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课件_湘教版
西岳华山
•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 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东峰是华山的奇峰之一, 因峰顶有朝台可以观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阳峰。北峰 也叫云台峰,山势峥嵘,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南 面山岭,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西峰叫莲花峰, 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传说故事《宝莲灯》中 的沉香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南峰即落雁峰,是华山主 峰,海拔2083米,也是华山最险峰,峰上苍松翠柏,林 木葱郁,峰东有凌空飞架的长空栈道,中峰亦名玉女峰, 依附于东峰西壁,是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
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五岳 名山之一,国务院于一九八二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 景名胜区,现为中国首批5A级风景区。南岳衡山自然 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 和“文明奥区”之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 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绝”。春看花, 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四季奇观;飞瀑流 泉,茂林修竹,奇峰异石,古树名木,亦是南岳佳景。 风景区内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 晋以来南岳佛道共存,历代不衰,为宗教史上所罕见。 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 和观冰赏雪胜地。
四 大 高 原
准噶尔盆地
四 大 盆 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
四 大 盆 地
准噶尔盆地中的风蚀城堡
四 大 盆 地
柴达木盆地
四 大 盆 地
四川盆地
四 大 盆 地
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下表所列 出山脉两侧空格内的地形区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课件 2.1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共52张ppt
图2-19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0页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36°N 32°N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优 势?
30页
太
平
洋
30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优势: 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 海与内地的联系。 ③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巨大。
6 5
7 1
复习
A
2
D
3
BE
C 8
F 4
课本27页
读图,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天山 昆仑山
西侧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北侧地形区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显示或隐藏地图
东侧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南侧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二、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28页
四川盆地
被称为“紫色盆地”、“红色盆地”农业发达, 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吐鲁番盆地
盆地中的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154.31米,是中国 陆地的最低处。盆地中有著名的“火焰山”
第26页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又称“紫色盆地”,物产 丰富,农耕发达
海拔最高,矿产资源丰 富,号称“聚宝盆”
山地 丘陵 崎岖的高原
山区
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 3
我国五种地形的比重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山区面 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滑坡
泥石流
山区易造成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滑
29页
不利条件:
1、交通不便 2、易发生自然灾害 3、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4、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以英语对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的地形说课稿2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中国的地势》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学生全面进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差不多技能训练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形成对我国地势的空间感。
”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地势》是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又是是学习《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势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阻碍,因此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
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
教材如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多种多样的差不多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的要紧山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势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我国地势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差不多、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明白得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明白得和把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明白得。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我国的要紧山脉的分布是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时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要紧山脉的空间分布不易明白得,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地理三板等教法。
其优点是,采纳多媒体教学使演示和讲解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是本册教材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情况。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实例和问题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和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范围,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行政区划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行政区划的情况,给出实例解释行政区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如:“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3)哪列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6)新疆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读图提问
教师提问
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
看图讨论,
回答提问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
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1.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南临渤海。辽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
2.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黄河、淮河、海河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东海、黄海长江
四:练习设计,(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有两名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讲解
展示课件练习
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让学生找出四大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找出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记住位置,掌握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三:掌握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所临海洋及主要的河流。
讲述东部平原的形成,以使学生对平原的成因和分布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南北分布的冲击平原带。)
学生读图
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整理我国的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题
学习
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从中找出差异。
3、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精品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湘教版)
1.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不正确的是(D)
A.①是大兴安岭
B.②是天山山脉
C.巫山是东北-西南走向 D.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2.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B)
A.甲为黄土高原 B.乙为塔里木盆地 C.丙为东南丘陵
D.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指图说出中国主要的山脉及山脉走向; 简要介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名山。
一、山脉初印象
山脉初印象
看图识山
点击图片, 查看正确答案。
山脉初印象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山脉初印象
五岳独尊——泰山
山脉初印象
一览众山小——黄 山
山脉初印象
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 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女娲炼石补天)
(说法二:黄山、庐山、雁荡山)
赏中华名山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陕西) 南岳——衡山(湖南)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课堂小结
西
北
东
北
北
西
东
西
东
南
南
南
当堂检测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山脉及两侧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纵横交织
南北走向
阴山山脉 横断山脉
纵横交织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 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大太巫雪长武台
纵横交织
东北-西
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三、名山塑中华
三山五岳
三山
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 喜马拉雅山脉(盘古开天辟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
9月9日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以及它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学具
地图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说明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水运:大河东流人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第二阶梯之间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我国东部的第三阶梯,地势地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有利农业的多种经营,成为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形》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标准”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基于对“标准”的这一理解,教材在安排相关内容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材以中国地形、地势的三大特点为小标题,来组织内容:①山脉纵横交织。
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多以山脉为分界线。
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述了这部分内容,将我国山脉按走向分为5种类型,即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
为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教材设置了“熟悉中国的山脉”这组“活动”。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材安排了相关的“阅读”内容,如“珠穆朗玛峰”、“中华五岳”,并在这些材料中刻意加强了人文地理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第2课时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第二课时主备人:参备人: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2.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3.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二)、过程方法: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比例不合理,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均匀呢?(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课件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地形图,帮助同学们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来验正同学们的分析,让他们有成功感(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读P68图3-13中国耕地分布、P69图3-14中国林地分布、图3-15中国草地分布,找出中A B C DE 国耕地、林地、草地分布特点。
师生共同概括土地资源的分布(用文字表述) 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和东南山地 草地:西部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 教师副板书,把图形简化成示意图 (如右图)板书:(三)区域差异明显: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有关) 完成P70活动【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三、地势西高东低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几幅地图和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和三大平原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分析地形对气候、农业、河流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很多山脉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知道我国几个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5、通过阅读“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所占的比例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分析地形特点的方法。
2、通过读图、析图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探讨山区如何结合当地条件发展经济,使学生认识到陆地五种地形各有利弊,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学情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重点】读“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结合景观图,从位置、所属阶梯、所在省份、景观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将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
然后通过小练习、填一填、补充小资料等方式,加强记忆。
再读“我国各种地形类型所占比重图”了解我国山区所占的比重。
两图结合,总结出地形特点。
【难点】学生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将出现大量的地名,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反复读图,记住地形区的名字,找到其位置。
并适当的补充小资料,调动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牧草茂盛,华北平原交通线路密集,云贵高原的“坝子”。
引导学生分析地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的密切联系。
展示四大高原的景观图,通过分析对比,突出四大高原的不同特点。
增强学生对四大高原的认识。
【学法】分析对比法:学习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突出相互间的差异性,增强记忆。
读图法:反复读“中国地形图”,从图中找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颜色了解其海拔高低和所属的阶梯,结合景观图了解其自然景观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大高原的景观图;多媒体课件: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牧草茂盛,华北平原交通线路密集,云贵高原的“坝子”。
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所占的比例统计图。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全国各地居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牧草茂盛,华北平原交通线路密集,云贵高原的“坝子”。
师问:从刚才的多媒体展示,可以知道地形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密切相关的?生答。
【新授】【说一说】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属于哪种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形景观是什么样子的?【读图分析】1、读:“中国地形图”:师问:(1)七年级学过陆地地形一共有几种?从图上来看,我国有哪几种?在图上各找一至两例。
(2)从地形类型方面来看,我国的地形具有什么特点?生答。
2、读“我国各种地形类型所占比重图”:(1)说出各种地形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多少?(2)教师补充:我们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
照这样计算,山区在我国的比重大约是多少?(3)从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来看我国的地形具有什么特点?【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阅读】阅读“四大高原”:1、教师引导:①讲解:对于四大高原的学习我们主要从位置、特点、所在省份、所在阶梯、分界线等方面分析。
②阅读“青藏高原”,结合景观图,说一说青藏高原的位置、景观、所在省份、所在阶梯、分界线等方面的特点。
③生答。
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位置:我国西南部;特点: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所在省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所在阶梯:第一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自主学习: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展示资料】出示四大高原的景观图,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_,号称“世界屋脊”。
2、位于我国北部,地势最平坦的高原是____________。
3、“沟壑纵横”描写的是我国的__________高原,4、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崎岖的是________高原。
【读一读】阅读“我国的丘陵与山地”,完成以下要求。
1、我国主要的丘陵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出来,看一看它们都位于哪一阶梯?2、山地一般具有什么特点?3、探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有哪些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经济?【补充资料】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就是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滑坡,就是在重力作用下,土石体沿着滑动面作整体下滑。
暴雨或者在斜坡上蓄水灌溉,也常常引发滑坡;泥石流,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当夏季突降暴雨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常会发生泥石流。
【探究】针对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采用拦挡、锚固等加固工程;修建水库、拦沙坝等。
将偏远山区及居住在陡坡的居民搬迁到平原或安全地带。
)【小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土壤贫瘠,交通不便,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
但是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种植药材等。
【合作学习】阅读“四大盆地”,了解四大盆地的基本情况。
然后同位合作,完成下表。
【检查评价】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典型错误在班内解析。
【学以致用】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对三大平原的学习。
【检查评价】教师指生回答以下问题,并适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1)我国的三大平原都位于第_______阶梯。
(2)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位于我国的________部。
地势坦荡,______面积广大。
(3)华北平原是位于________以南,______以北,_______以东,东临_______、________。
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积而成的。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_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呈________分布。
平原上河渠纵横,水田连片,有___________之称。
【填一填】在地理填充图上填注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展示资料】展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全国各地居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并解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谈一谈】你家乡属于哪个地形区,当地的地形对家乡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家乡人民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了解了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同学们也都认识到了五种地形各有利弊,初步树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六.●板书展示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二、主要的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牧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呈带状分布“鱼米之乡”●课堂作业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2、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该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C.盆地内部河渠纵横,农业发达D.盆地内已发现储量很大的油气田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可以发展便利的运输B.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耕地C.为发展农、林、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D.致使我国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匮乏4、下列地形区中,最适合“神舟七号”飞船着陆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5、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大兴安岭的是()6、我国陆地地形齐全,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7、下列关于云贵高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B.地势平坦,一马平川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8、关于我国地形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大面积发展种植业B.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C.地形复杂多样,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限制,生产方式单一D.在第一阶梯,地势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9、读图回答:(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2)高原D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____________。
高原E和F中,地表坦荡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湿润的是__________,受寒潮影响严重的是_________。
(3)山脉A和B之间的盆地是__________;B和C之间的盆地是___________。
两者中_______的面积最大。
(4)H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
I是_______________平原,平原上河渠纵横,水田连片,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C 4、C 5、A 6、A 7、D 8、B9、(1)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2)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3)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4)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七.●教学反思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说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然后充分利用地图和景观图,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有知识落实到图上,将图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