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程序
临床输血程序1. 简介临床输血程序是指在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治疗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临床输血程序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输血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医生评估:医生必须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并确保输血是必要的。
- 患者同意: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必须明确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署相应的同意书。
- 输血血液选型:根据患者的血型和体征状况,选择适合的输血血液类型。
- 输血血袋准备:检查输血血袋的有效期和密封情况,确保血袋符合使用标准。
3. 输血程序以下是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3.1 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在开始输血前,在最少两名医务人员的见证下,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血型。
确保患者与输血血袋中的身份信息和血型相符。
3.2 注射抗凝剂按照医嘱,给患者注射适当的抗凝剂。
抗凝剂的使用应遵循相应的剂量和速度要求。
3.3 准备输血管道- 打开输血血袋:在无菌环境下打开输血血袋的包装,检查血袋的标记和过期日期。
- 连接输血管道:连接血袋与输血导管,确保连接密封无泄漏。
3.4 开始输血根据医嘱,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开始输血。
注意以下事项:-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医嘱,控制输血速度。
-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 记录观察结果: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量等。
3.5 输血后处理当输血结束后,进行以下处理:- 关闭输血:根据医嘱或输血完成情况,及时停止输血。
- 监测患者:继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发生输血后并发症。
- 处理输血物品:将用过的输血血袋和输血管道按规范进行处置。
4. 输血注意事项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权威指南:依据相关权威指南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临床监护: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输血反应: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操作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失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这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
血型鉴定通常包括 ABO 血型和 Rh 血型的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则是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以及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反应,以判断两者是否相容。
3、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4、准备输血设备和药品准备好输血器、生理盐水、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在有效期内。
二、输血操作流程1、核对信息在输血前,护士应双人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通常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3、输注生理盐水在输血前,先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和管道,以排除管道内的空气和杂质。
4、开始输血将血袋倒挂在输液架上,打开输血器的调节器,缓慢开始输血。
输血的初始速度宜慢,一般为每分钟 20 滴左右。
观察 15 分钟后,如果患者无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5、监测患者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每 15 30 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6、结束输血当血袋内的血液输完后,继续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器内残留的血液。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前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技术,能够有效地补充失血,提高患者血容量和输送氧气的能力。
输血操作的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制定和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输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关于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二、患者条件评估1. 患者需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血液适配性和过往输血史。
2. 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黏膜状况、静脉条件和一般情况。
3. 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宜接受输血治疗。
三、采血、标本处理与检测1. 选择合适的采血静脉,清洁皮肤,并使用无菌方法取得血液标本。
2. 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血液的适配性。
3. 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血液筛查,排除各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梅毒、乙肝等。
四、输血前准备与贮存1. 在输血前对所需输血血液进行核对,包括血型、Rh因子、数量和贮存时间等信息。
2. 使用特定的输血血袋进行血液贮存,确保贮存条件符合规定。
3. 检查输血管道、输血器具和输血泵等输血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无损伤。
五、输血操作流程1. 将输血血袋放置于输血安全袋内,进行管道连接。
2. 使用消毒酒精擦拭患者输血部位,并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进行输血。
3. 开始输血前,对输血血袋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与患者的信息一致。
4. 缓慢打开输血管道,开始输血,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5. 在输血过程中,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确保反应及时处理和记录。
六、输血后处理与监测1. 输血完成后,关闭输血管道,取下输血器具,对输血管道进行处理,避免污染。
2.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输血后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
3. 完成输血后的质量评估和记录,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患者反应等信息。
七、不良反应处理与报告1. 若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一、临床输血·医师: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
交叉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 30分钟患者反应,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项)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 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1.输血适应证确认:医务人员需要在开始输血前确认患者的输血适应证,包括血红蛋白浓度低、红细胞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
只有确认患者确实需要输血,医务人员才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操作。
2.确认血液成分和数量: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和数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输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同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输血指征,确定输血的数量。
3.输血前准备:医务人员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输血袋、输液管、输血针、输血过滤器、输血装置等。
同时,需要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4.准备患者: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血压、心率、舒适程度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输血位置,如静脉输血、动脉输血、胸腔穿刺输血等。
5.获得血液样本: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交叉配血等检查。
只有确认血型匹配正确,交叉配血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后续的输血操作。
6.核对血袋和样本:7.输血操作:a.将输血袋挂在输血支架上,并将输血管连至输血袋,用胶带固定好输血管。
b.用无菌消毒液擦拭输血部位,将输血针插入患者的血管中。
注意保持连接的部位无菌。
c.打开输血袋的滴定器,调节输血速度,一般不超过滴定器滴数6-8滴/分钟。
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8.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感染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9.输血结束:输血过程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将输血针拔出,用无菌纱布覆盖输血部位,并进行固定。
然后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舒适程度等指标,确保患者无明显不适。
10.相关记录和文书: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文书工作,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血量、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后续的随访计划。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SOP-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接收血液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确定输血需求--------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出血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来说,只有当患者存在严重的贫血、失血性休克或某些特定的血液疾病时,才考虑进行输血。
二、申请输血------当确定需要输血后,医生应填写输血申请单。
申请单应包含以下信息:患者的基本信息、申请的血液成分、输血原因、输血量以及申请者的签名等。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等。
三、输血前评估-------在准备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输血。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贫血程度、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
此外,还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输血相关的禁忌症,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四、输血决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要决定输何种类型的血液成分,例如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等。
同时,需要确定输血的量以及输血的频率。
在决策过程中,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同时权衡输血的风险和效益。
五、血液准备------在确定输血类型和量后,血液中心需要准备相应的血液成分。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例如进行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同时,对于特殊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需要进行特别的制备和储存。
六、输血实施------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确认其是否适合输血。
然后,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输血反应。
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七、输血后监测与评估----------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评估,以观察输血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
一般来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贫血改善情况、凝血功能等。
同时,需要对输血的效果进行评估,例如是否改善了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纠正了贫血等。
八、记录与报告-------在输血的全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操作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临床急救用血操作规范流程
临床急救用血操作规范流程1. 概述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在临床急救情况下正确、安全地进行输血操作。
为了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2.1 确认输血指征在进行输血之前,要确保患者确实需要输血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2.2 完善患者信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史、过敏史、血型与配型结果等录入病历系统,并核对信息的准确性。
2.3 获取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输血指征,向血库提出输血申请,并准确填写输血申请单。
确认血库已准备好相应的血液制品后,进行血液制品的领取与核对。
2.4 进行血液制品核对在领取血液制品时,护士要进行核对,包括通过双人核对的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的准确性。
3. 输血操作流程3.1 患者安全核查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住院号,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2 输血操作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如输血装置、输液器、输血储存袋等,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3 输血前准备患者应取适量的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以确认与患者血型相匹配的血液制品。
3.4 输血操作步骤3.4.1 将输血装置与输液器连接,具体操作参考器材说明书。
3.4.2 清洁并消毒输血部位,使用无菌巾将患者的输血部位进行遮盖。
3.4.3 在输血前15分钟,先以小流量输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4.4 若无不良反应,适当调整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注。
同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3.4.5 输血期间,及时记录输血的时间、输液量和输血反应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5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装置及时停止,并将其从患者身体上拆除。
护士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
4.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4.1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贫血等多种疾病,同时也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的复杂流程。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高效,医院需要建立科学的临床输血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流程、注意事项及相关技术。
一、输血前准备1.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种类等。
2.血型鉴定: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是确定输血的种类和血型配对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血型鉴定通常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的检测。
3.血液检查:输血前需要对血液进行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4.制备输血:在确定输血种类和配型后,需要制备输血。
制备过程包括血袋的选择、标签贴附、质量控制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二、输血操作1.输血前准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消毒、局部麻醉等。
同时也需要检查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性。
2.输血操作:在输血过程中,需要保证输血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输血时需要注意血液的流量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3.输血后处理: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处理。
包括检查输血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等。
同时也需要妥善处理输血设备和残留血液,防止交叉感染。
三、注意事项1.避免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为了避免输血反应,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2.防止交叉感染:在输血过程中,交叉感染是一项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需要对输血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隔离和防护。
临床输血管理PPT课件
输血环节质量控制
6.复核是由他人对检测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的 签名核实工作,是质量评价最简单且行之有效 的手段。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完成,并进行再 次核对无误后,检测者与复核者签名。
7.质量标准要求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液标本必须是输血
前3天之内的; (2)核对血样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无误; (3)按操作规程及要求配血; (4)复核人员认真核对无误后,签字记录。
Rh血型 2.复检献血员ABO血型(反定型) 3.抗体筛查(患者) 4.交叉配血试验(盐水相和特殊介质相)
23
临床输血前检验项目
五、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Anti-HBs)、e抗原 (HBeAg)、e抗体(Anti–Hbe)和核心 抗体(Anti-cAb)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 3.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1/2) 4.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
3.如果你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另外一份针对同一 患者的用血申请单,使用与第一份申请单和血样 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血库)工作人 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4.如果有多名工作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其中应 该有一名负责血液申请并和血库进行联系。如果 同时有多名受伤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5.告诉输血科(血库),每个患者需要在多短 时间内得到血液。说明血液需要的紧急程度。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1
临床输血过程与流程
操作步骤: 1.评估:是否需要用血及输血时间。 2.告知: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的利与弊、输血风
险,同意并签字,记录于病历中。 3.记录:输血的指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和数量。 4.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技术操作流程一、配血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取血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