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笔名,在日留学期间,初步形成了立人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1923年15篇小说《呐喊》,1926年11篇小说《彷徨》,1936年8篇小说《故事新编》,另有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2、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和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歧路。启蒙主义的观点决定了鲁迅在取材上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苦,鲁迅哀其不幸,对他们的病,鲁迅又怒其不争,这些“愚弱的国民”在鲁迅的小说中以两种形式出现着:

(1)以单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身份通常是农民(雇工、帮工),如闰土、祥林嫂、阿Q、爱姑;下层市民,如华老栓;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成。

(2)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他们赏玩咀嚼他人的苦痛,与封建权势者一道形成有着荒诞意味的无主名杀人团,如《药》里面的看客,《明天、祝福、孔乙己》中的鲁镇人,示众则集中描绘了看客们的丑恶嘴脸。

启蒙者是铁屋中的少数觉醒者,被愚昧民众视为狂人,其具体身分是革命者、先进知识分子。

封建卫道士形象,如《高老夫子》高尔础、《肥皂》四铭,他们鼓吹封建三纲五堂、三从四德。

封建官僚、地主、乡绅等权势者形象,如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丁举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体现者,以手中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侮辱与迫害。

3、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把农民生活作为表现对象,使鲁迅小说具有了乡土品格。在小说中,鲁迅不但展示他们外部生活的艰辛与不幸,更揭示出他们精神上的病痛;在表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施加给他们肉体的伤害外,更关注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精神上更严重的侵害。

故乡中的闰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为一个木偶人,生活的艰辛与丑恶给他肉体造成极大的侵蚀,更使他精神麻木,他面对我那一声老爷的称谓,封建等级意识在我和闰土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少年闰土永远消失了。

祝福中的祥林嫂被封建礼教迫害,来自封建意识的毒害;离婚中的爱姑,受封建意识形态禁锢,不能认清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的残忍本质,为七大人读书识理的虚伪外衣所蒙蔽,性格泼辣大胆并不能使她摆脱奴隶人格。

《阿Q正传》是鲁迅揭示农民精神世界和异化的生命状态的经典之作,小说对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扭曲的精神世界极度贫困的生活,处于社会底层、动辄受人欺压的命运,扭曲了阿Q的精神,在不幸的生活中他发明了精神胜利法,现实世界中的失败,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却被算成胜利。连精神胜利法也不能安慰自己时,他打自己嘴巴和另外一件祖传法宝—忘却别人对自己施加的屈辱。

(2)动物般退化的生命状态自轻自贱以及扭曲的精神使阿Q的生命呈现出动物般退化的状态,由人沦为非人,即畜牲和虫豸,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阿Q以弱小者的身份欺负更弱小者。

(3)封建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者与卫护者阿Q和赵太爷一样卫护着封建意识形态,他那思想其实是样样合于圣经贤传的,对于一切不合封建礼教的他一概斥为逆端。

4、看客:在鲁迅小说中愚弱的国民成为多数,以看客的姿态出现时,成为侮辱者与损害者,他们以看的共同爱好暂时聚合成一个有着荒诞意味的群体,鉴赏、咀嚼、玩味、咬啮和吞噬被看者的灵魂和肉体,显示出比狼更凶狠的本性,鲁迅对他们进行了鞭挞与愤怒。

阿Q被押往刑场时,有大群蚂朝阳区般的看客在路连围观,他们为阿Q发出豺狼嗥叫一般的喝彩声,死于看客们比狼还凶残的眼睛的吞噬;《祝福》中的鲁镇人也是一群看客;《示众》是专门刻画看客嘴脸的作品,揭示了看者、看与被看者之间复杂微妙关系;《药》通过华老栓视角,呈现看客们赏鉴革命者夏瑜被杀头的场景。

5、觉醒者:敢于否定封建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性格上具有强烈的叛逆色彩,他们或自视为狂人,或被社会目为狂人,鲁迅《狂人日记、长明灯》塑造了大胆反叛的狂人形象,对觉醒者的革命精神给予了歌颂;对他们的悲剧处境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些觉醒者的悲剧在于他们被民众所摒弃、所赏玩的命运,《药》中的夏瑜被叔父夏三爷告发,看客们津津有味观赏,血被沾馒头当药出卖,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间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鲁迅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他们身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更多的批评,这种批判体现在《伤逝》中,暴露个性解放的局限性。(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6、故事新编:向历史寻找精神资源

1922年作《补天》,1926年作《奔月、铸剑》,属鲁迅前期作品,受启蒙者孤独心态影响,这些小说或表现战士落寞、孤独的处境,或表现战士在孤独中仍然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复仇精神。

《补天》原名《不周山》,根据女娲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写成;《奔月》写后羿和嫦娥的传说,表现战士孤独的命运;《铸剑》原名《眉间尺》描绘的也是战士的形象,黑色人宴之敖是一个伟大的复仇者形象,是一曲歌颂复仇与战斗的伟大诗篇。

《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属后期作品,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影响,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从发扬民族自信心的角度,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光辉的一面,歌颂大禹、墨翟等中国脊梁式人物,同时批判老庄消极哲学。

《非攻》取自墨子阻楚伐宋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个有着劳动人民本色的墨子形象,民气论者曹公子是鲁迅受现实政治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形象;《理水》通过大禹治水故事,再一次歌颂了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墨侠精神。

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失败主义泛滥,消极反抗、逃避斗争和虚无主义思想流行,老庄思想大行其,鲁迅写出了《出关、起死、采薇》,让他们的学说在现实生活中出乖露丑,显示出其虚伪和矛盾。《起死》取材庄子,采用了独幕剧式的写法,暴露庄子学说的虚伪和荒谬;《采薇》写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说明伯夷、叔齐消极抵抗的软弱无力,表现他们毫无出路的悲剧命运。

7、鲁迅小说艺术成就及特点

(1)多种叙事形式的成功运用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白光、高老夫子》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鲁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叙事与抒情相互交织在一起,以叙事而兼抒情,打破小说只可讲故事的古老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