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ddef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1.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1. 特殊病例评估:在应用麻醉药品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相关风险因素。
2. 麻醉药品选择: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进行应用。
常用的麻醉药品包括局部麻醉药、镇痛药、全身麻醉药等,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选择最适合的药品。
3.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这包括药物剂量的调整、给药途径的选择、应用时机的确定等,以确保疼痛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到控制。
4. 常规监测:在应用麻醉药品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5. 不良反应预防:在应用麻醉药品时,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包括麻醉药品的可能不良反应和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6. 病情动态评估:在应用麻醉药品期间,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7. 多学科合作:在控制疼痛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麻醉科、疼痛科、护理人员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疼痛控制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8. 患者教育: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的教育,包括麻醉药品的作用与副作用、自我监测与管理技巧等,增强患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9. 定期随访:对于接受麻醉药品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0.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麻醉药品的正确应用和患者的安全。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的通用原则,具体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需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在应用麻醉药品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阅读相关药品说明书、参考国家相关指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状况及不良反应,确保符合临床实践的规范和要求。
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8c0d3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1.25•【文号】卫医发[2007]38号•【施行日期】2007.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予发布施行。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附件: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00七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药物滥用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全球化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由用药者采用自我给药的方式,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利用其致欣快作用产生松弛和愉快感,从而逐渐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依赖,由于不能自控而发生精神紊乱,并产生一些异常行为,经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等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根据国际《麻醉药品单一公约》,对于麻醉药品的医疗和科学价值给予充分肯定;滥用这些药物会产生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必须采取严格管制措施,只限于医疗和科研应用;需开展国际合作,以协调有关行动。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限制这类药品的可获得性;需要者必须持有医师处方;对其包装和广告宣传加以控制;建立监督和许可证制度;对其合理医疗和科研应用建立评估和统计制度,限制这类药品的贸易;各国向联合国药品管制机构报送有关资料;加强国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药物滥用。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c244655acfa1c7aa00cca3.png)
疼痛病人药物治疗严重不足 !
86%受调查医生表示:
“大多数病人未能得到足够的 药物镇痛治疗!”
Von Roenn JH, Cleeland CS, Gonin R,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3
消除疼痛是基本的人权!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2005
理性认识 NSAID应用白皮 书 COX2抑制剂安全
性问题引起广泛 关注
扶他林上市
1998 布洛芬上市 消炎痛上市
保泰松上市
阿司匹林 诞生
COX2抑制剂上市
Xie和Chipman提出COX 存在两种同工酶假说 Dr. John Vane 解释 NSAIDs作用机制
1991
1974
1971 1968
4647疼痛评分4出现疼痛急症临床征象口服60min峰作用剂量增加50100给药60min后再评估按需给予当前有效剂量再评估以确定有效剂量期后疗效不佳改变策略或全面疼痛评估重复相同剂量未使用阿片类使用阿片类初始剂量后续剂量计算前24小时所需总量转换为等效的口服总剂量给予总量的1020口服515mg盐酸吗啡或等效药物给药60min后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疼痛评分未变或增加疼痛评分降至46疼痛评分降至03疼痛的后续治疗短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或持续加重的疼痛的疗效4849当患者应用美菲康后达不到12小时镇痛并需要加用即释吗啡时即应当考虑增加下一次控缓释剂型的用量当爆发性疼痛发生时如果用即释吗啡来处理其剂量为12小时等效吗啡总量的1413每24小时调整剂量一次time原则manageiincreasettitrate50可以增加吗啡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可以减少吗啡类药物的使用可以减轻吗啡类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51骨痛类药物如双磷酸盐类同位素类放疗抗抑郁治疗52镇痛剂量常低于抗抑郁剂量镇痛作用通常更早出现联合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c0142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b.png)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医院麻醉药品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手术、疼痛管理以及其他治疗过程中的麻醉。
正确的应用和使用麻醉药品可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本指南将对常用的麻醉药品进行介绍和说明。
一、全身麻醉药品1.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酸盐主要用于全身麻醉中,具有较强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包括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等。
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出现严重的抑制作用。
2. 酮类药物异丙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品,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在使用异丙酚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安全有效。
3. 吸入麻醉药氧氟醚、七氟醚等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使患者产生麻醉状态。
在使用吸入麻醉药时,需要控制浓度和通气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和维持。
二、局部麻醉药品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适用于表浅手术和镇痛处理。
在使用利多卡因时,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2.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也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适用于手术和疼痛处理。
在使用利多卡因时,需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镇痛药品1. 吗啡类药物吗啡和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品,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
在使用吗啡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避免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也常用于镇痛治疗,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频率,避免出现胃肠道和肾脏方面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医院麻醉药品时,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用药指南,确保合理、安全地应用药品。
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生理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麻醉药品和用药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9ead1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9.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应用麻醉药品的原则。
以下是一般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个体化治疗:麻醉药品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和用量。
2. 安全性优先:麻醉药品的应用需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麻醉药品,并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如适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3. 确定麻醉深度: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需要,确定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监测指标,调整麻醉药品的用量。
4. 多模式麻醉:不同的手术可能需要多个麻醉药品的组合使用,以达到多模式麻醉的效果。
例如,局部麻醉结合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品的用量,降低麻醉的风险。
5. 麻醉后恢复:麻醉药品使用后,需要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
监测
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以及管理有效的镇痛措施,帮助
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求,个体化选择麻醉药品,确保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并监测患者的
恢复情况。
最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d529f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f.png)
最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是指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处于抑制状态或产生身体上的疼痛感减轻的药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最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运而生。
麻醉药品的分类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和产生的效果,麻醉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全身麻醉药: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等,主要用于手术期间的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主要用于手术期间的局部麻醉。
3、止痛药:包括吗啡、芬太尼等,主要用于缓解疼痛。
4、镇静药:包括咪达唑仑、地西泮等,主要用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麻醉药品的使用原则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只有在具备医疗资质和条件的医院或者诊所,才可以使用麻醉药品。
2、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不得随意更改使用方法。
4、严格监测患者情况: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下是一些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2、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药品准备、人员配备和应急预案等。
3、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不得随意更改使用方法。
4、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5、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注意患者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保持患者的身体健康。
6、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为了保证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报废等环节。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af5fa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8.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引言麻醉药品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患者无痛感并安静入睡,同时也为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
然而,不正确的麻醉药物使用可能会带来诸多风险,包括过度麻醉、呼吸抑制以及心血管抑制等。
因此,为了确保麻醉药物的安全有效应用,制定一份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目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详细的参考,以在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麻醉风险。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麻醉操作,并涵盖了常见的麻醉药品。
这些药品包括全身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镇痛药物以及麻醉辅助药物等。
同时,本指南还包括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麻醉管理,如成人、儿童和老年患者等。
麻醉药品选择原则在选择麻醉药品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麻醉药物选择原则:1.全身麻醉药物: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等)和静脉麻醉药物(如芬太尼、硫喷妥钠等)。
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2.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表面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医生应根据手术区域和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局部麻醉药物。
3.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常用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氯胺酮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预期疼痛持续时间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4.麻醉辅助药物:麻醉辅助药物用于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及预防并发症。
常见的麻醉辅助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肌松药物等。
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辅助药物。
麻醉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是麻醉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确保麻醉药物的正确用量、正确配制以及正确给药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麻醉药品管理原则:1.麻醉药品存放和保管:麻醉药品应存放在专用的药品柜中,柜子内部应干燥、通风,并设置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c601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2.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麻醉药品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手术时
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
常用的麻醉药品包括静
脉麻醉药、插管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等。
2. 剂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的需要,确定
合适的麻醉药品剂量。
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呼吸
抑制等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3. 给药途径的选择: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4. 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症的考虑:麻醉药品的应用需考虑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患者的禁忌症。
例如,麻醉药品与
局部麻醉药、镇痛药的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 监测和管理:麻醉过程中需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包
括心电图监测、呼吸监测、血压监测等,以及麻醉深度的
监测和调节。
总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需
要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管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
舒适。
此外,麻醉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护
人员的安全。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PPT课件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48d9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3.png)
• 不良反应 :同吗啡类似,包括眩晕、呕吐、恶心、便秘等,
但反应较轻;过量使用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长期连续使 用可产生药物依赖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 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二类精神药品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尽可能不使用其它中枢 抑制剂,以免引起毒性反应。
镇静催眠药物
六、镇静催眠药在精神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4、精神分裂症 5、抑郁症 6、双向情感障碍 7、神经症中的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
中枢兴奋药物
中枢兴奋剂在精神科使用适应证很有限, 最多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年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此外可以用于发作性睡 病。
• 禁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未治疗的开角型青光
眼、对本药过敏、妊娠期妇女、6个月内的儿童。
毒品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 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与报告
• 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
4、强阿片类药物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 如疼痛已缓解,应尽早转入二阶梯用药, 强阿片类药物连续使用时间暂定不超过8周。
医师的权力和责任
5、对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在用药剂量和 次数上应放宽。但使用管理应严格。
6、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控(缓) 释制剂,可同时使用即释麻醉药品,以缓 解病人的剧痛。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
内容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b0792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e.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文档旨在对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患者在手术和其他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以下为该指导原则的详细内容:一、麻醉药品的分类及特点1.1 麻醉药品的分类1.2 各类麻醉药品的特点介绍二、麻醉药品的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2.1 麻醉药品的使用禁忌情况2.2 麻醉药品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三、麻醉药品的剂量选择与给药途径3.1 不同手术类型的麻醉药品剂量选择原则3.2 常见麻醉药品的给药途径及用药方式四、麻醉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4.1 常见麻醉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4.2 麻醉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五、麻醉药品的相互作用与联用禁忌5.1 麻醉药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5.2 不能联用的麻醉药品及其禁忌情况六、麻醉药品的贮存与配制要求6.1 麻醉药品贮存的环境要求6.2 麻醉药品配制的操作规范七、麻醉药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7.1 麻醉药品效果的监测指标7.2 麻醉药品使用效果的评估方法八、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案例分享8.1 不同类别手术中麻醉药品的应用案例8.2 麻醉药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麻醉药品相关的临床研究论文、操作指导手册以及药品的相关资料和说明书等。
请参阅附件获取详细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指中国对医疗器械产业进行管理的法规文件,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
2.《麻醉药品管理条例》:指中国对麻醉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法规文件。
3.文档内涉及的其他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附件中的相关资料。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探讨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6f18a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f.png)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探讨我从事麻醉工作已有多年,深知麻醉药品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合理、有效地应用麻醉药品,既能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减轻,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麻醉药品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安全性是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首要原则。
麻醉药品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心脏停跳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调整麻醉药品的剂量,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个体化是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重要原则。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的差异,对麻醉药品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应用麻醉药品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应选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品;对于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的麻醉药品。
第三,舒适性是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追求。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
合理选择麻醉药品,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既能减轻疼痛,又能保持清醒,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还需关注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及时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第四,节约原则在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使用麻醉药品,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需要,适时调整麻醉药品的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加强麻醉药品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持续监测是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必要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还需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安全性、个体化、舒适性、节约性和持续监测。
遵循这些原则,既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50f7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png)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严格的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的选择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对心脏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品,优先选择对这两个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品。
而对于小儿患者,则应选择对疼痛反应较敏感的麻醉药品,并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
麻醉药品的给药方式也有所不同。
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予静脉麻醉药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过敏试验。
对于无法进行过敏试验的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道给予麻醉药品,具有作用时间可控、患者苏醒快等优点。
然而,吸入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呼吸道刺激、呼吸抑制等。
因此,在应用吸入麻醉时,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药品的应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麻醉药品的应用还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避免过量或不足。
在麻醉药品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药品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并发症,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同时,医护人员还麻醉药品的恐惧和焦虑。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严格原则、个体化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剂量调整、了解药理作用及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等。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应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个体化选择是麻醉药品应用的核心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体重、病情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麻醉药品时,我们必须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我们需要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对心脏和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品,而优先选择那些对这两个系统影响较小的药品。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a697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8.png)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麻醉药物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在外科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救治和疼痛治疗中,使患者处于无痛或半意识状态。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医生们来说,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加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麻醉药物可以分为静脉麻醉药、插管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三种类型。
1.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信号传递而产生镇静、催眠、抑制感知和疼痛的作用。
七氟醚和异氟醚等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是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抑制和呼吸系统抑制,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监护。
2.插管麻醉药插管麻醉药可通过输送气体,使患者处于镇静、催眠或全身麻醉状态。
如强力松、吗啡等,其作用机理是在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效应,减轻疼痛感和镇痛作用。
3.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在人体中起到诱导、维持和恢复麻醉的作用。
好的全身麻醉药应具有诱导快、维持时间适中、恢复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
在心肺功能不稳定的病人中应该注意使用,避免心律不齐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二、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麻醉药物在医疗现代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救治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临床应用中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生理状态和过敏反应等个体差异,定制化用药方案,使药物具有最大的效益和最小的副作用。
1.手术麻醉手术麻醉药物的应用需要特别认真,除了克服痛感之外,涉及到病人复苏、气道保护和心肺功能监测等问题,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要求很高。
手术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联合麻醉等方案。
2.产科麻醉产科麻醉药物主要应用于剖宫产、难产和疼痛缓解等情况。
临床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胎儿安全和患者生殖系统的影响,避免产妇出现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麻醉药品如何进行临床应用
![麻醉药品如何进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d473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1.png)
麻醉药品如何进行临床应用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使用流程,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医生的严格评估和审批。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手术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是否使用麻醉药品以及使用的种类和剂量。
医生还需向患者详细解释麻醉药品的作用、风险和可能的副作用,征得患者的同意。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注意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麻醉药品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副作用,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危及生命。
因此,医生和麻醉师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副作用。
在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需严格执行医生的医嘱,确保麻醉药品的准确给药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麻醉药品的行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防止滥用和非法交易。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使用流程,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医生的严格评估和审批。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手术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是否使用麻醉药品以及使用的种类和剂量。
医生还需向患者详细解释麻醉药品的作用、风险和可能的副作用,征得患者的同意。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注意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麻醉药品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副作用,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危及生命。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effd2b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4.png)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三阶梯) 限制这类药品的可获得性
制定适当的给药时间(不同药代动力学) 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镇痛作用在6~12小时起效,持续72小时,每3天给药1次 - 患者的依从性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减量原则:保证镇痛效果,避免减量所致戒断反应 指导方面:适应症、应用原则、使用方法、慎用及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
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 规范的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 , GPM)
1. 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
2.减少疼痛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治疗目的 (二)疼痛的诊断与评估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四)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治疗目的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 治疗的关键: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
• 治疗原则: ➢ 消除疼痛 ➢ 减少不良反应 ➢ 心理负担降至最低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控制疼痛的标准: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 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 计划制定要考虑:疼痛强度、疼痛类型、 基础健康状态、合并疾病以及患者对镇痛 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 1987年《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生产、供应、使用、运输和进出口
• 2005年8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麻醉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原则有哪些
![麻醉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039c6adbe23482fb5da4cdd.png)
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2期—25—医药与临床麻醉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原则有哪些郭 勇(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梓潼 622150)【中图分类号】R 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2-025-01麻醉药物定义是指可以使患者失去知觉和痛觉的药品统称,现阶段主要的麻醉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和哌替啶等。
麻醉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甚至产生抑制呼吸等不良用药反映,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
所以麻醉药物临床使用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用过程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遵循用药的基本原则。
1.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指通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使使用者的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的失去知觉和痛觉的药物,通常可以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两种,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式麻醉药物两种。
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通过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而达到不同的阻滞效果,全身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使使用者丧失知觉或痛感;局部麻醉药物通过对使用者神经膜电位体起到稳定作用,阻断使用者神经冲动的传导,使使用者机体局部丧失知觉。
通常全身麻醉适用于心、脑、胸等大型手术,局部麻醉适用于下腹部及以下手术或局部手术和部分检查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麻醉药物和麻醉药品的概念完全不同,麻醉药物是临床治疗中使人失去痛觉的辅助治疗药物,而麻醉药品是可以使人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容易成瘾的药品,要严格管控。
所以麻醉药物的使用通常是根据医疗需求和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种类、确定药物剂量的药物,麻醉操作具有安全性。
2.麻醉药物使用分析麻醉药物本身具有药代动力学,所以麻醉药物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机能来确定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麻醉药物要充分考虑到药物的吸收的程度、使用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的吸收代谢情况,来确定麻醉药物使用的种类、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47635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f.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麻醉药品是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药品之一。
它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疼痛、降低手术风险和减轻手术症状。
然而,麻醉药品的使用必须遵循正确的剂量、方法和时间,才能有效地保证手术效果,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中必须明确剂量和药物选择。
不同的手术和患者状况需要不同剂量和药物的配合使用。
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会对患者造成危险。
一些特定的药品也会有自身的副作用,切忌随意选择使用。
此外,临床应用指南还必须制定针对中老年、小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方案和剂量推荐,以充分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中需要明确药物的使用时机和途径。
麻醉药品有多种用药方式,如静脉注射、吸入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等。
不同的用药方式有不同的使用时机和临床效果,必须根据手术类型、术前准备和患者特点等选择最佳使用方式并明确其使用时机。
最后,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需要注重术后管理。
手术后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需要依据患者的情况实施恰当的观察和护理,并在必要时进行麻醉药品的追加治疗等。
综上所述,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作为医疗服务的管理标准之一,对提高麻醉药品使用质量、降低不必要的治疗风险具
有关键作用。
因此,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统一、科学的临床应用指南,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3c66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8.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麻醉药品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手术类型及药物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麻醉药品时,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麻醉药品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心肾功能及药物代谢速度进行精确计算。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剂量不足则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患者疼痛,影响手术进展。
第三,麻醉药品的给药方式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进行选择。
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给药、吸入给药、局部麻醉等。
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以实现最佳的麻醉效果。
第四,麻醉药品的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五,为了减少麻醉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在术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
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第六,麻醉药品的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这有助于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八,麻醉药品的应用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
同时,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涉及多个方面,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医疗服务。
麻醉药品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手术类型及药物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麻醉药品时,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对某些麻醉药品过敏,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麻醉药品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心肾功能及药物代谢速度进行精确计算。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剂量不足则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患者疼痛,影响手术进展。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引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引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8b7a0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1.png)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引原则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指引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1.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品- 在选择麻醉药品时,医务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确保选用适合的药品。
- 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麻醉药品的药理特点、副作用和禁忌症,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正确计算和调整麻醉药品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 在给药前必须确认患者是否已充分禁食禁水,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前期准备工作。
- 给药时应严格掌握注射速度和药液稀释比例,避免给药过快或过缓导致药效偏差。
3. 观察和监测患者情况- 麻醉药品使用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以及出现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麻醉深度等指标,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麻醉状态。
4. 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医务人员应了解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和过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5. 安全使用麻醉药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受到保护。
- 使用麻醉药品时,医务人员应端正态度,尊重患者的权益,提供必要的知情同意和信息告知。
本文档提供了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指引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规范临床实践,提高麻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少于3次
来源于滴定过程和后续治疗中每日吗啡总量的正确转换
即释剂及剂量(Prn)
滴定过程中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滴定过程中次日控/缓释量的依据之一
后续治疗过程中控/缓剂量欠缺的补充
后续治疗过程中爆发痛的主要控制药物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1)
疼痛强度的描述
对轻微疼痛,患者和医师描述相似。
对中~重度疼痛的描述,患者相对于医师的 评价,倾向于更强些。患者和护士、家庭 医师、癌症专家的一致性从78%下降至 20%。
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1;6:53
疼痛的临床评价
相信患者关于疼痛的诉说。 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诉说。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体检和神经系统的检查。 亲自进行诊断性检查。 镇痛治疗下完成必要的诊断性检查。 重新评估治疗的反应 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 确定治疗目标。 与患者及家属讨论晚期治疗计划。
•肿 瘤 经 常 转 移 到骨骼,导致骨 骼的破坏,这是 癌症患者最常见 的疼痛原因
疼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痛不欲生的感觉
使患者失去尊严,失去 生活信心,自杀率提高。
坐卧不安的感觉
使生活全无乐趣,生命失去 意义,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疼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影响QOL
使患者本人和亲友难以正常 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麻醉药品在癌痛治疗中 的临床应用
公安县中医院 呙清临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 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中国人对疼痛的认识
疼痛要忍受 忍痛是美德
----------关公刮骨疗毒成为 千古佳话
对疼痛的认识
有很多时候我们对疼痛是漠然的。这在非癌 痛中非常常见(如:生孩子、做手术),一 个健康人突然说自己很痛,就连其最亲近的 人也未必相信。 疼痛常常被低估。 疼痛永远是恶性的,需要治疗,癌痛更是如 此。
癌痛
进入21世纪,肿瘤问题日显突出,肿瘤发病率逐年增 高,已居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并且大部分患者伴有 疼痛!
我国每年发病近700万
癌痛发生率51-62%
癌痛是各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25% 33% 33% 75%
新诊断患者1,2
积极治疗期1,2
完成治疗患者3
肿瘤晚期1,2
1. Principles of Analgesic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in and Cancer Pain. 6th ed. 2008. 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for Adult Cancer Pain. V. 1.2010. 3. 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H, et al. 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 Ann Oncol. 2007;18: 1437-1449.
疼痛病人药物治疗严重不足 !
86%受调查医生表示:
“大多数病人未能得到足够的 药物镇痛治疗!”
Von Roenn JH, Cleeland CS, Gonin R,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3
消除疼痛是基本的人权!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一般原则 恰当的止痛剂量为既能充分镇痛,又无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出现的剂量 根据前24小时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总量计算增加剂量 剂量增加速度应参考症状的严重程度 当对乙酰氨基酚剂量大于4g/d时,阿片类药物应由复合制 剂换为单一制剂。 如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疼痛评分又小于4分,考虑阿 片类药物减量25%,然后再评估止痛效果。 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
判断癌症患者疼痛的标准
患者的述说出于种种考虑,常常有不同的倾向。
患者说痛,就是痛;
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
疼痛评估
全面的疼痛评估和治疗中及时疼痛评估 非常重要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内容
疼痛程度的评估
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 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 代表其疼痛的数字。
癌症引起的疼痛
组织浸润
神经压迫 •肿瘤压迫神经组 织,导致神经性 疼痛、麻木或麻 痹
器官阻塞
骨转移
•肿瘤可以直接造 成疼痛
•或浸润周围组织 造成肿胀和炎症 进而引起疼痛
癌
性
疼 痛
•肿瘤可以阻塞空腔 脏器、血管或管道 内的中空区域 (如血 管、淋巴管、胃、 肠道、胆管和膀胱) •一条静脉堵塞意味 着受其运输的组织 内液体聚集,通常 情况下应该被排掉 •重要动脉被阻塞将 导致坏死 (组织的节 段性死亡)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2)
阿片类药物维持治疗原则
对持续性疼痛,按时给予阿片类药物,同时处方 prn短效药物治疗爆发痛 24小时止痛剂量达到稳定时,换用长效阿片类药 物控制慢性持续疼痛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3) 吗啡即释片每4小时一次的意义
不断增加剂量,达到“每4小时一次”的疼痛缓解,在 缓解疼痛、方便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获得平衡。 易于进行吗啡剂量的滴定,调整稳定的吗啡剂量。 是转换成缓、控释片或透皮贴剂使用量的基础
WHO将吗啡的用量做为衡量
各国癌痛改善状况的重要指标
2002-2006年中国/美国吗啡消耗量
千克
18000
16134
17355
15000
12985
13594
14196
12000 9000 6000 3000
253 281 415 458 548
中国 美国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961
1946
对乙酰氨基酚问世
1897 1893
临床医生的困惑
当疼痛患者具有高龄、胃肠道、心血管、肾脏等 使用NSAID类药物的危险因素时,我们怎么办? 虽然不具有上述因素,单用NSAID类药物止痛效 果不好,我们怎么办?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最古老、最主要的止痛药
“尽管治疗癌痛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多种多样, 但是在所有的止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是癌痛 治疗不可少的药物。对中重度癌痛病人,阿片 类止痛药物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国际 麻管局(INCB)强调必须保证止痛治疗的阿片 类药物供应。
Liebeskind JC & Melzack R 1987
理念的共识:
“疼痛-第五生命体征”
• 疼痛管理新标准:
– – – – 疼痛评价、治疗在临床具有优先地位; 疼痛--第五生命体征, 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同样重要; 病人有权利要求重视其疼痛的诊治。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
James Campell, 美国疼痛协会主席
全面的疼痛评估(2)
医疗情况
当前服用的止痛药及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 处方药、补充和备选治疗。 肿瘤治疗史,包括既往化疗、放疗和外科治疗。 其他应关注的疾病。
全面的疼痛评估(3)
社会心理
患者抑郁
家庭和其他支持
精神病史,包括当前或既往药物滥用史
与疼痛相关的特殊问题,包括疼痛对患者/家属的 影响、患者/家属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看法、 社会文化对疼痛认识的影响、精神或宗教层面的 考虑。
无痛 —————————————
最剧烈疼痛
疼痛程度的评估
根据主诉的疼痛分级法(VRS)
0级:无痛 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 活,睡眠不受干扰。 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入眠浅, 易疼醒,要求服用止痛剂 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服用 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4)
吗啡即释片每4小时一次计算方法
合计前一天使用的阿片类药物总剂量
换算成吗啡总量
24小时吗啡总量除以6,得出最接近5或10mg的便利剂 量即为 “每4小时一次”的吗啡量
静脉和口服药效比约为1:3(因肝脏的首过效应)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5)
爆发疼痛
使用即释吗啡的滴定方法
未使用阿片类药物 已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
短效阿片类药物治疗 中重度或持续加重的疼痛的疗效
疼痛评分≥4 或 出现疼痛急症临床征象 未使用 阿片类
初始剂量
口服5~15 mg盐酸吗啡 或等效药物 疼痛评分 未变或增加
后续剂量
剂量增加
50-100% 重复 相同剂量
免疫能力降低
癌症扩散加速。
情绪低落
抑郁难以接受正常治疗。
对癌症与癌痛的认识
癌症难以治愈
但癌痛可以控制。 战胜癌症
控制癌痛是现实要求
是长期目标。
医务工作者应积极评估和治疗患者 的疼痛!! 应该象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治 疗癌性疼痛!
提倡规范化的疼痛治疗
最大的镇痛效果 最小的副作用 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负担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规范化使用止痛药物! 提倡联合用药、多模式镇痛!
爆发痛在疼痛已经基本控制的病人中比较常见,具体机理 尚不明确
治疗爆发痛需要在“按时给药”治疗剂量的阿片药基础 上加用“解救剂量”
即使增加吗啡剂量可以缓解疼痛,仍然需要加用“解救” 剂量来进一步改善疼痛控制状况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滴定和维持(6)
爆发痛的救援剂量
爆发痛的救援剂量=“4小时一次”吗啡量的1/2或同等量 救援剂量的使用不影响当天定时剂量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剂 量,但为下一次定时剂量调整的组成部分 理想的是:随定时剂量的增加,救援剂量的需求减少。 2~3个剂量周期后如疗效不佳,则需考虑再次全面疼痛评 估和改用静脉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