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观后感
参观延安观后感
参观延安观后感参观延安后,你的心情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参观延安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参观延安观后感篇一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
多少年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近日,借着建党九十周年的东风,本单位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
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观后感
延安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地位三、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四、延安观后的感悟五、结尾正文:作为一名热爱历史和文化的职业写手,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心灵启示。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充满红色精神的土地。
延安,一个充满光辉名字的地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见证。
它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
延安的历史地位无需多言,正是这里孕育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诞生了新中国。
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奋斗、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各个革命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
宝塔山、延安窑洞、枣园革命旧址等标志性景点,无不让游客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苦岁月和英勇精神。
漫步在这些旧址之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信念的年代。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延安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延安窑洞里简陋的起居条件,让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坚定信仰,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奋斗不息。
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令人由衷敬佩,也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延安观后,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在享受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延安,亲身感受这里的红色氛围,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总之,这次延安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时刻铭记这段历史,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延安的明天更加美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三篇
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三篇【篇1】延安延安红秀观后感_月_日,在____支部的组织下,我终于就要到达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了,旅途中,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了我的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
我们学习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宝塔山、清凉山等,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从书本和电视上得到的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
也就是在这样狭孝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
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
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红色景区观后感
延安红色景区观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延安红色景区的简介二、参观延安红色景区的感受三、延安红色景区的历史意义四、对延安红色景区的保护和传承正文(篇1)延安红色景区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包括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多个景点。
这些景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辉煌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延安红色景区,感受到了那里的浓厚历史氛围和革命精神。
当我踏上延安的土地,看到那些革命旧址,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岁月。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延安红色景区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延安红色景区的保护和传承也非常重要。
这些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旧址的保护,让它们能够世代相传,让我们的后代能够了解和铭记中国革命的历史。
总的来说,参观延安红色景区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目录(篇2)二、参观延安红色景区的感受三、延安红色景区的历史意义四、对延安红色景区的保护和传承正文(篇2)延安红色景区是我国一处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艰难困苦到光辉灿烂的历程。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延安红色景区,感受到了那里的浓厚历史氛围和崇高精神。
首先,延安红色景区的简介不能不提到。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长征后落脚的地方,也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景区内包括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居,以及许多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
参观延安红色景区,我深深感受到了那里的浓厚历史氛围和崇高精神。
红秀《延安 延安》观后感
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观看了红秀《延安延安》,这场演出真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演出一开始,那逼真的场景布置就让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舞台上,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窑洞的朴实无华,还有那飘扬的红旗,都让我感觉到自己正置身于延安的土地上。
整个表演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依然充满着坚定的信念。
其中有一个小战士,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可他的神情却无比坚毅。
他的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沾满了血迹和泥土,但他毫不在意,只是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枪。
在战斗的间隙,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从怀里掏出了一封皱巴巴的信。
我猜那是他家人写给他的,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眼睛里闪烁着温柔的光。
他轻轻地读着信,嘴唇微微颤抖,我仿佛能听到他心里的思念。
读完信后,他把信重新叠好,小心地放回怀里,然后站起身来,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还有一个场景,是一群妇女在窑洞前为战士们缝补衣服。
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其中一位大妈,头发已经花白,她的手指虽然粗糙,但缝补的动作却十分熟练。
她一边缝着,一边念叨着:“孩子们在前线打仗不容易,咱们可得把这衣服缝结实喽,不能让他们受冻。
”旁边的年轻媳妇们纷纷点头,手里的针线活儿一刻也不停。
当灯光聚焦在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身上时,她正激情澎湃地演讲,号召大家为了保卫延安、保卫祖国而奋斗。
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充满了力量。
台下的人们被她的热情所感染,纷纷响应,那一刻,我能感受到那种众志成城的决心和勇气。
在演出的过程中,音乐和舞蹈的配合也堪称完美。
那激昂的旋律,充满力量的舞蹈动作,让每一个观众的心都随之跳动。
特别是一段表现军民欢庆胜利的舞蹈,演员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欢快的舞步仿佛在诉说着胜利的来之不易。
看着舞台上的一幕幕,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历史课本上读到的那些关于延安的故事。
红秀《延安 延安》观后感
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延安延安》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一部电视剧。
该剧的主题是延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变迁,讲述了延安从革命战争初期到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本文就该剧作出一些评价和感悟。
一、峥嵘岁月展示历史光辉《延安延安》以延安这座老城为主线,贯穿整个电视剧的时间轴,展示了革命战争时期在延安所发生的许多充满血泪与光辉的历史事件。
电视剧刻画了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赞颂了他们的英勇奋斗和信仰坚守。
比如,《延安延安》第一集讲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不断抵抗国民党的进攻,疏导群众的困难,为革命抗争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第二集讲述了耀灵东、江青、宋庆龄等女性革命家在延安的坚韧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优异贡献。
第三集则展示了以延安整风运动和肃反运动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斗争与政治变化,阐述了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组织纪律建设。
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了解延安这座城市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袖们在延安时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这些精神和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二、人物鲜明塑造独特性格《延安延安》中涌现出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在历史上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也在电视剧中展现出来了独特的性格特点。
比如《延安延安》中强调了许多女性角色,作为突破口揭示了女性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女性成为故事中的闪光点,是整部剧的亮点之一。
其中,耀灵东是《延安延安》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她机智沉稳、聪颖智慧,依靠自己勇气和爱国情感,在延安同时为疗伤抗争呐喊,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出了女性独立和坚强的性格特点。
江青则表现出了继续革命的勇气和坚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彰显了女性革命领袖的不懈追求。
宋庆龄则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她反抗旧体制的坚持,展现了女性深刻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在电视剧中,“王坚忠、成玉勇、张瑞芹、林溪、冯玉祥、李金华、成长、闫妮丹”等其他人物也都是鲜活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个性。
延安延安观后感
延安延安观后感篇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金秋十月,我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这座北国边塞之城,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一副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
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
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
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
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在杨家岭,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
我们在这里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心灵上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
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
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惜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大生产运动。
红秀《延安 延安》观后感
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前阵子,我有幸观看了红秀《延安延安》,这场演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演出一开始,那逼真的场景布置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年代。
舞台上,破旧的窑洞、蜿蜒的山路,还有那飞扬的尘土,仿佛让我亲身走进了延安的世界。
我看到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感动。
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年轻的学生,穿着朴素的长衫,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却熠熠生辉。
他一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遭遇了风吹雨打,鞋子都磨破了,脚底也起了水泡。
可他一步都没有停歇,不停地往前走。
当他终于抵达延安时,他跪在地上,亲吻着这片土地,泪水止不住地流。
他嘴里喃喃自语着:“延安,我来了,我终于来了!”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颤抖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还有一个场景,是一群战士们在窑洞前的空地上训练。
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步伐整齐有力。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只有坚韧和决心。
其中有一个小战士,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身材瘦弱,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在训练中,他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
可他咬着牙,迅速爬起来,继续跟上队伍的节奏。
旁边的战友想要扶他一把,他却倔强地说:“我能行,别管我!”这个小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和勇敢。
演出中,那些陕北的民歌和舞蹈也让我陶醉其中。
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跳着欢快的舞步,歌声悠扬动听。
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淳朴,仿佛能把所有的烦恼都驱散。
尤其是那一段腰鼓表演,鼓手们用力地敲击着腰鼓,鼓声震天动地。
他们的动作豪放洒脱,充满了力量。
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也忍不住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热烈的氛围中。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是艰苦奋斗?是无私奉献?还是坚定的信念?或许都是。
延安观后感
在观看《延安》这部影片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和付出,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追求。
《延安》这部影片以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奋斗历程和生活状态。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让我深受感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红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行军作战的场面。
他们冒着严寒和风雪,艰难地前行着,但他们的眼神却坚定不移,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此外,《延安》这部影片还通过许多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例如,影片中的食物镜头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条件和共产党人对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同时,影片中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僚主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总之,《延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信仰、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延安延安》观后感
《延安延安》观后感《〈延安延安〉观后感》在观看《延安延安》这部作品之前,我对于延安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的那些简略介绍和抽象的概念之中。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部影片所呈现的那个世界里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延安,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段饱含着热血与奋斗的历史篇章。
影片开篇,那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沟壑纵横的景象便映入眼帘,仿佛是岁月在大地上刻下的深深皱纹。
而延安,就坐落在这片看似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镜头拉近,我看到了那些土窑洞,简陋却温暖,它们是无数革命者的栖息之所。
那粗糙的土墙,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艰苦岁月。
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看到了一群群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延安。
他们穿着朴素,脸上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神情。
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破旧的行囊,里面装着几本珍贵的书籍和简单的衣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执着。
他一路上风尘仆仆,但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定,仿佛脚下的黄土地能给他无尽的力量。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场热烈的群众大会,人们聚集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
台上,一位领导者正在激情澎湃地演讲,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火焰,点燃了台下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人群中,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他们有的静静地聆听,有的激动地鼓掌,还有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看到一位老农,他粗糙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脸上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显得更加深刻。
他身旁的一个年轻姑娘,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场景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那是一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
还有一个画面,是关于延安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看到一位妇女,她弯着腰,熟练地收割着庄稼,动作敏捷而有力。
关于圣地延安观后感
关于圣地延安观后感第一篇: 圣地延安观后感延安,是红色之火的发源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在为解放中国的斗争中,在陕北延安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它继承发展了长征和井冈山精神,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通过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延安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延安精神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大力提倡,大力弘扬,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多少年过去了,延安仍是人们心中的灯塔,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毛泽东思想永存,为人民服务万岁,延安中央大礼堂雄壮的"国际歌"声响彻四方.延安精神,照耀着后人奋力前行. 第二篇: 圣地延安观后感 11月23日至25日,在分公司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有幸参加了这次“牢记初心使命,追寻红色记忆”的主题党日活动。
延安观后感100字
延安观后感100字
摘要:
一、引言
二、延安的历史意义
三、延安的现状
四、观后感及启示
正文:
【引言】
提到延安,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革命圣地,这座位于陕西北部的小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延安,深感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延安的历史意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延安,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和生活条件,感受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延安的现状】
时至今日,延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
在发展中,延安始终不忘弘扬革命精神,将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的历史,传承革命传统。
【观后感及启示】
参观延安,让我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同时,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纪录片观后感《延安纪录片观后感》延安,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延安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作为革命斗争的摇篮,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伟大胜利。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延安的纪录片,对其感受颇深,以下为我的观后感。
这部延安纪录片以精美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展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
片中通过一系列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地还原了延安的风貌和革命活动的氛围。
片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展开,通过触动人心的故事展示了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片中所展示的延安的艰苦环境所震撼。
延安的环境非常恶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着革命事业,毫不退缩。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用勤劳和智慧使这块贫瘠的土地变得富饶。
即使物资匮乏,他们仍然坚守初心,为了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纪录片中的延安,不仅有艰苦的环境,更有一群勇敢的共产党人。
片中展示了他们的执着、坚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延安的共产党人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坚定地走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个人利益的损失,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甚至放弃生命。
他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敌人的围剿,坚持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部纪录片中还展示了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繁荣。
延安成为了一个思想火炬的集聚地,吸引了许多文化艺术家的到来。
延安成立了文艺座谈会,各个领域的文化工作者集聚一堂,交流思想,探讨艺术创作的方向。
文艺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歌颂革命英雄,讴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延安的这种浓厚的革命氛围中,文艺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不仅对延安的历史和延安人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钦佩。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不惧艰难险阻,为了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走进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走进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走进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走进延安》,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1.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党的领导人凭借毅力和智慧,带领全党和人民群众战胜了一切困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纪元。
2. 对延安时期的理解
在美丽的延安,共产党领导集结了无数革命者、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共同奋斗,建设了一个彰显人民力量的新社会。
这个时期的历史对于现在的我们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现状下,延安时期的红色精神和奋斗精神,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 关于爱国主义的思考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我们
要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为人民的福利奉献自己的力量。
4. 对于革命信仰的理解
纪录片中展现了一批身在草根的人物,他们有的来自什邡,有的来自
双泉口。
他们在革命信仰的驱使下,不择手段,为共产党的事业献身。
这一点提醒我们,人生苦短,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必须以信仰为指引,勇往直前,为理想而奋战。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永恒的荣耀。
观看《走进延安》,我感受颇深。
这部纪录片客观地展现了历史的全貌,同时也表达出了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
取力量,将这种力量转化为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
红秀《延安 延安》观后感
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红秀〈延安延安〉观后感》前些日子,有幸去观看了红秀《延安延安》,这场演出真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一进演出场地,那种独特的氛围就把我紧紧包围。
舞台的布置,灯光的设计,还有那充满年代感的道具,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演出开始了,随着音乐响起,演员们陆续登场。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让我瞬间沉浸其中。
其中有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群年轻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
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脸上洋溢着坚定和憧憬。
有个小伙子,看起来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脚上的鞋子也磨破了边儿。
他的眼神特别明亮,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仿佛能穿透黑暗。
他一边走,一边和身边的伙伴们谈笑风生,说着自己对延安的向往,说要在那里干出一番大事业。
还有一个姑娘,扎着两条麻花辫,脸蛋红扑扑的。
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猜那可能是她的日记,记录着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她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看远方,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当他们终于到达延安,那种喜悦和激动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在一起。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澎湃,那种找到了归属、找到了方向的满足。
在延安的日子里,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缺衣少食、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更没有退缩过。
有一场戏,是大家一起开垦荒地。
烈日当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汗珠,但是他们手中的锄头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有的人手上磨出了水泡,有的人累得直不起腰,但是他们依然相互鼓励着、坚持着。
我看到一个大叔,年纪应该不小了,但是干起活来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他的衣服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背上,可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笑容,还时不时地给身边的年轻人传授一些干活的窍门。
还有一幕是关于学习的。
在一个简陋的教室里,大家坐在破旧的桌椅前,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
我们从延安来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我们从延安来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我们,从延安走来》作为陕西省纪委监委“一戏一剧一片”廉政文化精品项目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从延安来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2022,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从延安来观后感心得体会1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6月21-22日,我局组织党员先后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史馆。
座座简陋的窑洞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居住过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为了保持我们党的纯洁和先进性,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他们在这里发动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在这里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参观了简朴、简陋而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使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从真实的图片和原址中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前辈眼观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文化巨匠的高尚追求和人格魅力。
通过图片展曾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
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
延安精神的观后感400字
延安精神的观后感400字篇一:《延安精神观后感》那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看完纪录片《延安精神》之后写一篇观后感。
实话说一开始我是挺不情愿的,想着这肯定又是一次无聊的历史课后任务。
可是当我打开电视,看到那些黑白的画面,听着老一辈革命家们坚定的声音,我突然觉得有点不一样了。
影片里那些穿着破旧军装的人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笑得出来,还能唱着歌跳着舞,这份乐观和坚持真的让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特别是有个老奶奶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她说那时候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种团结的力量让她觉得再苦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有时候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抱怨连天,其实回头看看那些前辈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他们教会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存希望,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篇二:《延安精神观后感》周末的时候,爸妈陪我一起看了《延安精神》这个纪录片。
本来以为会很枯燥,结果没想到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了进去。
那是一个关于信念和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群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靠着相互支持和坚强意志,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
片子里有一个镜头特别打动我,是几个战士围坐在篝火旁,虽然身上都是补丁,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不是那种物质上的富足,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这种感觉就像是,即使外面狂风暴雨,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温暖自己也能照亮别人。
还有一个片段是关于学习的,那时候条件那么差,但人们还是坚持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想继续努力了,其实想想这些前辈们,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看完纪录片,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
延安精神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更是激励每一代人向前的动力。
参观延安观后感
参观延安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延安市,这座充满着革命红色历史的城市。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延安这个重要的革命老区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民斗争的艰辛。
延安观参观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我的参观体会。
延安观的历史背景延安观位于延安市区中心,它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延安胜利结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延安观的修建始于1947年,历经多年的艰辛工作于1958年正式完成。
建筑设计上汇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革命红色精神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其宏伟的建筑气势展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底蕴。
参观路线我们参观了延安观的四个主要部分:入口广场、纪念墙、展览大厅和中心红军雄壮壁画。
入口广场延安观的入口广场犹如一个巨大的石雕百花园,四周环绕着鲜艳的花朵和绿树,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广场中央是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红色延安观”四个大字,让人感受到延安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信仰。
纪念墙走进延安观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大的纪念墙。
墙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领袖的形象。
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正确领导和组织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览大厅进入展览大厅,我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展品和图片,展示了当年延安的革命生活和革命斗争。
延安的土、洞和石头都成为了革命的工具,延安的人民都成为了英勇的战士。
通过这些展品,我真切感受到了当年延安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可贵品质。
中心红军雄壮壁画最后,我们来到了延安观最具震撼力的地方——中心红军雄壮壁画。
这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红军长征时的英雄壮举和艰难跋涉。
红军们身着简朴的军装,背负沉重的物资,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
这幅壁画的细节描绘和逼真的形象给人以至今难以忘怀的感觉,让人深深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我的观后感参观延安观后,我深深被延安的历史底蕴和革命精神所感动。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
延安十三年 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延安十三年观后感概述三、影片中的亮点四、影片中的不足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青年,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延安十三年》。
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素材,展示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
观看完影片后,我深感震撼,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观后感概述】《延安十三年》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影像画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整风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这部影片既体现了我们党在逆境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展示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厚基础。
【影片中的亮点】首先,影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脉络,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其次,影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实物资料,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年延安的艰苦岁月。
此外,影片还通过访谈多位亲历者,生动还原了那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
【影片中的不足】尽管影片在展示历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阐述较为简略,可能让观众难以全面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同时,影片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也略显单一,缺乏立体感。
【总结与建议】总的来说,《延安十三年》是一部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更能激发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然而,影片在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建议今后的纪录片创作更加注重细节描绘,丰富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感受历史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
延安精神馆 观后感
延安精神馆观后感篇一延安精神馆观后感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延安精神馆,哎呀妈呀,这一趟下来,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走进那馆里,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过去,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人们得有多不容易啊!看着那些展示的艰苦生活场景,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下去吗?也许能,也许不能,毕竟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这代人真的很难想象那种苦日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眼神,透过照片,仿佛能看到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
我觉得他们真的太牛了,那种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劲儿,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可再想想现在的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真是惭愧啊!参观完这个馆,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不能再这么怂了!不过话说回来,时代不同了,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了,那延安精神在现在还有用吗?我觉得吧,肯定有用!虽然形式可能变了,但那种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核心永远不会过时。
这一路参观下来,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延安精神,我会记住你的!篇二延安精神馆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去了延安精神馆,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一进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心里不停地嘀咕:“这都是啥呀?”看着那些陈旧的物品和充满历史痕迹的照片,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不禁想,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难道不怕吗?也许他们也怕,但他们心中有信念,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以他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我看到展示的那些破旧的衣物和简陋的工具,心里一阵发酸。
这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啊!再想想我们现在,穿着漂亮的衣服,用着高级的玩意儿,还总是不知足,真是不应该啊!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我们总是在喊着要学习延安精神,可到底怎么学呢?是嘴上说说,还是真的要付诸行动?我觉得这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观后感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
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
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
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
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
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着作。
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了党的生命线,用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指导整风运动。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
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对中国国情进行透彻分析,正确的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
实践证明,理论创新非常重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时代性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为民,应永远遵循的根本宗旨。
1944年9月5日,红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毛泽东于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遵循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到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当时陕甘宁边区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极具困难的矛盾,群众提了意见,并且说了一些闲话,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于是,及时出台了“减征公粮”、“精兵简政”等政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动员自己动手,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匮乏的困难。
在反思老百姓的闲言闲语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认为延安不是九天之上,也不是九天之下,群众有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要虚心听取。
要习惯听闲话,准备多听闲话,“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以减少我们工作中的盲目性。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延安,出思想出精神的圣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库。
专题讲座心得-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一位资深教授给我们讲授关于延安精神的各种历史渊源及影响,教授以他丰富的学识以及独到的见解,带我们回顾了延安的各种风风雨雨;同时教授还给我们拉奏了一段二胡,让我们深刻认清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及激动人心、气势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通过这些刺激引导着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当年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总结与升华,可以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发育与成长,更离不开陕北这块革命的肥田沃土,正是当年小米饭“雪中送炭”,正是延河水涓涓不断的滋养,正是陕北延安人民的忘我牺牲,才使从井冈山燃起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蔓延成“大火燎原”,才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使红色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而震惊世界。
“延安精神”是一种进步精神,是一种向上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胜利精神。
它激昂地号召着钢铁红军战士从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重新奋起,它火一样地激励着中国共产党有志之士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它磁石般地吸引着全国大批优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加入革命的洪流,它坚强地引领着陕北百姓和全国人民义无反顾地跟随中国共产党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最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通过教授的讲授,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
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
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加强学习,努力工作。
通过教授的学识讲授,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
虽说平时自己也在学习,但现在看来学的不系统,不连续,缺乏整体规划和明确目标。
今后,我会进一步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多读书,读好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在工作中,不能仅局限于按部就班的完成,要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的思考,善于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将继续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不仅共产党人需要这种坚持和弘扬,民主党派也要学习和发展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是广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伟大、民主、自由、富强中国的根本需要。
任何时候,都需要民主协商,统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任何时候,都需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如此也唯其如此,中国才能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起万民同乐的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
它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
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
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我以前的想法观点,处世态度发生了些许改变,下面我将以我的改变为基础,来叙述一下我学习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延安时期,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有了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上前线就能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在后方就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而在现代有了此种精神,就会有一大批人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我们的宏伟目标就能实现。
以前在做大家一起完成的工作时,常常应付的干一些,不够专心认真,因为没有动力。
自己忽视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事情,为祖国的发展、为祖国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想以后,就会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让我动力十足。
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
实事求是,不是就事论事,轻视理论,而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指导我的实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验初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按照别人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时常不能得到文中描述的实验结果,只有以事实求是为准绳,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原因,从而进步提高。
理论及先人的成果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方案,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切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延安时期提出和实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
实行群众路线,就能使党实施正确的领导,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防止冒险主义和尾巴主义,即使有了某些偏差或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虽然我不是领导,但群众路线的观点同样给我以启发,做事情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