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快递】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讲义)★★

合集下载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经典几何题讲义系列:动点存在性问题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经典几何题讲义系列:动点存在性问题

中考经典几何题系列:动点存在性问题目录一、建立函数解析式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三、双动点问题四、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五、圆的动点问题六、经典练习题(一)七、经典练习题(二)“动点存在性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HM NGPOAB图1x y(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 y 1=成立.例3(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解:(1)连结OD. 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ED CB 图2A 3(2)3(1)∵∠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5-x 58=2,得815=x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 ∵∠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 AB CO图8HC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2020中考数学动点问题

2020中考数学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动点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例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回到点A时运动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长为长为x,AP长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对应训练1.如图,正△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秒),y=PC2,则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B C.D.(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例2 、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是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秒x时,△EOF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对应训练2.、如图,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CA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CB=90°,AB=5,BC=3,点P在射线AC上运动,过点P作PH⊥AB,垂足为H.(1)直接写出线段AC、AD及⊙O半径的长;(2)设PH=x,PC=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PH与⊙O相切时,求相应的y值.(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3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6,D为BC的中点.(1)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CF,求证:△AED≌△CFD;(2)当点F、E分别从C、A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A、AB运动,到点A、B时停止;设△DEF的面积为y,F点运动的时间为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点F、E分别沿CA、AB的延长线继续运动,求此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对应训练3.、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CD方向运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APQ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考点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例2.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 AB =,∴11xy =, ∴x y 1=.(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AEDCB 图2A3(2)3(1)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ABCO 图8HC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HM NG PO!AB图1xy∴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 BD CE 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AEDCB 图2AC 3(2)¥EC 3(1)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 *∵AH OC S AOC⋅=∆21, ∴4+-=x y (40<<x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A!BCO 图8HC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九年级中考 专题01 动点与分段函数解析式题型讲义(教师版)

九年级中考 专题01 动点与分段函数解析式题型讲义(教师版)

动点与分段函数解析式一、典例解析例1.【2020·辽宁本溪】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2,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E ⊥AC 于点E ,作PF ⊥BC 于点F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0≤x ≤2时,y=PE ·CE=2x ·(2x )=2x -12x 2, 当点P 在DC 上运动时,2<x ≤4时,S= PE ·4-x )(4-x )=12(x -4)2,结合函数解析式判断选项A 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例2. 【2020·山东淄博】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沿B →C →A 匀速运动到点A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B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 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 )A.12B.24C.36D.48【答案】D.【解析】解:由图2知,AB=BC=10,当BP⊥AC时,y的值最小,即△ABC中,BC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8),当y=8时,PC=√BC2−BP2=√102−82=6,△ABC的面积=12×AC×BP=12×8×12=48,故答案为:D.例3. 【2020·辽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2,CD⊥AB于点D.点P从点A 出发,沿A→D→C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过点P作PE⊥AC于点E,作PF⊥BC于点F.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A.【解析】解:∵在Rt△ABC中,∠ACB=90°,AC=BC=2√2,∴AB=4,∠A=45°,∵CD⊥AB于点D,∴AD=BD=2,∵PE⊥AC,PF⊥BC,∴四边形CEPF是矩形,∴CE=PF,PE=CF,∵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x,则AE=PE=x•sin45°=√22x,∴CE=AC﹣AE=2√2−√22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当点P从点A出发,沿A→D路径运动时,即0<x<2时,y=PE•CE=√22x(2√2−√22x)=−12(x﹣2)2+2,∴当0<x<2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P沿D→C路径运动时,即2≤x<4时,∵CD是∠ACB的平分线,∴PE=PF,∴四边形CEPF是正方形,∵AD=2,PD=x﹣2,∴CP=4﹣x,y=12(4﹣x)2=12(x﹣4)2.∴当2≤x<4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故答案为:A.例4. 【2020·上海】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走的路程为1800米,图中的折线反映了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所走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钟)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当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步行15 分钟时,到学校还需步行 米.【答案】350.【解析】解:由题意知:线段AB 的解析式为:S=70t+400(8≤t≤20)当t=15时,S=1450,还需要步行1800-1450=350米.故答案为:350.例5. 【2020·重庆A 卷】A ,B 两地相距240 km ,甲货车从A 地以40km/h 的速度匀速前往B 地,到达B 地后停止,在甲出发的同时,乙货车从B 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A 地,到达A 地后停止,两车之间的路程y (km )与甲货车出发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CD DE EF --所示.其中点C 的坐标是()0240,,点D 的坐标是()2.40,,则点E 的坐标是 .【答案】(4,160).【解析】解: 由题意知,乙车的速度为:240÷2.4-40=60 km/h ,乙车从B 到A 需要的时间为:240÷60= 4 h ,当乙车到达A 地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为:40×4=160 km ,点E 坐标为(4,160)故答案为(4,160).例6.【2020·北京】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水面高度是10cm ,现向容器内注水,并同时开始计时,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以每秒0.2cm 的速度匀速增加,则容器注满水之前,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与对应的注水时间满足的函数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关系B.一次函数关系C.二次函数关系D.反比例函数关系【答案】B.【解析】解:设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为h,注水时间为t,根据题意得:h=0.2t+10,∴容器注满水之前,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与对应的注水时间满足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故答案为:B.二、刻意练习1.【2020·湖北恩施州】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前往B城,在整个行程中,汽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甲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B.乙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C.乙车比甲车先到B城D.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h【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知:A.甲车的平均速度为30010−5=60km/h,故A选项不合题意;B.乙车的平均速度为3009−6=100km/h,故B选项不合题意;C.甲10时到达B城,乙9时到达B城,所以乙比甲先到B城,故C选项不合题意;D.甲5时出发,乙6时出发,所以乙比甲晚出发1h,故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2.【2020·湖北武汉】一个容器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从某时刻开始4min 内只进水不出水,从第4min 到第24min 内既进水又出水,从第24min 开始只出水不进水,容器内水量y (单位:L )与时间x (单位:mi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a 的值是( )A .32B .34C .36D .38【答案】C.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进水的速度为:20÷4=5(L /min ),出水的速度为:5﹣(35﹣20)÷(16﹣4)=3.75(L /min ),第24分钟时的水量为:20+(5﹣3.75)×(24﹣4)=45(L ),a =24+45÷3.75=36.故答案为:C .3.【2020·江苏连云港】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并且在同一条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中折线表示快、慢两车之间的路程与它们的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小欣同学结合图象得出如下结论:①快车途中停留了;②快车速度比慢车速度多;③图中;④快车先到达目的地.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两车的速度和为:,()y km ()x h 0.5h 20/km h 340a =()3602180(/)km h ÷=相遇后慢车停留了,快车停留了,此时两车距离为,故①结论错误;慢车的速度为:,则快车的速度为,所以快车速度比慢车速度多;故②结论正确;,所以图中,故③结论正确;,,所以慢车先到达目的地,故④结论错误.所以正确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4.【2020·重庆B 】周末,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甲、乙两人相约沿同一路线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进行骑行训练,甲、乙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骑行,乙比甲早出发5分钟.乙骑行25分钟后,甲以原速的85继续骑行,经过一段时间,甲先到达B 地,乙一直保持原速前往B 地.在此过程中,甲、乙两人相距的路程y (单位:米)与乙骑行的时间x (单位: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比甲晚 分钟到达B 地.【答案】12.【解析】解:由题意乙的速度为1500÷5=300(米/分),设甲的速度为x 米/分.则有:7500﹣20x =2500,解得x =250,25分钟后甲的速度为250×85=400(米/分).由题意总里程=250×20+61×400=29400(米),86分钟乙的路程为86×300=25800(米),∴29400−25800300=12(分钟).故答案为:12.0.5h 1.6h 88km 88(3.6 2.5)80(/)km h ÷-=100/km h 20/km h 88180(5 3.6)340()km +⨯-=340a =(360280)80 2.5()h -⨯÷=5 2.5 2.5()h -=5.【2020·浙江台州】如图1,小球从左侧的斜坡滚下,到达底端后又沿着右侧斜坡向上滚,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速度v(m/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该小球的运动路程y(m)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图1 图2A B C D【答案】C.【解析】解:由图2知,小球的是先匀加速再匀减速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6.【2020·贵州铜仁】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运动到点D,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DP的面积为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当0≤x ≤4时,y =12×AD ×AB =12×3×4=6,当4<x <7时,y =12×PD ×AD =12×(7﹣x )×4=14﹣2x .故答案为:D .7.【2020·安徽】如图,△ABC 和△DEF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BC ,EF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C ,E 重合,现将△ABC 沿着直线l 向右移动,直至点B 与F 重合时停止移动. 在此过程中,设点C 移动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随x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答案】A.【解析】解:当0≤x ≤2时,重叠部分为边长为x 的等边三角形,y=2 当2<x ≤4时,重叠部分为边长为(4-x )的等边三角形,y=)24x - 故答案为:A.8.【2020·甘肃金昌】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是OD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着E→O→B→A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点A,在此过程中线段AP的长度y随着运动时间x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则AB的长为()A.4√2B.4C.3√3D.2√2【答案】A.【解析】解:如图,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OA=OC=OD=OB,由题意DE=OE,设DE=OE=x,则OA=OD=2x,∵AE=2√5,∴x2+(2x)2=(2√5)2,解得x=2或﹣2(不合题意舍弃),∴OA=OD=4,∴AB=AD=4√2,故答案为:A.9.【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李强同学去登山,先匀速登上山顶,原地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匀速下山,上山的速度小于下山的速度.在登山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解:因为登山过程可知:先匀速登上山顶,原地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匀速下山,上山的速度小于下山的速度.所以在登山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大致图象是B.故答案为:B.10.【2020·湖北黄冈】2020年初以来,红星消毒液公司生产的消毒液在库存量为m吨的情况下,日销售量与产量持平.自1月底抗击“新冠病毒”以来,消毒液需求量猛增,该厂在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消毒液一度脱销,下面表示2020年初至脱销期间,该厂库存量y(吨)与时间t(天)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时间t与库存量y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先平,再逐渐减小,最后为0.故答案为:D.11.【2020·湖北随州】小明从家出发步行至学校,停留一段时间后乘车返回,则下列函数图象最能体现他离家的距离(s)与出发时间(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是()A.B.C.D.【答案】B.【解析】解:①从家出发步行至学校时,为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从原点开始的线段;②停留一段时间时,离家的距离不变,③乘车返回时,离家的距离减小至零,纵观各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故答案为:B.12.【2020·湖北孝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B=4,BC=6,∠BAD=30°.动点P沿路径A→B→C→D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过点P作PH⊥AD,垂足为H.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s),△APH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解:①当点P在AB上运动时,y=12AH×PH=12×AP sin A×AP cos A=12×x2×√34=√38x2,图象为二次函数;②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下图,由①知,BH′=AB sin A=4×12=2,同理AH′=2√3,则y=12×AH×PH=12(2√3+x﹣4)×2=2√3−4+x,为一次函数;③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同理可得:y=12×(2√3+6)×(4+6+2﹣x)=(3+√3)(12﹣x),为一次函数;故答案为:D.13.【2020·湖南衡阳】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在第一象限,且BC∥x轴.直线y=x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ABCD截得的线段长度n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3B.3√2C.6D.6√2【答案】B.【解析】解:过B作BM⊥AD于点M,分别过B,D作直线y=x的平行线,交AD于E,AE =6﹣4=2,DE =7﹣6=1,BE =2,∴AB =2+1=3,∵直线BE 平行直线y =x ,∴BM =EM =√2,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AD •BM =3×√2=3√2.故答案为:B .14.【2020·内蒙古通辽】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BAC =120°,点E 是边AB 的中点,点P 是边BC 上一动点,设PC =x ,P A +PE =y .图②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那么a +b 的值为 .【答案】7.【解析】解:将△ABC 沿BC 折叠得到△A ′BC ,则四边形ABA ′C 为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 ,由图②知,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y =P A +PE =AB +BE =AB +12AB =3√3,解得:AB =2√3,即:菱形的边长为2√3,则该菱形的高为√32AB =3, 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为点A ′,连接A ′E 交BC 于点P ,此时y 最小,∵AB =AC ,∠BAC =120°,则∠BAA ′=60°,故AA ′B 为等边三角形,∵E 是AB 的中点,故A ′E ⊥AB ,而AB ∥A ′C ,故∠P A ′C 为直角,A ′C =AB =2√3,则PC =A′C cos∠BCA′=√3√32=4, 此时b =PC ,a =A ′E =3(菱形的高),则a +b =3+4=7.故答案为7.15.【2020·青海】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水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水面的高度h (cm )与注水时间t (min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小玻璃杯内的水原来的高度一定大于0,则可以判断A 、D 一定错误;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水开始时不会流入小玻璃杯,因而这段时间h 不变,当大杯中的水面与小杯水平时,开始向小杯中流水,h 随t 的增大而增大,当水注满小杯后,小杯内水面的高度h 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B .16.【2020·四川攀枝花】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赵明阳跑步从甲地往乙地,王浩月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王浩月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与运动时间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s km ()t hA .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B .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C .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D .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到目的地 【答案】C.【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故答案为项A 正确;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故答案为项B 正确; 王皓月的速度为:,王皓月从开始到到达目的地用的时间为:,故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故答案为项C 错误; 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到目的地,故答案为项D 正确; 故答案为:C .8/km h 10km 1.5h 2438(/)km h ÷=241816(/)km h ÷-=2416 1.5()h ÷=8 1.512()km ⨯=3 1.5 1.5h -=。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一.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点-线-式”三步二.动点问题的解题步骤1.列点:将已知点用具体的数表示,未知动点用含t的式子表示①点的左右移动:数轴上的点向左移动用减法,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就减去几,向右移动用加法,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就加上几。

②点的表示:通常用含t的式子表示数轴上的动点,可以根据动点的位置、速度和移动的方向将点表示出来。

例题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2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t秒后,求动点P、Q表示的数。

2.列线:利用两点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将线段用具体的数或式子表示出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三种表示方式:①如果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已知,直接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②如果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未知,则用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表示;③动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的线段可以用动点所走的路程表示。

例题2: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t秒后,求线段AB、AQ、BP、PQ、AP、BQ的长。

3.列式: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方程法,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例题3: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x。

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三、动点问题的常用工具1.中点公式:如图,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C点表示的数为c,且B为A、C中点,则b=2ca2.解绝对值方程:①|a|=b,则a=±b ②|a|=|b|,则a=±b ③|x-a|+|x-b|=c(零点分段法)3.分类讨论思想:例题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5,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中考专题动点综合问题-2020年中考数学

中考专题动点综合问题-2020年中考数学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6 动点综合问题【共45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0•铜仁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运动到点D,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DP的面积为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分析】分别求出0≤x≤4、4<x<7时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解析】由题意当0≤x≤4时,y=12×AD×AB=12×3×4=6,当4<x<7时,y=12×PD×AD=12×(7﹣x)×4=14﹣2x.故选:D.2.(2020•安徽)如图,△ABC和△DEF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BC,EF在同一条直线l上,点C,E重合.现将△ABC在直线l向右移动,直至点B与F重合时停止移动.在此过程中,设点C移动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随x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分为0<x≤2、2<x≤4两种情况,然后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于是可求得问题的答案.【解析】如图1所示:当0<x≤2时,过点G作GH⊥BF于H.∵△ABC和△DEF均为等边三角形,∴△GEJ为等边三角形.∴GH=√32EJ=√32x,∴y=12EJ•GH=√34x2.当x=2时,y=√3,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如图2所示:2<x≤4时,过点G作GH⊥BF于H.y =12FJ •GH =√34(4﹣x )2,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抛物线开口向上.故选:A .3.(2020•江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 =x 2﹣2x ﹣3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B ,连接AB ,将Rt △OAB 向右上方平移,得到Rt △O 'A 'B ',且点O ',A '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B '落在抛物线上,则直线A 'B '的表达式为( )A .y =xB .y =x +1C .y =x +12D .y =x +2【分析】求得A 、B 的坐标以及抛物线的对称轴,根据题意设出A ′(1,n ),则B ′(4,n +3),把B ′(4,n +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n ,即可求得A ′、B ′的坐标,然后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A 'B '的表达式.【解析】如图,∵抛物线y =x 2﹣2x ﹣3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B ,令y =0,解得x =﹣1或3,令x =0,求得y =﹣3,∴A (3,0),B (0,﹣3),∵抛物线y =x 2﹣2x ﹣3的对称轴为直线x =−−22×1=1, ∴A ′的横坐标为1,设A ′(1,n ),则B ′(4,n +3),∵点B '落在抛物线上,∴n +3=16﹣8﹣3,解得n =2,∴A ′(1,2),B ′(4,5),设直线A 'B '的表达式为y =kx +b ,∴{k +b =24k +b =5, 解得{k =1b =1∴直线A 'B '的表达式为y =x +1,故选:B .4.(2020•衡阳)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在第一象限,且BC∥x轴.直线y=x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ABCD截得的线段长度n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BCD的面积为()A.3B.3√2C.6D.6√2【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分别求得平行四边形的边AD的长和边AD边上的高BM的长,从而可以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析】过B作BM⊥AD于点M,分别过B,D作直线y=x的平行线,交AD于E,如图1所示,由图象和题意可得,AE=6﹣4=2,DE=7﹣6=1,BE=2,∴AB=2+1=3,∵直线BE平行直线y=x,∴BM=EM=√2,∴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AD•BM=3×√2=3√2.故选:B.5.(2020•辽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2,CD⊥AB于点D.点P从点A出发,沿A→D→C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过点P作PE⊥AC于点E,作PF⊥BC于点F.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分析】根据Rt△ABC中,∠ACB=90°,AC=BC=2√2,可得AB=4,根据CD⊥AB于点D.可得AD=BD=2,CD平分角ACB,点P从点A出发,沿A→D→C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PE⊥AC,PF⊥BC,可得四边形CEPF是矩形和正方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进而可得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式,从而可以得函数的图象.【解析】∵在Rt△ABC中,∠ACB=90°,AC=BC=2√2,∴AB=4,∠A=45°,∵CD⊥AB于点D,∴AD=BD=2,∵PE⊥AC,PF⊥BC,∴四边形CEPF是矩形,∴CE=PF,PE=CF,∵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x,则AE=PE=x•sin45°=√22x,∴CE=AC﹣AE=2√2−√22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当点P从点A出发,沿A→D路径运动时,即0<x<2时,y=PE•CE=√22x(2√2−√22x)=−12x2+2x=−12(x﹣2)2+2,∴当0<x<2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P沿D→C路径运动时,即2≤x<4时,∵CD是∠ACB的平分线,∴PE=PF,∴四边形CEPF是正方形,∵AD=2,PD=x﹣2,∴CP=4﹣x,y=12(4﹣x)2=12(x﹣4)2.∴当2≤x<4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故选:A.6.(2020•孝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B=4,BC=6,∠BAD=30°.动点P沿路径A→B→C→D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过点P作PH⊥AD,垂足为H.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s),△APH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分析】分别求出点P在AB上运动、点P在BC上运动、点P在CD上运动时的函数表达式,进而求解.【解析】①当点P在AB上运动时,y=12AH×PH=12×AP sin A×AP cos A=12×x2×√34=√38x2,图象为二次函数;②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下图,由①知,BH′=AB sin A=4×12=2,同理AH′=2√3,则y=12×AH×PH=12(2√3+x﹣4)×2=2√3−4+x,为一次函数;③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同理可得:y=12×(2√3+6)×(4+6+2﹣x)=(3+√3)(12﹣x),为一次函数;故选:D.7.(2020•淄博)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A.12B.24C.36D.48【分析】由图2知,AB=BC=10,当BP⊥AC时,y的值最小,即△ABC中,BC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8),即可求解.【解析】由图2知,AB=BC=10,当BP⊥AC时,y的值最小,即△ABC中,BC边上的高为8(即此时BP=8),当y=8时,PC=√BC2−BP2=√102−82=6,△ABC的面积=12×AC×BP=12×8×12=48,故选:D.8.(2020•广元)如图,AB,CD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B→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D=y(单位:度),那么y与点P运动的时间(单位:秒)的关系图是()A.B.C.D.【分析】根据图示,分三种情况:(1)当点P沿O→C运动时;(2)当点P沿C→B运动时;(3)当点P沿B→O运动时;分别判断出y的取值情况,进而判断出y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哪个即可.【解析】(1)当点P沿O→C运动时,当点P在点O的位置时,y=90°,当点P在点C的位置时,∵OA=OC,∴y=45°,∴y由90°逐渐减小到45°;(2)当点P沿C→B运动时,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y≡90°÷2=45°;(3)当点P沿B→O运动时,当点P在点B的位置时,y=45°,当点P在点O的位置时,y=90°,∴y由45°逐渐增加到90°.故选:B.9.(2020•金昌)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是OD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着E→O→B→A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点A,在此过程中线段AP的长度y随着运动时间x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则AB的长为()A.4√2B.4C.3√3D.2√2【分析】连接AE,由题意DE=OE,设DE=OE=x,则OA=OD=2x,AE=2√5,在Rt△AEO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如图,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OA=OC=OD=OB,由题意DE=OE,设DE=OE=x,则OA=OD=2x,∵AE=2√5,∴x2+(2x)2=(2√5)2,解得x=2或﹣2(不合题意舍弃),∴OA=OD=4,∴AB =AD =4√2,故选:A .10.(2020•台州)如图1,小球从左侧的斜坡滚下,到达底端后又沿着右侧斜坡向上滚,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速度v (单位:m /s )与运动时间t (单位:s )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该小球的运动路程y (单位:m )与运动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分析】小球从左侧的斜坡滚下是匀变速运动,运动的路程y 是t 的二次函数,图象是先缓后陡,由此即可判断.【解析】小球从左侧的斜坡滚下是匀变速运动,运动的路程y 是t 的二次函数,图象是先缓后陡, 在右侧上升时,情形与左侧相反,故选:C . 11.(2020•河南)如图,在△ABC 中,∠ACB =90°,边BC 在x 轴上,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将正方形OC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E 落在AB 边上时,点D 的坐标为( )A .(32,2)B .(2,2)C .(114,2) D .(4,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C =6,OC =2,OB =7,求得BC =9,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E =OC =OE =2,求得O ′E ′=O ′C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O ′=3,于是得到结论.【解析】如图,设正方形D ′C ′O ′E ′是正方形OCDE 沿x 轴向右平移后的正方形,∵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AC =6,OC =2,OB =7,∴BC =9,∵四边形OCDE 是正方形,∴DE =OC =OE =2,∴O ′E ′=O ′C ′=2,∵E ′O ′⊥BC ,∴∠BO ′E ′=∠BCA =90°,∴E ′O ′∥AC ,∴△BO ′E ′∽△BCA ,∴E′O′AC=BO′BC , ∴26=BO′9,∴BO ′=3,∴OC ′=7﹣2﹣3=2,∴当点E 落在AB 边上时,点D 的坐标为(2,2),故选:B .二.填空题(共11小题)12.(2020•通辽)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BAC =120°,点E 是边AB 的中点,点P 是边BC上一动点,设PC =x ,P A +PE =y .图②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那么a +b 的值为 4+2√3 .【分析】点A关于BC的对称点为点A′,连接A′E交BC于点P,此时y最小,进而求解.【解析】如图,将△ABC沿BC折叠得到△A′BC,则四边形ABA′C为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设菱形的边长为2m,在△ABC中,BC=2BO=2×AC sin∠OAC=4m×sin60°=2√3m,从图②看,AB+BE=3√3=3m,解得:m=√3;点A关于BC的对称点为点A′,连接A′E交BC于点P,此时y最小,∵AB=AC,∠BAC=120°,则∠BAA′=60°,故AA′B为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故A′E⊥AB,而AB∥A′C,故∠P A′C为直角,则a=PC=A′Ccos∠BCA′=2mcos30°=4√33m,此时b=AA′=2m,则a+b=2m+4√33m=4+2√3.故答案为4+2√3.13.(2020•连云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O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点B是⊙O上一动点,点C为弦AB的中点,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则△CDE面积的最小值为2.【分析】如图,连接OB ,取OA 的中点M ,连接CM ,过点M 作MN ⊥DE 于N .首先证明点C 的运动轨迹是以M 为圆心,1为半径的⊙M ,设⊙M 交MN 于C ′.求出MN ,当点C 与C ′重合时,△C ′DE 的面积最小.【解析】如图,连接OB ,取OA 的中点M ,连接CM ,过点M 作MN ⊥DE 于N .∵AC =CB ,AM =OM ,∴MC =12OB =1,∴点C 的运动轨迹是以M 为圆心,1为半径的⊙M ,设⊙M 交MN 于C ′.∵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 、E ,∴D (4,0),E (0,﹣3),∴OD =4,OE =3,∴DE =2+42=5,∵∠MDN =∠ODE ,∠MND =∠DOE ,∴△DNM ∽△DOE ,∴MNOE =DMDE ,∴MN 3=35, ∴MN =95,当点C 与C ′重合时,△C ′DE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12×5×(95−1)=2, 故答案为2.14.(2020•福建)设A ,B ,C ,D 是反比例函数y =kx 图象上的任意四点,现有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BCD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ABCD 可以是菱形;③四边形ABCD 不可能是矩形;④四边形ABCD 不可能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是 ①④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分析】如图,过点O 任意作两条直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A ,C ,B ,D ,得到四边形ABCD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如图,过点O 任意作两条直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A ,C ,B ,D ,得到四边形ABCD .由对称性可知,OA =OC ,OB =O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OA =OC =OB =OD 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直线AC 与直线BD 不可能垂直,∴四边形ABCD 不可能是菱形或正方形,故选项①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5.(2020•淮安)如图,等腰△ABC 的两个顶点A (﹣1,﹣4)、B (﹣4,﹣1)在反比例函数y =k1x (x <0)的图象上,AC=BC.过点C作边AB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y=k1x(x<0)的图象于点D,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CD方向运动3√2个单位长度,到达反比例函数y=k2x(x>0)图象上一点,则k2=1.【分析】用待定系数求得反比例函数y=k1x,再与直线y=x联立方程组求得D点坐标,再题意求得运动后P点的坐标,最后将求得的P点坐标代入y=k2x(x>0)求得结果.【解析】把A(﹣1,﹣4)代入y=k1x中得,k1=4,∴反比例函数y=k1x为y=4x,∵A(﹣1,﹣4)、B(﹣4,﹣1),∴AB的垂直平分线为y=x,联立方程驵{y=4xy=x,解得{x=−2y=−2,或{x=2y=2,∵AC=BC,CD⊥AB,∴CD是AB的垂直平分线,∵CD与反比例函数y=k1x(x<0)的图象于点D,∴D(﹣2,﹣2),∵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CD方向运动3√2个单位长度,到达反比例函数y=k2x(x>0)图象上一点,∴设移动后的点P的坐标为(m,m)(m>﹣2),则(x+2)2+(x+2)2=(3√2)2,∴x=1,∴P(1,1),把P (1,1)代入y =k2x (x >0)中,得k 2=1, 故答案为:1.16.(2020•德州)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2,AD =√3.把AD 沿A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AB边上的D ′处,再将△AED ′绕点E 顺时针旋转α,得到△A 'ED ″,使得EA ′恰好经过BD ′的中点F .A ′D ″交AB 于点G ,连接AA ′.有如下结论:①A ′F 的长度是√6−2;②弧D 'D ″的长度是5√312π;③△A ′AF ≌△A ′EG ;④△AA ′F ∽△EGF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的序号是 ①②④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 =∠AD 'E =90°=∠DAD ',AD =AD ',可证四边形ADED '是正方形,可得AD =AD '=D 'E =DE =√3,AE =√2AD =√6,∠EAD '=∠AED '=45°,由勾股定理可求EF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E =A 'E =√6,∠D 'ED ''=α,∠EA 'D ''=∠EAD '=45°,可求A 'F =√6−2,可判断①;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FED '=30°,由弧长公式可求弧D 'D ″的长度,可判断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EAA '=∠EA 'A =52.5°,∠A 'AF =7.5°,可判断③;由“HL ”可证Rt △ED 'G ≌Rt △ED ''G ,可得∴∠D 'GE =∠D ''GE =52.5°,可证△AF A '∽△EFG ,可判断④,即可求解.【解析】∵把AD 沿A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D ′处, ∴∠D =∠AD 'E =90°=∠DAD ',AD =AD ',∴四边形ADED '是矩形,又∵AD =AD '=√3,∴四边形ADED '是正方形,∴AD =AD '=D 'E =DE =√3,AE =√2AD =√6,∠EAD '=∠AED '=45°,∴D 'B =AB ﹣AD '=2,∵点F 是BD '中点,∴D 'F =1,∴EF =√D′E 2+D′F 2=√3+1=2,∵将△AED ′绕点E 顺时针旋转α,∴AE =A 'E =√6,∠D 'ED ''=α,∠EA 'D ''=∠EAD '=45°,∴A 'F =√6−2,故①正确;∵tan∠FED'=D′FD′E=1√3=√33,∴∠FED'=30°∴α=30°+45°=75°,∴弧D'D″的长度=75°×π×√3180°=5√312π,故②正确;∵AE=A'E,∠AEA'=75°,∴∠EAA'=∠EA'A=52.5°,∴∠A'AF=7.5°,∵∠AA'F≠∠EA'G,∠AA'E≠∠EA'G,∠AF A'=120°≠∠EA'G,∴△AA'F与△A'GE不全等,故③错误;∵D'E=D''E,EG=EG,∴Rt△ED'G≌Rt△ED''G(HL),∴∠D'GE=∠D''GE,∵∠AGD''=∠A'AG+∠AA'G=105°,∴∠D'GE=52.5°=∠AA'F,又∵∠AF A'=∠EFG,∴△AF A'∽△EFG,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17.(2020•东营)如图,在Rt△AOB中,OB=2√3,∠A=30°,⊙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PQ(其中点Q为切点),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2√2.【分析】连接OP、OQ,作OP′⊥AB于P′,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Q⊥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Q=√OP2−1,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当OP⊥AB时,OP最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析】连接OP、OQ,作OP′⊥AB于P′,∵PQ是⊙O的切线,∴OQ⊥PQ,∴PQ=√OP2−OQ2=√OP2−1,当OP最小时,线段PQ长度的最小,当OP⊥AB时,OP最小,在Rt△AOB中,∠A=30°,∴OA=OBtanA=6,在Rt△AOP′中,∠A=30°,∴OP′=12OA=3,∴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32−1=2√2,故答案为:2√2.18.(2020•广东)有一架竖直靠在直角墙面的梯子正在下滑,一只猫紧紧盯住位于梯子正中间的老鼠,等待与老鼠距离最小时扑捉.把墙面、梯子、猫和老鼠都理想化为同一平面内的线或点,模型如图,∠ABC =90°,点M,N分别在射线BA,BC上,MN长度始终保持不变,MN=4,E为MN的中点,点D到BA,BC的距离分别为4和2.在此滑动过程中,猫与老鼠的距离DE的最小值为2√5−2.【分析】如图,连接BE,BD.求出BE,BD,根据DE≥BD﹣BE求解即可.【解析】如图,连接BE,BD.由题意BD =√22+42=2√5,∵∠MBN =90°,MN =4,EM =NE ,∴BE =12MN =2,∴点E 的运动轨迹是以B 为圆心,2为半径的弧,∴当点E 落在线段BD 上时,DE 的值最小,∴DE 的最小值为2√5−2.故答案为2√5−2.19.(2020•鄂州)如图,半径为2cm 的⊙O 与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相切于E ,点F 为正方形的中心,直线OE 过F 点.当正方形ABCD 沿直线OF 以每秒(2−√3)cm 的速度向左运动 1或(11+6√3) 秒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3π−√3)cm 2.【分析】分两种情形:如图1中,当点A ,B 落在⊙O 上时,如图2中,当点C ,D 落在⊙O 上时,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如图1中,当点A ,B 落在⊙O 上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3π−√3)cm 2此时,运动时间t =(2−√3)÷(2−√3)=1(秒)如图2中,当点C ,D 落在⊙O 上时,⊙O 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3π−√3)cm 2此时,运动时间t=[4+2﹣(2−√3)]÷(2−√3)=(11+6√3)(秒),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1秒或(11+6√3)秒.故答案为1或(11+6√3).20.(2020•鄂州)如图,已知直线y=−√3x+4与x、y轴交于A、B两点,⊙O的半径为1,P为AB上一动点,PQ切⊙O于Q点.当线段PQ长取最小值时,直线PQ交y轴于M点,a为过点M的一条直线,则点P到直线a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3.【分析】在直线y=−√3x+4上,x=0时,y=4,y=0时,x=4√33,可得OB=4,OA=4√33,得角OBA=30°,根据PQ切⊙O于Q点可得OQ⊥PQ,由OQ=1,因此当OP最小时PQ长取最小值,此时OP ⊥AB,若使点P到直线a的距离最大,则最大值为PM,且M位于x轴下方,过点P作PE⊥y轴于点E,根据勾股定理和特殊角30度即可求出PM的长.【解析】如图,在直线y=−√3x+4上,x=0时,y=4,当y=0时,x=4√3 3,∴OB=4,OA=4√3 3,∴tan∠OBA=OAOB=√33,∴∠OBA=30°,由PQ切⊙O于Q点可知:OQ⊥PQ,∴PQ=√OP2−OQ2,由于OQ=1,因此当OP最小时PQ长取最小值,此时OP⊥AB,∴OP=12OB=2,此时PQ=√22−12=√3,BP=√42−22=2√3,∴OQ=12OP,即∠OPQ=30°,若使点P到直线a的距离最大,则最大值为PM,且M位于x轴下方,过点P作PE⊥y轴于点E,∴EP=12BP=√3,∴BE=√(2√3)2−(√3)2=3,∴OE=4﹣3=1,∵OE=12OP,∴∠OPE=30°,∴∠EPM=30°+30°=60°,即∠EMP=30°,∴PM=2EP=2√3.故答案为:2√3.21.(2020•成都)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E,F分别为AB,CD边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EA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F出发沿FC向点C运动,连接PQ,过点B作BH⊥PQ 于点H,连接DH.若点P的速度是点Q的速度的2倍,在点P从点E运动至点A的过程中,线段PQ 长度的最大值为3√2,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为√13−√2.【分析】连接EF交PQ于M,连接BM,取BM的中点O,连接OH,OD,过点O作ON⊥CD于N.首先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M=2FN,推出EM=2,FN=1,当点P与A重合时,PQ的值最大,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D,OH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连接EF交PQ于M,连接BM,取BM的中点O,连接OH,OD,过点O作ON⊥CD于N.∵四边形ABCD是矩形,DF=CF,AE=EB,∴四边形ADFE是矩形,∴EF=AD=3,∵FQ∥PE,∴△MFQ∽△MEP,∴MFME =FQPE,∵PE=2FQ,∴EM=2MF,∴EM=2,FM=1,当点P与A重合时,PQ的值最大,此时PM=√AE2+ME2=√22+22=2√2,MQ=√FQ2+MF2=√12+12=√2,∴PQ=3√2,∵MF∥ON∥BC,MO=OB,∴FN=CN=1,DN=DF+FN=3,ON=12(FM+BC)=2,∴OD=√DN2+ON2=√32+22=√13,∵BH⊥PQ,∴∠BHM=90°,∵OM=OB,∴OH=12BM=12×√22+22=√2,∵DH≥OD﹣OH,∴DH≥√13−√2,∴DH的最小值为√13−√2,故答案为3√2,√13−√2.22.(2020•泰州)如图,直线a⊥b,垂足为H,点P在直线b上,PH=4cm,O为直线b上一动点,若以1cm为半径的⊙O与直线a相切,则OP的长为3cm或5cm.【分析】当点O在点H的左侧⊙O与直线a相切时,OP=PH﹣OH;当点O在点H的右侧⊙O与直线a相切时,OP=PH+OH,即可得出结果.【解析】∵直线a⊥b,O为直线b上一动点,∴⊙O与直线a相切时,切点为H,∴OH=1cm,当点O在点H的左侧,⊙O与直线a相切时,如图1所示:OP=PH﹣OH=4﹣1=3(cm);当点O在点H的右侧,⊙O与直线a相切时,如图2所示:OP=PH+OH=4+1=5(cm);∴⊙O与直线a相切,OP的长为3cm或5cm,故答案为:3cm或5cm.三.解答题(共23小题)23.(2020•临沂)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ABC=60°,点E是边AB上任意一点(端点除外),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交BD,CE分别于点F,G,AE,EF的中点分别为M,N.(1)求证:AF=EF;(2)求MN+NG的最小值;(3)当点E在AB上运动时,∠CEF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分析】(1)连接CF,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菱形的对称性得到CF=EF和CF=AF即可得证;(2)连接AC,根据菱形对称性得到AF+CF最小值为AC,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到MN+NG的最小值为AC的一半,即可求解;(3)延长EF,交DC于H,利用外角的性质证明∠AFC=∠FCE+∠FEC+∠F AE+∠FEA,再由AF=CF =EF,得到∠AEF=∠EAF,∠FEC=∠FCE,从而推断出∠AFD=∠F AE+∠ABF=∠F AE+∠CEF,从而可求出∠ABF=∠CEF=30°,即可证明.【解析】(1)连接CF,∵FG垂直平分CE,∴CF=EF,∵四边形ABCD为菱形,∴A和C关于对角线BD对称,∴CF=AF,∴AF =EF ;(2)连接AC ,∵M 和N 分别是AE 和EF 的中点,点G 为CE 中点,∴MN =12AF ,NG =12CF ,即MN +NG =12(AF +CF ),当点F 与菱形ABCD 对角线交点O 重合时, AF +CF 最小,即此时MN +NG 最小,∵菱形ABCD 边长为1,∠AB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AC =AB =1,即MN +NG 的最小值为12;(3)不变,理由是:延长EF ,交DC 于H ,∵∠CFH =∠FCE +∠FEC ,∠AFH =∠F AE +∠FEA ,∴∠AFC =∠FCE +∠FEC +∠F AE +∠FEA ,∵点F 在菱形ABCD 对角线BD 上,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可得:∠AFD =∠CFD =12∠AFC ,∵AF =CF =EF ,∴∠AEF =∠EAF ,∠FEC =∠FCE ,∴∠AFD=∠F AE+∠ABF=∠F AE+∠CEF,∴∠ABF=∠CEF,∵∠ABC=60°,∴∠ABF=∠CEF=30°,为定值.24.(2020•金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OC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OB,OC的中点D,E作AE,A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已知OB=8.(1)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2)求四边形AEFD的面积.(3)若点P在x轴正半轴上(异于点D),点Q在y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G,使得以点A,P,Q,G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EFD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可.(2)连接DE,求出△ADE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3)首先证明AK=3DK,①当AP为菱形的一边,点Q在x轴的上方,有图2,图3两种情形.②当AP为菱形的边,点Q在x轴的下方时,有图4,图5两种情形.③如图6中,当AP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6一种情形.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如图1中,∵AE∥DF,AD∥E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AC=AB=OC=OB,∠ACE=∠ABD=90°,∵E,D分别是OC,OB的中点,∴CE=BD,∴△CAE≌△ABD(SAS),∴AE=AD,∴四边形AEFD是菱形.(2)解:如图1中,连接DE.∵S△ADB=S△ACE=12×8×4=16,S△EOD=12×4×4=8,∴S△AED=S正方形ABOC﹣2S△ABD﹣S△EOD=64﹣2×16﹣8=24,∴S菱形AEFD=2S△AED=48.(3)解:如图1中,连接AF,设AF交DE于K,∵OE=OD=4,OK⊥DE,∴KE=KD,∴OK=KE=KD=2√2,∵AO=8√2,∴AK=6√2,∴AK=3DK,①当AP 为菱形的一边,点Q 在x 轴的上方,有图2,图3两种情形:如图2中,设AG 交PQ 于H ,过点H 作HN ⊥x 轴于N ,交AC 于M ,设AM =t .∵菱形P AQG ∽菱形ADFE ,∴PH =3AH ,∵HN ∥OQ ,QH =HP ,∴ON =NP , ∴HN 是△PQO 的中位线,∴ON =PN =8﹣t ,∵∠MAH =∠PHN =90°﹣∠AHM ,∠PNH =∠AMH =90°,∴△HMA ∽△PNH ,∴AMNH =MHPN =AHPH =13, ∴HN =3AM =3t ,∴MH =MN ﹣NH =8﹣3t ,∵PN =3MH ,∴8﹣t =3(8﹣3t ),∴t =2,∴OP =2ON =2(8﹣t )=12,∴P (12,0).如图3中,过点H 作HI ⊥y 轴于I ,过点P 作PN ⊥x 轴交IH 于N ,延长BA 交IN 于M .同法可证:△AMH ∽△HNP ,∴AMHN =MHPN =AHHP =13,设MH =t , ∴PN =3MH =3t ,∴AM =BM ﹣AB =3t ﹣8,∵HI 是△OPQ 的中位线,∴OP =2IH ,∴HI =HN ,∴8+t =9t ﹣24,∴t =4,∴OP =2HI =2(8+t )=24,∴P (24,0).②当AP 为菱形的边,点Q 在x 轴的下方时,有图4,图5两种情形:如图4中,QH =3PH ,过点H 作HM ⊥OC 于M ,过D 点P 作PN ⊥MH 于N .∵MH 是△QAC 的中位线,∴MH =12AC =4, 同法可得:△HPN ∽△QHM ,∴NPHM =HN MQ =PH QH =13, ∴PN =13HM =43,∴OM =PN =43,设HN =t ,则MQ =3t ,∵MQ =MC ,∴3t =8−43,∴t =209, ∴OP =MN =4+t =569,∴点P 的坐标为(569,0).如图5中,QH =3PH ,过点H 作HM ⊥x 轴于M 交AC 于I ,过点Q 作QN ⊥HM 于N .∵IH 是△ACQ 的中位线,∴CQ =2HI ,NQ =CI =4,同法可得:△PMH ∽△HNQ ,∴MHNQ =PMHN =PHHQ =13,则MH =13NQ =43, 设PM =t ,则HN =3t ,∵HN =HI ,∴3t =8+43,∴t =289,∴OP =OM ﹣PM =QN ﹣PM =4﹣t =89,∴P (89,0). ③如图6中,当AP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6一种情形:过点H 作HM ⊥y 轴于于点M ,交AB 于I ,过点P 作PN ⊥HM 于N .∵HI ∥x 轴,AH =HP ,∴AI =IB =4,∴PN =IB =4,同法可得:△PNH ∽△HMQ ,∴PNHM =HNMQ =PHHQ =13, ∴MH =3PN =12,HI =MH ﹣MI =4,∵HI 是△ABP 的中位线,∴BP =2IH =8,∴OP =OB +BP =16,∴P (1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12,0)或(24,0)或(569,0)或(89,0)或(16,0). 25.(2020•连云港)筒车是我国古代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唐代陈廷章在《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如图,半径为3m 的筒车⊙O 按逆时针方向每分钟转56圈,筒车与水面分别交于点A 、B ,筒车的轴心O 距离水面的高度OC 长为2.2m ,筒车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个盛水筒.若以某个盛水筒P 刚浮出水面时开始计算时间.(1)经过多长时间,盛水筒P 首次到达最高点?(2)浮出水面3.4秒后,盛水筒P 距离水面多高?(3)若接水槽MN 所在直线是⊙O 的切线,且与直线AB 交于点M ,MO =8m .求盛水筒P 从最高点开始,至少经过多长时间恰好在直线MN 上.(参考数据:cos43°=sin47°≈1115,sin16°=cos74°≈1140,sin22°=cos68°≈38)【分析】(1)如图1中,连接OA .求出∠AOC 的度数,以及旋转速度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盛水筒P 浮出水面3.4秒后,此时∠AOP =3.4×5°=17°,过点P 作PD ⊥OC 于D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 即可.(3)如图3中,连接OP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OM ,∠COM ,可得∠POH 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解析】(1)如图1中,连接OA .由题意,筒车每秒旋转360°×56÷60=5°,在Rt △ACO 中,cos ∠AOC =OC OA =2.23=1115. ∴∠AOC =43°,∴180−435=27.4(秒).答:经过27.4秒时间,盛水筒P 首次到达最高点.(2)如图2中,盛水筒P 浮出水面3.4秒后,此时∠AOP =3.4×5°=17°,∴∠POC =∠AOC +∠AOP =43°+17°=60°,过点P 作PD ⊥OC 于D ,在Rt △POD 中,OD =OP •cos60°=3×12=1.5(m ), 2.2﹣1.5=0.7(m ),答:浮出水面3.4秒后,盛水筒P 距离水面0.7m .(3)如图3中,∵点P 在⊙O 上,且MN 与⊙O 相切,∴当点P 在MN 上时,此时点P 是切点,连接OP ,则OP ⊥MN ,在Rt △OPM 中,cos ∠POM =OP OM =38,∴∠POM =68°,在Rt △COM 中,cos ∠COM =OC OM =2.28=1140, ∴∠COM =74°,∴∠POH =180°﹣∠POM ﹣∠COM =180°﹣68°﹣74°=38°,∴需要的时间为385=7.6(秒),答:盛水筒P 从最高点开始,至少经过7.6秒恰好在直线MN 上.26.(2020•潍坊)如图1,在△ABC 中,∠A =90°,AB =AC =√2+1,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D =AE =1,连接DE .现将△ADE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360°),如图2,连接CE ,BD ,CD .(1)当0°<α<180°时,求证:CE =BD ;(2)如图3,当α=90°时,延长CE 交BD 于点F ,求证:CF 垂直平分BD ;(3)在旋转过程中,求△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旋转角α的度数.【分析】(1)利用“SAS ”证得△ACE ≌△ABD 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SAS ”证得△ACE ≌△ABD ,推出∠ACE =∠ABD ,计算得出AD =BC =√2+2,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观察图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如图2中,根据题意:AB =AC ,AD =AE ,∠CAB =∠EAD =90°,∵∠CAE +∠BAE =∠BAD +∠BAE =90°,∴∠CAE =∠BAD ,在△ACE 和△ABD 中,{AC =AB ∠CAE =∠BAD AE =AD,∴△ACE ≌△ABD (SAS ),∴CE =BD ;(2)证明:如图3中,根据题意:AB =AC ,AD =AE ,∠CAB =∠EAD =90°,在△ACE 和△ABD 中,{AC =AB ∠CAE =∠BAD AE =AD,∴△ACE ≌△ABD (SAS ),∴∠ACE =∠ABD ,∵∠ACE +∠AEC =90°,且∠AEC =∠FEB ,∴∠ABD +∠FEB =90°,∴∠EFB =90°,∴CF ⊥BD ,∵AB =AC =√2+1,AD =AE =1,∠CAB =∠EAD =90°,∴BC =√2AB =√2+2,CD =AC +AD =√2+2,∴BC =CD ,∵CF ⊥BD , ∴CF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3)解:△BCD 中,边BC 的长是定值,则BC 边上的高取最大值时△BCD 的面积有最大值,∴当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如图4中:∵∵AB =AC =√2+1,AD =AE =1,∠CAB =∠EAD =90°,DG ⊥BC 于G ,∴AG =12BC =√2+22,∠GAB =45°,∴DG =AG +AD =√2+22+1=√2+42,∠DAB =180°﹣45°=135°,∴△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BC ⋅DG =12(√2+2)(√2+42)=3√2+52, 旋转角α=135°.27.(2020•苏州)如图,已知∠MON =90°,OT 是∠MON 的平分线,A 是射线OM 上一点,OA =8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AO 水平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Q 从点O 出发,也以1cm /s 的速度沿ON 竖直向上作匀速运动.连接PQ ,交OT 于点B .经过O 、P 、Q 三点作圆,交OT 于点C ,连接PC 、QC .设运动时间为t (s ),其中0<t <8.(1)求OP +OQ 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t ,使得线段OB 的长度最大?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求四边形OPCQ 的面积.【分析】(1)由题意得出OP =8﹣t ,OQ =t ,则可得出答案;(2)如图,过点B 作BD ⊥OP ,垂足为D ,则BD ∥OQ .设线段BD 的长为x ,则BD =OD =x ,OB =√2BD =√2x ,PD =8﹣t ﹣x ,得出PDOP =BDOQ ,则8−t−x8−t =x t ,解出x =8t−t 28.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3)证明△PC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S △PCQ =12PC •QC =12×√22PQ ⋅√22PQ =14PQ 2.在Rt △POQ 中,PQ 2=OP 2+OQ 2=(8﹣t )2+t 2.由四边形OPCQ 的面积S =S △POQ +S △PCQ 可得出答案.【解析】(1)由题意可得,OP =8﹣t ,OQ =t ,∴OP +OQ =8﹣t +t =8(cm ).(2)当t =4时,线段OB 的长度最大.如图,过点B 作BD ⊥OP ,垂足为D ,则BD ∥OQ .∵OT 平分∠MON ,∴∠BOD =∠OBD =45°,∴BD =OD ,OB =√2BD .设线段BD 的长为x ,则BD =OD =x ,OB =√2BD =√2x ,PD =8﹣t ﹣x ,∵BD ∥OQ ,∴PD OP =BD OQ , ∴8−t−x 8−t =xt ,∴x =8t−t 28.∴OB=√2⋅8t−t28=−√28(t−4)2+2√2.当t=4时,线段OB的长度最大,最大为2√2cm.(3)∵∠POQ=90°,∴PQ是圆的直径.∴∠PCQ=90°.∵∠PQC=∠POC=45°,∴△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PCQ=12PC•QC=12×√22PQ⋅√22PQ=14PQ2.在Rt△POQ中,PQ2=OP2+OQ2=(8﹣t)2+t2.∴四边形OPCQ的面积S=S△POQ+S△PCQ=12OP⋅OQ+14PQ2,=12t(8−t)+14[(8−t)2+t2],=4t−12t2+12t2+16﹣4t=16.∴四边形OPCQ的面积为16cm2.28.(2020•黑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B长是x2﹣3x﹣18=0的根,连接BD,∠DBC=30°,并过点C作CN⊥BD,垂足为N,动点P从B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D方向匀速运动到D点为止;点M沿线段D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D向点A匀速运动,到点A为止,点P与点M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线段CN=3√3;(2)连接PM和MN,求△PMN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MN是以PN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分析】(1)解方程求出AB的长,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D,BC的长,CN的长;(2)分三种情况讨论,由三角形的面积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讨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解.【解析】(1)∵AB长是x2﹣3x﹣18=0的根,∴AB=6,∵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D=6,∠BCD=90°,∵∠DBC=30°,∴BD=2CD=12,BC=√3CD=6√3,∵∠DBC=30°,CN⊥BD,∴CN=12BC=3√3,故答案为:3√3.(2)如图,过点M作MH⊥BD于H,∵AD∥BC,∴∠ADB=∠DBC=30°,∴MH=12MD=√32t,∵∠DBC=30°,CN⊥BD,∴BN=√3CN=9,当0<t<92时,△PMN的面积s=12×(9﹣2t)×√32t=−√32t2+9√34t;当t=92时,点P与点N重合,s=0,当92<t≤6时,△PMN的面积s=12×(2t﹣9)×√32t=√32t2−9√34t;(3)如图,过点P作PE⊥BC于E,当PN =PM =9﹣2t 时,∵PM 2=MH 2+PH 2,∴(9﹣2t )2=(√32t )2+(12﹣2t −32t )2, ∴t =3或t =73,∴BP =6或143,当BP =6时,∵∠DBC =30°,PE ⊥BC ,∴PE =12BP =3,BE =√3PE =3√3,∴点P (3√3,3),当BP =143时,同理可求点P (7√33,73), 当PN =NM =9﹣2t 时,∵NM 2=MH 2+NH 2,∴(9﹣2t )2=(√32t )2+(32t ﹣3)2, ∴t =3或24(不合题意舍去),∴BP =6,∴点P (3√3,3),综上所述:点P 坐标为(3√3,3)或(7√33,73). 29.(2020•河北)如图1和图2,在△ABC 中,AB =AC ,BC =8,tan C =34.点K 在AC 边上,点M ,N 分别在AB ,BC 上,且AM =CN =2.点P 从点M 出发沿折线MB ﹣BN 匀速移动,到达点N 时停止;而点Q 在AC 边上随P 移动,且始终保持∠APQ =∠B .(1)当点P在BC上时,求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2)若点P在MB上,且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时,求MP的长;(3)设点P移动的路程为x,当0≤x≤3及3≤x≤9时,分别求点P到直线AC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4)在点P处设计并安装一扫描器,按定角∠APQ扫描△APQ区域(含边界),扫描器随点P从M到B再到N共用时36秒.若AK=94,请直接写出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分析】(1)如图1中,过点A作AH⊥BC于H.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H即可.(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形:当0≤x≤3时,当3<x≤9时,分别画出图形求解即可.(4)求出CK的长度,以及CQ的最大值,利用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求解即可.【解析】(1)如图1中,过点A作AH⊥BC于H.∵AB=AC,AH⊥BC,∴BH=CH=4,∠B=∠C,∴tan∠B=tan∠C=AHBH=34,∴AH=3,AB=AC=√AH2+BH2=√32+42=5.∴当点P在BC上时,点P到A的最短距离为3.(2)如图1中,∵∠APQ=∠B,∴PQ∥BC,∴△APQ∽△ABC,。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专题含讲解5-动点问题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专题含讲解5-动点问题

3
∵∠PBA=∠OBD,∴∠PAB=∠ODB。
OC OD r+x 9
=
=
∵∠APB=∠BOD=90°,∴△OBD∽△OCA。∴ OB OA ,即 1 r x ,即r2﹣x2=9。
由垂径定理得:OE=OF, 由勾股定理得:OE2=EN2﹣ON2=r2﹣x2=9。∴OE=OF=3,∴EF=2OE=6。
B,B D,D C,C A。 当动点P在A B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y=x,四个图象均正确。 当动点P在B D上时,函数y在动点P位于BD中点时最小,且在中点两侧是对称的,故选项B错误。 当动点P在D C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A,C错误。 当动点P在C A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故选C。 5. (2020湖北黄冈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cm,点P 从点A 出发,沿AB方向以 每秒 2 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将 △PQC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 .设Q点运动的时间t秒,若四边形QPCP 为菱形,则t的值为【 】
全国中考数学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5: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20北京市4分) 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 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
单 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 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
4
A.
B.
C.
D.
【答案】 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抛物线和直线的性质。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CAB C DEOlA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动态几何型压轴题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解:(1) 证明CDF ∆∽EBD ∆∴BECDBD CF = ,代入数据得8=CF ,∴AF=2(2) 设BE=x ,则,10==AC d ,10x AE -=利用(1)的方法xCF 32=, 相切时分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外切,xx 321010+-=,24=x ;内切,xx 321010--=,17210±=x .100<<x ∴当⊙C 和⊙A 相切时,BE 的长为24或17210-.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320=BE .(二)线动问题2.在矩形A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C 上,直线l 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 于点E.(1)若直线l 过点B ,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 ,且AO =41AC ,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ABCDEO lF 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略解](1)∵A ’是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B =AA ’=21AC ∵AB =A ’B ,AB =3∴AC =6 33=BC (2)①92+=x AC ,9412+=x AO ,)9(1212+=x AF ,xx AE 492+=∴AF 21⋅=∆AE S AEFx x 96)9(22+=,xx x S 96)9(322+-= xx x S 968127024-+-= (333<<x )②若圆A 与直线l 相切,则941432+=-x x ,01=x (舍去),582=x ∵3582<=x ∴不存在这样的x ,使圆A 与直线l 相切.(三)面动问题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区分度性小题处理手法]图3-5图3-4图3-3图3-1C C C CC1.找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重叠部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如上图3-1、3-2重叠部分分别为正方形和C矩形包括两种情况.2.正确的抓住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分类,如上图3-3、3-4、3-5用方程思想解决. 3.解题的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 解:(1)12=∆ABC S .(2)令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446a a -=,解得512=a . (3)当20≤x 时, 22253656x x y =⎪⎭⎫⎝⎛=,当52 x 时, ()2252452455456x x x x y -=-⋅=. (4)720,1125,73125=AD . 例1:已知⊙O 的弦AB 的长等于⊙O 的半径,点C 在⊙O 上变化(不与A 、B )重合,求∠ACB 的大小 .分析:点C 的变化是否影响∠ACB 的大小的变化呢?我们不妨将点C 改变一下,如何变化呢?可能在优弧AB 上,也可能在劣弧AB 上变化,显然这两者的结果不一样。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快递】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讲义)★★
动点问题
课前预习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如图,直线 y = - 4
x + 4 和 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点 B ,点
3
点 A 的坐标是(-2,0).动点 M 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
点 O 出发沿 O -B -O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 N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 B 出发沿线段 BC 向点 C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点 M 运动 t 秒时,△MON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要求:
①研究背景图形,将信息标注到图形上,发现△ABC 为
三角形;
②补全运动过程分析图,确定起点、终点及各个分段; ③根据运动过程,画出各段对应图形情况;
④借助 s =vt ,三角形相似表达相关线段长,并求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M :
N :
知识点睛
动点问题的处理思路
1. 研究背景图形.
2. 分析运动过程,画线段图,分段,定范围.(关注四要素)
①根据起点、终点,确定运动路径;
②速度(注意速度是否变化),借助 s =vt 确定时间(范围); ③状态转折点,确定分段,常见状态转折点为拐点; ④所求目标——明确思考方向.
3. 表达,分析几何特征,设计方案求解.
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表达线段长,根据几何特征列方程求
解,结合范围验证结果.
精讲精练
1.
如图所示,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6 厘米,∠B =60°.从初始时刻开始,点 P ,Q 同时从点 A 出发,点 P 以 1 厘米/秒的速度沿 A →C →B 的方向运动,点 Q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沿 A →B → C →D 的方向运动,当点 Q 运动到点 D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 P ,Q 运动 x 秒时,△A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
面积为 y 平方厘米,解答下列问题: (1)点 P ,Q 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 秒; (2)在点 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APQ 是等边三角形时, x 的值为 ;
(3)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M
2.
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中,G 是 AD 延长线上一
点,且 DG =AD ,动点 M 从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着 A →C →G 的路线向 G 点匀速运动(M 不与 A ,G 重合),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当 t 为何值时,△ABM 是等腰三角形? (2)连接 BM 并延长交射线 AG 于 N .
①设四边形ABCN 的面积为S ,请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点 N 在 AD 边上时(N 不与 A ,D 重合),若 BN ⊥HN , NH 交∠CDG 的平分线于点 H ,当点 H 恰好落在 CG 边上时, 求此时 AN 的长.
B
C
B
C
A
N
D G
A
D G
B
C
B
C
A
D
G A
D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