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2020年春季)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童年发现》教案

23童年的发现导教案设计课题童年的发现课型新授课1.认识“胚、祸”等 10 个生字。
教课目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课尸文内容,感觉课文语言的风趣。
3.意会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八刨根问底和勇敢想象的精神。
1.感觉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课要点2.意会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刨根问底和勇敢想象的精神。
1.认识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采集科学家遭到驱赶和伤害的有关案例,制作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课前准备师)2.预习课文,采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
(学生)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教课环节一、揭露课题,指引怀疑(用时: 3 分钟卄二、初读课文,归纳粗心(用时: 7 分钟)三、小组学习,认识发现(用时: 10 分钟)四、品读语言,领会风趣(用时: 15 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课提示1. 岀示课题,指引学生对课题质 1.读题怀疑:“我”的发现是什么?疑。
“我”是如何发现的?发现的结果如弓 1 导学生回首略读课文的学何?习方法。
2. 指引学生关注阅读提示。
2. 默读阅读提示。
1.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 1.自由朗诵课文,画出 " 文中的生字词。
新词。
2. 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2.同桌相互沟通自学状况,要点讨论注意重申:“胚”的读音为p e i如何记着字音及字形。
“赋”的读音为 f u,“窘”的读音3. 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3. >■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为 ji o n g4.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4.分自然段读课文,试着用简短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源:]1. 指导学生迅速读文,思虑:“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1.迅速读课文,思虑:“我”的发现我”的发现是什么?是什么?2. 设「计小组研究活动:“我”是 2.小组研究:“我”是如何? 发现 1. 在研究“我”的发现过程时,引导如何发现的?的?学生抓住要点句「来领会。
[根源 :]课件岀示有关提示:①梦中翱翔。
[根源:学 |科 |网 ZXXK① 找岀有关的句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
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2、是呀!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析赏课文1、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的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出示课件)2、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第一段(1—2):讲“我”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二段(3—13)介绍“我”发现这一规律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14—19)讲述“我”因此受到的惩罚,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回忆性文章。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作者童年的机智、好奇、求知若渴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本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自己的探索欲望。
文章以童年为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思考童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童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选取的文本为《童年的发现》,着眼于展现童年时光中的趣事和感动情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深刻。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童年的感悟;•探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童年的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准备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启动(5分钟)•播放童年回忆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情绪,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导入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3. 课文学习(30分钟)•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解析课文,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感情表达。
4.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心情;•小组交流,学生相互分享童年趣事和感悟。
5. 思考启发(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发现和感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流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和朗读提升语文能力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表达童年回忆并能够流畅朗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老师可以用一些童年回忆的图片或者听觉资料来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关注生字识读和生词解释。
2.赏析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和情节。
3. 学习任务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师纠正发音或演读不流畅的部分。
2.布置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课文表达自己的童年回忆或
感受。
4. 情感体会
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对童年的珍惜和感恩。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回忆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本节课以《童年的发现》为主题,通过文学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童年回忆的温馨和美好。
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激发对童年回忆的情感和感恩之心,同时提升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训练思路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练。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
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
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从说到写: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
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鼓励表达,激励创新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
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经历的回忆,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篇文章出自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童年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和挖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
5.能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修辞手法。
4.创造性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案例分析。
4.学生作文纸和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互动,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巩固(10分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会欣赏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23 童年的发现一、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
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
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
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
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
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3.认识作者: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背景介绍《童年的发现》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该课文以童年时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特殊经历,引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是一篇具有启发意义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童年时的纯真和美好,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和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童年时的快乐和困惑。
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为抽象或复杂的句子和段落;2.发现课文中隐藏的情感和寓意。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分析1.课文中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特殊经历,通过这次经历,主人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2.课文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2.朗读与品味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情感,感受作者的用心和笔法。
3.互动讨论法: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或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2.学习课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感。
3.文本分析:分段解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4.练习与讨论:配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意图。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情景再现: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情感。
3.朗读与品味:让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整理课文内容,总结体会和收获,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认识探索自然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具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2.多媒体设备3.图画、小道具等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引出童年的探索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谈论对童年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情境体验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童年时期的探索场景,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四步: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感悟,引导学生对文中情感进行理解和品味。
第五步: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对童年探索话题的认知。
第六步:课堂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探索的看法和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第七步: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童年的意义和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体验和课文赏析,成功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记录一段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深入了解童年探索的主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科学家发现、发明的故事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感知“发现”。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
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1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9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句子的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前后文,用小标题总结我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①梦中飞行②老师解释③大胆猜想5、理解难理解的句子①“我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从“九岁”“完全”“独立”等体会我的发现是抑制不住的自豪!②“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从课文中看,这位教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是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很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6、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发现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7、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话,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第二课时课外拓展,引导“发现”1、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感想。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概括《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童年时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培养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童年时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在童年时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或探索吗?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激发其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教师帮助解决。
2.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在童年时有哪些发现?他是如何发现这些的?”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3. 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三)深入理解,探讨主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的发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2. 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体现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尝试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记录自己的童年发现或探索。
3.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一)板书:童年。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
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二)板书:发现。
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7课《童年的发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二)小组检查读课文,边读边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三)交流: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
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
而且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①随机理解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②理解“几乎、似乎”在文中的含义,并且试着说一句话。
③指导阅读课文地一节。
教师引读。
学生自己读,齐读。
④仿照课文样子,找句式先说后写。
我对是那样,只要,就。
我的是那样,那样,似乎,就能。
(四)交流: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弄清楚了“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和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理清了课文主线,摸清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平时要认真预习。
三、回顾小结课文中我对每天夜里做梦飞翔感到迷惑不解,从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词语二遍。
3.搜集资料:瓦特、牛顿、爱迪生等几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什么他们是怎么取得这些重大发现的【设计意图】:课后收集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些什么,不仅拓展了学习时空,逐步培养课外学习的习惯,同时为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能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难点词汇的意思及用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发现》(1)课文内容梗概《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发现各种不同物品时的有趣经历。
通过对每个物品的发现和玩耍,表达了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好奇心。
(2)课文重点内容整理•小男孩在家里的发现•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童年时的喜悦和好奇心2. 课文理解与解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热身朗读,感受语言节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和记忆•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分析文章中细节内容,掌握重点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课堂:通过图片、引言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读领读: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风格。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重点。
4.师生互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课文分析: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6.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简短故事引入课文主题《童年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听读领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思路,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2020年春季)

23.童年的发现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1828出生。
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
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
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 (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2.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新华字典中对发现的解释,提出问题。
课文中作者的“发现”是哪一种意思呢,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二、天马行空想象篇1.提出问题,什么是“胚胎”?引入作者居然九岁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可想而知,他说出自己发现的这句话是有多么的骄傲与自豪呀。
(出示内容)谁能情景再现,用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呢?(展示三位学生的朗读,用朗读感受作者的开心、骄傲自豪,或自己的疑惑)2.学生默读课文3--13自然段,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默读要求)十个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来概括那就是:“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的发现居然始于他的梦中飞行,(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3.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形容词来说说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梦?嗯,老师也觉得很是奇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吧!4.通过这神奇的梦,你们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5.奇幻梦境,学生分享。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有趣的梦想要分享给大家吗?三、求知若渴探索篇1.出示作者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再次问,你们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2.当老师的回答未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时,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2、13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从刚刚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爱幻想、爱思考的菲奥多罗夫,那么这部分内容又让你认识了怎样的他呢?3.总结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引出作者悟出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童年的发现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1828出生。
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
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
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由于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主张不受课本限制,通过直接研究当地的地理、历史和观察星球、进行实地试验获得知识,他常与学校当局发生龃龉,因而频频更换学校。
1867年步行到莫斯科。
1874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担任管理员,历时25年。
1903年去世。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史。
据说他几乎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他的博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知识界口碑载道,甚至使他带上传奇色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胚胎:概念:胚胎是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
囊胚、胚的早期发育和胚胎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在体节时期,三个胚层都发生了变化。
外胚层在背部中线凹陷成沟,称神经沟,沟的两岸称神经脊。
神经脊逐渐接近、愈合,致使神经演变为纵贯胚体的神经管。
神经管和神经脊将来演化为神经系统。
内胚层随着胚体卷曲成管状,称原肠,原肠依部位又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发育过程:一般来说,卵子在受精后的2周内称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3~8周称为胚胎。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里只能简要地介绍胚胎发育的情况。
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发育,形成为胚胎。
先形成的胚胎为桑椹胚(胚胎的形状像桑椹),然后形成囊胚(胚胎呈囊状),并且植入在子宫内膜中,吸取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
囊胚壁为滋养层,囊中有内细胞群。
胚胎继续发育,内细胞群的一部分发育成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这三个胚层,再由这三个胚层分化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细胞:基本简介:生物学名词。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
形状多种多样。
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
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
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界中,无论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研究领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
细胞生物学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尖端学科,是生物、农学、医学、畜牧、水产和许多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
草履虫简介: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
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
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仔细。
科目:属膜口目草履虫科大草履虫属。
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
大草履虫是原生动物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长约180~300微米,用肉眼观察含有大量草履虫的液体,可以看到很多针尖状发亮的白色小点在浮动,这些白点就是草履虫。
生活环境: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
大多数草履虫是全动性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 (属于植物性营养。
草履虫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其耐污性极强。
人的细胞只有晚上睡觉时才生长吗?据有关资料,白天,当人们清醒时,紧张忙碌的工作压力使人体各个部分处于紧绷状态,细胞分裂的速度降低,而晚上11点至凌晨5点,人们入睡时是细胞生长和修复的高峰时段,细胞分裂的速度比白天快好几倍。
所以课文中老师说“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是正确的。
而我听了老师的话后把它绝对化为“白天不长,只有晚上才长”是片面的。
人是从草履虫、鱼、青蛙、兔子、猴子变成的吗?这是老师面对一群九岁的孩童对生物学中人的起源问题的通俗化解释,并不是草履虫直接变成鱼,鱼直接变成青蛙,青蛙直接变兔子那么简单。
这位老师要说明的是动物进化系统树即生物演化的发展路径。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吗?这是达尔文关于人的起源的一个观点,母腹中的胎儿的细胞开始不断地分裂生长,每个月都有变化。
早期几个月时胎儿还保留着一些鱼或其他动物的痕迹。
研究胚胎学发现,鱼、蝾螈、龟、鸡、兔、猪、牛等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很相像,都有鳃裂和尾,头部较大,身体弯曲。
以后才逐渐分化,显出不同。
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部也消失了。
这些现象正说明他们都是从很古时候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因为遗传把过去演化历史的痕迹保留在胚胎时期里,所以有胚胎初期的相似。
不仅如此,如果受精卵当作单细胞动物算起,那么每个胚胎的个体发育,等于重现了它的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
这就叫生物发生律。
这理论就叫做生物重演论。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生物的时钟: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
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生物都是按自己的“时钟”安排生活和工作的。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察觉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
从凌晨说起,做啤酒的蛇麻草在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谢了;牵牛花大约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张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点头;七点钟芍药开始争妍……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刚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绽开了;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吐出芬芳;而在皎洁的明月下,月光花才开始像美女一样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动物也是这样。
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
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
猫头鹰似乎知道田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在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小小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
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望它。
有时,人们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
原来,在动植物体内藏着一个“时钟”,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
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
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pēi pī)胎发育的规律。
2.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éng 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
3.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ù wǔ),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4.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fù 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5.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zhǎng zhàng)得通红。
二、词语模仿秀。
1.哈哈大笑(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情不自禁(含“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心所欲(含人体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痴迷着迷迷惑1.人类对飞行一直(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天神,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2.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
发明发现发生3.找到攻克艾滋病的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重大的( )。
4.考古学家在冰川里( )远古时代的微生物。
阅读能力大提升四、读课文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