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合集下载

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来自于父母和学校,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方式。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思政教育的资源在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展开培养工作,这就要强化语文教材中的家国情怀,赓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血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素材,继承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培养语文教材中的美好品格,紧扣语文教材中的时代脉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措施1.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在阅读小学语文课本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

如“悬梁刺股”“精忠报国”“孔子拜师”“凿壁借光”“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无不彰显着中国优秀的文化与崇高的精神;如爱国方面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歌颂赞美母爱的《慈母情深》,表现坚韧、忘我人格魅力的《军神》等,这些课文都是促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好文章。

可以说,语文课本里有很好的思政教育因素,课堂上教给学生的不是只有文化知识,更应该有基础知识以外的爱国情、成才志、利益观、是非论,让学生懂得爱党、爱国、爱人民,懂得礼义、廉耻。

2.在识字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

汉字成为世界上优秀的文字,原因之一就是汉字结构、汉字本身也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包含着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如“国”这个字,甲骨文“国”字左中间“口”表示疆域,右边“戈”表示武力;金文“国”字中的“口”表示城池,意思是以兵戈守卫城池;小篆、隶书“国”字“或”外边加了一个方框,强调国土边界用武装力量守卫;《说文解字》中解释“国,邦也”,表示国家的含义,我们挖掘这些字结构、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是从热爱国土开始,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探讨。

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谋求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相适应。

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具有鲜明思想内涵的篇章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

选择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感抒发等方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价值取向。

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适时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思想之间进行课堂引导。

针对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由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思想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命题作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其中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相关思政教育的活动设计。

通过语文作文、朗诵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而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推荐上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具有思想内涵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书籍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课程思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课程思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课程思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引言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普通课程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

因此,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理念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课程思政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关注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课程思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融入方式1. 课文内容的思政引导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春晓》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然之美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结合经典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名句时,可以探讨“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 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通过讨论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4. 多元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课程思政的挑战与展望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最佳实践,以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思政教育,认为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渗透思政教育,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无缝融合在一起,通过呈现不同的语文素材和语言表达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教育学生成为思想有深度、有洞察力的人。

具体而言,渗透思政教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精选文本语文教学重视文本素材的选择,而文本的选择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形式,也需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因此,在渗透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精选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价值性的文本,如优秀散文、哲学小品、经典诗句等,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鲁迅日记》的一段文字来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每个人和事物的本质,都不能完全用表面现象来体现。

真相总能有一个不赞成的,而孤寂则常常是每一批富于切实道理的人最后的结果。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象与本质、真相与欺骗等问题。

二、深入剖析在渗透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所选的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中的文学形式、语言风格、艺术特色,并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在启发学生深刻思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典诗词时,教师可以针对所选的古诗文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分析,为学生指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讲解其中的文学特点,如描写自然美景和抒发离别情怀的手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时光荏苒,生命有限,珍惜当下,不负美景。

三、启示思维在渗透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精选和深入剖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启发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入思考所讲述的故事和文本内涵。

浅谈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认识世界,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被塑造,因此需要小学教师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

在小学众多科目中,语文教学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许多语文教学目标都包含对学生情感与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关于思政教育内容较少等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若想要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政教育意识。

因此必须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

2.借助语文教材挖掘思政教育素材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文教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找到教材中的课文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语文知识作为思政教育素材。

3.优化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合适的思政教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将优化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依据不同的课文主题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全方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文化认知。

4.拓展语文学习路径延伸思政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各科目教师开始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建立语文教学的思政教育评价制度教学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设计思政评价的标准较少,因此,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就要建立完善的语文教学思政教育评价制度,使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落到实处,更好地指导和引导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的教育性和激励性产生更好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对于渗透思政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通过文言文教学渗透思政教育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从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人物的言行和思想,让学生了解他们对于忠诚、孝道、仁爱等思想的追求和坚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可以讲解文中作者的忠臣之志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到忠诚、爱国、奉献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背后的思想内涵,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感慨和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可以讲解作者登高望远的志向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

通过古代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更可以渗透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思想和观念,通过教学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例如在教学《茅盾》的《子夜》,可以讲解作品中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关怀,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光明。

通过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能够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主要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篇目,通过对这些篇目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国家、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比如《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等经典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诵读、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爱国主义主题的作文,如《我爱我的国家》《我和我的祖国》等。

通过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在语言文字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可以选用一些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价值观积极的优秀课文,如《茅盾文选》中的《春》《秋》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迹和事物,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养”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分析、朗读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授一些蕴含道德情感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通过对这些文学名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行和道德情感,从而感悟出正确的道德观念。

课程思政 语文

课程思政 语文

课程思政语文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深入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思政元素: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学习古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强化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功能: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思想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强化这一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3.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开展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之,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

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课是一个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作文题目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哲理,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社会热点、人生价值观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以及国学经典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孔子、孟子等名人传记,让学生学习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精华;还可以通过《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讲解名人事迹、分析经典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小荷才露尖尖角》、《草房子》等课文,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人物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三个途径

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三个途径

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三个途径作者:梁静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2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表达的平台,而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力和道德情操。

筆者多年来关注如何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助力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的全面发展,现将体会分享如下。

一、找到融入切口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使其自身涵养越来越深厚。

因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不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融入切口,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引导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教师不能只传授学生思政知识理论,还应通过阅读等语文教学活动正向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正确三观。

其次,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启发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自我提问,帮助其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中形成正向的思想品格。

再次,教师要注重与家庭、社区的联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以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公民精神存在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比如,编写或选择一些含有思政元素的故事,借助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共鸣,进而理解其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内涵;将具有思政性质的主题设定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通过阅读、讨论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深入学习主题的过程中理解并内化思政教育;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效果;设计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三、拓展教学内容语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为思政教育开拓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课程中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课程中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课程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孩子心中,努力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我们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我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道德与法治课、主题班队会、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但最主要的渠道还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而在众多学科中,作为文道结合的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一重任。

在实践中,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效融合起来,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熟知其教育理念纵观各阶段、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普遍存在。

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从语文特点出发,将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挖掘出来,适时、适量,采用恰当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并适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学生通过全方位思考,通过欣赏美文,理解其中的政治意义,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教学时,教者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标签贴在学生身上,只能顺着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给予熏陶,让它融入学生心中。

可见,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逐一渗透。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升华情感叶圣陶老先生说:“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写作是字词句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滋润学生心田的一口活泉。

作文教学不仅要在作文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事物,提高思想水平,而且在作文过程中还可适当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随情练文,以文陶情,自然地扩展接受各种有益的教育。

三、以情感为启导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教学特点古今中外教育家历来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而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很大的潜力来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

1. 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课文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选择、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等问题。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材料和案例,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思维导图和创意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教师可以精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故事演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语文思政融合教学实践(3篇)

语文思政融合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探讨语文思政融合教学的具体方法。

二、语文思政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1. 新课改理念:新课改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思政融合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 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综合性。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思政教育目标: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三、语文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策略1. 教材内容挖掘(1)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具有鲜明的思政内涵。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

(2)拓展教材内容:针对教材中思政元素较少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教材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

2. 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教材中的思政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多元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思政融合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思政融合教学后的知识掌握程度和道德素养。

(3)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语文思政融合教学实践案例以《背影》为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讲述父亲送别儿子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

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

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人生、价值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

例如,在写作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文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可以通过语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在演讲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园地中更好地体验思政教育的力量。

三、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就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在阅读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革命先烈的文章,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语文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公
民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结合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经验总结

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经验总结

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经验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将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成为一种重要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将对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融入方式与方法1. 问题引导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与思政主题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针对贾宝玉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2. 文本分析法选择具有思政主题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细致而深入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内容,并培养其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论语》时,可以选取其中的经典语录,让学生通过解读体会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的指导作用。

3. 实践体验法通过实际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政课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或参观纪念馆,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三、效果与体验分享1.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与思政课内容的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他们逐渐能够从文本中抽丝剥茧,深入探究其中的道理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政课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通过融入语文课堂,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对文本中人物命运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从而提高其情感素养和人文关怀。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政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将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我们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这种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价值观念、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对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在无形之中进行渗透的。

小学语文这一门学科往往有其固有的知识框架,因此需要在语文教学的特色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既学习到了语文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中进行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教育渗透;教学策略一、综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往往和爱国主义情感紧密相关。

无论是一些短篇的散文还是古诗词,往往都体现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内心情感的共鸣,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不会是纸上谈兵。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所写文章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让学生对历史背景有沉浸式的体验感。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就会更加了解,从而认同作者的爱国之情,进而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加深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具体的语文课文,语文教师可以为互联网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给学生准备优质的影音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这样可以在课堂中烘托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进行情感的感知。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在进行互联网资源的整理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模式来进行,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的体验变得更加直观。

这样一来思想政治元素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也变得更加有意义,可以从日常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里。

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进行配合,教师可以综合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及表情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更高的认同度和积极性。

浅议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浅议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浅议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提升语文教师的思政素养加强语文教师的思政素养,是促进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保障。

语文教师应该既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又有正确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爱国情怀。

在评价和考核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要考察语文教师的政治素质。

在语文师资研训中,把提升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树立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念,放在首要地位。

在注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对思政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指导。

倡导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与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质奠定良好的根底。

“身教胜于言教”,语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坚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熏陶,以榜樣力量感染学生健康成长。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政价值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其课程价值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既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气节和精神的篇目,如写毛泽东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写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手术台就是阵地》等等。

据统计,中小学教材中有革命传统文章70多篇。

另外,在中小学推荐的文学名著阅读中,除了常见的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

这些篇目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思政教育目的性、目标性。

教师们要充分挖掘这些篇目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结合教材特点,把文本中要传递的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和语言教学要求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道德教育。

思政课融入语文教学案例

思政课融入语文教学案例

思政课融入语文教学案例一、思政课与语文教学的联系思政课和语文教学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两者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互补性,语文课程中的文学经典作品、传统文化等,可以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载体。

二、思政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价值观引导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道德品质培养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活动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思政课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1.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情感、道德品质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2.创设情境,引导思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社会热点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体验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思政课融入语文教学的效果评估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将思政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2.增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将思政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同时,也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将思政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作者:米卿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语文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模范作用,最终达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语文教学是高校思想整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自古至今,我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优秀文化传统,文道合一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也是因为语文课程对高校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其思想政治道德的培养,这样导致大学生的人文政治修养相对较低,鉴于这种形势,本文简单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语文教材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并适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促使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从不同角度欣赏一篇美文,并理解其中的社会意义,达到共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影响下,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熏陶[1]。

其次,突破语文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性的词句,仔细推敲揣摩,在理解语文整篇文章的意思之后,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意义。

一篇文章通常包括几个重要的段落、关键词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进而触摸到语文的核心内容。

可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文章的情感。

让学生以一个现场见证者的身份真正参与到文章所描绘的具体事件中去,和文章中描绘的角色化为一体,思其所思,进而产生有效的情感体验。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每个事件,所以只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情境,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情境,接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的感染[2]。

最后,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课文,其是传承我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些是赞美勇敢、坚强的道德品格的;有些是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但更多的还是表达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思想道德情感的。

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四岁丧父、因家境贫寒,母亲没有钱供他读书。

于是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

同时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写的好文章[3]。

到他年龄稍长,家中已经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读不完还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于读书,才获得了较高的文学造诣。

学生在听完这些之后,肯定会明白勤奋、专注对读书的重要性,进而理解“穷且不坠青云之志”的深刻含义,养成刻苦、简朴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材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随之内化成日常行为习惯。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题目、指导评论其写作水平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思想的力量》、《政治的魅力》等,以此提高其思想认识,进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能力也会提高[4]。

其次,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着写读书笔记、影评等各种形式的写作,这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就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将写作训练与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语文作文的写作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作文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其次,从语文写作角度本身而言,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内心思想、情感的过程。

虽然有些学生不太习惯以这样的方式主动地去表达自己,但是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他们会慢慢打开禁闭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合理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良好机会[5]。

比如:可以建议学生用有思想、新颖并且富有想象力的作文题目,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力,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对其生活圈子中的人或者事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朝气的人,从其心理特点看,他们是希望和别人进行友好交流的,而通过写作这一途径,学生找到了一个宣泄思想、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在不断思考、不断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慢慢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最后,在高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常会设置有应用文学习部分,其中还包括调查报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

由于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总要经历一个从学生身份向社会公民身份转变的过程,而调查报告的书写有利于大学生去认识社会,进而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所以,每逢假期到来,语文教师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以让学
生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去体验,在这个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国情、社会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日常授课之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成语猜谜,以及演讲比赛等趣味性强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其素养,无形中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因子。

比如:开展古典诗歌朗诵比赛这种课外活动,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璀璨文化成果,进而激发其内在的爱国之情[6]。

其次,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注意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千差万别,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看法也常常会有所不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并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发现真理。

最后,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情感的产物,学生通过阅读文词优美、思想深刻的文章,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理想抱负等[7]。

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情感,同时还深化了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等等,真正地领悟到了人生智慧,塑造了性情品格。

比如,学生通过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敬佩其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精神,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所思所行。

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聋哑女士,她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仅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同时还成为一名闻名全球的教育家、慈善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由于她杰出的个人成就,她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并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荣誉。

四、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模范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属于师生双方互动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本人优美的仪态、行为举止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师本人高尚的品德、优雅的外表对学生而言就好似一种召唤,一道无声而有力的力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好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个人良好的逻辑性、教学语言的条理清晰化,配之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勇敢的开拓进取意识、随和宽容的性格特征。

结语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头脑、心灵的目标,促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聂佳辉,陈成聪.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2007(28) :125~126.
[2]孙桂芳.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39-140.
[3]魏瑞模.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上),2011(05) :114-115.
[4]周江涛.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6):96-97.
[5]孙桂芳.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137-138.
[6]李鸿昌.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2011(6):85-86.
[7]刘晓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文学素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1):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