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第一章写作业顺序综述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作业养成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养成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业成绩,培养自律和持久力。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介绍一个作业养成计划,通过规划、时间管理和反思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规划作业时间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首先,学生需要在每天晚饭后安排一段固定的作业时间,避免拖延和碎片化学习。
其次,学生可以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精力状况,将作业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
比如,对于容易的作业可以优先完成,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当然,对于难度较大的作业,学生也需要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当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学生可以使用番茄钟法来管理时间。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将学习时间划分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块,之后休息5分钟,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工作时间块。
这种间歇性的节奏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生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手机应用程序或电子日历,将作业时间和截止日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忘记或偷懒。
三、反思与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花一段时间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包括回答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学习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自律和持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具备自律和持久力。
自律是指学生可以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学习。
持久力是指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不被困难和挫折击倒。
为了培养自律和持久力,学生可以设置目标和奖惩机制,例如设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的目标,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或惩罚。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坚持学习的信心。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敬的家长:作为家长,我们都深刻意识到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信心。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家里完成作业时,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没有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同时,充足的自然光和舒适的座椅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如果可能的话,为孩子单独准备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
二、树立目标和制定计划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
目标可以是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将目标分解为更具体的阶段性任务。
这样一来,孩子将更清楚自己正在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更有动力去完成每个小目标。
三、建立每日学习习惯坚持每日学习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内容。
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作业时间和学习时间。
除了完成作业,孩子还可以预习和复习课本内容,提前巩固知识点。
通过每日的坚持学习,孩子将逐渐建立起自觉的习惯,并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等。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和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
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毅力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很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如手机、电视和社交媒体等。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培养专注力和毅力。
可以通过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鼓励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以及奖励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达成目标。
六、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困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期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更是他们未来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家长应与孩子一同讨论并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如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提高某门学科的成绩等。
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和可量化性,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培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时间分配、学习内容等,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保证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灯光条件。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规律的学习时间规律的学习时间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基础。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起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如晚饭后的一小时等。
通过坚持规律的学习时间,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合理安排每天的休息时间。
休息时间可以用来进行体育锻炼、阅读、放松等活动,帮助孩子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孩子完成学习计划或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表扬、小礼物等,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重要的是,奖励应该与实际成绩相符,不过度奖励也不过分苛求。
七、榜样的力量家长是孩子学习习惯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向孩子展示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同时,家长还应鼓励孩子跟优秀的同学、学习榜样交流学习经验,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开学第一课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时间管理

开学第一课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时间管理开学之际,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时间管理。
一、制定作业计划在进行作业之前,学生应制定一个周详的作业计划。
首先,查看每门课程的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序。
接下来,写下每日的作业目标和计划安排,确保时间分配合理。
此外,还可以利用手机或电子日历等工具提醒自己完成作业,帮助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一个安静、整洁且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完成作业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选择一个没有干扰和噪音的地方,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舒适的座椅。
此外,保持桌面整洁,减少外界干扰,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完成作业的重要前提。
为了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造成疲劳。
其次,专注于一项任务,避免在同一时间做多项任务,以减少注意力分散。
另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在疲劳或精力不足时进行学习。
四、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是良好的时间管理的关键。
学生可以利用番茄钟等工具来帮助管理时间。
番茄钟的原理是将学习时间划分为25分钟的工作时段和5分钟的休息时段,每完成一个工作时段后休息一段时间。
这样的时间分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专注力。
五、避免拖延症拖延症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为了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时间管理,学生需要克服拖延的习惯。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按照计划和目标的时间节点进行学习。
此外,设置奖励机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
通过制定作业计划、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集中注意力、合理分配时间和克服拖延症,学生将建立起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时间管理技巧,为自己的学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应该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做作业之前,要先整理好书桌,把需要用到的书本、文具准备好。
做作业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能一边做一边玩。
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再向家长或者老师请教。
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地方。
其次,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让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更容易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的时候,要把新课文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把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复习则可以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每个周末再把本周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另外,要培养阅读的习惯。
阅读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书籍让孩子阅读。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图画多、文字少的绘本,逐渐过渡到文字较多的书籍。
每天要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可以是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读完书后,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有,要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不能做小动作,也不能和同学交头接耳。
如果有没听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提问。
为了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孩子可以在上课前先预习一下要学的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
再者,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思考。
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尝试自己寻找答案。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以及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监督。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呢?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家长和老师要一起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从小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需要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懂得努力学习的价值,并且能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孩子才会乐于接受作业和学习任务,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完成。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还要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主动地去完成作业。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场所,保证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
要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学习用品等,以便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作业。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分配作业时间小学生的作业量一般比较大,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合理分配作业时间。
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合理地安排每天的作业量。
作业量过大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作业量过少则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影响学习进步。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作业时间,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适当的放松和娱乐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调整心情,更好地完成作业。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自己管理和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
在帮助孩子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自主思考,独立解决。
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完成作业,让他们亲自尝试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写作业好习惯——三步法

学习好习惯——每日三步法
一、写作业之前:
1.物理准备:把每日各科作业需要用到的书本、草纸、文具等准备齐全并摆放整齐。
2.生理准备:喝水上厕所等,进入写作状态就不再随意走动。
3.心理准备:要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以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规定时间(包括检查)内、认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二、写作业时:
1.作业本上记全所有作业,并记录每项作业时间。
2.书写工整,认真对待每题,争取作对每一题。
3.先自查(很重要的习惯,也应重视),然后拿给老师。
(争取会的全部作对,提高质量。
)
4.记录复习、预习的内容。
(能发现不会的问题并及时自己弄懂或询问,说明你认真复习了,一个问题也没有,只能说明你没好好复习)
(1)复习当日各科所学内容,记录复习内容。
——学会记录笔记,比如能找到不懂的词的意思,记录在书本上或概念不懂询问老师。
(2)预习各科第二天内容。
(不懂的查询后做好笔记或预习发现问题有不会的,积极询问并解决)
三、写完后:
1.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并整理书包。
2.和老师沟通接送时间,做好离开的准备。
3.未到之前询问老师该做什么?听从安排。
每日所学都学会,每日作业都认真——日积月累,必将进步! 付出必定有收获——虚心、认真、负责的人最值得尊重!。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有助于他们的学业发展以及日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下面将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作业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为孩子创造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这可以是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一个附有书桌和书架的房间。
确保学习空间的整洁,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书籍、文具等。
其次,要确保学习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干扰因素,如电视、手机等,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效果。
二、建立明确的作业时间和规定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们应该为他们建立明确的作业时间和规定。
首先,制定一个每天固定的作业时间,这可以是放学后的特定时间段,保持时间的规律性有助于孩子形成习惯。
其次,制定具体的作业规定,如每天要完成的作业量、作业的质量要求等,让孩子明确目标并且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三、鼓励孩子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长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在每天开始作业之前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孩子可以列出要完成的任务清单,然后按照优先级逐一完成。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小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五、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为了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和孩子商定奖励机制,如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者额外的娱乐时间。
同时,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或者不按时完成,也要设定相应的惩罚机制,如减少娱乐时间或者限制某些活动。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习的“三要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规范其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你要用1个月的时间要你的孩子必须养成以下习惯:1、在上新课之前有效地先预习将要学的课文。
2、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
3、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再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
二、家长做好“八大环节”的管理:1、计划管理:要让孩子制定好整个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什么的计划表)。
2、预习管理:要让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找到不明白的,并在预习笔记本上记下重点和难点,上课时重点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预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只需7-10分钟找到重点和难点,并记录下来就行了。
3、听课管理:家长要同孩子沟通,不要讨厌某某老师,喜欢某某老师,导致偏科。
听课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将自己预习记录本上所记的重点和难点听懂并记忆在脑子里。
4、复习管理:一是让孩子闭目回想老师当天讲了些什么。
二是看书本复习。
三是让孩子复述课文(阅读课文和讲课文自己讲给自己听)。
每隔一段时间(20天左右)要复习才能记牢固。
5、作业管理: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
要做到:⑴不复习不作业:做作业前必须先复习。
⑵不计时不作业: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一定要让孩子记下来。
⑶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有无借漏。
⑷不小结不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写小结,学到了什么。
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在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
并要限时学习,学习时间不要太长。
6、错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管理本”将做错了的题,错的记录上后,写明错的原因,再将正确的解答记录下来,并将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
7、难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难题管理本”将难题解答方法记录下来,以及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
在解难题时要让孩子先做,在20多分钟都解不了的题,允许孩子可以问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试管理:除学校考试外,并在20天左右再让孩子做一次其考试题。
养成作业学习的良好习惯

养成作业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必修课程,它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作业则是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学习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合理规划时间、建立适当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战胜拖延症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学习习惯。
一、合理规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是养成良好作业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首先,要对每项作业进行估时,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来决定所需时间。
其次,制定一个作业时间表,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项作业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此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身体和大脑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二、建立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安静、整洁、充满灯光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如图书馆、自习室等,尽量远离嘈杂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
此外,学习环境的舒适度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调整适宜的温度,使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有利于学习。
三、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良好作业学习习惯的核心。
首先,我们要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其次,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分析学习内容、理清思路、归纳总结等,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习要有质量,注重细节,做到对每一个问题都有深入的思考和答案。
同时,还可采用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四、战胜拖延症拖延症是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养成良好的作业学习习惯,就需要战胜拖延症。
首先,要树立学习的意识和责任心,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建立起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分配时间,不给自己留下太多拖延的余地。
此外,可以借助外界的帮助,如和同学一起学习、寻求老师的指导等,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可以更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并注重合理分配时间。
例如,孩子可以在放学后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然后再开始做作业。
同时,为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以便他们能够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适当的放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安静,有助于孩子摆脱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并进行时间规划。
例如,孩子可以在做作业前先列出任务清单,然后按照优先级进行安排。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孩子可以更好地控制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可以渐进式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自主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培养孩子的积极学习态度。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
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保持乐观的态度。
六、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而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分阶段进行评估和调整。
家长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用7篇)导语:家长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学习而烦恼。
良好的习惯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家长提高对良好习惯的认识。
家长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一、培养预习习惯1.预习时间很多人都知道预习很重要,但做起来却难。
原因是,很多学生平时课下忙于作业,甚至完成作业时间就不够,预习又不是必做作业,哪有时间和心思去预习?看来对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来说预习是行不通的。
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平时没时间,暑寒假可以吧,时间充足。
家长可能会说,也不行,学生还有很多假期作业。
这里我建议学习问题大的学生家长,要和学校老师联系,把有些作业砍掉。
所有的课程都预习,确实有难度,学生也会有抵触情绪。
怎么办?挑一两门重要的或是学生比较薄弱的课程预习就可以,这样,学习的量比较适中,学生仍有不少自由掌握的时间,学生就容易接受任务。
2.预习方法预习时间和课程确定了,预习方法也有讲究。
学生有寒暑假,家长基本上都要上班、做生意,自己要忙的事情很多,不能在家陪学生学习。
那学生能自觉预习吗?我说能,预习不只是把书看一遍。
要做笔记,写练习,一方面防止眼高手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记和理解,另一方面便于家长检查。
家长检查时需要注意,只要学生做了就行,没必要每题都弄对。
学生预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作上记号,待开学后到学校解决。
同时,家长要允许学生玩,每天布置预习任务要适量。
量适中,学生还有自由的时间,他就会乐意做,切记把时间排的太满,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二、培养作业习惯常言说,好脑子不如赖笔头。
写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所以,做过一定量的作业是必要的。
可是有的同学看到作业,或者一提作业就头痛,能不写就不写,能少写就少写。
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提到作业就怕,学习也就越来越一塌糊涂,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曾经有位家长介绍了自己管理学生的经验,这里与各位家长共享。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孩子的自控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时间来确定每天的学习任务。
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安排,让孩子知道每天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放松和娱乐。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安静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所以,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
其次,鼓励孩子有一个专用的学习空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孩子不断的努力和练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守时的作业习惯。
2. 高效学习:教会孩子高效学习的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有效的记忆和思考技巧等。
3. 注重复习复习: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可以巩固知识和提高记忆效果。
4. 独立自主: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积极思考: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四、表扬和激励在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
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或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如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如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第一篇:孩子如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孩子如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
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
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
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
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
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
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
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
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
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
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
青少年的读书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青少年读书是为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所收获。
每一本书读完后,再从头翻一遍,把标号的重点部分再读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来。
如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
到此,一本书才算看完了。
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
每复述一次,就是一次复习。
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5、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案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案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许多孩子和家长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容易。
本文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案,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目标和计划对于孩子来说,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首先,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周/月计划表,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而整洁的学习空间。
这个空间应该远离娱乐设施和干扰源,以便于孩子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计算器等,以便他们随时使用。
同时,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座位和适合的光线条件也是必要的。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管理时间和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首先,均衡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给各门功课,避免过度偏重某个科目而忽视其他科目。
其次,要注意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孩子每天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以保持学习的效果和意志力。
最后,要有弹性和调整的空间。
有时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而不是僵化的按照计划去完成。
四、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孩子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激励和奖励。
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小目标,当孩子达到这些目标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如奖励一些小礼物、外出活动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第一章写作业顺序综述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抄录今天的错题回忆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读今天上课的课本写作业检查作业预习认真听讲阶段性复习(每周、每月)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
因此,如果想让10 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5分钟后达到顶点。
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
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第二章写作业顺序详解一、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写作业就是考试----考试时有什么样的要求,作业就有什么样的要求!1作业前应净手、净身考试期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离场,那么做作业的过程也一样不能离开书桌,应该一气呵成,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喝过水,去过厕所。
2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3作业前应大致浏览作业的数量,并自我规定完成时间,看表计时4作业期间不得翻阅资料,除非疑难问题考场上不允许夹带书籍和资料,那么写作业的时候也不应随便翻书查阅,尽量不靠翻书来完成,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对作业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对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有较充分的准备,如果遇到疑难题目,那就另当别论了,该查资料还是该翻书,都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二、抄录今天的错题(一)、如何避免错误1产生错误的原因①、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
如何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第一篇:如何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好习惯从娃娃抓起系列如何培养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入学一年级孩子家长必须要做的一)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固定的房间写作业。
买一个小闹钟放在孩子的书桌上,让学生自己设定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养成与时间赛跑的理念。
鼓励孩子先写完作业再吃饭或干别的事。
如果孩子饿了,建议在回家的路上就让孩子吃点。
二)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扰他,不要问他要不要喝水、吃水果之类的问题分散他的注意力。
三)第一个月,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同一个房间,家长看书报,孩子写作业,互不干扰,在孩子申请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忙,并及时在作业条上签名。
四)对于孩子书写非常差的作业,家长要及指正,要求其擦掉重写,并且要擦干净,保持作业的整洁。
五)向家长推荐好书《家长智慧锦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智慧父母》。
第二篇:培养孩子好习惯现代社会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同在一起上课接受相同的教育却有着不同的成绩和性格。
我认为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和子女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每位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面我想根据自己这些年来对谢畅的教育谈一点心得体会。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诚信品质的培养。
而要做到这些,我自己平时努力做个学习型的家长,学会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平等地尊重孩子,尽量做孩子的朋友。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孩子,兴趣教育和习惯养成是教育孩子的重点。
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比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
但是作为家长,我一直比较注重培养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从学前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安排谢畅在家的学习习惯,一般从星期天到星期四的晚上七点半(夏天的话是八点)开始,一直到九点半,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就是他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小学生的作业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合作,保证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中的挑战。
一、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
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作业计划,避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时间不够、紧迫感等情况。
每天晚上,小学生需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明确的作业计划,安排好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并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作业质量,不要过分追求完成时间。
二、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环境。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确保小学生能够在一个安静、明亮、通风的环境中完成作业,避免在有干扰的环境中工作。
此外,为了避免小学生在家里玩耍、看电视等浪费时间,家长可以在家里创造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并在适当的时候监督学生的学习。
三、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
给小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老师应该给出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中的挑战。
四、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难免会犯错误。
对于这些错误,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纠正,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指出错误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同时鼓励他们在下一次作业中避免相同的错误。
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不认真听讲的可能原因(B)
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还和每个孩子的学习 类型有关: 孩子学习类型通常可划分为视觉学习型、听觉学 习型、和触觉学习型三种。 触觉学习型(占到人类总数的一半以上)的人, 学习过程中他大脑中可能同时有两个兴奋点,甚 至两个以上兴奋点,这是他的生理特点,所以老 师讲课他不能耐心的听。老师讲了A,他可能听 了一会儿,就看别的地方了,看了一会儿,老师 讲到C,他又回来了,但是他落了B,所以他听不 懂。
第三步:复习当天讲课内容
这是做作业前必要的一步,许多孩子不 重视复习,只忙着做作业。 做复习有两个好处: 一是完整地把握讲课内容,加深理解,增 强记忆;
二是有利于顺利完成作业。
复习当天讲课内容 的具体要求
复习当天讲课内容是第三遍学习课程内 容。应该与预习、听讲有所不同。 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 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 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遇上卡壳的 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还要查看笔记。
第四步:做作业。
做作业前有了复习过程,做作业就会比较顺 利了。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 一次做对,认真检查。
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 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 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 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道错了, 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 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 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记忆—遗忘—再记忆(复习)”图解
科学记忆法
艾宾浩斯和随后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大脑 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三种 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 而对于人类的学习记忆具有实际意义的是 第三种记忆痕迹——联想记忆(或称长时 记忆)。 同时,每个人在实际学习记忆的 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作业指南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作业指南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作业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作业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
一、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为孩子划定一个专属的学习区域,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来完成作业。
这个区域应该安静,远离娱乐设备和其他干扰因素。
其次,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和有序,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整理和管理能力。
最后,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使他们可以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表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作业时间表,并在家庭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制定时间表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人习惯,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规律的作业习惯建立规律的作业习惯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同时,要督促孩子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学习,不要拖延或临时抱佛脚。
家长可以通过监督和鼓励,帮助孩子坚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和总结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比如,教给孩子如何正确阅读、记忆和整理笔记。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做练习题,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是家庭作业指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第一章写作业顺序综述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抄录今天的错题回忆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读今天上课的课本写作业检查作业预习认真听讲阶段性复习(每周、每月)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 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
因此,如果想让10 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5分钟后达到顶点。
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
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第二章写作业顺序详解一、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写作业就是考试----考试时有什么样的要求,作业就有什么样的要求!1作业前应净手、净身考试期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离场,那么做作业的过程也一样不能离开书桌,应该一气呵成,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喝过水,去过厕所。
2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3作业前应大致浏览作业的数量,并自我规定完成时间,看表计时4作业期间不得翻阅资料,除非疑难问题考场上不允许夹带书籍和资料,那么写作业的时候也不应随便翻书查阅,尽量不靠翻书来完成,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对作业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对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有较充分的准备,如果遇到疑难题目,那就另当别论了,该查资料还是该翻书,都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二、抄录今天的错题(一)、如何避免错误1产生错误的原因①、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
②、思路不对:其实也有很大因素是由于“概念不清”。
考试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和熟悉知识点程度的考察,解决一道题目往往需要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知识点,就好比一个修理工的工具包,如果有一个工具不在手边,干活的时候可能就有麻烦。
同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出现问题,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解题思路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题目上你遇到了麻烦便是很正常的。
2避免错误的方法---复习(二)、如何解决错误解决错误的办法很简单: 第一,做完题一定要检查。
第二,要把曾经做错的题收录在错题本里1、关于错误整理及要求:在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错后,要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
在错题本里,我们先把做错的题目全部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
如有不同的解法也能做进去的话是更好的做法。
这个过程我们叫“错误整理”。
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
错误整理的关键是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要被录,一道很复杂的题目即使是由于最后得数加错了,或者忘了写单位等等小毛病,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摘录下来。
错就是错,是不分大小的。
2、如何建立和使用错题本---一定不能半途而废①给每课都建立一个错题本。
②每天做当日作业前,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
③对每道错题都要重新摘录,然后做错误过程陈述、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类型总结、最后将正确解题过程写出。
如果有多种方法也应该做出。
看下图示:X年X月X日原题:……错解:…… 错误原因(种类):…… 正解:…… 以上就是错题本的完整格式。
3、经常翻阅错题本。
每周或两周一次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
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作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4、在开始时,把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所有错题全部整理出来(这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回忆(尤其重要,一定要坚持此步骤):通常是指在大脑里,对当日学习过的课程进行快速简单的回想,也可用笔在纸上做简单的默写。
回忆是提高记忆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手段据记忆的科学原理,回忆是记忆的一个刺激点,及时适时的回忆是良好记忆的基础。
检查孩子当天的功课听懂了没有。
而不是替孩子做作业和替孩子学习。
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
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 、“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
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
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
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四、读今天上课所讲的课本章节五、写作业(一)、写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1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2要预计完成时间--每次做作业前,先与孩子讨论一下共有多少作业量,估计大约需多少时间,承诺孩子在规定时间如做完作业,剩余时间可自行安排游戏活动,按照孩子的作业量规定一个时间,孩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要使时间到了,作业还没有完成,那孩子就不能再写了,而完成不了作业就面临着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因此,我们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第二天可以早些起来,先把作业补完之后,再上学,如果超过三次第二天补作业的时候就不能再让孩子补作业了。
在学校得到什么样的批评也要自己承受了。
3专心就是在做某一件事时,全身心地投入。
比如你让孩子做题,不要强调让他多长时间地埋头于题海,可以根据他个人的情况,把作业分成几个小段,要求他在完成这一小段时投入进去,效率有了,作业也完成了,之后就应该让他放松一下。
然后再去完成下一小段。
之后渐渐地把小段变成中段,至大段,慢慢地他就养成好习惯了,不要你操心了4当成考试一样的,要有紧迫感,不能随便翻阅书籍5不可以随便走动,不可以喝水、吃水果等6读三遍题目才能做题。
(二)、怎么完成作业才算是真正完成呢?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如果自己认为对当天的功课掌握的不错,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应该再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将老师布置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然后利用节余的时间做一些提高的习题,或者转向薄弱的课程。
只是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老师通常关注的是程度差点的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心中有数,而不能自以为是,所以必要的时候,要和老师打个招呼,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
而程度一般的学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仅应该很好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再做一些补充训练。
对于程度极差的学生,自身独立完成老师的作业都是很困难的。
他们要么根本不做作业,做也是抄袭。
这和家长疏于管教有关,有的老师甚至也懒得救助,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那么就应该及时解决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时甚至并不是今天的内容,而是和目前概念有关的知识点,比如说要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题,但对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学的就比较差,那么就应该先对需要用的概念进行复习。
当然必要的话,家长应考虑与孩子一同完成作业,或者请家教来协助. 六、检查希望孩子在做完作业或练习后能够进行检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刻意、被动的检查工作也将慢慢消失,而不会专为一项作业再做专门的检查。
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所有的错误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当自己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充满了真正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后,就不再为检查而费脑子了。
怎么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检查”。
换句话说:“检查是为了不检查”。
1“检查”的目的:“检查”通常是指作业练习或试卷完成后对其进行回顾,以达成完整、准确的目的。
2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检查: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
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
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3如何检查:①、做完一道题后,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遗漏——漏解、漏掉单位及回答式等,或者是否解法有错误;②、对文科类的检查主要对字、词、语句、文法、标点符号进行审查,比如“我地书包丢了”或者“Ihaveaapple”之类的;③、对理科类的检查提出有三种办法:一是检验法,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二是逐查法,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三是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看看是否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
④、做完所有的作业或卷子,可能就需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核实,是否全都做完了等;⑤、错题本上的错误是否在作业中出现,最关键的是,要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便可以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坏蛋”就会通过你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
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⑥、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4检查约定:对于当天老师批改的作业中的错误(前一天在检查环节中没有发现)每错一处做20个俯卧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