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播行距的试验总结

合集下载

不同密度及行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及行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及行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摘要:本试验以郑单958为试材,在6.0万株/h?O和7.5万株/h?O密度下设置50、60、70、80cm等行距和80Cm+40cm宽窄行种植,研究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密度对穗位高和茎粗影响较大,差异显著;不同行距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的影响不一,均以60cm 和70cm等行距的较大;不同密度和行距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玉米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综合分析,本试验在设置密度范围内以60cm等行距种植为最佳。

关键词:夏玉米;密度;行距;穗位高;茎粗;SPAD值;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04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1-0061-0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秋粮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玉米总产量成为人们的共识,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关键在于密度和行距的配置。

前人就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冠层影响的研究较多,本试验则在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同时,探讨确定豫中南中低产夏玉米区既高产又适宜机械化种植的行距,以期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设置种植密度2个:6.0万株/h?O和7.5万株/h?O;行距5个:50、60、70、80cm等行距和80cm+40cm宽窄行种植。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株高、穗位、茎粗:乳熟期每小区定点测定5株,求其平均数,株高为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穗位是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茎粗为地上第三节间扁平部的值。

干物质:分别在拔节、吐丝、成熟期取样,每处理取3株,先105℃杀青,然后80℃烘至恒重,取其平均值。

叶绿素SPAD 值:在拔节、吐丝、成熟期用日本产SPAD-520便携式叶绿素仪测定,拔节期在9∶00~12:00测第6片展开叶,吐丝期和成熟期测穗位叶,每叶测上、中、下3个部位,每处理测量3株,取其平均值。

玉米不同密度和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玉米不同密度和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农 艺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010年 第 6期
玉米不 同密度 和行距 对 比试验 研究
杜 国 田
(辽 宁 省北 票 市 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辽 宁 北票 122100)
摘 要 以密度 和行 距为 研究 对 象。筛选 玉米合 理 的种植 密度 和 种植 行距 ,结果表 明:以行 距 72.0 cm 和 60.0 cm,密度 67 740株,IIn12和 60480株/hm 进 行 组 合 .产 量 最 优 。
主区 部 分 区 组
A . Ea
总 变异 副 区 部 分 B
A×B Eb
总变异
2 3 6 11 3 9 24
47
7.74 3.87 2.17 142.14 47I38 26.5l
10.72 1.79 16o.6l 309.64 103.21 41.78* 108_33 12.04 4.87* 59.30 2.47
2005,23(6):363-364. 【3】杨红珍 。杨树龙 ,刘 显斌 ,等.郑单 958不同播期和种植 密度 试验叽.
种子 世 界 ,2009(9):31—32. [4】王少杰,李琳 ,王峰.中科 l1号玉米种植密度试验叨.种业导刊 ,2009
(8):24. [5】董 广同 ,苏晨光.夏玉米制种 田病虫 害综合 防治技术啪.河南农业科
于 种植密度 低 ,小行 距下玉 米 中后期行 间通 风透光 差 ,田间
密 闭 ,中 下部叶 片 易早 衰 ,使 玉米 单 产受 到 一定 限制f 。尤
其 随着 密植 品种 种植面 积 逐年 扩 大 ,传 统低 密 度小 行 距种
植形式 表现 出明显 的不适 应 。为此 ,北 票市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

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摘要:不同的行距配置和密度可以对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效率等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合适的行距配置和密度可以促进玉米植株间的充分利用光能和营养资源,提高冠层结构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增加玉米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不同行距配置密度;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影响引言行距配置和密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中,合理选择行距配置和密度可以对植株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研究行距配置和密度对玉米的影响,可以优化种植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

1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重要性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农艺性状和产量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农艺性状是指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如株高、分蘖数、叶片颜色和大小等。

这些性状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速度、光合效率、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等因素,进而对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玉米的农艺性状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实现高产和稳产。

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期、耐旱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可以减少因逆境而导致的产量损失。

玉米的农艺性状还可以帮助农民正确掌握种植技术,如适时施肥、合理配置种植密度等,从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玉米的早熟和高产。

农艺性状对于改良玉米的重要品质和经济性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玉米农艺性状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玉米不同品种或株系之间的差异和遗传规律。

在育种工作中,选取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有利于获得拥有更好经济性状和产品质量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选择高产、耐倒伏的品种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风险倒伏能力,减少因倒伏而导致的产量损失。

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玉米(如饲料玉米、生物质玉米等),了解其不同农艺性状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品种选择和种植管理。

2行距配置的定义和不同选择行距配置是指农作物在田地中的种植方式,即将每行作物的间距和行间距设定为一定的数值。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处理 播种期 发根期 出苗期 拔节期 抽雄期 吐丝期 成熟期 生育 日数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大
4月 7日 4 0 7 4 2 4 5l 1 62 2 7 2 1 7 2 3 9 . 2 5 1 3 7

科研 ◎葳 验报 告
2 0 播期试验总结
王 国 军 谷 金 洲 z
( 1 . 黑龙江 省双鸭 山市友谊 县友谊农 场第六管理 区 ,黑龙 江双 鸭山 1 5 5 8 0 0 2 . 黑 龙 江 省 双 鸭 山 市 友 谊 县 友 谊 农 场 组 织 部 ,黑 龙 江 双 鸭 山 1 5 5 8 0 0)
六管 理区二站 l号地进 行了 玉米播 期试验 ,旨在 探求适 合我 农场 玉米播种 的最适 日期 。

耗过 大 , 导致 出 苗 后 , 幼苗 瘦 弱 , 发育不良, 营 养生 长期 变 长㈦; 从 4月 2 2日后 播种 的处 理 生育 天 数基 本 一致 , 种 子 养 分消耗 的程度 相似 。 不 同播期 的处 理 ,拔 节期 之前各 生育 时期 的 日期 存在 明 显差 异 , 在拔 节期之 后 , 各处理的生 育时期 并未有显著 差异 。 表 1 玉米 生 育期 调查
试验 处理 : 从 4月 7日至 5月 7 日 , 每 5天 为 一 个 播 期 处理 , 连
4月 l 2日 4月 1 7日 4月 2 2日 4月 2 7日 5 月 2日 5 月 7日
4 l 2 4l 7 4 2 2 4 2 7 5 0 2 5 0 7
3 . 玉米 生育性状 表现 表 2 田间调查表
处 理 出苗 率% 4月 7日 1 7 06 4 月1 2日 8 0 4 4 月l 7日 9 5 2 4月 2 2日 9 3 5 4月 2 7日 8 9 4 5 月2 日 J 9 1 1 5 月 7日 1 9 3 1 株高 c m . 坼6 3 2 8 3 3 8 3 2 4 3 3 2 3 4 4 3 4 4 穗位 c m 茎粗 e m 倒 伏程 度 倒伏 比率 1 4 7 2 23 2 倒折 2 9 1 l 3 8 2 2 2 4 倒折 4 0 8 l 3 2 4 2 0 8 倒折 4 3 1 I 3 7 4 2 2 4 倒折 7 0 2 1 S 5 4 2 3 4 倒折 6 4 2 1 3 6 O 2 2 4 倒折 8 l 1 l 5 0 2 2l 8 倒折 7 0 5 空秆 率 11 6 81 6 4 3 1 3 5 1 l l 3 8 4 0 5 2 6 4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5篇)第一篇:杂交玉米制种实习杂交玉米制种实习报告2013年5月13日下午,我在北校标本区参加了玉米杂交制种实践课,老师系统的讲解了玉米杂交制种的步骤及技术要点,并让同学们参与了父本播种的操作环节。

现将课时所学、课后查阅资料后所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以及我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汇报如下:一、玉米杂交制种的步骤及技术要点:(一)制种地选择与隔离区设置1、玉米制种田最基本的要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并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

2、制种隔离区的设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间隔离: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应不少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在400米以上;(2)时间隔离:把隔离区玉米的播种期同区外邻近玉米的播种期错开,也能达到隔离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春播制种玉米与大田玉米的错期时间约为40天,夏播玉米错期约30天。

如果大田玉米播种在前,玉米制种可减少与大田玉米的错期时间,但不应少于20天;(3)自然屏障隔离:是利用山岭、村庄、房屋、成片树林等自然障碍作隔离,设置玉米隔离区;(4)高秆作物隔离:隔离区周围种植高粱、麻类等高秆作物。

要求隔幅在50米以上,高秆作物要适当早播;(5)父本隔离:用高秆父本在制种田四周种植30米的隔离带。

(二)播种前准备与播种1、在播种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种子处理:播前对精选的亲本种子进行质量复检,并对亲本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因亲本种子顶土能力弱,要求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施肥要求: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25kg或氮磷复合肥15kg,农家肥1500kg做底肥;(3)制种技术方案的制定:播种前必须按照所制品种制定严格的技术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播期、种植方式、密度等要点。

2、播种工作是整个制种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技术流程:(1)调节父母本播种期: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先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

玉米检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玉米检测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一、前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改进。

为了确保玉米质量,加强玉米检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玉米检测工作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玉米检测目的及方法1. 目的本次玉米检测旨在全面了解我国玉米质量状况,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玉米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2. 方法(1)样品采集:根据玉米种植区域、品种、生长阶段等因素,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中采集样品。

(2)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玉米籽粒外观、水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重金属等指标。

(3)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以及实验室自定方法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1. 玉米籽粒外观(1)色泽: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色泽总体良好,其中白色、黄色、紫色等色泽分布均匀。

(2)形状:大部分玉米籽粒形状规则,少部分籽粒存在畸形现象。

2. 水分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水分含量在14.5%-18.5%之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蛋白质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8.5%-10.5%之间,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国家标准。

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在3.5%-4.5%之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 氨基酸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其中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6. 重金属本次检测的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未发现超标现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玉米品种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国家标准,需加强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2)玉米籽粒畸形现象时有发生,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

(3)玉米重金属含量虽未超标,但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较高,需加强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防控。

2. 建议(1)加强玉米品种选育,培育高蛋白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

(2)加强栽培技术研究,推广节水、减肥、抗逆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行距与播期对晚播玉米的影响研究

不同行距与播期对晚播玉米的影响研究

不同行距与播期对晚播玉米的影响研究作者:连培红张文忠芦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5期摘要为了指导玉米生产,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50 cm窄行产量最高,55 cm行距次之,60 cm产量最低;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穗位高呈下降趋势,籽粒重量呈降低趋势。

关键词玉米;行距;播期;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30-01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e the production of maize,effect of row spacing and sowing time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row spacing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heat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suitable row spacing was 50 cm,its yield was the highest,55 cm was second,yield of 60 cm was minimum. With the seeding time delayed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showed a trend of decrease. Grain weight showed a trend of decrease.Key words maize;row spacing;sowing time;yield玉米是山西省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1]。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800~1 500 m,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7.9~11.7 ℃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 418~2 612 h之间,无霜期为150~160 d,年平均降水量600 mm左右,60%的降水集中在7—9月。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2013年第4期(下半月)玉米播期试验总结王国军1谷金洲2(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黑龙江双鸭山155800;2.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农场组织部,黑龙江双鸭山155800)[摘要]玉米播种期决定能否充分利用生长期内的温度、雨水和光照,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的作用。

所以,根据玉米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准确地决定播种期,把影响玉米产量最大的生育期安排在最适宜的季节内,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本文谨就友谊农场的玉米播期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我地区的覆膜玉米播种时间可提前至4月22日,不覆膜玉米播期在4月27日以后播种容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玉米播期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4-0104-02春玉米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作物,尤其是从播种到出苗期间,对土壤温度有较高的需求量,随着今年来的积温越来越高,玉米面积也逐渐的扩大,现有的玉米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应有所调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1]。

为了探索我地区玉米适宜播期,充分利用有效积温,适应气候变暖的形式,改变传统玉米种植品种和播种时期,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友谊农场在农场第六管理区二站1号地进行了玉米播期试验,旨在探求适合我农场玉米播种的最适日期。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作物与品种玉米,吉单5192.供试材料与来源吉单519:市场常规中晚熟玉米品种3.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二站1号地。

试验区地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3g/kg土,碱解氮含量137.4mg/kg土,速效磷含量24.4mg/kg土,速效钾含量159.9mg/kg土,PH值6.0。

前茬大豆。

秋翻秋起垄。

设计亩施尿素20kg、二铵11.67kg、氯化钾3.33kg。

基肥、种肥采用人工侧深施肥,6月20日采用机械追肥。

盐湖区玉米标准化行距种植对比试验示范

盐湖区玉米标准化行距种植对比试验示范
实施m 面积 h
k gO.6 m / 0 7h 03 .4 03 .4 03 .4 03 .4 05 .0 O5 .0
旋耕播种
O.7 6
旋耕播种
O6 .7
旋耕播种
1o .0
旋耕播 种
1oo .
播量
23 _
2 3


25

25 .
6月 3 0日追 4 gO0 7h 0k/.6 m 二铵
浇水时间、 次数
6 2 月 9日浇水 1 次
6月 3 0日浇水 1 次
中耕除草时间
7 9日 月 喷灭草剂
7月 2 9日喷灭草剂
上郭上段 解州蚕坊
6 2 施 尿素 4  ̄ . 7 m 月 4日 0e 0 2 k O6 h 6 1 月 3日施尿素 2 k O 6 h 2 0 g . 7 m 作底肥  ̄0
6 m 0c
蚕坊村
4 m 5c
西古村 标准行距
6 m 0c
上段 标准行距
6 m 0c
常规行距
标准行距
6 m 0c
常规行距
5 m 0c
常规行距
5 m 0c
常规行距
4 m 5c
旋耕播种 深松播种 旋耕播种 深松播种 旋耕播种 旋耕播种
= 区玉米 标 准化 行 距种 植 面积 为 1 4 m 。 全 3 9 h
标准化种植行距与常规种植行距玉米抽雄期 和吐丝期相差最多为 1 d 株高 4 茎粗 0 3 m。 2 m, . 5

, … …
同作业方式
一、 3年试 验结 呆
1 产 量对 比 .
北古村 种植模式 标准行距

不同株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株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株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 响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种植结构是提高玉米产量 的重要途径,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探究不同的密度与不同的行距配 置对玉米产量有哪些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年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山头村进行了不同品种、不 同密度、不同行距栽培模式,针对三个品种在9种栽培模式下,对 其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田间生物性状、品种抗性田间表现进 行了调查研究,为实现区域性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 论依据。一年的试验结果如下:1、行距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 响明显,F测验得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除果穗秃尖这一性状外,表现为负相关, 即随着密度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数值相应减少。 密度由低到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数值减幅因品种 而异,与品种的耐密程度有关。
3、对田间生物性状及玉米抗性的影响,其中生育期随行距增加, 有变短的趋势。玉米生长发育期间,无极端气候天气和利于玉米 病害发生发展天气条件的出现,没有出现严重倒伏情况,行距与 倒伏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随密度的增加倒伏风险增加。增加行距对减少、减轻玉米大斑 病和玉米穗腐病有一密度对产量效应规律是相同 的,呈“(?)”形态。随密度增加产量也增加,一定密度数值点产 量达最大,之后进一步增加密度,产量反而下降。
同一个品种,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相应增加, 在50厘米、60厘米、70厘米种植条件下,太玉811、秋乐126、华 美1号三个品种的累加平均产量分别是854.8公斤/亩、886.2公 斤/亩、911.3公斤/亩。2、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三个品种表 现基本一致的,随着行距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相 应增加、秃尖减少。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玉米播种1. 玉米品种:郑单958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4. 播种技术:a. 播深:5~6cm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6. 玉米发芽率观察: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2.玉米考苗记录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

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1.考查项目: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考查项目: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规范种植行距 提高机收水平——寿阳县玉米机收与行距对比试验浅析

规范种植行距  提高机收水平——寿阳县玉米机收与行距对比试验浅析

寿阳共有 1 4个乡镇 ,0 26个行政村 ,5 5 万
寿阳县玉米种植基本上实现机械播种 , 主
个农户 ,7万农业人 口, 1 玉米为第一大粮食作
物, 人均玉米种植面积 0 3 m 。南北差距大, . z 2h
在路 南 乡镇 松 塔 、 湖 等平 均每 户农 民耕 种 面 上 积 2O~ . m ,玉米 种 植 占到 9 %以上 , .l3 5 3h 0 而
切要 求 玉米 机 收 , 省 时 间 。而在 路 南 乡镇 农 户 种植 玉 米 节 较 多 , 收作 业 费 用 成 为一 项 较 大 开 支 , 且 省 下 人 工 收 机 而 获 时间 后外 出打工 无 门 , 法取 得 替 代 收益 。因此 出现 新 无
l 7
5O l
03 - 3
() 收效 率 2机 玉 米 规 范 行 距 平 均 每 0 6 m 纯 收 . 7h z 0
特点 : 玉米机收在北部乡镇用的多, 在路南乡镇用的少 ; 在 经济发达区用的多 , 在经济欠发达 区用的少 ; 在集体耕地 、
农场 、 大户 用 的 多 , 在小 块 地 、 散 农 户用 的少 。 分
42 0 0
8 7
2O . 7
3 .试 验成 果与 结 论
() 1 试验 结 果
玉 米规 范 行距 种 植 的产 量 不 仅 没有 减
少, 相反 , 较传统种植行距增产 3 /. 7 m , 0g 0 z k O 6 h 主要原因 是苗稀采光好 , 通风强 , 穗粒数与百粒质量都 比传统的高。
1 4 l 2 3 9 4 1 56 4 3 3 42 3 . 9 27 6H 1 O. 6 5 43 7.
南、 路北乡镇气候 因素不 同, 从路北 1 月上旬收获 开始 , 0 到路南乡镇 l 月上 中旬结束 , 1 收获作业期 限较长 , 这也是 寿 阳玉米机收一大特点。 玉米植株到了老黄 、 果穗栽头 , 平 均籽粒含水量在 2 %左右时 , 0 才开始收获 , 而此时玉米秸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

玉米播期试验总结作者:王国军谷金洲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8期[摘要] 玉米播种期决定能否充分利用生长期内的温度、雨水和光照,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的作用。

所以,根据玉米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准确地决定播种期,把影响玉米产量最大的生育期安排在最适宜的季节内,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本文谨就友谊农场的玉米播期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我地区的覆膜玉米播种时间可提前至4月22日,不覆膜玉米播期在4月27日以后播种容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 玉米播期产量春玉米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作物,尤其是从播种到出苗期间,对土壤温度有较高的需求量,随着今年来的积温越来越高,玉米面积也逐渐的扩大,现有的玉米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应有所调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1]。

为了探索我地区玉米适宜播期,充分利用有效积温,适应气候变暖的形式,改变传统玉米种植品种和播种时期,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友谊农场在农场第六管理区二站1号地进行了玉米播期试验,旨在探求适合我农场玉米播种的最适日期。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作物与品种玉米,吉单5192.供试材料与来源吉单519:市场常规中晚熟玉米品种3.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二站1号地。

试验区地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3g/kg土,碱解氮含量137.4mg/kg土,速效磷含量24.4mg/kg 土,速效钾含量159.9mg/kg土,PH值6.0。

前茬大豆。

秋翻秋起垄。

设计亩施尿素20kg、二铵11.67kg、氯化钾3.33 kg。

基肥、种肥采用人工侧深施肥,6月20日采用机械追肥。

4.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处理:从4月7日至5月7日,每5天为一个播期处理,连续播种。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

每处理面积32.5㎡(65cm行距×5垄×10m长),亩设计保苗株数5000株;其它措施同大田常规生产。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

在多样化的农田环境和不同的种植管理方式下,玉米的种植行距也会有所差异。

如何使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成为了农田机械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机械调整种植行距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使得机械调整种植行距成为了可能。

通过控制种植机的行距宽度,可以使得玉米株间距适应不同的种植行距。

这种方法要求玉米收获机具备灵活调整行距的功能,能够在不同的种植环境下自动调整行距宽度。

机械调整种植行距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1.行距调整机构:设计一种能够灵活调整行距宽度的机构,可以根据种植行距的不同实现自动调整。

这需要考虑机构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法。

2.行距传感器:在种植机上安装行距传感器,通过感知作物的布局情况,自动调整行距宽度。

行距传感器可以使用红外光、激光或者其他传感技术进行测量和判断。

3.行距控制系统:根据行距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通过控制行距调整机构,实现种植行距的自动调整。

行距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快速、准确的控制功能。

二、机械适应不同行距的玉米收获技术除了机械调整种植行距,还可以通过改变玉米收获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适应不同行距的收获需求。

具体技术途径如下:1.刀具调整:设计可调节刀具高度和间距的机械结构,可以适应不同行距下玉米的收获需求。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手动或者自动调整来实现。

2.宽幅收获:设计一种可以宽幅收获的机械结构,可以适应较宽行距的玉米收获需求。

这种方法需要设计能够同时收获多行玉米的刀具和输送机构。

3.高效剥穗技术:改进剥穗装置,提高剥穗速度和效率,适应高密度种植的玉米收获需求。

这可以通过改进剥穗刀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切割和剥穗的效果。

在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方面,需要解决机械调整种植行距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改变机械结构和工作方式,适应不同行距的玉米收获需求。

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研发,相信可以实现玉米收获机的多样化适应性,提高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农田机械化发展。

淮北玉米播种行距

淮北玉米播种行距

淮北玉米播种行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淮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玉米种植区,玉米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而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直接受到行距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玉米的行距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就淮北玉米种植的行距进行讨论。

在淮北地区,玉米播种的行距直接会影响到玉米的株干生长、株型和通风透光等诸多因素,从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通常情况下,淮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行距一般为50-70厘米。

具体来说,淮北地区的玉米行距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气候条件、水分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安排。

淮北地区的土壤肥力较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玉米的行距是比较有利的。

这样可以保证玉米株间的养分分配更加均匀,根系生长更健壮,有利于玉米植株的长势增强,提高产量。

适当增加行距还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保证玉米的生长质量。

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适当增加玉米的行距也可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玉米植株之间若过于密集,通风透光不好,容易引起玉米之间的潮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适当增加行距有助于玉米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少潮湿,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淮北地区的水分情况相对较好,但也容易出现干旱的情况。

适当增加行距也有助于降低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保证每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的水分。

这样既可以提高单株玉米的产量,也可以保证整体的产量增加。

淮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行距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50-70厘米的行距是比较适宜的选择。

适当增加行距有利于玉米株干的生长、保证通风透光和减少竞争,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玉米的行距,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淮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在淮北地区,玉米种植的行距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玉米播种行距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与技术途径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不同地区。

不同地区的种植习惯和土地条件可能存在多种种植行距,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适应性的玉米收获机来适应不同行距的种植。

本文将介绍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和技术途径。

一、收获机调整行距的方式1. 收获机宽度可调整收获机的宽度可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宽度来适应不同的种植行距。

一些现代化的收获机具有可调节宽度的功能,可以根据种植行距的不同,调整收获机的宽度,使其适应不同的种植模式。

2. 使用适配不同行距的收获头一些先进的收获机配有可更换的收获头,可以根据种植行距的不同,更换不同行距的收获头。

这样一来,无论是窄行距还是宽行距种植的玉米,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收获头,就能适应不同的种植模式。

2. 收获机智能行距识别技术收获机智能行距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和识别玉米田地的行距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摄像头拍摄玉米田地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识别玉米田地的行距,从而确定种植行距,并根据识别结果自动调整收获机宽度。

这样一来,无论是窄行距还是宽行距种植的玉米,都能够通过智能行距识别技术来适应不同的种植模式。

3. 机器人收获技术机器人收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器人来进行玉米收获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种植行距的不同,调整机器人的行进路线和收获方式,从而适应不同的种植模式。

机器人收获技术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或者自主导航的方式进行,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解决方法有收获机宽度可调整、使用适配不同行距的收获头和使用可调节行距的收获装置。

而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技术途径有收获机宽度自适应技术、收获机智能行距识别技术和机器人收获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行距种植的玉米的收获问题,提高玉米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玉米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玉米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种植⾏距对⽐试验研究
⽟⽶种植⾏距对⽐试验研究
乔延丹;李洨泽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 ⽟⽶收获是⽟⽶⽣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收获机数量增长较快,⽟⽶机械化技术推⼴⼯作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经过⼏年的实践发现,⽟⽶机收质量还存在⼀定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之⼀是⽟⽶种植⾏距与⽟⽶机械化收获要求有⼀定差距,在⼀定程度上影响着⽟⽶机收质量和效率.因此,有必要进⾏⽟⽶规范种植⾏距的对⽐试验,通过科学试验,确定出适宜于机械收获的规范⾏距,以较⼤幅度地提⾼⽟⽶机收的质量和效率.
【总页数】2页(33-34)
【关键词】
【作者】乔延丹;李洨泽
【作者单位】⼭西省农机推⼴总站;⼭西省农机推⼴总站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
【相关⽂献】
1.规范⽟⽶种植⾏距实现全程机械化⽣产——榆次区⽟⽶规范⾏距种植对⽐试验报告 [J], 赵拴柱; 刘星梅
2.施甸县青贮饲料⽟⽶种植对⽐试验 [J], 杨玥; 杨志忠; 杨忠刚; 李朝震
3.⽟⽶种⾐剂对⽐试验研究 [J], 葛红军
4.RAPD法与盐溶蛋⽩PAGE法鉴定⽟⽶种⼦纯度的对⽐试验 [J], ⽅⽟春; 张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常规玉米不同株行距试验报告
按照团办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团自立本试验,计划在1连、7连、9连三个连队进行试验,后因种种原因,实际试验在1连4#进行。

通过一年的实践,结合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行距为60cm种植模式比对照略有增产,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试验目的
寻找本地常规玉米种植的最佳株行距配置,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达到降低成本,选出优质的品种。

2、试验地点
八十四团一连4#;试验面积:30亩,设对照:370亩。

承包户:郭海。

3、试验设计
3.1、处理1:地膜宽70cm,膜上行距40cm,膜间距80cm平均行
距60cm,株距14.5cm,理论株数:7663株/亩。

3.2、处理2(ck):大田种植模式,膜宽70cm,膜上行距40cm,
膜间距60cm,平均行距50cm,株距18cm,理论株数7407株/亩。

4、田间管理
播种:播种日期:4月24日,播量为2.8kg/亩。

处理2播种量为2.9kg/亩,播深为2-3cm。

出苗期4月30日,定苗5月14日。

处理1亩保苗为6933株,ck为6661株。

机力中耕2次,人工除草2次。

6月12日进头水,9月2日停水。

全生育期灌水7次。

施用基肥磷酸二铵20kg/亩。

追肥5次,尿素45kg/亩。

,高磷
钾15kg/亩,硫酸锌2kg/亩。

收获期为10月20日。

5、田间调查
植株性状调查表:
产量分析表:
6、结论
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平均行距60cm的比ck仅增产5kg/亩。

由于推广在先的先玉335株数紧凑,植株较大,茎秆较细,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6200株/亩。

由于处理1植株大,植株拥挤,空杆率、倒伏率呈上升趋势,茎秆较细,穗变小,未表现明显的增
产效果,建议以大田种植的株行距配置为好。

试验人:一连:方帅
农技中心:董明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