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三帝
明朝皇帝的列表和简介
明懿祖恒皇帝朱四九- - 明祖陵明熙祖裕皇帝朱初一- - 明祖陵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 - 明皇陵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明孝陵明兴宗孝康皇帝朱标- -明东陵明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朱允炆建文1398年-1402年失踪明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永乐1402年-1424年明长陵明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洪熙1424年明献陵明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宣德1424年-1435年明景陵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正统1435年-1449年明裕陵明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景泰1449年-1457年景泰陵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天顺1457年-1464年明裕陵明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成化1464年-1487年明茂陵明孝宗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弘治1487年-1505年明泰陵明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正德1505年-1521年明康陵明世宗钦天侓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嘉靖1521年-1566年明永陵明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隆庆1566年-1572年明昭陵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万历1572年-1620年明定陵明光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泰1620年明庆宗洛昌陵明熹宗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朱由校天启1620年-1627年明德陵明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崇祯1627年-1644年明思陵明顺宗悼皇帝朱慈烺义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万历皇帝简介
万历皇帝简介万历皇帝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在位后期基本上不上朝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万历皇帝简介,看看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希望能帮到大家!万历皇帝简介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但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在此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帝,开始西学东渐。
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
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
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据载,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
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
明朝历代帝王
明朝历代帝王(多图)共16帝,按其年号依次排列如下:1.明太祖(1328年-1398年); 2.惠帝(1399年-1402年)3.成祖(1403年-1424年); 4.仁宗(1378年-1425年) 5.宣宗(1426年-1435年);6.英宗(1436年-1464年) 7.景帝(1450年-1456年);8.宪宗(1465年-1487年) 9.孝宗(1488年-1505年);10.武宗(1506年-1521年) 11.世宗(1522年-1566年);12.穆宗(1567年-1572年) 13.神宗(1573年-1620年);14.光宗(1585年-1620年) 15.熹宗(1621年-1627年);16.思宗(1628年-1644年)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
病崩,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南京为定都地点,固然是因为他在抗元时期以这里为根据地有关,而更重要的,是江南一带经济较北方为优。
江浙一带自中唐以来皆为富庶之地,南方经济超过北方,这种情况,到宋元一直未有改变。
朱元璋定都南京,主要是从经济上的角度去考虑,因为江南米粮和军需能源源不绝的供应政府,又没有运输上的困难。
况且朱元璋即位时,西北还未平定,建都北方有一定的危险,故而决定在南京建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
病势转危,便立遗诏说他称帝31年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这写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也写出了他处于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之中的心境。
遗诏中命太孙朱允炆继位,诸子各自镇守藩国,不必赴京奔丧,以防变乱。
不久病死于南京西宫。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77-?),史称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长孙,太祖病后继位,在位4年,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后不知所终。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 ,1368年——1398年在位,共31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1368年8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的宣告终结。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南京)称帝,改元洪武,明朝建立,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分封诸皇子为王。
1398年病死,时年70岁。
谥号:开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1398年—1402年在位,共4年,年号“建文”。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太祖权衡利弊,只得立朱允炆为帝。
明惠帝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削藩,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明惠帝下落不明。
朝代故事: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402年—1424年在位,共22年,年号“永乐”。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1424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1424年—1425年在位,共8个月,年号“洪熙”。
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明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1425年,病死,时年47岁。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425年—1435年在位,共10年,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明朝历代皇帝
朱瞻基 第五任 明宣宗-宣德帝 1425.06-1435.01 27-37 岁 1398.03.16-1435.01.31 享年 37 岁 生于南京 陵寝:北京明 13 陵-景陵 长子朱祁镇继位
朱祁镇 第六任 明英宗-正统帝 1436-1449.09 10-22 岁 1427.11.29-1464.02.23 享年 37 岁 生于北京 陵寝: 北京明 13 陵-裕陵 朱祁镇被俘后朱祁钰继 位 朱祁镇 第八任 明英宗-天顺帝 1457.02-1464.02 30-37 岁 1427.11.29-1464.02.23 享年 37 岁 生于北京 陵寝: 北京明 13 陵-裕陵 长子朱见深继位
朱由检 第 17 任 明思宗-崇祯帝 1627.09-1644.03 18-35 岁 1610.12.24-1644.03.19 享年 35 岁 生于北京 陵寝:北京明 13 陵-思陵 明朝结束
评论这张
清朝历代皇帝
公元 1616-1911.02 1616 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 为后金大汗。 1620.10.20 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05.15)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建立大清帝国。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第一任 清太祖 政治家、军事家 清朝政权的奠基人 1616-1626.09 57-68 岁 1559.02.21-1626.09.30 享年 68 岁 辽宁新宾人\满族 陵寝:沈阳东陵 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爱新觉罗·皇太极 第二任 清太宗-崇德帝 军事家、政治家 大清帝国的建立者 1626.09-1643.09 34-51 岁 1592.11.28-1643.09.21 享年 51 岁 辽宁新宾人\满族 陵寝:沈阳昭陵 第九子福临继位
明朝皇帝列表
庙号
君主谥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陵墓
追谥
明德祖
玄皇帝
朱百六
朱元璋追谥
明祖陵
追谥
明懿祖
恒皇帝
朱四九
朱元璋追谥
明祖陵
追谥
明熙祖
裕皇帝
朱初一
朱元璋追谥
明祖陵追谥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朱元璋追谥
明皇陵
1
明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洪武
1368年-1398年
明孝陵
追谥
明兴宗
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朱祐杬
朱厚熜追谥
明显陵
12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嘉靖
1521年-1566年
明永陵
13
明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隆庆
1566年-1572年
明昭陵
14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万历
1572年-1620年
朱高炽
洪熙
1424年-1425年
明献陵
5
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宣德
1425年-1435年
明景陵
6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正统
1435年-1449年
明裕陵
7
明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景泰
1449年-1457年
明朝皇帝列表
7
明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 祁
景泰
1449 年 -1457
钰 8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 祁 镇 9 明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 见 深 1 0 明孝宗 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 祐 樘 1 1 明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 厚 照 追 谥 明睿宗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朱 祐 杬 1 2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 厚 熜 1 3 明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 载 垕 1 4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 翊 钧 1 5 明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 常 洛 1 6 明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 由 校 1 7 明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 由 检 崇祯 天启 泰昌 万历 隆庆 嘉靖 正德 弘治 成化 天顺
朱 棣
永乐
1402 年 -1424 年
明长 陵
4
明仁宗
朱 高 炽
洪熙
1424 年 -1425 年
明献 陵
5
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 瞻 基
宣德
1425 年 -1435 年
明景 陵
6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 祁 镇
正统
1435 年 -1449 年
明裕 陵 景泰 陵
代
庙号
君主谥号
姓 名
年号
统治时 间 朱元璋 追谥 陵 明祖 陵墓
追 谥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368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共276年,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
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共在位48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明神宗的一些资料。
简介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基本信息个人成就主要成就:开创万历中兴;平定宁夏、播州叛乱;抗日援朝战争;征收矿税银等个人概况本名:朱翊钧别称:万历帝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京裕王府出生日期: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9月4日逝世日期: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8月18日其他信息登基年龄:10岁在位:48年庙号:神宗人物生平早期经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
穆宗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
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
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
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
明朝历代皇帝的继位顺序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被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10
6
英宗
朱祁镇
正统
王振、朱勇、于谦、
14
7
景帝
朱祁钰
景泰
于谦、杨善
7
英宗
朱祁镇
天顺
徐有贞、、石亨、李贤、曹吉祥
8(复辟)废除殉葬制
8
宪宗
朱见深
成化
万贵妃、商辂、彭时、汪直、梁芳、李孜省、万安、怀恩
23(妖风阵阵)
9
孝宗
朱佑樘
弘治
王恕、马文升、刘健、李东阳、谢迁、李梦阳、唐伯虎与徐经、刘大夏、杨一清
18(辉煌繁华)无福遭罪
10
武宗
朱厚照
正德
刘瑾、焦芳、刘健、王守仁、杨廷和、杨一清、张永、王琼、张忠、江彬
16(爱好玩)11 Nhomakorabea世宗朱厚熜
嘉靖
严嵩、夏言、徐阶、戚继光、陆炳、杨博、杨继盛、王士贞、徐渭、杨慎、海瑞
45
12
穆宗
朱载垕
隆庆
张居正、高拱、杨博、胡应嘉、海瑞、李春芳
6
13
神宗
朱翊钧
万历
李太后、张居正、高拱、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申时行、冯保、郑贵妃、东林党(顾宪成、叶向高)、沈一贯、努尔哈、楚党(郑继之)、浙党(李志)、熊廷弼、孙承宗、郑贵妃
47
14
光宗
朱常洛
泰昌
八个美女、三大案(红丸案)、李选侍
1(实际1个月)复杂无比、精彩绝伦
15
熹宗
朱由校
天启
杨涟、左光斗、孙承宗、袁崇焕、满桂、魏忠贤、客印月(乳母)、张皇后、王安、叶向高、
7(木匠)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允炆 成祖朱棣 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镇 景帝朱祁钰 宪宗朱见深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
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年号“洪武”,在位31年,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明王朝第一任皇帝。
汉族,原名朱重八(也称朱八八),后取名朱国瑞(1328年-1398年),《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
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
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
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
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
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
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
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至正二十七(1367)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明朝文皇帝,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文皇帝,B月朝皇帝列表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炊、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锌、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樟、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熄、明穆宗朱载厘、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1、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 B-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
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一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
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梗、晋王朱桐先后死去朱佑樟简介,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炊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明朝皇帝的列表和简介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2、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7、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姓名庙号谥号简称/谥号全称年号陵墓朱元璋太祖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朱允炆惠宗成皇帝/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下落不明朱棣成祖文皇帝/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谥)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恭仁康定景皇帝/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南明加谥)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朱见深宪宗纯皇帝/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朱祐樘孝宗敬皇帝/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朱厚燳武宗毅皇帝/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朱厚熜世宗肃皇帝/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朱载垕穆宗庄皇帝/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朱翊钧神宗显皇帝/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朱常洛光宗贞皇帝/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庆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朱由检思宗烈皇帝/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南明皇帝列表姓名庙号谥号简称/谥号全程年号陵墓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为其上庙号,上谥)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延平王郑经上谥)。
明朝十六帝
一、太祖朱元璋(1328-1398)二、惠帝朱允文(1377-1402)三、成祖朱棣(1360-1424)四、仁宗朱高炽(1378-1425)五、宣宗朱瞻基(1398-1435)六、英宗朱祁镇(1427-1464)七、景帝朱祁钰(1428-1457)八、宪宗朱见深(1447-1487)九、孝宗朱佑樘(1470-1505)十、武宗朱厚照(1491-1521)十一、世宗朱厚璁(1507-1566)十二、穆宗朱载垢(1537-1572)十三、神宗朱翊钧(1563-1620)十四、光宗朱常洛(1582-1620)十五、熹宗朱由校(1605-1627)十六、思宗朱由检(1610-1644)一、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二、惠帝朱允文(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三、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四、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五、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六、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明朝皇帝列表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1368年——1398年在位,共31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1368年8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的宣告终结。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南京)称帝,改元洪武,明朝建立,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分封诸皇子为王。
1398年病死,时年70岁。
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1398年—1402年在位,共4年,年号“建文”。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太祖权衡利弊,只得立朱允炆为帝。
明惠帝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削藩,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明惠帝下落不明。
朝代故事: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402年—1424年在位,共22年,年号“永乐”。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1424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葬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1424年—1425年在位,共8个月,年号“洪熙”。
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明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1425年,病死,时年47岁。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425年—1435年在位,共10年,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1435年,病死,时年38岁。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前后共22年,年号分别为“正统”、“天顺”。
明朝皇帝顺序表及关系
明朝皇帝顺序表及关系明朝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帝位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宗-朱允炆朱允炆(生于1377年12月5日- 享年不详),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次子;父亲朱标病逝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逝世后承继帝位,在位四年(1398-1402),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改革实行削藩,引发“靖难之役”被叔叔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其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生1360年5月2日—终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建文四年(1402年)登基帝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享年六十四岁。
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
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帝位由长子朱高炽继承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生1378年8月16日—终1425年5月29日),出生于凤阳府(今凤阳县城),朱棣长子。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继帝位,年号洪熙;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病逝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帝位由长子朱瞻基继承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生1399年3月16日—终1435年1月31日)出生于北平燕王府(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长子。
明朝皇帝表
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
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
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潞王,朱常淓,监国(1645.6—1645.7)。神宗显皇帝(万历)之弟。
绍宗襄皇帝,朱聿键,年号,隆武(1645—1646)。唐王朱桱八世孙,崇祯皇帝族叔祖。
鲁王,朱以海,监国(1645—1653)。鲁王朱檀九世孙,崇祯皇帝族叔。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
隆庆⼆年⽴为皇太⼦,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登基初期,⾯临内忧外患,由内阁⾸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亲政初期,勤于政务。
后期,发动“万历三⼤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藩属国朝鲜击败侵朝⽇军。
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
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
⼥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
此后,明朝国势衰微。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章武安仁⽌孝显皇帝,葬⼗三陵之定陵。
简介 神宗皇帝的⽣母李⽒本是宫中⼀宫⼥,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后看中,多次临幸,不想竟珠胎暗结,为裕王⽣下了⼀位王⼦。
朱翊钧从⼩聪慧过⼈,读经史则过⽬不忘,有⼀次还在幼龄的他竟劝谏⽗皇不要骑马,恐万⼀伤了圣体,会使百姓担⼼,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喜爱这个孩⼦了。
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时年仅三⼗六岁,于是皇太⼦朱翊钧即位,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学⼠张居正、⾼拱、⾼仪都是正直之⼠,善谋略,此时的内宫也⾮常安定,穆宗正宫陈皇后与神宗⽣母李太后相处地⾮常融洽,⽽且当时的⼤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他与张居正配合默契,使得万历初政的⼗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这当然要归功于张居正的改⾰,但是与李太后、冯保的⽀持⼗分不开的。
同时,张居正⾮常注重对⼩皇帝的教育,⼩皇帝也与他建⽴了深厚的师⽣之情。
冬天上课的时候,⼩皇帝总是嘱咐⼩太监将厚厚的⽑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
张居正⽣病后,朱翊钧更是亲⾃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紧努⼒,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个⼤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俗话说⽉满则亏,⽔满则溢。
张居正由于操劳过渡,于万历⼗年去世,终年五⼗⼋岁。
张居正为⼈⾮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他的改⾰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严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厌倦了,因此有些⼤⾂趁机弹劾张居正,这时太监冯保已经失宠,皇帝成年李太后⼜不好再⼲涉朝政,形势对张居正⾮常不利。
明朝十三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
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
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
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
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
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
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
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政治腐败。
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
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
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
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
时年35岁。
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