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
(完整版)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3、探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实用类文本传记中“筛选整合及概括要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语: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高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旨做好准备。
我们还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来。
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难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情节,要善于透过它的现象看清本质,—透过个别事例想到类似的普遍现象;分析情节,要揣摩作者艺术构思的独特匠心;分析情节各个环节中透露出的信息以及情节的高潮在什么地方,"点睛”之笔在哪里,从而发掘出主题思想来——因为主题思想往往最集中地蕴藏在高潮部分和“点睛”之处。
小说人物赏析要点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并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要做到:①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②通过小说的情节分析来透视各种人物的思想及品质:③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④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小说语言品味要点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
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品味语言要做到: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④深化主旨;⑤象征和暗示。
2、鉴赏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复习 学业水平测试 第3部分 专题3 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①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②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③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章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④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⑤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查方式考查方向选择题1个简答题2个分析结构、概括主题、分析手法、鉴赏人物、体会含意、赏析内涵语句的丰富含意[学考真题试做](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鸦掠过村庄①乌鸦急速掠过村庄上空,像一块块黑色的破布在暗淡的天幕上抹过,划出一条条粗壮的黑线。
乌鸦没有在村庄上空盘旋,也没有落在那棵树冠庞大的苦楝树上,它们径自朝南飞了,飞过麦田,一片小黑点消失在浓稠的暮色中。
②我没有听到乌鸦在巢里翻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扑剌剌”拍动翅膀的声音.这一夜我的梦里也出奇地安静,没有一只乌鸦的哀啼坠落枕边,溅起湿漉漉的星光。
③村庄的乌鸦都哪儿去了,我问自己.④我想到了那些炊烟茂盛的日子。
清晨铁桶碰到井沿“铛”的一声,或者“嘭"一声掉进水里,这样的响声总会吸引那只槐树上的乌鸦,它好奇地打量着汲水的女子,盯着她身后的长辫子左看右看,而后嘎一声发出哑叫,像是打招呼,又像是情不自禁的赞美。
汲水的女子向它羞涩地一挥手,去,大鸟,去,老丑。
那只飞走的大鸟就在村庄上空盘旋,一只吸引来两只,两只吸引来四只,直到汲水的女子穿过那片桃林,把一串落花远远地抛在身后。
⑤无论什么样的清晨,结霜的、下雪的、有雾的、晴明的,你都能看到乌鸦在树枝上蹦跳的身影,也无论什么季节,它们的嗓音都是略带沙哑的,但又“嘎嘎嘎”那么响亮,像敲一面破锣。
⑥这些都是记忆中的情景,现在的事实是,村庄已很难见到乌鸦的身影了。
曾经安静祥和的村庄已被炮声和打石机的轰鸣搅扰得神经错乱,曾经炊烟葱茏的村庄已褪去往昔光鲜的外衣,破败不堪.我看到那些废弃的老屋爬满了瓜藤,一把锁紧紧锁住曾经烟火缭绕的岁月;我看到歪歪扭扭的小巷里,荒草丛生,月光的镰刀收割绵亘的落寞;我看到留守老人孤独的身影,被残阳拉得很长很长……那些南下或北上打工的人,在迈进城市的一瞬间就迷失在楼群高耸的浮华里,就沉醉在城市飘荡的霓虹里,他们用握过农具的手,把深扎进村庄的根义无反顾地拔起,而后浮萍一样风雨中飘摇在这座城和那座城。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2009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
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
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的三个层级九点要求,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课标考点解读“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这些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新闻、传记的基本要求之一。
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考纲要求1、理解:词语句子(含义)2 、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层次归纳中心3、鉴赏评价: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引申出三类基本题型一、理解词句的含义1、句子有修辞格2、有关键指代词。
3、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义二、鉴赏评价(手法技巧、思想观点等)1、修辞类题:2、句段作用类题(另有段落内部作用)3、手法、取材类题:4、思想观点类题三、信息筛选与整合,层次内容归纳,中心归纳阅读必需的知识储备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b、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想象、联想,对比、类比、烘托,虚实,抑扬,动静等;c、材料安排:主次、详略,以小见大;d、结构:领起下文、为下文铺垫、定下抒情基调、设置悬念、承上启下、总结点题、照应等;e、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等;f、人称变化:第一、二、三人称的变化;g、叙述顺序:倒叙、插叙等。
基本操作(一般性规律)一、如何读懂文本,迅速把握主旨题目——开头——结尾(一段或者一二段)举例1《春天的感知》开头:“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上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经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几株兰草,给我带来春的感觉。
”……结尾:“由此,我不由深深感谢送我兰草的江南友人,因为这时候我才知道,他送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觉。
”举例2《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1.思题目:2.看开头:“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
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
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鱼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3.品结尾“‘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是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

它通过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一)说明文一、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 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 演变等。
二、分类及方法与顺序(一) 、分类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 般一一个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 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坐(作)下摹画打分数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 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禾U 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 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 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 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 貌。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的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的学案一、考点分析:(教师分析)一、文学类阅读——2013年《考试说明》: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价,D级;6-8探究,F级。
一、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备考要点及题型(一)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高三语文教案2020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学建议“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分值常超过3分。
本专题复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哪些是重要词语,以便平时阅读时加以留意和揣摩,提高阅读能力;二是高考考查涉及到哪几种类型,并作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提高解答这几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
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特别留意这样五类词语:①体现全文主旨的词语;②文章着重要说明介绍的核心概念;③体现作者意图和情感倾向的词语;④比较复杂的语段或句子中的代词(起指代作用的词语);⑤含义深刻含蓄的词语;⑥在文中起结构性作用的词语。
关于本考点所涉及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的要点,在“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栏目中已作了详细的说明。
专题中的几个栏目均围绕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几种类型设计的。
重点放在词语的指代内容概括、概念的理解和词语在文中的情景义的理解上。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设题,意在让学生经过思考对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引发兴趣并引出问题,为后面的探究作铺垫。
使用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暴露出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可根据需要再补充几个思考题加以拓展,教师在点拨中可初步引出相关的知识和解题要领。
二、问题磁场1.一位外出打工的父亲,对他的儿子感慨地说:“儿子啊,你真的要好好读书,没有文化的打工真苦:吃不着苦的苦比吃苦的苦还要苦!”儿子听了不解其意,这么多的“苦”,什么意思啊?你能帮他解释这6个“苦”吗?[点拨]此题是对多义词在文中含义理解的考查。
分析时可先分类再结合语境分析:第2、4、5个为一类,为“劳苦、辛苦”;第3个为一类,为“困苦”;第6个为一类,为“痛苦”;从文中的冒号分析,第1个“苦”应是后面几个“苦”含义的总括,即劳苦、困苦和痛苦。
2.行文中为了简洁,常用代词或词语来指代,而阅读时则必须恢复它们所指代的内容,才能准确理解。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分别指代什么?并说说你是怎样确定的?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剖析表现手法领会表达成效)》教学设计【考纲解读】《xx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认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察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剖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剖析表达手法,领会表达成效”已经是层出不穷了。
比如“17.第四段中经过主观感觉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利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质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假如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不过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余有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绘手段、行文布局(篇章构造)等。
从高考实质考察来看,一般不要修业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常常要求领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成效。
【考点综合】“剖析表现手法,领会表达成效”常常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 1】《长城》第22 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利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由是什么?【例子 2】辽宁卷第 20 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号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详细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 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 3 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 2】安徽卷第17 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 3】江苏卷第15 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断,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黄灿灿的麦茬,发散着润湿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绘关中麦收情形,请剖析它的表达特点。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成效命题;【例子 1】福建卷第13 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碉堡下边刺眼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考点连线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
其中的“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能对词、句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句的含义做出准确的阐释。
应该明确的是,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窍门点击一、先谈理解。
1、具体地说,所谓“重要词语”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顾名思义,它们应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①理解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的内涵;②理解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③理解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④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
⑤运用修辞格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⑥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⑦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2、所谓“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或: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综合了解现代文阅读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帮助考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对现代文的解读能力。
3.提高复杂文本的分析能力,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分析文本。
4.让学生掌握现代文写作和修辞手法,提高作品的说服力和文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1.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2.复杂文本分析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3.现代文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应用。
4.现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实践。
三、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如何实现对复杂文本的分析和思考。
3.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品的说服力和文学价值。
4.如何让难点成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知道文章的总体情境和主旨。
•然后要逐段逐句进行分析,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再考虑作者用到的修辞手法,分析其目的和效果。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体把握,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复杂文本分析方法和技巧的讲解•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文章内容的主线和分支。
•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对一些难点的分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针对文章的题材和主题,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3. 现代文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应用•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含义和效果。
•知道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的运用形式和技巧。
•培养能够恰如其分地应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4. 现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实践•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受众。
•然后要结合阅读和分析,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价值。
•最后要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保证作品的语言精准和思想深刻。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讲解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讨论阅读经验和感悟。
2.分组讨论与展示。
教师给出一个现代文作品,要求分组进行分析和解读,然后展示分析结果。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导读: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如何让这道简答题得到高分呢?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之所以让人感觉有些困惑,原因之一是往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哲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抓住这个要求进行阅读,可以事半功倍。
这决不是牵强附会,是阅读实践的客观存在。
众所周知,哲学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进行各项实际工作的最根本方法.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专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的科学方法都是哲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阅读当然也要接受哲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具体说,阅读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形象与抽象的转换如xx年上海卷的阅读文本最后一段“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支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纯粹是形象表达,考题是要写出文章的主题,学生要看出形象表述的意思是: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或已丢失或快要丢失,我们必须模仿优秀的东西,复活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
这就是形象与抽象的转换。
进而概括一下就是文本的主题。
二、整体与局部的转换xx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6题:阅读“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局部)这句话,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抓住这句话本身“渴望改变”、“期待延续”、“两难之中”(局部)等三处,联系全文“在朦胧的诗意氛围中,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感情”的主题(整体),找到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局部所表现出的整体)应该不会太困难。
这道题表面考句意的理解,实际上考查由个别场面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
三、概括与具体的转换xx年全国卷Ⅱ第17题是“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阅读第10段,可知“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再看作者对“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的“爱”,可以归纳出由上文1至9段组成的两个大层次的内容,写出答案的另一层意思:“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由文本到答案是具体向概括的转换;由问题到答案,是概括向具体的转换。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教案【考纲说明】《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具体分解为:1理解。
能力层级为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能力层级为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能力层级为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提示】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人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里将着重探讨对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
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
【应试对策一】一、科技文阅读步骤科技类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并从来源、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_发展、评价诸方面加以阐释j根据这一文体特点,遵循以下思路阅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读——通读全文。
在读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语句.用笔勾画下来,然后结合上F文,认真揣摩,以图达到把握基本内容之目的。
2筛——筛选信息。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对新科技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和限制语;有指代意义的诸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词语。
关键句主要包括文章、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以及表示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
3代——代人原文。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择肢的基础上.将所涉及到的信息代人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择肢相对应的句子,并仔细辨别、筛选、整台。
弄清句与文、点与面的关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不离人”。
4比——比较鉴别。
仔细审查题干、选择肢所涉及的信息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
注意范围的扩大、缩小,程度的加深、减轻,数量的增加、减少;注意先后顺序、因果条件、主次关系的颠倒;注意或然、可能性是否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是否变成了现实性,将来时是否变成了完成时。
另外,还要对比选择肢之间的异同,找出和题干准确对应的选择肢。
5排——排除干扰。
确定、选择的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项的过程。
每道题虽然都设有若干干扰项,但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选择项有的表述不够科学或不够准确,很多同学在排除时,往往不依据原文而凭借自己的“想当然”,最后导致失分。
故强调排除干扰项,必须忠实于原文。
6验——验证答案。
检验是最后一道关口,一定注意“回头望”,要从意图、体裁、题材、内容、特色诸方面加以全面权衡、检验、审验,最后确定,真正做到审题清晰,解题准确,答题规范。
二、社科文阅读解题四技巧要读懂社科文,就要把握社科文的特点。
从表达方式来看,社科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议论性的,一类是说明性的。
对于议论性的社科文,耍弄清主要观点,弄清材料与观点、论证方法与结构等关系;对于说明性的社科文,要弄清说明对象、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方法,体会关键语句。
l抓题目,把握中心论点,领会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论点,抓题目,也就是间接地抓了论电。
议论性社科文的论点,一般出现在第一段(有的则在中间或结尾),阅读时应首先考虑。
材料、例子都是为了说明文章的论点的。
2梳脉络,把握结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框架。
议论性的社科文常见的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
把握了这些要素.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3明特点,揣摩语言含义,推测作者写作意图。
社科文语言准确、严谨,加上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是有一定深度的,只有认真琢磨其语言的深亥恰义,才会深刻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重落实,激活多种思维,归纳阐发做题解答。
社科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难度。
在做题时,按照归纳和阐发这两种思维形式,应做到:把握论点。
不仅要把握社科文的大论点,而且要把握每段的小论点,这些大小论点是解释词语、阐释句子的依据。
明确论点和材料的关系。
对文中例子作用的理解,要结合段内议论性的句子,着眼于整篇,从例子与观点一致性的角度去思考。
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文中关键的语句.往往是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以及议论性、抒情性强的句子。
首先要对号入座,找准位置,结合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作者意图加以解答。
千万不可抛开中心,漫无边际,泛泛而谈。
三、现代文小阅读解题四注意l读原文,明大意。
对所选文段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要从总体上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人,谈的是什么事,讲的是什么理。
并通过“圈画”,筛选重要信息,整合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论证的观点,弄清说明论证的程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读题干,明要求。
文章读完后,要认真审题,咬文嚼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斟酌,深人领会命题意图,准确把握答题要求。
3定语境,选信息。
社科文、科技文的解答的关键在于“有依据”,要及时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核前后语境,顺藤摸瓜,逐步缩小作答范围,准确筛选有效信息。
4细比较,精选择。
将初步作出的简要答案与题干中的选择肢进行比较.运用排除法,选取与答案相近的一项为备选答案;运用代人法,将所选答案代人原文,检验是否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应。
最后,整合主要信息,抽取核心部件,做出正确答案。
俗话说:文无定法亦有法。
解答现代科技文和社科文小阅读相关问题,虽有难度,但有章可循,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精于思考,勤于实践,把握其内在结构和规律,并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采纳、借鉴他人的技巧方法,就能攻克难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应试对策二】一、从审题入手,从题中获得答题信息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这种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命题意图,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
比较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人口,也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
有些题目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理解,有些题目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析,有些题目是对写作技巧的阐述,有些题目是对表现手法的阐述。
如果在审题中忽略题干的重要的提示,答题就有可能偏题,甚至答非所问。
所以审视题干、揣摩答题的思路显得非常重要。
二、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
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要学会答题技巧.把握答题的要领。
所谓“具体的内容”,一般指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域,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
“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域,抽象出相同点,化实为虚,化繁为简。
其实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
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掌握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抓了次苣而丢了重点t或不够全面。
由此可见学习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所得“含蓄的内容”是指阅读中需要理解的重要语句、疑难语句,有言外之意的语句.这些语句有的是文眼或警策句,有的内容深奥、隐晦,有的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往往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准确把握。
要准确、明白地解释清楚这些含蓄的词语或句子必须依靠语感去揣摩,联系语境去辨识,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相关背景去领会,而联系语境挖掘其隐含的信息是根本途径。
三、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炼现代文阈读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炼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1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句子就在原文中。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要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2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回答。
这就是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有所“问,,的角度作回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契合的答案。
3语言表述力求精炼。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腰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分),在踩“点”给分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模拟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站构性。
而社会鲒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肾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和谐有序的状态。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夸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
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套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