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复习资料(收集珍藏版)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白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imity)。

特界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屮叶辽0世纪屮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白20世纪屮叶至今)【教务成绩修改提髙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彖木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2. 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了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2・细胞因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了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f 免疫系统抗原补体 免疫调节 遗传控制免疫应答*抗 体 *细胞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正常 异 常 抗 肿 免 免 超 白 免 移免 感 瘤 疫 疫 敏 身 疫 殖疫 染 免 学 学 反 免 增 免缺 免 疫防 检 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 )作用于T 、B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并与Z 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学总复习(精编).docx

免疫学总复习(精编).docx

第二章免疫器官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抗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称为免疫器官。

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包括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分为免疫活性细胞、APC和炎症反应细胞。

3.免疫分子是免疫细胞的产物,如抗体、补体、CK等。

分为模型分子和分泌型分子。

模型分子包括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他受体分子;分泌型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

二、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为初级(一级)淋巴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其功能有:1、骨髓的功能:I、造血器官;II、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IIL 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的功能:I、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II、产生胸腺激素。

3、法氏囊又称腔上囊的功能:是鸟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三、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为次级(二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其功能有:1、淋巴结的功能:I、过滤和清除异物II、产生免疫应答:淋巴结是针对淋巴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

2、脾脏的功能:I、血液过滤作用;II、产生免疫应答: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IIL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胸腺依赖区:主要为T细胞定居定居深皮质区,是在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分布的淋巴组织。

非胸腺依赖区:主要为B细胞定居浅皮质区,是在白髓内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

3、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4、皮肤免疫系统的功能:其不仅是免疫应答的激发部位,且是免疫应答的效应部位。

第三章抗原一、概念1、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doc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doc

临床 134 班资料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 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白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 分子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 细胞黏附分子NKT 细胞MHC 分子其他(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 细胞B 细胞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DC、NK 细胞、 NKT 细胞、 B1 细胞、 T 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 0~ 96 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 T 、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 96 小时后启动)特异性( TCR/BCR )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免疫学的概念。

2.试述免疫系统的概念(古典免疫系统和现代免疫系统概念)。

3.免疫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就是什么?4.详述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抗原一、名词解释7.抗原特异性8.单价抗原9.多价抗原10.单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1.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2.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epitope)13.顺序表位(sequentialepitope)14.b细胞表位15.t细胞表位16.抗原交叉性17.异嗜性抗原1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抗原)19.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抗原)20.超抗原(supperantigen,sag)21.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二、问答题1.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存有哪些?2.何为半抗原载体现象?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3.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有何不同?4.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可以将抗原分成哪几类?5.根据诱导抗体产生与否须要t细胞辅助可以将抗原分成哪几类?6.试述细菌和病毒抗原的共同组成?7.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及作用机理有哪些?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2.抗体(antibody,ab)14抗体多样性15免疫球蛋白基因二、问答题1.试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2.试述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基本结构?3.阐释抗体分子的功能区及其功能?4.免疫球蛋白分子fab片段和fc片段是如何组成的?有哪些生物学功能?5.抗体分子经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后产物有何不同?试图解其水解过程。

6.免疫球蛋白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7.免疫球蛋白种类有哪些?8.免疫球蛋白重链气门区基因的重排过程。

9.述抗体多样性出现的机制。

10.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各有何优缺点?11试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原理?12基因工程抗体有哪些种类?第四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6.抗体依赖性激酶的细胞毒促进作用(antibody-depende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1.试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详述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器官及其主要的免疫学功能?3.免疫细胞存有哪几类?各存有和免疫系统功能?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有哪些主要的表面标志?5.t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的功能是什么?6.免疫系统统领细胞存有哪些?它们在来源、原产和免疫系统功能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7.试述各种粒细胞的免疫系统功能。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

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问答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

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

也称为调理作用。

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原创实用版】目录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反应的类型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

抗原是指那些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它们可以是外来的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也可以是机体内部的损伤细胞或病变组织。

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并对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的健康。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 T 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是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的主要执行者。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等组成。

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主要由 T 细胞和 B 细胞发挥作用。

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免疫逃逸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受体和供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组织类型,导致免疫系统攻击供体的组织。

肿瘤免疫逃逸是由于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导致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5.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等。

在生物技术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和筛选克隆细胞等。

免疫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身稳定。

免疫的核心是免疫系统有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适应免疫与固有免疫相比有三个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固有免疫特点:识别特点和应答特点。

Burnet提出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全身的免疫细胞是由众多识别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所组成,同一种克隆细胞表达相同的特异性受体,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多样性是机体接触抗原以前就预先形成的,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

抗原进入机体只是从免疫细胞库中选择出能识别这样的抗原的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并使其活化、增值出许多具有相同特异性的子代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清除入侵的抗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举例如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

免疫分子举例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

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胸腺的功能:1、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4、屏障功能阻止血液中的大分子T细胞如何分化发育:从骨髓迁入到胸腺的前T细胞循被下膜至皮质至骨髓的顺序移行,经复杂的选择性发育过程,只有少数的T细胞发育成熟,成熟的初始T细胞进入血循环,定位于外周淋巴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后启动的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结的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非胸腺依赖区。

深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

脾功能:1是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B细胞在淋巴小结。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备天花第二章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扬功能的物质根底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

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不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响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给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不和健康状况抗原进进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全然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全然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不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不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

第二章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Thymus),骨髓(Bone Marrow)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有淋巴结(Lymph nodes) ,脾脏 (Spleen),黏膜免疫系统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骨髓: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功能: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

脾脏的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 完全抗原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 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2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 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4 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抗原的异物性: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性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4章补体系统1、补体(complement, 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①固有成分经典途径:C1(C1q,C1r,C1s)、C2、C4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MBL途径:MBL、MASP共同成分:C3、C5-9②调节分子③受体成分CR3、补体的理化性质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②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④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0~10℃保持3~4天。

补体需要-20℃保存。

4、补体活化的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MBL途径经典激活途径(1)⏹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或IgMIgG的CH2、IgM的CH3:补体结合部位⏹参与的补体成份:C1~C9⏹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经典激活途径(2)Ag-Ab 复合物→C1q 活化→C1r 活化→C1s 活化* C1q必须同时与至少两个IgG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一个IgM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IgG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C1q经典激活途径(3)C2b旁路激活途径(1)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补体激活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2.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旁路激活途径(2)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C5转化酶裂解C5→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膜攻击复合体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C5b6789n,C5b-9n⏹MAC的作用:MAC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崩解。

6、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自身免疫⏹调理作用⏹炎症介质⏹清除免疫复合物第5章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2、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①多为小分子多肽②可溶性③高效性,低浓度下既有生物学活性④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⑤可诱导产生⑥半衰期短⑦效应范围小,多为近距离发挥作用第6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抗原,是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统一命名系统,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从而维护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是指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如输血时血型不同的血液。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适应性免疫则是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免疫应答的功能包括: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

四、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缺陷病和肿瘤免疫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差异,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物。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肿瘤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清除能力不足导致的,如肺癌、乳腺癌等。

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和兽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免疫学研究用于诊断和治疗免疫性疾病,如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病,利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免疫学复习资料

免疫学复习资料

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学绪论⼀、免疫(Immunity)的概念2、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机体对⾃⾝和⾮⾃⾝的识别,并排除⾮⾃⾝的⼤分⼦物质,从⽽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种⽣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与⾮⾃⾝(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是机体产⽣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识别的基础:免疫细胞,膜表⾯抗原受体。

(2)识别功能⾮常精细: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

识别功能降低:对病原微⽣物和肿瘤的防御能⼒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则⾃⾝免疫病的发⽣2、特异性(Specificity)是建⽴诊断⽅法的基础,能对抗原极微细的差别加以区别。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的免疫⼒具有⾼度特异性(针对性)。

不同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不同,实际⼯作中应注意多⾎清型的病原体。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样,具有记忆功能。

(1)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2)免疫记忆可以使机体迅速建⽴起相应的免疫⼒(再次接触抗原)。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称抵抗感染(Defence)或防御传染(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消灭、清除各种病原微⽣物或⾮⼰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侵袭的能⼒。

(2)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引起机体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

2、⾃⾝稳定(Homeostasis)⼜称免疫稳定(1)⾃⾝稳定:是指机体具有清除衰⽼和破坏的组织细胞及代谢和损伤所产⽣的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正常⽣理活动的⼀种功能。

动物⽣命活动—新陈代谢—细胞衰⽼死亡—代谢产物积累—影响正常细胞功能(2)⾃⾝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过强或亢进):⾃⾝免疫性疾病,把⾃⾝的组织或细胞当作“敌⼈”进⾏消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第二章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而免疫细胞是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则是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而外周免疫器官则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

而骨髓不仅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

骨髓也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淋巴结的功能包括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T:75%。

B: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以及过滤作用。

而脾脏的功能包括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

第三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包括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和抗原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是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而半抗原是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是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无应答、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超敏反应以及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抗原的异物性、理化状态(如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物理性状)等。

抗原的异物性指的是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性,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重链和轻链都包含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因为它们包含了与抗原结合的表位。

免疫学重点掌握内容

免疫学重点掌握内容

免疫学重点掌握内容
1.免疫功能
2.免疫系统组成
3.T细胞识别表位和B细胞识别表位的特点比较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5.IgG功能特点
6.补体激活的激活途径
7.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8.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9.M H C的生物学功能
10.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产生的机制11.B淋巴细胞的功能
12. C D 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
1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14.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15.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16.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17.T细胞的完全活化的双信号途径
18.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19.T h1细胞的效应功能
20.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21.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2.外周耐受机制
23.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4.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理
25.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重点复习资料(收集珍藏版)第一章节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Thymus),骨髓(Bone Marrow)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有淋巴结(Lymph nodes) ,脾脏 (Spleen),黏膜免疫系统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骨髓: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功能: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

脾脏的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第三章节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特征: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 完全抗原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 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2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 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4 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抗原的异物性: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征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2、理化状态:(1)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Da以上);(2 )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脂;(3)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

3、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epitope)。

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位数目。

表位分类:.构象表位与线性表位1构象表位: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

能被B细胞或抗体识别。

即“B细胞表位”。

2线性表位: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簇。

又称线性决定簇。

位于分子表面或分子内部,主要被T细胞识别;有些也能被B细胞识别。

即“T细胞表位”。

抗原的种类:(1)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由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绝大多数抗原属此类。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超抗原(Sag):少数分子可使大量T细胞活化的高效能抗原称为超抗原。

SAg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无须抗原加工与递呈;形成TCR Vβ-超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无MHC限制性。

SAg的生物学意义:毒性作用及诱导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

(2)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1异嗜性抗原;2异种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4自身抗原;5异嗜性抗原: 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抗原。

第四章节免疫球蛋白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类似的球蛋白。

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分子。

重链(heavy chain, H链)约440氨基酸;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可将重链分为5种:γ、μ、α、δ、ε。

其相应Ig为IgG、IgM、IgA、IgD、IgE.。

轻链(light chain, L链)约220个氨基酸;根据轻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κ和λ两种。

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位于Ig分子N端,占轻链1/2和重链1/4或1/5;不同抗体其IgV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有较大差异,并决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VL和VH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此为HVR。

轻、重链各有3个HVR。

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ly-determining region, CDR):超变区乃抗体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此为CDR。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V区中非HVR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保守,此为FR。

VH和VL各有4个FR。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位于Ig 分子的C端,占轻链1/2和重链3/4(IgA、IgD)或4/5(IgM、IgE)。

在同一种属中,同一类重链和同一类轻链C区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恒定。

介导Ig多种生物学功能。

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可转动的区,含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 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Ig的多肽链分子可折叠成若干个由链内二硫键连接的球形结构。

每个球形结构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故称为功能区(domain)。

VH和VL: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和CH1:某些同种异型(allotype)遗传标记;IgG的CH2、IgM的CH3:补体C1q结合点,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的CH3:结合单核/巨噬细胞表面FcR ,不同生物学效应。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isotype): 指同一种属所有个体的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位于IgC区。

同种异型(allotype):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独特型(idiotype):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独特型由若干个抗原决定簇组成,又称为独特位(idiotope),主要存在于V 区。

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结合相应抗原分子,中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BCR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分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 IgM、IgG1-3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聚的IgA或IgG4 →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2)与细胞表面FcR结合: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 介导I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五类Ig的特征和功能IgG的特征和功能:1)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半衰期长(20-23天);2)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3)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4)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类5)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6)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gG3>IgG1>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参与Ⅱ型、Ⅲ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IgM的特征和功能:⏹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是IgM;⏹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

IgA的特征和功能:⏹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IgA 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初乳中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调理吞噬、中和毒素IgD的特征和功能⏹血清中含量低,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IgE的特征和功能⏹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节补体系统一、概念补体系统: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终末途径C3、C5~C9。

2.调节蛋白:备解素(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 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3.补体受体:CR1~CR5、C3aR、 C2aR、C4aR等。

补体的命名:C1~C9;B因子,C3(C3a、C3b);iC3b 、 C4b2a ; C1抑制因子。

补体的生物合成及理化性质: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感染时大量升高;均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二、补体系统的激活原理经典激活途径:1.参与成分 :C1、C4、C2和C3 ;2. 激活物 :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MBL途径:参与成分 : MBL、MASP、C4、C2和C3 ;MBL (甘露聚糖结合的凝集素) ,MASP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途径:不经C1、C4、C2,由C3、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的补体激活过程。

“激活物”主要是细菌脂多糖(内毒素)和其他多糖,以及凝聚的IgA和IgG4等。

旁路途径的特点: 识别自己与非己;补体效应的重要放大机制;参与早期非特异抗感染。

补体三种激活途径过程及比较(书p83-85)第六章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物质的统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