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

合集下载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与体会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与体会

[ 1 3 ] B u t c h e r K,C h r i s t e n s e n S , P a r s o n s M, e t a 1 .P o s t t h r o mb o l y —
s i s b l o o d p r e s s ur e e l e v a t i o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h e mo r r h a g i c
r e l a t e d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n a c u t e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 J ] .
S t r o k e , 1 9 9 9, 3 0: 3 4 — 39 .

1 0 4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5月 第 1 6 卷第 1 o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Ma y 2 0 1 3 , Vo 1 . 1 6 No . 1 0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r s p o n t a n e o u s h e m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o f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E J ] .J S t r o k e C e r e b r o v a s c D i s , 2 0 0 4 , 1 3 :
s y — ・ c o n f i r me d h e mo r r h a gi c i n f a r c t i o n wi t h r e f e r e n c e t o c a r d i o ・ —

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早期婴儿脑损伤40例

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早期婴儿脑损伤40例
4 5~6 n 6个月 为 1 疗程 0mi , 个
1 . 中医针灸 头针 : .7 2 取运动 区、 平衡 区、 语言 区。 体针 : 阳关 、 腰 肾俞 。 上肢 : 曲池 、 外关 、 合谷 。 下肢 : 三 阴交 、 解溪 、 足三里 、 悬钟等 。每 日 1 , 次 每次 留针 3 0 mn 2 i,0次 为 1 疗 程 , 个 治疗 6个 疗程 , 个 疗 程 间 隔 每 休息 7 。 d 1 . 经络导平治疗 利用低频脉冲 电流对人经络 .8 2 穴位的刺激 , 改善肌张力 , 促进肢体运动功能 。 选择穴 位 为 双风 池 、 曲池 或 双 内关 、 足 三 里 , 日 1 , 双 双 每 次 每次 3 i, 0 n 治疗 6 m 个月。 1 . 药物治疗 采用 5 .9 2 %葡萄糖注射液 5 L加单 0 m 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 长春翔通药业有限 公司生产 ) 0m 静 脉滴注 , 次/ ,连用 1 为 1 。2 g 1 d 0d 个 疗程 , 疗 2个 疗程 , 治 每个 疗程 间隔 1 。 助脑损 4d 帮 伤的神经元修复 , 增加脑 营养和脑代谢 , 促进 病损的 脑 细胞 功 能恢 复 。 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单纯采用 运动 疗法 ,每天 1 . 3 次, 每次 4 5~6 i, 月 为 1 疗程 。 0mn 6个 个 1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 4 1 . 观 察 指 标 计 算 发 育 商 (ee p et .1 4 dvl r n  ̄ on a qo etD ) utn, Q 采用 贝莉 ( a e) 儿发育 量表 , i By y婴 l 从大 运动、 精细动作 、 适应性行为 、 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 等5 个方面 , 进行实际发育月龄评定 。 1 .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 运动所得 的运动 .2 4 分数比较 ,计算 平均发育月龄及 D 。显效 : Q总分 Q D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发现及诊治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发现及诊治
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姿势异常
紧张性颈反射的姿势 仰卧位患儿,头 部转向一侧,颜面侧上、下肢伸展,后头 侧的上、下肢屈曲。1周左右出现,2月呈 优势。生后3月存在为异常。
明显的左右肢体不对称,颈、躯干或四 肢存在左右差别。
2月后仍有手紧握拳现象,上肢内旋位, 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
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 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有:产力异常;脐带异常(脐 带过长或过短、打结、缠绕、脱垂、扭曲以及脐 带附着异常等);胎盘附着异常如前置胎盘;以及难 产、急产、异位产、异常先露、内倒转术、产钳、 胎吸助产、头盆不称以及催产素、止痛药与麻醉 药物使用不妥等。
胎儿因素
肿及脑缺血性坏死) 颅脑外伤(各种类型包括脑出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部分可
变为手足徐动型脑瘫。高胆红素血症致新生 仔兔脑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肉 眼观部分脑片可见浅黄色的黄染,以基底神 经节(丘脑、壳核、尾状核)与海马为最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导
根据瘫痪部位(指痉挛型 ) 分5种
• 单瘫Monoplegia • 双瘫Diplegia 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 三肢瘫Triplegia • 偏瘫Hemiplegia • 四肢瘫Quadriplegia 四肢受累,上、下肢
受累程度相似
发育神经学异常
发育异常包括发育迟缓及异常发育。发 育迟缓表现为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比明 显落后(落后3个月以上)。异常发育 即病态运动发育,表现为姿势异常、反 射异常、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 角弓反张;手紧握拳现象, 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 足位。

脑损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脑损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神经学检查异常:
⑴觉醒度: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均为异常 ⑵自发性运动:整体评价(评价大运作的复杂性、流畅性) 细节评价(评价小运作的精确性) ⑶头围:头围的测量可反映脑容积的增长情 况,对脑损伤的判断很重要。 1~6个月时对头围的追踪测量很重要。 ⑷囟门和颅缝:正常前囟的闭合时间为1~1.5岁, 顶颞缝常被反映脑容积的一个重要信号,出生时 呈现屋脊状改变提示宫内发育不良。 ⑸肌张力:CP(脑损伤儿)肌张力表现为增高、降低, 都影响以后的运动。检查婴儿肌张力常采用围巾 征、足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
原始反射持续: 常见四大生理反射: 吸吮反射→生后出现。4个月后被 主动进食 所代替。 觅食反射→3~4月消失 握持反射→出生出现,2~3个月时消失, 被主动抓握代替。 拥抱反射→出生出现,4~5个月时消失 大多数原始反射会在出生数月消退,如果出 现消退延迟或持续存在,对脑损伤诊断有 重要提示。
高危儿脑损伤家庭监测十 条
宝宝的手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好像很“有力” 满月时头老后仰,扶坐时头竖不起来 3个月时俯卧不能抬头 4个月时仍握拳,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张开 5个月时俯卧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个月扶立时尖足,脚跟不能落地 7个月时不会发“ma、ba”音 8个月时坐不稳 9个月时头和手频繁抖动 视听反应迟钝
发育期脑损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潜江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 周 玲
发育期脑损伤的意义 发育期脑损伤是 指从妊娠开始到孩子 出生后(主要2~3岁内) 的这段时期任何来自 遗传因素、宫内因素 或生后环境因素,导 致脑发育异常或对脑 造成损伤,所表现出 一系列神经或行为功 能的不足或缺陷。
发育期脑损伤的识别
发育期脑损伤的干预
4、早期干预的年龄界定:
早期干预越早越好 3岁以前算早期,6个月称为超早期 这个时期提供刺激最易获得反应和能力。 发育期脑损伤应越早干预越好,若在关键时干 预效果则会更好。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 , 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1 。结论 : 对脑损 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 , 动 、 运 智能 水平得到提高 , 以大大改善预后 。 可 [ 关键词 ]脑损 伤 ; 早期干预 ; 发育商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9 1 4 .2 [ 文献标识码 ]A
婴儿 脑损 伤 (ri jr) ba i uy 是指 出生前 到 1岁 各 nn
种 原 因所 致 的非进行 性脑 损伤 。婴儿 脑损 伤将有 可
( 多胎 + 兆流产 +母 亲服 药 + 膜早 破 等 )0例 。 先 胎 1
家长 不愿 意参加 早 期 干预 的脑 损 伤 高危 儿 6 0例 为
cnr opa l gae , o ssc bly e . h ee p et u tn etog u s a s nf at ieetP< . 1 . ot l u ta ugss r , i ait,t T edvl m na q oe tnt o p s i ic f rn( 0 0 ) og r n p t oa l i c o l i i h w r w g in df
Efet fe ry h at d c t n o hlrn wihb an ij r f cso a l e l e u ai nc i e t ri nu y h o d
ZHANG ixin TI Zh — a g, AN n f n He g—e g
( eatetfP darsB n b it e l S o i lB n b n u 2 30 ,hn ) Dp r n o eitc, eg uFr o e s t ,eg uA h i 3 0 0 C i m i sP p H p a a [ b tat A s c]Obet e T u ma z h e osade et o er n ret no eaittn o hlrnwt ba nuy r jc v : osm retem t d n f c f al it vni n rhb i i f i e i ri i r. i i h s y e o lao c d h n j

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干预措施

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干预措施

概述
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BIPI)是指 由于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的各种 病理因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缺 氧或/和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出 现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 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患儿 死亡。
经典病理类型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IVH)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出生后突触的发育
1937年奥地利(K.Z.Lorenz)“印刻现象”
洛伦兹与他的鸭宝宝们!
干预措施
一、减少NICU中不良的环境因素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NICU光线明亮度: 暖箱内:25 ftc 室内:60 ftc 特殊治疗时:100ftc.
根据昼夜调节亮度 用毯子遮盖暖箱 声音<60分贝 避免突发高频声音
龄仍可以引出。
惊厥: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阵挛性惊厥和微小型惊厥为主:阵挛性
惊厥为单侧肢体有规律的阵挛,常常从一侧单一肢体扩算到同侧其他 部位,如面部及颈部。微小型惊厥,器官异常运动,眼球震颤,面部 肌肉抽动、唇部不自主吮吸、单侧或双上肢划船样运动
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新生儿期 哺乳困难: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容易呕奶。 哭声微弱: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 自发运动少: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 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双下肢有力,洗澡时双足蹬盆,换尿布时双下肢难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
EEG
aEEG
Natalucci等研究发现,重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生 后84h内的aEEG结果明显异常,表现为振幅降低、周期 性减弱、成熟延迟,提示早产儿动态监测aEEG有助于早 期发现严重脑白质损伤。 早期尤其是生后72h内aEEG结果对预测早产儿远期不良 神经预后价值较大。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新生儿行为能力共6项(1~6项) (1)对光刺激反应减弱: 也称对光刺激习惯化。在睡眠状态下(状态1和2),婴儿对手电筒短暂照射眼睛产生不愉快的反应后,重复光刺激有反应减弱的能力。 (2)对格格声反应减弱: 此项测查新生儿对于扰乱性听刺激抑制能力。
(3)非生物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 这是一种在婴儿觉醒状态时对格格声刺激反应的测查方法。如果对初次刺激未引出反应,在以后检查中可以重复刺激。 (4)非生物视定向反应(对红球反应): 大多数新生儿觉醒状态时有注视物体和简短地追随物体运动的能力。
分娩期高危因素: 产时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等。 新生儿期高危因素: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黄疸过深、时间过久),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婴幼儿期高危因素: 颅内感染、颅外伤、颅内出血、中毒以及缺乏刺激、生活环境不良、缺乏刺激、反复感染等。
测查环境:测查者应在新生儿两次喂奶中间进行, 检查环境宜安静、半暗。测查室温应为22~27℃。检查在10分钟内完成。
新生儿行为能力主要表现:
1.视觉: 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和移动眼睛和头追随物体移动的方向,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的最好预示因素之一。 2.听觉: 如在新生儿耳旁柔声呼叫或说话,觉醒状态的新生儿会慢慢转过头和眼睛向发声的方向,有时已会用眼睛寻找声源,但声音频率太高,强度过大时,新生儿的头反而转离声源或用哭声表示拒绝这种干扰。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简称NBNA
20项行为神经测查分为5个部分: 行为能力(6项) 被动肌张力(4项) 主动肌张力(4项) 原始反射(3项) 一般估价(3项) 每项评分为三个分度,即0分、1分和2分, 满分为40分,35分以下为异常。 适用范围: NBNA方法只适用于足月新生儿, 早产儿需要等胎龄满40周后测查,因为早产儿肌张力较低,NBNA评分低下不能反应其正常与否。但早产儿可有视听反应。 足月窒息儿可以生后3天开始测查,如果评分低于35分,7天应重复,仍不正常者12~14天再测查。因为该日龄测查有预测预后的意义。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发表时间:2016-09-05T11:50:35.8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作者:李旦[导读] 探讨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损伤的效果。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0例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应用早期运动疗法,观察组应用早期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治疗1.5年后,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2例,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18例,无效的有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3%。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患儿能恢复正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脑损伤;早期治疗;康复训练;小儿脑损伤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或出生后由于缺氧导致脑部发育不良,增加后期出现脑损伤的几率增大,如智力低下、语言迟缓、癫痫等[1]。

对于小儿脑损伤需早期诊断,尽早治疗,最大程度恢复患儿脑功能[2]。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0例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小儿脑损伤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0例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小儿脑损伤,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5例,宫内窘迫患儿10例,不明原因患儿4例。

入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2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68±0.52)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3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55±0.57)岁。

婴幼儿脑损伤及其早期评估专家共识

婴幼儿脑损伤及其早期评估专家共识

出生后因素
新生儿疾病
环境因素
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颅内出血等,可直接导致婴幼儿 脑损伤。
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缺乏良好的养 育环境等,可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 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脑损伤风险。
意外伤害
如跌落、交通事故、虐待等意外伤害 ,可导致婴幼儿颅脑外伤,引发脑损 伤。
03
婴幼儿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06
婴幼儿脑损伤的预防和展望
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
孕期营养
保证孕妇充足的营养摄 入,特别是蛋白质、铁 、叶酸、钙、维生素等 对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 要的营养素。
预防感染
积极预防和治疗孕期感 染,如巨细胞病毒、风 疹病毒等,以降低胎儿 脑损伤风险。
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 质,如放射线、化学物 质等,以降低胎儿脑损 伤风险。
促进早期评估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婴幼儿脑损伤早期评估技术的探讨,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为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对婴幼儿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评估,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和治疗措 施,降低脑损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
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脑损伤的定义
婴幼儿脑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儿童的认知、运动、语言、情感等方面 的发展。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贫血等 ,可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缺氧缺血性脑 损伤。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胎儿神经系统 发育异常,增加脑损伤风险。
出生时因素
分娩方式
难产、急产、胎位异常等分娩方 式可增加新生儿脑损伤风险。
分娩并发症
如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羊水栓 塞等,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缺氧, 引发脑损伤。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小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参 考 文 献
【 1 】 许植之 , 钱 家萍 , 李勇, 等. 新生儿高未结 合胆红 素血症不允忽视 ( 附 5 4 例随访分析 ) [ J 】 . 新生儿科 杂志 ,2 0 0 0 ,1 5 ( 6 ) : 2 5 4 . f 2 ] 周 晓玉 ,钱家 萍,许植之 ,等 . 婴儿 脑性瘫痪 的病因与防治探讨 ( 附
均数 ±标准差 ( ±s ) 表示 ,比较采 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以率 ( %)
的 各种 危 险 因素 引起 的脑结 构 和 功能 性 损 害 『 1 】 。对 2 0 0 9年 2 表示 ,比较采用 检验 。P <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月一 2 0 1 1 年3 月 收治 的 5 0例脑损伤患儿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2 结果 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2 2 期( 总 第2 1 o 期) 2 0 1 3 年8 * J
小儿脑损伤 的早期治 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贾小艳①
【 摘 要 】 目的: 分析并总结4 , J L 脑损伤早期的治疗 作用以及 干预康 复训练 的效果 。 方法 : 选取 5 O 例脑损伤患儿 ,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2 5 例, 观察 组给予综合干预康复治疗 ,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 ,采用综合评定 的方法评定并 比较康 复效果 。结果 :对于本 组脑损 伤患儿 的早期 治疗 与干预训
1 . 2 . 1 感知觉训 练
1 2 8 例临床分析 ) 『 J 】 . 中国当代儿 科杂志,2 0 1 1 ,1 3 ( 2 ) : 1 8 6 — 1 8 8 .

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

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

2
脑损伤的早期识别方法
2. 1 临床表现 由于脑损伤病因繁多, 尤其是早产儿 , 反应能力差及反应无 特异, 临床表现差异悬殊, 从无任何症状到严重抽搐、 呼吸困难 以及死亡等, 故早期识别主要是认真监护, 早期发现细微改变,
8 6
中国现代 医生 C HINA MODERN DOCTO R
20 7 年6 月第4 卷第 5 期 0 5
更重要的是对其发生有预见性。 常见的表现有抑制或激惹, 肌张
力改变(增高或减低) , 原始反射减退或消失。
2. 2 影像学监测 头颅 B超筛查、 MR 、 检查等。 颅脑 I CT
2. 3 脑反应性检测
用近红外光谱对早产儿感、知觉刺激后出现脑氧合曲线变
化判断脑损伤和日 后的神经发育水平。出生后脑反应存在问题 的小儿特别是早产儿, 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可能继续存在 脑成熟滞后及脑功能的异常、 神经发育的异常。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高危新生儿存活率不断提高, 新 生儿脑损伤问题已经成为围产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 ] l 部分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缺乏明显表现,或存在的表现被归因于 发育不成熟, 脑损伤经常因此被漏诊, 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 儿, 在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微的情况下, 脑瘫、 学习能力缺失和行 为障碍可能被延误到儿童期后才被诊断。康复医学近年发展较 快,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 早期进行多方位适量的信息刺激及循 序渐进的功能训练可使大部分脑损伤儿恢复到基本正常, 如果 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新生婴儿早期及脑损伤后 的康复初期, 则较难回归到正常儿童行列的理想目 为了最大 标。 限度减少因脑损伤所致的残疾, 本文整理相关资料, 前对婴 将目 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相关技术给予综述。
有偏瘫存在。 3.1.2 肌张 对发现发育障碍有重要意义。例如上肢通过围巾征 力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发表时间:2014-05-16T08:53:00.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蔡小丹[导读] 脑损伤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宫内窘迫、呼吸窘迫、颅内出血、早产均是引发新生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3]。

蔡小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 400014)【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生时胎龄小于36周的脑损伤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其脑损伤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损伤早产儿施加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维持功能训练的连续性,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损伤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86-02早产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而预后较差,常由脑室周围白质软化(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IVH)和早产儿脑室出血(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等原因导致脑损伤,而早产儿脑室出血则由产伤或者缺氧引起[1]。

目随着医学的发展,妇产科学及儿科学的进步,其存活率逐年提高[2]。

早产儿的脑损伤及其发病后继发的后遗症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早产儿脑损伤早期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早期发现、治疗是早产儿脑损伤治疗的首要条件,而早期护理干预也对脑损伤早产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对我院收治的80例出生时胎龄小于36周的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早产儿发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医疗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水平相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许多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因此,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早期干预指的是在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几周或头几个月内,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帮助早产儿更好地完成生长和发育。

这些措施包括脑部影像学、听力和视力筛查、营养补充、康复训练等。

对于智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克服与智力相关的障碍,提高智力水平。

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成年后智力水平要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这说明,早期干预是提高早产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于运动能力的影响,早期干预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早期干预的帮助下,早产儿可以克服肌肉关节发育不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正常的运动发育水平。

一项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10岁时,其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因此,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运动能力发展也至关重要。

最后就是对脑瘫发生的影响问题。

早产儿因出生早,经常会出现神经系统不完全成熟,易导致脑瘫发生。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及早发现脑损伤,避免脑瘫的发生。

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患脑瘫的概率要低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综上可见,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在智力和运动能力方面提高早产儿的发育水平,同时可以减少脑瘫的发生,让早产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因此,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未来发展,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干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干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1 0 0年 3月
第 2卷
第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78・
J un lo hn a iin lC ieeMe iieIfr t n o r a fC iaTrdto a hn s dcn nomai o
Ma c 2 1 Vo . N . rh 00 12 o3
注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O 0 ) P< .5
疫苗接 种、 疾病防治等保健措 施。观察 组 5 由智力训 练 医 9例 生一对一进行训 练 , 每次 3 O分钟 , 每周 3次 。首先 向家 长交 代患儿 病情 , 说明脑损伤综合 征患儿 可能会 出现的神经 系统
损伤及其并 发症 , 取得家 长的积极 配合。干预 内容主要是 听
早期 干预措施能促进和改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 , 防止和减轻后遗症和减 少伤残 , 并改善预后。
【 关键词 】 脑损伤综 合征 ; 早期干预 ; 临床分析
1 资料 与 方 法
表1
两 组干 预 后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选 择样 本为 20 0 7年 1 O月至 2 0 09年
3 讨 论
脑损伤综合 征是 指出生前 到生后一个月 内各种因素所致 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 围生期胚 胎在发 育过程 中环境 的优 劣是 影 响胎儿成 长的重要 因素 之一 。在胎儿 发育的任何 阶段 , 各 种 因素都会 导致 胎儿 严重 畸形 、 产、 早 低体 重等 。19 9 7年我 国对 1 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 , 智力低下儿 童的发病率 达 10 % , 造成智力 落后 的原 因很 多 , .7 且 发育期 的脑 损伤也 是造成智力低下 的原 因之一 。另外 , 分娩 前后诸多 的危险 因 素也会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脑 的损伤 。这些患儿具有脑损伤 的潜在危险 , 过去 由于种种 原 因使 这些患儿在 生后早期 阶 但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摘要】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多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干预、家庭模式的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感知器官的刺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加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大脑和机体的发育,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06-02前言早产儿的脑神经损伤不仅给患儿留下终身疾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大概有10.0%~20.0%的脑神经损伤发生在存活的早产儿中。

国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逐步修复患儿受损的脑神经,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状况,促进其身体发育成长,避免后天的永久性伤残[1]。

为此,本文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行简要的综述,分析当前的脑损伤护理的主要特点,为国内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1.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出生的时间段刚好是大脑易受周围因素影响受损的时期,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成熟度较低,且易受到子宫外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并发症。

国外研究表明,0~3周岁是婴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代偿的最好阶段;一旦错过这一阶段,脑损伤而引起的中枢神经障碍便不可逆[2]。

临床医学实验表明,多种药物可以促进未成熟大脑的重新生长发育,外界足够的感知刺激也可以促进脑神经髓鞘以及神经细胞的重新发育成熟,加之脑损伤早期婴儿的行为异常还未被固定,可以被矫正恢复;故在2周岁前对脑损伤患儿进行必要的刺激和矫正,可以改善患儿后天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和方法2.1 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当前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有三种:(1)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干预;(2)家庭模式的护理干预;(3)家庭和医院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感官治疗室
多感官治疗室内的设备 视觉刺激:幻彩投射机、彩光反射球及泡泡管;无尽深
度灯镜、动感彩轮、哈哈镜、聚光画板、荧光彩帘、闪 光地毡及幻彩光纤等多样化的视觉刺激,可吸引及维持 儿童视觉专注、增加视觉经验。 彩光地毯:爬行运动和相关抓握功能训练,按压地毯, 光线颜色可变,训练视觉跟踪功能。
可塑性反应在解剖、神经化学或代谢的变化 解剖的变化:存在的突触能改变它们的活动性,通过轴
突的发芽或再生或通过树突面积的扩展。如胼胝体发育 不良,可以通过下丘脑突触的增加去代偿,恢的变化:突触通过增加神经介质的合成或 提高突触后对神经介质的反应改变活性。
多感官治疗室
多感官治疗室内的设备 触觉刺激:触摸墙:通过双手及身体的接触使儿童认识
到周围的环境,包括软、硬、粗糙、平滑、干、湿、震 动等,提供不同质感及触觉刺激的玩具增强主动探索环 境的动机。
多感官治疗室
多感官治疗室内的设备 嗅觉刺激:香味治疗传播器:不同种类及程度的香薰、
精华油,透过香熏器,整个房间充满香味。辨认不同的 香味,可配合显示出此香味的图片声音,有助于患儿对 概念和事物的认识。
婴幼儿脑损伤早期干预 理论与实践
早期干预
早期的含义可解释为生命的早期或症状出现的早期。
干预越早越好,从胚胎和胎儿期开始,高危儿最好从出生 后开始。有这么一句话:“婴儿从出生的第二天开始学习, 就迟了一天”
早期干预在生后第一年最重要。
早期干预
干预:干预含义有两种 1.从新生儿开始早期干预可预防伤残的发生。目标是促进 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
抚触反应的机制
◆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促进婴儿NS发育 ◆β-内啡肽的释放—消除疼痛、抑郁、焦虑 ◆5-羟色胺的作用—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 ◆缓解肢体肌肉紧张
多感官治疗室
“史露西伦”理论指出,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 习、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必须条件
多感官治疗室:由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嗅觉训练以及 视听训练四大部分组成。对患儿进行视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方面的刺激训练。
感知觉刺激
鲍秀兰教授0~3岁早期教育教学大纲 1.新生儿期:对视、听、触、嗅觉的刺激,尤其对视、听 的刺激,可使患儿的机能得到最大的恢复。 2.婴儿期:进一步刺激视、听、触的基础上加强小儿各个 部位的协调。通过家庭成员的交流来发展直觉辨别能力、 交流能力、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能力,这个时期更强调家 庭的作用。
早期干预原则
早发现、早干预 综合干预 感觉、认知、言语、交流、运动 重视家庭干预 运用神经、精神、心理发育学理论指导干预 按照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年龄阶段选用干预方法 根据损伤轻重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在游戏活动中训练 干预患儿与训练家长相结合
早期干预模式
在医院内对患儿进行干预 在家中通过指导家长间接对患儿进行干预 医院和家庭相结合
2.当功能障碍完全明确时开始,优点是直接针对功能障碍 和只应用于选择的人群,可直接称为康复。但有风险,特 别是脑瘫。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
对于那些后来显示出特殊的神经发育异常,需要特殊治疗 计划(包括物理的、语言的、认知的、教育的、行为康复) 的孩子来说,早期干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干预方法
一般家庭干预 视听觉刺激 感觉刺激(抚触、冷热刺激、毛刷) 婴儿操 游泳 认知训练 言语训练
干预方法
丰富环境刺激(多感官治疗室) 感觉统合训练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 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磁疗、水疗、蜡疗 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熏蒸 引导式教育 药物干预
代谢的变化:皮层内或皮层下代谢活性的波动,如 脑的某一区域被损伤,血流和营养供应(葡萄糖、 氧气)在临近区域增加。
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神经可塑性的模式 1.经验-预期突触产生,指这个过程是获得某些微小的经 验后突触形成 2.经验-依赖突触产生,即通过特殊学习获得信息
从不同物种有大量证据说明阳性或阴性的早期生活经验对 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有研究通过医院-家庭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家长 对患儿训练,结果表明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 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感知觉刺激
视听训练:是指为患儿提供一个视听丰富刺激的环境,增 强患儿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可以明显改善认知功能,促进 感知觉发育。
感知觉刺激
视觉刺激:新生儿即可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 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
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神经可塑性
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突触的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 结构可塑性:突触形态改变以及新的突触连接和传递功能 的建立。 功能可塑性:突触反复活动而致突触传递效率增加或降低。
脑损伤患儿每次新体验都会导致突触连接的增加。 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多,他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
来。不常用的会慢慢枯萎或死亡。
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神经细胞的可变性和代偿性 可变性:细胞的功能可变,如视神经细胞移植到其他部 位,起新的作用。 代偿性:一种神经细胞代替另一种神经细胞。
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轴突可绕道投射,树 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已达到 代偿目的。
早期干预理论依据
听觉刺激: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多次 较大声音与婴儿说话。
感知觉刺激
感觉刺激:抚触、冷热刺激、毛刷刺激等。 感觉刺激可增加血氧供应,促进代谢,缓解增高的肌张力,
促进神经中枢损伤的修复。 抚触和婴儿按摩是最好的感觉刺激方法。 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 注意环境温度。
多感官治疗室
多感官治疗室内的设备
视听刺激:
声控灯:提高儿童视、听觉配合手眼协调的学习;理解 因果关系、光暗与快慢概念。
音乐墙:充满韵律的音乐、配合不同的拍子、抑扬顿挫 的音调,再加上如雀鸟声、海涛声、或不同乐器发出的 声音,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刺激。
按动喜欢图片下方的按钮,投影仪就会播放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