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药
常用中药名录,常用中药100味,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名录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姜,辛夷; 2、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蝉蜕,淡豆豉,蔓荆子,(木圣)柳;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淡竹叶,栀子,芦 根;2、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3、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白鲜皮;4、清热解毒: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红藤,败酱,马齿苋,射干,山豆根;5、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6、退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青蒿。
三、化痰药:1、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 子,白前,旋覆花;2、清热化痰:前胡,桔梗,瓜篓,川贝母,竹茹,竹黄,葶苈子,枇杷叶,礞石,瓦楞子,昆 布,海藻,胖大海;3、止咳平喘:苦杏仁,马兜铃,百部,紫菀,款冬 花,这两种药太贵,不实用。
四、芳香化湿: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厚朴,砂仁, 白豆蔻,草豆蔻。
五、消导药物: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
六、理气药物:枳实(枳壳),陈皮,木香,柿蒂,香附,青皮,佛手,乌药,沉香,荔枝核,韭白,檀香。
七、泻下药物: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热 下)。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3、峻下逐水: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八、驱虫药物: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大腹皮),南瓜 籽,雷丸,榧子,鹤虱。
九、开窍药物: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 脑。
十、温里药物: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荜芨。
11、平干熄风:1、息风止痉:天麻,勾藤,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羚羊角(山羊角)。
2、平肝潜阳:石决明,牡蛎,赭石,磁石,白芍, 白藜蒺,罗布麻。
12、安神药物:1、重镇:朱砂,琥珀,珍珠,龙骨。
2、养 心: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合欢皮。
13、利水渗湿:1、利水退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玉米须,冬瓜皮。
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中药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草本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药。
常用中药包括:
1. 人参:有补气养血、提神益智的功效。
常用于益气养血、补中益气等药物配方中。
2. 田七: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等。
3. 陈皮:有理气、宽中、燥湿的作用。
常配合其他草药入药,用于调理胃气、消食化湿等。
4.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热病、咳嗽、口渴等症状。
5. 黄连: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炎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6. 当归: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作用。
常用于妇科疾病、气血不足等。
7. 阿胶: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贫血、便秘等。
8. 人参片:有提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虚弱、疲劳等症状。
以上只是常用的一些中药,每种药物都有其具体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常用中草药(800多种)
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攻下药消导药止咳化痰药理气药止血药温里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补益药开窍药固涩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驱虫药活血化瘀药涌吐药外用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一枝黄花大叶七星剑辛 苦 凉肝胆疏风清热,消肿解毒藁本藁板辛 温膀胱散风邪,止头痛,祛寒湿谷精草流星草辛 甘 凉肝胃明目退翳,疏散风热辛夷花木笔花辛 温 肺胃通鼻窍,散风寒木贼无心草甘苦平肺肝胆疏风散热,退目翳,止血飞廉草大力王,雷公菜,飞廉咸苦平祛风利湿,凉血止血,散结两头尖草乌喙,竹节香附辛热,有毒疏散风寒,祛风湿,消肿牛蒡子大力子,鼠尖子辛苦凉肺胃疏散风热,透疹,消肿升麻周升麻,鬼脸升麻辛甘,微苦,凉肺脾胃解表,透疹,升阳,清热西河柳柽柳,西湖柳辛咸平心肺胃疏风解表,利尿解毒,透疹生姜辛温肺胃脾解表散寒,止呕,豁痰白芷杭白芷辛温肺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防风关防风辛甘温膀胱,肺脾解表,祛风,除湿,止痛杜衡土细辛,南细辛辛温,小毒心肺肾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苍耳子牛虱子,胡苍子甘温,有毒肺肝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羌活羌青辛苦温膀胱,肾解表,祛风湿,利关节苦丁茶甘苦,大寒脾肺胃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细辛细草,山人参辛温肺肾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胡荽芫荽,香荽辛温肺脾发汗透疹,消食下气荆芥假苏,姜芥辛温肝肺祛风,解表,理血;炒炭止血香薷香茸,蜜蜂草辛,微温肺胃发汗解表,祛暑利湿,调中桂枝辛甘温心,膀胱,肺发汗解肌,温经通络,消炎杀菌柴胡北柴胡,南柴胡苦凉肝胆和解表里,疏肝利湿,升阳浮萍水萍辛寒肺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桑叶甘苦寒肺肝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栀子山栀子,枝子苦寒心肝肺胃清热泻心,凉血;炒炭止血菊花甘苦凉肺肝疏风清热,解毒,明目野菊花辛苦,寒肝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排脓止痛麻黄龙沙,狗骨辛苦温肺,膀胱发汗,定喘,利水淡豆豉香豉苦寒肺胃解表,除烦,解毒葛根甘葛,粉葛辛甘平脾胃升阳解肌,除烦止渴,透疹止泻1.解表药注意: 用量单位为 “克”( G ) 例如: "10~30" 表示10克至30克的用量(药材的毒性由小到大排列为:小毒~~~>有毒~~~>大毒~~~>剧毒)葱白辛温肺胃发表通阳,解毒紫苏紫苏叶辛温肺脾发表散寒,理气和营鹅不食草鸡肠草辛苦温入肺经气分祛风寒,祛湿,退翳,通鼻窍蔓荆子辛苦凉肝胃,膀胱散风热,清利头目蝉蜕蝉衣,蝉退甘咸,微寒肺肝散风热,宣肺,解痉板蓝根靛青根,蓝靛根苦,寒肝、胃血分清热解毒,凉血薄荷辛凉肺肝散风热,解毒,辟秽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丁癸草苍蝇翼甘 凉肝解毒,祛瘀了哥王九信草,山豆了微寒,辛,苦,大毒消炎,散瘀,下气,破积七叶一枝花蚤休,红重楼辛,微苦,寒,小毒心肝消肿止痛,平喘止咳,解毒生地干地黄甘苦凉心肝肾滋阴养血,温中下气地不容地芙蓉,地乌龟辛苦寒,小毒祛痰,止痛,解毒大血藤红血藤,五花七苦平肝,大肠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消肿大青叶苦寒心肝肾解毒,凉血止血,祛瘀积大飞扬草对座草辛酸寒解毒,止痒,通乳风栗壳栗毛球甘苦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万年青根甘苦寒,小毒肺利尿强心,止血山芝麻野麻甲辛,微苦,凉解表,消肿解毒山豆根苦豆根苦寒心肺,大肠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山慈菇冰球子,鬼灯檠甘,微辛,寒肝脾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三颗针土黄连,鸡脚刺苦寒利湿,解毒,泻火,养阴千里光九里明苦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杀虫小飞扬草酸涩,凉利湿消肿,收敛止痒马兰头阶前菊,田边菊辛凉肺肝解毒凉血,清热利湿马尾连苦寒心肝胆,大清热燥湿,解毒消炎马齿苋马齿菜酸寒大肠,肝脾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天名精天门精辛甘寒肝肺解毒祛瘀,止血,破血,杀虫天花粉栝楼根甘苦酸凉肺胃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生津天茄子刺天茄苦寒肝消炎止痛,祛风邪木棉花攀枝花甘凉解毒,利湿,止血牛黄犀黄甘苦凉心肝清心火,化痰,镇惊六月雪六月霜,广东土牛膝辛苦凉祛风,消肿,祛瘀冬凌草山苏子,回菜花甘苦寒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消炎四季青冬青苦涩寒心肺清热解毒,凉血,敛疮土大黄野大黄,羊蹄根苦酸寒,小毒心解毒,凉血,杀虫,止痒,通便山海螺四叶参,奶参甘辛平肺消肿解毒,排脓,祛痰,催乌蔹莓老鸭藤,母猪菜苦酸寒,有毒心肝胃消肿解毒,活血化瘀金荞麦野荞麦涩,微辛,凉肺脾胃清肺祛痰,消肿解毒,祛风化湿水牛角咸苦寒心肝胃清热凉血,清心安神,泻火解毒石膏白虎辛甘寒肺胃清热解毒,除烦止渴石见穿月下红,石打穿苦寒肺胃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龙胆草酸苦寒肝胆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2. 清热解毒药龙葵苦寒,小毒肺胃,膀胱解毒,活血消肿,利尿,散结白蔹辛苦甘凉心肝脾解毒,散结,生肌,止痛白薇苦咸寒肺胃肾清热凉血,清虚火白头翁苦寒大肠,肝胃清热凉血,消积滞,解毒白药子山乌龟,白药根苦辛凉脾肺肾清热祛痰,凉血解毒,止痛白花蛇舌草蛇舌草,蛇总管苦甘寒心肝脾清热解毒,利湿半枝莲通经草,半面花,再生辛平肺肝肾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地骨皮枸杞根皮甘寒肺肝肾清热凉血西瓜寒瓜甘寒心胃,膀胱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竹叶甘竹叶,水竹叶甘淡,微寒心肺胆胃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决明子苦甘凉肝肾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芦荟罗苇,龙角,油葱,象胆苦寒,小毒心肝,大肠清热泻火,通便,杀虫,美容芦根甘寒肺肾胃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连翘空壳,大翘子苦凉心肝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卤碱卤咸,寒石,卤盐苦咸寒心肺胃强心镇静,消炎,助消化岗梅根山梅根,点秤根苦甘寒心肺清热解毒,生津,活血,抗感染丹皮牡丹皮辛苦凉心肝肾清热凉血,散瘀和血垂盆草石指甲,铁指甲甘寒肝清热解毒,消肿,降低转氨酶忍冬藤金银花藤甘寒心肺清热解毒,通络鸡骨草大黄草,黄头草甘凉肝胆清热解毒,舒肝散瘀青蒿草蒿苦,微辛,寒肝胆清热解暑,除骨蒸劳热青黛蓝露咸寒肝肺胃清热解毒,凉血青天葵独叶莲甘凉肺清热解毒,润肺散瘀苦地胆天芥菜,铁灯柱苦辛寒肺肝清热凉血,利水,解毒苎麻根甘寒肝脾肺清热解毒,止血散瘀败酱草马草,豆渣草苦平肝胃,大肠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知母连母,水参苦寒肺胃肾滋阴降火,润燥滑肠金果榄九牛胆,青鱼胆苦寒脾肾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金莲花旱金莲,金芙蓉苦寒肺消炎,清热解毒金银花双花,银花甘寒肺胃清热解毒,散风热鱼腥草臭腥草,臭灵丹辛寒肝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夜明砂天鼠屎,蝙蝠屎辛寒肝清热,明目,散瘀积胡黄连苦寒肝胃,大肠清热凉血,燥湿鸦胆子老鸦胆,苦参子苦寒,大毒大肠,肝清热解毒,截疟,杀虫,燥湿胖大海胡大海,安南子甘淡凉肺,大肠清热开肺气,泄肺热,利咽穿心莲一见喜苦寒心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炎儿茶孩儿茶苦涩凉心肺清热,化痰,生肌止痛秦皮蜡树皮苦寒肝胆清热燥湿,止咳平喘马蹄荸荠甘寒肺胃清热化痰,消积鬼臼八卦莲,金星八角辛苦平,有毒肺肝解毒消肿,止血和血,祛痰散结黄藤土黄连甘苦寒心肝清热解毒,利尿止痛夏枯草辛苦寒肝胆清肝,散结平地木紫金牛苦寒肺肾清热解毒,镇咳祛痰,活血,利湿射干剪刀草,夜干苦寒, 小毒肺肝解毒降火,化痰,化瘀血绿豆甘寒心胃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拳参紫参甘凉, 小毒肺肝,大肠清热,镇惊,消肿止血,利湿通光散苦,微甘,微肝肺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滋阴黄芩元芩苦寒心肺胆,大肠解毒泻火,止血安胎黄连川连苦寒心肝胃,大肠解毒泻火,燥湿,消炎黄柏苦寒肾,膀胱解毒泻火,清热燥湿,消炎黄药子黄药根苦,微寒肝肾解毒降火,凉血落地生根酸寒肺肾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生肌蛇莓甘苦寒,小毒肝清热凉血,解毒消肿银柴胡土参甘苦寒肝胃清热凉血,除疳热猪胆汁苦寒肝胆肺,大肠清热解毒,润燥冰糖草通花草,野甘草甘平凉心肾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降血糖淡竹叶竹叶麦冬,山鸡米甘淡寒心肾清心除烦,利小便密蒙花小锦花,鸡骨头花甘凉,微寒,小毒肝凉血,明日,祛风,润肺紫草红石根苦寒心包,肝凉血,清热解毒,活血景天火丹草酸苦平心肝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生津番杏微辛,甘平心肝清热解毒寒水石冰石辛咸,大寒心胃肾清热降火,通窍,消肿犀角香犀角酸咸寒心肝清热凉血,定惊,解毒3.攻下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藜芦芦莲辛苦寒,有毒胃肺吐痰,杀虫,散结大黄川军大苦大寒胃,大肠,肝泻热排毒,调血脉,破积滞大戟下马仙辛苦寒,大毒肺脾肾泻水饮,利二便千金子续随子辛温,小毒肺胃膀胱逐水消肿,祛瘀杀虫火麻仁甘平脾胃,大肠润燥,滑肠,通淋,补中益气巴豆巴豆霜辛热,剧毒胃,大肠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甘遂苦甘寒,有毒脾肺肾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玄明粉辛咸寒胃,大肠泻热润燥,软坚芒硝辛苦咸寒胃,大肠泻热润燥,软坚芫花辛苦温,有毒肺脾逐水,涤痰郁李仁郁子辛苦甘平脾,大小肠润燥,滑肠,下气,利水蒲公英婆婆丁甘苦寒肝胃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消炎牵牛子二丑,黑丑,白丑辛苦寒,小毒肺肾,大小肠泻水下气,杀虫商陆水萝卜,当陆苦寒,有毒脾,膀胱泻水通便,散结番泻叶甘苦寒大肠泻热导滞,通大便蜣螂黑牛儿,铁甲将军咸寒,有毒肝,大肠通便,攻毒,定惊,祛瘀4.消导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谷芽稻芽甘 微温 脾胃健脾开胃,消食和中山楂甘酸微温胃消食,驱虫,散瘀血麦芽甘微温脾胃消食和中,下气鸡内金甘平脾胃消积滞,健脾胃布渣叶破布叶酸平脾胃消食积,清热解毒神曲六神曲甘辛温脾胃健脾和胃,消食调中莱菔子辛甘平肺肝胃下气定喘,消食化痰,解郁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十大功劳叶功劳叶苦 凉 肺清热补虚,止咳化痰,退虚热八角莲八角金盘辛苦平,小毒肺祛瘀消肿,化痰散结,燥湿泻火千日红百日红甘平肺止咳定喘,化瘀散结川贝甘苦凉肺止咳化痰,润肺散结马勃马粪包辛平肺清肺利咽,止血白僵蚕僵虫辛咸平肝肺胃化痰散结,祛风解痉天冬天门冬甘苦大寒肺肾滋阴润肺,降火天南星蛇六谷,刀剪草辛苦温,有毒肺肝脾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咸竹蜂竹筒蜂甘酸寒胃,大肠化痰祛风,消肿,行气,泻火,利咽开音木蝴蝶云故纸、千层纸苦寒肺肝润肺,和胃,生肌,舒肝瓦楞子蚶壳甘咸平肝脾软坚散结,化痰毛大丁草兔耳风,贴地风辛苦平肝肾肺止咳,行气,活血,利水化橘红化州橘红辛苦温肝肺化痰理气,健胃消食绿萼梅绿梅花,红梅花酸涩,微寒胃肝肺舒肝和胃,化痰,安神定惊绞股蓝七叶胆,小苦药苦寒胃肝肺清热解毒,降血脂,利尿通便,平喘止咳山梗菜水苋菜,节节花辛平,小毒肺祛痰止咳,利尿消肿白果银杏仁,灵眼甘苦涩平,小毒肺肾敛肺气,定喘咳,止泻白前辛甘,微温肺泻肺降气,下痰止嗽白芥子辛温肺胃化痰行气,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白屈茶雄黄草,地黄连,山黄连苦辛,微温,有毒肺脾胃止咳镇痛,解毒利尿,平喘半夏法夏辛温; 生半夏大毒脾胃化痰燥湿,降逆止呕,散结百部甘苦,微温肺降肺气,止咳,杀虫百合花甘微苦,微寒肺润肺,清火,安神,平肝夹竹桃白羊桃,水甘草苦寒,大毒心祛痰定喘,强心利尿,镇痛祛瘀竹茹青竹茹,竹二青甘凉胃胆清热凉血,化痰止呕天竺黄竹黄甘寒心肝胆清热豁痰,凉心定惊5.止咳化痰药白附子关白附辛甘热,有毒肝胃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杏仁苦杏仁,北杏苦温肺大肠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礞石咸平肝肺胃坠痰,消食,下气,平肝昆布海昆布咸寒脾胃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罗汉果甘凉肺脾清肺润肠,利咽砒霜辛酸热,剧毒脾肺肝截疟祛痰,杀虫,蚀恶肉胆南星苦辛凉肝胆清火化痰,定惊洋金花曼陀罗花辛温,大毒肺心脾祛风,定喘,麻醉止痛前胡白花前胡,紫花前胡辛苦凉肺脾宣散风热,祛痰,下气桔梗苦梗辛苦平肺胃宣肺化痰,排脓消肿全瓜蒌大肚瓜苦甘寒肺胃、大肠润肺化痰,散结开胸白毛夏枯草苦甘寒肝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狼毒川狼毒苦辛平,大毒肺,心经气分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海胆咸平肺化痰消肿,软坚散结海藻海带花,乌菜苦咸寒肺脾肾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海浮石海石咸寒肺肾清肺火,化痰,软坚,通淋海蛤壳蛤壳咸平小肠,膀胱,大肠,胃软坚化痰,利水桑白皮甘寒肺脾泻肺平喘,行水消肿野癫茄假茄子辛苦温,有毒肺止咳平喘,祛瘀消肿,消炎曼陀罗子醉葡萄,天茄子,闹羊花子辛苦温,剧毒肝脾平喘,祛风,止痛,消肿旋覆花金钱花,六月菊咸温甘肺肝胃消痰下气,软坚,行水余甘子庵摩勒,牛甘子,望苦甘寒脾胃止咳化痰,生津,抗衰老椒目川椒目辛苦,微温,小毒脾,膀胱定喘,利尿,行水燥湿款冬花冬花辛温心肺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除烦葶苈子丁历辛苦寒肺,膀胱下气行水,破坚逐邪紫菀苦温肺温肺下气,止咳化痰紫苏子苏子辛温肺,大肠化痰,润肺,下气鼠曲草鼠耳,毛毛头,一面青甘平肺化痰止咳,祛风寒罂粟壳酸平肝肾,大肠敛肺止咳,止痛,涩肠6.理气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大腹皮槟榔皮辛,微温脾胃,大小行水,下气宽中八月札木通子甘 寒脾胃舒肝理气,利尿,和胃天仙藤马兜铃藤苦温肝脾活血止痛,疏肝解郁,行气木香青木香辛苦温肺肝脾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乌药台乌,白叶柴辛温脾肺肾,膀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大蒜辛温脾胃肺行滞气,暧脾胃,杀虫解毒山海棠一口血,化血丹根:辛温,酸涩 全草:平,微苦,酸涩脾胃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鸡苏水苏,香苏辛,微温大小肠,胃疏风理气,止血消炎青皮青柑皮苦辛,微温肝胆疏肝破气,散结消痰降香降真香,紫藤香辛温肝脾理气止痛,止血,祛瘀玳玳花代代花,酸橙花甘,微苦肝胃疏肝和胃,理气枳壳辛苦凉肺脾,大肠破气消积,祛痰积实苦寒脾胃破气消积,祛瘀荔枝核甘涩温肝肾温中理气,止痛香附雷公头,苦羌头辛,微苦,甘平肝,三焦理气解郁,止痛调经香橼辛苦酸温肺肝脾理气解郁,祛痰素馨花玉芙蓉平,微温肝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苏梗紫苏梗辛甘,微温脾胃肺理气舒郁,止痛,安胎甘松香松甘,温脾胃理气止痛,健脾胃玫瑰花甘微苦温肝脾行气解郁,散瘀和血薤白小独蒜,野蒜辛苦温胃肺肝心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佛手佛手柑,福寿柑辛苦酸温肝肺脾理气止痛,化痰止咳檀香浴香,真檀辛温脾胃肺理气散寒,开胃,止痛沉香沉水香辛苦温肾脾胃降气温中,暖肾纳气7.止血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童子尿童便咸 寒膀胱,心肺止血消瘀,滋阴降火三七田七,金不换甘微苦,温肝胃,大肠,心散瘀消肿,止痛通脉大蓟甘凉肝脾凉血止血,消炎消肿山茶花红茶花辛苦甘凉肝肺凉血止血,清肝火,消肿,润肺养阴小蓟千针草,刺儿草甘凉肝脾凉血止血,祛瘀山稔子豆稔干甘涩平养血止血,固涩,明目木耳黑木耳甘平胃,大肠凉血止血,润肠,活血五灵脂寒雀粪甘苦温肝脾行气止痛,止血化瘀瓦松瓦花,向天草酸苦凉肝肺解毒,止血,利湿,消肿牛角鳃牛角胎苦温肝心,大肠止血止痢凤尾草凤凰草微苦,寒肾胃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侧柏叶苦涩寒心肝,大肠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柿饼甘涩寒肺润肺,涩肠,止血莲房苦涩温入肝经血分止血祛瘀,利湿藕节甘涩平肝肺胃收敛止血海螵蛸乌贼骨,墨鱼骨咸,微温肝肾止血,敛疮,制酸继木山漆柴,铁树子苦涩平肝胃肺,大肠清暑解热,收敛止血,活血生肌棕榈皮棕毛,棕皮苦涩平肝脾收涩,止血紫珠草白毛柴苦平肝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消炎槐米槐花苦凉肝,大肠清热凉血,止血槐角槐豆苦寒肝,大肠清热,凉血止血,柔肝蒲黄蒲花辛甘凉心肝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仙鹤草辛苦平肺肝脾止血,健胃,下气活血白芨苦甘凉肺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白茅根甘寒肺胃,小肠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地榆枣儿红苦酸寒肝,大肠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墨旱莲金陵草,白花草甘酸凉肝肾凉血止血,补肾益阴茜草根血见愁,活血丹,满江红苦寒心肝止血行血,通经络,止咳化痰血余炭苦温心肝肾止血散瘀花蕊石酸辛平肝化瘀,止血8.温里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丁香公丁香辛 温胃脾肾温中暖肾,降逆,泻肺母丁香辛 温胃脾肾温中散寒,降逆八角茴香大茴香辛 温 甘脾肾温阳散寒,补命门,开胃止呕刀豆刀巴豆甘温大肠,胃温中下气,健脾胃,温肾补元,干姜辛热脾胃肺温中逐寒,回阳通脉,退虚热山柰辛温胃温中消食,止痛消肿艾纳香大风艾,冰片艾辛苦温胃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艾叶灸草辛温脾肝肾理血气,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肉桂官桂辛甘,大热肾脾膀胱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川椒花椒,大椒辛温,有毒脾胃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吴茱萸辛苦温,小毒肝胃温中,止痛,理气,燥湿附子熟附子辛甘热,大毒心脾肾回阳补火,散寒除湿,防止心力哀竭胡椒辛热胃,大肠温中下气,祛痰解毒荜拨鼠尾辛热脾胃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荜澄茄毕茄,澄茄辛温脾肾温和脾肾,开胃消食茴香野茴香,小香辛温肾,膀胱,胃温肾散寒,理气和胃桂皮辛甘热心肝脾胃暖脾胃,散风寒,通经脉高良姜良姜辛温脾胃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9.祛风湿药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一枝蒿蜈蚣草辛 苦 微温心肝肺活血,祛风止痛,解毒八角枫根白龙须辛 温心肝通络,散瘀止痛石上柏大叶菜涩温肝肺祛风散寒,止咳消炎千年健辛温肝肺祛风湿,止痛消肿川牛膝甘,微苦,平肝肾祛风湿,活血通脉川乌川乌头辛热,大毒心脾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木瓜酸温肝肾舒筋,祛风湿,平肝和胃五加皮刺五加,南五加皮辛温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乌梢蛇乌蛇,黑乌梢甘咸平肺脾祛风湿,通经络大白花蛇五步蛇,蕲蛇甘咸温,小毒肝祛风通络,定惊搐蚕砂甘辛温肝脾胃祛风除湿,和胃化浊鹿蹄草甘苦温肝肾祛风湿,强筋骨,止血通经山稔根岗稔根微酸,甘,辛,平肝祛风除湿,止血止痛飞龙掌血见血飞,见血散辛苦温,小毒肝祛风除湿,止血止痛,消肿散瘀木天蓼葛枣,马枣子,天蓼辛温,小毒肝肾心祛风除湿,通经益气希莶草绿莶草,火莶,粘糊草苦寒,小毒肝脾肾祛风湿,强筋骨,降血压,止痛安神白鲜皮苦咸寒脾胃祛风燥湿,清热解毒寻骨风清骨风,白面风,兔子耳辛苦温,小毒肝胃祛风湿,活血止痛苍术辛苦温脾胃健脾、燥湿、解郁、辟秽青风藤海风藤,寻风藤苦平肝脾祛风湿,利小便虎杖大叶蛇总管苦平肝胆肺祛风利湿,破瘀通经虎骨辛温肝肾追风定痛,健骨,镇惊闹羊花踯躅花,三钱三,惊羊花辛温,大毒脾肝祛风除湿,止咳平喘,止痛草乌草乌头,竹节乌头辛热,大毒肝脾肺搜风胜湿,散寒止痛,祛痰,消肿威灵仙黑灵仙,老虎须辛咸温,小毒膀胱祛风湿,通经络,散瘀积北五加皮香加皮辛苦温,有毒心肝肾祛风湿,壮筋骨,消水肿独活独摇草,长生草辛苦温肾,膀胱祛风湿,散寒止痛穿山龙穿龙骨苦平,小毒活血舒筋,利水,祛痰秦艽秦胶苦辛平肝胃胆祛风除湿,养血舒筋,利尿臭梧桐泡花桐苦甘,微寒肝脾祛风湿,降血压,止痛徐长卿寮刁竹,山刁竹辛温肝胃肺镇痛止咳,祛风湿,活血,利水消肿豹骨辛温肝肾追风定痛,强壮筋骨海风藤辛苦,微温心肾祛风湿,通经络,理气宽中海桐皮辛苦平肝脾祛风湿,通经络,杀虫蝮蛇白眉蝮蛇甘温,小毒肝祛风湿,熄风止痉,攻毒桑枝苦平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桑寄生苦甘平肝肾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菝葜金刚根,王瓜草甘温肝肾祛风湿,利小便,消肿痛鹿衔草破血丹,鹿寿茶甘苦温肝肾祛风湿,活血调经,益肾落得打接骨草,走马箭甘酸温肝祛风湿,活血化瘀,消肿雷公藤黄藤,南蛇根辛苦,寒,大肝肾祛风湿,消炎止痛,消肿,络石藤石盘藤苦凉肝肾祛风通络,止血祛瘀名称别名性味归经功效八仙草拉拉藤辛 苦 寒肾,膀胱清湿热,消肿,利尿四叶草风车草甘平膀胱利尿消肿土茯苓硬饭头甘平肝胃利水渗湿,健脾胃,利关节大风子大枫子辛热,大毒肝脾肾祛风燥湿,杀虫攻毒,行经络10.利水渗湿药大叶蛇总管苦寒肝肾清热除湿,消肿白帽顶白背叶,白面风苦寒膀胱清热利湿,止血止痛川木通木通苦,微寒心肺,小肠,膀胱清热利水,通血脉天葵子甘苦寒脾,小肠,膀胱利尿通淋,消肿散结川槿皮木槿皮甘苦凉大肠,肝脾解毒,利湿止痒车前草牛舌草甘寒肝脾利水,祛痰,明目车前子牛舌草子甘,微寒肾,膀胱利水,通淋,明目,祛痰六一散(由滑石、甘草与6:1组成)甘淡,寒肾,膀胱利湿解毒,生津,消暑文蛤花蛤咸平肺,膀胱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火炭母火炭星,白饭草酸甘凉脾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玉米须甘平心,小肠利尿消肿,利胆退黄,泄热石苇石背柳,石剑苦甘凉肺,膀胱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石蒜独蒜,乌蒜辛温,有毒祛痰,利尿,催吐解毒白英白毛藤,排风藤甘苦寒肾清热利湿,祛风解表半边莲甘平心,小肠,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紫花地丁地丁苦寒心肝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田基黄地耳草,田边菊苦甘凉利湿,消肿,止痛地肤子铁扫把子,竹帚子,地甘苦寒肾,膀胱利小便,清湿热扛板归蛇倒退,河白草酸苦平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活血灯芯草虎须草甘淡寒心肺,小肠清心降火,利尿通淋关木通马木通,苦木通苦寒,小毒小肠,心,膀胱清热利尿,通经下乳防己石蟾蜍,山乌龟,金钱吊葫芦苦寒膀胱,脾,肾利水,泻下焦湿热,镇痛赤小豆甘酸平心,小肠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蝼蛄土狗干,拉拉狗,天咸寒胃,膀胱利水通便,活血化瘀瞿麦竹节草,山瞿麦苦寒心肾,小肠,膀胱清热利水,破血通经苦参牛参,苦骨苦寒肝肾,大肠,小肠清热燥湿,杀虫金钱草过路草,遍地香苦辛凉肝胆肾,膀利尿,止咳,消肿解毒鱼脑石石首鱼头石咸平通淋,消炎,化石泽泻水泻,及泻甘寒肾,膀胱利水渗湿,泄热泽漆五朵云,猫儿眼睛草辛苦,微寒,小毒大小肠,脾杀虫解毒,行水消痰珍珠草叶下珠,阴阳草,夜甘苦凉肝肺利水,解毒,平肝,清热茵陈绵茵陈,茵陈蒿苦辛,微寒肝脾,膀胱清热利湿,退黄散结,利胆护肝云苓茯苓甘淡平心脾肺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牛大力千斤拔,大力黄甘平肺肾止咳化痰,壮筋骨,祛风利穿破石柘树根,地棉根微苦,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蚕豆胡豆,夏豆甘平脾胃健脾祛湿鸭跖草鸭仔草甘寒心肝脾肾,大小肠行水,解毒凉血岩柏草百叶草甘辛平清热利湿,解暑,止血积雪草崩大碗辛苦寒肝脾肾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中药处方是中国传统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处方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中药的命名并不像西药那样直截了当,有很多别名称谓。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用中药处方及其别名和功效。
1. 四物汤(四物饮)四物汤又称四物饮,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组成。
四物汤是一种益气补血的中药处方,可以用于缓解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
2. 疏风解毒汤(银翘散)疏风解毒汤又称银翘散,由连翘、荆芥、薄荷、桑白皮等药材组成。
疏风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咳嗽等症状。
3. 清热解毒汤(清热饮)清热解毒汤又称清热饮,由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等组成。
清热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疮疖等症状。
4. 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又称四逆散,由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等组成。
四逆汤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5. 妇科四物汤(四神汤)妇科四物汤又称四神汤,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
妇科四物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有助于缓解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状。
6. 六味地黄丸(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又称六味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子、牛膝、丹皮、桃仁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痛等症状。
7. 通窍酒煮茶(九转大还丹)通窍酒煮茶又称九转大还丹,由红花、乌药、蛇床子、益智仁、没药等药材组成。
通窍酒煮茶可以活血化瘀、通舒经脉,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8. 羚羊感冒丸(葛根黄芪散)羚羊感冒丸又称葛根黄芪散,由葛根、黄芪、芦根、甘草等药材组成。
羚羊感冒丸具有解表散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以上为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的介绍,仅供参考。
在使用中药处方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用,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药品。
中药要药总结(全)
中药要药总结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
(桔梗科)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整理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三、泻下药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四、温里药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五、祛风湿药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国公酒祛风木瓜酒天麻祛风丸参桂再造丸追风强肾酒加味天麻丸尪痹冲剂山药丸五加皮酒散风活络丸六、祛风利湿类1、燥湿化浊药平胃散香薷丸小温中丸萆薢分清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香砂平胃冲剂楂曲平胃丸香砂和中丸健胃散2、渗湿利水类五苓散胃苓散威喜丸肾炎消肿丸五皮丸3、温阳利水类真武丸济生肾气丸慢肾宝液4、清热利湿类三金片五淋白浊散利胆片分清五淋丸利胆排石片三草冲剂柴茵肝炎冲剂肝得乐护肝宁片利胆排石冲剂肾石通冲剂琥珀消石冲剂5、峻下逐水类十枣丸沉香消积丸消水导滞丸臌症丸舟车丸七、消导药1、消积导滞类保和丸槟榔四消丸大山楂丸启脾丸香砂养胃丸扶脾散参术健脾丸开胃健脾丸木香顺气丸山楂内消丸越鞠保和丸木香槟榔丸沉香化滞丸香砂枳术丸肠胃舒郁丸开胸顺气丸人参健脾丸五积丸2、消痞化积类化积丸消积丸枳实消痞丸阿魏化痞膏烂积丸娃娃安积散小儿化积丸消积万灵丸槟榔消痞散沉香烂积丸四消丸五香丸泻积丸化痞丸八、化痰止咳平喘药1、燥湿化痰类二陈丸半夏止咳糖浆千金化痰丸杏苏二陈丸顺气止咳丸杏苏止咳冲剂治咳川贝枇杷膏橘红痰咳冲剂2、温化寒痰类苏子降气丸射干麻黄丸小青龙冲剂(糖浆)麻黄止嗽丸复方川贝精片痰饮丸半夏丸消喘膏川贝止咳露3、清热化痰类泻白丸达肺丸扫痰丸贝羚散急支糖浆除痰降火丸除痰止嗽丸指迷茯苓丸川贝枇杷冲剂罗汉果止咳冲剂川贝清肺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清肺化痰丸清金止嗽丸羚羊清肺丸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散橘红丸涤痰丸小儿久嗽丸小儿宁嗽丸4、润燥化痰类百合固金丸止嗽青果丸宁嗽化痰丸养阴清肺膏养肺止嗽丸润肺膏蛤蚧定喘丸蛤蚧养肺丸贝母二冬膏川贝半夏液5、止咳平喘类解肌宁嗽丸止嗽定喘片川贝枇杷膏气喘膏药补肾防喘片固肾定喘丸麻杏止咳糖浆6、化痰散结类消瘰丸消瘿顺气散礞石滚痰丸7、化痰截疟类疟疾丸疟疾半贝丸疟疾五品丸九、理气药1、舒肝行气类舒肝丸越鞠丸平肝丸舒肝调气丸平肝顺气丸舒肝解郁丸舒肝和胃丸理气舒心丸气滞胃痛冲剂十香止痛丸橘核丸茴香橘核丸宽胸舒气化滞丸复方延胡止痛片橘核疝气丸胃安颗粒五香丸柴胡六君丸舒肝健胃丸2、理脾和胃类香砂六君子丸沉香化气丸槟榔顺气丸消食顺气丸宽胸利膈丸良附丸青果豉生姜泻心片乌枣治胃片十、活血药1、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冠心片冠心苏合丸脉络通玉楂冲剂复方丹参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七片复方紫参冲剂元胡止痛片失笑散消栓再造丸大黄螯虫丸独圣活血丸田七花精三七活血丸脑得生丸脑血栓片2、活血调经类调经丸痛经丸温经丸通经丸定坤丹保坤丹当归调经丸妇科养坤丸妇科养荣丸益母草流浸膏妇康宁片妇珍片妇科通经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调经至宝丸妇科回春丹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补精乌鸡白凤丸当归养血丸妇宁丸嫦娥加丽丸当归红枣冲剂生化汤丸益母片3、活血消;«类化;«回生丹鳖甲煎丸乳痞消片散结灵片桂枝茯苓丸4、通经下乳类生乳灵下乳涌泉散生乳糖浆催乳丸通乳冲剂5、疗伤止痛类止痛紫金丹跌打丸跌打活血散七厘散三七片三七伤药片治伤消瘀丸武力跌打丸治伤跌打丸接骨散八厘散跌打药精跌打油益肾补骨液伸筋丹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类八宝治红丹十灰散四生丸抗痨丸荷叶丸止红肠澼丸四红丸复方抗结核片槐角丸八宝止血药墨止血秘红丹2、化瘀止血类止血丸止血化瘀丹震灵丸失血奇效丸3、收涩止血类溯源丹仙鹤草膏济生乌梅丸止血散杭州止血散十二、驱虫药化虫丸使君子丸乌梅丸乌梅安胃丸肥儿丸化虫散健儿素小儿千金散驱虫片囊虫丸绛矾丸十三、安神药1、重镇安神类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枕中丹琥珀多寐丸宁神定志丸珍合灵片朱珀宁神丹清脑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安神定志丸健脑安神丸养阴镇静丸琥珀安神丸2、养心安神类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片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健脑丸脑灵素片定心丸酸枣仁合剂夜宁糖浆安神糖浆脑乐静糖浆脑震宁冲剂十四、息风药1、祛风息风类玉真散牵正散五虎追风散2、清热息风类心脑静镇惊膏镇惊定痉散舒风保童丸保儿安丸救惊丸保安镇惊丸寿婴丸清脑降压丸降血压糖浆牛黄清脑片罗布麻叶冲剂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再造丸3、平肝息风类脑立清天麻琥珀丸抑肝散安宫降压丸天麻定眩片天麻首乌片天麻钩藤冲剂降压丸镇心降压丸降压延寿丸菊明降压丸降压袋泡茶降压养血冲剂复方杜仲片复方羊角冲剂4、化痰息风类天麻眩晕宁山楂降压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猴枣散半夏天麻丸小朱砂丸十五、开窍药1、清热开窍类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牛黄醒脑片安脑牛黄片2、温通开窍类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十六、固涩药1、固表止汗类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散复芪止汗冲剂柏子仁丸2、涩肠止泻类泻痢固肠丸健脾止泻灵糖浆四神丸3、涩精止遗类锁阳固精丸桑螵蛸散金锁固精丸缩泉丸4、收涩止带类千金止带丸调经止带丸除湿白带丸十七、补益药1、补气类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参芪膏婴儿健脾散复方胎盘片2、补血类四物丸鸡血藤膏阿胶补血膏通脉养心丸养血荣筋丸归参补血片维血宁冲剂3、气血双补类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更年乐更年康片生脉冲剂参脉注射液人参鹿茸片4、补阴类玉泉丸六味地黄丸壮腰强肾丸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首乌片知柏地黄丸养阴清肺膏5、补阳类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蛤蚧补肾丸肾康宁片6、阴阳并补类三肾丸参茸百补丸鹿茸大补丸龟鹿二仙丸五子衍宗丸键肾壮腰丸十八、外用药锡类散冰硼散如意金黄散珍珠散生肌玉红膏紫金锭骨友灵檫剂疮疡膏金鸡膏清凉膏药生肌散生肌八宝散润肌皮肤膏檫癣药水一搽灵脚气水烫伤膏烧伤膏烧伤喷雾剂冻伤未溃膏保眼散口腔溃疡药膜双料喉风散风寒感冒类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第1章解表药1. 发散风寒药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桂枝---煎服,3~9g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 滴,冲服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煎服,~9g羌活---煎服,3~9g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1g藁本---煎服,3~9g煎服,3~9g.;或入丸散剂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2. 发散风热药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蔓荆子---煎服,5~9g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稍轻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淡豆豉---煎服,6~12g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第2章清热药1. 清热泻火药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知母---煎服,6~12g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天花粉---煎服,10~15g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淡竹叶---煎服,6~9g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2. 清热燥湿药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龙胆---煎服,3~6g秦皮---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苦参---煎服,5~10g;外用适量白鲜皮---煎服,5~10g;外用适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连翘---煎服,6~15g穿心莲---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板蓝根---煎服,9~15g青黛---内服~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贯众---煎服,~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蒲公英---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紫花地丁---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野菊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漏芦---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鱼腥草---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金荞麦---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避水密闭炖服大血藤---煎服,9~15g;外用适量败酱草---煎服,6~15g.外用适量射干---煎服,3~9g山豆根---煎服,3~6g;外用适量马勃~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木蝴蝶---煎服,~3g白头翁---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马齿苋---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鸦胆子---内服,~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地锦草---煎服,9~20g,鲜品为30~60g;外用适量半边莲---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外用适量白蔹---煎服,~9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4.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玄参---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赤芍---煎服,6~12g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服,每次~3g,每日2次5.清虚热药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白薇---煎服,~9g地骨皮---煎服,9~15g银柴胡---煎服,3~9g胡黄连---煎服,~9g第3章泻下剂1. 攻下药芒硝---6~10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番泻叶---温开水泡服,攻下5~10g,缓下~3g;煎服,2~6g,宜后下;一般单味药用,不入方剂芦荟---入丸散服,或研末装胶囊,每次1~2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因其有效成分极易于于水2. 润下剂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松子仁---煎服,5~10g;或入膏、丸3. 峻下逐水药甘遂---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京大戟---煎服,~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芫花---煎服,~3g;入丸散服,每次;外用适量;内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商陆---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巴豆---入丸散服,每次~;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第4章祛风湿药1. 祛风寒湿药独活---煎服,3~9g;外用适量威灵仙---煎服,6~9g;外用适量川乌---煎服,~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蕲蛇---煎汤,3~9g;研末吞服,1次1~,1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乌梢蛇---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外用适量木瓜---6~9g蚕沙---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丁公藤---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祛风湿热药秦艽---煎服,3~9g防己---煎服,~9g桑枝---煎服,9~15g;外用适量豨莶草---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臭梧桐---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络石藤---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藤---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外用适量;减量时,先减晚上那一顿,再一点点减早上顿;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起效,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3.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煎服,~9g;或酒浸、入丸散服桑寄生---煎服,9~15g雪莲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狗脊---煎服,6~12g第5章化湿剂藿香---煎服,5~10g;鲜品加量佩兰---煎服,5~10g;鲜品加量苍术---煎服,5~10g厚朴---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附:厚朴花---用量3~9g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附:砂仁壳---用量同砂仁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草豆蔻---煎服,3~6g;入煎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第6章利水渗湿药1. 利水消肿药茯苓---煎服,9~15g薏苡仁---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猪苓---煎服,6~12g泽泻---煎服,5~10g冬瓜皮---煎服,15~30g玉米须---煎服,30~60g;鲜品加量葫芦---煎服,15~30g;鲜品加量香加皮---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枳椇子---煎服,10~15g泽漆---煎服,5~10g;外用适量蝼蛄---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适量2.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煎服,9~15g;宜包煎滑石---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适量通---煎服,3~6g;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通草---煎服,6~12g瞿麦---煎服,9~15g萹蓄---煎服,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地肤子---煎服,9~15g;外用适量海金沙---煎服,6~15g;宜包煎石韦---煎服,6~12g萆薢---煎服,9~15g3. 利湿退黄药茵陈---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金钱草---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虎杖---煎服,9~15g;外用适量第7章温里药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干姜---煎服,3~10g肉桂---煎服,1~,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吴茱萸---煎服,~;外用适量小茴香---煎服,3~6g;外用适量丁香---煎服,1~3g;外用适量高良姜---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胡椒---煎服,2~4g;研末服,每次~.;外用适量花椒---煎服,3~6g;外用适量荜拨---煎服,~3g;外用适量荜澄茄---煎服,~3g第8章理气药陈皮---煎服,3~9g青皮---煎服,3~9g;醋炙舒肝止痛力强枳实---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附:枳壳---用法用量同枳实沉香---煎服,~,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1g檀香---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川楝子---煎服,~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降低乌药---煎服,3~9g青木香---煎服,3~9g;散剂每次~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荔枝核---煎服,~9g;或入丸散剂香附---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佛手---煎服,3~9g香橼---煎服,3~9g玫瑰花---煎服,~6g薤白---煎服,5~9g刀豆---煎服,6~9g柿蒂---煎服,~9g第9章消食药山楂---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神曲---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麦芽---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稻牙---煎服,9~15g;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莱菔子---煎服,6~10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鸡内金---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3g;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第10章驱虫药使君子---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久服,6~9g;小儿每岁1~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3苦楝皮---煎服,~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槟榔---煎服,3~10g;去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品优于陈久者南瓜子---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雷丸---入丸、散,15~21g;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鹤虱---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榧子---煎服,10~15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芜荑---煎服,3~10g;入丸、散,每次2~3g;外用适量,研末调服第11章止血剂凉血止血药小蓟---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大蓟---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地榆---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用,解毒敛疮多生用槐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侧柏叶---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瘀止咳宜生用白茅根---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苎麻根---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用鲜品捣敷2. 化瘀止血药三七---多研末吞服,1~;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蒲黄---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3. 收敛止血药白及---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剂,入散剂,每次服2~5g;研末吞服,每次~3g;外用适量仙鹤草---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棕榈炭---煎服,3~10g;研末服1~血余炭---煎服,6~10g;研末服,~3g;外用适量藕节---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30~60g,捣汁饮用;亦可入丸、散;4. 温经止血药艾叶---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亦炒炭用,余宜生用炮姜---煎服,3~6g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第12章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煎服,3~9g延胡索---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郁金---煎服,5~12g;研末服,2~5g姜黄---煎服,3~10g;外用适量乳香---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没药---煎服,3~10g;外用适量五灵脂---煎服,3~10g,宜包煎2. 活血调经药丹参---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红花---煎服,3~10g;外用适量附:番红花---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一般用~3g桃仁---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益母草---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泽兰---煎服,10~15g;外用适量牛膝---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鸡血藤---煎服,10~30g;或酒浸服,或熬膏服王不留行---煎服,5~10g,外用适量3.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煎服,3~10g;研末服,1~,黄酒送服;外用适量马钱子~,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自然铜---煎服,10~15g;入丸散、剂,醋淬研服每次;外用适量苏木---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骨碎补---煎服,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4. 破血消症药莪术--- 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三棱---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水蛭---煎服,~3g;研末服,~;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穿山甲---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 温化寒痰药---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天南星---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禹白附---煎服,3~5g;研末服~1g,宜炮制炮制后用;外用适量白芥子---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皂荚---研末服,1~;亦可入汤剂,~5g;外用适量附:皂荚刺---煎服,3~10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旋覆花---煎服,3~10g,布包附:金沸草---煎服,5~10g白前---煎服,3~10g;或入丸、散2. 清热化痰药川贝母---煎服,3~10g;研末服1~2g浙贝母---煎服,3~10g瓜蒌---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竹茹---煎服,6~10g;生用请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竹沥---内服30~50g,冲服; 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前胡---煎服,6~10g;或入丸、散;桔梗---煎服,3~10g;或入丸、散胖大海---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海藻---煎服,10~15g昆布---煎服,6~12g黄药子---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海蛤壳---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海浮石---煎服,10~15g;打碎先煎瓦楞子---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g;生用消痰散结;煅用制酸止痛礞石---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3g3.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一般不用去皮应用,因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控制其用量即可紫苏子---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百部---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紫苑---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款冬花---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马兜铃---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宜炙用枇杷叶---煎服,5~10g,包煎,因其叶上有毛,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桑白皮---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葶苈子---煎服,5~10g;研末服,3~5g白果---煎服,5~10g;捣碎,把壳捣烂罗汉果---煎服,10~30g;或开水泡服第14章安神剂1. 重镇安神药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磁石---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龙骨---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附:龙齿---用法、用量与龙骨相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2.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煎服,9~15g;研末吞服,每次~2g;本品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柏子仁---煎服,10~20g;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灵芝---煎服,6~12g;研末吞服~3g首乌藤---煎服,9~15g合欢皮---煎服,6~12g;外用适量远志---煎服,3~5g;外用适量;化痰止咳宜炙用第15章平肝熄风药1.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煎服,20~30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珍珠母---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牡蛎---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紫贝齿---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代赭石---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刺蒺藜---煎服,6~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罗布麻---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生铁落---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煎服,5~10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 附:山羊角---煎服用量10~15g牛黄---入丸、散剂,每次服~,一般用量~,止痉~;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钩藤---煎服,10~15g,入煎剂宜后下天麻---煎服,10~15g;研末冲服,每次1~地龙---煎服,5~10g;鲜品10~20g,化水冲服;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全蝎---煎服,3~5g;研末吞服,每次~1g;外用适量蜈蚣---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1g;外用适量僵蚕---煎服,5~10g;研末吞服,每次1~2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第15章开窍药麝香---入丸、散剂,每次~;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冰片---入丸散,每次~;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苏合香---入丸、散,~1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石菖蒲---煎服,化湿和胃 5~10g;开窍10~15g,后下;鲜品加倍第16章补虚药1. 补气药---另煎服,3~5g;挽救虚脱、益气固脱可用10~15g,最多用到30g;宜文火另煎,一般煎1小时,分次兑服;野山参多入散剂,研末吞服,每次1~2g,日服1~3g西洋参---另煎兑服,3~5g.;亦可饮片蒸后,嚼服,可研粉会加淀粉在内吞服党参---煎服,10~15g太子参---煎服,9~30g黄芪---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白术---煎服,10~15g;生用,固表止汗,燥湿利水;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山药---煎服,20~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生炒养肺肾之阴白扁豆---煎服,20~30g,量不止,可大到100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用时宜炒用草---煎服,~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中毒急救 30~60g,甚100g大枣---劈破煎服,6~15g,10~15枚饴糖---入汤剂须烊化冲服,每次15~20g蜂蜜---煎服或冲服,10~20ml,即2~3勺钢匙,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2. 补阳药---1~3g,每日2~3次,研末吞服,入丸、散剂,一般不入煎剂附:鹿角---用量5~10g,水煎服或3~5g研末服作用很弱服或锉末敷鹿角胶---用量5~15g;用开水或黄酒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不入汤剂,入丸散剂鹿角霜---用量10~25g;适量紫河车---1~2g,每日2~3g,研末装胶囊服,也可丸、散;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或一个,水煮服食淫羊藿---煎服,3~15g巴戟天---煎服,5~15g仙茅---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杜仲--- 煎服,10~15g续断---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肉苁蓉---煎服,10~15g锁阳---煎服,10~15g补骨脂---煎服,5~15g益智仁---煎服,3~10g菟丝子---煎服,10~20g沙苑子---煎服,10~20g蛤蚧---煎服,5~10g;研末每次1~2g,每日3次;浸酒服用1~2对核桃仁---煎服,20~30g冬虫夏草---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海狗肾---研末服,每次1~3g,每日2~3次;入丸、散或泡酒服海马---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3. 补血药当归---煎服,5~15g熟地黄---煎服,10~30g白芍---煎服,5~15g;大剂量15~30g阿胶---5~10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何首乌---煎服,15~30g,用量偏大,亦可入丸散剂龙眼肉---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4. 补阴药北沙参---煎服,~9g南沙参---煎服,9~15g百合---煎服,6~12g;蜜炙可增强润肺作用麦冬---煎服,6~12g天冬---煎服,6~12g石斛---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到15~30g玉竹---煎服,6~12g黄精---煎服,10~15g,但可偏大,一般用量20~30g,且临床可长期服用枸杞子---煎服,6~12g墨旱莲---煎服,10~15g,可长期服用子---煎服,10~15g;因其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桑椹---煎服,干桑椹10~15g,鲜品20~30g,鲜品无滋腻之性,晒干后干桑椹的滋腻之性增强,宜滋阴黑芝麻---煎服,9~15g;或入丸、散剂龟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鳖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可除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章收涩药固表止汗药麻黄根---煎服,10~15g;外用适量浮小麦---煎服,15~30g;研末服,3~5g糯稻根须---煎服,152. 敛肺涩肠药五味子---煎服,3~5g;研末服,1~3g乌梅---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血止泻宜炒炭用五倍子---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1~;外用以收湿敛疮,适量;研末外敷调敷或湿敷或煎汤熏洗罂粟壳---煎服,3~5g/天;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诃子---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石榴皮---煎服,3~10g;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肉豆蔻---煎服,5~10g;入丸、散服,每次2~3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赤石脂---煎服,15~20~30g;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禹余粮---煎服,15~20g3. 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覆盆子---煎服,5~10g桑螵蛸---煎服,6~10g金樱子---煎服,6~12g海螵蛸---煎服,10~15g;散剂酌减;一般1~2g/次;外用适量莲子---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芡实---煎服,10~15g,可增量至20~30g第18章涌吐药--煎服,5~10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其致吐的副作用瓜蒂---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研末~1g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胆矾---温水化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第19章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外用~;入丸、散用硫黄---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3g,炮制后入丸、散服;古时常用豆腐和硫黄同煮,煮后豆腐发黑白矾---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2g,入丸、散服蛇床子---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内服10~15g,汤剂蟾酥---内服~,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樟脑---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内服~,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土荆皮---外用适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大蒜---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内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浆服第20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轻粉---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或制膏外贴;内服每次~,入丸、散服砒石---外用适量,用量很小,不过10mg,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入丸、散铅丹---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入丸散服炉甘石---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硼砂---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3g,入丸、散服第1章解表药1. 发散风寒药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桂枝---煎服,3~9g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 滴,冲服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煎服,~9g羌活---煎服,3~9g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1g藁本---煎服,3~9g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剂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2. 发散风热药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蔓荆子---煎服,5~9g--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稍轻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淡豆豉---煎服,6~12g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第2章清热药1. 清热泻火药--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知母---煎服,6~12g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天花粉---煎服,10~15g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淡竹叶---煎服,6~9g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2. 清热燥湿药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龙胆---煎服,3~6g秦皮---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苦参---煎服,5~10g;外用适量白鲜皮---煎服,5~10g;外用适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连翘---煎服,6~15g穿心莲---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板蓝根---煎服,9~15g青黛---内服~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贯众---煎服,~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蒲公英---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紫花地丁---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野菊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漏芦---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鱼腥草---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中药是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中药名称的掌握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名称,以供参考。
1. 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虚弱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2.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何首乌又称为“黑发之首”,有养血益肝、润肠通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脱发、便秘等问题。
3. 田七(Panax notoginseng)田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伤等症状。
4.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中药中的“女性之药”,有补血调经、养颜美容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5.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具有滋补肝肾、安神益智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6.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白芍有活血散瘀、养血安神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痛经、血瘀等症状。
7. 陈皮(Citrus reticulata)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气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问题。
8. 茯苓(Poria cocos)茯苓有祛湿利水、安神益气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水肿、失眠等症状。
9. 泽泻(Alisma orientale)泽泻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益气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10. 葛根(Pueraria lobata)葛根有解表散寒、发汗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11. 熟地(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熟地具有滋阴补血、养肝益肾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等问题。
1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丹参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常用中药(150种)
常用中药(150种)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薄荷桑叶葛根柴胡升麻浮萍木贼知母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生地玄参丹皮赤芍乌梅紫草连翘蚤休红藤丁香枳壳杜仲续断山药甘草白芍当归茜草川芎丹参桃仁水蛭虎杖半夏大黄独活木瓜龟板鳖甲芡实白果莲子锁阳仙茅藿香苍术厚朴砂仁茯苓猪苓泽泻通草茵陈附子青皮木香乌药檀香佛手香附槟榔贯众白及槐花苏子桔梗百部紫菀冬花远志天麻钩藤僵蚕地龙石斛枯矾天冬儿茶玉竹鹤虱白术白薇五加皮威灵仙桑寄生白鲜皮地骨皮蒲公英女贞子板兰根土茯苓鸦胆子益母草川牛膝怀牛膝郁李仁蔓荆子天花粉夏枯草决明子地肤子高良姜白豆蔻川楝子莱菔子鸡内金桑白皮牛蒡子酸枣仁石菖蒲北沙参南沙参白芥子白附子旋覆花合欢皮何首乌巴戟天肉苁蓉益智仁破故纸骨碎补五味子山萸肉金樱子石榴皮金银花乌蛸蛇使君子苦楝皮白茅根淫羊藿海浮石鹿角霜椿根皮土荆皮合欢花棕榈炭青风藤蝉蜕衣白花蛇舌草金毛狗脊
难辨认的中药(50种)
紫苏细辛蒿本香薷地丁降香香椽诃子射干秦皮青蒿秦艽佩兰防己木通石韦萆解扁蓄瞿麦泽兰三棱莪术前胡黄精
五倍子麻黄根山豆根银柴胡谷精草龙胆草密蒙花大青叶鱼腥草青箱子海风藤络石藤马齿苋白头翁败酱草胡黄连千年健半边莲半枝莲莲子芯茺蔚子金钱草仙鹤草生地榆猫爪草旱莲草。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1.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8.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9.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0. 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11. 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12.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3.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4.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15.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16.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17.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0. 连翘:为“疮家圣药” 。
21.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22.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23.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药。
(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5.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26.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27.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
)29.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30.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31. 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
(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32. 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33.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34.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常用中药100种
常用中药100种一、人参(Radix ginseng)二、麦冬(Radix Ophiopogonis)三、黄芪(Radix Astragali)四、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五、川芎(Rhizoma Chuanxiong)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七、生地黄(Radix Rehmanniae)八、草果(Fructus Xanthii)九、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十、枸杞子(Fructus Lycii)十一、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十二、首乌藤(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十三、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十四、制香附子(Semen Biotae)十五、熟地黄(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十六、白花蛇舌草(Herba Hedyotis Diffusae)十七、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十八、淡竹叶(Folium Lophatheri)十九、白前(Radix Et Rhizoma Bletillae)二十、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二十一、荆芥穗(Herba Schizonepetae)二十二、薄荷叶(Herba Menthae Haplocalycis)二十三、千里光(Herba Violae)二十四、鳖蛇(Cucumis seudohemsleyi)二十五、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二十六、黄耆(Radix Astragali Membranacei)二十七、独活(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二十八、菊花(Flos Chrysanthemi)二十九、柴胡(Radix Bupleuri)三十、牛黄(Calculus Bovis)三十一、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三十二、芦根(Radix Phragmitis)三十三、蟾皮(Venenum Bufonis)三十四、葛根(Radix Puerariae)三十五、香附子(Rhizoma Cyperi)三十六、三七(Radix Notoginseng)三十七、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三十八、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三十九、瞿麦(Silybum marianum)四十、金银花(Flos Lonicerae)四十一、络石藤(Desmodium styracifolium)四十二、槐角(Gleditsiae Sinensis)四十三、土茯苓(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四十四、地榆(Herba Sarcandrae)四十五、白芨(Pleione bulbocodioides)四十六、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四十七、党参(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e)四十八、酸棘子(Garcinia bracteata)四十九、黄丹(Haliotis diversicolor)五十、猪血藤(Oldenlandia diffusa)五十一、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五十二、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五十三、绿茶(Camellia sinensis)五十四、杜仲(Eucommia ulmoides)五十五、枸杞(Lycium barbarum)五十六、玄参(Scrophulariae Radix)五十七、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五十八、陈皮(Citrus reticulata)五十九、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六十、鳖甲(Plastrum Testudinis)六十一、薏苡仁(Semen Coicis)六十二、白芥子(Semen Sinapis Albae)六十三、广木香(Incense Pterostyrax)六十四、熟地豆蔻(Alpiniae Oxyphyllae Fructus)六十五、大黄(Rhubarb)六十六、莪术(Zedoary Rhizoma)六十七、紫苏子(Perilla Frutescens)六十八、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六十九、延胡索(Wallicha corymbosa)七十、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七十一、菟丝子(Semen Cuscutae)七十二、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七十三、胖大海(Gordonia axillaris(Thunb.)Spach)七十四、植骨补肾丸(Wu Xing Bu Shen Wan)七十五、合欢花(Acacia farnesiana Willd.)七十六、桑螵蛸(Clitocybe clavipes)七十七、蚌壳(Concha Margaritifera usta)七十八、广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C.A.Mey)O.Kuntze)七十九、条理连翘(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八十、藿香(Agastache rugosa)八十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八十二、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八十三、金樱子(Saphora japonica)八十四、雷丸(Gromwell Root)八十五、曲直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八十六、斑蝥(Solanum nigrum Linn.)八十七、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八十八、血余糯米(Euryale ferox Salisb.)八十九、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九十、堇菜(Calystegia hederacea】九十一、木贼(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Hieron)九十二、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九十三、阿胶(Colla corii asiatici)九十四、五倍子(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九十五、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九十六、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九十七、穿心莲(Oxytropis falcate Bunge.)九十八、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九十九、桑白皮(Morus alba L.)一百、南沙萸(Fructus Corni)这是常用的100种中药,这些中药在中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
中药里的要药宜药圣药良药常用药
中药里的要药、宜药、圣药、良药、常用药1.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2.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3. 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4.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5.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6.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7.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8. 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9. 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10.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11.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12. 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13. 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14. 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15.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16.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17.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18. 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19.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20.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21.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22. 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23. 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24. 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25. 漏芦:治乳痈之良药;26. 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27.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28.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 连翘:为“疮家圣药”;30.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31.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32. 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33. 射干:咽喉肿痛常用药;34. 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35. 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36. 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37. 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38. 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39.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40. 白蔹:为水火烫伤之常用药;41. 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42. 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43. 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44. 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45. 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46. 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47. 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48.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淤血证常用药;49.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50.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51. 番泻叶: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之常用药;52. 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53. 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54.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55. 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56. 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表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57.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58. 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59. 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60.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61. 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62. 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63. 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64. 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65. 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66. 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67. 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68. 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69. 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70. 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71.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72. 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截要;73.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74. 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75. 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76. 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77. 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78.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79. 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80. 萹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81.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82. 海金沙:诸淋疼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83. 石韦:尤宜于血淋;84. 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85. 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86.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87.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88.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89. 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90. 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91. 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92.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93.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94.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95. 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96.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97. 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98.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99. 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100. 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101. 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102. 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103.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104. 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105. 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106. 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107. 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108. 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109.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110.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111.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112. 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113. 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114.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115. 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116. 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117. 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118.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119. 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120. 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121. 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122. 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123.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124.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125.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126.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127. 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128. 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129. 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130. 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131.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132.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133. 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134.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135. 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136.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137. 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138. 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139. 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140. 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141. 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142. 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143. 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144. 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145. 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症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146. 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147.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148. 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149. 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150. 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151.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2. 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153. 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154. 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155. 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156. 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157. 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158. 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159. 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160. 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161.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162. 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163. 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164. 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165.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166.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 167. 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168. 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 169.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170.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171. 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172. 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173. 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174. 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175. 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176. 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177. 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178.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179. 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180. 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181. 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182.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 183. 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184. 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185. 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186. 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187. 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188. 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189. 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 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191. 冰片:凉开之品;192. 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193. 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4. 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195. 党参:气血双补;196. 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197.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198.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199.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200.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201. 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202. 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203. 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204. 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205. 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206. 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207.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208.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209. 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210. 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211.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212. 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213. 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214.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215. 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216.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217. 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218. 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19. 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220. 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221. 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222. 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223.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224. 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225. 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226. 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227. 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228. 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229.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30. 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231. 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232. 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233. 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234. 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235. 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236. 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为佳;237. 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238. 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239. 蜂房:外科常用药;240. 升药:外科常用药;241. 硼砂: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多外用;。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
常用中药名称大全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黄精扁豆大枣甘草助阳药鹿茸紫河车冬虫夏草蛇床子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锁阳胡桃仁补骨脂益智仁杜仲续断狗脊菟丝子海马骨碎补补血药熟地首乌当归白芍桑椹子龙眼肉鸡血藤养阴药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石斛玉竹百合枸杞子女贞子龟板鳖甲发散风寒药麻黄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辛夷花苍耳子胡荽柽柳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桑叶柴胡葛根升麻蝉蜕牛蒡子淡豆豉浮萍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天花粉竹叶鸭跖草寒水石谷精草密蒙花决明子夜明砂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胡黄连龙胆草苦参白藓皮秦皮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鱼腥草蚤休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鸦胆子射干马勃山豆根土茯苓白蔹漏芦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姑垂盆草地锦草金荞麦清热凉血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地骨皮白薇银柴胡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润下药郁李仁蜂蜜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玳瑁代赭石天麻钩藤白蒺藜蚯蚓全蝎蜈蚣罗布麻羚羊角行气药橘皮青皮木香香附乌药枳实大腹皮佛手香橼沉香降真香檀香柿蒂甘松荔枝核腊梅花玫瑰花中药歌诀总结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吐血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芦荟:甘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泻下导滞;润下药:火麻仁:甘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郁李仁: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药:甘逐: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牵牛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积杀虫;大戟: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祛风湿药: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活络,定惊;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芳香化湿药: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草果:辛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利水渗湿药: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海金砂: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石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止咳;苦微寒,归肝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湿;苦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活血通经;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金钱草: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泻热通乳;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利水,止痒;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水,止痒;温里药: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寒滞肝脉致寒疝腹痛及头痛;中焦虚寒,呕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虚寒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理气药:橘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除痞消积;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川楝子: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青木香:辛苦微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辟秽,消肿;柿蒂:苦平,归胃经;降气止呃;消食药: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和中,回乳消胀;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固精止遗;驱虫药:使君子:甘温,归脾胃经;驱虫消积;苦谏皮:苦寒,归肝脾胃经;有毒;杀虫疗癣;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地榆:苦酸畏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读敛疮;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大肠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活血祛瘀药: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ZHE虫:咸寒,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续经接骨;。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按药用部位分类
01
02
03
04
全草类
以植物全草入药,如蒲公英、 车前草等。
根茎类
以植物的根或根茎入药,如人 参、黄连等。
果实类
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入药,如 枸杞子、杏仁等。
动物类
以动物全体或部分入药,如蜈 蚣、全蝎等。
按药物来源分类
植物药
矿物药
来自植物的中药,如人参、甘草等。
来自矿物的中药,如石膏、滑石等。
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 通过指纹图谱等技术手段,确保中 药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药理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阐明其 作用靶点和机制,为中药的现代化 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制定国际标准
推动中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制 定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质量标准, 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体质禁忌
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如寒 性体质不宜服用寒凉药物, 热性体质不宜服用温燥药 物。
药性禁忌
根据药物性质和功效,如 实证不宜用补虚药,虚证 不宜用攻下药等。
04
中药发展前景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提取技术
利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如超声波、 微波、超临界流体等,提高中药 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降低 生产成本。
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 瘀通经。
巴豆
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
芒硝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番泻叶
泻下通便,行水消胀。
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秦艽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许多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42种常见中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中药一:黄连药用价值: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和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口腔溃疡等问题。
中药二:当归药用价值: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贫血等问题。
中药三:人参药用价值: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肺、益气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中药四:黄芪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中药五:芦荟药用价值: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便秘、烧伤等问题。
中药六:川芎药用价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痛经、风湿等问题。
中药七:银杏叶药用价值: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功效,常用于脑功能衰退、失忆等问题。
中药八:苦参药用价值: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去螨的作用,常用于湿疹、痤疮等问题。
中药九:白术药用价值: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
中药十: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眼睛干涩等问题。
中药十一:佛手药用价值:佛手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疼痛等问题。
中药十二:丹参药用价值: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脏负荷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冠心病等问题。
中药十三:菊花药用价值:菊花具有清肝明目、解热散风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发热等问题。
中药十四:茯苓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湿疹等问题。
中药十五:荆芥药用价值:荆芥具有祛风透疹、通窍宣肺的功效,常用于感冒、鼻塞等问题。
中药十六:连翘药用价值: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喉咙痛、肠胃炎等问题。
中药十七:天麻药用价值:天麻具有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头痛等问题。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别,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以及常用的中药品种。
一、按照性味分类中药按照性味可以分为五味:辛、甘、酸、苦、咸。
其中,辛味具有发散作用,甘味具有补益作用,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苦味具有清热作用,咸味具有软坚散结作用。
常见的中药品种如下:1.辛味药:葱、姜、辣椒、桂皮、草果等。
2.甘味药:人参、枸杞子、黄芪、甘草等。
3.酸味药:五味子、鸡内金、石榴皮、乌梅等。
4.苦味药:黄连、苦参、栀子、大黄等。
5.咸味药:海带、海藻、虾皮、鲫鱼等。
二、按照归经分类中药按照归经可以分为十二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常见的中药品种如下:1.肺经:杏仁、百合、桑白皮、麻黄等。
2.大肠经:芒硝、黄连、黄芩等。
3.胃经:山楂、陈皮、半夏等。
4.脾经:白术、茯苓、党参等。
5.心经:丹参、麦冬、龙眼肉等。
6.小肠经:车前子、金银花、连翘等。
7.膀胱经:桑椹、泽泻、车前草等。
8.肾经:杜仲、枸杞子、山茱萸等。
9.心包经:桃仁、赤芍、桔梗等。
10.三焦经:茶叶、金樱子、薏苡仁等。
11.胆经:黄芩、栀子、柴胡等。
12.肝经:柿子、枸枢子、丹皮等。
三、按照功能分类中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1.清热解毒类:黄连、连翘、野菊花等。
2.祛风散寒类:防风、羌活、川芎等。
3.活血化瘀类:当归、红花、桃仁等。
4.润燥止咳类:沙参、麦冬、百合等。
5.补益类:人参、黄精、党参等。
6.安神类:黄连木香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以上是常见的中药分类方式和品种,中药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注意剂量和方法,遵医嘱使用。
常用中药大全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菊科、紫苑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龟甲亚科。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以下是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1. 阿胶:补血养颜,滋补阴血,润肺止咳。
2. 巴戟天:补肾壮阳,益精固肾,治肾虚遗精。
3. 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4. 白芷:祛风止痛,祛湿止痒,治头痛风湿。
5. 白果: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燥干咳。
6. 白鲜皮:清热利水,解毒消肿,治湿热黄疸。
7. 北沙参: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治肺燥干咳。
8. 北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治气虚乏力。
9. 北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肝胆湿热。
10. 菜豆芡实:补中益肾,利水消肿,治肾虚水肿。
11. 白蔹皮:清热解毒,治湿疹疮疡。
12. 白附子:温中下气,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
13. 栗子肉:补益元气,固精壮肾,治肾虚遗精。
14. 肉豆蔻:温肾助阳,燥湿散寒,治肾阳不足。
15. 菜椒花:祛风除湿,止痛散淤,治湿疼痛。
16. 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寒热症状。
17. 南沙参:益气补中,生津润燥,治气虚乏力。
18. 龙眼肉:补脾养胃,安神补血,治血虚心悸。
19. 草果: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治寒证腹痛。
20. 川附子:温中散寒,止痛散结,治寒疝腹痛。
21. 川穹窿: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治寒凝腹痛。
22. 肉桂:温中散寒,温经止血,治虚寒腹痛。
23. 土茯苓:祛湿利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证。
24. 徐长卿:活血祛风,消肿散结,治外伤跌打。
25. 紫河车: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治痹痛筋骨痛。
26.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痹。
27. 旋覆花:消食化湿,燥湿止呕,治湿热呕吐。
28. 若山楂:行气消食,燥湿止泻,治脾胃湿热。
29. 石膏: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治热毒病。
30. 莪朮:理气止痛,温中解表,治风寒湿痹。
31. 泽泻:清热利水,渗湿通淋,治湿热淋证。
32. 杏仁:润肺止咳,滑肠润燥,治肺燥干咳。
33. 熟地黄: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治阴虚热症。
34. 炒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常用-药引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
药引有什么作用呢?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
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
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
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
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
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
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
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
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
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
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二中药的药性之最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清热之最———石膏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生津之最———石斛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补阴之最——女贞子攻下之最———大黄凉血之最———犀角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活血之最———丹参补气之最———人参补血之最———当归补脾之最———山药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祛风之最———独活安神之最———枣仁温里之最———附子三《中药歌》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妊娠服药禁忌歌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四《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
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
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清阳。
二、清热药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
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
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秦白椿。
清热解毒银花翘,野菊公英鱼腥草,青叶板蓝黛贯众,荞麦红藤败酱草,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胆漏芦白蔹勃,绿豆鸦蛋四季青,半边地丁蛇舌草。
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
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连青蒿薇。
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降火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躁,凉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结,消瘿瘰乌珠疼解,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热肝火炎,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营卫邪,公英解毒消痈肿,乳痈肿痛功尤胜,板蓝根凉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鱼腥草解毒排脓,尤善治痰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肿痛痰壅喘,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效尤捷,生地凉血养阴津,吐衄崩中热伤阴,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功效真,丹皮凉血散瘀血,内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热止血妄行。
三、泻下药泻下苦降通大肠,积热水饮力能攘。
攻下硝黄番芦荟,润肠火麻仁郁李。
逐水遂芫牵商陆,巴豆千金子大戟。
大黄荡涤积与瘀,火毒湿热一并驱。
芒硝软化便燥结,咽痛口疮及痈结。
甘遂峻泻逐水猛,风痰痈肿亦有功。
巴豆峻下冷积水,祛痰利咽除癥癖。
四、祛风湿药祛风湿药善治痹,关节疼痛拘挛医。
祛湿散寒独灵仙,乌头蕲蛇乌梢蚕,木瓜伸筋寻骨风,路路海风松节鹳。
祛湿清热雷公藤,秦艽防己臭梧桐,桑枝稀莶丝瓜络,海桐络石穿山龙。
强健筋骨五加皮,寄生年健与狗脊。
独活风寒湿皆祛,伏风头痛下肢痹。
灵仙咸温通经络,诸般痹痛骨哽效。
蕲蛇祛风善止痉,顽痹麻风破伤风。
木瓜除湿舒筋络,湿阻吐泻拘挛瘥。
秦艽善除风湿热,黄疸骨蒸势能折。
防己疗痹兼利水,热痹水肿痰饮宜。
寄生疗痹益肾肝,痹痛正虚胎不安。
五加祛湿强腰膝,行迟水肿与痹痿。
五、芳香化湿药芳香化湿能运脾,湿阻中焦此最宜。
藿佩苍术厚朴砂,白草二蔻草果聚。
藿香化湿又解表,霍乱吐泻暑湿消。
苍术燥湿兼健脾,湿痹泄泻风寒宜。
厚朴降气除湿痰,气滞胀满喘咳痊。
砂仁化湿行滞气,中寒吐泄胎动宜。
六、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通水道,水肿淋痛黄疸消。
利水消肿茯苓薏,泽泻葫芦冬瓜皮,荠菜猪苓玉米须,泽漆蝼蛄香加皮。
利尿通淋车前子,木通通草瞿滑石,灯心地肤海金韦,扁蓄萆薢与冬葵。
退黄金钱草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
茯苓健脾利小便,痰饮水肿神不安。
泽泻渗利清下焦,水肿痰饮眩晕瘥。
薏苡渗湿兼健脾,清热排脓疗挛急。
车前通淋止湿泄,化痰明目能清热。
茵陈清利善退黄,湿温湿疹及湿疮。
金钱善除湿热黄,结石疮毒效亦良。
虎杖清热又利胆,解毒活血又祛痰。
七、温里药温里散寒附姜桂,良姜小茴吴茱萸,花椒荜茇荜澄茄,丁香胡椒里寒祛。
附子回阳善救逆,诸般阳虚及寒痹。
干姜回阳温脾肺,中寒肺饮亡阳宜。
肉桂温肾治沉寒,通经止痛火归元。
吴萸温肝降胃气,头痛寒疝呕泄宜。
八、理气药舒畅气机青陈皮,香附川楝绿萼梅,乌药薤白枳实壳,木沉檀青四香聚,佛橼荔枝柿刀豆,甘松香虫腹皮玫。
橘皮燥湿善理气,湿阻气滞痰咳宜。
枳实破气化痰积,疗胸脘痞及脱垂。
木香善行脾胃气,脘胀胁痛痢里急。
香附疏肝调经脉,肝气郁滞女科帅。
沉香行气散阴寒,降逆止呕肾虚喘。
九、消食药消化食积楂曲麦,内金矢藤谷芽莱。
山楂消化肉食积,治胸腹痛能化瘀。
麦芽消化米面积,回乳消胀解肝郁。
莱菔消食兼理气,食积胀满痰喘宜。
内金消积化结石,各种食积及滑遗。
十、驱虫药使君槟榔苦楝皮,雷丸鹤虱与芜荑,榧子鹤芽南瓜子,驱杀肠虫功效奇。
使君子驱虫消积,治蛔虫疳积可取。
苦楝皮杀虫疗癣,蛔蛲钩皆有效验。
槟榔驱虫善治绦,消积行气利水好。
十一、止血药止血药善治出血,不论虚实与寒热。
因热地榆大小蓟,槐柏苎麻茅羊蹄。
化瘀止血茜三七,蒲黄降香石花蕊。
收敛止血鹤白及,紫珠棕藕猬血余。
温经止血炮姜炭,灶土陈艾疗虚寒。
大蓟善治热出血,散瘀解毒消痈结;小蓟凉血兼消痈,血淋尿血尤多用。
地榆收敛性寒凉,下焦出血及烫伤。
三七化瘀善止血,内外出血痛伤跌。
茜草凉血化瘀血,通经疗伤止出血。
蒲黄化瘀止血好,血淋心腹痛尤妙。
白及止血靠敛涩,咳吐呕血及皲裂。
炮姜味涩善治中,阳虚出血寒泻痛。
艾叶温肾暖胞宫,虚寒崩漏与胎动。
十二、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除瘀血,止痛消肿调经脉。
活血止痛延胡芎,郁金乳没姜黄灵。
活血调经牛丹参,桃红益母泽兰凌,血藤月季王不留,妇女经产血瘀优。
活血疗伤铜虫,苏木血竭刘寄奴,马前儿茶骨碎补,续筋接骨消肿痛。
破血消癥三棱莪,山甲水蛭虻班蝥。
川芎行气血祛风,经产瘀滞头痹痛。
延胡行气血止痛,疗心腹瘀滞诸痛。
郁金活血又行气,凉血利胆清心宜。
丹参活血善调经,凉血消痈心神宁。
红花活血调经脉,瘀血诸痛斑暗色。
桃仁通经破瘀血,润肠消痈兼止咳。
益母经产为要药,瘀血水肿皆良效。
牛膝通经补肝肾,瘀血火热皆下行。
虫破血疗瘀癥,续筋接骨伤科用。
自然铜散瘀止痛,骨折筋伤有妙用。
马前通络止痛强,顽痹肢瘫及跌伤。
莪术破血又行气,癥瘕积聚与食积。
山甲通经善消癥,下乳消肿且排脓。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荚花旋覆,白前前胡桔二贝,瓜蒌三竹黄沥茹,大海黄药瓦楞礞,浮石蛤壳藻昆布。
止咳平喘杏冬花,苏子百部矮地茶,紫菀兜铃桑白杷,葶苈白果洋金花。
半夏辛温燥湿痰,散结消痞治呕眩。
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脓利喉咽。
川贝化痰又润肺,燥痰热痰及瘰疬。
浙贝化痰散郁结,热痰瘿瘤瘰疬解。
瓜蒌清肺化热痰,宽胸散结通大便。
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润肠道通大便。
苏子降气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难。
百部润肺治诸咳,灭虱杀虫蛲滴疥。
桑白泻肺治热喘,利水消肿治肿满。
葶苈泻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饮停积。
十四、安神药重镇安神朱砂磁,琥珀龙骨与龙齿。
养心安神柏枣仁,远志合欢夜交藤。
朱砂解毒清镇心,惊悸不眠神不宁。
磁石安神镇心肝,聪耳明目定虚喘。
龙骨镇惊安心神,固涩平肝治眩晕。
酸枣仁养心益肝,疗血虚不眠多汗。
远志开心窍祛痰,健忘癫痫及咳痰。
十五、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代赭石,石决珠母紫贝齿,牡蛎蒺藜罗布麻,眩晕头痛正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