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采用适用性检查方法验证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的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微生物控制的有效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物药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微生物控制实验室。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培养皿和管子: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剂器皿。

2.培养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培养基密度标准液:用于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液体融化装置:用于融化固体培养基。

5.无菌纸片和无菌棒:用于为菌液接种提供无菌工具。

6.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

7.放射源:用于灭菌工作区域。

8.荧光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生长。

9.消毒液和洗涤剂:用于清洗工作台和培养器皿。

四、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台和操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2.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3.确保培养基质量合格,根据需要使用培养基密度标准液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打开培养基瓶盖,将培养基倒入清洁的培养皿或管子中,尽量避免有气泡产生。

5.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确保培养器皿和试剂的无菌状态。

6.露肩接种法将待测菌液接种于培养皿表面,接种菌液的体积应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7.使用灭菌的无菌棒均匀涂抹接种菌液,确保菌液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8.均匀涂抹后,用无菌纸将菌液多余部分吸干。

9.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具体培养基要求确定。

10.培养箱内的培养皿应避免震动和突然变化的温度。

11.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

12.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

13.根据培养基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论判断。

14.清洗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彻底清洗工作区域,确保无菌状态。

五、质量控制1.确保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使用灭菌的无菌器皿和试剂,避免污染。

3.严格控制接种菌液的体积,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接种量。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片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片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对片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片”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片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菌检查是指通过检测和培养方法,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数量测定的过程。

菌检查培养基是进行菌检查的重要工具,其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对于确保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检查方案旨在对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系统检查,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查流程,以确保培养基的适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检查方法和步骤:1.收集样品:2.培养基准备:根据不同菌种和检测要求,选取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规范性。

3.菌液接种:将收集的菌种,按照规定的菌液接种方法,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

4.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基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及培养时间,以确保菌种在培养基上可以适应和生长。

5.菌落计数和观察: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并进行菌落计数。

6.鉴定和比对:选择代表性的菌落进行鉴定和比对,以确认其和已知菌种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7.结果评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比对实验结果与对培养基适用性的要求是否一致。

8.结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是否适用、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1.培养基成分:培养基中的成分可能对菌种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培养基中的成分符合菌种的需求和标准要求。

2.培养条件控制:地域、温度、湿度、pH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菌种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常见菌种筛选:针对不同食品、水等样品中的常见菌种,通过前期调查和研究,筛选出适用于相应样品的菌种进行实验。

4.对照组设定: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以确保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与已知的标准相一致。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养基质量控制: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讲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讲义
10
5.联合使用
适用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西药制剂。 如:①复方洗必泰栓(水溶性基质)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用1%吐温-80稀释液制 备供试液+膜法过滤+滤膜置含5%吐温-80 的硫乙醇酸盐增菌液中→(+);②生白安 片(含盐酸小檗胺)大肠杆菌检验—低速 离心+薄膜过滤法→(+)。
11
6
3.薄膜过滤法
本法适用于有抑菌作用的液体制剂。 如:葡萄糖酸洗必泰含漱剂,氯霉素滴眼 剂等。 注意:供试液应加入较多量的稀释液稀释 后,再注入滤器中。
7
8
9
4.中和法
①磺胺类可加对氨基苯甲酸(100ml增菌培养基 中含1%对氨基苯甲酸0.5-1.0ml)如:复方新诺明 片 ②含重金属盐类可用含巯基化合物(硫乙醇酸钠, L-胱氨酸)的培养基作增菌培养液。如:磺胺嘧 啶银软膏-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的检验 ③脂溶性药物用表面活性剂中和。如:复方痔疮 栓(含洗必泰)中的绿脓杆菌的检验,仅用吐温80制备供试液即可
5
2.离心沉淀集菌法
低速离心(5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弃取抑菌 成分的固体微粒) 高速离心(3000-3500转/分30分钟)弃去上层抑 菌的液体部分,留管底2ml。 本法适用于抑菌作用不强的中西药品,如:平喘 胺片 、速效感冒片(先低速,后高速);小儿惊 风散(低速离心)。本法操作较烦琐,药品中污 染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损失。
方法:1.培养基稀释法 2.离心沉淀集菌法 3.薄膜过滤法 4.中和法 5.联合使用
4
1.培养基稀释法
供试品加稀释剂稀释到一定倍数后进行检 验(虽然供试品中污染的菌也稀释,但由 于检验结果规定是不得检出,因而有些品 种用稀释法可检出目的菌)。 如百喘朋片[1:10 稀释液3ml 结果(+) 试验菌28-96个] 。 本法适用于一般抑菌作 用不强的中西药品。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

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的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肉汤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20~25℃培养2~3天;将生孢梭菌接种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明确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的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从而判断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3 定义无。

4 职责与权限检验员:按本标准判定产品质量并出具报告。

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审批最终结果。

5 内容及流程5.1 实验说明5.1.1 TSB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5.1.2 所用材料及用具(待检品、菌株除外)应经过灭菌处理;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5.1.3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5.2 检验量从一批中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混合后,从中抽取10g或10mL。

5.3 实验材料与用具5.3.1 混合后的待检品(供试品)、TSB培养基(9mL/管)、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5.3.2 铜绿假单胞菌实验用材料: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100cfu/m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1%二盐酸N,N-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即用即配);5.3.3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用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100cfu/mL)、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5.3.4 用具:培养皿、接种环、洁净滤纸片、无菌玻棒。

5.4 供试液制备5.4.1 取供试品和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1:10稀释成供试液。

5.4.2 必要时,用统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5.5 增菌培养5.5.1 供试品组:取1mL供试液,接种至9mL的TSB中,混匀,共接种2管。

5.5.2 阳性对照:取1mL菌液,与供试液同法操作,接种至9mL的TSB中,混匀,接种1管。

5.5.3 阴性对照:取1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与供试液同法操作,接种至9mL 的TSB中,混匀,接种1管。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标准工作程序,规范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口服制剂完成内包后外包前的中间体和局部给药制剂产品的内包装材料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3.责任者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质量管理部4.内容4.1检测准备4.1.1 QC人员接到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工作进程计划单》后,核对《取样指令》,确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所需容器具、试液、培养基等项目和数量,执行微生物检查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和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1.2 为了保证被检品在取样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取样前应准备好检验需要的各种器皿(清洗→干燥→包裹)、培养基和稀释剂等(配制→分装→包裹),并灭菌备用。

4.2 供试液的制备4.2.1 供试液供试液是指按照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将供试品制成供试验用的均匀液体。

4.2.2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需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如果使用了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和灭活剂,其用量应证明是有效的,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性。

4.2.2.1 可溶性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供试液。

可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2.2.2 非水溶性液体供试品油剂可先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然后再加0.9%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混匀,作为供试液。

4.2.2.3 水溶性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作为1:10供试液。

必要时可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4.2.2.4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5m1),加入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

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控制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控制菌检查的检验操作。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程序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 "。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

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 26003]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04]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 [CMCC (B) 44 10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B ) [CMCC (B )50 094]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 (B) 64 941]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C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C培养2~3天;将生孢梭菌接种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C培养24~48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 ~24小时。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制药、食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微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对微生物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二、方法验证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中间值和检测限度等关键指标,以确保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三、验证方案1. 选择验证样品- 针对待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控制菌株作为验证样品。

验证样品应包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等常见微生物类型。

- 确保验证样品的纯度和活性,并按照国际、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2. 实验设计- 确定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样品分组、样品数量、重复次数等。

- 考虑到实验条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应合理设置对照组和正试验组。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验证实验中,记录样品的检测结果、测试方法和环境因素等重要信息。

-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4. 验证指标- 准确性:评估该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即其与已知标准方法结果的一致性。

- 重复性:通过对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计算重复测定之间的变异程度。

- 中间值: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批次进行测试来评估方法的中间值,计算不同批次之间的变异程度。

- 检测限度:确定该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微生物的最低浓度水平。

五、验证结果分析根据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结果,对所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评估,如准确性、重复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若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对该方法进行优化或调整,重新进行验证。

六、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验证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复现验证过程。

七、验证结果的应用验证结果应用于实际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应用中,作为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

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

(七)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当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测定。

若药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检验方法应该进行重新验证。

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同时进行。

1.验证用菌株大肠埃希菌(Esherichia coli)【CMCC(B)44102】、验证实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珠的生物学特性。

2.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5-37℃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5~10-7,制成每1ml含菌数10~100cfu的菌悬液。

2.1阴性菌对照组设立阴性菌对照组是为了验证该控制菌检查方法的专属性。

方法同试验组,验证大肠埃希菌的阴性对照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阴性对照菌不得检出。

2.2常规法大肠埃希菌取相当于1g木香顺气丸的供试液至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阳性菌对照加入大肠埃希菌10~100cfu,阴性菌对照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0cfu,35~37℃培养18~24小时,取出培养物按《微生物限度检查SOP》大肠埃希菌项下规定检查。

2.3进行3次独立平行试验。

回收率阳性菌培养时间菌液组菌数试验组菌数供试品对照组菌数大肠埃希菌结果判断:以上试验菌回收不低于70%,则可按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经方法适用性验证试验,结果可用平皿法进行细菌计数方法检验,用平皿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检验,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

检验者:校对者:。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检查操作程序。

控制菌检查中用的培养基。

检查项目包括培养基的促生长、指示和抑制特性能力。

3发放范围质量部4职责5.1菌种和菌液制备5.1.1控制菌检查用培养适用性检查试验用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0 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0 260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genes) [CMCC(B) 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B) 98001]5.1.2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天,将生孢梭菌接捉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5.2各种培养基需要测试的能力及判断指标5.2.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分别接种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增菌培养基多澄清液体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良好,表现为液体培养基浑浊。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试验菌液(含菌数不大于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若被检查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50-20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促生长能力符合规定。

简述控制菌检查的一般流程

简述控制菌检查的一般流程

简述控制菌检查的一般流程
控制菌检查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检测样本:根据需要控制的菌种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例如食品样品、环境样品或临床样品。

2. 样品采集: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遵守卫生规范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准确反映现场情况。

3.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处理,如加入适当的缓冲液、消化液或稀释液,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菌落计数或鉴定。

4. 菌落计数:将处理后的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并进行菌落计数。

菌落计数可以使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或现代的自动计数仪器。

5. 鉴定分析:根据需要,通过生化反应、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落进行鉴定。

鉴定可以确定菌种的名称和特征。

6.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超标菌群,并进行评估。

7. 结果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检测报告,说明检测样品的菌群状况,包括菌种类型、数量和可能的风险。

8. 结果解读与控制:根据检测结果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卫生管理等,以控制菌群在环境中
的扩散和传播。

总之,控制菌检查的一般流程是从样品采集到数据分析、结果报告和风险评估,再到制定控制措施,以保证菌群在所控制的范围内。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验证方案:1.确定验证目标: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确定验证方法:选取一批纯化水样品进行验证,分别使用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和参比方法进行测定。

3.确定验证指标:验证指标包括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检出限: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最低检出限。

-准确度: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性: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

4.验证步骤:a.准备样品:准备一批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确保样品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b.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测定:按照该方法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c.参比方法测定:选取一种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作为参比方法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d.分析比较: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e.结果分析与判定: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目标、验证方法、验证过程、比较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验证报告:验证目标:本次验证旨在验证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验证方法:本次验证选取了一批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分别使用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和参比方法进行检测。

验证指标:本次验证的指标包括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验证步骤:a.准备样品:准备了10个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确保样品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b.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测定:按照该方法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c.参比方法测定:选取了参比方法A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d.分析比较: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e.结果分析与判定: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比较结果:1.检出限: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检出限为10CFU/mL,参比方法A的检出限为5CFU/mL。

2.准确度:在10个样品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90%,参比方法A的准确度为95%。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标准工作程序,规范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口服制剂完成内包后外包前的中间体和局部给药制剂产品的内包装材料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3.责任者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质量管理部4.内容4.1检测准备4.1.1 QC人员接到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工作进程计划单》后,核对《取样指令》,确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所需容器具、试液、培养基等项目和数量,执行微生物检查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和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1.2 为了保证被检品在取样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取样前应准备好检验需要的各种器皿(清洗→干燥→包裹)、培养基和稀释剂等(配制→分装→包裹),并灭菌备用。

4.2 供试液的制备4.2.1 供试液供试液是指按照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将供试品制成供试验用的均匀液体。

4.2.2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需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如果使用了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和灭活剂,其用量应证明是有效的,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性。

4.2.2.1 可溶性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供试液。

可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2.2.2 非水溶性液体供试品油剂可先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然后再加0.9%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混匀,作为供试液。

4.2.2.3 水溶性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作为1:10供试液。

必要时可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4.2.2.4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5m1),加入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保部受控号批准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质保部1. 目的:建立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培养基的有效性和试验结果的科学性。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所用控制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3.引用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III C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4.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4.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实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冻干粉菌株为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实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4.2.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做10倍递增稀释,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10-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稀释至10-7,枯草芽孢杆菌稀释至10-5,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100cfu的菌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4.3.检测项目及方法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各培养基的检测项目及所用菌种见下表1:表1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促生长、抑制和指示能力检查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保部受控号批准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质保部控制菌检查培养基特性试验菌株大肠埃希菌胆盐乳糖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乳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或沙门、志贺氏属琼脂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或麦康凯琼脂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能力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指示能力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肉汤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促生长+指示能力抑制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4.3.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使控制菌检查的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
二、适用范围:控制菌检查必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
1、控制菌检查方法适应性试验
1、1 供试液的制备
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试验菌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适用性试验
取相当于1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及不大于100cfu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小时。

应能分别检出所加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应的反应特征.
结果判断
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供试品检查;若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
方法适用性试验。

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的检查
供试液的制备和预培养:取样品10g,用胰酪大豆胨肉汤琼培养基(TSB),作为稀释液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 ,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定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或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如果平板上无菌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

定量检查: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和(或、、)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剂分别接种至适应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判断结果: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