题,展开对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的学习,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体会周期排列的规律,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数一数、圈一圈、算一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领悟数学的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小小魔术师从魔术箱里魔术箱变出了什么?课件展示:依次从魔术箱里抽出红旗、黄旗、绿旗,红旗、黄旗、绿旗......提问,仔细观察这串小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三面小旗为一组。
预设2:是按照“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预设3:每组的第1面都是红色;第二面都是黄色......提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第4组的小旗是怎样排列的?第5组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总结:这些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按照“红黄绿、红黄绿”3面为一组,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数学上称为“周期现象”。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周期现象呢?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有余数的除法-周期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通过观察、推理、讨论、归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开展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根本经验。
重难点和关键
△○☆△○☆△○☆△○☆.....
全班汇报交流:每3个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
师:珠子按红黄绿蓝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它的规律是〔〕个图形重复出现?即〔〕个图形为一组。
〔1〕交流再探。
师:那么第34粒珠子是什么颜色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动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交流反应。
每4个图形为一组,也就是求34里面有几个4?
课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周期问题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周期问题
丁琪
来源
二年级
设计时间
录制方式
PPT演示
时长
6分钟
设计理念
有余数的除法的周期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重难点,解决此类问题还需要借助找规律的知识点,学生刚开始接触。会感到茫然。让学生借助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对规律和周期的理解和掌握,弥补操作与想象的缺乏,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并找出有规律的事物排列中具体的位置。
3.重点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每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时,那么为每组的最后一个。
课后反思
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引导式。先让孩子观察出规律再通过引领的方式启发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制作方式上我选择采用PPT演示并配上适宜的解说。微视频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做了精心得准备,给学生清楚明了的展示。
34/4=8〔组〕......2〔个〕
简单的周期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引言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而准备的教学指南。
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简单的周期教案的设计过程,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周期教案,我们需要明确学生在周期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周期概念;2. 学生能够辨别周期中的不同阶段;3. 学生能够解释周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期概念,可以准备以下教学材料:1. PowerPoint幻灯片:使用图表和图像展示周期的不同阶段;2. 白板和草稿纸:用于展示和讨论周期的例子;3. 学生手册:包含有关周期的练习和任务。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入周期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周期,如一天的早上、中午和晚上,以及一周的星期一至星期日。
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和应用。
2. 概念讲解:在学生理解了周期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周期的不同阶段,如周期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通过图表和图像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中的重要变化和特征。
3.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实际的周期例子,如植物生长的周期或动物繁殖的周期,并在白板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期的概念和应用。
4. 练习和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分发学生手册中的练习和任务。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周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应该在教学结束前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回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知识,并提供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周期问题(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周期问题(一等奖创新教案)“周期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周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解法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周期问题的思路和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周期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规律,初步感知激趣引入,出示桃心和笑脸的规律图。
1.教师:说一说:横线上该贴上什么图形?为什么?学生思考答案后,回顾规律。
(设计意图:回顾规律。
)2.教师: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贴下去,第6组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学生思考答案后,教师揭示两种思考方法。
第一种,按这个规律一直摆下去,直到找到答案;第二种,每一组的规律是一样的,那么每一组的第一个图形也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是桃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是什么图形其实和这个图形在第几组没有关系,而是和它在这一组中所排的位置有关系,为后面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做好铺垫。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68页例6题目。
提出问题: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阅读与理解。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分析与解答。
教师:先按下暂停键,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按下暂停键,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探究时间的长短。
同时尊重学生,允许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
)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理解余数的含义。
第一种:摆一摆,教师结合课件接着规律摆下去,找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第二种:教师:如果我们知道了第16面小旗在一组中所排的位置,根据排列规律,我们就能知道它是什么颜色!所以也有的同学用除法来做。
出示有余数除法16÷5=的竖式。
结合动态图形,说明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被除数16表示,一共有16面小旗;除数3表示,按照排列规律3面小旗分一组;商5表示,可以摆满这样的5组;余数1表示摆满5组以后还剩下1面小旗,它应该排在下一组的第1个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
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计算解决问题的不同
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感受。
教学重点:
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看大屏幕,这是一个魔术箱,它里面有很多秘密,今天我们来揭示魔术箱的秘密。
仔细观察,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生:彩旗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红、黄、绿3个一组,重复出现。
师总结:这些彩旗是按每3个一组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二、学习新知
1、探索周期现象。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周期现象?
生1:一星期有7天,从周一到周日
生2:一年有12个月,从1月到12月
生3:一天有24小时
生4: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师用课件展示几组有规律排列的图案
仔细观察,哪些是周期现象?看投影
是周期现象的能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2、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师:观察这条彩旗的颜色,红、黄、绿3个一组,第一个什么颜色?第二个?第三个?
现在不看彩旗,请你回答:第二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第二组第二面呢?第四组第二面呢?
师指生答。
为什么不看彩旗就能猜出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窍门吗?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交流
因为彩旗是按周期排列的,第一组是按红、黄、绿排列的,第二组也是按红、黄、绿排列的,第四组也是。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它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根据规律判断出它是什么颜色。
课件演示
第四组第二个数是()
2、5、
3、2、5、3……
第六组第四个图案是()
★○▲□★○▲□……
3、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1)独立探索
想想看,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先想一想,再在本子上画一画,算一算,然后和小组
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问题,师巡视,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画一画
○2数一数
○3算一算
17÷3=5(组)……2(面)第17面彩旗是黄旗生交流
说说算式各部分的意义
(3)观察比较
刚才这几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指生答
(4)巩固练习
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出第28面彩旗的颜色吗?
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展示
重点说说得到的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1
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自主练习2
认真看图,独立列式。
指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100页中的3、4、5题做在家庭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周期问题
17÷3=5(组)……2(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