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 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兼证 (1)眼疳 症候:两目干涩,畏光羞明,时常眨眼,眼角赤烂,目精失泽,甚则黑睛混浊, 白翳遮睛,夜晚视物不清等。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处方:基本方加头面四大手法;补肾经、清肝经;清天河水;揉小天心、分手阴 阳;眼睛局部操作。



治疗原则


一、治法 总以健运脾胃为主。临床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法,疳气以调和脾 胃为主;疳积以消导化积为主;出现兼证当辨明所在脏腑,随症治疗。 二、基本方 补脾经、清胃经(根据虚实不同病情,虚多补脾经为主,清胃经为辅, 实多清胃经为主,补脾经为辅。各穴操作2~10分钟); 掐揉四横纹(横向推四横纹1分钟;逐指上下推其纹路令热,从食指纹 路起依次至小指纹路,每纹3揉1掐,操作10遍左右); 掐揉板门(以拇指指腹运板门1~3分钟;捏脊10次;来回推搓令热); 腹部操作(分腹阴阳10~20次;两手交替下抹中脘20~30次;揉全腹令 热;点中脘与天枢;每穴点10~20次;找准脘腹部疼痛或胀满之处,以 指摩法、揉法、点法、指振法、及拔法定点操作至局部积滞消散;掌振 腹部,或3揉1振,1~2分钟;荡腹法5~10遍;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 约8分钟);


3.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薄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摄取不足,形成疳。
诊断要点

病机: 脾胃虚损,津液消亡。
脾胃病有轻有重,起初病情尚轻,仅脾胃不和,称为疳气。病情进一步发展,脾 失健运,积滞内停,壅滞气机,即为疳积。久则脾胃虚损津液消亡,气血俱虚, 导致干疳。

病位在脾胃 诊断要点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 黄,严重者干枯羸瘦。 3.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 4.实验室检查 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常规可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 少;血清总蛋白可低于45g/L;血清蛋白低于20g/L.

来自百度文库

脊背与腰骶操作(中指指腹沿正中线逐椎推捋1~3遍;双拇 指同时从上至下点揉膀胱经第一线,每揉3点1,1~3遍;掌 揉腰骶1~2分钟;以拳叩击腰骶部1分钟;双拇指同时点上、 次、中、下八髎穴,各十次;横擦腰骶令热); 捏脊(3~20遍); 点揉足三里(3~5分钟)。 方解:疳证多虚实夹杂,因辨明虚实多寡,分别以补脾经或 清胃经为君穴。久推多推,以补脾胃,化积滞。掐揉四横纹 和掐揉板门为传统治疗疳积验穴,常常挑刺。腹部操作直接 作用于积滞部位,消积导滞力强。脊背与腰骶,调和脏腑, 调合气机。强壮身体,利于积滞部位;,捏脊还作用于督脉, 促进小儿生长发育。足三里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消导积 滞
(2)口疳 症候:口舌生疮,口腔糜烂,口臭难闻,面赤唇红,烦躁哭闹,小便黄 赤,或发热,舌红,舌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处方:基本方加清天河水,退六腑;请心境、掐总筋、揉内劳宫、清小 肠;推天柱骨。 (3)疳肿胀 症候:面浮肢肿,目胞浮肿,下肢浮肿按之凹陷难起,腹部胀大,神倦, 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舌质淡嫩。苔薄白。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处方:基本方重点腹部操作。加调五脏;揉脾脾俞、肾俞;补肾经、揉 肾顶;推上三关、揉外劳宫; 肾顶;推上三关、揉外劳宫;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推下七节骨、清小 肠、推箕门;点揉阴陵泉。


。定义:疳证是由于先后天失调,特别是喂养不当 和多种脾胃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 而形成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病症。临床以形体消 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 不调为特征。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5岁以下 儿童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重者干枯羸瘦,饮食异常, 大便干稀不调,腹胀,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 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




3.干疳 症候:极度消瘦,枯瘦如柴,呈老人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疏枯黄,精神 萎靡,哭声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舌淡或红, 苔光少津,脉弱,指纹隐伏不显 。多见于本病之晚期。 治法:补益气血。 处方:基本方重点补脾经,捏脊。加补肾经,柔二马;揉脾脾俞、肾俞;推上七 节骨;拿百虫;推箕门;摩涌泉。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 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 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 良饮食习惯。 4.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 时加以治疗。
辨证论治
1.疳气 症候: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 ,呆少食,腹胀, 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多见于本 病之初期。 治则:调理脾胃,理气和中。 处方:基本方加运土入水,运水入土;运内、外八卦;推七节骨;揉脾脾 俞、胃俞。 2.疳积 症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 烦躁易怒,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 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 。多 见于本病之中期。 治法:化积导滞,健脾。 处方:基本方加掐揉小横纹;揉脾脾俞、胃俞;退下六腑与上三关同用, 但以退下六腑为主;拿肚角。
鉴别诊断




1.厌食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 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一般预后良好。 2.五迟五软无硬 发育迟缓,行为、动作、智力低于同龄小儿为特征。可有不 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等症状,也有消瘦、营养不良 等疳证特征。但五迟五软无硬 多与先天因素有关,以相应的发育特征迟至或缺失,或见到 异常的病理特征为特点,如‘五迟’ 与‘过硬’等。但疳证 发生前基本发育正常,出现了与年龄相应的生理特征;患病 后,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原有的功能基本存在,且以形体 消瘦,厌食和脾胃症状为主。


谢谢

病因病机


病因 1.喂养不当
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常因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太过导致 食积内停,积久成疳,即‘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则营养精微摄取不足, 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濡养脏腑肌肤,日久成疳。
2.疾病影响
小儿长期患病,尤其是呕吐,慢性腹泻,长期便秘等,导致脾胃虚弱,津液不 足,气血俱虚,久而成疳。除了脾胃疾病外,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喘、肺结核、肺 纤维化,肾系疾病如发育迟缓、解颅,肝系疾病如慢惊,心系之汗出太过等都可 以影响营养吸收障碍而成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