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合群”和“不合群”,影响一生,差别真的很大
越是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的人
![越是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91b9256d31126edb6e1a1015.png)
越是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的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是内心的孤独。
对于“合群”和“不合群”,其实每个人都在这两者中挣扎过。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合群”才能符合大众的潮流,才能成为一个正常人,才能不被别人耻笑。
可在这个社会,有一种人,他们本身就是“不合群”的人,无论怎么“合群”,也活得不自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社交高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八面玲珑。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合群,仅仅象征了你懂得交朋友。
而不合群,未必就象征了这个人不懂得社交。
”年轻的时候,身边的人总是教我们要懂得“合群”,所以我们每个人才对“合群”有了那么多的向往之情。
可当人上了一定年纪的时候,我们将看清人际关系背后的真相,慢慢地,人会变得不合群。
在人这一生中,基本上是越成长,越老去,越孤独。
这里的“孤独”,并非指内心的孤独,而是指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从之前的百来几十个朋友,变成寥寥几个挚友。
看似是数量少了,可却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感情。
人,无论身处什么境地之中,别受外界“观念”的影响。
自己想合群就合群,自己不合适合群,那就别去合群。
一个人独来独往,也是一种享受。
亚里士多德曾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神灵,便是野兽。
”未来,别小看离群索居,不合群的人,他们天生便有这几个优势,往往能独当一面,胜人一筹。
洞察入微,心思细腻如果说合群的人是一个太阳,那么不合群的人,便是一轮明月。
在太阳底下,也许是由于光照太猛,所以我们很难发现身边的细微之事,难以做到心思缜密,洞察入微。
可在月亮的清辉下,我们伴随着柔和的月光,将能清晰地环顾四周,看清世道和人心,静静地处理世间之事,让自己的内心不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不合群的人,他们特别“敏感”,能感知身边的一切人与事,能揣测对方的所思所想,做到角色代换,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所以,他们看待某件事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他们对待某个朋友的态度也会更加真诚。
这种人,他们适合当一辈子的好朋友。
辩论赛辩题 我不合群 我不改
![辩论赛辩题 我不合群 我不改](https://img.taocdn.com/s3/m/3c5f811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2.png)
我不合群,我要改我不合群,我要改改变而不是改正不合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被冷落,被孤立.如果是我说的情况的第一种,吃喝玩乐,言行举止这一方面,你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想要和他人一起去玩,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的需求,如果需要陪伴,那就了解他人的爱好,试着从小事去帮助他人,让别人感知到你的存在,可以给他带来温暖,如果只是一时的想法,那大可不必为此怅然。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524页,合群:跟大家关系融洽,合得来。
心理学概念“虚假独特性效应”,“虚假独特性效应”是指在能力上,人们会认为自己的品德、智慧、才气是独一无二的,他人都不如自己。
当自己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提出一个想法,总免不了喜形于色,内心在想:“唯有我,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别人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找大家熟悉的话题。
熊浩,无我,天地境界,共情能力的培养,合群是想长大合群是能力和意愿(便捷性隐秘性在网上,所以会有很多兴趣群,说明是有意愿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提高了现实中加群的门槛,愿意做些改变,弱连接变成强连接,使我们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愿),不是性格群,环境,人正方:要改。
这道题的前提是我不合群,也就是有个群体,我要融入无法融入的时候,我扪心自问,我要改吗?从题目的主观意愿看,我是希望能融入的,而且,我是那个不合群的人。
根据“你要改变这个世界,要首先改变自己的”俗语原则,改变自己要比改变身边的人性价比高。
第一,你只需要改变自己就能融入,以实现目标;第二,自己更了解自己,要想融入就很容易了解自己不融入的点,改一下,比较直截了当。
第三,如果觉得委屈求全,你改变自己的初衷,不融入到这个群体里,也是一种改变。
综上,改变自己对自我而言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手段。
同时如果群体高于你自身能达到的水平,改变自己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融入到群体中对自己是有益的。
辩手颜如晶说过一句话:“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但如果我合群了,我就是真的孤独。
”会感到孤独,正是因为走入了一段无效的社交中。
优秀的人, 不是不合群, 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面没有你。
![优秀的人, 不是不合群, 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面没有你。](https://img.taocdn.com/s3/m/f9a543dc8bd63186bcebbc7f.png)
优秀的人, 不是不合群, 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面没有你。
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面没有你。
1、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常有过人之处。
整天混在朋友之间的人,未必有多大的能力。
2、受周围人嫉妒、非议的人,大多具有能力。
人们从来不会去嫉妒弱者。
3、找女朋友、找男朋友时,眼光很高的人往往也是有过人之处的,他们追求卓越完美。
4、敢在人群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人,敢得罪人群的人,常有大本领。
5、固执的人多数时候要比随顺的人要强,狂妄的人也多数时候有过人之处。
当然,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固执狂妄的人,是没出息的人。
6、走路比常人快,腰杆比常人直的人,多有过人之处。
7、喜欢静静沉思的人,走在路上神情镇静稳定的人,不东张西望的人,脑袋里面定有他的想法。
8、当一大群人都反对他的时候,他还是依然不改变他的想法的人,常是能干的人。
9、为了生存能够放下架子去捡垃圾、擦皮靴的人,日后会有出息。
10、几乎听不到他说某某某很厉害的人,不可以小视。
那些整天在吹嘘别人成就的人,多是没出息的人。
11、说出了话就能马上执行的人,必能有大作为。
12、看他做事情条理分明,步步都显出目的性的人,脑袋不会弱。
今年干的事,明年还见到他在干,一般这种人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小视。
13、比较讲究自己仪表、言行举止的人,应该是有教养或者是有见识的人。
14、从来没有停止过张扬自己的人,常有过人之处。
一般的人,只要被打击几次,就再也张扬不起来了。
坚持张扬的人,必定有张扬的资本。
15、富有激情的人,充满热情的人,多能闯出名堂。
16、能够很好地品评各种人物的人,定有他的洞察力。
大多数人似乎觉得周围的人相差不大,这就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现。
17、干出了些常人干不了的事的人,不可以小看。
18、有着强烈欲望、强烈渴求、强烈支配欲和表现欲的人,不可以小看,这些是成功的开始。
总之,有一条原则:最有能力的人都有某种奇异之处,这使他与常人区分开。
当你发现一个人与大众很不一样时,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你很有可能发现了一个优秀的人。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95a15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8.png)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活动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而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效果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
本文将探讨人际合群和社交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
1. 人际合群的意义人际合群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融入他人群体并产生积极的互动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合群能力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人际合群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其次,人际合群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此外,人际合群还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2. 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社交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各种社交环境,并与他人建立起积极和谐的关系。
首先,社交能力可以提高个体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
其次,社交能力可以增强人际吸引力,使得他人更容易接纳和喜欢我们。
此外,社交能力还有助于解决冲突和处理社交压力,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提升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的方法(1)培养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提升人际合群与社交能力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社交互动保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
(2)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包括聚会、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等,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巧和经验。
(3)学习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倾听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观点。
同时,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是提升社交能力的重要方面。
(4)培养人际敏感度:人际敏感度是指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敏感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非语言表达和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98岁老人坦言:不合群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
![?98岁老人坦言:不合群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eaab46e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8.png)
98岁老人坦言:不合群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原创2022-07-27 16:12·太空号导语: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能够长寿。
影响寿命的有很多种因素。
有的人说是人际关系,有的人说是退休金。
而98岁的马大爷则说不合群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
具体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马大爷怎么说吧。
98岁马大爷的自述我叫马威,今年98岁。
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
退休后可以领3千多的退休金。
退休以后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快乐。
我的老伴每天都会换着花样给我做菜。
每天吃完饭了,我们都会手拉手在河边散步。
晚上则是一起看电视,享受美好的时光。
我们两个没有了工作压力,终于可以好好地陪伴照顾对方了。
我们还一起去过泰国旅游。
那里的风光真的特别好。
我和老伴看着心里都高兴得不行。
节假日的时候,儿女们也会提着营养品来看我们。
可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老伴在一天夜里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我悲痛欲绝,哭了很久。
眼泪哭干了,我才意识到以后都要孤独一个人了。
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小家。
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我一个人在家里整天呆坐着,根本不知道干什么。
我觉得自己再这样无聊下去就会成老年痴呆了。
于是我就出门走走,想认识一些新朋友。
很快我就认识了一些邻居大爷。
有的年纪比我大,有的年纪比我小。
他们经常在一起抽烟喝酒。
他们总给我递烟,我也不好意思不接。
久而久之我也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
时不时他们还要拉着我一起喝酒。
一边喝酒一边色眯眯地看着路边的美女,各种点评。
我感觉又低俗又恶心。
他们总问我那些路边的小姑娘怎么办。
我就说还可以。
他们笑着说我没眼光,不懂得欣赏。
我其实非常受不了他们。
可是只能忍着。
如果不跟他们玩,我一个人实在太孤单寂寞了。
他们还拉着我去牌馆打麻将。
我们打的就是一些小牌。
可是总有几个大爷耍赖不给钱。
自己输了就赶快说不打了。
我也不敢说,生怕彼此太难堪。
牌馆里也是乌烟瘴气的,我感觉浑身难受。
我觉得长久这样不是个办法。
于是我就提出了去周边旅游的想法。
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了不合群的人
![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了不合群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df07dc4808a1284ac950435a.png)
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了不合群的人人生路上,最不需要的就是合群。
一个人太合群,往往会因此而忽略了自己。
大学时,明明是想去图书馆学习的,可寝室的人都在追剧,打游戏。
为了不被孤立,你只好追随他们的生活。
明明不喜欢,偏偏要委屈自己。
工作后,明明想把下班时间用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却为了合群不得不出去应酬,唯恐被同事们排挤。
明明想要活出自己,却不得不迎合。
多少年轻人,陷入了一种盲目合群的状态,喜欢用社交来刷自己的存在感,用朋友的数量来衡量自己的人脉。
尽管很多时候,他们会感到违心和疲惫,但仍逼迫自己去社交、去合群。
最后,渐渐迷失了自己,越来越无所适从。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刻意的去合群,也不必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敢于不合群,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
不要总想着讨好全世界,你也做不到,更没必要。
不合群,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了不合群的人。
《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一到群体当中。
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为了合群而放弃自己的自我思考。
”曾有人说过:人群是人的坟墓。
低质量的社交让我们结识狐朋狗友,耽于吃喝,玩物丧志,这样的社交是堕落的开始,毁掉自己的前奏。
很多人喜欢热闹,喜欢在人群里呆着,觉得这样才会有安全感。
渐渐地,也就让自己被淹没在人群中,平凡无奇。
鲁迅说过:“野兽都独行,牛羊才成群。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取决于你身边的人,而在于你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独处其实是有好处的,这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审视的好机会。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只追逐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只为做出让自己无悔的选择。
人生在世,你真的不必太合群。
独处是一种清欢,亦是一场修行,做一个不合群的人,没什么不好。
人的最高境界宁静致远,戒骄戒躁,独立自主,永远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中心不盲目从众。
很多人以为不合群的人,不懂得处理人情世故,其实只有不合群的人才最清醒。
关于合群与不合群的作文
![关于合群与不合群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2837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3.png)
关于合群与不合群的作文哎呀,这可是个大话题啊!合群与不合群,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合群,跟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好像不太合群,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着。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而已。
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合群。
合群就是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喜欢跟你在一起。
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小窝,让你觉得很舒服。
当然啦,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学会如何去适应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方式。
比如说,大家都喜欢看电影,那你就不能总是独自一人去看书或者打游戏;大家都喜欢吃辣的食物,那你就不能总是挑食或者吃清淡的东西。
要想成为一个合群的人,就需要学会如何去融入别人的世界。
但是呢,有些人可能就不喜欢这种感觉。
他们觉得自己太合群了,失去了自我。
这时候,他们就需要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行动了。
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当然啦,这并不是说你要跟大家唱反调或者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
相反,你应该学会如何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一来,你就能在不合群的时候也能过得很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合群还是不合群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处境都不一样。
但是呢,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看看你自己在朋友圈子里的地位。
如果你总是被大家忽略或者排挤在外头,那可能就是你不合群了;反之亦然。
第二,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
如果你总是感到焦虑、紧张或者不安,那可能就是因为你在努力去适应别人的期望;如果你感到轻松愉快、自信满满,那可能就是因为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三,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那可能就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独特性了;反之亦然。
好啦,以上就是我对于合群与不合群的一些看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记住啦,无论你是合群还是不合群,都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跟家人也无话可说,这是不合群吗?
![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跟家人也无话可说,这是不合群吗?](https://img.taocdn.com/s3/m/534a64d603d8ce2f01662392.png)
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跟家人也无话可说,这是不合群吗?沉默是金,学会沉默,是一种成熟。
曾经以为一个人不喜欢说话,是孤僻的表现,但是经历了人生的浮浮沉沉以后才明白:原来沉默是因为一个人变得更成熟了,看清了,也看淡了。
常常会有很多读者问:“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跟家里人也无话可说,这是不合群吗?”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自我排解,也是一种放松,一种疗愈。
正所谓“看淡世间事,修得平常心”。
人到中年,要学会苦而不言,痛而不语,一个人去默默消化所有的心酸和不快。
无论有多少痛苦和委屈,不必逢人就说。
你要明白,人生不易,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始终还是自己。
你要敢于接受这样的事实,越长大越孤单,年岁越长,越不喜欢热闹,而是享受静谧和独处。
一个人心累了,会变得渐渐不想说话。
“十有八九的欲言又止,在日后想来都是庆幸。
绝大多数的敞开心扉,事后往往都是追悔莫及。
”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不愿意去诉说,多半是因为他真的太累了。
尤其是当我们对一个人真正寒心时,往往是不吵不闹,而是变得沉默不语,漠视一切。
一个人渐渐不想说话的时候,那是真的累了,是心累。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推开家门,一家人都在指望着你。
可是,谁又会知道我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其实压抑着滔天巨浪。
别人只关心你赚了多少钱,能为他带来多大好处,却很少有人会问你一句:累吗。
最难过的是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叛逆,不学习,要不就是爱人还在指责你,嫌弃你赚钱太少了。
最后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越来越沉默,一个人吞下所有的心事,抗下所有的压力。
因为没人懂,所以不愿再去解释什么。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平时聊天的朋友有很多,但是能说真心话的却没几个。
没有人陪你感同身受,何必说那么多,说话也很累。
对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沉默是最强大的回击。
有时候我们沉默,是因为难过,找不到倾诉的人,说不出心里的话。
因为他明白,说得再多也没有用。
因为没人懂,所以学会了隐忍。
与三观不同的人交往,反而越孤独,说那么多的话,却没有人真正懂得自己。
生活中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什么人?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生活中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什么人?专家回答太到位了](https://img.taocdn.com/s3/m/ff5e27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7.png)
生活中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什么人?专家回答太到位了专家一:一个“没朋友”的人,基本都是这“三类人”,八九不离十!我们经常会说出门靠朋友,所以在生活中拥有三五个好友其实是非常好的。
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特别好的朋友,当然对于有些社交能力比较好的人来说,他们的朋友就会更多了,虽然说有的朋友仅仅只是点头之交,但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帮助自己。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没有朋友,这类人通常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没有朋友。
一个没有什么朋友的人,无非都是下面的这三类人,八九不离十都是这样。
第一类:就是非常懒惰的人,虽然说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都会有一些懒,但是在这里小编所说的,是在整个生活中都非常懒的那类人。
他们通常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追求,都是过着过一天是一天的生活,而且他们不仅仅自己过这样的生活,还会把自己的负能量带给别人。
甚至在有的时候,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只会想着让别人去帮助自己解决,对于这类只希望别人对自己好,可是自己对别人不仅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会影响别人的人,通常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的。
第二类:就是小气,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经常会见到这类非常小气的人。
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情况,所以会比较的爱算计,但是那类真的特别小气的人,是会让周围的人非常反感的。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在朋友之间,有时候没有必要算的那么精细。
这类非常小气的人,通常还会想尽办法,来让自己占便宜,甚至不惜牺牲别人去成全自己,所以对于这类人来说身边肯定不会有什么朋友的。
第三类:就是势利,如果说前两个还可以让人接受的话,最后这一个应该就是最让人接受不了的了。
这类人通常都会围绕在一些有能力的人身边,有钱或者是有权利,还是说有什么其他别人达不到的能力,对于这类人来说就是值得做朋友的人。
如果说你是一个没什么地位也没有什么钱的人,这类势利的人通常是会非常瞧不起的,这类人通常都是墙头草,谁比较厉害就会去巴结谁。
人过30奔40,交好5友!
![人过30奔40,交好5友!](https://img.taocdn.com/s3/m/e34e858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5.png)
人过30奔40,交好5友!一是要交事业型朋友。
进入30岁以后,已经到了人生退不起的年纪。
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家庭刚刚组建,事业尚未稳定,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
和一些以事业为重、以前途为念的朋友在一起,努力打拼,越干越有劲头,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来。
如果结交了一些贪图安逸,只知享受的朋友,天天混日子,慢慢失去了上进心和责任心,就会荒废了事业,很难东山再起,一生也就难成大事。
二是要交正能量朋友。
30多岁的人,应该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但如果一个人天天只知道抱怨,怪这怪那,愤青不已,总觉得社会待他不公,用消极的思想和怨恨的眼光来看世界,心里就充满了负能量。
身边这样的人聚多了,就会影响心情,让本来乐观的心态,变得一团遭,对身边发生的事产生不满,整天生活在怨恨之中,却忘记了自己该走的路。
三是要交时代型的朋友。
30岁的人,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我们要始终让自己的思想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富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很多的人,思想上因循守旧,害怕革新,没有进取精神,总是合不上时代的节拍,他们早晚会成为时代的弃儿,被社会淘汰。
我们要远离这样的人,不能被他们的过时的思想束缚手脚。
要多与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为伍,敏锐地捕捉时代发展的脉络,敢随浪起舞,做弄潮儿,绝不做守夜人。
四是要交低调型的朋友。
30岁的人,要潜下心去干事,要俯下身去聚力,不要去争风头,做所谓的出头鸟。
如果太张扬,往往容易得罪人,结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人,本事不大,牛皮吹得震天响,总是爱逞强,好像自己无所不能。
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你的事业有害而无利,不要拉进自己的朋友圈。
五是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30岁的人,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没有外力的帮助,很难成功。
但不能看到人就往向贴,是个人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要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才能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才有相得益彰,实现共赢。
三十岁到四十岁,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交对一个朋友,同心同德,则事半功倍;交错一个朋友,背心离德,则事倍功半。
我本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文案
![我本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131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8.png)
我本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文案1.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2.当你走过很多路之后,你就会明白,有些路,只需要你一个人走,你真的走过,就会变得更加坚强。
而不合群的时候,那个一个人走的人,其实看起来十分的强大。
3.我不爱热闹,也不爱凑热闹,不是我不合群,是群不合我,我的快乐应该是由我来定义的,而不是随波逐流。
4.不合群,不热闹。
一个人远行,喜欢陌生,喜欢隔阂,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淡薄相处,喜欢这样的格格不入。
5.如果圈子不同的话,不必强融,偶尔来个“不合群”,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6.“像”和“是”之间,还是距离得太遥远了。
7.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我既做不上神灵,那当个野兽也好。
8.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
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种路并不存在。
9.一个人只要败得漂亮,走得洒脱。
那败又何妨,走又何妨。
10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11.所谓人类就是一直在找寻着什么的生物,似乎一直在寻找什么,却又遗忘。
12.高质量地独处胜过低质量的社交13.不合群又如何一个人挺好活得潇洒没那么多钩心斗角活得舒服14.不合群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是人人都懂你,那得普通成什么样,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品味相同的15.你的荣光里充满夸张的崇拜,你的陨落里只有自己的悲哀。
16.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正在向你走来,带着最美丽的爱情。
你要做的只是在他出现之前,好好地照顾自己。
17.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18.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
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
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19.哪怕是飞得最高的鹰,也需要一个不离不弃的影子。
20.悲哀中的礼貌是虚伪。
21.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22.整天犯困,生活艰难,性格不合群,长相很大众,难道说的就是我这种困难群众。
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那样只会毁了你自己
![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那样只会毁了你自己](https://img.taocdn.com/s3/m/d04764b431126edb6f1a10d0.png)
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那样只会毁了你自己作者:天意晚晴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09期生活中,总有一些刻意合群的人,为了融入某个群体,常常违背内心的意愿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各种聚会,或是为了迎合他人而说一些违心的话,把真实的自己丢失在了热闹的场合、虚假的谎言里。
殊不知,盲目合群,只会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会抹杀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使原本可以闪闪发光的自己变得泯然众人。
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努力融入各种群体,积攒一些不必要的人脉,还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因此,我们不应盲目合群,而应找准人生的方向,努力做好自己,这样自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
你要知道,你想要怎樣的人生,就应该合怎样的群。
一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寝室是堕落的开始,合群是淘汰的起点。
”我很认同,有时我们为了所谓的“合群”,往往会做一些违心的事,去迎合别人。
我初中同学小苏曾经给我讲过她的大学生活。
她宿舍一共四人,一个天天逛街、追剧,另外两个秉承“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的思想,目标是在大学里找回她们失去的青春。
于是,她们三人一拍即合,开启了“幸福”的大学生活。
小苏呢,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常常一个人去图书馆读书,一个人去自习室自习,一个人孤独地参加社团活动等。
她一直思量:人们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我现在这么不合群,将来走上社会会不会也不合群啊?二小苏在不断纠结中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她当时觉得自己怎么也融入不到宿舍的“小圈子”,索性放开心态,专心学习。
她每天苦练英语口语,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积极参加社团的各种比赛。
后来,小苏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中不断获得奖杯,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朋友。
小苏发现自己和这些朋友非常合得来,她们平日也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上。
小苏说,给她触动最深的是一位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学姐。
她们在图书馆借书时相识,随即成为朋友。
那位学姐说她四年如一日,从未放松过。
她的室友在她的带动下,全都考上了研究生。
“蝼蚁向来合群,猛兽总是独行”
![“蝼蚁向来合群,猛兽总是独行”](https://img.taocdn.com/s3/m/2943ebe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7.png)
“蝼蚁向来合群,猛兽总是独行”蝼蚁向来合群,猛兽总是独行。
不合群人的人生格言:我宁愿不合群,也不愿低三下四做人!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别管那么多,只管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是。
不合群的人,不是也完全是性格孤僻,而是要调整心态,如何让自己过的更充实,如何赚钱,让自己过的更好。
不合群的人,独立性很强,内心强大,他们内心世界很丰富,并不孤独。
不合群的人,做自己!无效的社交不参为,抗得孤独,耐得住寂寞。
经济独立,自带光芒,自信!他们不喜欢扎堆在人多地方,原因是为了避免是非。
不被打扰,免得是非!自由,安静。
不合群的人,不喜欢侃大山,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
独立的人是聪明人,他们头脑清楚,不受蒙骗,独来独往,喜欢做自己的事。
不喜欢虚情假意的社交,独来独往与真性情,是不合群人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很有个性,主张性很强,别人左右不了他们。
朋友万千,不如知己一人,你有能力,有水平,合不合群别人都会敬重。
不合群的人,身上多少都会有点小孤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孤僻不一定全是坏事!孤僻的人独立,独立的人更善于思考,发现、一些细枝末节细微的地方,大都逃脱不了他们的眼睛,正因为他们看透了人世间的事情本质真相,所以,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有一技之长,或有过人之处的能力。
社会上大多有本事的人,都是这一类人群队伍中产生而来的,比如科学家,发明家,研究家,破案专家,因为不合群独来独往的人,凡事只要他们真心喜欢做,不管做什么,思想都比较集中专一,不会三心二意,做事的态度和恒心毅力,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主张性很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细微,善于发现看待和思考。
所以,不合群的人觉得:和没有共同兴爱好的人在一起,简直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他们讨厌假惺惺,不喜欢溜须拍马,特别厌烦阿谀奉承这一类人群。
不合群的人,骨子里天生长有一副傲骨,大多都是正直人。
他们也懒得主动去讨好别人,本身谄媚的话,心里就不想说,他们更爱做真实的自己,不想戴着一副虚伪的面具去接交同样虚伪的人!不合群的人,喜欢独处一隅,享受独处时光给自己心灵上带来的那份安静。
关于合群和不合群的文章
![关于合群和不合群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3f3839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4.png)
关于合群和不合群的文章标题:关于合群与不合群的探讨一、合群与不合群的定义合群,是指个体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倾向于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相反,不合群则是指个体不遵循群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保持独立和与众不同的态度。
二、为什么有人喜欢合群1.社会认同: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对于被群体接受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
合群能够满足个体的社会认同感,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
2.信息交流: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个体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3.合作共赢:在许多情况下,团队合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共同目标。
三、为什么有人选择不合群1.个性独立:有些人天生具有强烈的个性,不愿意为了迎合群体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他们更倾向于保持独立,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2.独立思考: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善于独立思考,他们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3.创造力和创新:不合群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四、合群与成功的关联性成功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资源整合。
在许多领域,如商业、政治和学术界,成功的人士通常具有强大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网。
因此,合群有时被认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不合群与创造力的关联性创造力往往来自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不合群的人往往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能够在不被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创新者都是不合群的人。
六、如何平衡合群与不合群1.坚持自我:在保持基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态度的同时,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轻易迎合他人。
2.独立思考: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随他人或主流观点。
对于自己的思考要有自信,不轻易被他人左右。
不合群要改变自己吗演讲稿
![不合群要改变自己吗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5130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5.png)
不合群要改变自己吗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不合群要改变自己吗?”。
不合群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许是因为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会在某些时候感觉自己与他人不同,不被接纳,这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改变自己。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呢?我认为不合群的人可以改变自己,但并不一定需要完全改变。
首先,不合群并不等于自己有错。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都不尽相同,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所在。
如果因为与他人不同而感到不合群,我们不应该急于改变自己,而是应该学会接纳自己,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
只有当我们接纳自己,才能让他人接纳我们。
正所谓“真正的改变不是让自己变得完美,而是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独特之处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特长,我们应该为此而自豪。
然而,改变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不合群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和困扰,特别是在社交方面。
我们可以从自身找原因,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习惯是否与他人有所冲突,是否需要调整。
身为不合群的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从而与他们更好地融入一起。
当然,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从零开始,而是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此外,改变不合群的一种方式是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我们常常是因为与他人的观点、兴趣、行为习惯等不一致而感到不合群。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换位思考,就能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我们可以主动去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尝试接触一些新的事物,拓宽自己的眼界和交际圈。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从而逐渐摆脱不合群的状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合群并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也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我们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们不需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彻底改变自己,我们应该坚持自己,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
合群和超群作文区别
![合群和超群作文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c331b4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e.png)
合群和超群作文区别
说到合群和超群,这可是两个挺有意思的概念。
简单来说,合
群就是跟大家打成一片,像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而超群呢,
那就是要跳出这个圈子,走在前面,成为大家仰望的对象。
合群这事儿吧,其实挺好的。
你想啊,人嘛,都是群居动物,
谁不希望有个归属感呢?比如在学校里,那些善于交朋友、能跟大
家玩到一起的同学,往往人缘特好,有什么好事儿大家都愿意叫上
他们。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特别舒服。
但超群这事儿,也不是说不好。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和梦想,有些人就是想要与众不同,想要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
就
像那些学霸、艺术家、体育明星一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这种
成就感,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当然啦,合群和超群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有时候,一个人既可
以合群又可以超群。
比如,一个团队里的领导者,他不仅要能够跟
大家打成一片,还要有能力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这种人在团队里既
有亲和力又有领导力,特别受欢迎。
所以啊,合群和超群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魅力。
关键看你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如果你想要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那就多跟大家打
成一片;如果你想要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那就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总之,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
就是最好的选择啦!。
人为什么想要“合群”
![人为什么想要“合群”](https://img.taocdn.com/s3/m/3f247414b4daa58da0114a47.png)
龙源期刊网
人为什么想要“合群”
作者:罗振宇
来源:《华声文萃》2019年第01期
;我小时候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一个恶作剧。
当别人在走路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喊:“一、二、一。
”很快,他就会按照我喊的节奏走路。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比如,你戴着耳机跑步,跑的频率会无意识地和音乐同步,要不然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室内乐演奏没有指挥,协调节奏的方法就是其中一个乐手,夸张地显示自己的呼吸,其他人就会自动和他同步。
和他人同步,或者叫“群体压力”,这可能是我们人类基因中设定好的一种程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合群”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能力,而做“异端”,你得有勇气。
;有句话说得好:群体压力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人类的道德动力来源于此,因为你希望当众表现良好。
人类的道德堕落也来源于此,因为你希望當众遮掩真相。
想要摆脱“群体压力”对自己的操纵,你需要用精英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
(摘自《扬子晚报》)。
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还是不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还是不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dc09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2.png)
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还是不合群更适合个人发展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我代表反方辩论队,身为一辩,我将为大家提出不合群更适合个人发
展的观点。
首先,不合群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多元化。
一个人能够在与众不同的环
境中脱颖而出,发展出独特的才能和个人价值。
当一个人没有过多受到群
体的限制和影响时,他有更多机会去探索、创新和发现新的领域,从而拓
宽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人发展。
相比之下,合群可能会导致面对面
的思考和独立的探索被忽视,个人在群体中可能变得趋同而缺乏独特之处。
其次,不合群可以培养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一个人常常需要独立
思考和做出决策,而不总是依赖群体中的他人。
当个人得以独立思考和行
动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
而更好地适应变化和面对挑战。
合群往往容易让人追随他人的脚步,缺乏
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这对于个人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最后,不合群有助于个人发展自信和坚持。
当一个人能够独自面对压
力与困难时,他们需要发展内在的自信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样的个人更
有可能在挫折面前坚持努力,并发展出更强大的才能和成就。
而合群可能
导致个人的自信受到群体的支持与认同的依赖,一旦失去这种支持,个人
将容易自我怀疑和动摇,从而影响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不合群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多元化、独立性和自信坚持。
在
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不合群往往更加适合。
谢谢!。
聪明的女人都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聪明的女人都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bae1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2.png)
聪明的女人都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01-一个人的一生并不长,特别是女人,到了中年如果还活不出自己的高贵,那么这样的人生也没有意义。
因为只有保持洁身自爱,提升自己的境界,才会让女人的品味高人一等。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影响人,好的社交圈子能够帮助你快速成长,提高品位,坏的社交场合,对你就是一种损耗,会降低你的身份。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人生品味和层次的高低。
一个人参与什么样的交际圈,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时间有限,与其耗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中,不如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人,留给自己。
女人要是不想人到中年的时候,会被人看不起,就要学会对社交圈子趋利避害。
高贵的中年女人会明白,少去这三个场合,学会“洁身自爱”。
学会断舍离,不要和没有必要的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02-少去爱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场合聊天古语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嘴巴,是用来说话的,不是用来挑事的。
但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甚至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得精彩纷呈,堪比经典,唯恐天下不乱。
他们在对别人家庭生活一地鸡毛的臆想中,麻痹着自己的生活。
永远巴不得所有的家里,都会婆媳不和,儿女不孝,男人出轨。
而真正有修养,品味高贵的中年女人,懂得守口如瓶,洁身自爱,从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过好自己就好,何必总对别人评头论足,把搬弄是非当作消遣呢?遇到这种喜欢造谣生事的人,还是赶紧不再联系比较好,避免下一次你成为他的对象,弄得你生活一团糟。
少去有生活恶习之人的圈子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要懂得为自己而活,只有远离生活恶习,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如果你常和一些行为不检点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就会随之沾染上不好的习气。
真正高贵的女人,都懂得退出了“吃吃喝喝圈”,和萎靡的社交场合。
人到中年,女人应该去向优秀的人学习,否则,沉迷于吃喝玩乐的圈子,则可能让自己更加沉沦,品味越来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到中年才明白,“合群”和“不合群”,影响一生,差别真的很大
社会是以“群体性”为主的社会,而人,当然也是以“群体性”为主的人。
从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件事儿,那就是在群体和个人中进行选择。
就像在幼儿园的时候,合群的孩子往往能组成一个小群体,而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形单影只地站在一旁。
当进行“抢玩具”的时候,通常是合群的孩子要比不合群的孩子得到的更多。
那个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无论自己怎样做,都必须要和“群体”融为一体,别让自己成为孤单的“怪咖”和“异类”。
有人就会不解,自己合不合群,是自己的事儿,为什么别人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呢?说实话,因为“合群”这种事儿,是社会大多人的普遍共识。
所有人都希望合群,可偏偏只有一小部分人与之背道而驰。
如此,不就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了吗?
年轻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为了“合群”和“不合群”这样的选择而费神伤脑。
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只想跟着别人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所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可当人到中年之时,一切也就变了。
因为中年之人,见惯了风雨和世面,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
如此,在中年人的世界里,合不合群,不过是唬人的幌子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其实这两者的差别,真的很大。
合群的人朋友遍天下,不合群的人挚友仅二三
俗话说得好:“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
在这个以“利益”关系为主的社会,朋友再多,都不过是萍水相逢的过客罢了,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满天下”的过客呢?
因此,从个人的态度中,就能分辨出两种人,一种人是“虚伪”的合群者,另一种人则是“真诚”的不合群者,
越是合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就越是分散。
因为他们不只有这一个朋友,那么就不可能把所有的感情都过分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而越是不合群的人,他们的朋友就越少。
但是,他们的朋友却都是“至情至性”之人。
要知道,与不合群的人打交道,就必须慢慢来。
也就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对任何熟悉的人的感情都是全心全意去对待的,也都是能经受岁月磨洗的。
合群的人很讨喜,不合群的人容易得罪人
无论在职场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合群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人处世八面玲珑,能讨别人的欢喜,也能把对方哄得服服帖帖。
为什么他们能有这样的本事呢?其实和他们“合群”的性格是有关联的。
越是合群的人,越容易融入到一个集体中,也越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
如此,不就成为了“群体”中的宠儿了吗?
相反,那些“不合群”的人,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还是“单一”了一些。
在他们眼中,能看得顺眼的人,才能慢慢去交往,才算得上是朋友。
而那些看不顺眼的人,他们直接不去理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两种做法,就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前者能讨人喜欢,而后者,最容易被人排挤,容易得罪人。
合群的人活成了一个“圆”,不合群的人活成了一个“世界”
有人说:“在人际场上走得多了,也就能画一个圆出来。
”
什么是“圆”呢?那就是你在“圈子”中兜兜转转,到处和人打交道,到处加入群体。
那么,你的轨迹和行为,就如同一个“圆圈”一般。
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他们的“轨迹”像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合群的人,他们只凭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事,丝毫不会理会对方想要做什么,也很少迁就那些陌生的过客。
所以,可以这么说,不合群的人,他们活成了一个“世界”。
想想看,不合群的人,他们总是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那么也就和“独行侠”无异。
一个独行侠,他们仗剑行走江湖,到最后,不管遇到什么,都独自一人去面对。
如此,他们的人生,就像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合群的人为人“灵活多变”,不合群人的为人“专一执着”
合群的人和不合群的人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灵活性”的差异。
什么是“灵活性”的差异呢?其实就是人会不会“变通”而已。
合群的人,由于他们常年奔波于人际场当中,于是乎他们练就了“变通”的思维。
这种思维,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绝对不会说错,也绝对不会将所有的人与事儿“混为一谈”。
相反,既然有“变通”,那肯定就会有“固执”。
那些不合群的人,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过分单一,也就造成了“专一执着”的性格。
这种人,在对待亲朋好友方面,称得上是一个“极品”好朋友,好同伴。
可在做事方面,明显“变通”的速度要比“合群”的人要慢一些。
但是,不能说“专一固执”就不好。
要知道,适合“相伴”一辈子的人,恰好是“专一”的人。
能自律到底,啃硬骨头的人,正是“固执”的人。
这两种人,归类到一起,就是“不合群”的人。
合群的人擅长“组织配合”,不合群的人适合“单枪匹马”
在这个世界,有些人,他们天生就是“组织领导”的料,能配合好任何人,做事能做到无缝磨合,组织有序。
而合群的人,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要知道,合群的人,他们不愿意一个人去生活,去做事,去工作,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群来群往”的日子,适应了“奉承讨好”的做人方式。
而不合群的人,他们往往不懂得在群体中生存。
这种“不懂”,并非说他们“不能”,而是说他们“不想”这么去做。
为什么“不想”呢?原因是简单,那就是他们生来就是“单枪匹马”的独闯者。
就像做一件事儿,合群的人经常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帮自己去完成。
而不合群的人呢?不管遇到多难的事儿,哪管自己身陷万劫不复之地,也要一个人闯过去。
总的来说,不管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都有它们不同的好处和坏处。
人,最大的本事,应该就是要懂得“取长补短”,接纳这世上有益的一切事物。
如此,人才能愈发变得强大,活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