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10年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在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积极变化;同时,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师教育观念、专业化水平、地方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历了十年的实验,此次体育课程改革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历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不能及的。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使得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地向前推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 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1.1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明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目前,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已深入人心,在绝大多数体育课中,尤其是参评课和展示课,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课的练习
密度和运动负荷,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力求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联系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再认识,构建了新的体系
在理念上,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摒弃了旧《纲要》“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单一教育理念,把“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和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贯穿一体,拓宽了体育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为实践,要求学生“学会健体”,凸显了新课程资源观,反映出体育知识增长的因素及趋势与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性的关怀。
在目标上,从过去单纯地强调“三基”教学,转化为在体育课程显性和隐性的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学习和教育、生活与运动、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体现了体育学科教育的整体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加强了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多元学习评价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突出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改变了只是教师评价
学生的单一状况,开始形成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既注意了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注意了运动参与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更注意了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的评价,多角度、多方式地激发了学生运动兴趣和自学自练的能力,促进和激发学生运动体验的乐趣和进步的成就感觉。
在课程内容上,提倡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的课程内容,突出强调拓展三级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沟通课内外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突出强调体育课程要植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培养的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提高了体育学习效率。
二.体育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
第八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从该目标表述的内容来看,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2]。
2.2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目前,由于实验工作进度较快,一些配套工作还未能及时到位,许多体育教师尚未得到认真有效的培训,因而使一些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驾驭《课程标准》的能力储备不足,难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迅猛发展的需要。
2.3 各地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及培训和指导差异较大
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各地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对体育课程改革重视程度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视程度则较低;素质教育执行较好的地区比较重视体育课程改革,应试教育严重的地区不太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新课程进行了多种途径的培训,但培训对象主要集中于少数骨干体育教师,受益面有限。因此,需要地方也要出台相应的培训措施。目前地方在新课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很不平衡的现象,培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一。甚至有些对课程改革不理解或反对课程改革的培训人员借机宣讲
自己的个人观点,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另外,各地的教研教学结构、师资培训管理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只能交叉和重叠的情况,导致了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现象[3]。
三.结语
历经十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积极变化。这对我国学校体育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整体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均有长远意义。当然,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艰巨,但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张俊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05):71-73.
[3]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2):77-81.
作者简介: 旷静(1987—),女(汉族),湖南娄底人,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