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烯的理化性质

环己烯的理化性质
环己烯的理化性质

环己烯1.物质的理化常数:

环境的影响:

一、50g0.25g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

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22

CAS号 110-83-8

中文名称环己烯

英文名称 cyclohexene;tetrahydrobenzene

别名 1,2,3,4-四氢化苯;甲氢化苯,四氢化苯

分子式 C6H10;CHCH(CH2)4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蒸汽压 38℃闪点:<-20℃

熔点 -103.7℃沸点:83.0℃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醚

密度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

环己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22

CAS号 110-83-8

中文名称环己烯

英文名称 cyclohexene;tetrahydrobenzene

别名 1,2,3,4-四氢化苯;甲氢化苯,四氢化苯

分子式 C6H10;CHCH(CH2)4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蒸汽压 38℃闪点:<-20℃

熔点 -103.7℃沸点:83.0℃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醚

密度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和神志丧失。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5~50g/m3×2小时,血压下降,严重者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0.25g/m3,6小时/天,每周5天,引起碱性磷酸酶增加。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长期储存,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L

前苏联(1975) 污水排放标准 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稀释剂 二、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主要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甲基异丁基酮 0--5 108-10-1 甲苯0--10 108-88-3 醋酸乙酯0—15 141-78-6 醋酸丁酯15--40 123-86-4 二甲苯20--50 1330-20-7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40 697-82-5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有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其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昏、头晕,对皮肤、黏膜有剌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有泄漏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排入下水道。 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包装容器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切断污染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 消除方法:将泄漏液体回收至密闭容器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清理现场残液。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TJ36-79)mg/m3

四氢呋喃安全技术说明

四氢呋喃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四氢呋喃;氧杂环戊烷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tetrahydrofuran;Tetramethylene ox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四氢呋喃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 四氢呋喃109-99-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因脱脂作用而发生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消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

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 关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在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在人体中,大部分的环境是水相环境,体液、血液和细胞浆液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而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时,这些膜是由磷脂所组成的,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称为亲脂性)。由此可以看出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药学研究中,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由于生物非水相中药物的浓度难以测定,通常使用在正辛醇中药物 的浓度来代替。C org 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 W 表示药 物在水中的浓度。P值越大,则药物的脂溶性越高,为了客观反映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 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药物的水溶性因素比较多,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相反若药物结构中含有较大的脂环等非极性结构时,则导致药物的脂溶性增大。 各类药物因其作用不同,对脂溶性有不同的要求。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吸人性的全身麻醉药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其麻醉活性只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最适lgP在2左右。 二、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脂不溶)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脂溶)同时存在于体液中。通常药物以非解离的形式被吸收,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后,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解离形式而起作用。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剖析

农药理化性质资料相关问题探讨 第1部分理化性质的意义 外观、气味可以帮助简单靠感官辨别产品是什么或纯度如何 熔点、沸点、溶解度可以帮助选择加工剂型、可以间接判断原药的纯度。 分配系数、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可以帮助推断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在体内的累积能力,数据用于产品安全性评价。 爆炸性、闪点、可燃性等数据可以引导在生产、运输和使用中建立适当的的安全措施、选择安全的储运条件。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产品物理危害级别分类,满足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要求,或者联合国有关安全运输方面的规定。 第2部分理化性质项目和标准 1.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理化性质的要求 表1 理化性质对照表

2. 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准则 表2 试验准则适用范围 3

4

5

这些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需要实验数据,不需要结论或判定分类;另一类则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对其做出分类如:极易燃、高度易燃、易燃、可燃、不易燃。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广泛的调研,发现上述标准是不够用的。下面主要汇总与危险性分类相关的项目指标和测定方法。 (1)液体农药 液体农药包括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又包括单相液体(如乳油)、乳液(如微乳剂)和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剂。其可燃性主要用闪点来判断。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1-2006),易燃液体是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易燃液体根据易燃程度细分为4个类别。 极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高度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易燃: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可燃: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补充说明:闪点高于35℃的液体如果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的L.2持续燃烧性试验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时,对于运输可看作为非易燃液体。 闪点的定测方法,可采用《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GB/T 21615-2008)或《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1部分:闪点》(NY/T1860.11)。测定过程中,若温度升至93℃还未见闪点,则可终止试验,判定样品为非易燃液体。 (2)固体农药 对于粉末状、颗粒状或膏状样品,可按照《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NY/T1860.15)的规定,先进行预试验,如果预试验的结果显示为非易燃物,则终止试验。否则,应测定样品的燃烧时间,当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

农药理化性质

1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与农药的性质、施用方法及施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如下: 1.1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影响的预测农药理化性质的指标很多,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指标: 1.1.1 蒸气压农药进入环境后在气、水、土各介质间迁移、扩散与再分配特性受农药蒸气压影响很大,蒸气压愈大,农药就愈容易从土壤或水域环境转向大气空间,这样就容易进一步引起农药的光降解作用;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受农药蒸气压影响也很大。 1.1.2 水溶性水溶性的大小对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吸附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农药的毒性都有很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农药容易从农田流向水体,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之中,也容易被生物吸收,导致对生物的急性危害;水溶性弱脂溶性强的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对生物的慢性危害。 1.1.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指农药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的分配能力,分配系数大的农药容易在非生物物质与生物体内富集,分配系数小的农药,容易在环境中扩散,从而也扩大了农药的污染范围。 1.1.4 化学稳定性农药的稳定性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遭受物理、化学因子影响时分解难易程度的指标,这是评价农药在环境中稳定性基础资料。 1.1.5 杂质一般优质农药其杂质成份对农药影响不大,但有些农药的杂质成份则成了影响环境安全的主要对象,如666中的几点种异构体,氟乐灵中的亚硝烟弥漫胺,甲胺磷中的不纯物等,因此农药的纯度和不纯物的成份必须在基础资料中提供。 1.2 农药环境行为特征对环境安全性影响预测农药环境行为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中的表现,其中包括物理行为、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等三个方面,它比农药理化特性指标更直观地反映了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状态。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指标有: 1.2.1 挥发作用农药挥发作用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农药从植物表面、水面与土壤表面通过挥发逸入大气中的现象。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除与农药蒸气压有关外,还与施药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残留在高温、湿润、沙质的土壤中比残留在寒冷、干燥、粘质的土壤中容易发挥。农药挥发性的大小,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及其在环境中在分配的情况。挥发性大的农药一般持留较短,而在环境中的影响范围较大。 1.2.2 土壤吸附作用农药吸附作用是指农药被吸持在土壤中的能力。农药吸附能力的强弱决定与农药的水容性,分配系数与离解特性等。水溶性小,分配系数大,离解作用强的农药,容易被土壤吸附;土壤性质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影响也很大。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质地粘重的土壤,就容易吸附农药。农药吸附性能的强弱对农药的生物活性、残留性与移动性都有很大影响。农药被土壤强烈吸附后其生物活性与微生物对它的降解性能都会减弱。吸附性

农药理化性质

1、涕灭威(铁灭克) 中文通用名称:涕灭威 英文通用名称:aldicarb 化学名称: O-(甲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2-甲硫基丙醛肟。 化学结构式: CH3O C CH CH3S3 3 C7H14N2O2S:190.15 25)1.195,20℃时蒸汽压物化性质:白色无味结晶,熔点100℃,相对密度(d 20 小于6.67 P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000mg/L,几乎不溶于己烷,而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400g/L,甲苯100g/L(20℃)。除遇强碱外,本品稳定。检验方法: 气相色谱法(也可用FPD-S滤光片测) 1)电子捕获检测器,毛细管弹性石英玻璃柱,DB-1,30m(Length)×0.53mm(id) ×0.5μm (Film); 参考工作条件:170 ℃(0.5min) 8℃/min 240℃(3min); 氮气:5mL/min,尾吹:60 mL/min; 保留时间:7min54s,进样绝对量:5 ng(5ppm,1 μL)。 2)电子捕获检测器,填充柱,1.5%OV-17+2.0%OV-101/chromosorb WAW-DMCS-HP,80-100目玻璃柱,1m×2mm(id); 参考工作条件:柱温:190℃,进样口:230℃,检定器:310℃; 氮气:76mL/min,尾吹:50 mL/min; 保留时间:6min12s,进样绝对量20ng(20ppm,1 μL)。 3)火焰光度检测器(FPD-S)填充柱,4%carbowax20M/Gas chrom Q,60-80目。玻璃柱,2m×3mm(id); 参考工作条件:柱温:160℃,进样口:300℃,检定器:250℃; 氮气:60mL/min,氢气:30mL/min,空气:30mL/min。 保留时间:6min5s。 2、涕灭威砜 中文通用名称: 涕灭威砜 英文通用名称: aldicarb sulphone 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式 O CH3O CH3S NOCNHCH3 C CH CH3 C7H14O4N2S:222.29 理化性质:无色结晶固体,熔点140-142℃,25℃下蒸汽压为9×10-5mm,微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222.29,碱性环境下水解,有腐蚀性。

稀释剂msds[最新]

稀释剂msds[最新] 稀释剂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1,,,,,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稀释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103,,,,,thinner 2,,,,,组分信息纯品,,,,,混合物,,,,,? 主要组份,,,,,CAS,,,,,RN,,,,,含量% 二甲苯,,,,,1330-20-7,,,,,60,80 丁醇,,,,,71-36-3,,,,,20,40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眼、误服 健康危害: 眼接触:可引起眼睛刺激、发红、流泪、视力模糊。吸入: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呼吸道刺激、头昏、虚弱、疲倦、恶心、头痛,严重者意识丧失。 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皮炎、持续接触可引起皮肤皲裂和脱脂。 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 4,,,,,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如仍感刺激,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专用洗涤剂冲洗。 误服: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喷雾冷却火场中的容器。消防员必须佩带通气式面罩或正压自给式呼吸 器。 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x,,,,,等有毒烟雾。 6,,,,,泄漏应急措施对泄漏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避免吸入蒸气,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危害。 用砂土或其它类似物质吸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处置。 7,,,,,作业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通风,避免眼和皮肤接触。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空容 器禁止动火切割。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避免与强酸、强碱和氧化剂接触。分开 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8,,,,,防护措施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二甲苯(1330-20-7),,,,,中 国:TWA,,,,,50,,,,,mg/m?,,,,,;STEL,,,,,100,,,,,mg/m? 丁醇(71-36-3),,,,,中国:MAC,,,,,200,,,,,mg/m? 工程控制: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通气式面罩或自吸过滤式防毒面 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指引文件清单

農藥理化性質試驗指引文件清單 1物理狀態、顏色 1.1中國國家標準CNS6661C5076色碼用之標準顏色UDC535.6.61。 1.2中國國家標準CNS7163K6644透明液顏色檢驗法-加登納色標UDC 535.65。 1.3中國國家標準CNS11351Z7197物體色之測定方法。 1.4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CRC Publishing Co.,BocaTaton,EL, Latest edition. 1.5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August1996. Office of Prevention,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OPPTS).Product Properties Test Guidelines,OPP TS830.6302,EPA712–C–96–019. 1.6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August1996. Office of Prevention,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OPPTS).Product Properties Test Guidelines,OPPTS830.6303,EPA712–C–96–020. 2氣味 2.1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CRC Publishing Co.,BocaTaton,EL, Latest edition. 2.2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August1996. Office of Prevention,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OPPTS).Product Properties Test Guidelines,OPPTS830.6304,EPA712–C–96–019. 3酸鹼度 3.1CIPAC.1970.MT75Determination of pH values.In“CIPAC Handbook F. 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Hatching Green, Harpenden,Hertfordshire,England. 3.2CIPAC.1999.MT75.3Determination of pH values.In“CIPAC Handbook J.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Hatching Green, Harpenden,Hertfordshire,England. 3.3CIPAC.1970.MT31Free Acidity or Alkalinity.In“CIPAC Handbook F. 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Hatching Green, Harpenden,Hertfordshire,England. 3.4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1996.Office of Prevention,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OPPTS).Product Properties Test Guidelines OPPTS830.7000,pH.EPA712-C-96-030. 4熔點 4.1中國國家標準。2005。CNS8835K0016化學製品熔點及熔融範圍測定 法。UDC536.421.1:54.03。 4.2CIPAC.1970.MT2Melting Point.In“CIPAC Handbook F.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Harpenden,Hertfordshire,England. 4.3OECD.199 5.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OECD102Melting Point/Mel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2510315282.html,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France. 4.4Offical Journal of European Communities,Dir/92/69/EEC A.1, Melting/Freezing Temperature. 4.5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1998.Office of Prevention,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OPPTS).Product

四氢呋喃

四氢呋喃 四氢呋喃是一类杂环有机化合物。它是最强的极性醚类之一,无色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简称THF ,分子式为C4H8O ,沸点为66℃,比重D 20 40.886~0.888,折光率n20 D1.4060~1.4080。由于其具有溶解速度快、扩散性能好、流动性好、低毒、低沸点等特点,对有机物和无机物均有良好的溶解性能,素有“万能溶剂”之称,可用在树脂、聚醚橡胶和聚氨酯合成中作溶剂。 中文名: 四氢呋喃 外文名: tetrahydrofuran 分子式: C4H8O 相对分子质量: 72.11 化学品类别: 有机物 管制类型: 不管制 储存: 密封保存 CAS 编号: 109-99-9 其他名称: 1,4-环氧丁烷;氧杂环戊烷;氧戊环 物理性质 四氢呋喃结构式 外观与性状:无色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熔点(℃):-108.5 ; 相对密度(水=1):0.89 ; 沸点(℃):65.4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 ; 分子式:C4H8O ; 分子量:72.11 ; 饱和蒸气压(kPa):15.20(15℃) ; 临界温度(℃):268 ; 临界压力(MPa):5.19 闪点(℃):-20 ;爆炸上限%(V/V):12.4 ;引燃温度(℃):230 ; 爆炸下限%(V/V):1.5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2] 化学性质 在加压下与氯化氢作用生成1,4-二氯丁烷。易燃,与氢氧化钠、氢氢化钾反应强烈。与酸接触能发生反应,不加稳定剂暴露在空气中能形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3%-11.85%(vol)。由于四氢呋喃中氧原子配位能力很强,并且沸点较高,故可以用于合成格氏试剂(氯苯,氯乙烯和镁只有在四氢呋喃中才能生成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但能被游离的叔丁基锂分解,故游离的叔丁基锂只有在环己烷,石油醚中才稳定存在)。同时由于一些无机盐(如氯化锂,氯化铬,氯化钴,氯化镍,溴化钾,硝酸铵,高氯酸钠,高氯酸锂等)和常见的季铵盐(四甲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氯化铵等)也溶于四氢呋喃,故也可以用于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有机电化学当中(作为低温电解质和有机电化学合成的溶剂。)[4] 作用与用途 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且是性能优良的溶剂,特别适用于溶解PVC ;聚偏氯乙烯和丁苯胺,广泛用作表面涂料、防腐涂料、印刷油墨、磁带和薄膜涂料的溶剂,并用作反应溶剂,用于电镀铝液时可任意控制铝层厚度且光亮。THF 自身可缩聚(经阳离子引发开环再聚合)成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 ),也称四氢呋喃均聚醚。PTMEG 与甲苯

稀释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稀释剂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稀释剂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稀释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Thinn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稀释剂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稀释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1000ppm以上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时会昏厥,100ppm会刺激眼鼻喉,250ppm会催泪。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正常储存下安定,高温下会放热分解及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下受污之物并使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若刺激感仍未消除,请快速就医。 眼睛接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快速就医。 吸入:移至新鲜空气并快速就医。 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应配戴安全手套、安全护目镜、安全衣物。使用适用之灭火器材,但应严防密闭空间中救火作业人员缺氧。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氧化剂、火花、雾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个人应配备使用适当防护具,无适当防护具勿碰触外泄物。保持通风,隔离热源、火源及氧化剂,防止氧化物流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 消除方法:在安全情况下设法阻漏,少量泄漏可用吸收物吸收,再臵容器密闭标示,大量泄漏应通知环保单位及供应商。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储存容器应于密闭并加标示,应隔绝火源、热源及不相容物-氧化剂。 储存注意事项:适存温度-10~30℃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PGMEA:100ppm(1993~1994)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防有机蒸汽之呼吸防护器 眼睛防护:安全护目镜 身体防护:防渗围裙 手防护:防渗手套 其他防护:污染衣物应清洗再使用或丢弃,使用此物后应彻底洗手,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及饮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醚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脂肪醚的碱性,醚键的断裂反应,环氧乙烷的开环加成规律。 2.芳醚的芳环上的反应,Wittig重排及Claison重排反应 3.了解醚的α-H氧化反应及冠醚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族醚的化学性质。 教学安排:I >I16;50min 14— 从醚的结构可以看到饱和的脂肪醚和芳醚都是很稳定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醚对氧化剂、还原剂都不发生作用,而且在碱性介质中醚表现得尤为稳定。醚常作为有机反应的溶剂。在常温下醚不与金属钠作用,因而可以用金属钠来干燥液体醚。由于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具有一定的碱性,所以醚可以与强酸发生化学反应。 芳醚的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烯基醚则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对酸很不稳定。苄基醚和烯丙基芳基醚,由于结构的特殊性而有重排反应,环氧乙烷则因环张力而极易发生开环反应。 一、醚的碱性 醚的氧原子可以接受强酸提供的质子生成盐正离子,并溶于强酸中,盐是不稳定的强酸弱碱盐,将其置于冰水中便可分解释放出醚。低级醚与浓硫酸混合热较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除去烃中含有的少量醚杂质。 醚作为Lewis碱与BF3,AlCl3等Lewis酸作用形成络合物。这就使BF3、AlCl3等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使用变得更为方便。 三氟化硼的乙醚混合物比较稳定,有固定的沸点(124℃),可以进行蒸馏操作。 四氢呋喃中的氧原子是突出的,因此受烷基的屏障较小,故有很强的给电子络合能力,它与 格氏试剂如苯基氯化镁(PhMgCl)的络合使格氏试剂稳定性增强。(看H 12) 从醚的烃基结构可以推知醚的碱性或给电子的络合能力次序为: 二、醚键断裂反应 脂肪族醚与氢卤酸(HI)生成的盐在酸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在受热时,则发生醚键断

原药理化性质

A微生物及仿生植物源类原药 阿维菌素油膏中文名:阿维菌素油膏英文名:Avermectin Oil 分子式: B1a:C48H74O14(R=C2H5) B1b:C47H70O...棕褐色粘稠液体,有油膏特有味道。本品溶于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乙醇等溶剂,微溶于正己烷和石油醚。 阿维菌素晶体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或黄色结晶(含B1a80%,B1b<20%),蒸气压<200nPa,熔点150-155℃,21℃时溶解度在水中7.8微克/升、丙酮中100、甲苯中350、异丙醇70,氯仿25(g/L)常温下不易分解。在25℃,pH5-9的溶液中无分解现象。对光不稳定。LD50 10mg/kg.属于高毒农药。 功夫菊酯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49.2℃。在275℃时分解,20℃时蒸气压267μPa。原药为米黄色无臭固体。LD50 79mg/kg.属于中等毒性。 甲维盐理化性质:甲维盐纯品外观为白色粉未晶体,熔点141~146℃。溶于丙酮和甲醇,微溶于水(PH=5时大约 300ppm),不溶于已烷。毒性:原药为中等毒,其制剂产品为低毒。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触杀作用,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有效渗入施用作物表皮。 联苯菊脂【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或浅黄色晶体。溶点:64-71℃ 井冈霉素也称通用霉素、有效霉素;英文名称:validamycin A;分子式为C20H35O13N·H2O,分子量是515.51;它的主要A组分分子式C20H35O13N。纯品为白色无定型粉末,无一定熔点,95~100℃软化,约在135℃时分解,溶于水、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为弱碱性水溶性抗菌素,吸湿性强,在室温PH3-9水溶液中稳定。 多抗霉素又称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宝丽安。【理化性质】原药为浅褐色粉末,易溶于水,对紫外线稳定,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常温下贮存稳定期3年以上。易吸潮要密闭保存。 B杂环类原药 吡虫啉【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外观无色结晶,略带特殊气味熔点144℃(变态1),136.4℃(变态2)蒸气压0.2μPa(20℃)比重1.54(20℃)溶解性水中0.51g/l(20℃),二氯甲烷50-100,异丙醇1-2,甲苯0.5-1,正己

四氢呋喃理化性质

四氢呋喃 【主要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在空气中能形成可爆的过氧化物,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四氢呋喃是一个杂环有机化合物。属于醚类,是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的完全氢化产物。在化学反应和萃取时用做一种中等极性的非质子溶剂。四氢呋喃室温时四氢呋喃与水能部分混溶,部分不法试剂商就是利用这一点对四氢呋喃试剂兑水牟取暴利。四氢呋喃在储存时容易变成过氧化物。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急救和消防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药物化学__问答题

三、问答题: 1、何谓前药原理?前药原理能改善药物的哪些性质?举例说明 答:前药(pro drug)原理系指用化学方法将有活性的原药转变成无活性衍生物,在体经酶促或非酶促反应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改善药物吸收,增加稳定性,增加水脂溶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清除不良味觉,配伍增效等。 普罗加比(Pargabide)作为前药的意义。普罗加比在体转化成氨基丁酰胺,成GABA(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氨基丁酰胺的极性太大,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即不能达到作用部位,起到药物的作用。为此作成希夫碱前药,使极性减小,可以进入血脑屏障。 2、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 (1)吩噻嗪环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使作用增强。 (2)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例如氯丙嗪2位有氯原子取代,使分子有不对称性,10位侧链向含氯原子的苯环方向倾斜是这类抗精神 药的重要结构特征。 (3)吩酚噻嗪母核上10位氮原子与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时,抗精神病作用强,间隔2个碳原子,例如异丙嗪缺乏抗精神病活性。 (4)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为脂肪叔氨基,也可为哌啶基或哌嗪基。以哌嗪侧链作用最强。 3、举例说明如何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耐酸.耐酶和抗菌谱广的半合

成抗生素,并说明设计思路。 第一类是耐酸青霉素,研究中发现PenicillinV的6位侧链的酰胺基上是苯氧甲基(C6H5OCH2-),苯氧甲基是吸电子基团,可降低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阻止了羰基电子向b-酰胺环的转移,所以对酸稳定。根据此原理在6位侧链酰胺基α-位引入吸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耐酸青霉素,如:非奈西林。(结构见下表) 第二类是耐酶青霉素。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酰胺酶使青霉素发生分解而失效。发现三苯甲基青霉素具较大的空间位阻,可以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b -酰胺环。根据这种空间位阻的设想,合成侧链上有较大的取代基的青霉素衍生物,如甲氧西林对青霉素酶稳定。另外在6a-位引入甲氧基或甲酰胺基,对b-酰胺酶的进攻形成位阻可增加b-酰胺环的稳定性而得到耐酶抗生素,如替莫西林。 第三类是广谱青霉素,在青霉素的侧链导入α-氨基,得到氨苄西林,由于α-氨基的引入改变了分子的极性,使药物容易透过细菌细胞膜,故扩大了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都有强效。用羧基和磺酸基代替氨基,如羧苄西林,磺苄

16种农药性质

1、仲丁威 英文通用名称:fenobucarb 化学名称:2-仲-丁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化学结构式: C 12H 17NO 2:207.3 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固体,熔点32℃,蒸气压(20℃)为1.6mPa ;溶解性(20℃):水中660mg/l ,二氯甲烷、异丙醇、甲苯中>200g/l 。K ow 为620。 2、联苯菊酯 英文通用名称:bifenthrin 82657-04-3 水0.1mg/L 丙酮1.25kg/L ,并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化学名称:(1R,S)-顺式-(Z)-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 -2-甲基-3-苯基苄酯 化学结构式: C 23H 22ClF 2O 2:422.9 理化性质:纯品为固体,熔点68-70.6o C,蒸汽压2.4*10-5Pa(25o C),可溶于甲苯、氯仿、丙酮、乙醚、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工业品为褐色固体,

3、多菌灵 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 EINECS号234-232-0 carbendazim 1.化学名: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中文别名:贝芬替;甲基-1H-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N-(2-苯胼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甲基-苯骈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1]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302℃~307℃(分解),密度1. 45glcm3 (20℃)。24℃时溶解度:水29mglL(PH4),二甲基甲酰胺5g/L,微溶于有机溶剂中。低于50℃至少2年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随pH升高分解加快。 4、乙烯利学名:2-氯乙基膦酸 CAS No.:16672-87-0 分子式:C2H6CIO3P 分子量:144.50 EINECS号:240-718-3 5、氟氯氰菊酯 英文通用名称: cyfluthrin(baythroid) 化学名称: α-氰基-3-苯氧基-4-氟苄基(I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68359-37-5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丙酮、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化学结构式:

四氢呋喃

四氢呋喃 【英文】Tetrahydrofuran、hydrofuran、oxolane、oxacyclopentan 四氢呋喃结构式 【缩写】 THF、Sqtn 【别称】氧杂环戊烷、氧戊环【CAS 号】109-99-9 RTECS:LU5950000 【分子式】C4H8O THF 是一种澄清、低粘度的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室温时THF 与水完全混溶。THF在储存时很容易变成过氧化物。因此,商用的THF经常是用BHT,即2,6一二叔丁基对甲酚来防止氧化。另外,THF也可以通过氢氧化钠置于密封瓶中存放在暗处。THF 是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的完全氢化的类似物。 理化性质 分子量 72.11 相对密度(20℃/4℃) 0.8892 凝固点/℃ -108.5 沸点/℃ 65.4 闪点(闭口)/℃ 17.2 折光率(20℃) 1.407

介电常数(25℃) 7.58 偶极矩/(10^-30C·m) 5.70,5.67 表面张力/(mN/m) 26.4 黏度(20℃)/mPa·s 0.55 临界温度/℃ 26.8 临界压力/MPa 5.19 蒸气压(15℃)/kPa 15.2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 2.5 燃点/℃ 321.1 蒸发热(66℃)/(KJ/Kg) 410 爆炸极限/%(体积) 2.3-11.8 最小引燃能量/mJ 0.54 比热容: 液体:1.96kJ/kg.K 气体: 1.55KJ/kg.K 蒸发热: 410KJ/kg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有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00ppm,小鼠一次吸入米数致死,浓度65毫克/立方米。 用途 四氢呋喃具有毒、低沸点、流动性好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优良的溶剂,四氢呋喃 具有广泛的用途,四氢呋喃对许多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它能

药物化学重点(整理版)

药物化学重点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巴比妥类 1 异戊巴比妥 H N N H O O O 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 1. 地西泮(D ia ze 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 【结构】

N N O C l 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 【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1. 盐酸氯丙嗪(Ch lorpro ma z in e Hydroc h lor id e) 【结构】 . HC l N S Cl N 【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临床应用】本品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大剂量时可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和人工冬眠。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等。对产生光化毒反应的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避免阳光的过度照射。 第五节 镇痛药 盐酸美沙酮(Meth ad one Hydr oc h lor ide) 【结构】 N O . H Cl 开链类氨基酮 【临床应用】本品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于吗啡、杜冷丁,其左旋体的作用=右旋体的20倍。适用于各种剧痛疼痛,并有显著镇咳作用。但毒性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性小,成瘾性也小,临床上主要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GHS产品标识符:丙烯酸漆稀释剂 产品类型:液体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仅用于专业的车辆油漆。 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增城市瀛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长江岭边 邮编:511330 国家应急电话: 营运时间:24H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 3 急性毒性: 口服 - 5 急性毒性: 吸入- 4 皮肤腐蚀/刺激 -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A 吸入危险– 1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 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2 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体系(GHS)标签要素 危险象形标记: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吸入有害。吞咽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和所有的物料操作设备。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贮存:保持阴凉。 废弃处置:不适用 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职业暴露限制, 如果有的话, 列在第 8 节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注明必要的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检查和取出任何隐形眼镜。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没有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