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二首——悯农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0d8caf0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2.png)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一、悯农其一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全诗共有五十四字,以描写农民的疾苦为主题。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农村景色,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表现出农民们在紫烟丛中辛勤耕作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勤劳辛苦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又写到了农民不易的处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表达出农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仍然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把握机遇,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诗人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深院无人眼自啼。
”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农民可悲的命运的同情。
西湖和西子全都是美好的事物,但追求美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我们无法去改变农民的处境,但我们可以为他们点燃一盏明灯,让他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希望的光芒。
二、悯农其二悯农其二也是元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整首诗以悼念农民的离世为主题,其中蕴含着对于农民的关爱和怀念。
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可以看出与李绅的《悯农其一》里的描绘的相似之处,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
但是,在这篇诗中,陆游还在描述一件令他悲痛的事情——农民的死亡,“桑园之中,葬我其侄。
自土中来,自土中归。
”。
这句话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农民的尊敬和愿意为他们效力的决心。
他对于农民所做的一切和所付出的一切都心怀感激,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最后,陆游用“至今笔底声犹在,不复当年之万世。
”表达了自己沉重的思想感情。
他写句,或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同样适用。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在寻找未来的路途中,我们应该尊重所有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包括那些看起来可能不似美好生活的农民。
结语以上就是古诗《悯农其一》和《悯农其二》的相关内容介绍。
这两首诗歌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善良、宽厚、慷慨、感恩、正义等品质,也承载着诗人对农民的情感、关怀之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
《悯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6篇)
![《悯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1963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f.png)
《悯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6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悯农二首·其二唐朝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其二》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二首·其二》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其二》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aeccf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d.png)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古诗二首《悯农》
![古诗二首《悯农》](https://img.taocdn.com/s3/m/cf4d8a36f242336c1eb95eae.png)
大家好
6
大家好
7
汗滴禾下土。
大家好
8
hàn dī
大家好
9
谁知盘中餐,
大家好
10
粒粒皆辛苦。
都
大家好
11
谁知悯盘பைடு நூலகம்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大家好
12
悯农
大家好
13
大家好
14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大家好
15
大家好
16
大家好
17
大家好
18
农民
(谁)
种地 很辛苦。 (干什么)
我们应当_爱__惜__粮__食__,_热__爱__劳__动__人_民__。
mǐn
大家好
1
教学目标
• 会认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 能够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古诗。 •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
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 劳动人民。
大家好
2
悯农
大家好
3
会认的字
dī
水滴
lì
pán
盘子
米粒
xīn
辛苦
kǔ
痛苦
大家好
4
送米粒宝宝 回家
滴
盘
粒
辛苦
大家好
5
锄禾日当午,
大家好
19
大家好
20
结束
大家好
21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369d388312b3169a551a492.png)
锄禾古诗二首原文和鉴赏【悯农●锄禾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鉴赏】:《锄禾》,以前一直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现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的作品。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悯农●锄禾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鉴赏】:诗的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悯农》(春种一粒粟)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悯农》(春种一粒粟)](https://img.taocdn.com/s3/m/0f9cc314227916888486d756.png)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作业
• 填写练习册。 •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 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 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 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 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 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 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 易呀!”
谁还记得《锄 禾》这首古诗?能 给大家背一背吗?
谁来说说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 人,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著有 《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 唐诗》存其诗四卷。
谁来朗读
mǐn nóng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shōu wàn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fū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悯
粟
犹
解诗题
• • • • • • 悯: 同情,可怜。 农: 农民 悯农: 同情农民
抓字眼
一年级语文古诗《悯农》其二解读及知识汇集
![一年级语文古诗《悯农》其二解读及知识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12bbd2014b35eefdc8d3338b.png)
一年级语文古诗《悯农》其二解读及知识汇集一、古诗《悯农》其二基础知识1、熟读《悯农》其二《悯农》其二作者:李绅朝代:唐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其二古诗主题《悯农》其二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3、了解《悯农》其二重点生字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4、《悯农》其二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5、《悯农》作者简介李绅(772 年-846 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 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二、古诗《悯农》其二进阶知识1、掌握《悯农》其二重点生字知识冖笔画:6 笔画顺序:点、横撇/横钩、撇、竖提、撇、捺组词:农【nóng】部首:农业当【dāng】部首:彐笔画:6 笔画顺序:竖、点、撇、横折、横、横组词:当初午【wǔ】部首:十笔画:4 笔画顺序:撇、横、横、竖组词:午觉汗【hàn】部首:氵笔画:6 笔画顺序:点、点、提、横、横、竖组词:汗水粒【lí】部首:米笔画:11 笔画顺序:点、撇、横、竖、撇、点、点、横、点、撇、横组词:颗粒2、掌握《悯农》重点生字组词汗(水)农(民)午(饭)汉(族)衣(服)牛(奶)3、默写《悯农》,并填写生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二年级 18课 古诗二首
![二年级 18课 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0b20e8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二年级 18课古诗二首【古诗一】悯农
我走进田野,
看见农民伯伯,
他肩上扛着锄,
脸上沾满尘土。
饱经风霜的手,
粗糙又结茧;
他见我来靠近,
心情却没有变。
我问他勤劳为谁?
他深深浅浅吁了一口气,
说:“这片土地孕育着万物,
饱食天下人民。
种田是为了生活,
铭记忘不了的责任。
”
我感叹这农民伯伯,
看似平凡而普通,
却是我们的栋梁,
肩负着让我们安稳的城。
在这美丽的田野里,
我向农民伯伯们深深鞠躬,
感谢他们的默默奉献,
为我们带来美好生命的灵。
【古诗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站在高高的鹳雀楼,
眺望着远方的风景,
白日西斜黄昏晚,
黄河水奔向大海。
无论是看得见的山,
还是看不见的海,
我都渴望穷尽眼界,
去登上更高的楼台。
人生就像登楼一样,
我们不断向前进,
要努力获得更好的,
超越自己的高度。
登高望远能开阔心胸,
洞察世事的真相,
只要我们足够勇敢,
理想的世界在前方。
【完】。
悯农2首古诗
![悯农2首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b00eec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1.png)
悯农2首古诗引言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农民题材诗歌丰富多样,其中《悯农》是首古老而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原作始终贯穿着对农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他们艰辛境遇的同情。
本文将对《悯农》这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方面揭示其内涵。
诗歌的结构分析1. 《悯农》第一首《悯农》第一首由四十五个七言绝句组成,每个绝句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整首诗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开篇,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赞美和敬意。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农民勤劳的种田生活和丰收的喜悦,以及他们在旱灾和洪涝中所遭受的苦难,深切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2. 《悯农》第二首《悯农》第二首共有二十四个七言绝句,整首诗主题依然是农民的艰辛生活。
第二首诗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开头,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
接着,诗人描写了农民在艰苦的农田劳作中所遭受的酷热和辛劳,通过对农民心理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辛酸和苦楚。
意象的分析1. 自然意象《悯农》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大地、天空、植物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农民的苦难和对自然的感悟。
例如,诗中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通过描绘农田生态和农民的劳作形象,展现了农民艰辛劳作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2. 劳作意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劳作意象,如“春种”,“秋收”,“汗滴”等,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现场,表达了对他们无私奉献和勤劳努力的赞美之情。
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形象成为了整个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
3. 苦难意象《悯农》中也描绘了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困厄,如“岁晏”、“旱魃”、“涝蚓”,这些苦难意象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展现了农民遭受病痛、饥荒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困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遭遇的同情和悲悯。
诗歌的主题与内涵1. 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悯农》以农民为中心,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劳作和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古诗《悯农》赏析五篇范文
![古诗《悯农》赏析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881ea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1.png)
古诗《悯农》赏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古诗《悯农》赏析古诗《悯农》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汗滴禾下土。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被誉为“悯农诗人”。
【注释】悯:怜悯。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皆:都是。
【简析】开头两句,诗人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的“锄禾”场面:正当中午,赤日炎炎,暑气熏蒸,酷热难耐;农民劳作,时间已久,浑身无力,饥肠辘辘;汗水湿透了衣衫,洒落到禾苗上,渗透到泥土中。
由此可见烈日之炎,汗水之多,身体之泛,耕作之苦。
诵读诗句,读者仿佛身入其中,和农民们一起承受着那痛苦的煎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在这些国贼禄鬼的金盘玉食之中,即使是一颗一粒,也是农民们用多少血汗换来的。
这两句诗虽属议论,但很形象。
“盘中”对“田间”,“粒粒饭食”对“滴滴汗珠”,空间位置的跳跃,内心视象的转移,都反映了农民们的耕作之苦。
它教育人们在享受劳动果实时,要联想到劳动生产的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
第二篇:古诗《悯农》教案《悯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
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
16古诗二首1悯农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6古诗二首1悯农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c2a32843323968011c9248.png)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我认识 shéi jiē hàn dāng 上衣 水牛 雪花
16古诗二首 悯 农 乡村四月
李绅
唐代 诗人 同情农民,写有
《悯农》诗两首。
mǐn nóng
lǐ shēn
锄禾 悯农 汗滴 谁知 辛苦 盘中餐
chéi zhī xī kǔ pán zhōng cān
chú hé
mǐn nóng
hàn dī
翻土 播种
除草 浇水 灭虫 施肥
中午 小牛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
(唐) 李 绅
chūn zhǒnɡ yī wà n wú yóu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ì nónɡ shōu hǎi fū kē xián è zǐ tián sǐ
锄禾 谁知
汗滴 悯农
日当午 李绅
盘中餐
皆辛苦
农田 农民 农家 农
衣
悯农
当
当中 当今 当家 当天
雪字底 横山
锄禾日当午,
我会猜
白天11时——1时
牛没有头。午 中午 上午 下午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餐
Hale Waihona Puke 盘中餐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悯农》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悯农》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61bba3b52acfc788ebc94c.png)
课文解读
《悯农》二首是唐朝诗人李绅青年时写的。
李绅算不上唐朝最著名的诗人,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妍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也算不上上乘精品,但是它们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因为它们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抒发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
本课选用了其中的一首。
前两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劳动的成果。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补充前两句,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农民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总该丰衣足食了吧?可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使种出那么多粮食的农民饿死了呢?丰收的粮食上哪里去了呢?诗中没有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劳动成果被人掠夺了,耕者不得食。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真挚的同情。
这首诗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但是诗人没有空洞抽象地发表议论,而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通过前后对比来反映社会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种秋收,人人习见,众人皆知。
诗人却能把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思考,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与《锄禾》一样,这首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这也是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古诗悯农全文的意思12篇
![古诗悯农全文的意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187e7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古诗悯农全文的意思1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古诗悯农全文的意思的资料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古诗悯农全文的意思篇1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绅。
其全文诗词如下: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古诗悯农的意思_悯农二首原文_作者李绅。
,题一作,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
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古诗悯农的意思_悯农二首原文_作者李绅。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悯农》诗意
![《悯农》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4fc96b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e.png)
《悯农》诗意
《悯农》有两首,均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1.《悯农・其一》
1.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注释:
1.“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
“子” 指粮食颗粒。
3.“四海”:指全国。
4.“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3.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
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其二》
1.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这里指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3.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
来的呀?
这两首诗反映了封建时期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第一首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却无法饱腹的残酷现实;第二首诗则通过对农民在烈日下劳作场景的描写,让人们体会到粮食的珍贵。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29bc2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d.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原文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夫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夫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悯农》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疼惜粮食,喜爱劳动,喜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章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学生预备:访问农夫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预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日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怜悯农夫。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留意听清晰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记号1、不熟悉的字,请大家帮帮助(抽学生上台展现)。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示小朋友们留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留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留意区分“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舞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情愿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沟通,学会积存词语。
教师总结:平常留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存词语。
四、再读诗句,留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69ab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然后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时又深深地思念起故乡的情景。
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绪。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揭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炎炎夏日里辛勤劳作的画面,让人深感农民的艰辛和勤劳。
接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句,直接点出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汗水,警示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形象,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这两首古诗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们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形象,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这两首诗也寓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尊重劳动和珍惜粮食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2fdb040b4c2e3f57276367.png)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
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
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
因触怒权贵下,狱。
武宗即位,徙淮南。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辞位。
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
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
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
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
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
”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
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注释]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
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
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
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悯农 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 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4380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0.png)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悯农·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作品原文:悯农⑴其二锄禾日当午⑴,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⑵,粒粒皆辛苦?词句注释:⑴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⑵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白话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品鉴赏: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0d9e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png)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描绘了丰收,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其二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悯农二古诗赏析(带拼音)
![悯农二古诗赏析(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849a021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5.png)
悯农李绅
chúhérìdāng wǔ
锄禾日当午,
hàn dīhéxiàtǔ
汗滴禾下土。
shuízhī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
lìlìjiē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思考: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四、悟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悯农》通过将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与农 民辛勤劳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对比,揭露 了社会的不公,抒发了诗人对遭受残酷剥削的 农民真挚的同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三、明诗意
粟: 米粒 子: 果实 四海: 全国 闲田: 闲放没种的田地 农夫: 农民 犹: 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千颗 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
土地,可是仍有不少农民因
一、解诗题
悯农(唐)李绅
悯:同情
《悯农》共有三首,我们 在二年级时学了第一首,也就 是《锄禾》。背一背——
二、知作者
李绅(772—846)汉 族,江苏无锡人,字公垂。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 诗歌。所著《悯农》诗脍 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 传诵。《全唐诗》存其诗 四卷。
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