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合集下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模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模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模式
在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演替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疏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导致原始森林被砍伐或烧毁,导致林木减少,植被稀疏。

接着是灌丛阶段,这个阶段常见于林地被放牧或耕种后,灌木丛生长茂盛,逐渐恢复了一定的植被覆盖。

然后是次生林阶段,随着植被逐渐恢复,树木开始重新生长,形成了较为密集的次生林。

最后是恢复成熟阶段,这个阶段下层植被逐渐减少,树木逐渐长成成熟的常绿阔叶林。

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生物丰度和生物多样性都会发生变化。

同时,环境因素如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照等也会对演替过程产生影响。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演替模式产生影响,如砍伐、放牧和农业开发等都可能加速或改变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

总的来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地理判断题

中国地理判断题

第一章改错1、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低纬度大陆东岸,境内多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显著,自然历史复杂,人类活动影响深刻,其自然地理环境在世界上与各大国类似。

2、深入研究中国自然环境,是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文化研究的基础,也是发展具有高水平的地理科学研究,为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及国际合作的比较地理学研究提供适宜的背景答案:1.纬度(错)中纬度(正)气候(错)季风(正)与各大国类似(错)独具一格(正)2.经济文化(错)区域开发(正)高水平(错)中国特色(正)第二章1.峰林地貌发育的条件。

(1)凡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都有峰林地貌发育。

()(2)喀斯特峰林地貌只有在湿热环境下发育。

()(3)喀斯特风林地貌发育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具有厚层的石灰岩地层和湿热的自然环境。

()2.中国最古老的地台。

(1)中国境内的地台主要有三处,其中以扬子准地台最为古老。

()(2)中国境内的地台以中朝准地台最古老。

()(3)塔里木地台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地台。

()3.中国东部准地台名称的原由。

(1)中国东部的地台均称准地台,是因为他们都不是真正地台。

()(2)中国东部的地台均称准地台,是因为他们都有向大陆边缘活动带转化的历史。

()4.丹霞地形与红层的关系。

(1)红层是红色砂页岩、红色角砾岩和砾岩的总称。

凡有红层分布的地区都是丹霞地形。

()(2)丹霞地形只发育在厚层的红色砾岩、砂励岩地段。

()5.中国现代冰川的分布。

(1)中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青藏高原。

()(2)中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高山、极高山上。

()6.黄土高原的大体范围。

(1)黄土高原在太行山以西,乌鞘岭、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黄土高原在吕梁山以西,乌鞘岭、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7.喜马拉雅山脉属何板块?(1)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板块的一部分。

()(2)喜马拉雅山脉是特提斯板块的一部分。

()(3)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的一部分。

中国常绿阔叶林

中国常绿阔叶林

中国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下的一种湿润性的常绿森林类型,是亚热带地区中的地带性代表类型,而又以中亚热带分布的最典型。

分布:常绿阔叶林在我国分布很广,大致分布在北纬23°40'-32°,东经99°-123°之间的中亚热带地区,即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北部及西藏南部的丘陵山地。

分布海拔高度在西部为1500-2800m,东部偏低至海拔1000m以下。

在南亚热带或北部热带常绿阔叶林则是垂直带类型。

本植被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北界在淮河、秦岭、洪泽、宝应、盐城一线,大致为北纬34°左右,只是在淮河主流一带则向南降低到北纬32°;南界大致是在云南、广西南部及广西、广东沿海和台湾南端;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屿;西界基本上是沿西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的西部边境。

南北界之间纬度相距11°-120°东西界横跨经度约28°。

在行政区划上,本植被区域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全境,江苏、安徽、四川等省的大部分地区,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和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省区的中、北部,以及西藏的东部,共涉及到18个省市区。

水热条件:本区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润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潮湿而炎热、冬季稍为干燥而冷凉,年均温16-18℃℃,月均温5-1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15℃;无霜期250-350天;≥10℃的年积温5000-650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年降雨量1000-2000mm,集中于夏秋季。

夏半年从太平洋吹向本地区的暖湿气团可影响到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东部,而未达到云贵高原西部。

冬季来自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可以直接影响华中、华东,甚至于华南,但对云贵高原影响甚小。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的异同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的异同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的异同引言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是两种独特并且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

尽管它们都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被类型,但它们在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就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特点、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比较。

一、常绿阔叶林的特点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如北美洲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区。

它们在季节变化不显著的地区茂密生长。

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气候:常绿阔叶林气候湿润,年降水量相对较高,分布范围包括温暖湿润气候和温暖季风气候区域。

2.植被结构:常绿阔叶林植被层次丰富,包括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林冠层等。

植物叶片相对较大,呈现出较广的叶片面积指数。

3.物种组成:常绿阔叶林中物种丰富度较高,植物多样性较大,包括各种乔木、花卉和藤本植物等。

典型的物种有橡树、枫树、槭树等。

4.生态功能:常绿阔叶林在碳循环、水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

常绿阔叶林也对水资源保护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调节水分循环,减少水土流失。

二、热带雨林的特点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如南美洲亚马逊雨林、非洲刚果盆地雨林等地。

它们是地球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1.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炎热潮湿,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常年有高湿度。

2.植被结构:热带雨林的植被层次多样,包括地表植被、灌木层、乔木层和林冠层等。

林冠层高大广阔,常达50米以上,形成了茂密的绿色“天幕”。

3.物种组成: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极高,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上层植物包括各种乔木,下层植物有大量的藤蔓、蕨类和草本植物。

热带雨林是很多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的家园。

4.生态功能:热带雨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氧气释放、碳储存和生态平衡维护等。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

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中国的植被可以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区系:北方针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和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

一、北方针叶林区北方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里的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落叶松和云杉等。

这些针叶树适应了北方严寒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抗寒性能。

二、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如梧桐树、榆树和枫树等。

这些落叶阔叶树在秋季会落叶,为地面提供了丰富的落叶层,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炎热湿润,四季如春。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南洋杉、榕树和竹子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绿叶,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四、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柚木、铁皮石斛和荔枝树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为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五、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

这个区域的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植被以高山嵩草和其他草本植物为主,如藏蓝、藏羚羊茶和灌木等。

这些植物能够适应高寒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草甸生态系统。

六、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分布在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哪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哪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之间。

主要见于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北美洲的东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大洋洲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广阔亚热带地区,东临太平洋,西依青藏高原,东西约跨24个经度,大体上包括秦岭南坡、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的广阔低山、丘陵、平原,以及东海岛屿和台湾岛的北半部。

垂直分布在西部为海拔1500~2800米,至东部渐降至海拔1000~2000米以下。

由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的差异,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可分为东部亚区和西部亚区;东部亚区由北到南又可分为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

西部亚区由于西北倚靠青藏高原,海拔急剧上升,形成了垂直气候带,只划分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的亚热带地区,此外,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其中,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人类开发前约2.5×106平方千米)、发育最好的一片。

常绿阔叶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而少雨,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

土壤为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常绿阔叶林的结构较雨林简单,外貌上林冠比较平整,乔木通常只有1~2层,高20米左右。

灌木层较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虽常见,但不如雨林繁茂。

常绿阔叶林中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生长着大量珍贵、速生、高产的树种,如北美红杉、桉树,我国的樟木、楠木、杉木等都是著名的良材,还有银杉、珙桐、桫椤、小黄花茶、红榧、蚬木、金钱松、银杏等许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物种类丰富,以两栖类、蛇类、昆虫和鸟类为主要消费对象。

我国亚热带林区有许多珍贵稀有的特殊保护动物,如蜂猴、金钱豹、金丝猴、短尾猴、红脸猴、白头叶猴、水鹿、华南虎、梅花鹿、大熊猫以及各种珍禽、候鸟等。

经过反复破坏,常绿阔叶林退化为木荷、苦槠、青冈等主要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

如果受损严重,会退化成灌木丛;如果进一步破坏,就会退化为草原,甚至导致植被消失。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区是中华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基地。

平原和低丘都被开垦成以水稻为主的农田,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

原生的常绿阔叶林只留在山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1.它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的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在系统演化上富含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原始或孤立的科和特有植物。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按1982年以来各县、地区植被调查的不完全资料,根据优势种作划分的结果,本省有如下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

(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大都是壳斗科树种,其中又以壳斗科栲属树种为主。

森林高度大多在15~20米,高者可达25米以上。

树木胸径一般在20~50厘米,少数达70~100厘米。

以上数值按森林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群落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

现将其主要群落类型的建群种(一般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如甜槠即甜槠林的建群种)高度、胸径、调查样地中的树种数与主要伴生种等列于表2-2-2。

表2-2-2福建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注:采用中点四分法调查12个测点。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分述如下:1.甜槠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海南与云南的诸省份,南至广东南岭山地。

本省中亚热带各县山地丘陵均较常见。

甜槠林是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它在南亚热带北缘(如戴云山南坡)海拔约9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分布。

如上杭县的步云、古田、溪口、茶地、太拔,连城县的铁山、罗地、宣和、庙前、赖源,永定县的上山、高山、大埠、汉阳、古龙、陈正,漳平市的吾祠、灵地、易坪,延平区的土堡、大洋、夏道、太平,建瓯市的玉山、小桥,宁化县的横锁,浦城县的富岭、濠村,政和县的星溪,武夷山市的三港等乡、村以及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均有分布。

此外,如松溪、建阳、邵武将石、屏南、周宁、三元、永安天宝岩、清流、大田、德化、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龙岩、长汀、武平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

甜槠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2-2-3。

图2-2-3 甜槠、青冈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引自《福建植被》)2.米槠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但南部可达海南岛。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24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 的比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 应以恢复森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 发展经济林。在平原地区,目前,仅在村 庄、河岸、渠旁、路边有栽培的阔叶树, 常见的有槐、臭椿、刺槐、榆、毛白杨、 旱柳、梧桐、合欢、桑树等。今后应大力 发展平原林业,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林网。
(三)森林特点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植被 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出现大面积的次 生性灌草丛。灌木中以荆条、酸枣为主,草 本则以黄背草和白羊草占优势。
在山区,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 带主要是云、冷杉林,有时也有落叶松林, 以及由于针叶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林。
38
(3)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的典型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
优势种以壳斗科和樟科的热带性属、种及金 缕梅科、山茶科的种类为主。另外,在群落 中还掺杂有藤黄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 大戟科、桑科、橄榄科、无患子科、楝科、 梧桐科、茜草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棕 榈科、竹亚科等种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 自然条件多样,所以,我国森林种 类很多,几乎有世界上所有的各种 森林类型;但是我国森林分布不均 匀,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和西南部的 山地和丘陵。
中国植被分区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六、温带草原区域 七、温带荒漠区域 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6251300269l629102012515020003000600800mm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最主要的特征是由红松为主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一般称为红松阔叶混700900m323042301000mm639由于热量和降水不同而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出纬经向的变化

亚热带植被类型

亚热带植被类型

4.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生活型:地下茎与地上茎之分 全世界竹类植物62属, 1000种以上 亚洲:37属,700多种 美洲约260种 中国竹类:约27属,200多种,位于亚洲之冠 中国分布: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至台湾岛,
西至西藏错那地区
5硬叶常绿林 sclerophyllous evergreen forest
金沙江河谷两侧的高山中部是本类型的 分布中心
原在古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植被,经后来 山地抬升变性而成。
由多种栎类组成 有很强的适应季节性干旱和耐寒能力
6. 荒漠(Desert)
在具有稀少降水和强蒸发力的极端干旱的、 强大陆性气候地区发育起来的植被
植被十分稀疏,有大面积的裸露地面 荒漠植被在地球上占有相当广大的面积,
南美
智利的瓦尔迪维亚(约 40°S)以南的瓦尔迪维亚暖温 带常绿雨林
非洲
南非的德拉肯斯堡山 脉
非洲西北的加那利群 岛 :加那利照叶林
马德拉群岛
大洋洲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南部最显著的是 各种桉树、假山毛榉 (Nothofagus cunning hamii)和树蕨 (Dicksonia antarctica)
环境特征
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而潮湿,冬季稍为干寒,春秋温和。降水分配 不均,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
温度 湿度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云量:大
土壤
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群落特征
种类组成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
梅科等双子叶植物 真蕨植物在林下占有一定优势
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地 区,并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旱密切 相关的群落类型 。
生境特点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种类组成没有热带雨林丰富,以樟 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 缕梅科为群落优势种。结构比热带 雨林简单,乔木层分2~3层。除欧 洲和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并 集中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我国北纬 23~340的地区广泛分布常绿阔叶林, 它又可分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 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3种。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草原
热带雨林
一般分布在赤道南北5~100左右的 范围内。群落内有丰富的粗大木质 藤本、有花附生植物、板根现象,
茎花现象。乔木层次最高可达 60~80m。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具有 丰富的植物种类,种类以亚洲雨林 最为丰盛,中国处于亚洲雨林北缘。
温带落叶阔叶林
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构 成乔木层的全为冬季落叶的阳性阔 叶树种,季相变化明显。群落结构 简单,乔木层多为1层。在世界上分 布极为广泛,包括北美大西洋沿岸、 西欧和中欧、东亚三大区域。我国 的落叶阔叶林可分为典型落叶阔叶 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寒温带针叶林
和高寒草原。
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乔木 层优势种为松柏类针叶种类,结构 更简单。有明亮针叶林和阴暗针叶 林之分。明亮针叶林优势种为松属 和落叶松属种类,群落较稀疏,林 下明亮;阴暗针叶林优势种为云冷 杉属种类,群落较郁闭,林下阴暗。 针叶林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分布很广。
温带草原
是温带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由 多年生低温的旱生草本构成植物群 落。禾本科的针毛属一般为典型植 物。草原分布很广,在欧亚大陆、 北美中部、南美北部以及非洲南部 均有大面积分布。我国的草原可分 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1.气候条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相对温暖和潮湿的地区,通常位于赤道和热带之间,年平均气温通常在15℃至27℃之间,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

这种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极好的环境。

2.植被特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丛林为主要植被类型。

这些乔木通常高达30米以上,具有宽大而厚实的叶片,以适应高光照条件。

特别是当地的常绿树种广泛存在,如桂树、榄仁树、栎树、松柏等。

此外,这种植被类型还包括一些矮小的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3.物种多样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通常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的避难所,包括许多特有于该生境的物种。

这些物种丰富多样,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在森林中,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如草木、蕨类、花卉和青苔等。

同时,各种不同的动物,如鸟类、兽类、昆虫等也在其中繁衍生息。

4.生态功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氧气的主要供应源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其次,这些森林还具有重要的水循环功能,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洪水和土壤侵蚀。

此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还是碳储存的重要场所,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5.面临的威胁:然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面临着各种威胁。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些森林正面临着严重的砍伐、烧毁和开垦的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这些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综上所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有的植被和重要的生态功能而闻名。

然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亚热带植被

第五章亚热带植被

第二节亚热带的植被类型亚热带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亚热带明显分为三种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西岸-----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内陆-------亚热带荒漠气候-----亚热带荒漠。

一、常绿阔叶林(一)环境特征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特点是夏季炎热而潮湿。

年均温16——18℃,年雨量1000——1500㎜,夏天降雨多,冬季降水虽少,但没有明显的干旱,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75—80%,云量多。

2、红壤、黄壤(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四个科的树种组成,是建群种。

2.外貌:①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③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3.群落结构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

1)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①第一亚层:以壳斗科、樟科植物为主,高度约16—20m。

②第二亚层:以樟科、山茶可、木兰科植物为主③第三亚层:与灌木层交错。

2)灌木层:以杜鹃花科、乌饭树科(乌饭树是杜鹃科一种常绿灌木,树高不足3米,花不鲜,果又小,毫无引人注目之处。

然而,临清明节前夕的“寒食节”,乌饭树叶在江淮流域一带却成了抢手货,人们争相采摘、购买,用于制作乌米饭。

乌饭树叶性平,味淡,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硼、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精补肾,壮筋骨,明目乌发,防老驻颜作用。

所含黑色素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经常食用乌米饭,能使人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除叶子外,乌饭树的根、皮、果亦具有强精补肾、防老驻颜、明目乌发作用。

乌饭树是人类保健、美容、长寿之宝。

)、山矾科(山矾科,又称灰木科,只有一属大约250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澳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30余种,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有落叶的也有常绿的,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核果或浆果。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类型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地理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亚热带地区。

在全球范围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地理位置大致位于赤道向北约23.5度至30度之间的地带。

这一地理分布的规律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1. 亚洲地区在亚洲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方大多数都处于东经100度以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理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生长环境。

2. 非洲地区而在非洲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等国家。

这些地区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适宜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繁茂生长。

3. 中南美洲地区在中南美洲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方地处赤道向北30度左右,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适宜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茂密生长。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类型主要包括竞争性和适应性。

在不同地理区域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和竞争性,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分异类型。

1. 竞争性竞争性主要表现为植物种类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内部,不同的植物种类之间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水分和养分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一些植物种类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形成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

2. 适应性适应性主要表现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不同地理区域内,由于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不同,其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一些植物种类在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特殊生长习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和地域分异规律类型,表明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常绿阔叶林

中国常绿阔叶林

中国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下的一种湿润性的常绿森林类型,是亚热带地区中的地带性代表类型,而又以中亚热带分布的最典型。

分布:常绿阔叶林在我国分布很广,大致分布在北纬23°40'-32°,东经99°-123°之间的中亚热带地区,即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北部及西藏南部的丘陵山地。

分布海拔高度在西部为1500-2800m,东部偏低至海拔1000m以下。

在南亚热带或北部热带常绿阔叶林则是垂直带类型。

本植被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北界在淮河、秦岭、洪泽、宝应、盐城一线,大致为北纬34°左右,只是在淮河主流一带则向南降低到北纬32°;南界大致是在云南、广西南部及广西、广东沿海和台湾南端;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屿;西界基本上是沿西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的西部边境。

南北界之间纬度相距11°-120°东西界横跨经度约28°。

在行政区划上,本植被区域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全境,江苏、安徽、四川等省的大部分地区,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和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省区的中、北部,以及西藏的东部,共涉及到18个省市区。

水热条件:本区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润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潮湿而炎热、冬季稍为干燥而冷凉,年均温16-18℃℃,月均温5-1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15℃;无霜期250-350天;≥10℃的年积温5000-650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年降雨量1000-2000mm,集中于夏秋季。

夏半年从太平洋吹向本地区的暖湿气团可影响到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东部,而未达到云贵高原西部。

冬季来自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可以直接影响华中、华东,甚至于华南,但对云贵高原影响甚小。

亚热带植被类型

亚热带植被类型

4.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生活型:地下茎与地上茎之分 全世界竹类植物62属, 1000种以上 亚洲:37属,700多种 美洲约260种 中国竹类:约27属,200多种,位于亚洲之冠 中国分布: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至台湾岛,
西至西藏错那地区
5硬叶常绿林 sclerophyllous evergreen forest
新西兰
有5种假山毛榉
北岛北部
澳大利亚贝壳杉 (Agathis australis)、 棕榈的森林;
南岛
罗汉松(Podocarpus) 和陆均松(Dacrydium)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气候特点: 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微呈碱性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亚热带山地有较广泛的分布 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类森林一般 无明显优势种,因有落叶树的存在群落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周期性:季相变化不明显结构 乔木层 源自灌木层 草本层 层间植物
附生植物 比雨林少;
兰科,苔藓、 地衣 藤本植物
草质或木 质小藤本。
第一亚层:
高度约在16—20m左右,很少超 出25m,总盖度在70—90%以 上,树冠层多连续,乔木多数 是壳斗科和樟科等的常绿种类, 胸径常在20—60cm之间。树皮 较厚、粗糙,常如鳞片状、条 沟状剥裂。
群落特征
外貌
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由 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
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以上), 在成型的群落内,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
叶的性质: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乔 木的叶子具有樟科植物月桂叶子所特有的 特征,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故亦称 照叶林或樟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定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定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定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其特点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木常绿,树冠茂密,枝叶繁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包括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其中,树木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树高大,树冠茂密,树皮光滑。

常见的树木有柚木、楠木、榉木、樟木等。

这些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广泛用于建筑材料、家具制作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密度很高,枝叶繁茂,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林冠。

这些枝叶可以有效地阻挡阳光直射地面,保持土壤湿润,并为下层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阴凉和养分。

同时,枝叶还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还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昆虫、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它们在这片丰富多样的植被中寻找食物和栖身之所,并参与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

同时,这些动物也起到了传粉、扩散种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

其次,它能够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保障。

此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大量的森林开发、土地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少和植被退化。

同时,过度采伐木材和非法盗伐也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最为广泛,约位于23°40‘- 32°N,99°-123°E之间的中亚热带。长江以南至福建、 广东、广西、云南北部及西藏南部山地;海拔高度:西部 1500-2800m,东部100-200m以下。
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构成,种类丰富。
地理成分(以浙江为例) :常绿阔叶林是东亚,尤其是 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特有类型,中国亚热带特有分布的 种类占40%,其次为中国-日本分布的种类约占22%。
2、红树林的外貌:分布中心及其边缘地区有明显 差别,赤道附近红树林高大。离开赤道高度相应 降低。
3、红树林的特征
a、密集的支柱根,形成稳固支架,抵抗海水风浪。一些 种类还具有板状根。
b、呼吸根,形态多样,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 内有海绵状通气组织,可贮存空气。再生能力强。
c、胎生现象,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中就开始萌 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下端粗大,顶端渐尖。脱落进 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是对 环境的适应。
2)季风性常绿阔叶林
我国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 类型。
主要分布于台湾玉山北部, 福建戴云山以南,两广南岭 山地南侧800m以下丘陵台地 及云南中南部,贵州南部, 东喜马拉雅南侧等海拔1000 -1500m以下盆地、河谷。
组成:上层树种以喜暖种类 为主,下层有较多的热带成 分。
2、美洲、北美、美国:常绿阔叶林不能呈 明显的带状分布。南美、智利、瓦尔迪维- 亚暖温带常绿雨林。
(一)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一)环境特征
亚热带湿润气候,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夏季炎 热而潮湿,冬季稍干寒,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年雨量在1000mm以上,无霜期超过230天。降水分 配不均,水热同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但无明显旱季。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pH在4.2-6。
东亚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常绿阔 叶林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美洲、大洋 洲和非洲。
(二)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1、种类组成: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的阔叶树森林,主要 是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组成。乔 木叶有樟科植物叶的特征,小型单叶,革质有蜡 层,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故又称照叶林。
(一)红树林的生境特点:
热带海滩上的一类盐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主要由 红树科植物组成。与气候关系密切,特别是受气温和 水温影响大。适宜于风平浪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
(二)红树林的群落特征及生态适应
1、生境特殊,故组成种类相对缺乏。
东方型:种类丰富,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岸。
西方型:种类贫乏,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岸。
支柱根与呼吸根
支柱根 板状根 呼吸根
胎生现象
(三)红树林的分布:
热带沿海岸发达,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范围内。 我国的分布以海南岛为主,以及广东福建沿海,在广 西和台湾亦有分布。
最北福建福 鼎27°20′N
最南新西兰查塔 姆岛44°S
http://www.mangrove.at/mangrove/english/index.php?screenwidth=1024&id=verbreitung&submenu=mangroven&folder=&anker=&le=1&re=0
2、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高位芽植物占70%以 上。外貌呈周期性变化,春末夏初为花期,秋季 为果期。
3、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层次。
乔木层又可分为三层,上山茶科和木兰科等。第三亚层与灌木层交错。
灌木层常见的为杜鹃属,乌饭树属等,可分出亚层。
多层结构:成熟林内,数种乔木共占优势。
(四)利用与保护
亚热带环境相对稳定,未受第四纪冰川直接袭 击,因此一些地区保留了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 孑遗植物和中国特有植物以及许多珍稀濒危动 物;
人类活动、酸雨、森林病虫害等原因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洪灾频繁。
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北界大体上为秦岭淮河一线。该森林为夏绿和常绿阔叶林 的混交林。
草本层也可按高度分层,或蕨类丰富,或禾本科,或 莎草科为主等。
4、其它:层间植物有常绿和落叶两类,常绿占优, 生产力较大。
常绿阔叶林景观
(三)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与类型
常绿阔叶林和夏绿阔叶林的分布

1、亚洲:
亚洲的常绿阔叶林包括日本和朝鲜南部及我国东南部。在 我国有最广泛分布,气候条件南北差异明显,又可分为北 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典型类型。
3、非洲:南非南端发育着典型的亚热带森 林。德拉肯斯堡山脉前沿及北部高地陡坡。
4、大洋洲: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岸,与热带 森林连接,仅维多利亚南部澳大利亚成分才 占优势,有人称亚热带雨林。
我国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
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 地区差异:
南-北,高位芽逐渐减少,落叶种类逐渐增加; 东-西,地面芽、地下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加,反 映出植物对不利环境的适应。
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地区以榆科落叶树种为典型代表的 混交林。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微酸性,落叶阔叶 树繁生。
我国中亚热带中山(800-1000m以上),年均温10- 14℃雨量颇丰,树种甚多且落叶成分大增,含多种温带科 属。
我国北亚热带,局部残留的混交林上层,乔木以落叶种类 最常见,栎类为主。
三、暖温性针叶林
(四)利用与保护
•红树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 系统之一,它们为许多物种提供食物和避难所; 保护海岸、珊瑚礁和海藻等,提供木材和薪炭。 •过度砍伐、污染及海面变化等影响,红树林面临 消失的危险。
第二节 亚热带的植被类型
亚热带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水热条件 的不同可分为大陆东侧的亚热带森林气候,大陆西 侧的地中海气候和内陆的亚热带荒漠气候。在这些 气候条件下,相应的发育着常绿阔叶林(照叶林)、 常绿硬叶林和荒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