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防雷与接地系统标准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防雷与接地系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5a1c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建筑工程验收中的防雷与接地系统标准建筑工程的验收是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防雷与接地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工程验收中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标准。
一、防雷系统标准在建筑工程验收中,防雷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防雷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并保证建筑物内部设备及人身安全。
以下是几个与防雷系统相关的标准:1.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该标准是国家防雷设计的基本规范,涵盖了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要求、施工安装及验收等方面的规定。
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应检查防雷系统是否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合规。
2. GB/T 18802.21-2015《电信设备电磁兼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防雷要求》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电信设备防雷设计与验收,包括对设备的抗雷电击、抗雷电流及抗雷电磁脉冲等方面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如果建筑内有电信设备,则需要检查是否符合该标准要求。
3. GB/T 18802.22-2015《电信设备电磁兼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地面接地和综合地线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信设备的地面接地和综合地线的设计与验收要求。
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应检查电信设备的接地和综合地线是否符合该标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二、接地系统标准接地系统是建筑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建筑物中的电气故障,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接地系统标准:1. GB50054-2011《建筑物电气设计规范》该标准是建筑物电气设计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了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要求和施工验收等内容。
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应检查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2. GB/T 50345-2010《建筑物电气装置及其他电气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规范》该标准主要涵盖了建筑物电气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要求,其中也包括了接地系统的相关规定。
三级防雷接地安装施工方案
![三级防雷接地安装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8e402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e.png)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三级防雷建筑,主要包括生产区、支持区和办公区。
女儿墙高度为38.5米,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8.00米。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雷电活动频率,本工程采用三级防雷系统,确保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二、施工依据1. 施工图纸:包括防雷接地设计图纸、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 主要标准图集:D501-199(03)、D501-199(07)、D501-1、DQ13-1(2005)等。
3. 主要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xxx。
三、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镀锌钢材、镀锌辅料、接地极、接地线、接地夹等。
2. 工具准备:电焊机、切割机、电钻、卷尺、水平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3. 人员准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等。
四、施工工艺1. 勘察: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质、土壤、水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雷接地方式和材料。
2. 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开挖防雷接地沟槽或坑,注意保护周围环境和设施。
3. 安装:a. 接地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接地极,埋入地下,确保接地极与土壤的良好接触。
b. 接地线:将接地极与建筑物接地网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c. 接地夹:将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 回填:将开挖的沟槽或坑内的土壤与煤渣、石灰、碳粉等导电材料混合,回填在接地材料上,确保回填密实度和厚度。
5. 连接:将防雷接地装置与防雷保护体(如防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以及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设备等)通过接地线或接地带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6. 测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五、质量管理措施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防雷验收方案模板
![建筑工程防雷验收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e44f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1.png)
建筑工程防雷验收方案模板一、前言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防止雷电对建筑结构和居民生命财产的影响,必须对建筑工程的防雷设施进行严格的验收。
本方案根据《建筑工程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等相关标准,对建筑工程的防雷设计、施工和验收进行规范,力求做到合理、可行、有效,并尽量减少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二、验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防雷设施的验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防雷接地系统的铺设和连接验收;2. 避雷针(球)的安装和连接验收;3. 避雷带的安装和连接验收;4. 避雷网的安装和连接验收;5. 防雷设备的接地电阻测试;6. 其他防雷设施的验收。
三、验收要求1. 防雷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 所有防雷设施的连接必须符合电气连接要求的相关规范;3. 所有防雷设施必须配备防雷标志,明确标识其功能;4. 所有防雷设施必须与周围的建筑结构、管线等设施进行合理的连接和绝缘处理,以确保其电气连接和防护效果;5. 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测试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四、验收流程1. 编制防雷设施施工验收整改意见书;2. 安排专业人员对防雷设施进行初步验收,检查接地系统的铺设和连接情况,避雷针(球)、避雷带、避雷网的安装情况;3. 对初步验收合格的防雷设施进行接地电阻测试;4. 根据初步验收和接地电阻测试的情况,编制防雷验收报告;5. 对不合格的防雷设施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和接地电阻测试;6. 出具防雷设施最终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验收标准1.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规定的阈值(一般为10Ω),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 避雷针(球)的材质和安装高度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3. 避雷带、避雷网的材质、连接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4. 防雷设施的各项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5. 防雷设施的防雷标志必须清晰、完整,明确标识其功能。
建筑幕墙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探讨及质控措施
![建筑幕墙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探讨及质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acaca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9.png)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2月下 41建筑幕墙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探讨及质控措施吴清镇深圳广晟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摘 要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建设施工要求提高了许多,建筑幕墙施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目前我国建筑幕墙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该行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建筑工作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建筑幕墙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结合相关问题总结有效的质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幕墙施工;常见质量问题;质控措施Discussion on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Building Curtain Wall ConstructionWu Qing-zhenShenzhen Rising Facade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have increased great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urtain wall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in specific practi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urtain walls in China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otherwise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rough the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over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in building curtain wall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s effectiv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related problem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building curtain wall construction;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引言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幕墙施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也得到更多业界人员和住户的重视,特别是幕墙可达到对建筑主体保护和美化建筑本身的作用,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防雷安全措施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防雷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fe22c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0.png)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防雷安全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雨季是一种常见的天气条件。
然而,雨季也带来了雷电活动频繁的天气,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安全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防雷安全措施。
首先,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立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系统应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以及避雷网等。
避雷针应设置在施工现场的高处,以便更好地吸引和抵御雷电的侵袭。
避雷带应设置在施工围墙周围,将来自地面或空中的雷电引入到接地塔上,以保持施工场地的带电状态最低。
接地装置则是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威胁。
避雷网则是由导电材料制成,安装在施工现场周围,起到将雷电导向地下的作用。
其次,施工场地的临时设施也需要进行防雷处理。
临时设施包括建筑工棚、临时办公室、食堂等,这些设施一般都是建立在露天场地上。
在雨季,建筑工棚等设施容易成为雷电的靶子,因此需要进行防雷处理。
可以采用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或者在设施周围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设备,以提供保护。
第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塔吊、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也需要进行防雷处理。
这些设备的高度和金属结构容易引起雷电的吸引,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如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等。
除了上述的防雷措施外,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首先,施工人员应定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雨季的天气情况。
如果即将有雷电活动,应及时暂停施工,将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撤离。
其次,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雷电安全。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防雷设备的工作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防雷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对临时设施进行防雷处理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防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雷电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威胁。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暂停施工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建筑物防雷设施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建筑物防雷设施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59916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建筑物防雷设施要求建筑物防雷设施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保障建筑物及其内外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本文将对建筑物防雷设施的要求进行详细论述,确保读者对该内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1. 设施选材要求建筑物防雷设施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可靠。
一般来说,常用的材料包括导体材料、接地材料和避雷针材料等。
导体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传导雷电流;接地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避雷针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和耐候性能,能够承受雷击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2. 设施安装要求建筑物防雷设施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确保其稳固可靠。
设施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高出屋顶最高点的位置,并保持一定的高度,以提高对雷电的感应效果。
同时,设施的安装应避免与其他设备或构件发生碰撞,确保设施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此外,安装过程中还应注意接地系统的布置,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性,提高设备的接地效果。
3. 设施接地要求建筑物防雷设施的接地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以确保防雷设施能够有效地将雷电流与大地分离。
接地系统应采用良好的导电材料,并保持充足的接地电阻面积,以提高接地效果。
在接地系统的布置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备或管线交叉,以避免产生干扰或损坏相关设施。
4. 设施维护要求建筑物防雷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其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维护包括设施的外观检查、漏电情况的检测、接地电阻的检测等。
外观检查应确保设施表面无任何损坏或锈蚀情况;漏电情况的检测应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及时发现并修复漏电问题;接地电阻的检测应定期进行,确保接地系统的导电效果。
5. 设施验收要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中的建筑物防雷设施要求包括设施设计文件的齐全性和设计合理性、安装工程的符合性、设施性能的可靠性及设施验收记录的完备性等。
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f0c77206bd97f192279e944.png)
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HFWX·QB/1-6-013-2004)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建筑工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及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
2、施工准备2.1 材料要求2.1.1 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注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 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1.3 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 主要机具2.2.1 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大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3 作业条件2.3.1 接地体作业条件:(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1)支架安装完毕。
(2)保护管已预埋。
(3)土建抹灰完毕。
2.3.3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程已完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2.3.4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3.5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2.3.6 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2.3.7 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2)支架安装完毕。
2.3.8 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
![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49df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7.png)
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一、引言建筑防雷工程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建筑防雷工程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及执行安排。
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维护建筑安全: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建筑防雷工程的实施过程,确保建筑物能够有效地抵御雷电侵袭,从而维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2.保护使用者安全:良好的防雷管理制度能够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和财产安全,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感。
3.提高工程质量: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建筑防雷工程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提高工程的质量与可靠性,减少后续维护与修缮工作的成本。
4.规范工程管理:制定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建筑防雷工程的实施和监督,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1.制度目的:明确建筑防雷工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确保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2.工程规划:包括建筑防雷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工程全过程的管理。
3.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4.技术标准:规定建筑防雷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
5.材料与设备:规定防雷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验收和使用要求,确保工程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可靠。
6.现场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建筑防雷工程的顺利进行。
7.监督检查:规定建筑防雷工程的监督检查标准和流程,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四、执行安排1.宣传培训: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2.制度执行:相关部门根据建筑防雷工程管理制度执行相应的工作,确保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3.建档管理:建立防雷工程管理档案,记录工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4.监督检查:专门组织对建筑防雷工程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防雷验收规范
![防雷验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30e49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7.png)
建设工程防雷设施验收规范1.1新建防雷工程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应在防雷检测、验收部门旳参与下, 由建设单位主持, 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共同进行。
1.2防雷设施验收涉及下列部分1、防直击雷旳防雷装置部分(涉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2、等电位联结(涉及建筑物外屋面金属物、高层均压环、多种入户管道、电力线和信息线路外皮旳等电位连接、室内多种金属管道、电梯、步行梯、各层等电位箱、电源箱旳等电位联结)3、供电系统及低压配电保护(涉及供电方式、电器预留接地、SPD电涌保护器)4、屏蔽装置(涉及多种屏蔽网、屏蔽室)1.3防雷设施验收前, 建设单位应向气象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并附下列文献:1、设计阐明和防雷设计图纸(1基础防雷平面图、2屋面防雷平面图、3立面图、4四置图、5高层均压环设立图、6防雷施工大样图、7总配电图、8SPD安装系统图)2、施工阶段修改防雷设计旳修改图纸及阐明3、隐蔽工程旳图纸及施工验收记录。
4、接地装置旳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单。
5、安装避雷器旳系统安装图。
1.4防雷设施验收原则:被检防雷设施应与设计一致并符合技术规范旳规定。
已装防雷装置所用材料、安装位置、焊接面、整体布局与设计图纸规定相符, 如有修改应有修改图纸和阐明, 其修改部分应达到技术规范旳规定。
1.5防雷系统中所使用旳防雷产品应符合国标旳规定, 产品旳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二节建设工程防雷设施技术规定和指标2.1基础接地技术规定和指标基础接地分为人工接地和自然基础接地两种。
2.1.1人工接地装置是指非运用建筑物基础桩地梁, 而用角钢、扁钢或专用成品制作件, 人工布设旳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Ri:按不同防雷类别应分别符合下列指标。
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Ri≤30Ω。
2.1.2自然基础接地装置是指运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地梁内钢筋作为接地旳装置。
接地装置应做成环形接地接地体电阻值:自然接地体旳接地电阻Ri≤1Ω(综合信息类)或4Ω(一般类);土壤电阻率: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旳实测值。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安装工程典型问题处理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安装工程典型问题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18d41bbd64783e09122be9.png)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安装工程的这些典型问题处理1、等电位接地排材料和规格不合格存在问题①卫生间局部等电位端子箱的接地排采用规格为10×1.3mm 的镀锌铁片。
②没有接地扁钢。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没有认真审核施工图,对施工图集不熟悉。
②工程部和监理对施工材料进场没有检验,导致存在较多接地材质和规格不合格现象。
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④造价部对于市场变动敏感的材料采用包干价格计价不合理。
处理措施或方法①工程部、监理必须认真检查进场材料和现场已安装的材料。
②对于等电位端子箱不合格的接地排必须全部更换,并加以处罚,同时对监理检查监督不力,造成返工后果的必须进行处罚。
③工程部对市场变动敏感的材料要主动与造价部协调,调整计价口径,避免等待成本增加,以次充好,影响质量。
④施工大样图和国标图集03D501明确要求接地排必须采用4mm厚的紫铜排,施工必须按要求全部更换。
2、等电位接地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问题①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没有按照设计大样图和规范要求与楼板钢筋网连接。
②焊接质量较差。
原因分析①工程部、监理和施工单位没有认真审图,没有熟悉图集和验收标准。
②工程部和监理没有做好现场过程工序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③施工单位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盲目施工。
处理措施或方法①工程部和监理必须认真审图和熟悉国标03D502图集和验收标准,加强现场工序施工时的检查和对工序质量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②施工单位应认真熟悉图纸,严格按规范、国标或当地标准图集施工,不得盲目施工。
③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接地扁钢应与楼板钢筋网焊接连通,焊逢饱满,焊缝长度至少应符合验收标准。
3、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接地线连接和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问题①卫生间等电位的接地线与金属给水管道连接没有采用专用的接地卡子,而是直接绑扎在金属管道上,并且多股接地线连接前没有搪锡。
②接地线没有敷设保护管,直接敷设在墙里。
原因分析①工程部和监理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不到位,发现问题没有督促整改和二次验收。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强制条文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强制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e0239e28ea81c758f578b5.png)
3.2.3 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5.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3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
1)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100kV冲击电压
(1.2/50μs波形)。
2)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
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 m。
6引下线安装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
6.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
防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
![防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35924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a.png)
防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一、总则为有效保障防雷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2. 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位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安全规范;3.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 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安全操作规程;5. 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
三、施工中的安全管理1. 工人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 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清楚了解安全危险区域的位置;3. 工具设备: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安全;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和违规行为;5.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6.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管理。
四、施工后的安全管理1.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改,确保不留下安全隐患;2. 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修改不足之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3. 做好施工档案的整理和归档,为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施工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1.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感;2.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3. 配备足够的急救设施和人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救治伤员;4.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允许违规操作和行为。
六、结语防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希望各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一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有效推动防雷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愿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每一个施工任务都能够安全完成。
民用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方法及采取的雷击防护措施。
![民用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方法及采取的雷击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8308d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1.png)
民用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方法及采取的雷击防护措施。
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的防雷等级和有效的雷击防护措施是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用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方法及采取的雷击防护措施。
一、民用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方法1.建筑物重要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防雷等级。
一般来说,住宅、办公楼等普通民用建筑属于三级防雷等级。
2.建筑物高度:建筑物的高度也是影响防雷等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物高度越高,雷击风险越大,防雷等级相应提高。
3.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也会影响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级。
例如,多雷地区、高海拔地区等,防雷等级应相应提高。
4.防雷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相关防雷设计规范,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防雷等级。
二、民用建筑采取的雷击防护措施1.避雷针:避雷针是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防雷设施,通过引导雷电放电,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避雷针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避雷带:避雷带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面、屋脊等部位,与避雷针配合使用,提高防雷效果。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防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避雷针、避雷带等引导的雷电引入地下,分散电流,降低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4.防雷引下线:防雷引下线连接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确保雷电顺利引入地下。
5.防雷绝缘子:在易受雷击的部位安装防雷绝缘子,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害。
6.防雷间距:合理设置建筑物之间的防雷间距,避免相邻建筑物间雷击的相互影响。
7.防雷涂料:在建筑物外表面涂覆防雷涂料,提高建筑物的防雷性能。
8.防雷监测与预警系统:安装防雷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雷击情况,提前预警,降低雷击风险。
总之,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级和雷击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8993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9.png)
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建筑防雷工作,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促进建筑物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三、管理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防雷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四、管理责任1. 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人应负责组织和实施建筑防雷工作,确保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完好有效。
2. 建筑防雷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承担建筑防雷工作。
3.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防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建筑物防雷设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五、管理内容1. 建筑防雷设计建筑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可以有效抗击雷电袭击。
2. 防雷设施检查与维护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人应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有效。
3. 防雷设施使用建筑物使用者应学习和掌握防雷设施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设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防雷工作培训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人应定期组织防雷工作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防雷意识和技能。
5. 防雷事故处理建筑物防雷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处置,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六、安全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防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建筑物的防雷安全。
七、违规处罚对违反建筑防雷管理制度的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人,将依法进行处理,并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就是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建筑防雷工作有所帮助。
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建筑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建筑防雷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让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中经常遇到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45f55b69eae009581bec63.png)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要求?
防雷接地施工常见问题:
一、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长度不够,焊接处有夹渣、焊瘤和气孔等。
二、地钢筋网连接点的错焊、漏焊,漏设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
三、在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破坏了镀锌层防锈漆,螺栓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之间有缝隙等。
四、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
五、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
六、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
防雷接地施工的要求:
1、材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可靠,防腐措施到位,接地系统畅通、完整。
2、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和引下线连接规范,资料齐全;避雷带、接地线安装顺直、美观,固定牢固;屋面及外露金属构件接地完整;设备金属外壳及设备基础接地无遗漏。
3、接地点标识清楚,防雷接地测试点齐全。
4、接地线搭接符合要求。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1285e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8.png)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要求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防雷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3)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有效供应。
2. 施工现场管理(1)根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效率。
(2)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
(3)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清理和检查,保证施工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3. 施工工艺要求(1)根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2)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
(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监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流程1. 预施工准备(1)确定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和劳动保护措施。
(2)进行施工材料、设备等物资的准备和调配。
(3)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勘查和布置。
2. 施工过程(1)进行地面基础的开挖和浇筑工作。
(2)安装地下接地装置和主体引下线等。
(3)安装建筑物外墙接闪带、引下线等。
(4)安装建筑物内部的接闪设备和接地装置等。
(5)连接各个外部和内部设备,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查。
3. 施工验收(1)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进行施工质量检测和监测,以确保防雷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制定施工验收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验收结果。
三、建筑物防雷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 施工质量检测标准(1)防雷设施的形状、尺寸、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不能够超出规定范围。
(3)接闪带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的整体防雷效果。
2.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到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612c2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c.png)
故障处理与修复
故障识别与诊断
及时发现并诊断防雷装置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
修复措施
根据故障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防雷装置恢复正 常运行。
故障预防
针对常见故障,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记录与报告
检查记录
对每次检查和维护的记录进行整 理和归档,包括时间、人员、工 作内容和结果等。
验收前的准备
确定验收人员
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验收 人员组成,确保验收工作的专业
性和准确性。
制定验收计划
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防雷等级等 因素,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明 确验收项目、标准和时间安排。
准备验收工具
验收人员应携带符合规定的测试 仪器和工具,确保能够准确测量
和评估防雷装置的性能。
外观检查
检查防雷装置的外观
引下线连接
根据建筑物高度、防雷类别等因素, 确定引下线的数量和位置,确保引下 线均匀分布、对称美观。
按照设计要求,将引下线与接地装置、 接闪器等防雷装置连接牢固,并确保 连接处导电良好。
引下线材料选择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导体材料,如镀 锌钢绞线、铜导体等,确保导电性能 良好。
接闪器的安装
选择接闪器类型
时发出报警信号。
04 建筑物防雷装置维护与管 理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防雷装置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所处的雷电环境,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确 保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
防雷装置维护
对防雷装置进行日常维护,保持其清洁、完好,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问题。
防雷装置测试
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
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验收规范防雷接地施工规范
![防雷接地规范防雷接地验收规范防雷接地施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54667901f69e3143329459.png)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过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https://img.taocdn.com/s3/m/a810de60af1ffc4ffe47ac31.png)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摘要:《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为了便于叙述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工程施工实践,对房建工程防雷施工中的方案编制、施工安装、质量评价及质量验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表可填,可操作性强。
但笔者发现,规范在以下几点仍有待完善,具体有:1、词句表达模糊,有不同的理解(3.2.3条强制性条文);2、条款所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3.2.3条与5.1.2条2款);3、规范第6.1.1条1款所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部分表格的主控项目漏项;4、建筑物防雷工程新旧施工规范同时使用,施行中容易引起混淆。
关键词:防雷工程;规范;理解;沟通;探讨第一个问题:词句表达模糊,有不同的理解。
规范第3.2.3条(原文: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属于强制性条文,“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这段句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钢结构建筑物的金属柱子构件。
但是,读完整段条文,再翻看所对应的条文说明,才明白“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所表述的不只是指钢结构构件,而是也包括钢筋混凝土柱子构件,贯穿第3.2.3条的主线,所表达的是承力钢结构构件以及钢筋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方式问题。
由于条文词句用词欠妥,从纯文字角度理解,把承力钢结构构件与混凝土梁、柱并列来说明严禁热加工连接问题,施工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因为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规范的其他条款是允许对焊、搭焊等热加工连接的。
而对于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已经安装完毕的承力钢结构构件,严禁热加工连接是必须的。
第二个问题:条文所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规范第3.2.3条,“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6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6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8aa3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6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0.07.15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64号
•【施行日期】2011.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6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601-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3、5.1.1(3、6)、6.1.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施工
中的问题
:TU71 :A 摘要:对IEC、GB50057-94、JGJ/T16-92等建
筑物防雷规范进行对比,指出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采用的相应措施,论述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应计算的设计参数,安全、经济地实现设计标准。
关键词:三级防雷;建筑;设计施工
一、前言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一、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
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
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
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
二、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
现今建筑物防雷标准有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
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EC 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三、预计的年雷击次数确定设置防雷设施
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
建筑物在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或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在高度达15m或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当金属的砖木结构的建筑物,高度达7m及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当建筑物位于旷野孤立的位置,高度达7m两层以上者,均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可见,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
四、防雷设施与人、金属管道等的安全距离
(一)雷电流反击电压与引下线间距的关系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击电流通过敷设在楼顶的避雷网,经接地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在接地装置上升高的电位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在接地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的对地电位则为
Uo=UR+UL=IkRq+L1
式中Ik―雷电流幅值kA
Rq―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Ω
L―避雷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的为h到接地装置的电感μH
雷电流的波头陡度kA/μH。
在不同高度的接地引下线由于电感产生的电位电感分量也是相当高的,同样会产生反击闪络。
(二)引下线与人体之间的安全间距
雷击电流流过引下线及接地体上产生的雷击电压,其电阻分量存在于雷电波的持续时间数十μs内,而电感分量只存在于波头时间5μs内,因此两者对空气绝缘作用有所不同,可取空气击穿强度:电感UL=700kV/m,电阻ER=500kV/m。
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等于空气击穿强度,砖墙的击穿强度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一半。
引下线数量增加一倍,安全间距则减小一半。
因此设置了防雷设施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引下线的数量及间距。
同时建议可缩短规范内规定的引下线间距,多设一定数量的引下线,可减少雷电压反击现象。
这样处理,对增加工程造价微乎其微。
(三)引下线与室内金属管道、金属物体的距离
1.当防雷接地装置未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例一中数据:楼顶的引下线高度h=Lx=20m,Rq=30Ω时,据JCJ/T16-92第1
2.5.7条规定,Lx
Sal≥0.2Kc Ri+0.1Lx
式中Kc―分流系数,因多根引下线,取0.44
Ri―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因是环路接地体,Ri=Rq=30Ω
Sal―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m
则
Sal≥0.2×0.44×30+0.1×20=2.816m。
2.当防雷接地体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式 12.
3.6-3 ,Sa2≥0.075KcLx=0.075×0.44×20=0.66
由以上计算的Sal≥2.816m,Sa2≥0.66m,在实际施工时,均很难保证以上距离,因为金属管道靠墙0.1m左右安装,又由于Sa2
≤Sal,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起来,同时,在楼层内应将引下线与金属管道物体连接起来,防止雷电反击。
(四)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地下多种金属管道及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Sed
据JCJ/T16-92第12.5.7条及公式 12.3.6-4 :Sed≥
0.3KcRi=0.3×0.4×30=3.96m,而在实际施工中,地下水暖管道交错纵横,先于防雷及电气接地装置施工,等施工后者时,已经很难保证Sed≥3.96m了,也难于保证不应小于2m的规定,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各种接地装置共用,即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接地体。
将接地装置与地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连接起来,实行总等电位联结。
综上所述,在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总带电位联结、一个共用接地体的措施后,在楼顶部应将避雷带针与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物体连接起来,在每层内的建筑物内应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即引下线在经过各个楼层时,将它与该楼层内的钢筋、金属构架全部联结起来,于是不论引下线的电位升到多高,同楼层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包括地面内钢筋、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
都同时升到相同电位,方可消除雷电压反击。
五、跨步电压与接地装置埋地深度
世界各国根据发生的人身冲击触电事故分析,认为相当于雷电流持续时间内人体能承受的跨步电压为90~110kV。
从计算结果可知,该工程的防雷接地体埋深0.8m时,跨步电压已在安全范围内。
JCJ/T16-92第12.9.4规定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第12.9.7条规定:防击雷的人工接接地体距建筑物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
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
包以绝缘物易增大其接地电阻,因此还是以埋深大于
1m时为好。
这样处理,只增加少量工程造价,却将接地装置处理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采用基础和圈梁内钢筋作为环形接地体,但由于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大多为毛石基础,毛石基础上的圈梁埋地一般为0.3m左右,较浅根本达不到防止危险的跨步电压需将接地装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为环形接地体。
六、区别工频、冲击接地电阻
工频、冲击接地电阻两者的区别及关系,许多施工技术人员不能区别与明晰,使部分工程的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已达到设计值,而仍然盲目采用降阻措施,增加了工程造价。
工频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
可以认为是接地体20m以内土壤的流散电阻,距接地体20m以外的大地是电气上的零电位点。
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的电阻,即为工频接地电阻。
当接地体为环绕建筑物的环路接地体与敷设于陶粘土、沼泽地、黑土、砂质粘土等电阻率ρ≤100Ω的土壤内的接地体,其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电阻相等。
但当敷设于砂、砂砾、砾石、碎石、多岩山地的环境时,其工频接地电阻是冲击接地电阻的2~3倍。
因此如在上所述地面内敷设接地体时,如用接地电阻仪测出的工频接地电阻,只要不超过设计要求的冲击接地电阻值的2~3倍,即可为符合设计要求,不需再采取降阻措施。
如不分析接地装置敷设地点的土质、接地环境条件,发现接地电阻仪摇测值大于设计要求值,就盲目再增加人工接地体或采用降阻剂来追求达到设计值,必然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提高了工程造价,而这一现象却有普遍性。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