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认识,掌握制图规范,能够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加工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关注环保和资源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3章。
- 力学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简单机械结构的受力计算。
- 材料力学: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
- 机械原理:机械传动、联接、支撑、密封等基本原理。
2. 机械加工工艺: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对应教材第4-6章。
- 铸造工艺:砂型制作,铸造缺陷分析,铸件结构设计。
-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缺陷,焊接结构设计。
- 车削与铣削:车床、铣床操作,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加工精度控制。
3. 机械制图:制图规范、图纸阅读与绘制,对应教材第7-9章。
- 制图规范:制图符号、线型、比例等基本知识。
- 图纸阅读:了解图纸内容,分析图纸结构。
- 制图技巧:运用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机械图纸。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适用层次、专业、时间与参考学时适用于大学本科石油工程专业,第8学期,参考学时4周。
二.课程设计的支撑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气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钻井工程、石油钻井液、计算机基础。
三.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石油工程专业在第8学期毕业实习之前,应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实习,这是串联知识,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实习,使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弥补毕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目的是综合检验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并配合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使毕业设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
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四.课程设计基本内容及重点和难点除已进行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和“油藏数值模拟”两门课程的专项课程设计外,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开发过程与地质特征应用”、“开发工程专项训练”、“采油工程专项设计”、“钻井工程专项设计”、“石油工程常用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其内容前后衔接、互相关连。
重点:1.油气开采综合曲线、递减曲线、水驱曲线和试井曲线的绘制,生产特征、产量递减类型、水驱特征、产能的综合分析,以及调整措施和开发预测;2.分析单井油气层主要物性和生产特征的关系,寻求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工艺措施,对提出的压裂、酸化或其它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3.针对钻井设计层位进行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设计;4.在上述内容中,利用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件,快速、规范地绘制分析图件和成果图件。
04232综合课程设计
04232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如数学公式、科学原理或历史事件,并能够准确描述和阐述。
2. 学生能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实验、制作、调查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报告等形式,提升表达和展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1. 知识点讲解:依据课程目标,挑选教材中关键章节进行详细讲解,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
例如,数学课程可选取几何、代数等章节;科学课程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原理及现象;历史课程可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展开。
2. 跨学科整合:结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如数学与科学课程结合,探讨科学实验中的数学方法;历史与地理课程结合,分析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如科学实验、数学建模、历史场景再现等。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哪些理论知识,熟悉哪些标准、规范,获得哪些设计成果。
获得的成果有:设计图、计算书、说明书等。
本课程是在学生毕业设计前,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基本能力训练基础上,根据所选专业模块(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完成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通信系统、通信网或信号系统的设计。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进行软件或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基本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专业模块的要求,完成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轨道通信系统、计算机联锁、列车控制等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应注重过程考核,须对设计环节进行分解,明确各环节应考核的内容、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进度安排。
五、指导方式
1、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始前1周安排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并在课程设计的第1天确定分组并下达具体任务
2、在总体设计及论证、详细设计、调试/测试阶段,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原则上每个工作日答疑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
3、验收与考核由系统一组织2-3位教师共同完成,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
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1.考核方法
根据考勤、设计调试、答辩验收、报告撰写情况综合评分。
2.成绩评定
考勤占10%、平时表现10%、答辩与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
030251008-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陈亮
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251008 周/学分:4周/8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网络化测控;微机原理及应用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是本科学习中最后一个也是总结性的综合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
为后续毕业设计的实施做铺垫。
设计目的如下:1.进一步培养学生网络化设计的思想,加深对网络化测控系统要素和控制结构的理解。
2.针对网络化测控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和系统设计任务。
3.掌握Vb或组态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控制系统中的PID算法。
为了使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对课程设计题目分成二类,一类为基础组态王的系统设计,相对来讲比较简单。
另一类为基于VB的测控系统设计,学生从这两类型题目中各选择部分完成。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测控网络的组成及编程、检测与控制电路设计上位机(Vb或组态)程序设计、系统调试,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是对程序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
因此,课程设计综合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4人。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开题,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
1.开题:题目可来自教师指定的参考题目,也可自由选题,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性的题目或是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框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文件,起着规范、统一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重要性、编写教学大纲的原则和步骤以及教学大纲的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工具。
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其次,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指导和参考。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大纲了解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更加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此外,教学大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编写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这一目标,并围绕它进行设计。
其次,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学大纲应该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大纲的实施与评估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全力配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学生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主动参与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大纲的评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总之,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
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框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多媒体网站综合课程设计
多媒体网站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媒体网站的基本概念,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多媒体元素的整合方法。
2. 学生能运用HTML、CSS等基本编程语言,实现多媒体网站的结构布局和样式设计。
3. 学生了解网站信息架构和导航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优化网站的用户体验。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独立完成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编辑。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网页设计软件和编程工具进行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多媒体网站项目的构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多媒体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关注多媒体网站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项目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大纲:1. 多媒体网站概述- 了解多媒体网站的定义、发展及应用领域。
- 分析优秀多媒体网站案例,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2. 网页设计与制作- 学习HTML、CSS基本语法和常用标签,实现网页的结构与样式设计。
- 掌握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如Dreamweaver、Photoshop等。
3. 多媒体元素整合- 学习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插入与应用。
- 探讨多媒体元素与网页布局的协调与优化。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和内容填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总结出章节知识结构,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 学生能够了解本章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本章节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XXX(根据学科和内容填写)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习工具,如XXX(根据学科和内容填写),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根据具体学科填写)的基础知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安排:- 章节一:XXX(根据具体学科和内容填写)- 课时1:XXX(具体内容点)- 课时2:XXX(具体内容点)- 课时3:XXX(具体内容点)- 章节二:XXX(根据具体学科和内容填写)- 课时4:XXX(具体内容点)- 课时5:XXX(具体内容点)- 课时6:XXX(具体内容点)2. 教学内容详细安排:- 知识点讲解:对核心概念、原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编号:本大纲主笔人: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
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
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高频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Protel 99 SE、Protel 99 PCB SE或Protel DXP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实验方法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1.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及功能,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学会进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通过设计实践,初步形成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领悟课程与教学理论思想,并养成将课程与教学技能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增强参加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查找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指导纲要和典型案例,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提高理论水平。
具体从三方面看:(1)树立正确教学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及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不仅能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还要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
(3)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发性、生成性,环节众多,教师的决策、应变是活动实施成功的基石。
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多种实践途径,体悟并掌握教学策略。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研究方法》。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技术层面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
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掌握教学策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自学辅导、设计实践练习、小组讨论与情景体验相结合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理念(2学时)1.教学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背景与课程定位。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2.重、难点提示(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性质与理念。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代码:L0601910 学时数:16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践类核心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独立设计能力,加强工程素质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实用项目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教复杂问题的能力(3)初步具有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具有分析算法性能、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与支撑算法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时间:2周;地点:实验中心或指导教师实验室2、课程形式:授课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后预留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序和报告时间。
3、课程设计要求(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
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
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
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
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
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6. 简单话机设计
7. 通信协议实现
8. 小型通信网设计
9. Matlab软件仿真
10. 多路复用电路设计
1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秒表计、简易计算器设计、数字频率计、红绿灯控制器等。
4 进度安排
1调研、查找资料3天
2.总体方案设计2天
3.详细设计3天(画原理图、参数计算、编制程序框图)
4.方案实现7天
5.撰写设计报告3天
6.答辩(验收)1天
5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依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软硬件设计的合理及正确性,调试过程的掌握程度及调试结果和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质量综合进行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其中:
1.工作态度占20%;
2.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占20%;
3.方案实现验收占20%;
4.设计报告内容及规范程度占20%;
5.答辩占20%
6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1.由每个指导教师根据指导学生课程设计课题的不同,布置相应的参考资料(技术书
刊,科技期刊,电子器件使用手册,并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设计内容在网上查阅各种先进器件及先进技术,特别鼓励学生查阅国内外著名公司及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
2.鼓励学生应用实验室设备对课程设计进行调试。
7 制定执笔者:黄力群审定者:批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