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林氏由来

合集下载

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林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林姓的起源和发展林姓是汉姓中的一个重要姓氏,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林姓源于周代,当时有一位叫做林仲的大夫,他是周武王的臣子,功勋卓著,被封为林伯。

从此,他的后代就以林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后来,林姓逐渐分布到全国各地,成为一个重要的姓氏。

在明清时期,林姓人口逐渐增多,尤以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为多。

福建省的林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林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福建,林姓人物辈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如林则徐、林则敬、林则徐、林觉民等。

二、林姓的现状1. 林姓人口分布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林姓人口约有9000万,占全国人口的6.5%左右,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

林姓人口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浙江、江西等地,其中福建省的林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林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2. 林姓文化林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林姓人物辈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如林则徐、林则敬、林觉民等。

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林姓的聚居地福建省是林姓人口最多的地区,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是林姓人口聚居的重要地区。

广东省的林姓人口也很多,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

台湾省的林姓人口也很多,是台湾省的主要姓氏之一。

三、林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林姓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林则徐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倡“海禁开放”和“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林觉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新月派诗人之一,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林则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四、林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林姓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林姓人物辈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潮汕地区部分林氏世系不明略记

潮汕地区部分林氏世系不明略记

潮汕地区部分林氏世系不明略记盖因年代久远,战乱频仍,历史变革,谱系残缺未能贯通。

虽有千枝,俱一本同源,多数为莆田林氏万宠公之派下,推而广泛,皆为晋安林氏始祖禄公之后裔。

下为不明父系或失源流序世者裔衍潮汕略记。

林玉溪公妣叶氏棉江。

南宋末,玉溪公由莆田兴化府上林村柴闸脚打铁巷二门楼迁入揭阳县西门外棉树顶察池,搭棚养鸭,兴基置业。

其子林恒叟居揭阳沟美村,衍潮阳海门等地。

玉溪公入揭邑时,同辈有东阁学士林文贞及其长子林勉斋,也移居揭阳渔湖化龙桥脚金鸡脰乡。

次子林善斋迁居榕城南门市巷,裔衍榕城港尾、沟美、渔湖西洋村、凤鸣村鸟叫、新庙村、潮阳直浦、仙阳等。

林直可公生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

字正卿,北宋人,父林续,官广州府推官,直可官为宣教郎,移居海丰清螺(今陆丰丰桥冲下塘村)裔衍海丰城、洋甲洲、上达等,陆上之博美、霞绕、后冲大陂等成为盛族。

林逢春公生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二月廿四日,卒于成化五年(1469)元宵。

原属莆田举乡进士,授官潮州海阳县教谕,定居今澄海之南风岗里,生七子,南塘、崇浦、良弼、四维、南泉、见川、刚泮。

后裔衍居澄海之崐美、信宁、港口、外埔、东湖、岭亭、西门、水关墘、龙田、海后、东湾、南湾、沟内、更楼、凤窖、鸥汀等地,裔孙林迎春于明末在归湖教书,遂家于归湖敦脚。

林魏山居隐水,移居夏里美;林西岭居海阳县内衙洲;林迎春居海阳顶厝洲,移江东;林汉祚居潮州府城南外关帝庙边;林达上居新厝,清末移居府城;林丰士移居海阳涸溪海丰村。

林昆华于明代洪武年间,从莆田移居海丰,创基港阳张乡(今属陆丰),衍海丰海城、沟湖等,为望族。

林宽容于明隆庆壬申年(1572)自莆田移居澄海峰下,生二子。

裔衍附近之华富、渡亭、东湖、远及丰顺。

林启夫(东井公)原居莆田东井,妻李氏妙志,生五子,梅陇、梅江、梅轩、梅溪、梅斋,史称五梅。

五梅投军,勤王搞元,随帝昺军败入潮饶平,后裔分居澄海、揭阳、海丰、陆丰等地,繁衍后代,各自成为开基祖。

广州林氏迁徙史

广州林氏迁徙史

广州林氏迁徙史1.唐初河南林孔著入潮潮汕各地林氏先祖,几乎皆来源于福建林禄之后代。

但是,按林禄第59世、潮州市仙桥区陈桥村林金松先生,于2000年所撰《潮州林氏源流序》中说:“原居河南光州固始的林孔著于唐代初期,高宗总章二年(669)随陈政(陈元光之父)人潮居于绥安,是林氏开漳之始,子孙分居漳州平和铜壶、潮州府、海宁、惠州、南靖、莆田、永春、台湾、菲律宾。

”照此说法,潮汕林氏族群中,除林禄后裔外,还有一支是早在唐初就来潮之河南固始县人林子L著子孙。

可是,笔者所搜集到之潮汕林氏十余部族谱中,查不到林孔著衍潮记述。

向林金松先生请教,他说其上述史料,是引自《闽林千年谱》书中。

据1990年12月陈元光学术讨论会论文,和2001年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林乐志先生主编《比干后裔(续集)》第67页记述,林孔著随陈政入潮简况是——陈元光(657~711),河南光州固始人。

唐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帝命其父归德将军陈政(?-677)为岭南行军总管,率3000多人抵达潮州辖地绥安,屯兵靖寇。

8年后陈政病卒,陈元光以鹰扬将军代领父职,率军剿贼,屡获全胜。

垂拱二年(686),陈元光上表武则天,请置漳州以控岭表。

准奏,划出潮州的绥安县、泉州部分辖地置漳州,并命之为首任刺史。

陈政的同乡、第九女婿林孔著随军而来,并协助妻弟陈元光创建、开发漳州。

“但此人不是林禄后裔,而是济南林氏固始分支后裔”(林乐志先生语)。

“林孔著14世孙和孝,于南宋时期由漳州迁居平和县铜壶(属闽南),成为铜壶林1世祖。

和孝生子显。

显生5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子孙开始分散。

千一郎迁居潮州,其后裔又分居长泰(属闽)。

千一郎生子均懋。

均懋生3子:原长、原寿、原德。

……千三郎,居平和县铜壶,生3子:崇德、崇辅、崇忠。

……崇辅后裔分居福建南靖、莆田、平和,广东惠州、惠来等地。

”从上述所引来看,“人潮居于绥安”所指的地域。

林氏起源和名人

林氏起源和名人

林氏起源和名人林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中国,林氏流传广泛,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姓氏。

本文将从林氏起源、林氏名人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林氏的起源据考证,林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姓蒲的部落,其首领叫做林蒲,后来林蒲的后裔分散到各地,逐渐形成了以林为姓的人群,便有了林姓的由来。

另外,还有人认为林姓源自南方部族,由于此部族的居住地区多是山林林立的地方,故而取了林为姓氏。

二、林氏名人1.林则徐:字锡伯,号锡山,广东潮州人。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翰林院编修等职。

在官场上他不仅有卓越的政治头脑和全面的政治见解,还主张变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改革史上的地位。

2.林语堂:字老舍,号稼轩,安徽滁州人。

20世纪初期,他赴英国留学,并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四世同堂》等。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林俊杰:台湾内地创作型歌手,1981年出生于新加坡。

他的音乐造诣高超,作品创新,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传播大使,在许多公益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林氏在世界上的分布林氏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拥有着广泛的分布。

据统计,在世界各地有超过100万的人姓林,其中以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林氏人数最多。

比如在台湾,林氏人数占全台人口的10%以上,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姓氏。

四、林氏的家族文化林氏虽然分散于各地,但在家族文化的传承上仍然是团结一致、承传家风。

普遍来说,林氏家族文化侧重于传承家风,强调尊重长辈、重视孝道、崇尚诚信。

例如,在厦门,林氏家族会举办传家宴,目的是传承家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总之,林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其源远流长,名人辈出,分布广泛,家族文化源远流长。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林氏成为一个气息相连的大家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潮汕林氏由来

潮汕林氏由来

迁居福建的林禄,传至十六代林披,已是唐代玄宗年间(公元712-755年),林披生有9个儿子,他们是: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既、皆成进士,分虽担任端州、横州、韶州、循州、雷州、福唐、邵江陵、容州刺史(也称“州牧”)。

这时林披已定居莆田。

一个家族里一下子出了九位官刺史,可说是创了历史纪录,是家族的无上光荣。

故后世称莆田林氏为“莆田九牧,双阙之荣”。

而潮汕林氏,也喜欢以“九牧世家”炫泡门庭,常把这四个字镌于门额之上,以此表明自己出自“莆田九牧”派下。

那么,潮汕林氏和“莆田九牧”到底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虽然早在林披之前,福建晋安林氏已有人入潮,但大理移居潮州还是在“九牧”之后,由于“阙下林家”声名大震,出现了莆田林姓人纷纷外出为官的盛况。

这时,家族系荣昌盛,人口也十分兴旺,在莆田被看作平常之辈的,到了外地就成了凤毛麟角。

因此,这批人便“出仕为官,随处落籍”。

既沾了家族之光,又能到外地寻求发展,自立门户,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现居潮汕的林姓人,大都是“二牧”林藻和“六牧”林蕴之后。

如晋安林19世纪和义(林藻之季孙)生一子名大用,林大用生了7子,五子林华移居饶平县。

元代至正年间,世居福建莆田的林得实,携眷来潮州做了一名小官,落籍海阳华窖乡。

其长子林呈双,于明洪武年间到海阳县盐灶港头创乡,次子移居揭阳鲁湖,三子移居海阳县中外莆都。

他们自称是“六牧蕴公之后”。

在族谱上标自己是“六牧”林藻之后的还有泰国著名侨领林伯岐的先祖澄海南砂、董坑二姓林氏,至于明代以后由福建莆田直接移居为潮州者。

他们自然也有资格称“九牧世家”了。

由福建闽林始祖文物古迹重修董事会编印的《闽林开族千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话:“藻公子孙居莆田、汕游、漳州……广东潮州之地。

”“蕴公子孙居福建莆田、江西吉安、广东(潮州)等地。

”两相对照,十分吻合。

自莆田迁居潮州的林氏另一支人马,他们虽不是林披旗下的了孙,但有也资格称“九牧世家”。

林氏研究报告

林氏研究报告

林氏研究报告
林氏研究报告
一、引言
林氏,是中国姓氏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姓氏,其源自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代氏族。

在此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探讨林氏的起源、分布以及其代表人物等相关问题。

二、林氏的起源
林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据记载,林氏的祖先最早来自福建省的闽南地区。

他们以务农为生,逐渐繁衍壮大,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氏族。

三、林氏的分布
林氏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最为集中。

在福建地区,林氏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姓氏之一,其分布较为广泛。

而在广东地区,林氏也是较为常见的姓氏,尤以梅州地区的林氏最为集中。

此外,林氏在台湾也是非常常见的姓氏。

四、林氏的代表人物
林氏作为一个重要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林则徐,他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文化名人,因其力主禁烟运动而闻名于世。

此外,林则徐还以其治理福建、广东等地的政绩而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另外,还有林则徐的侄子林则徐、林则徐的子女林纾、林纾的妻子唐宜桦等林氏后代也都有出色的成就。

五、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报告,我们了解到了林氏的起源、分布以及其代表人物等相关信息。

林氏作为中国姓氏中的一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通过这份研究报告,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林氏这个姓氏的认识和了解。

林姓入粤记

林姓入粤记

林姓入粤记清明回乡祭祖,取得林氏(西河堂)族谱一本,现就其中有关广东英德林姓之由来作一记述:第一部分:林姓来历(祖上从上至下排列,从黄帝一世至比干三十三世)黄帝(一世)、玄嚣、蛟极、帝喾、契公、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季)公、振公、上甲微公、报乙公、报丙公、报丁公、主壬公、主癸公、天乙公、太丁公、太甲、太庚、太戊、促丁、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太乙、比干(三十三世)据族簿记,比干被纣王杀害时,其妻陈氏腹中已有孕三月,躲于牧野长林(地名)石室。

周武王即王位后,念比干忠孝,寻得其长林石室的儿子“泉”(已三岁),赐姓“林”(因长林而得姓)名“坚”(因石室硬而得名),字“长思”。

第二部分:福建林姓来历(本家记录为“西河林”从林坚一世开始,至林禄四十七世晋朝入闽止;另一次唐朝林拱宸和林穆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称为“济南林”在此不作详述)林坚(坚公一世)、钟公、波公、标公、燮公(居莒)、坦公、宙公(徙鲁)、经公、誊(teng)公、添公、珊公、云公、放公、鸿公、皋公、昶公、炜公、奎公、铨公、江公、植公、瓒公、岗公、修公、毓俊、廷麟、潮公、谧公、遐公、(qi)公、梧公、钦公、奢公、美公、铺公、湍公、森公、丙公、墟公、甸公、泮公、本公、煖公、逋公、礼公、颖公、禄公(四十七世)。

四十七世的另一支,懋公居下邳不作详述,生敬之、旭之、侃之、庆之、宣之、监之为当时才子六龙。

林禄(四十七世)迁闽路线1、河南牧野西河2、迁清河(周武王时)3、迁博陵(西周时)4、迁齐、再迁鲁(春秋时,由北往南迁)5、迁下邳(今江苏),(西晋时,林禄随当时琅琊王,任参军)6、迁建业(今南京),(公元307年,随琅琊王迁建业,任侍朗等官)7、迁闽(今福建),(公元325年,诏归,任晋安郡王,迁福州)第三部分:英德林姓来历(由入闽始祖林禄一世至入粤翁源新丰英德始祖孟一朗三十八世)禄公(一世)、景公(郴州)、缓公(桂阳郡南平开国候)、格公(东晋)、靖之、遂之(东莞郡南海县令)、遁民、玉珍、元次、茂公(隋文帝时右丞相)、孝宝、文济(安抚广州)、国都、玄泰、万宠、披公(茂彦)、藻公(十七世、字纬乾、九牧二房)。

处处可见的潮汕祠堂文化

处处可见的潮汕祠堂文化

处处可见的潮汕祠堂文化处处可见的潮汕祠堂文化民俗文化|中国民俗网2009/8/6 10:43:4120179祠堂,又称公厅,祖祠,潮汕城乡,几乎处处都有。

潮汕祠堂对联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以本族先祖的功名、宦绩创作出来的。

如潮汕林姓为商代王子比干之后,开闽林氏第十六代始祖林披的九个儿子都考中进士,且都担任州刺史(又称州牧)。

入潮林氏除了出文状元林大钦和武状元林德镛之外,还有文进士50人和武进士10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名贤辈出,潮汕林氏祠堂所贴的“本出三仁王子裔;宗承九牧大夫家。

”、“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流芳世泽长”。

“唐宋元明十八状元三宰相;诗书礼乐八百进士五封候。

”“北伐上书权贵犹惊名士笔;南归读易文明常系老臣心。

”等对联取材的就是林氏先祖的这一史实。

其他的如澄海上砂庄氏的祠堂对联“都督家声远;状元门第新。

”潮汕张氏的祠堂对联:“古瀛州今粤地书香两省本支荣;唐正将宋乡贤名著异代世系远”。

潮汕倪氏的祠堂对联“天降奎星望重千乘箬缨世仰宰相系;祖题雁塔功留金华青史入钦尚书家。

”揭阳榕城凤围村邢氏宗祠正门的对联“中宪门第;提举家风”。

揭阳五蔡新围村蔡氏宗祠对联“大夫门第;宰相家风。

”潮汕蔡氏的祠堂对联“四谏经邦功昭赤县忠宋室;万安巨渡桥筑洛阳惠黎民。

”等等都属于歌颂本族先贤功绩的对联。

四、祠堂灯笼与潮人先祖功名、官衔及姓氏雅称潮汕祠堂的外观除了采用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墙画、等装饰工艺之外,在厅堂门上悬挂上两盏灯笼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

不过,现在很多祠堂的灯笼一般只在新春期间挂上,一过元宵即被收起。

潮汕祠堂的灯笼有两个作用:一是褒扬先祖功业。

不少潮汕祠堂的灯笼都要在上面写上本族祖先经科举途径考取的功名,或是写上捐纳所得的虚衔,或是写上前担任过的官职。

比如揭东县月城镇赤岸村蔡氏祖祠“四晋公室”的灯笼上写的“岁进士”,即属该村六世祖四晋公通过捐纳所得的虚衔。

而相邻的新围村蔡氏祖厅的灯笼上写着的“朝奉大夫”则是该村九世祖辉彩公生前担任过的官职。

潮汕莆田渊源

潮汕莆田渊源

潮汕莆田渊源“先祖迁自莆田。

”现在居住潮汕延及惠阳、海南岛湛江、雷州、茂名的电白的大量姓氏聚落,其先祖多由莆田迁入,尤以莆田籍居多。

莆田,在移民潮汕延及惠阳、海南岛前,中原人已经在莆田生活了最多的有1300多年,最少的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地道的莆田人。

1莆田移民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 直接到--潮汕。

间接路线:少量的移民:莆田-泉州-潮汕、莆田-漳州-潮汕、莆田-泉州-漳州-潮汕。

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等等。

莆田是潮汕湛江海南等地先民的原乡来得符合史实。

由于潮汕话主要来自闽南的莆田话,而莆田话与泉州话、漳州话有些差别,所以潮汕话本身开始就和漳州话、泉州话有很大差别,所以潮汕话已经严重偏离泉州话等。

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

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所以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现在的莆田话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汕长期远离祖籍地闽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汕话是以闽南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影响的闽语。

莆田话和台湾话超过一半可以互通理解。

莆田话和粤语有很多可以互通,莆田话和粤语的某些部分区别很困难,有受粤语影响的潮汕话仍然可以保留了莆田话的部分特点。

潮汕林氏家谱族史

潮汕林氏家谱族史

潮汕林氏家谱族史天下林氏一家亲潮汕林氏基本上都是从福建(始祖林禄)迁移而来的,但开基祖繁多。

现把林禄后世入潮各地开基祖简述如下:2l世林腾云(唐九牧林迈后裔,林长松之子),于唐末光化三年(900),从汀州宁化(一说莆田),移居海阳,创基于潮阳火烧园,至闽林36世学士,因失火移居潮阳仙港桔仔园创基。

衍惠来、海陆丰。

(据林维宽《长林丰采》)22世林元和(唐九牧林蕴后裔),于五代十国(907-960)时,娶潮州陈富贤之妹,遂家于潮。

23世林通玄(属唐九牧林苇派下林可贞房),于北宋嘉祐(1057-1063)年间,为避乱从闽入潮州之惠来古桂林(今东里镇古巷村)定居,为开基祖,子孙衍潮、惠、雷诸州和海外。

自其子林纮起,七代连科甲,两朝两状元(即明朝文状元林大饮、清朝武状元林德镛(一说德荣)。

第16世林大钦,得嘉靖帝赐诗:“林姓富贵胜中华,三状四眼六探花。

五会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

进士三百腰金带,举入一千帽乌纱。

贡监生员难屈指,郡州府县水堆沙。

”(据林祥源主编《惠来西河林氏族谱》初稿)。

23世林口与(乾泰)居饶平县石壁,生林惟。

林惟长孙居饶平凤凰,衍海阳埔尾(埔涵乡)、桥头寮仔、意溪乐山、陈桥村;次孙居澄海店仔头;三孙居凤凰桥头,衍归湖仙羊。

26世林巽(1005-1091),字巽之,号草范,唐九牧林蕴第9世,从福建蒲田移居海阳县林蒲陇,旋居澄海。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应举对策时忤权贵而不录取。

庆历间,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官徐州仪曹而婉谢,南归读易,潜心易学,著有《易范》等(已佚),井设馆授徒,为潮州前八贤之一。

子孙分居于澄海鸥汀(今属汕头市龙湖区)、崎山,潮州官路,澄海,潮阳县青林(今属汕头市达濠区,开基祖系林怀元)。

林巽与夫人袁宜春(1007-1078)合葬墓位于今汕头市升平区莲塘,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8世林岳(唐九牧林苇后裔),字“士耸”,林邦猷第三子,始居福建莆田前埭。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与弟林准同登进士,林岳官广东海阳县丞,权揭阳县事,摄梅州通判事,累迁朝奉郎,赐绯。

林氏族谱考究

林氏族谱考究

林氏族谱考究中国人乐于“归根”,乃至海外华人都望有生之年能往“根”处走一趟。

根是一个中国人的相聚之本,因为如此,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闻明。

吃完晚饭休憩之余,突发其想,想知道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和辈分的排列,从网上搜索,将心得体会帖于此,期待同胞族氏者会于网,网缘与共。

[目录]林姓来源:比干林派,林开派,鲜卑丘林派,建州蛇种派.........................迁徙渊源:目前先放部分简单族谱郡望堂号:西河..,.十德..,.九牧..,.九龙.........,.济南..,.晋安..,.下邳..,.南安文化遗迹:比干墓、晋安王墓、九牧祠、湄洲妈祖庙宗亲协会:海内外宗亲协会情况人口分布:主要福建省漳州市各镇人口情况同宗关系:王、李、孔、柴、辜、尹、萧、沈、叶、尤、钟综合目录:根据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的,介绍林氏族谱综合目录历代名人:介绍从西周到清朝林姓名人林姓来源比干林源于子姓。

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使国家处在危难之中。

商纣的叔父比干是个十分贤德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

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

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泉,字长思。

周武五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

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

林坚的后代就是林氏。

林开林源出于姬姓。

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因为生母不是平王的正妻而没有继承王位。

林开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以他的字为氏,称为林氏。

本支现在也找不到了。

鲜卑林源出于鲜卑族。

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出自鲜卑族,族人多为两字或两子以上的姓氏,至孝文帝时,为消除民族间的界限,下令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其中一些姓“丘林”(邱林)的人,便改为林姓。

后来,来自鲜卑族的林姓进一步与汉族人融在一起,成为林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广东省林姓的由来以及分布情况

广东省林姓的由来以及分布情况

广东省林姓的由来以及分布情况林姓是广东第6大姓,相传是源自比干后代。

广东省在宋朝时期就是林姓的聚集地,目前广东省林姓人口约有300多万人。

据考证,广东的林姓大部分是来自福建“九牧林”的后代。

九牧林根在福建莆田,开派始祖是林披。

目前在广东省的林姓主要分布在各地,字辈排名如下:潮州陈桥新埔分支字辈:皆得兰子季,应受先祖荫。

饶平三饶分支:宏业诗书茂,芳声孝友敦。

继绍成祖训,禧瑞锡廷恩。

华国文章盛,传家典礼尊。

飞鹏联翥凤,胜振起春元。

潮州陈桥分支:国朝永英扬,贤豪登士第。

电白林氏字辈:顺盛善基,应友载之,宪中逈寝,邦维兆春,年景永成。

梅州丰顺县潘田镇林氏:天日尚集连,云汉辉煌坚,诗礼达佳国,世传正亿万。

广东海陆丰豪溪明德堂林氏辈序:道德兴鸣伯永学成贤让惟仕纯柔允升真实致鸿创作章呈敬远慎初卓立群英深思旷达锋华伟宏持新纪载嘉谋长荣广东惠来林氏:始祖林逸乐,明宪宗成化十年,由东莞迁居海陆丰。

子孙繁衍。

尊逸乐为一世祖,从十六世起,字辈为:武烈存仁,克光加政,文章华国,永继昌盛。

广东惠来崎岭林氏:尊林文甫为一世祖,从七世起辈序:吾苍歧硕,自启名燕。

奕世兹成,大缵乃弘。

海丰梅陇凤林村林氏字辈为:世绍培定锦秀文章克振垂勋传经守礼锡汝衍庆忠孝信义。

广东紫金县林氏字辈:尚子山淳永,俊茂廷中文,春其传亦世,流芳贵云,平安求福泽。

中山安堂乡字辈:恭宽信敏惠可道长世昌台山林姓字辈:明道立德,举贤进良揭西林氏南山公系辈序诗:维崇伯宗尚子淑乔世登兰玉盈阶秀贤良应运生养恬安乃素忠孝衍先声端牧诒芳远义扬肇业宏奋庸昭伟烈松茂千秋盖鹏飞万里程。

目前林姓郡望主要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

堂号:九牧堂、西河堂、下邳堂、南安堂、晋安堂、济南堂、九龙堂等。

林姓的名人有:林则徐、林子祥等。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

潮汕人各大姓祖先都来自哪里?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告诉你!想知道祖先来自哪里吗?是帝王家族还是书香门第?最新广东26个大姓迁徙图,看看有没你家的!陈历史故事:岭南第一大姓陈姓位居广东省十大姓氏榜首,为岭南第一大姓。

广东陈氏俊才辈出,在岭南文化发展每一节点上,几乎都产生了望重士林的学者、名臣。

李历史故事: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李氏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黄历史故事:全国黄姓族人广东最多广东是黄姓族人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19%。

黄氏族人在汉末至晋初从江南入粤,到了宋代,东南黄氏大族峭山公第九子黄化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其子孙遍布闽、粤各地。

张历史故事:珠玑巷因张氏祖先得名珠玑巷中现存有张昌故居,张昌是张九龄的直系后代,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敬宗巷才改名为“珠玑巷”。

梁历史故事:近代出过不少著名人物是西江流域第一大姓,也是粤语区最具代表性的姓氏之一。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梁姓人物中,多数出自广东,如梁启超、梁经国等。

林历史故事:商朝比干是林姓始祖林姓出于商朝的比干,相传,比干被纣王剖心之后,其怀有身孕的夫人逃至河南长林石室中生下一子。

周武王以其出生地赐姓林,并赐名坚。

林坚就此成为林氏得姓始祖。

刘历史故事:刘广传生14子人丁兴旺刘开七被尊为刘姓入粤始祖,其子刘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陆及海外迁移扩张。

吴历史故事:大都是吴霸后裔吴霸年轻时就孟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

吴霸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

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

罗历史故事: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相传公元1131年,罗贵从南雄珠玑巷带着36姓共97家南迁到冈州(现新会),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罗贵也因此成为肇启广府文化的南徙者。

寻根|潮汕林氏

寻根|潮汕林氏

寻根|潮汕林氏潮汕揭阳--林半天下在潮汕,人们喜欢说:“陈林蔡,天下居一半。

”台湾研究姓氏的学者则称:“陈林半天下。

”在南方几个省份,陈姓占居第一的位置,林姓则稳坐亚军之位。

杨禄开闽与辑氏入潮林姓的太始祖是商朝的比干。

比干被约王剖心之后,他怀孕三个月的夫人逃到河南长林石室生下一子。

武王克商之后,比干那个生于长林石室里的儿子被周朝赐姓林——以地得姓;赐名坚——以物之义得名。

林坚为林氏得姓始祖。

中国从此有了“林”这个姓氏。

发祥于河南中州的林姓,壮大很快,开始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发展,至晋代永嘉年间开始进入福建省。

由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积弱最腐朽的朝代。

建立政权没安定几天,王室内部便为争夺王位和权力互相残杀人内乱必然引来外侵,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中原地区陷于战火之中,晋朝士大夫阶层和一般平民百姓纷纷南下避难。

林禄字世荫,生于晋太康十年(289年),他跟晋室关系密切,随晋元帝南渡长江避乱,以能征惯战得晋帝赏识。

晋成帝太宁三年(325年),朝廷置晋安郡,林禄即被任命为晋安首任郡守,提兵进入福建。

福建有武夷山之阻,地处东南沿海,远离中原战场,遂成为当时中原仕族的理想避难所。

两晋时代崇尚门第,讲究郡望。

人因仕族中以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大姓名声最为显赫,门第最高贵,号称“衣冠八族”。

八大姓又以林姓居首位。

其原因跟林禄有很大的关系。

林禄上跟皇室关系密切,下为一方首任郡守,权倾一时。

他又很会取悦人心,关心同宗,招抚难民,给予安。

逃难入闽的其他林姓有不少认同归宗,依附其派下,造成了林姓从声望土、人口数量上都居首位的事实,世称“晋安林”(古晋安包括今之福州、泉州)。

以后又陆续向莆田、福唐、侯官、闽县、长乐;南安等地播迁,形成了死乎整个七闽之地皆有晋安林氏分布的局面。

放此,林姓人喜欢讲“禄公开闽”,称他为“闽林始祖”。

林禄卒于晋穆帝水和十二年(356年),享年六十有七,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惠安九龙岗,今墓尚保存完好。

一分钟带你读懂潮汕林姓

一分钟带你读懂潮汕林姓

一分钟带你读懂潮汕林姓潮汕多林姓在潮汕,有句俗语谓之曰“陈林蔡,天下居一半”,台湾研究姓氏的学者则称“陈林半天下”。

而从清代开始,揭阳就有“林半县”之称。

从哪里来?林姓出于商朝的比干。

如今,潮汕地区的不少林姓后人多自称“三仁皇子派,九牧大夫家。

”其中,三仁之一便是殷商的比干。

相传,比干被纣王剖心之后,其怀有身孕的夫人逃至河南长林石室中生下一子。

周武王以其出生地赐姓林,并赐名坚。

林坚就此成为林氏得姓始祖。

随后,中原林氏迅速发展壮大,开始向四周发展,至晋代永嘉年间开始进入福建省。

据史料记载,潮汕地区的林氏先祖大多来源于开闽始祖林禄。

林氏何时进入潮汕并无十分确切的记载,就史料而言,有唐初和唐末两种说法,分别是唐初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和唐末光化三年(900年)随陈元光、王审知入闽的林姓。

而根据《闽林开族千年谱》,早在东晋末年,林禄第四代裔孙林格的5个儿子中,其“四子克之,为潮州派”。

为何称九牧世家从现在所见的潮汕各地林氏族谱来看,入潮林氏祖源大多来自福建则属无疑,尤其是莆田。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地区数以百万计的林氏族人,大多自称“九牧世家”,即唐、宋两代福建林姓九牧名贤的后代,自然也就将“九牧世家”高镌于门额之上。

潮汕唯一文状元姓林潮汕地区古代唯一的文科状元,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系潮安金石镇仙都村人,21岁折桂。

林氏家庙孝思堂古意盎然。

这座家庙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由仙都林氏二世祖林缉光主持修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身为状元的林大钦主持重修,后来又经数次修葺。

林氏家庙是一座典型的潮汕建筑,整座建筑物深40米、宽16.2米,三进二火巷,其中有传说为林大钦所撰的著名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状元遗风,不慕富贵承载着“九牧”的基因,潮汕林氏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据统计,潮汕平原地区文进士440人(从唐至清)、武进士88人(清)中,林氏就分别有50人、10人之多。

在京不足三年,林大钦即以“送母回乡”为由、疏请归养。

潮汕姓氏源流初探(收藏)

潮汕姓氏源流初探(收藏)

潮汕姓氏源流初探(收藏)潮汕姓氏源流初探陈林蔡,天下得一半我国是世界上姓氏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古籍记载是源于上古伏羲氏。

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有的资料说有6500多个,有的说有5600多个。

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少姓氏早已消亡,也不断有新姓产生。

现在我国流行的姓氏有3000多个。

就潮汕地区而言,澄海县有218个,潮阳有246个,庵埠一镇有姓氏154个。

这些姓氏中,其人数比例很不平衡。

不少姓氏人口总数不过几万几千几百,如澄海县,虽有姓氏218个,但一姓仅有一人的就有52个。

人数较多的姓占潮汕总人口的比重很大。

尤其是陈、林二姓,除饶平县外,在许多地方都是当地的主姓。

故潮汕有“陈林蔡,天下得一半”的俗谚。

揭阳则有“林半县”之说。

在澄海县的80万人口中,陈姓有15万以上。

潮阳有村落431个,以陈为主姓的村落有66个,林姓村落有55个。

这种情况跟福建、台湾、江西等南方各省相似,福建、台湾也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

这是潮汕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

陈、林二姓,在全国的人数排列中,并不占首要位置。

排第一的是李姓。

第二是王姓,陈是第5位,林排在第16位。

由此可见,潮汕的姓氏源流跟福建、台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先民大部来自河南潮汕先民大部来自河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有2000多个姓氏的根源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

潮汕先民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大迁徙。

他们由北向南,跨黄河,过长江,经福建入潮,遂在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基立业。

这几次大迁徙分别是:晋永嘉年间,晋室内乱,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外族乘机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南迁。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漳潮间发生少数民族骚乱。

朝廷先派陈政,后陈政之子陈元光继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计58姓南下平乱及处理善后事宜。

这批府兵大部分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事态平息之后,按照朝廷的旨意,陈元光及其所部全部在漳潮地方安家,大多成为开潮始祖。

如饶平陈氏,多为陈元光派下后裔,潮汕许氏,多为陈元光部将许天正后裔,沈氏为陈元光部将沈勇后裔。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

潮汕生死异姓的奇异风俗人们常说:生不改名,坐不改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姓氏,它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

同姓一家亲,就是这个缘故。

一个人在生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丝毫不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在潮汕很多地区都存在生死异姓的奇特现象。

死后为什么要改姓?如何易姓?改姓什么?是喜欢什么姓氏改成什么,还是必须改为固定的姓氏?一起来探究这潮汕的“生死异姓”奇异风俗吧!生张死李普宁南溪镇的南溪、新溪、北溪、下尾的四个村,始祖同为李氏入潮四路之一的李涵江(福建莆田县茂林里人,南宋德祐二年进士,官授潮州府学教谕,主理潮属九县学政)之长子——李龙。

李龙分创下尾四村后,继承其父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家风,故此声名鹊起,妇孺皆知,但无形中也得罪了个别顽固之人。

当时有一邻乡秀才,竟昧着良心向朝廷谎报李龙正在招兵买马,企图聚众谋反。

朝廷得报后立即出兵前来围剿,下尾诸村面临灭寨之灾。

李龙得知消息后,暗思逃走也无济于事,只会增加朝廷的怀疑。

为保存李氏血脉,李龙反复权衡后得一良策,急忙派人通知下尾诸村马上将李姓灯笼取下,改挂张姓灯笼。

官兵到来时,查无李氏诸村,只好退兵。

此案后经调查核实,实乃诬告,该秀才认罪伏诛,下尾四村也从那以后由姓李改为姓张。

但是,为了不忘祖德,谨记祖本和报答张氏的救命之恩,村民又相约在生时姓张,待去世之后才改为原来的姓氏——李氏。

生陈死陆汕头市潮阳区西胪的陆姓,乃宋末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的后裔。

陆秀夫长子陆繇居海阳辟望(今属澄海市区),传下第四代裔孙有三子迁徙三地,其中一人创于揭阳东岭(今属揭阳炮台镇),创东岭者之子陆惠迪于元朝末年分居潮阳奉恩乡的西胪(今潮阳西胪镇)。

据1960年修编的《西胪村史》记载:民国初期,西胪陈族封建头子煽动族内房界大械斗,给陈族造成空前大灾难。

当时,人数相对少的陆姓,被一陈姓以陆姓乃陈姓之后(陆氏创始人之一陆通史战国陈完十世孙)为由,诱胁陆姓改陈姓,并立下契约,待死后才改回姓陆(包括墓碑、灯笼、神主等)。

关于林氏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林氏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林氏研究报告作文你知道林氏吗?这可是一个超级有趣、充满故事的姓氏呢。

一、林氏的起源。

林氏的起源就像一部神秘又古老的传奇小说。

传说林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有个叫比干的忠臣,那可是相当刚正不阿啊。

他因为极力劝谏纣王,结果被纣王挖心,可惨了。

比干的夫人陈氏当时怀着孕,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长林这个地方,后来生下了儿子,就以“林”为姓。

这就是林氏重要的起源之一,感觉就像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

还有一种说法是,林氏源于周平王的庶子林开。

虽然这个起源没有比干那段那么惊险刺激,但也说明了林氏和古代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二、林氏的分布。

现在的林氏分布可广了,就像星星洒满了天空。

在中国,南方的林氏家族比较多。

像福建、广东这些地方,那简直就是林氏的聚居地。

走在福建的一些古村落里,你时不时就能看到林氏宗祠,那建筑可气派了,雕梁画栋的,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家族的荣耀。

在国外呢,也有不少林氏后裔。

他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到了世界各地。

在东南亚,有很多林氏华侨,他们在当地生根发芽,把林氏家族的文化也带了过去。

据说在泰国,林氏家族在商业、政治等领域都有不少影响力呢。

三、林氏的名人。

林氏家族那可是名人辈出啊。

就说近代的林则徐吧,他可是个响当当的民族英雄。

他虎门销烟的壮举,那简直就是给当时的英国人一个下马威。

当那些鸦片被销毁的时候,估计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在欢呼。

林则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让外国人知道咱中国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还有林徽因,那可是才貌双全的女子。

她在建筑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设计的国徽,参与保护的古建筑,还有那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每次读到她写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她简直就是民国时期的女神啊。

四、林氏家族的文化特色。

林氏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呢。

在家族观念方面,那是相当重视团结和传承。

他们的宗祠文化就很厉害,每到祭祖的时候,分散在各地的林氏族人都会赶来。

揭阳第2姓——林(1)

揭阳第2姓——林(1)

揭阳第2姓——林(1)石室遗孤揭阳第2姓——林(1)阿龙今天开始给大家介绍揭阳第2姓林姓,追根溯源,我们还是从商末那一场惨烈的追杀说起,再谈到林姓一路播迁来到潮汕邻近地方。

下一回,我们再跟您详细谈谈揭阳林姓。

林Lín,潮音lim5(临)小篆“林”。

林姓在揭阳有人口69.96万,在各姓中排第2位,占揭阳人口的10.60%。

林姓在全国约有人口1365万,在各姓中排第19位,占全国人口的1.05%。

寻根溯源林姓来源有五:1.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后代,帝王赐姓。

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他的叔父比干冒死进谏,被纣王挖心而死。

比干的夫人陈氏带着身孕逃到牧野(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以南,新乡卫辉市以北)一带避难,在深山的石洞里生下了儿子,取名泉。

不久,周武王灭商,陈夫人带着儿子投靠了他。

武王因泉生于林中,赐他姓林,赐名坚。

因此,林坚被认为是林姓的始祖。

河南省新乡卫辉市林氏宗庙比干庙。

2.出自姬姓,为周平王(前770~前720在位)小儿子林开的后代,属以先祖名字为姓。

东周初年,周平王的小儿子林开,以祖名中首字“林”为姓,称林氏。

3.出自孙姓,为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后代,也以祖先名字中的“林”为姓。

孙林父是卫国卿大夫,其祖先是卫武公(前812~前758在位)的儿子惠孙,自惠孙的孙子孙乙起改姬姓为孙姓,孙林父的后代以其名字为氏,称林氏。

4.出自己姓,为春秋时莒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贵族的后代,以封地为姓。

莒大夫食采于林,子孙遂以邑为氏。

此外,林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

北魏时,孝文帝(471~499在位)将鲜卑族中“丘林”姓改为单姓“林”;金时,女真族仆散氏汉姓改姓林;清朝时,满族林佳氏、布萨氏的后人也有改姓林的。

今朝鲜、回、土家、壮、彝、苗等民族也有林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林氏由来
迁居福建的林禄,传至十六代林披,已是唐代玄宗年间(公元712-755年),林披生有9个儿子,他们是: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既、皆成进士,分虽担任端州、横州、韶州、循州、雷州、福唐、邵江陵、容州刺史(也称“州牧”)。

这时林披已定居莆田。

一个家族里一下子出了九位官刺史,可说是创了历史纪录,是家族的无上光荣。

故后世称莆田林氏为“莆田九牧,双阙之荣”。

而潮汕林氏,也喜欢以“九牧世家”炫泡门庭,常把这四个字镌于门额之上,以此表明自己出自“莆田九牧”派下。

那么,潮汕林氏和“莆田九牧”到底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
虽然早在林披之前,福建晋安林氏已有人入潮,但大理移居潮州还是在“九牧”之后,由于“阙下林家”声名大震,出现了莆田林姓人纷纷外出为官的盛况。

这时,家族系荣昌盛,人口也十分兴旺,在莆田被看作平常之辈的,到了外地就成了凤毛麟角。

因此,这批人便“出仕为官,随处落籍”。

既沾了家族之光,又能到外地寻求发展,自立门户,何乐而不为呢, 一般来说,现居潮汕的林姓人,大都是“二牧”林藻和“六牧”林蕴之后。

如晋安林19世纪和义(林藻之季孙)生一子名大用,林大用生了7子,五子林华移居饶平县。

元代至正年间,世居福建莆田的林得实,携眷来潮州做了一名小官,落籍海阳华窖乡。

其长子林呈双,于明洪武年间到海阳县盐灶港头创乡,次子移居揭阳鲁湖,三子移居海阳县中外莆都。

他们自称是“六牧蕴公之后”。

在族谱上标自己是“六牧”林藻之后的还有泰国著名侨领林伯岐的先祖澄海南砂、董坑二姓林氏,至于明代以后由福建莆田直接移居为潮州者。

他们自然也有资格称“九牧世家”了。

由福建闽林始祖文物古迹重修董事会编印的《闽林开族千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话:“藻公子孙居莆田、汕游、漳州……广东潮州之地。

”“蕴公子孙居福建莆田、江西吉安、广东(潮州)等地。

”两相对照,十分吻合。

自莆田迁居潮州的林氏另一支人马,他们虽不是林披旗下的了孙,但有也资格称“九牧世家”。

因为福建莆田也另有一支“九牧世家”。

他们是晋安林氏的莆田开基祖林茂之后,传至八代为林攒,林攒传至林杞。

林杞生有9个儿子,皆成进士,也分别担任刺史知州。

此时已是宋代,故称“宋九牧”,以区别于“唐九牧”。

今居潮安仙庭和揭阳东林、山下、秦厝头、蛟龙、桐坑、东浦、北坑、三洲、霖田等地的林姓乃“宋九牧”之大牧,曾任惠州刺史的林景渊的后代。

“宋九牧”的另一儿子名居安者,“官至清光禄大夫,移官来潮,占籍澄海蓬州”(饶宗颐《氏族志》手稿本)。

总之,潮州林氏不是“唐九牧”之后,便是“宋九牧”的裔派,这是毫无疑义的。

因为现今居住潮汕的林姓人,其先祖大部分“迁自莆田”,当然有资格把“九牧世家”高镌门额之上了。

九牧墓今尚在,位于莆田紫霄岩山坡,为莆田一著名文物古迹,每年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尤其是祭扫九牧墓之日,林氏子孙更是数万人云集于此。

揭阳(揭东、揭西、榕城区)历来有“林半县”之称,然始于何时,则史书无载,口碑无考。

但从《林氏族谱》载其林姓的南迁路线来看和《揭阳地名志》、《揭阳人口志》中所载,最早是在宋代以后,诚然,有书可考的林姓入揭创寨,是始于宋,如沟尾、乔林、港口、义和、钱坑等乡村;元代有锡场东畔寨、蛟龙、棉林等乡村;明代为最盛时期,有大瑶、中夏、林乡、江灏、牛仔桥、桐坑、霖田、新路、桂梓、西林、江夏、华清、广美、新林、东园片等村及榕城西郊;至清代,林姓还断断继继有迁移入揭者,如龙角边、欧处等村。

至解放后的1984年,揭阳共有林姓156891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可见称“林半县”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足见林姓在揭阳世裔之庞大。

《汕头方志通讯》于
1990年6月曾发出《征稿参考题》,其中有一题是《为什么揭阳有“林半县”之称》,这也可见揭阳“林半县”在潮汕地区影响之深广。

然揭阳为何曾称“林半县”,笔者认为原因有四:一是林姓源远流长,就全国而言,可溯至商周,就揭阳而言,可溯至宋元,且揭阳历来有句民谚云:“未有揭阳县,先有高美林(即今榕城区沟尾村);二是林姓分布地域广,在原揭阳县这”卧鲤形“地域上,头尾左右均有林姓聚居,如东向明代已有地都大瑶,西向已有明代之桐坑、霖田,南向已有宋代的渔湖港口,北向已有元代的锡场;就明代而言,各姓氏迁至揭阳创寨定居者,林姓的创寨数就约占总数的20%;三是
林姓多出名宦,始祖比干,为商纣之皇叔、商朝之少师,他死后,孔子曾为其书”殷比干墓“,宋仁宗帝也御笔书下”忠孝“二字。

晋以后,如《林氏族谱》中载:”天后祖姑者,福建莆田人也。

吾林自晋安郡王入闽至十六派,唐太子、詹事。

披公生九子,官皆刺史,世称‘九牧’“。

在福建莆田县志办公室出版的《迁居外地的莆田人》中这样记载:”广东潮州林姓,有一祠堂门联署‘九牧家
声’“。

”九牧“者,据《辞海》载:”即九州,相传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

在莆田,至今尚存有”九牧墓“。

明清以后,揭阳林姓便有林松、林壮猷、林德庸、林德钦、林凤祥等,皆为潮汕有名之仕;四是人为地制造声势,扩大影响。

由于林姓在揭阳县具有创寨早、分布广、人数多、官宦众的特点,所以,揭阳林氏为炫耀其家族的庞大、荣光,遂在林姓中筹备资金,于民国初期在揭阳城内建造”林氏八房祠“,祀奉林氏先祖。

这些,都是“林半县”产生的原因,由此也可见潮汕先民支系中的发展史和创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