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一部分:理念的起源和背景1.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系统一直在进行改革,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教育制度、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来考量。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

1.2 对改革的深入思考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我们需要对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充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的改革方向明确、目标明确,从而避免走弯路、提高改革的效果。

第二部分: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1 以学生为中心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程设置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设计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2 注重素质教育除了学术知识的传授,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2.3 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培养出更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对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持支持态度。

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足,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3.2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新型人才的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现状反思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现状反思

中图 分 类号 : 870 G 0.1
引 言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5 (0 10 — O 4— 1 5— 26 2 1 )1 0 6 2 0
13 教 学组织形式单一 , 学方法或单一 、 多样但 都依 然缺 . 教 或
乏 实践依 据
十年来 的体育新 课程 改革 , 论在课 程性 质 、 念 、 学 无 理 教 目标 , 还是在教学内容 、 教学组织和方法 、 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体 现着新 的教 育、 教学思想 , 已经 取得 了一定 的成 绩和 进步 ; 但 是, 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引发 的问题很 多 , 围绕这些 问题已经 产 生种种争议和讨论 。 1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 改革实施以来现状 11 体育课程教 育思想和 目标体 系建立依然不明确 . 教学 目标随时代 变化 而发展 , 受一定 时期 的社 会需要 及 其相应 的教学指导思想制约 , 从传 授“ 三基 ” 增 强体质 ” 到“ 再 到“ 身心全面发展 ” 从笼 统走 向具体 , , 从单 一走 向多元 , 目标 的确定始终未脱离体 育学科 的本质 特点及 其 内在 价值属 性。
目前 ,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改革 幅度不 大, 仍然 以传统授 课形式为主 , 选修体育课设置不够 , 仍有一些学校无理论课 , 这 不利于学生获得应有 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 目前 仍然是 以运动技能传授 法和体能锻炼法 为主, 创新改革很 少, 教学方法滞后。新课程教学把显性课 程和隐性课程有机 结合 起来 , 重视 隐『 生课程的教学作用 , 把课内与课外 、 实践与理论结 合起来 , 充分利用学校 的体育氛 围, 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 中的 学习与体验 。课 的类型应该 采取理论传教课 、 实践练习课 、 学 生活动课等形式 ; 课的组织采取相对稳定班组 、 相对松散班组 、 完全 自愿参 与班组等方式 ; 教学方法把讲授法 、 练习法 、 环境感 染法 、 氛围体验法 、 宣传诱导法 、 心理咨询法 、 自我锻炼法 等有 机地结合起来 , 从而形 成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组织和方 法体系。 14 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依然很 简单和局限 . 体育教学评价 的种种新 实践虽 然不 少, 但依然 在促进 学 生体育学 习和促进体育教师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两方 面没有 出 现明显的效果 。现行 的考核评 价体系最大 的不足在 于忽视 了 学生的兴趣 、 爱好 、 习惯 、 意志品质 、 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 不 能很好激励 、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 主动性。因此 , 要从根本上建立全新评价指导思想 , 强化检验 、 反馈 、 激励的综 合功能 , 既要评教学效果 , 又要评教学过程 , 既要评老师 的教 ,

浅谈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浅谈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浅谈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浅谈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改革春风吹满地,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意识形式,都在有形和无形中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课程改革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它对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发挥了健康而又积极的重要作用。

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内容中有提到,要“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因为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每思及此,我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迅猛,以及它给我们社会素质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

在之前的教育中,教育者通常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无疑是压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性与积极性: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道德等品质的教育,这使一些学生不能正常约束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份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师能够使学生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不仅在知识上,还在品德与个人修养中,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从小学到大学,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了教学活动。

无论是小学的实践活动课,还是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际动手操作,还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在于使学生突破课本,在自身的动手及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它使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

这不仅克服了学生死记硬背无积极性的缺陷,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

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传播。

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跟潮流,把教育理念努力使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形象生动的教学工具,校内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等,使学生能够更广阔地接受信息时代的洗礼。

第八次课程改革

第八次课程改革

三、改革的理念
(一)、倡导新的课程观 (二)、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增强课程对学生的 适应性 (三)、追求并实现全面的课程价值 (四)、回归生活、联系生活的课程与教学 (五)、注重多元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权力的重新分配,课程资源的重新 整合
四、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一)、课堂的变化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它把学 生从诸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赋予他们独 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问、 怀疑等的自由和权利。
(2)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分三次听录音、了解课 文内容:第一次,完整观看课本剧录像,同时 听课文内容伴音;第二次,在自己初读课文之 后,边看课文边听录音;第三次,跟着录音阅 读课文。 (3)探究新单词和新句型的意义和用法。在初步 感受课文后,找出自己觉得需要进一步理解的 单词和句子,分小组查阅词义、分析句型并讨 论它们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在全班交流。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对单词、句子 和课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提供变式练习。 (4)最后,整体熟悉课文,布置进一步的练习。
分析:
若按一般“精讲多练”的教学程序,在让学生通 过听录音和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 往往首先组织学生学习一个个新单词,然后一 句一句地精讲课文意思(主要是翻译课文和讲 解其中的语法要点),最后通过大量练习来操 练单词、句型及其他语法要点。显然,这实际 上是将学生的课堂生活范围局限于相对封闭的 书本世界、学习方式也局限于被动地接受规定 的内容。但是,这位教师并未沿袭这套程序, 而是如此安排学习活动: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准备
1. 国际比较研究; 2. 历史研究与现状调查; 3. 充分认识新一轮课改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思路 1996年筹划,99年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1年9月开始试点,05年全面展开。 理论先导,先试点、后推广、先立后破。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重点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 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变化的分析

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变化的分析

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变化的分析【摘要】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开始实施,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对课改理论问题认识的偏差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有序有效运行,但是缓解了与教学实践冲突,形成了课改的宝贵经验。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反思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关键词】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自实施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改革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以期对实践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一、第八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变化的分析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会僧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挂住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讲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②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图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

浅析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

浅析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
1.3 教学内容选择出现泛杂现象
体育新课程改革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国家指导性的文件由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名称的变化,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育教学大纲》无论是哪个学段甚至是哪个年级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时间分配,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体育教学内容没有了具体的安排,更没有时间的分配。从这一个方面来讲,给教师更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和权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教该教的、能教的和可教的内容。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于那些缺乏自主创新理念、缺乏内容选择理论与方法、缺乏辨别内容适宜性能力的教师,在选择“教什么”方面就容易产生困惑,结果导致过泛过杂的内容出现[4]。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把扁担、南瓜、扫把带到课堂,有的组织学生玩起多米诺骨牌、下象棋。还有,初中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高中生身着军装走向了“战场”。有的甚至把脸盆和稻草引入课堂,带领同学们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上起了农耕农收课。相反,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的体操器械类课逐渐减少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把原有的单、双杠撤回到器材室。究其原因,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这种“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乱教”的现象,在体育新课改的内容选择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就目标而言,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1.2 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
新课改后,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诸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中,但在运用这些方式的时候,明显表现出“形式化”的现象,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些方式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如简单地把合作学习看作分组学习,把自主学习看作自由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讨论学习等[2]。如在这次新课改前期,探究学习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大量出现探究学习,但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对“何为探究学习”“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导致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出现“只见扎堆不见探究”(集合在一起讨论)的现象[3]。后来随着新课改培训工作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引导后,虚假的探究学习有所降温。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为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必要的举措。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在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科融合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将不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跨学科学习和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另外,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性学习和创新项目。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通过创新项目,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但在新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将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项目化评价、综合评价和素质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将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

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素质,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总之,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通过学科融合和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素质。

相信通过这轮课程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将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s oh y mo t l .
Ke r s: h sc l d c t n;h u rc l m e o ; e o sd r t n; n i h e me t y wo d p y ia u a i t e c r iu u r f r r c n i e a i e l t n n e o m o g
衡 等现实情况决定 了学校体 育在 整体 上硬 件条 件 与师 资水 平 的相对 落后 , 方的课程理念与我 国课改 的实施 环境 之间存在 西
比较大的冲突 。回顾世界 和我 国体 育课程 发展 的历史 , 我们 可 以发 现 , 体育课 程的发 展具 有世 界性 与 民族 性共存 的特 点 , 各 国都在建立 适合本 国国情 和文 化传统 的体育 课程 , 而不 是简单 的“ 拿来主义 ” 拿来 主义 ” 须 建立 在对基 本 国情 的认 识基 。“ 必 础之上 , 必须使拿来 的东西“ 土化” 否 则必然 “ 本 , 水土不 服” 脱 , 离实 际 , 课程改革也必将 以失败而告终 。
1 2 对 体 育课 程 改 革 目标 准 确 性 的 反 思 .
的成绩 , 其经 验和成就令人欣慰 , 但改革 向来 就不是一 蹴而 就 ,
也难 以一帆风顺 , 其间对课改理论 问题认识 的偏差 就在 一定程 度上影响 了教学 实践 的有序 有效 运行 。值此 《 程 标准 》 课 修订 稿即将颁布之际 , 对第 8 体育课程 ( 次 前期 ) 改革过程 中所 经历 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 , 为后 期改革 的进一 步深入 并沿 着正 确的方向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
意 义。
关键词 :体育 ; 课程 改革; 问题反 思; 启示 中 图分 类 号 : 8 7 0 文 章 编 号 :0 97 3 2 1 ) 10 4 —3 文献 标 志 码 : G 0 . 10 —8 X(0 0 0 —0 30 A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论文1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中学体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被各种考试及升学压力束缚,在学生及家长中轻体育重智育的思想普遍存在。

学校方面,学校受重视竞技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体质发展的思想影响,在学校体育中出现了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体育尖子轻全体学生的严重现象。

竞技体育运动代替了学校体育教学。

1.2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力度不够在制定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

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突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

"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还不够。

1.3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当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他们与体育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了。

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在课堂中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相关知识与原理以及参加运动锻炼的方法的传授。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偏重的是技术动作怎么教,学生怎么做,忽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健康意识的培养,健身习惯的养成。

1.4体育教学内容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内容大多选择竞技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具有高规则、高技术要求,这无疑使得天生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降低。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竞技运动追求的是运动员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的成绩。

体育教学则是以促进学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

新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

近年来,新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备受关注。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

这次改革主要关注课程的免费、普及和学科设置的合理性。

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学科设置的优化,基础教育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机构开始引入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如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

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1世纪初。

这次改革强调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

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课程设置也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01年。

这次改革主要针对初中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科水平。

将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和特长。

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09年。

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新增了许多实践性的课程,例如手工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14年。

这是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旨在推动学校自主办学和因材施教。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和开发课程。

此外,还引入了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17年。

与第六次改革相辅相成,这次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

优化了课程结构和学科内容,加强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能力培养。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21年。

这是一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改革。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作者:马良吕冬生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摘要: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已历时8年,其间对课改理论问题认识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有序有效运行,而为缓解与教学实践冲突的理论研究成果又形成了课改的宝贵经验。

值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即将颁布之际,对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为后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反思;启示中图分类号:G807.0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1-0043-03文献标志码:A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已历时8年,8年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体育课程改革出现了新的气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经验和成就令人欣慰,但改革向来就不是一蹴而就,也难以一帆风顺,其间对课改理论问题认识的偏差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有序有效运行。

值此《课程标准》修订稿即将颁布之际,对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为后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1、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反思1.1对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适用性的反思第8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柱“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是后现代西方的泊来品。

国外先进理论的借鉴价值本无可否认,但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现实条件存在的差异,对引进的理论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本土化研究。

毕竟与业已步入后现代文明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地区间的不平衡等现实情况决定了学校体育在整体上硬件条件与师资水平的相对落后,西方的课程理念与我国课改的实施环境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冲突。

回顾世界和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体育课程的发展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共存的特点,各国都在建立适合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体育课程,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研究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研究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研究——建立基础教育和高师教育有效沟通的教师教育机制探索(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4YKF001)渭南师范学院二〇〇七年六月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研究——建立基础教育和高师教育有效沟通的教师教育机制探索渭南师范学院秦文孝罗维亮陈兰萍等内容提要: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步子最大、思想内容最深刻、波及面最广泛的一次改革。

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的需要,了解基础教育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和主动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基础教育和高师教育有效沟通的教师教育机制,才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施状况;教师教育改革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4YKF001)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出于职业的敏感和师范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2002年,从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伊始,我们就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开始研究。

为了主动地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衔接的良性机制,以便更好地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引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我们以信息与教育科学系的教师为主体,并吸纳了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40多位学生,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在学院的支持下进行重点课题立项,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点上的调查工作以陕西省渭南市率先进入新课程的几个县市为主,对象涉及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五个层次,重点考察了14所中小学;面上的调查工作以参与的学生原籍为主,主要以原就读学校的老师、在校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为对象,涉及到13个省区的30余所中小学;还利用某高校函授面授对900余位教师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共66页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共66页
为鉴别究竟是A 还是B,某同学想,只要测出它的体积便
可算出密度。于是,把它投入右图盛有水的量筒中(单位 为毫升),根据水面升高的位置来判别它的物质种类。
(1)这种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实际体积、计算密度,从而 进行鉴别的思路是否正确?
(2)该同学能否鉴别出该金属块的合金种类?为什么? (提示:计算它的体积)
品 种
材 料
长 度
面 积
/cm /mm2
A 铜 10 0.5
B 铜 10 1.0
C 铜 10 1.5
D 铜 20 0.5
E 铜 20 1.0
F 铜 30 0.5
G 铁 20 0.5
H 铝 30 1.5
知识要求:金属丝受的拉力太大会被拉断。
探究能力:1.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的过程 2.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所需的器材 3.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能力要求
与价值观
Y 过程与
方法
1 2
X 知识与技能
1.试卷的内容结构
(1)物理试题内容的多维结构 (2)对物理试卷内容结构的规划
用作图象的 方法不具有
可操作性
Z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Y 过程与
方法
1
2 3
X 知识与技能
题目内容的三项平面坐标
题号 5 4 3 2 1
题号 5 4 3 2 1
题号 5 4 3 2 1
●题目条件的复杂程度--------○适可而止 ●题目条件表述的隐蔽性-------○提倡(联系实际表述) ●解答题目所需要的心智技能 ----○不过分 ●是否隐含科学探究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某些题引入) ●解答过程的数学手段--------○不过分 ●需要表达的水平 ----------○适合初中水平 ●以往解题经验的影响 --------○提倡新情境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精选5篇)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精选5篇)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一)课程标准与课程结构的重构1.课程标准的重构在我国,课程标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废科举,兴学校”的近代普及教育运动初期,清政府在颁布的各级学堂章程中,就有“功课教法”或“学科程度及编制”章,虽然它没有明确地称为课程标准,但已有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了。

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和课程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了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但后来教育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全面学习和采用苏联模式,课程标准逐步被教学大纲所取代。

至l952年,国家把原来采用的“课程标准”全部改为“教学大纲”。

改革开放以后,课程研究在中国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20世纪最后的10年,经历了异常迅速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课程标准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国家在21世纪初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文件中,正式采用课程标准一词,以代替教学大纲。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使用的“课程标准”一般被称做“新课程标准”。

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分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从《纲要》的规定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内容:(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尽管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具特色,但同一套标准的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论文范文:第八次课改以来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改革研究

论文范文:第八次课改以来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改革研究

论文范文:第八次课改以来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改革研究绪论(一)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设置的背景20世纪80, 90年代开始,面对科技资讯的迅速更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使人们普遍开始意识到以教育专注十经济发展、忽视人的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世界各地在基础教育方面几乎按照相同的步伐进入到了改革的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与地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也有一些差异,但大家所需回应的课程发展的议题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更新已有教育观念、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人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二十年,同时也是我国逐渐与其他国家加强联系、积极地逐步融入世界的二十年。

在建国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尽管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同时发表展的要求与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之间的反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我国原有的课程目标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局面,我国的基础教育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局面。

我们倡导推行素质教育,可是,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科学精神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道德规范;如何在扩大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精华①,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充分的发展,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保持教育的稳定,又要快速、广泛、良性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国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研究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设置的现实意义初中文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世界其它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社会》)从在上海、浙江等地“萌芽式实验”到2001年38个国家教改实验区的确立,再到现在持续进行的探索,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教育教学探索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中国八次体育课改的梳理及对比研究

对中国八次体育课改的梳理及对比研究
( . t d nsPh sc lHe lh Ree rh I tt t ,H e a ie st 1 S u e t y ia at s a c nsiu e n n Unv riy,Kafn 7 0 , ia i g 4 5 01 Chn ; e
2 Ph sc lEd c to pat n ,H e n Un v riy,Kafn 7 0 1, ia ) . y ia u a inDe rme t na ie st ie g 4 5 0 Chn
Ab ta t I h s p p r h i h u rc l m sr f r o hy ia d c t n c n e t n h r c e i t s a e s se t— sr c : n t i a e ,t e eg tc r iu u e o m fp sc l u a i o t n s a d c a a t rs i r y t ma i e o c c l e iwe n a d n . Ch n s u r u u s a d r s we e c mp r d a d a a y e . Th o g h a n s ft e a l r v e d a d c r ig y i e e c r i l m t n a d r o c ae n n lz d r u h t e e r e to h p s r cie o E e c ig e p re c n e s n o b u a tp a tc fP t a h n x e in e a d l s o s t e a s mma y a d r f c i n d s u s s t e f t r e eo me t r n e l t , ic s e h u u e d v l p n e o te d o c o l h sc le u a in i i a i r e O b te r mo e t e c r i u u r f r o h sc le u a in i r n fs h o y ia d c t Ch n 。n o d r t e t rp o t h u rc l m e o m fp y ia d c t p o n o n s h o h sc le u a in o u o n r ,a d p o t e t ra d f s e e e o m e t c o l y ia d c to fo r c u t y n r mo e b te n a t rd v l p n . p Ke r s eg tPE c r iu u e o m ;c r i g;Ch n s n o e g E u rc l m e o l o y wo d : i h u rc lm r f r a dn i e e a d f r i n P c r i u u r f r i mp rs n xc a io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与预测(学校体育最终稿)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与预测(学校体育最终稿)

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后一阶段)的展望与预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其准备2007年5月,教育部在原来课程标准编写组的基础上,补充和调整了部分专家学者,重新组织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组”),开始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和理念标志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完善和修订。

这个完善和修订基奠是在7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大讨论和实践大检验的基础上,是基奠在几十万基础教育战线体育教师的思想进步和探索成就之上的,具体来说,完善和修订的理论准备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1)基本课程理论大讨论的基础7年来,学校体育理论界就“体育课程改革教学的终极目的与目标”“体育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正确性及其问题”“体育课程目标的体系及其范式”“新型体育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意义”“体育教学过程规范性的意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及其方式”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极为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在有关的学术杂志、体育网站以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学术会议上为广大的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们热情地参与着,形成一次体育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理论的大辩论,这些史无前例的热烈和直率的讨论为学校体育界正确地认识前一阶段的改革,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完善和修订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对典型的优秀实践进行导向的基础2004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肇庆成功举办,这个全国性的展示活动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具像成果展示和相关教学理论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最有权威的平台,也为对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学实践进行正确导向提供了机会。

在肇庆的第一次活动之后就引发热烈的讨论,也出现自体育课程改革后的首次明确的理论对立。

随着其后无锡和大连的展示活动的继续进行,关于体育课改成就及问题的认识越来越趋向统一,对相关课程理论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在体育教学实践层面奠定了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舆论基础。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马良;吕冬生
【期刊名称】《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3)001
【摘要】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已历时8年,其间对课改理论问题认识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有序有效运行,而为缓解与教
学实践冲突的理论研究成果又形成了课改的宝贵经验.值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即将颁布之际,对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为后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马良;吕冬生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体育部,北京100101;江西九江学院体育学院,九江33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
【相关文献】
1.《体育课程导论》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J], 王哲
2.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及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J], 张祝平
3.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J], 高嵘;张建华;蒋国权
4.中美两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及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J], 李强;樊临虎
5.中美两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及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J], 李强; 樊临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10年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在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积极变化;同时,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师教育观念、专业化水平、地方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综述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历了十年的实验,此次体育课程改革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历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不能及的。

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使得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地向前推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 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1.1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明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目前,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已深入人心,在绝大多数体育课中,尤其是参评课和展示课,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课的练习
密度和运动负荷,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力求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联系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再认识,构建了新的体系
在理念上,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摒弃了旧《纲要》“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单一教育理念,把“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和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贯穿一体,拓宽了体育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为实践,要求学生“学会健体”,凸显了新课程资源观,反映出体育知识增长的因素及趋势与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性的关怀。

在目标上,从过去单纯地强调“三基”教学,转化为在体育课程显性和隐性的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学习和教育、生活与运动、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体现了体育学科教育的整体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加强了对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多元学习评价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突出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改变了只是教师评价
学生的单一状况,开始形成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内容上,既注意了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注意了运动参与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更注意了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的评价,多角度、多方式地激发了学生运动兴趣和自学自练的能力,促进和激发学生运动体验的乐趣和进步的成就感觉。

在课程内容上,提倡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的课程内容,突出强调拓展三级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沟通课内外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突出强调体育课程要植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培养的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提高了体育学习效率。

二.体育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
第八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从该目标表述的内容来看,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

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

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2]。

2.2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目前,由于实验工作进度较快,一些配套工作还未能及时到位,许多体育教师尚未得到认真有效的培训,因而使一些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驾驭《课程标准》的能力储备不足,难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迅猛发展的需要。

2.3 各地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及培训和指导差异较大
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各地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从整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对体育课程改革重视程度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视程度则较低;素质教育执行较好的地区比较重视体育课程改革,应试教育严重的地区不太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新课程进行了多种途径的培训,但培训对象主要集中于少数骨干体育教师,受益面有限。

因此,需要地方也要出台相应的培训措施。

目前地方在新课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很不平衡的现象,培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一。

甚至有些对课程改革不理解或反对课程改革的培训人员借机宣讲
自己的个人观点,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

另外,各地的教研教学结构、师资培训管理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只能交叉和重叠的情况,导致了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现象[3]。

三.结语
历经十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积极变化。

这对我国学校体育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整体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均有长远意义。

当然,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因此,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艰巨,但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张俊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05):71-73.
[3]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2):77-81.
作者简介: 旷静(1987—),女(汉族),湖南娄底人,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