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
沁园春_长沙_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背诵全词。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壮阔深沉的意境。
②从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中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2.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①.利用工具书正音。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学习目标1.反复朗诵,通过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宏阔的深秋意境。
2.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受诗人对青春的思考,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3.准确、流利地背诵全词。
■学习探究任务一:恰当吟诵,整体感知这首词被放在“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
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说说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什么画面?诗人又想到了什么?【解析】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眼前展现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诗人故地重游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词的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作了气势恢宏的回答。
任务二:品读语言,赏析意境上阙写景句子,语言精炼传神,请选择任一写景语句,品析你认为生动传神的词。
并试着通过诵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写“山”——“看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红”字写出了色彩绚丽。
【解析】“林”——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拟人手法,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江”——漫江碧透:“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舸争流:“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写出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鱼翔浅底:“翔”生动地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任务三:畅想形象,感受情怀上阕末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你觉得应该是谁?为什么应该是他(们)?能在词中找到答案吗?【解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
4、自主、讨论、交流、质疑: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文体知识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
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沁园春”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
(六)再反复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总结朗读技巧:
【当堂检测】(所用时间:)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编号
第一课时课题:沁园春·长沙
主编人:郭亚玲审核人:审批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强化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意境。
重点难点
1、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2、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所用时间:)
高中语文 1.1.1《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1.1《沁园·长沙》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资料链接】1.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自主学习】(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尤其是一个“”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答:(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该字主要统领了几句,这几句从、、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明确赏析“情与景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I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一一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识记字音、字形。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温故知新,背诵《沁园春长沙》,朗诵课文,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结合上、下片中关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自主独立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湘.()江漫.()江岁月稠.()方遒.()浪遏.()飞舟碣.()石偈.()子中.()流砥柱万人空.()巷首当.()其冲安步当.()车诤.()言铮.()铮铁骨2.根据拼音组词。
jú()子zhōu()百gě()怅liáo kuò()()zhōu ()啾xié()来百侣未雨chóu móu()()为虎作chāng()zhēng róng()()南kē()一梦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C.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未雨绸缪....,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文学常识填空。
(1)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五四”以后的诗歌统称为,“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包括诗、词、曲。
诗以唐代为界分为和近体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和。
(2)词是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起初称为“”和“”,别称有(如《稼轩长短句》),(如《东坡乐府》),(如《草堂诗余》)等。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优秀实用)
超盈实验中学·高一级·语文·导学案01 (680)《沁园春·长沙》导学案01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阅读诗歌,.........再做本预习案。
.................(.加下划线的题可选做)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品味词的语言,领悟“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重点理解词人激情澎湃的感情。
二、学习重点1、诵读本词,理解诗词内容,体味词人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味这首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预习案【自主学习】1.了解写作背景。
本词写作于1925年。
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当时革命运动也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
本词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2、从课文中找出并勾画出重点字词,并给重点字标注注音,重点词解释其含义。
沁.()园春百舸.()寥.()廓.()携.()峥.()嵘.()挥斥.( )方遒.()浪遏.()飞舟màn ()江碧透鱼xiánɡ()浅底 xié()来百侣峥嵘岁月chóu()书生yì()气万户hóu ()3.翻译句子,理解诗歌内容。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01课时《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经过剖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2.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感觉诗人的广博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诵、自主、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这类文学式样流行于五代,成形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依据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两种。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并且仍是一位优秀的圣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期间都有诗作,或抒怀或怀古或咏物,显现那汹涌澎拜、瞬间万变的世界。
有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走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足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弘大志向。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走开韶山前去广州,门路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烂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想往昔的战斗光阴,不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河山的词.。
【预习检查】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沉浮:峥嵘:挥斥:第1页共5页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遏:【品读文本】(一)品读上阙,研究以下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光景(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依据什么次序来描述的?5.试归纳上阙描述的光景的特色:、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同样,你能调整好并谈谈它的粗心吗?(二)品读下阙,研究以下问题。
《沁园春》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掌握《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培养诗词阅读能力: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抓“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理解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4、能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领略伟人的雄才大略和革命豪情,并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1、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二、朗读本词,完成题目。
1.字音辨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橘.子洲()百舸.()怅.()寥廓..()携.来()峥嵘..岁月()挥斥.()方遒.()遒劲.()万户侯.()浪遏.飞舟()2.字形辨认侯()橘()竞()怅()伥()候()谲()竟()苌()账()稠()沁()雕()秘()绸()泌()凋()谧()3.识记文学常识①词兴于隋唐,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又叫“”“”“”。
②“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或“”;按段的多少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③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以内,在59至90字,在91字以上。
④宋词有和。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合作探究】1、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2、.词中“看”字统领了下面的几句?请找出这几句中最有张力的字或词,并作解释。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人:胡翠凤【学习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1、如何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感2、了解写景诗歌鉴赏要关注的一些内容【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一生著述很多。
在文学方面,他善用的形式写现代人的风貌。
诗词特点是、,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2.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
这一时期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异常,势如破竹。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在党内,陈独秀又提出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3年4月,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5年又回到湖南,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 关于词的一般知识词最初名为或,用于配乐。
大约产生于初唐至盛唐,流行于中唐,是一种新诗体,所以又有人称之为“”。
词即歌词(辞),与乐府辞的“辞”是一个字,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故又被称为“”,如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稼轩长短句》。
词分上阙、下阙或上片、下片,也有不分阙的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可分为、、,按照段落的多少可分为、、、。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检:(一)文学常识填空:1.词的知识:(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第一篇:《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预习导航· 结合注释,初读词作,感受作品语言和情感。
·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2.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
1925毛泽东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1925年的世界和中国:1月6日,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内阁,在意大利实现独裁。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的概念,能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品味意境。
2.体会小说在情节展开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学习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于表达效果的作用,品味小说语言。
3.学习伟人先辈们爱国为民的精神,思考青春的价值,体会青春之美。
1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能正确背诵默写全词,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和体会蕴含的情感。
2.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3.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一、预习指导诗词文体知识:1.形式特点(句式整齐,讲求韵律,反复等)2.表现手法(起兴、比喻、通感、拟人、用典、借代,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等)3.意象特点:意象选取(核心意象、意象组合方式、中心意象+密集的意象群),意象赏析的方法(修饰语、动态美、象征意义)4.语言特点:语序倒置、虚词成分省略、词性转变、语句凝缩、反常搭配(以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进行“陌生化”处理,使语言具有新意)。
二、文化常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组成:1.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2.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词牌名长沙: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三、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本词创作于1925年12月。
1925年2月,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及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通过诵读领悟本词“形象”、“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 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豪情壮志。
2.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独学思考:(一)词的知识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
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原是配合乐曲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韵文文学形式。
词有许多调子,每调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则为词牌名。
由于配合不同的乐曲歌唱,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格式。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二片的为双调,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课题“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的标题。
(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当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导航】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
2、品味关键词语,再现生动鲜明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意味。
3、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感受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全面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代表词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的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资料链接】1、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明确赏析“情与景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案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四、整体感知1、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朗读中重读的地方。
2、圈点勾画,找出能显示本词思路的词语。
3、理解全词大意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阙重写景突出了景物的,所以读起来气势磅礴。
至“怅寥廓”以下句,如奇峰突起,意境顿生波澜。
下阕重抒情,塑造了同学们的形象。
“携来”初读是浪漫的、轻松地、悠闲的。
至“曾记否”以下几句则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回头再读“携来”数句,词意则顿时充满了力量,“峥嵘岁月”“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再是少年的张狂而是真正的为民族“竞自由”的志向。
此几句语速较快,语调有力。
整首词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所以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高亢有力的。
Ⅱ预习自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欣赏本词,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百舸.()争流怅.廖廓()携.()来峥嵘..()岁月稠.()挥斥方遒.()浪遏.()飞舟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错别字加以改正。
泌园春有志者事竞成相江苍茫万户候3、辨析下列词语(1)面对同伴的一次次冷嘲热讽,他在也(遏制遏止)不住内心的愤怒,大声叫嚷起来。
思考:“遏制”和“遏止”怎样区别?(2)广大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凭一时的哥们(义气、意气)犯下令自己终身后悔的错误。
思考:“义气”和“意气”怎样区别?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Ⅲ信息链接1、沁园春是词牌名。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2、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
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3、毛泽东这一时期的相关活动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常和同学早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
探究案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是怎样回答的?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意?3、此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4、此人借助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建议:请同学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 精句赏析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示: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这个句子。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赏析:精句:赏析:探究点2 文本理解1、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统领到哪里?2、上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3、下片的“恰”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探究点3 综合探究1、鉴赏本文的语言: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字并加以分析。
(1)万山红遍(2)鹰击长空(3)鱼翔浅底(4)层林尽染2、人们评论本词说上片“重在写景,景中有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Ⅲ文本拓展按语: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一个人的性格、胸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能发现,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气概早在刻苦求学期间就在酝酿之中。
刻苦上进的师范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是湖南一师的办学宗旨之一。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
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
在一师期间,他的生活费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
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
他说,报纸是活的历史,读它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
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
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
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1966年,他不顾73岁高龄,仍神闲气定畅游长江。
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
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游泳。
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
同班好友罗学瓒在1917年9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
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
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
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
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经过长期访求和多方通信联系,并随着毛泽东个人声望的不断扩大,在他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
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
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
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
这是一批态度严肃的人,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
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
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因为他们认为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论女人和私人问题。
有一次,毛泽东在一个青年家里,见到那人同佣人谈买肉的事,于是,毛泽东再也不同那人来往了。
他和他的同学只谈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生机勃勃的。
多年以后,当他重游岳麓山时,情不自禁地赋词《沁园春长沙》,生动地描述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惆怅.(惆怅)D.百侣.(同学)稠.(chóu)密谁主.沉浮(主宰)2\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博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
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预习案Ⅰ四、2:立、看、怅、问、忆、恰、记3、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意气风发激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Ⅱ1、2、沁、竟、湘、侯3、(1)遏制点拨:遏止,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2)义气点拨: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例:重义气。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探究案Ⅲ探究点11、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指游泳。
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