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目的要求: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47-49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1)无为而无不为。

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五、评选诵读明星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第50-52章目的要求: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50-52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1)出生入死。

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四年级诵读教案

四年级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古代诗词选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 现代美文选段:学习美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朗读时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对课文进行解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经典诵读的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料: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课文。

2. 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教学教材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教学教材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展示能力。

教学资源:1.经典童话故事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方便录制学生的朗读作品。

3.教学课件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经典文学作品和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幅描绘经典故事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背景。

2.播放一小段经典故事的录音或视频,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第二步:理解和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朗读一则经典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的梗概。

第三步:诵读训练(2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如停顿、语速等。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故事,并分配角色。

3.学生小组内练习诵读故事,并注意表情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4.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鼓励和给予反馈。

第四步:创作展示(15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故事,并自行编写续篇或改编版本。

2.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3.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或表演,并使用录音设备录制他们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活动,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诵读基础上进行表演创作,如剧本改编、舞台布置等。

2.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对经典故事进行文学分析和历史背景研究。

3.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和反馈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和朗读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指导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案撰写顺利!。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第一篇: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如《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

2. 选取富有韵律美的古诗、现代诗、寓言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诵读。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倾听、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4.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 文本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为诵读做好铺垫。

3. 示范朗读(5分钟):教师朗读文本,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4. 个人诵读(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文本,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5. 小组合作诵读(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6. 展示环节(5分钟):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诵读成果,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朗读、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2. 学生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能正确把握文本的韵律美。

3. 学生阅读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是否乐于阅读,主动分享阅读心得。

4. 学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诵读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资源:1. 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相关教材。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

3.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要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总体目标:⑴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提升语文水平,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并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

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通过诵读,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⑶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

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⑷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5)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诵读为孩子一生提供营养。

三、诵读主题本学期本班的诵读主题是“梅兰竹菊”。

四、进度安排诵读进度安排五、具体措施:1.建立“读书角”。

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2.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3.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总之,开展优美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四年级诵读教案范文

四年级诵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增加学生对中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感。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选取合适的课文,例如《初夏》,《梦想的花园》等。

2.准备课文的听力材料。

3.PPT或课件,用于呈现课文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师生一起读一段简短的课文,学生模仿跟读。

步骤二:听、说、读(15分钟)1.让学生先听一遍课文的录音,注意跟读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模仿跟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音,选择几个学生进行课文的展示。

步骤三:分角色诵读(20分钟)1.将课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由不同的学生诵读。

2.每个学生要有自己饰演的角色,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适当加入一些动作表演。

3.学生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进行诵读。

步骤四:情感表达(20分钟)1.教师可以选择情感丰富的课文段落,让学生通过诵读来表达情感。

2.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语调、语音、语速等方式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3.学生可结合表情、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步骤五:合作评价(10分钟)1.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帮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意见。

2.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诵读课通过分角色诵读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相互评价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诗歌,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散文:选择一些富有文学性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散文的魅力。

3. 剧本:选择一些简单的剧本,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高朗读技巧。

2. 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品的情感节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2. 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表达作品情感。

3. 互动法: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交流感受,提高朗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展示: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关注其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表达。

2. 学生诵读作业:检查学生的诵读作业,关注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阅读记录: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诗歌《静夜思》、《春晓》2. 第二周:散文《小池》、《荷叶母亲》3. 第三周:诗歌《悯农》、《所见》4. 第四周:散文《秋天的雨》、《雪孩子》5. 第五周:剧本《老鼠嫁女》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诵读:每天课堂开始时,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

2. 作品分享:每个学生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3. 分角色朗读:选择一些剧本作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文本。

2. 相关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剧本角色分配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诗歌《静夜思》、《春晓》,进行诵读练习。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 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 有感情地练读。

C 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 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 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品读古诗、配画、悟诗情来感受诗境。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相互关的经典作品,多种形式展现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烂熟于胸,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开放式活动课:古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表演故事、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自创作品、谈及感受和收获。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1-4年级课本中研究的古诗以及本学期课外积累的经典古诗、国学经典作品。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诵读的配乐。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课:欢迎老师们的到来,让我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老师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中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进入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请欣赏“唐伯虎点秋香”——古诗串串烧,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读音将古诗背诵出来。

三)主持开始:四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题目:诵经典,感悟人生今天学校举行了一场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深受感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同学们积极参与,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不仅能背诵,更能活学活用,感悟人生。

在“看图吟诗”环节中,我们通过一幅幅插图猜出了学过的几首古诗,并有感情地吟诵了出来。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的情景交融之美。

在“古诗情景剧再现”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表演将古诗词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诗画交融之美。

在“课外经典诵读展示”环节中,同学们不仅将经典作品诵读得十分动情,还通过改编创作出新的经典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典的魅力所在。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教师:杨展卿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孝经》《绝句》《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精华资料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诵读惯和语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经典诵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教师应挑选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

可以从古诗文选、经典故事等方面进行选择。

2. 研究朗读技巧学生需要研究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练和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流畅准确地朗读。

3. 培养语感和理解力除了朗读技巧,学生还需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语感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之美。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诵读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研究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首经典诵读材料的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的准确性。

可以进行多次练,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3. 研究理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诵读材料,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速、语调和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

2. 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观察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进行评价。

3. 学生合作与互动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互相支持、互相倾听和分享等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能力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四年级科目:经典诵读教师:袁冬平2016年9月1日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古诗词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目标: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二、引出背景故事。

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三、欣赏学习《七步诗》三、欣赏《七步诗》课件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凉州词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感悟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二、学习《凉州词》:1、出示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1、出示要写的3个字。

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出塞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

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着名的诗人。

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今天学的是他最着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从军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2、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3、王昌龄背景介绍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

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

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总体感知。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揭题: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5、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别董大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二、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着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2、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3、3、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4、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5、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6、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3、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4、品读前两句。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5、5、品读后两句。

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6、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7、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所以:8、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8、背诵古诗。

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

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11、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1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3、1、生比较,指名汇报。

14、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15、3、汇报交流。

16、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

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在读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新课1、出示圆月图,说说你看见的圆月像什么。

2、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朗月行》。

二、初实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抽读生字,订正生字读音。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像什么。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1、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三、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