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第二部分)讲解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___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 2 章结晶结构一、名词解释1.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空间点阵与晶胞:空间点阵是几何点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晶胞:反应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最小单元3.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离子连线所构成的几何多面体4.离子极化: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5.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类似物质的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6.正尖晶石与反尖晶石:正尖晶石是指2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四面体空隙中,3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
反尖晶石是指2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3价阳离子一半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一半填充于四面体空隙。
二、填空与选择1.晶体的基本性质有五种:对称性,异相性,均一性,自限性和稳定性(最小内能性)。
2.空间点阵是由 C 在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
( A 原子 B离子 C几何点 D分子)3.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有面心立方密堆积和六方密堆积二种排列方式,前者的堆积方式是以(111)面进行堆积,后者的堆积方式是以(001)面进行堆积。
4.如晶体按立方紧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4 ,八面体空隙数为 4 ,四面体空隙数为 8 ;如按六方紧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6 ,八面体空隙数为6 ,四面体空隙数为 12 ;如按体心立方近似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2 ,八面体空隙数为 12 ,四面体空隙数为 6 。
5.等径球体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两种: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
一个球的周围有 8个四面体空隙、 6 个八面体空隙;n个等径球体做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 2n 个四面体空隙、 n 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行堆积时,大球做最紧密堆积或近似密堆积,小球填充于空隙中。
6.在离子晶体中,配置于正离子周围的负离子数(即负离子配位数),决定于正、负离子半径比(r +/r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1-1 解释概念: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 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 、β、γ ).1-2 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内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 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螺旋轴—ns ,滑移面—a、b、c、d1-5 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晶面指数为:(432)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2
11
定理1:如果一个对称面P包含Ln,则必有n个对称面包含 Ln,且任意两相邻p之间的交角为360/2n.
▲
P1
P3 L3×P//
P2 L33P//
12
逆定理:如果两个对称面以α角相交,其交线必为 一个n次对称轴Ln,且n=360/2α
P1 2 P2 3 P1 6 1 P2 4 P1 5 P2 6 1
1、晶体定向 晶体定向就是在晶体上选择一个坐标系统。 即选择坐标轴和确定各坐标轴上的单位之比。 晶轴
18
晶轴的选择
是晶体构造的行列方向 反映晶体的固有对称规律
对称轴;
对称面法线;
平行主要晶棱方向;
晶轴尽可能的垂直,并使轴单位接近于相等
19
三轴定向
c (z)
四轴定向(三方、六方晶系)
c d
β
α b (y) γ b a
例:H2O ,对称元素,C2, v, v’ 对称操作
ˆ ˆ ˆ ˆ C2 , v , v ' , E
v’ C2 v
C2v
ˆ E ˆ C
ˆ E
ˆ E ˆ C
ˆ C2
ˆ C2 ˆ E ˆ v'
ˆ v
ˆ v ˆ E ˆ C
ˆ v'
ˆ v' ˆ C2 ˆ E
2
2
ˆ ˆ v' v
ˆ v
5
6 1
4
3 2
P3
P2
P1
13
定理2:如果有一个二次轴L2垂直Ln,则必有n个L2垂直Ln, 且任意两相邻之间的交角为360/2n
L2 ▲ L2
L2×L3 ⊥
L33L2 ⊥
L2
定理1:如果一个对称面P包含Ln,则必有n个对称面包含 Ln,且任意两相邻p之间的交角为360/2n.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2章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离子半径是晶体化学中的重要参数,必须指出,离 子半径这个概念不是十分严格的。因为在实际晶体中, 总有不同程度的共价键结合成分存在,共价键的存在会 使电子云向正离子方向移动,使正负离子间距变小,配 位数降低,半径发生变化。同时,在离子晶体结构中, 若离子所处的环境和极化情况稍微有所变动,离子半径 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严格地讲,离子半径根本不存在 一个确定不变的永久值。
两种三层堆叠方式
ABA: 第三层位于第 一层正上方
ABC: 第三层位于一二 层间隙
1. 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
堆积方式是按照 ABCABC……的堆积 方式。这样的堆积中 可以取出一个面心立 方晶胞,称为面心立 方最紧密堆积。面心 立方堆积中, ABCABC……重复层 面 平 行 于 ( 111 ) 晶 面,如图。
• 具有半金属共价键是形成金属玻璃的重要条件。
2.1.3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周期表中Ⅰ、Ⅱ、Ⅲ族元素原子的单质晶 体是典型的金属晶体。由于这些元素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较少,趋向于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 子。这些电子为所有的正离子共有,因而可以 再整个晶体质点之间运动,称为自由电子。
金属的晶体结构大多具有高对称性和高配 位数。金属晶体不透明而具有具有金属光泽, 此外其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高的电导率。
3. 离子晶体的总势能E
一摩尔离子晶体的总势能:
E
N0
ZZe2
4 0 R
A
B Rn
离子距离为R0时的晶体势能E0
E0
N0 AZZe2
4 0 R0
1
1 n
4.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U
U
E0
N0 AZZe2 R0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3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二层的空隙中,并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验
四、实验条件
1.药物天平
2.量筒
5.Na2CO3溶液(不同浓度)
8.承量瓶
9.蒸馏水
3.玻璃棒 4.烧杯(600ml)
6.秒表
7.试验用粘土
10.恩氏粘度计 (如图)
五、实验步骤
1、加水量对粘土泥浆流动性的影响的测定 取3支容量为600ml的烧杯,每杯放入80g粘土(天平精确到
0.1g),在第一杯中加入蒸馏水150ml,其余各杯中相应增加30ml 水,即180,210,2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相同的时间, 倒入粘度计中,然后测流出100ml泥浆所需的时间(秒)。 2、相对粘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验证固相反应理论,通过本实验达到进一步了解固相 反应机理;
通过测定BaCO3-SiO2系统中给定组成的固相反应速 度常数,熟悉测定固相反应速度的仪器及方法。
在另一高温炉升高到900℃保温30分钟淬冷或750℃淬冷后, 盖好电炉底盖,温到900℃,保温30分钟,然后再将样品 (第二个)淬冷。
把淬冷后的样品冷却后,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平研细 (压碎)盖上盖玻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物镜。
根据观察结果写出试验报告,并与Na2O-SiO2系统相图相对 照。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 熟悉鉴定粘土矿物组成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某种硅酸盐矿物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进行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后会稠厚起来,但在机械作用影响下(如剧烈的搅拌,振动等)又恢复
其流动性。这个性能以稠固性(稠化度,厚化度)来评定,稠固性愈大,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2)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二、影响因素
σ
温度
影响
组成
单位表面的质点数
表面质点受内部的 结合力
1. T↑ 质点间距↑ 作用力↓ ↓ (T↑ 100 oC ↓ 1%或4~10N/m)
2. O/Si ↓ 聚合物尺寸↑ 质点数↓ ↓ 3. R2O含量↑ 解聚作用↑ 聚合物尺寸↓
5、B2O3对黏度的影响(硼反常)
[B O 3 ] O nb [B O 4 ]
A. 在B2O3-SiO2中加入Na2O [BO3]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B. 在Na2O-SiO2中加入 B2O3
C. 在R2O-B2O3-SiO2系统中 当(RO + R2O)/B2O3 < 1,引入R2O,[BO4] 增加,
例如 :Al-Si酸盐熔体σ=317mN/m, 加入33%
K2O使此熔体表面张力降至212mN/m;加入7%V2O5 则表面张力可降至100mN/m。
6. 两种熔体混合时,表面张力不具加和性, 其中较小的被排挤到表面富集,混合体的表
面张力以较小的为主。
7. 负离子F-和SO32- 都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明显作用。 8. 添加各种氧化物对熔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使 σ ↑:SiO2、Al2O3、CaO、MgO (无表面活性) 使 σ ↓:
(1) K2O、PbO、B2O3、Sb2O3、Cr2O3 (有表面活性) (2) V2O5、As2O5、SO3 (强表面活性剂)
0.3 M gO
0.3 C aO
思路:组成 结构 性质
组成变
聚合物分布变 结合力变 活化能变
材料科学基础2-第二章-固相反应
1. 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机理
ZnO加Fe2O3反应生成尖晶石 的反应,大致可将整个反应过 程分为六个阶段: (1)隐蔽期:约低于300℃,反 应物在混合时已相互接触,随 温度升高,反应物活性增加, 此时在界面上质点间形成了某 些弱的键,试样的吸附能力和 催化能力都有所降低,但晶格 和物相基本上无变化。
② 按照固相反应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可将固相反应分 成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
③ 按照固相反应的产物空间分布尺度,可将固相反应分为 (界面)成层反应、(体相)非成层反应等两大类型;
④ 按照固相反应的反应控制速度步骤,可以将固相反应分成 化学反应控制的固相反应、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过渡范 围控制的固相反应等类型
2.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
当反应物之间形成一层产物后,则需要有 一种或几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反应 才能继续进行
固相反应中的扩散规律与一般的扩散规律 相同。
四、固相反应中间产物
固相反应的另一个特点是固相反应产物的阶段性
➢最初反应产物和系统在高温下生成的化合物可能 不同,最初反应产物可以与原始反应物反应生成中 间产物,中间产物可以与最初产物反应,也可能是 一系列反应,最后才形成最终产物
以上六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续地相互交错进 行,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固相反应都具有以上的六个阶段
对于不同反应系统,条件不同会各有差别,但一般都包括 以下三个过程: (1) 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2) 化学反应和新相生成; (3) 晶体生长和结构缺陷校正;
如果有液相或气相参与,则反应不局限于物料直接接触的 界面,而可沿整个反应物颗粒自由表面同时进行,此时, 固相与气体、液体间的吸附和润湿作用的影响就很重要。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晶向指数:点阵中一维方向结点连线-行列:
行列平行方向-晶向(如:晶棱方向)
(1)建立坐标系,原点在待标晶向上
(2)选取该晶向上原点
以外的任一点P(xa,yb,zc)
zc
P
(3)将xa,yb,zc化简为互质
O
整数比u,v,w,且
yb
xa
u∶v∶w = xa∶yb∶zc
离子半径:离子中心到其作用力所及的有 效范围的距离。正、负离子都看成球体。离 子半径是衡量键性、键强、配位关系及极化 的重要数据。
2.6.2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1、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 紧密堆积结构】
Close-packed structures
ABABA.. packing
hcp & fcc
2、晶胞的分类
初级晶胞: 简单晶胞,只在平行六面体的八个角顶有阵点。
复合晶胞: 除角顶外,在其体心、面心或低心位置上也有 阵点。
3、描述晶胞的形状大小
晶胞的表示-晶胞参数
三条晶轴:a,b,c 轴间夹角:α,β,γ
4、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分类依据:棱长、夹角 七种类型:七大晶系 布拉菲点阵:14种
六方紧密堆积
hcp structure
(hexagonally-close packed)
ABCABC.. packing
立方紧密堆积
fcc structure
(face-centered cubic, 面心立方)
1、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1)六方最紧密堆积:ABAB……紧密堆积 方式,密排面平行于(0001)。
• {100}=(100)+(010)+(00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3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二层的空隙中,并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书
实验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一.实验目的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二.基本原理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
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
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
将试样装入铂金坩埚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
(2)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
(3)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
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本实验用淬冷法验证Na2O-SiO2系统相图,实验中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常常将原料制成玻璃以得到组成均匀的样品。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辅导2
第二章晶体结构【例2-1】计算MgO和GaAs晶体中离子键成分的多少。
【解】查元素电负性数据得,,,,则MgO离子键%=GaAs离子键%=由此可见,MgO晶体的化学键以离子键为主,而GaAs则是典型的共价键晶体。
【提示】除了以离子键、共价键结合为主的混合键晶体外,还有以共价键、分子间键结合为主的混合键晶体。
且两种类型的键独立地存在。
如,大多数气体分子以共价键结合,在低温下形成的晶体则依靠分子间键结合在一起。
石墨的层状单元内共价结合,层间则类似于分子间键。
正是由于结合键的性质不同,才形成了材料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也满足了工程方面的不同需要。
【例2-2】 NaCl和MgO晶体同属于NaCl型结构,但MgO的熔点为2800℃, NaC1仅为80l℃,请通过晶格能计算说明这种差别的原因。
【解】根据:晶格能(1)NaCl晶体:N0=6.023×1023 个/mol,A=1.7476,z1=z2=1,e=1.6×10-19 库仑,,r0==0.110+0.172=0.282nm=2.82×10-10 m,m/F,计算,得:E L=752.48 kJ/mol(2)MgO晶体:N0=6.023×1023个/mol,A=1.7476,z1=z2=2,e=1.6×10-19库仑,r0==0.080+0.132=0.212 nm=2.12×10-10 m,m/F,计算,得:E L=3922.06 kJ/mol则:MgO晶体的晶格能远大于NaC1晶体的晶格能,即相应MgO的熔点也远高于 NaC1的熔点。
【例2-3】根据最紧密堆积原理,空间利用率越高,结构越稳定,但是金刚石的空间利用率很低,只有34.01%,为什么它也很稳定?【解】最紧密堆积的原理只适用于离子晶体,而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由于C-C共价键很强,且晶体是在高温和极大的静压力下结晶形成,因而熔点高,硬度达,很稳定。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Ⅱ
点Calib. Temperature后,选STA-449C,选File 菜单中的NewOKOK 进入温度校正文件生成:在Temperature Calibration 表格中只保留测试过 的样品,将所计算出的ONSET点温度值一一输入并按照今后想要测试的样品的温度范围分别确定每一个标样的ONSET点的数学权重。最后点击CalculateOK 将Temperature Calibration 表格关闭。点FileSaveas… 起校正文件名后即生成温度校正文件。 点Calib. STA-449C. Sencitivity后,选STA-449C,选File 菜单中的NewOK OK进入温度校正文件生成:在Sencitivity Calibration 表格中只保留测试过的样品,将所计算出的熔化峰面积值一一输入并按照今后想要测试的样品的温度范围分别确定每一个标样的熔化峰面积值的数学权重。最后点击CalculateOK 将Sencitivity Calibration 表格关闭。点FileSave as… 起校正文件名后即生成灵敏度校正文件。
四、实验数据处理
测定无机材料的DSC/TG曲线,解释曲线上能量和质量变化的原因。从而分析被测样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1)峰谷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的脱水:矿物脱水时表现为吸热。出峰温度、峰谷大小与含水类型、含水多少及矿物结构有关。 ②相变: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变或多晶转变多数表现为吸热。 ③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化合生成新矿物表现为放热,而物质的分解表现为吸热。 ④氧化与还原: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时表现为放热,而发生还原反应时表现为吸热。 2)峰谷温度标注: 在DSC热分析中,当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曲线是一条平直线,称之为基线。当试样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效应而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不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曲线偏离基线,离开基线然后又回到基线的部分称为蜂谷。试样温度低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负值的是吸热峰。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正值的是放热峰。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温度下,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有吸、放热现象。差示量热分析(DSC)是通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特定温度下的吸、放热现象来研究物质的各种性质的。
第二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第二部分)
2.6 无机材料润湿实验2.6.1 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液相润湿固相时润湿角与表面能的关系。
2. 了解润湿角的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6.2 实验原理润湿是固液界面上的重要行为。
润湿是近代很多工业技术的基础。
例如:陶瓷、搪瓷的坯釉结合、机械的润滑、注水采油、油漆涂布、金属焊接、陶瓷与金属的封接等工艺和理论都与润湿作用有密切关系。
润湿的热力学定义是: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十液体)的自由焓降低时,称为润湿。
根据润湿程度不同可分为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及浸渍润湿三种。
本实验主要是陶瓷坯釉的铺展润湿。
如图2-6-1所示。
从热力学观点看,液滴落在清洁平滑的固体表面上,当忽略液体的重力和粘度影响时,则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是由固-气(SV )、固-液(SL )和液-气(LV )三个界面张力所决定的,其平衡关系如下确定。
γSV =γSL +γLV cosθF=γLV cosθ=γSV -γSL +γLV式中:θ是润湿角,F 是润湿张力。
显然,当θ>90°则因润湿张力小而不润湿;θ<90°则润湿;而θ=0°,润湿张力F 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由铺展。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润湿的先决条件是γSV >γSL ,或者γSL 十分微小。
当固、液两相的化学性能或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
因此,硅酸盐熔体在氧化物固体上一般会形成小的润湿角,甚至完全将固体润湿。
而在金属熔体与氧化物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界面能γSL 很大,γSV <γSL 按公式可以计算得θ>90°。
从公式还可以看到γLV 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润湿的系统中(γSV >γSL ),γSL 减小会使θ缩小,而在不润湿的系统中(γSV <γSL )γLV 减小使θ增大。
本实验采用在陶瓷坯体(γSV ≈800mN/m)表面上,施以硅酸盐熔体的陶瓷釉(γSV ≈300mN/m),在一定温度下测定θ角,计算润湿张力F 和界面能γSL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讲课讲稿
二、仪器结构原理及特点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温度下,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伴 随有吸、放热现象。差示量热分析(DSC)是通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特定温 度下的吸、放热现象来研究物质的各种性质的。
STA-449C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TG-DSC分析仪器,拥有最高解析度的 TG/DSC与无可比拟的长时间稳定性,即使在1400℃以上的高温,仍能保证 DSC传感器的高灵敏度与比热测量的准确性。针对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不同的应用领域,STA-449C可以选配四个可自由更换的炉体,覆盖-120℃~ 1650℃的宽广温度范围。STA-449C配备带电磁补偿的的超微量天平,具有 高准确度、g级的分辨率与出色的稳定性,并能测试重达5g的样品。STA449C采用顶部装样结构。与其它结构相比,顶部装样结构的特点在于操作简 便,即便操作人员装样时略有失误也不易损坏支架。炉体采用真空密闭设计 ,炉体打开时样品支架即与天平脱离,有利于对天平的保护,由于气氛为由 下往上的自然流向,因此只需很小的流量即可带走分解产物,载气中产物气 体浓度高,特别有利于与FTIR/MS联用。标准配备三路气体的质量流量计。 STA-449C支架传感器与坩埚底部直接接触,测温准确。用户可以根据应用 选配多种样品支架:TG-DSC支架可同时提供TG-DSC-DTA信号,
三、实验方法
(一)操作条件
1.实验室门应轻开轻关,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走动。 2.计算机在仪器测试时,不能上网或运行系统资源占用较大的程序。 3.保护气体(Protective):保护气体是用于在操作过程中对仪器及其天平进行保护,以防止
受到样品在测试温度下所产生的毒性及腐蚀性气体的侵害。Ar、N2、He等惰性气体均 可用作保护气体。保护气体输出压力应调整为0.05 MPa,流速恒定为10~30 ml/min,一 般设定为15 ml/min。开机后,保护气体开关应始终为打开状态。 4.吹扫气体(Purge1 / Purge2):吹扫气体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用作为气氛气、或反应气。 一般采用惰性气体,也可用氧化性气体(如:空气、氧气等)或还原性气体(如:CO 、H2等)。但应慎重考虑使用氧化、还原性气体作气氛气,特别是还原性气体,会缩 短样品支架热电偶的使用寿命,还会腐蚀仪器上的零部件。吹扫气体输出压力应调整 为0.05 MPa,流速100 ml/min,一般情况下为20 ml/min。 5.恒温水浴:恒温水浴是用来保证测量天平工作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一般情况下,恒 温水浴的水温调整为至少比室温高出2C。 6.真空泵:为了保证样品测试中不被氧化或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进行反应,需要真空泵 对测量管腔进行反复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置换。一般置换两到三次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无机材料润湿实验2.6.1 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液相润湿固相时润湿角与表面能的关系。
2. 了解润湿角的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6.2 实验原理润湿是固液界面上的重要行为。
润湿是近代很多工业技术的基础。
例如:陶瓷、搪瓷的坯釉结合、机械的润滑、注水采油、油漆涂布、金属焊接、陶瓷与金属的封接等工艺和理论都与润湿作用有密切关系。
润湿的热力学定义是: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十液体)的自由焓降低时,称为润湿。
根据润湿程度不同可分为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及浸渍润湿三种。
本实验主要是陶瓷坯釉的铺展润湿。
如图2-6-1所示。
从热力学观点看,液滴落在清洁平滑的固体表面上,当忽略液体的重力和粘度影响时,则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是由固-气(SV)、固-液(SL)和液-气(LV)三个界面张力所决定的,其平衡关系如下确定。
图2-6-1 陶瓷坯釉的铺展润湿示意图γSV=γSL+γLV cosθF=γLV cosθ=γSV-γSL+γLV式中:θ是润湿角,F是润湿张力。
显然,当θ>90°则因润湿张力小而不润湿;θ<90°则润湿;而θ=0°,润湿张力F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由铺展。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润湿的先决条件是γSV>γSL,或者γSL十分微小。
当固、液两相的化学性能或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
因此,硅酸盐熔体在氧化物固体上一般会形成小的润湿角,甚至完全将固体润湿。
而在金属熔体与氧化物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界面能γSL很大,γSV<γSL按公式可以计算得θ>90°。
从公式还可以看到γLV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润湿的系统中(γSV>γSL),γSL减小会使θ缩小,而在不润湿的系统中(γSV<γSL)γLV减小使θ增大。
本实验采用在陶瓷坯体(γSV≈800mN/m)表面上,施以硅酸盐熔体的陶瓷釉(γSV≈300mN/m),在一定温度下测定θ角,计算润湿张力F和界面能γSL。
分析陶瓷坯釉结合性能。
2.6.3 实验仪器以及所用工具①耐火度测定仪,见图2-6-2,(或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用来测量接触角。
②读数显微镜,量角器③釉成型膜具和压力机。
④陶瓷坯体制备的球磨机、注浆成型用石膏膜⑤修坯砂纸、锯条。
⑥原料:长石、石英、粘土、熔块釉粉、淘洗苏州土、糊精等。
2.6.4 实验方法1. 试样准备用1300℃烧成的普通陶瓷配方,经球磨、注浆成型、干燥、修坯成20×20×5mm的薄片。
再经1300℃烧成为陶瓷片。
再将熔块釉粉成型为Φ5×5mm的小圆柱。
2. 实验步骤将釉粉成型为Φ5×5mm的小圆柱放在20×20×5mm陶瓷片上,一起放入耐火度测定仪的管式电炉内,升温至800~1100℃,在观察窗内测定釉熔化后不同温度下形成的θ角,或者冷却后把试样拿出测量最高温度的θ角。
2.6.5 实验结果分析1. 不同温度下的θ角,计算润湿张力F和界面能γSL。
2. 分析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3. 实验讨论以及本实验后的体会。
表2-6-1 常见物体的表面能材料温度(℃) 表面能(mN/m)材料温度(℃)表面能(mN/m)水(液态)25 72 硅酸钠(液态) 1000 250 铅(液态)350 442 石英玻璃300 铜(固态)1080 1430 硅酸盐熔体300 B2O3(液态) 900 80 0.20Na2O-0.80SiO2(液态)1350 380 Al2O3(固)1850 905 0.13Na2O-0.13CaO—0.74SiO2(液)1350 350图2-6-2 实验仪器装置示意图2.7 粘土—水系统的双电层实验2.7.1 实验目的观察并熟悉粘土胶粒的电泳现象,即用宏观电泳仪测定粘土胶体的电泳速度并计算其Zeta 电位;了解不同种类及数量的电解质对Zeta 电位的影响。
2.7.2 实验内容1. 原理电泳是胶体体系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作定向移动的电动现象。
按照Gouy-chapman 提出并由Stein 发展的扩散双电层模型,胶体分散相的电泳现象是由于胶粒与液相接触时。
在胶粒周围形成了连续扩散双电层,并在扩散双电层的滑动面上相互均匀液相介质具有一个电位即Zeta 电位(ζ-电位)。
根据静电学原理,ζ-电位的数值与电泳速度有下列关系:πη4ζDu =式中:u 为电泳速度,D 为分散介质的介电常数;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
因此,依据电泳速度的大小可以研究胶粒的电动电位和带电性质等情况。
必须明确,电动电位与热力学电位(ψ)不同,后者是指胶核与均匀液相间的电位差,即固—液间的电位差;而ζ-电位是胶粒表面吸附层界面到均匀液相的电位(图2-7-1)。
与此相应,胶粒移动是胶核核厚度为δ的带相反离子的吸附层共同移动。
因此,胶粒移动是胶体ζ-电位与外电场的作用结果。
由双电层模型推知,电介质对ζ-电位有明显影响,当电介质浓度增大时,扩散双电层受到压缩(见图中扩散层厚度d 被压缩d’,吸附层从δ变到δ'),于是ζ-电位也随之下降。
图2-7-1 扩散双电层与ζ-电位图2-7-2 U形管界面移动电泳仪装置图1.整流稳压输出端;2. 直流电压表;3. 铂电极;4. 电泳管;5. 辅助溶液(蒸馏水);6. 泥浆;7. 活塞当扩散层的厚度逐渐压缩至吸附层厚度时,ζ-电位也就不存在了。
此外,电介质的离子电位和水化能力对ζ-电位也有影响。
对同一种粘土来说,当加入电解质浓度一定时,各种阳离子对ζ-电位的影响符合赫夫曼斯特次序,即电价愈低,水化离子半径越大的阳离子,愈能使扩散双电层加厚,ζ-电位增大。
测定胶体电泳速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宏观的胶体界面移动法。
另一为微观的颗粒移动法。
相应地,电泳仪也分为两类:(1)宏观电泳仪——肉眼观察胶体界面的移动,以测定电泳速度。
可以U形管电泳仪为代表。
(2)微观电泳仪——在显微镜下观察胶粒的移动,以测定电泳速度。
此类电泳仪可分载波片式与毛细管两种。
测定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用。
本实验采用U形管界面移动电泳仪。
2. 仪器及装置U形管界面电泳仪示于图7-2中。
3.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粘土,研磨后配制成胶体溶液,使其浓度为0.2 wt%。
(2) 将配制好的胶体溶液加入U形管,使液面超出两活塞,关闭活塞,倾出活塞上部的胶体溶液,(3) 用蒸馏水洗净活塞上的管子。
(4) 在活塞以上的管子内注入辅助溶液至一定的高度,并使两端水平。
(5) 插入铂电极,并测出两铂电极之间的距离。
(6) 接好线路,确定正负极,将稳压器接上电源,一分钟后再逐步升高电压到120V~150V 之间。
(7) 打开活塞,并同时接下秒表,待泥浆液面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记录时间和相应的移动距离以及界面移动的方向(向正极移动或向负极移动)。
(8) 加入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到胶体溶液中(U形管的两端各加1滴或2滴),经充分摇匀后,重复上述操作。
4. 实验结果与处理(1) 求电泳淌度:Ht S u ⋅=S —界面移动距离(cm )T —与S 对应的移动时间(sec )H —平均电位剃度,即单位长度内的电压, LV H = L —铂电极之间的距离(2) 求电动电位δζ⨯=Dπη4uu —以cm/s ,V/cm 计δ —以伏特(V )表示(⨯3002) 3002 —绝对单位与伏特的换算系数D —液体的介电常数,水的介电常数为80η —液体的粘度,以泊表示,与测定时的温度有关。
2.7.3 思考题1.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粘土胶粒带何种电荷?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2.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阳离子(或阴离子)时,ζ-电位如何变化?为什么?3. 分析你的实验结果中影响电泳速度、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2.8 流变学实验2.8.1 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固相之间的反应速度关系。
2. 了解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8.2 实验原理流变学是研究物体流动和变形的一门科学。
流体的粘度定义是:流体在剪切应力τ作用下流体产生剪切速率dv/dx,并相互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粘度η。
即:η=τ/D式中:剪切速率——D=dv/dx剪切应力——τ凡符合这个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流体或牛顿型流体。
若用剪切应力τ与剪切速率D作图,可以得到流变曲线如图2-8-1(A)所示。
当在物体上加以剪切应力,则物体即开始流动,剪切速度与剪切应力成正比。
当应力消除后,变形不再复原。
属于这类流动的物质有水、甘油、低分子量化合物溶液。
在许多工业中应用的液体并不具有牛顿流体的行为,它们常常显示出比较复杂的流动性质。
亦即剪切应力对剪切速度作图为曲线,曲线可以凸向或凹向剪应力轴,在这些系统中剪切力与剪切速度不成正比。
为了与牛顿流动有所区别,常常称之为不正常流动或非牛顿流动。
这类流动可以有如图8-1(B)所示的几种。
宾汉流动:这类流体流动特点是应力必须大于流动极限值f后才开始流动,一旦流动后,又与牛顿型相同。
表现出流动曲线形式如图8-1(A)。
这种流动可写成:F-f=ηdv/dxf为屈服值,若D=dv/dx,上式写成F/D=η+f/Dηa=η+f/D当D→∞,f/D→0,此时ηa=η,ηa称为宾汉流动粘度。
通常又称为表现粘度,η为牛顿粘度。
新拌混凝土接近于宾汉流动,这类流动是塑性变形的简例。
塑性流动:这类流动的特点是施加的剪应力必须超过某一最低值——屈服值以后才开始流动,随剪切应力的增加,物料由紊流变为层流,直至剪应力达到一定值,物料也发生牛顿流动。
流动曲线如图8-1(B),属于这类流动的物体有:泥浆、油漆。
油墨,硅酸盐材料在高温烧结时,晶粒界面间的滑移也属于这类流动。
粘土泥浆的流动只有较小的屈服值,而可塑泥团屈服值较大,它是粘土坯体保持形状的重要因素。
假塑性流动:这一类型的流动曲线类似于塑性流动,但它没有屈服值。
也即曲线通过原点并凸向应力轴如图8-1(B)。
它的流动特点是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加而降低。
属于这一类流动的主要有高聚合物的溶液、乳浊液、淀粉、甲基纤维素等。
膨胀流动:这一类型的流动曲线是假塑性的相反过程。
流动曲线通过原点并凹向剪应力轴如图8-1(B)。
这些高浓度的细粒悬浮液在搅动时好象变得比较粘稠,而停止搅动后又恢复原来的流动状态,它的特点是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加而增加。
属于这一类流动的一般是非塑性原料如氧化铝、石英粉的浆料等。
本实验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流体的流变曲线。
测定理想流体或牛顿型流体,用水、甘油等低分子量化合物溶液。
测定塑性流动采用陶瓷泥浆。
测定假塑性流动采用高聚合物的溶液、乳浊液、淀粉、甲基纤维素等。
测定膨胀流动采用非塑性原料如氧化铝、石英粉。
2.8.3 实验仪器以及用具①旋转粘度计②电动搅拌机③塑料烧杯500毫升5只④量筒2只⑤甘油、陶瓷泥浆(含水50%)、糊精或甲基纤维素、氧化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