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4)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4)

(⼆)社会主义改造与*时期(60年代初——70年代末) 1、国家统筹消失(1969):社会保险变为企业保险 2、临时⼯变为固定⼯(改造):适合多种⽤⼯制度的=>适合单⼀的⽤⼯制度。

(三)调整时期(70年代末——1994) 1、1988.7.21《⼥职⼯劳动保护规定》 ⑴产假制度:90天(56天) ⑵统⼀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育保险条例。

⑶直接承认了60年代初⾄20世纪末的⽣育保险制度的变化。

2、各地改⾰尝试: ⑴基⾦社会统筹。

1988年,江苏、南通、湖南株洲、曲⾩(定额上缴) ⑵夫妇双⽅所在企业均担⽣育保险费:1988辽宁、鞍⼭、苏州。

(四)社会统筹阶段(1944年以来) 1944.12《企业职⼯⽣育保险试⾏办法》 1、社会统筹:A、⼯资总额的1%上缴B、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担收、⽀、管。

2、实施范围:城镇企业 3、保险基⾦: 4、⽣育保险待遇 ⼆:我国⽣育保险的现状:两种模式并存(双轨制) (⼀)两种制度模式: 1:单位负担分散管理:1988《⼥职⼯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 单位负担⽣育⼥职⼯的⽣育津贴与医疗费⽤。

2、社会筹集集中管理:1944《企业职⼯⽣育保险试⾏办法》 (⼆)实⾏⽣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基本情况: (三)⽣育保险的缴费和补偿情况: 1、缴费:0.6%-0.8%,(2000年,0.71%)11.16亿——8.35亿 2、补偿⽅式:⑴⽣育津贴:(企业、社会、⼥⼯、缴费基数),3-6个⽉ ⑵医疗服务:A、按项⽬付费 B、定额付费 (四)存在的问题: 1、覆盖⾯过窄,⼤约为60%. 2、发展部平衡:⼤于标准不⼀,基⾦盈余不⼀,负担不⼀。

3、社会化管理⽔平低: 4、待遇⽔平偏低:排除医护费⽤中的⽔分,做好⽣育保与医保间的衔接。

5、基⾦结余过多:(2000年达16.8亿) 产品成本:A、劳动保险费⽤ B、基⾦积累(结余) 第⼗四章社会优抚制度——军⼈社会保障 §14.1 社会优抚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 ⼀、社会优抚制度的含义: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立在立法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第一节:概述一.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理论范畴1.公平和效率2.政府和市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3.权力和义务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三.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四.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第二节: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第一次分配注重效率第二次分配强调公平(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而言)第三次分配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慈善,例如照顾孤寡老人等。

)自愿的,费制度化的,缺乏稳定性。

第三节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一.1.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在实践中又与其他政策密切相关。

——扶贫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等。

2.社会保障与消除贫困贫困定义(原因)——“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能力说”贫困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3.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贫困,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可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是另一个层面。

二.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第四节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一.共性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都进行风险转移都以给予损失赔偿保险金给付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性质不同——基于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区别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区别;公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区别;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政府承担经营管理与金融部门的竞争规律的区别;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第一节模式1.三个阶段: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伊丽莎白济贫法)——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面向贫困人口与一般劳动者的阶段(20世纪30/40年代,贝弗里奇报告)——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水平有所扩大和提高;面向全体国民的阶段(1948年英国首相爱得礼宣布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普遍性福利时代;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构成要素1.制度设计原则普遍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自我责任原则国家责任原则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分类剩余性模式;制度性模式(1958年《工业社会和社会福利》,美国威伦斯基、李宾士)1.现收现付模式:空账问题;延长退休的争论;延长退休金缴纳时间-个人账户:完全积累2.企业社会统筹。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0)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0)

(⼆)失业预警制度→失业的承受度 1、失业控制⽬标的确⽴:预警失业线5%→失业警戒线7%→恶性失业线 2、失业监测系统:失业调查、统计、预测→报告 3、失业控制对策实施:(⾦融、财政、税收、物价、发展规划、产业规划、⼈⼝规划、教育培训规划) (三)职业教育与培训 1、三个层次:职前——在职——失业培训 2、国外做法 (1)有法可依:1964年英国《⼯业培训法》 1962 美国《⼈⼒发展与培训法》 (2)责任共担(政府+社会+企业) (3)职教与普教融合(技能+基础理论) (4)强化就业指导(⼤学⽣就业指导) 3、存在的问题:⼼理教育薄弱→跳蚤⼈⽣ ⼆、失业补救: 就业创造:①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时间总量); ②就业时间总量再分配(调整结构) 国外主要做法: (⼀)⿎励就业(政府⿎励)→存在的问题:管理知识缺乏→倒闭 (⼆)社区服务: (三)家庭雇⼯:(政府补贴) (四)地区劳动: (五)特种雇⽤:(地区、青年) (六)职业转换:(培训→顶替) (七)信息服务: 三、失业保险 (⼀)综述:(标志) 互助会→⾮强制(1901⽐利时)→强制(1911英国) (⼆)类型:a、强制b、⾮强制c、失业救济 (三)制度框架: 1、覆盖范围:⽐较稳定的⼯薪阶层→新有⼯资劳动者→不充分就业者 2、资格条件:(1)⾮⾃愿失业(2)劳动年龄与劳动能⼒ (3)有就业意愿(4)履⾏了缴费义务 3、给付标准:(公平+效率) (1)计算⽅法:薪资⽐例、均⼀制、混合制 (2)上下限: (3)津贴⽔平:50-70%(逆相类法) (4)分档:(据投保年限) 4、给付期 (1)最长年限 (2)等待期 5、基⾦筹集:三三原则 (四)存在的问题 1、保险成本 2、津贴标准 §10.2我国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与发展 (⼀)建国初期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及特点 第⼀次失业⾼峰:1952年(10.6%) 1、失业原因: (1)国民党政府留下的400多万失业⼯⼈与旧政府职员 (2)通货膨胀→紧缩银根政→⼤量新失业⼈⼝出现 2、政策: (1)失业救济 1950 政务院《关于救济失业⼯⼈的指⽰》 1950 劳动部《救济失业⼯⼈暂⾏办法》 (2)促进就业: “单位化”战略,政府全⾯统⼀负责城镇失业⼈员的⼯作与⽣活,将其安排进政府⾃⼰拥有所有权并直接管理的各种类型的“⼯作单位”。

(整理)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整理)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的基本概念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1、有关国际组织的观点综合起来,国际组织的观点是①为防止失业、伤残、年老、死亡、生育、疾病等问题所造成的收入丧失或锐减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灾难性后果,②并提供医疗保险③积极的劳动政策④和家庭补贴。

可以看到国际组织的观点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2、西方主要国家的观点(1)德国(遵循特殊主义原则):社会保障应理解成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遭受灾难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2)英国(遵循普遍主义原则):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应该由个人与国家合作实现。

(3)美国(介于以上两国之间):社会保障是一种“安全网”。

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解是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原则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二、我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认识1、书中标准定义:社会保障是①国家或社会通过②立法和行政手段对③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④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对以上定义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社会。

(2)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是立法。

(3)社会保障实施的手段(方法)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

从表现上来说,它还是一种措施、制度或者活动。

(是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三、考察社会保障的三个不同视角社会保障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的视角认为社会保障是经济分配方式,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属于经济范畴,其长处是说明社会保障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超越当前的物质生产水平。

2、社会学的视角认为社会保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项制度安排,将其看做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同一系列的概念,其长处是强调社会保障要“以人为本”。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一)辞源:(Social security )1、1935 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2、1941 《大西洋宪法》(Atlantic Charter)两次3、1944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4、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二)定义(P4)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防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新养。

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情。

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少年、中年、老年。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a、家庭保障力下降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内需不足)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二)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英国,莫尔《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英国,欧文《劳动公社》二:19世纪初(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NEW)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NEW)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一章 总 论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第三章 养老保险第四章 失业保险第五章 医疗保险第六章 工伤保险第七章 生育保险第八章 社会救助第九章 优抚安置第十章 社会福利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9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4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900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武汉大学865社会保障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24社会保障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一章 总 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

完整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但是目前大部分国家只是对部分成员或部分项目实施了保障措施。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在一些国家,企业和社会团体也承担了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

(3)社会保障的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

对受保障者而言,其受益的多少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则与其个人的投保无关,而取决于整个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

社会保障是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2)强制性。

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立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性。

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应是全体社会成员。

(4)互济性。

社会保障是按照社会成员共担风险的原理组织进行的。

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资料

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资料

精选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资料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的基本概念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1、有关国际组织的观点综合起来,国际组织的观点是①为防止失业、伤残、年老、死亡、生育、疾病等问题所造成的收入丧失或锐减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灾难性后果,②并提供医疗保险③积极的劳动政策④和家庭补贴。

可以看到国际组织的观点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2、西方主要国家的观点(1)德国(遵循特殊主义原则):社会保障应理解成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遭受灾难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2)英国(遵循普遍主义原则):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应该由个人与国家合作实现。

(3)美国(介于以上两国之间):社会保障是一种“安全网”。

谢谢观赏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解是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原则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二、我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认识1、书中标准定义:社会保障是①国家或社会通过②立法和行政手段对③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④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对以上定义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社会。

(2)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是立法。

(3)社会保障实施的手段(方法)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

从表现上来说,它还是一种措施、制度或者活动。

(是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三、考察社会保障的三个不同视角社会保障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的视角认为社会保障是经济分配方式,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属于经济范畴,其长处是说明社会保障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超越当前的物质生产水平。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6)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6)

⼆:国家单位保障制 (苏联模式+中国特⾊,改⾰前30年的历史) (⼀)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1、创建时期(1949-1956) 法律依据:1949.10.1充当临时宪法的《中华⼈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制度基础:战争时代的供给制。

(内战未结束:作战+组建⼈民政权+恢复⽣活+提供保障) 1949.12.9 政务院《关于⽣产救灾的指⽰》 1950.6.17 政务院《关于救济失业⼯⼈的指⽰》 创建: (1)1951.2.26《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1956年修订) 针对城镇职⼯,满100⼈的⼯⼚由资⽅出资,其中70%直付作为基⾦调剂⾦,30%上交全国总⼯会形成总基⾦。

(2)1952.6.27 《关于国务院⼈民政府、党政、团体积极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作⼈员实⾏公费医疗预防的指⽰》 (3)1956:全国⼈⼤⼀次会议《⾼级农业合作社⽰范章程》提出了“五保制度”。

这⼀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要责任主体、城镇单位担负共同责任,并⼀起组织实施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政策(2)直接供款(3)组织实施 城镇单位的主要任务(1)缴费(2)具体实施(⼯会) 农村集体(1)救济“五保户” (优待烈军属) 2、调整:(1957-1968)内容调整 背景:三⼤改造完成,完全实⾏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与单位互相联系,在城镇国有企业⼀统天下,农村⼈民公社⼀⼤⼆公。

国家、单位、个⼈利益完全⼀致,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劳动分配+社会保障 (1)企业职⼯退休养⽼成为⼀种独⽴的制度安排。

1957.3 1958.3 《⼯⼈退休、退职处理规定》。

(2)农村:三级医疗保险,县、乡(公社)、村(⽣产队) 3、责任中⼼的转移(1969-1985):* 1968:撤销内务部,主管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义务。

1969: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财务⼯作中⼼的⼏项制度的改⾰意见》 ⼀律停⽌提取劳动保险⾦,劳动保险费改为企业营业外列⽀。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村扶贫开发【圣才出品】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村扶贫开发【圣才出品】

第20章农村扶贫开发20.1复习笔记一、农村扶贫的含义及其对象1.农村扶贫的含义(1)含义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①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

②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从政策、观念、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

(2)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救济式扶贫可以缓解一时的生活困难,但不能使贫困者真正摆脱贫困;开发式扶贫则强调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依靠科技和教育,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本章中所讲的扶贫均为开发式扶贫。

(3)开发式扶贫的手段和措施①开发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②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④推进计划生育与疾病防治工作。

(4)我国的农村扶贫我国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大规模实施的。

我国的扶贫工作把开发式扶贫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2.农村扶贫的对象农村扶贫的对象是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确定扶贫对象,重点是确定农村贫困的标准。

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要结合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农村扶贫战略扶贫战略是指一定时期对一定地区和人群实施扶贫计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途径或手段。

扶贫战略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扶贫有效性的首要环节。

1.贫困致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天气多变,灾害频繁,土地贫瘠,所有这些恶劣的条件,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与不稳定,居民的温饱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2013年甘肃省10000名考试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概念与含义1、概念⑴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正式使用①: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等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保障,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的制度。

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界定:狭义:保障——就是保障收入广义:除收入保障外,人们在健康、住房、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也是基本生活需要,因此还应包括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文化福利。

②:国家为了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通过强制性立法以及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形势,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给予保障的制度。

经济发展享受权:⑴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成员经济水平普遍提高,因而社会保障水平也必须得到相应提高2、含义狭义:社会保险广义:联合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①社会保障的主导者是社会代表——国家和政府②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我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抚助、个人积累保障①社会保障范围是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②社会保障是一种稳定的机制,用以解决市场经济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③社会保障并不是由国家全额负担,而是国家、用人单位、个人三者结合,由社会共同负担的一种体制,并贯彻群众调剂的原则④社会保障途径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制度⑤社会保障往往采取强制性政策,由国家立法实施,是国家的基本政策特征二、基本特征与作用1、基本特征⑴强制性:通过立法手段作为一种制度,强制参加⑵社会性表现:①社会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②机构是实现部分政府职能的社会性机构③责任、义务的社会化④社会保障的公益性⑶福利性:宗旨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而带有福利性,是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⑷互助性①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共济。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7)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7)

第七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 (危机——改⾰——重新思考社会保障理论:探索社会保障深层次机理) §7.1公平与效率 误区:社会保障的功能(⽬标)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是分散风险与扶贫救济。

存在的问题,在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多注重公平,但是经过了70年的危机以后⼈们开始思考社会保障的效率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公平、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还是互补?) ⼀:公平、效率、产权 (⼀)公平(公平+平等) 1、公平不是⼀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它既包括⼀定的基于各种物质关系的客观公正度,也包括着⼈们对这种客观公正度的主观理解。

它是客观公正性和主观认同性的统⼀。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衡量标准⽽⾔。

也就是说,公平与否本⾝包含着衡量标准的选择⽽视。

3、从经济学的⾓度评价公平。

(1)两⽅⾯含义: a、横向公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实⾏同等待遇。

b、纵向公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实⾏差别待遇,抑制地位⾼的⼈⽽照顾经济地位低的⼈。

追求公平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既讲求横向公平也讲求纵向公平,既给同等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

(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

a、起点公平,即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度理解的规则公平。

(制度公平) b、过程公平,即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理解的公平,或⽈市场公平。

(机会公平) c、终点公平,即从价值分配的法则出发理解的公平。

(补偿公平) 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效率 1、效率是⼀个经济学范畴。

是指在经济⽔平和资源存量⼀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配置和使⽤。

给社会带来福利。

“效率”即资源配置是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化的性质。

总剩余量包括消费者剩余与⽣产者剩余。

2、效率的具体形式: a、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 b、⽣产效率:包括动态的效率和技术的效率。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水平【圣才出品】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水平【圣才出品】

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6.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1.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1)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2)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的总和。

(3)社会保障水平指标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准确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

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1)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①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经济因素决定社会保障制度与水平;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政治、社会结构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都会产生影响。

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福利,容易导致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

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也会产生影响,如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③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

通常,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

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抬升趋势。

④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2)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2)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瑞典)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1、英国:威廉。

坦普尔(1941)——贝弗⾥奇(1942)——许诺:战胜德国后建⽴⼀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1948年7⽉5 ⽇是英国福利国家诞⽣⽇。

这天可以取得综合国民保险与免费医疗。

⼯党(1945)“福利国家”=普通福利+国家承责 英国的“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产⽣于艾德礼执政时期,进⼊上世纪80年代后,英国⾸相撒切尔夫⼈、梅杰、布莱尔先后对其进⾏了改⾰。

成⽴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 a、全民医疗: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农民、及在英国居住⼀年以上的外国⼈均可获得) b、社会保险:退休⾦(基本+补助)失业、津贴(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疾病津贴 +午餐津贴+寡妇津贴+⼯伤与残障津贴+额外补助)、战争抚恤⾦。

c、社会服务:社会补助制度:家庭津贴:孕妇、⼉童、住房、疾病看护、圣诞节奖⾦ 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特殊群体 2、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居住权→⾼⽔平+普通型 ⾼税收+⾼福利=⾼收⼊转移 “三⾼”:⾼⼯资、⾼税收、⾼福利 (⼆)特点: 1、实⾏全民保障与全⾯保障,待遇⽔平⾼,保障项⽬齐全,强调社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2、保障⾦的筹集⽅式实⾏县收现付。

3、保障基⾦主要来⾃于国家税收,福利开⽀基本上由政府与企业负担,实⾏劫富济贫与多缴多保相结合(基本⾦+补充⾦)的政策。

4、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的机构统⼀管理,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

⼩结: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重建(前两种模式)(⼆战前后) 三:“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 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苏联:⾰命浪漫主义(好战),爱好⽂学与酒精,喜欢流浪与战⽃。

特点:a、受保⼈不缴费任何保险费 . b、社会保险待遇偏⾼(退休⾦占⼯资的70%以上)。

c、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与劳动贡献挂钩。

d、各级⼯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保障(上)【圣才出品】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保障(上)【圣才出品】

第9章老年社会保障(上)9.1复习笔记一、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对象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老年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上的老年人。

社会对老年标准的确定一般是以人的生理衰老和社会功能的下降为依据的。

判定老年的标准可以依据几种年龄概念: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老年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养老保险是老年社会保障的重点。

二、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回顾1.古代社会的老年社会保障因素中国古代在家庭养老的主导方式之外,也存在一些社会因素的养老作为必要的补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上由国家规定亲属的扶养义务;(2)我国古代的法律还从财产制度上对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3)我国古代在官吏中实行了一定的退休制度。

西欧国家在古代也有某些社会养老的传统。

2.现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世纪下半叶,德国俾斯麦政府推出了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险法案。

1888年11月,德国政府又提出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草案。

继德国之后,西欧和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历经初创、普及、发展和改革,不同国家总的趋势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充实、层次不断增加,逐步建成涵盖经济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体的、多形式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三、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1.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1)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特点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障制度是由社会共同负担、共同享有的保险模式。

其特点是企业、个人投保占主要部分,国家承担补贴或资助,具体表现在:①工薪劳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或受保对象;②在职的企业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在职的社会成员也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养老保险所履行的义务,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险;③企业或雇主也必须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保险费。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21章【圣才出品】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21章【圣才出品】

第16章残疾人社会保障16.1 复习笔记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概述1.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1)残疾人的定义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即相对于当时相同年龄的正常健康状况而言),并非暂时的功能减退,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

(2)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

2.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1)机会均等原则机会均等是指使社会各系统和环境诸如服务、活动、信息和文件得以为所有人特别是残疾人享受利用的过程。

机会均等原则体现在:①立法上的平等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对残疾人行使公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产生不利影响,消除对残疾人的任何歧视,确保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机会。

②就业机会的平等绝大多数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只要有适当的评估、训练、安置和扶助,都能按照现行的工作标准从事多种工作。

保证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就业,可以增强残疾人的自主能力,而经济地位上的独立是获得其他方面平等机会的基础。

③平等地享有环境残疾人应该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物质环境。

国家应当制定政策,确保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和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

④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残疾人有权与其他公民一样接受教育和培训。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而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应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保证他们平等地接受教育和培训。

⑤平等地履行义务由于残疾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他们也应承担同等的义务。

国家与社会应为残疾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承担其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2)特别扶助原则国际公约和国外法律在重申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同等机会的同时,普遍规定通过辅助方法、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给残疾人以特别扶助,以弥补其残疾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其平等权利的实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绪论一、社会保障的涵义我国: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

史柏年: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普遍性2、强制性3、共济性4、不可逆性(刚性)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两个方面。

(一)社会功能第一,社会稳定功能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安全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第二,社会补偿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

(1)天灾使人丧失劳动力,政府提供资助;(2)自身的生老病死、社会的失业等使收入中断。

第三,社会公平功能首先,社会保障强调社会成员参与机会的公平性,在社会保障的实施中,不存在特殊阶层,只有建立在权利平等基础上的机会平等,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被强制地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其次,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成员发展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

最后,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社会成员发展结果的不公平。

(二)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第一,调节经济功能(1)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2)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

第二,投入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保险费、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每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资本积累)。

第三,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而使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

思考:社会保障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有何帮助?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源流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一、社会思想渊源1、西方理想社会思想——最早体现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财产共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和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就是指国家以立法与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她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与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就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就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就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国家救济;○3社会福利;○4医疗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与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就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与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失业破产救助;(3)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就是指国家与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与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与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

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1就业关联制度;○2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

由于给付方式与资金来源的不同,社会保障资金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三种制度:○1社会统筹制;○2个人帐户制;○3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制。

3、按照财务机制分类:(1)基金积累制,又称预先积累制;(2)现收现付制;(3)部分积累制,又称混合制。

4、按照实施方式分类:(1)强制实施模式;(2)自愿投保模式;(3)多层次保险模式。

5、按照管理方式分类:(1)政府机构统一管理模式;(2)公众机构管理模式;(3)私人机构管理模式。

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P16(一)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P17(二)福利经济学理论P18(三)新福利经济学P19新福利经济学对于福利的增进问题提出了两种论说:○1补偿原则论;○2社会福利函数论。

(四)凯恩斯主义理论P23(五)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P241、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福利观点: P242、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福利观点: P253、中间道路理论的主要福利观点: P25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28~P30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P28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P283、成熟时期:(20杨纪30年代——60年代) P294、改革时期:(1960至今) P30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31~P46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66年。

创建阶段。

(P32)第二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

滞退阶段。

(P36)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

研究与推进阶段。

(P36)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

改革阶段。

(P37)第五阶段,1998年起至今。

(P42)1、1、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1)政策、机构统一原则;(2)政事分开原则;(3)服务社会化原则;(4)普遍覆盖原则;(5)城乡有别原则;(6)逐步建立原则;(7)多方共办原则。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大致由三个方面组成: P38(1)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有○1社会救助的目标就是扶危济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2优抚安置属于国家的特殊保障;○3社会福利的对象就是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等;○4社区服务。

(2)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承担资金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与住房保障等。

(3)由单位、个人出资承担的商业保险项目:包括有个人投保、企业投保与互助性保险。

1、3、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P40(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2)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3)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4)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6)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1、4、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P43(1)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2)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法律体系尚需建设;(4)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瞧,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也正在建设中。

2、我国“十二五”时期(2011——2015)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P45(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与慈善事业;(4)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三、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P46(一)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471、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P47~P49○1《济贫法》体制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奠基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3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时期(二战至今)。

2、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P50~P53(1)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1国民保险制度;○2一般社会福利制度;○3收入关联福利制度。

(2)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1退休养老金;○2失业保险金;○3儿童福利;○4收入补助;○5家庭津贴。

(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应用: P51(4)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P52(二)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53~P55(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55~P581、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常常把社会保障作为扩大有效需求的手段;(2)多层次的管理体制;(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4)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实行差别化的社会保障;(5)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四)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P58~P621、收入保障制度:P592、医疗保障制度:P603、社会福利事业: P614、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社会保险制度多元化;○2年金制度趋向于一体化;○3保险费负担全民化。

(五)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P62~P661、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内容:P63~P642、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资金来源:P643、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给付条件:P64~P654、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管理运作:P655、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特点:P656、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存在哪些不足?P66第三章养老保险一.养老保险制度概述:P67(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与特征:P67~P68(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P68~P711、投保资助式养老保险;P68~P702、储蓄型社会保险;P713、国家统筹式社会保险;P71(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P72~P751、养老金给予付条件;P722、养老保险待遇;P73~P743、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P74~P75(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层次:“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社会基本养老保险;P752、单位补充养老保险;P76~P773、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P77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P78~P80(二)中国旧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P80~P811、国家与企业包揽过多,个人权利与义务相脱节;2、覆盖面窄;3、筹资模式不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需要;4、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分散,缺乏宏观协调。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P81~P89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P82~P86(1)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主要内容:P85~P86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P86~P87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P88(四)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改革:P89~P101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P89~P91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P91~P95(1)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P92(2)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P93(3)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农保基本一致:P93~P94(4)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政策:P94~P953、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P95~P102(1)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1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问题(P96);○2养老金债务与做实个人帐户的问题(P96);○3计发办法与养老金调整机制的问题(P97)○4统筹层次低的问题(P98);○5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问题与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P99);○6管理服务社会化的问题(P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