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维系
社会秩序是指一个社会有条理不混乱,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各种社会规范得以正常实行和维护。而社会秩序包含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日常生活秩序。维护秩序是指维持和联系社会的正常秩序,使之不涣散,这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维系,他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对于用法律还是用道德的问题,我们首先得将他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找出来。道德往往会以一定的规范性语言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则用“必须”来进行表述,是为了彰显其对人的外在行为控制时具有强制性。从“应该”与“必须”不同的表达区别来看,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道德要求的标准肯定是要高于法律的。道德要求人们通过内心的自我约束来强行压制自己的行为。法律是国家立法机构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在当下的社会,法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维护经济和政治秩序,就必须推进法律的建设进程。当发生冲突时,法律的精确性和统一性、普适性使法律能更好地调解。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其一即为法律是对具体行为尽可能精确的解释。道德缺少精确的规定,想用模糊的道德解决冲突显得尤为困难。另一方面,法律的统一性、普适性能使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冲突都能得到较为公平的解决。
法律可以维护日常生活秩序。大家想想当今社会“扶不扶”的难题,如果不是当初的法官轻易推理导致的误判,那么该事件就会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得到解决,也不至于后续的发酵,导致现在社会对老人摔倒都心有余悸……从老人的角度看,他对帮助自己的人反咬一口,使其经济利益和精神都蒙受损失,难道这些问题仅靠道德约束就能解决吗?不是的,正是因为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对类似的行为都有明文规定,那么就会对蓄意讹诈他人的人形成法律威慑,降低类似案件的发生率。再例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社会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能有多少呢?不赡养父母,虐待老人,黑心老板雇佣童工,这些老人和孩子是道德能够拯救的吗?
然而,在肯定法律为现今社会法制化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不能一味的将道德的价值贬低。道德是人类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把标尺,它是一种和其他社会现象有别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大众心理和感情层面要求的制度与法律规范。我们常常感叹今日之社会诚信缺失,道德缺失,一方面是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某些利益而慢慢淡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也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淡忘了。古时候的大同社会所倡导的“天下为公”,那时候的人名并没有很富裕,但是却因为坚守了这些淳朴善良的道德观念才会有“路不拾遗,出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种风气也就是一种文化,这是任何法律都强制不来的事情。然而另一方面,传统道德规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固然可以在维护社会秩序时起到某些作用,但非常有限,只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道德观念因人而异,并且缺少强制力。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又常常会发生冲突,比如遇到危难时不去帮助、救护,这就是“见危相救”,在西方一些国家法律有条件地将“见危相救”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法律义务。而我国法律至今尚未将救助危难确认为公民的义务,在道德与法律的交错区域遗留了一个空白地带。
综合而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他们的关系,既不能用法律覆盖所有领域,也不能唯道德规范是从。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互补和辅助的,所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对二者两手抓,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效结合,才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