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监测》课件_第七讲
《环境工程监测》课件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1 2 3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监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对大范围的环境 进行实时监测,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速度 快等优势。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结合了化学发光和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点,具有高 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等特点。
土壤与固废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评估土壤质量,了解土壤污染状况,为土 壤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采集土壤样品后,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测 定和分析。
监测项目
土壤pH值、有机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
案例
某工业区土壤监测,发现重金属超标,经 调查发现是历史工业活动所致,采取措施 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THANKS
监测数据的共享与整合
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 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监测水平。
数据整合技术
利用数据整合技术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方便数据查询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环境监测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呈现,便 于理解和分析。
生态监测与评价
总结词
生态监测与评价是环境工程监测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生态 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生态监测与评价主要包括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参数的监测。通过监测 这些参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生态 监测与评价还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环境化学第三章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3、相互结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其离子化合物愈牢固, 即难溶解。 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水的物质叫做“难溶物” 地表水和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主要阴离子Cl-、SO2-4、HCO-3
还原条件下有H2S衍生的HS-与S2-,碳酸盐、氢氧化物、硫 化物难溶。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有多种形态,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差
别很大。氧化物可看成是氢氧化物脱水而成。金属氢氧化 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可以用化学反应的通式表述:
Me (OH)n(s) ==== Me n+ + nOH¯ Ksp = [Me n+][OH–]n [Me n+]= Ksp/[OH–]n = Ksp[H+]n / Knw
pc = ( pKsp – npKw ) + npH (3-1)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1、pc 与pH成直线关系,即在一定的pH的范围内, pH 越高,金属离子的浓度越低;
2、金属离子的价数就是浓度随pH变化的斜率,其中
lg[Men+] 与pH的关系,斜率分别为 -1、-2、-3。 Ag+、Hg+ 的斜率为 1; Ca2+ 、 Mg2+ 、 Fe2+ 、 Mn2+ 、 Zn2+ 、 Pb2+ 、 Cu2+ 、 Hg2+ 、 Ni2+ 、 Cd2+ 、 Co2+ 的斜率为 2; Al3+、Fe3+、Cr3+ 的斜率为 3; 3、当pc = 0时(-lg[Men+] = 0 即 [Men+] = 1 mol/L), 直线在横轴上的pH值为截距 , 用下式计算: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表面张力 溶解能力 介电常数 电离度 密 度 透明度 热传导 氢键 偶极矩 存在状态
2. 3 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标
2.3 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标
一、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环境质 量标准就是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法律效力的限量。包括 环境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两大类。前者又分为饮用 水质标准、渔业用水质标准,工业用水质标准等多种; 后者如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等。理论上讲,排放标准 首要应当以保障环境水质标准为基本目标。 水质标准的确定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为目的, 用客观的科学数据表示各污染物在适合于一种较高要求 的生态系统生存的水体中所允许的限量。同时还要考虑 具体的自然条件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所以各 国的水质标准有明显的差异
凝固点 (摄氏度) 沸 点 (摄氏度) 偶极矩 (德 拜 ) 汽化热 (千焦/摩) 融化热 (千焦/摩) 生成热 (千焦/摩)
化合物
H2O H2O推测 H2S H2Se H2Te
0 (-95) -85.2 -65.7 -51
100 (-80) -60.3 -41.3 -2.2
1.84 (2.58) 1.10 0.40 <0.20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一、天然水的分布 二、水循环
三、我国水资源状况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全 球 水 量 分 布 比 例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表2-1 地球上各种水的储量
序 号 类 别 水储量 (万亿m3)
1338000 23400 12870 10530 16.5 24064.1 300.0 176.4 85.4 91.0 11.47 2.12 1.12 12.9 1385984.61 35029.21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第四章 大气环境和性质
中毒情况
数千人发病60人死亡,咳嗽、呼 吸短促、流泪等 4天内6000人患病,17人死亡, 咳嗽、喉痛、胸闷 5天内4000人死亡,已发生12次 死近万人,胸闷、咳嗽、喉痛 400人死亡,多数人患病,刺激 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
原因
SO2转化为SO3进入 肺部 SO2同烟尘作用生成硫 酸盐,吸入肺部 粉尘中Fe2O3使SO2转为 硫酸,吸入肺部
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使用含镉米和含镉水 有毒重金属颗粒及 SO2吸入肺部 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 米糠油
第一节 60年代后
大气污染化学概述
酸性降水在北美、北欧的出现,人们便开展了酸
雨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发现了酸雨的前体物(SOx和NOx)以 及几种氧化致酸的途径和作用。(发展了液相和多相化学)
70年代后 由于南极上空“臭氧洞”的发现以及温室效应对气
增加而降低。
第二节 天然大气环境特征及化学组成
2、电离状态------ 60km以上为电离层,离子密度大, 60~90km主要为NO光解离; 90~120km主要为O2光解
大气的总质量约为5.2×1015吨,仅占地球质量的106分之一。其中90%集中
在地球表面30km以内。
第二节 天然大气环境特征及化学组成 一、大气的范围及结构 根据大气在铅直方向上的温度、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大气
圈可分为若干层次。
●按大气中化学组成的分布,大气圈可分为均质层(90km 以下)和非均质层(90km以上); ●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分布,可将在大气分为电离层(60km 以上)和非电离层(60km以下)。
候变暖的作用,使得人们开始注意并研究 氯氟烃(CFCs)等痕量气体对平流层O3的耗损, 及CO2、CH4增多而造成的地球温室效应。 (平流层化学迅速发展)(目前臭氧洞已达2800万平方公里).
《环境监测》第7章 生物污染监测
原理、操作要点
备注
层析柱上的吸附剂,可将被提取物吸附;不同物质与吸附剂 吸附剂:硅酸镁、氧化铝、
之间吸附力不同,可以用适当的溶剂按一定顺序淋洗出来。 纤维素、网状树脂等
吸附力小的组分,先分离出来,吸附力大的部分,后分离出 常用的淋洗剂:乙醚-石油
来
醚、丙酮等
待测组分与杂质在两种互相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毒性、
第7章 生物污染监测
学习指南
了解生物污染的途径,进一步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 转变、分布、积累和排泄,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 法,重点学习掌握生物样品的消化、灰化、提取与浓缩的 预处理方法。熟悉生物样品的光谱、色谱分析方法在环境 生物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7.1 概 述
7.1.1 生物体受污染的途径
备注
日期 编号 名称 地点 部位 类别 期 次数 成分 浓度 项目 部分 人
②布点 采样方式,通常以梅花布点法或平行交叉间隔布点法(如
图7-1所示)采集代表性的植株。
图7-1 作物采样方式
③样品采集量 ④采集 ⑤保存 (2)植物样品的制备 ①鲜样的制备 ②干样的制备 ③分析结果的表示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2.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尿液 (2)血液 (3)毛发和爪甲 (4)组织和脏器 (5)水生动物的样品
7.2.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1.有机物分解 (1)湿法消化 (2)干法灰化 2.待测组分的提取与浓缩 (1)提取
①振荡浸取法 ②组织捣碎提取 ③索氏提取器提取 (2)分离(常用的分离法见表7-10) (3)浓缩
表7-10
常用的分离方法及操作要点
方法 柱层析法
液-液萃取法 磺化法 皂化法
低温冷冻法
▪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第六章_土壤环境化学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蒙脱石的特点
两个四面体片夹一八面体片组成 一个晶片,八面体片中,部分Mg 取代Al而使层片带负电,多余电 荷由层间阳离子中和。水化时膨 胀严重。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其他2:1型矿物
• 根据同晶置换与层间结合不同可分为
– 叶蜡石——范德华力连结 – 蒙脱石——Mg-Al,钠作为补偿离子 – 蛭石——Al-Si,Mg、Fe-Al,水合镁离子作为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 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成土母质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石英、长石类、云母类、
原 生
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矿
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
物
黄铁矿……
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泻盐等)、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结构模型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 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
由于土粒大小不同,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也不同各粒级的 物理化学性质和肥力特征相差很大。
(1) 石块和石粒:多为岩石碎快,直径大于 1 mm,不利于 保持水分和养分。
(2) 砂粒:主要为原生矿物,大多为石英、长石、云母、 角闪石等。粒径为1-0.05 mm,土壤含砂粒多时,通气 和透水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弱,营养成分含量少。
疏松的枯枝落叶层,未经分解
A0 暗色半分解有机质层
A1
暗色的腐殖层
A2 灰白色的灰化层
A3 向B层过渡层,多似A层
B1 向A层过渡层,多似B层
B2
棕色至红棕色的淀积层
B3 向C层过渡层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真题和答案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真题和答案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全套内容简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全国名校环境化学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全国名校环境监测考研真题汇总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
[河北大学201 8年研]A.强制性B.推荐性C.指导性D.随意性【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目前中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
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超标即违法。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如果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采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环境功能分为5类,我们居住区域的长江水体属于()水体。
[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表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②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③Ⅲ类。
环境监测课件
环境监测课件一、环境监测的定义与重要性环境监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以及其变化趋势。
它就像是环境的“体检医生”,为我们提供关于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详细“健康报告”。
为什么环境监测如此重要呢?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就像人生病了需要诊断一样,环境出了问题也需要通过监测来找出“病因”。
比如,某个地区的空气质量突然下降,通过监测数据就能分析出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增加了,还是交通拥堵导致的尾气排放过多。
其次,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政府要出台有效的环保措施,必须先了解环境的真实情况。
监测数据能告诉我们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哪些领域需要加大投入。
另外,环境监测还能让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当大家看到周围环境的监测数据,就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积极采取行动来改善环境。
二、环境监测的对象和指标环境监测的对象非常广泛,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多个方面。
大气监测主要关注的指标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PM25和 PM10)、一氧化碳、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损害植被和建筑物;PM25 则能深入人体肺部,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氧(DO)、重金属含量(如汞、铅、镉等)、氮磷含量等。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土壤监测重点考察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一旦被污染,修复起来难度很大,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噪声监测主要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以判断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固体废物监测则关注垃圾的产生量、处理方式以及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环境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环境监测课件
环境监测课件环境监测课件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等进行观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环境因子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监控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促使企业和农户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环境监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大气环境监测主要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通过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评估大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程度。
水环境监测则关注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等,通过监测水质指标,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适宜用途。
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污染物,通过监测土壤质量指标,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污染程度。
噪声环境监测则关注城市、工业区等地区的噪声水平,通过监测噪声指标,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环境监测的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是指在环境中直接采集样品,并进行现场分析和测量。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站点,采集空气样品,并使用气象仪器和分析仪器进行现场分析。
实验室分析则是指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例如,在水环境监测中,可以将采集的水样送回实验室,使用光谱仪、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水质分析。
四、环境监测的挑战与发展环境监测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不断涌现,使得监测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环境监测 第4-7章课件
二、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 5、垃圾热值的测定 热值是垃圾焚烧处理的重要指标。热值分高热值 (Ho)和低热值(Hu)。垃圾中可燃物质的热 值为高热值,但实际上垃圾中总含有一定量不可 燃的惰性物质和水,当燃烧升温时,这些物质要 消耗热量,同时燃烧产生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挥 发也会消耗热量,故实际的热值要低得多,这一 热值叫低热值,显然其实际意义更大。 热值的测定方法:量热计法和热耗法。
固体废物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 应性、遇水反应性、浸出毒性等有害特性 的监测。
一、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
• 以一定体重的小白 鼠或大白鼠为实验 动物,利用有害废 物的浸出液对小白 鼠或大白鼠进行一 次性灌胃,之后观 察其中毒症状,记 录48h内的死亡数。
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
鉴别易燃性是测定闪点, 闪点较低的液态状废物和燃烧 剧烈而持续的非液态状废物, 由于摩擦、吸湿、点燃等自发 的化学变化会发热、着火,或 可能由于它的燃烧引起对人体 或环境的危害,仪器采用闭口 闪点测定仪。温度计采用1号 温度计(-30-170℃)或2号温度 计(100-300℃)。
• (2)湿样品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使其达到 适于破碎、筛分、缩分的程度。
• (3)制备的样品应过筛后(筛孔为5mm), 装瓶备用。
3、制样程序
• (1)粉碎 • (2)缩分
三、样品水分的测定
• 1、测定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在105℃下干 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
• 2、测定样品中的有机物:应称取样品20g左右,于 60℃下干燥24h,确定水分含量。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第六章 土壤环境化学
疏松的枯枝落叶层,未经分解 暗色半分解有机质层 暗色的腐殖层 灰白色的灰化层 向B层过渡层,多似A层 向A层过渡层,多似B层 棕色至红棕色的淀积层 向C层过渡层 CaCO3聚集层 CaSO4聚集层 潜育层(灰粘层)
土 壤 层 淀积层(B)
母质层(C)
可能出现的特殊层次
基岩(D)
D
图2. 自然土壤的综合剖面图(南京大学等合编,1980)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成土母质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石英、长石类、云母类、
原 生 矿 物
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 黄铁矿……
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次 生 矿 物
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泻盐等)、 三氧化物类(针铁矿、褐铁矿)、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60 800 700 600 40 30 20 10 0
ø ² ê Ó Ö Á Â Î ø ² É Ö Á È ø ² Ý ° Ô Â Î ø ² Ý ° Ô Ô ± ´ Á Í × ³ ø ² ± É ® Ä à ¶ ¾ Ä Ò Ñ ¯ Ê ¬ £ ± É ® Ä û µ ÷ × Á Í À È Ó Õ ó Ô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发生层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1.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按其成
因类型可以将土壤矿物质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 化而未经化学风化而形成的物质,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 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 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污染的概念: /Concept of soil pollution
•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 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 /The pollutan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ccumulate in the soil to certain content, then aggravate soil quality.
2.影响土壤元素含量的土壤化学因素 /Soil chemical factor
• 2.5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与元素的迁移与 富集 • /Acid-alkaline, oxidation-reduction and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f element.
• 2.6 元素自身的性质与行为(P130,污染 物) • /Character and action of element itself
第七讲 土壤污染及土壤元素背 景值监测
Soil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background monitoring
一、相关知识 / Knowledge
• 1.成土因素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 /Influence of soil-forming factor on soil element content. • 1.1 母质:元素含量的总体因素和基本来 源 • /Mother rock: basic origin of element content.
2.影响土壤元素含量的土壤化学因素 /Soil chemical factor
• 2.1 颗粒组成与质地 • /Particle composition and texture
• 2.2 阳离子交换量(CEC):与粘粒、有机质、 Fe 、 Mn 、 Al 含量有关,相对量越高,固定重 金属能力越大。 •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clay particle, organic matter, Fe, Mn and Al; higher content, higher metal-fixing ability.
3.土壤的分类与元素背景值单元的划分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tion of background units
• 3.1 我国土壤类型划分为 6 级:土纲、土 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P126 列 出土类、亚类、土种、变种) • /Soil order, soil type, subtype, soil genera, soil speci es, mutation
一、相关知识 / Knowledge
• 1.2 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影响着土壤类型 (土属和土种)的分布,尤其岩性土壤更突出。 海拔垂直高度、地形起伏、自然植被与土壤元 素分布有相关性。河流、水系分布也与元素含 量有关。 • /Geology and physiognomy: geological structure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types (soil genera and soil species), especially rocksoil. Soil element distribution has relationship with height above sea level, hypsography and natural vegetation. River and water system also relates to element content.
2.影响土壤元素含量的土壤化学因素 /Soil chemical factor
• 2.3 土壤有机质与元素沉积(即难溶) • /Soil organic sedimentation matter and element
2.影响土壤元素含量的土壤化学因素 /Soil chemical factor
一、相关知识 / Knowledge
• 1.3 成土时间和耕作:与土壤有机质、元素含 量有关等 • /The time of soil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element content and etc. • 以上皆影响元素的淋溶、淀积,形成不同土壤 类型和元素背景值。 • /The above mentioned all affect leaching and precipitation of element, and then form different soil types and background of element.
3.土壤的分类与元素背景值单元的划分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tion of background units
• 3.3 区域性研究的基本单元:土种、变种 • /Basic unit of regional research: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l species, mutation
3.土壤的分类与元素背景值单元的划分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tion of background units • 3.2 国家级背景值划分单元:土类、亚类、 土种、变种 • /Partition unit of national background: soil type, subtype, soil species and m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