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自检表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fc3d5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f.png)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猪群健康和畜牧业产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科学的防控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措施,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
一、健全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管理,实施严格的进口和贸易要求,加强对疫情的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
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并落实宣传教育措施,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
二、加强边境检疫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猪只和猪产品的交易和运输途径。
因此,加强边境检疫是防止非洲猪瘟输入的关键一环。
应加强对进出口的猪、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严格执行检疫规程和要求,确保病毒不会通过贸易渠道带入国内。
此外,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和协商,共同推动区域范围内的检疫措施,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
三、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对于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加强生猪和饲料的管控,确保无病毒的猪和饲料进入养殖场。
此外,养殖场需要做好隔离设施的管理,加强内外物品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四、加强动物运输管理动物运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病毒通过动物运输的方式传播,应加强对运输车辆和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卫生条件良好,禁止无证运输猪和带病猪的情况发生。
同时,对于长途和跨境的猪运输,应设立检疫检查站,对猪进行检疫和鉴定,确保运输的猪无病毒。
五、加强兽医服务和养殖户培训兽医服务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同时,针对养殖户,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养殖管理,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六、灭杀病毒的合理措施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灭杀,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a977f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1.png)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并蔓延,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
1. 提高防疫意识
提高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他们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认
识和掌握疫情预警和控制技术。
2. 实施疫苗接种
疫苗是防治非洲猪瘟的关键手段之一,各国要加强疫苗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在生
猪养殖区开展疫苗接种,以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率。
3. 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通过健全国家动物检疫体系,实施全面、严格的检疫制度,对外来猪类及猪产品进行
检疫和审批,防止非洲猪瘟通过“水果”、污染的餐厨垃圾和非法贩运等方式进入本国。
4. 实施隔离措施
在非洲猪瘟疫区实行动物隔离措施,减少瘟疫的传播,同时提高猪场集中管理的管理
水平,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保护能力,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5. 做好饲料卫生管理
饲料卫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饲料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严格饲料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污染、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6. 加强疫情监测
要对疫情高发区域的猪场和野生猪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
开展有效的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7. 强化信息公开和宣传
加强疫情信息的公开和宣传,提高公众和畜牧业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总之,非洲猪瘟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防疫意识和应
急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维护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非洲猪瘟日常排查表、疑似非洲猪瘟疫情信息采集表、非洲猪瘟疫情快报信息采集表
![非洲猪瘟日常排查表、疑似非洲猪瘟疫情信息采集表、非洲猪瘟疫情快报信息采集表](https://img.taocdn.com/s3/m/9d86bb9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4.png)
附录A(资料性)非洲猪瘟日常排查表A.1养殖环节
表A.1养殖环节日常排查表
A.2交易环节
表A.2交易环节日常排查表
最近死亡病例时间
A.3屠宰环节
表A.3屠宰环节日常排查表
A.4无害化处理环节
表A.4无害化处理环节日常排查表
A.5巡查环节
表A.5巡查环节日常排查表
附录B(资料性)疑似非洲猪瘟疫情信息采集表
表B.1规定了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时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表B.1疑似非洲猪瘟疫情信息采集表
备注:附录c(规范性)非洲猪瘟疫情快报信息采集
表
表C.1规定了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需快报的信息内容。
表C.1非洲猪瘟疫情快报信息采集表。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6e812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76.png)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标准应对突发疫情,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标准》等,结合目前在疫情处置工作中暴露的问题,特采取以下措施:一、疫情监测排查〔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所辖行政区域内所有生猪养殖场〔户〕、生猪交易市场、公路检查站、生猪屠宰场及无害化处理等场点,查看有无生猪死亡、有无饲喂泔水、有无从疫区及高风险区调运生猪情况。
协调林业部门开展野外巡查巡护,及时掌握野猪是否异常死亡现象。
〔二〕疑似病例判断标准。
凡猪群符合下述流行病学、临床病症、剖检病症标准之一的,均视为非洲猪瘟疑似病例。
1.流行病学标准①已经按照程序标准免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苗,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依然较高的;②饲喂泔水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③调入猪群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
符合上述三条之一的,视为符合流行病学标准。
2.临床病症标准①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②皮肤发红或发紫的;2③出现高热〔40.5-42℃〕或结膜炎病症的;④出现腹泻或呕吐病症的;⑤出现运动失调病症的。
符合第①②两条,且符合③④⑤条之一的,视为符合临床病症标准。
3.剖检病症①脾脏异常肿大〔两倍甚至以上〕、易碎;②脾脏有出血性梗死;③下颌淋巴结出血;④腹腔淋巴结出血。
符合第①条或其余所有3条的,视为符合剖检病症标准。
经县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可邀请专家〕对照标准符合送样条件的,及时按照《非洲猪瘟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送样检测;不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按照其他疫病防治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二、标准采样1.样品采集。
发病猪或病死猪采集脾脏〔首选〕、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临床无发病病症猪,可采集全血,生猪产品可采集靠近血管较丰富的组织或者骨髓。
样品采集由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
具体采样要求见《非洲猪瘟防治技术标准》。
2。
.样品送检。
所有疑似病例送检前需要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逐级书面报告省防控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3879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d.png)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
1. 增加防疫意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认识,提高养殖人员、兽医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2. 强化进口动物检验:加强口岸检验,对进口猪、猪肉等产品开展全流程检疫和监管。
3. 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立疫病监测、报告和应急机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
4. 控制野猪传播:加强对野生猪和家养猪的管理,防止它们的接触交叉感染。
5. 根据情况灵活控制交通:根据不同的疫情情况和地域特点,采取灵活的交通管控措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6. 限制猪只流通:控制猪只从一个地区向他区跨境流通和转运途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7. 对死猪进行安全处置:加强死猪处置,防止病毒通过死猪传播。
8. 加强猪场消毒:猪场、交易市场、屠宰场、车辆运输和人员接触设施等场所进行严密消毒。
9. 严格把关猪舍内外环境: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做好卫生管理,杜绝病毒入侵。
10. 加强猪只免疫:对养殖场的猪进行规范免疫,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疫情风险。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c972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c.png)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疫病,对猪类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疫区外保护。
针对非洲猪瘟疫病的流行,疫区外保护是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需要建立完善的疫区和非疫区的隔离带,并加强对边境交通和物资运输的监管。
还应加强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疫情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体系,通过对养殖场、集市和屠宰场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同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鉴定。
对于新发现的病例,要进行紧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场应加强消毒措施,定期清洁猪舍和设备,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防止感染非洲猪瘟的传播。
要加强养殖场的畜禽管控,避免病区和健康区的交叉感染。
第四,加强动物禁止违法行为的监管。
非洲猪瘟的传播与野猪的滋生和传播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野猪活动的监测和管控。
禁止非法猪肉和饲料的流通和交易,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猪场、屠宰场和市场的监管,防止病猪和非法交易的流通。
第五,提高宣传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养殖户、兽医人员和养殖管理者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加强技术指导和疾病防控知识的传递,提高养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疫区外保护、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动物禁止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提高宣传教育和培训。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综合措施的共同推进,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猪类养殖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非洲猪瘟的十大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十大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a569074693daef5ff73d06.png)
非洲猪瘟的十大防控措施作者:尤秀花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5期尤秀花/ 河北省行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由于目前没有非洲猪瘟疫苗进行有效的免疫防控,因此仍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一旦发生,生猪养殖行业将造成极大损失。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非洲猪瘟防控。
1. 搞好生猪疫情排查目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进行预防。
疫情排查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排查范围包括辖区内所有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做到不漏场、不漏村、不漏户、不漏畜,力求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2. 加强现场巡查每天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生猪交易市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开展现场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生猪屠宰场驻场官方兽医要严格做好待宰生猪的检视,对屠宰后的生猪重点观察其脾脏、淋巴结。
在巡查中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及时上报当地农牧主管部门。
3. 强化生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密切关注跨地区调入当地生猪情况。
从严落实落地报告和隔离审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加大检查力度,对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物,督促车辆消毒。
4. 从严屠宰企业自检屠宰企业对进场的生猪进行非洲猪瘟快速抽检,对屠宰的生猪实施批批自检,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禁止肉品出场,连同阳性批次的猪肉、猪血及副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扑杀所有待宰圈生猪。
对屠宰车间和相关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 加强运输车辆管理所有运输车辆必须彻底清洗干净,然后使用有效消毒药消毒灭源。
运输生猪必须使用经过清洗消毒的车辆,病死猪运输车辆必须清洗消毒干净后,方可离开无害化处理厂,严防病毒传播。
6. 做好养殖场饲养管理生猪养殖场(户)要合理科学饲养,保障猪只的营养需求,提高自身免疫力。
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9a9e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0.png)
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类极具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采取科学的生物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控措施,以帮助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
一、严格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一环。
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时观察猪只的状况,对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及时报告给相关疾病防控部门。
监测的重点包括猪只的发热、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猪圈内疑似死亡猪只的尸体变化。
二、加强农业检疫工作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病毒带菌动物、污染的物体和病原体气溶胶传播。
因此,在农业检疫工作中应加强对猪只、饲料、养殖工具、车辆等物体的查验和监管,及时发现并隔离带菌的物体。
三、病猪无害化处理对于疫情异常、猪只怀疑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猪对其他猪只传播病毒。
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埋葬、消毒等,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操作。
四、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每天对猪圈进行清理、消毒和通风,以保持养殖环境的良好卫生状态。
另外,固定时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定期更换消毒剂,能够有效减少病毒在养殖场内的存活和传播。
五、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养殖场的运作,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管理制度包括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管理、饲料原材料的检验和消毒、养殖工具的定期维护和清洗等。
此外,应定期组织养殖员培训,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六、加强动物禁止进口和出口管理严格控制动物的禁止进出口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港口、机场等关口的疫情监控,对禁止携带或运输有关动物进行严格检疫。
此外,还应加大对非洲猪瘟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口的限制力度,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需要全体养殖户、相关从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西畴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查记录表.pdf
![西畴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查记录表.pdf](https://img.taocdn.com/s3/m/0ba6b2785901020207409cc5.png)
检查材料包括:政府文件、有关部门文件、 动物检疫证明出证记录;监督检查记录等资 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新闻报道、养殖 档案等生产记录材料,并开展现场督查。
□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通环节动物产品监管; □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开展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是否督促生猪屠宰场 (点)落实查物验证、 待宰静养、 产品检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乡 (镇 )人民政府是否对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是否安排专项经费; □是否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各部门是否按责任分工开展防控工作; □防控人员是否满足防控工作需求; □是否组织开展辖区内部工作督导检查;
□是否各环节生产经营者落实好防疫主体责任, 落实有关防疫要求。
了解并
□是否成立防控应急指挥所;
(二)积极做好舆论引导
(三)宣传告知情况
□餐厨剩余物监管要求是否宣传告知到位; □餐厨剩余物的收集、运输、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开展专项检查; □是否存在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情况; □是否对排查出、 群众举报、 部门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置。 □是否关注市场供应; □是否采取措施保障供应。 □是否对舆论进行监测; □是否主动正面宣传; □是否广泛宣传普及科普知识; □相关环节经营者是否了解相关知识。 □防控政策、措施是否宣传到位; □防控告知书、承诺书、明白纸、移动监管告知书发放 宣传是否实行全覆盖、双签字; □是否开展生猪承运车辆备案宣传。
检查材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监测排 查文件、记录、报告;养殖档案等Fra bibliotek关生产 记录材料。
□现场检查情况是否与监测排查记录一直。 □是否有活猪运入疫情发生省份; □是否按要求关闭辖区内生猪交易市场; □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调运情形; □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有关疫区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本地; □是否存在对运输途中发现异常情况的进行劝返的情 况; □是否建立完善生猪承运车辆监管制度; □是否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制度, 严格开展辖区内生猪调 调运车辆监管备案工作。
非洲猪瘟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c397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7.png)
1 临床症状非洲猪瘟有着短暂的2 ~ 9d 的自然感染潜伏期,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发病时体温骤高,最高可达41℃,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大约4d。
病猪在死亡前48h 会发生体温下降的症状。
其他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不爱行动、咳嗽、耷耳,其中腹部、臀部、四肢、耳朵等多出部位出现紫红色血斑,同时伴随便血及粘液,连续呕吐等症状。
母猪还会伴随流产症状。
如果病发后2 ~ 4d 内持续高温,并食欲不振、体虚无力,呼吸脉搏等加快,伴随呼吸困难,之后发生降温,伴随粘液脓性结膜炎和呕吐等症状,则可初诊为非洲猪瘟。
取血样实验室检测,可发现白血球、淋巴球数量少50%,最低时可下降至40%,在体温高温段有明显的贫血症,之后病猪发生死亡,即可确诊为非洲猪瘟。
解剖病死猪,可见血管发生血栓或坏死症状,腹膜、胸膜、心膜等多处脏器膜发生黄色或血色充血症状,肾脏、肠胃、心脏发生水肿、包血及不同程度出血等症状。
2 诊断要点2.1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凭借不同类型非洲猪瘟的临床特征判断,可作为初诊的依据。
根据猪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治疗,并对病死猪进行解剖。
解剖后如果临床症状与非洲猪瘟一致,则可确诊为非洲猪瘟。
2.2 实验室诊断2.2.1 病毒分离诊断采集活体猪血及病死猪病灶器官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检测。
2.2.2 免疫电泳试验采集病猪的血清加入抗原中,血清出现白色线状或沉淀,则为非洲猪瘟。
2.2.3 白细胞吸附试验需要采集病猪血液或组织物置于白细胞中在37℃的环境下培养,如出现如玫瑰花状或桑椹体状则表明为非洲猪瘟。
2.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的A 值大于0.3 时,则表明为非洲猪瘟。
2.2.5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病猪的血浆提取物在生长有Vero 细胞的玻璃片上进行对比,出现荧光团时表明测试血浆为非洲猪瘟。
3 有效的防控措施3.1 加强养殖管理鉴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较多,因此养殖人员要加强养殖管理,切断一切可能发生的传播途径。
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及其物品要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及消毒管理。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b08b6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于猪类之间,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造成重大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畜牧业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国际间的畜牧业贸易中,非洲猪瘟也是一个引起重视的问题。
1.病毒传播速度快: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源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等途径。
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持久性,只需很少数量的病毒就可以导致大规模感染。
2.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疫苗: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非洲猪瘟,也没有可用的疫苗来预防感染。
这使得疫情的控制和防范更加困难。
3.残留病毒的威胁: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可以长时间存活,残留病毒的存在增加了疫情爆发的风险。
此外,病症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但病毒仍存在于宿主体内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控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制定疫情报告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从疫区运输的猪只的监控,减少疫情的扩散。
2.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设立合适的隔离区域,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
对养殖场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防止病毒的传播。
3.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兽医服务和卫生监管体系,加强对养殖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严格禁止非法销售、交易和运输疫区猪只及其制品,对违规行为进行重罚和追责。
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检测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提高防控能力。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养殖户、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普及疫情知识和防范技能。
提供合理的养殖指导,帮助养殖户预防疫情,减少经济损失。
除了以上措施,政府也可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殖户遵守防控规定,提高防护设施的水平。
非洲猪瘟防控20条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20条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e9c90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2.png)
健康养殖·防控畜牧业环境 2020.1774摘 要:非洲猪瘟与猪的其他传染病不同,其传染性强,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猪一旦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
本文将从管理、环境、人员、饲料、车辆运输、疫情处置等方面来探讨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从而保障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措施1 猪场封闭管理生猪养殖场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场区;严禁饲料车、贩运动物车辆进入场区;严禁兽医诊疗人员无防护措施进入场区从事诊疗活动;严禁兽医诊疗人员携带和使用场外诊疗器具;猪场内不得散养猪、禽、犬等动物。
2 做好消毒灭源猪舍及周围环境每周消毒一次,消毒达到中等雨量;开展灭蚊蝇、灭鼠、灭吸血昆虫(蜱)工作;及时处理粪便污水,粪便污水铺洒石灰、搅拌后经生物发酵处理后运出场外(未经处理不得运出);猪场大门、猪舍门口设消毒池或消毒垫,进出猪舍应彻底消毒。
3 加强车辆管理接近场区的车辆一律在消毒区消毒,对进入场区的运饲料、运猪车要严格消毒,未经消毒的车辆不得入场。
4 严格生猪调运监管严禁从疫区省份或地区(高风险区)调运生猪,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
确需引进种猪的,严格执行种畜调运监管报批报检制度,引进前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批,未经报批或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引进;县境外引进的猪必须持有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违反规定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5 严把饲料关使用添加有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的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饲料,不得到发生可疑疫情的地区购买饲料原料。
6 严禁泔水喂猪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或自家泔水喂猪,严禁饲养垃圾猪。
7 落实生物安全措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规模养殖场周边散养户逐步弃养、退养,构建养猪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严禁社会诊疗人员进场从事诊疗活动,确需诊疗的,诊疗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鞋套,且使用猪场内部诊疗器械;加强猪场隔离措施,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西畴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查记录表
![西畴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查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4c3b8630a76e58fafab003f4.png)
□是否各环节生产经营者落实好防疫主体责任,了解并落实有关防疫要求。
检查材料包括:党委、政府会议纪要、领导批示、责任书或其它有关材料;影像资料、新闻报道;养殖档案等有关生产记录图片资料。
(二)对防控和处置工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
□是否成立防控应急指挥所;
□指挥部设置和运转是否科学有效。
检查材料包括:政府文件、有关部门文件、动物检疫证明出证记录;监督检查记录等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新闻报道、养殖档案等生产记录材料,并开展现场督查。
(二)加强生猪产品流通加工监管
□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通环节动物产品监管;
□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开展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是否督促生猪屠宰场(点)落实查物验证、待宰静养、产品检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是否存在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情况;
□是否对排查出、群众举报、部门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置。
检查材料包括:政府文件;工作方案;相关文件;有关会议纪要,宣传告知材料,表册、专项检查排查情况,承诺书签订情况,并开展现场督查。
四、统筹做好生猪生产、肉品供应和舆论引导工作情况。
(一)切实做好生猪生产供应保障
□是否关注市场供应;
□市场监管部门是否督促市场开办方和食品加工场落实入场查验制度(查看屠宰检疫合格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检查材料包括:政府文件;监管方案;监督检查记录等资料,并开展现场督查。
(三)建立泔水等餐厨剩余物全链条监管机制
□餐厨剩余物监管要求是否宣传告知到位;
□餐厨剩余物的收集、运输、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开展专项检查;
(二)全面加强疫情追溯和监测排查
□是否开展疫情地生猪输入情况及其产品进行追踪溯源;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现场检查表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现场检查表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7278d6a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5.png)
被检查单位(盖章):
生产地址:
食品生产许可证:
负责人签名联系电话检查人及日期
W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是
否
1
生猪产品原料采
购、生产情况
购进的生猪产品原料是否来自定点屠宰厂(场)。
2
是否购进来源不明的生猪产品。
3
是否批批查验生猪产品的“两证两章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报告)。
4
购进的进口生猪产品是否应附有合法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5
生猪产品原料的进货查验记录是否完整(生猪产品原料的产地、数量、进货日期、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
6
是否采购没有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报告)及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
7
是否对生猪产品原料批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并做好记录(可自检,可委托送检)。
8
生猪产品原料是否有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9
生猪产品原料中检出非洲ຫໍສະໝຸດ 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是否按要求落实相关处置措施。
备注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a62c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a.png)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猪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业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ASF属于禽流感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通过病毒携带的蚜虫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病猪排泄物、血液、肉类和饲料等途径感染其他猪。
在疫情期间,猪场的交通流量、猪只密度等因素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染风险。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出现高热、抖动、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结膜炎和体表出血等症状。
3.慢性型:病变缓慢,往往出现体重下降、皮毛变硬、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猪场管理:定期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减少猪只密度、注意隔离新入场的猪只等。
2.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疫隔离、病例报告等。
3.扩大兽医监管力度:加强检疫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力度。
4.统一杀病体处理方式:及时处理死猪、杀病体,严禁私自出售或处理。
5.提高养猪业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养猪业人员了解ASF的病情及防控知识,增强预防意识。
6.严格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控体系,打击非法交易、禁止走私猪只等非法交易。
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https://img.taocdn.com/s3/m/e1e8e01b7c1cfad6195fa7eb.png)
生猪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率高,可达100%,对养猪业危害严重。
本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仅感染家猪和野猪,不感染人。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媒介昆虫软蜱叮咬传播。
各生猪养殖场户要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认真落实“九要九禁止”等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全面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九要”:一要对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二要对猪群实行全进全出,不得混群补栏;三要严格落实补栏隔离管理制度,引进生猪必须隔离观察;四要有生产区专用全套工作服和鞋靴,人员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五要防疫注射每回更换针头;六要生产区每天消毒一次,场区每周消毒一次,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严格消毒;七要在调运生猪前申报检疫,出售生猪时远离生产区再装车;八要动员周边养猪户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九要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九禁止”:一是禁止从高风险区调入生猪;二是禁止猪场饲养员频繁出入场;三是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四是禁止养殖场(户)、养殖小区饲养员串场;五是禁止多舍共用饲养、清扫等工具;六是禁止餐厨废弃物(泔水)喂猪;七是禁止使用猪血粉等猪源性饲料喂猪;八是禁止从发生疫情省份及其周边省份购进饲料及原料;九是禁止随意处置病死猪、粪污等废弃物。
各养殖场户要严格按照我省非洲猪瘟防控部署和明白纸的要求,自觉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因不落实防控责任,不履行防控义务等,造成非洲猪瘟传入传播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罚,且一律不得享受国家任何补助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设立消毒通道、外更衣室、沐浴室、内更衣室,进入人员执行进大门时的消毒、沐浴、更衣程序;如非必要,除统计、生产线技术员、仓管、兽医、饲养员以外的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
3、人员流动
非本厂人员
除非必要,非本厂人员严禁进入猪场大门,如果必须进入,需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离场时更换下来的工作服、雨靴即刻以消毒液浸泡;非本厂人员只允许进入办公区,本场人员不得与外部人员握手、递烟等接触行为,外部人员离场后,其所接触过的物品如茶具、座椅等需经过消毒处理;
外生活区、内生活区、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雨靴需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员工在不同的区域穿相应颜色的工作服;凡穿过后更换的工作服,由后勤人员及时以消毒液浸泡后洗净晾干备用;
2、生活区、生产区
外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食堂、后勤人员宿舍,外生活区人员,穿戴不同颜色工作服、雨靴
内生活区
内生活区是仓管、统计、生产线技术员、兽医及饲养员居住生活的场所,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和雨靴;内外生活区之间设立消毒通道、外更衣室、沐浴室、内更衣室,进入内生活区的人员执行进大门时的更衣消毒程序;出内生活区后,穿戴过的内生活区工作服、雨靴即刻丢入消毒液中消毒处理,由统计员负责衣物的清洗,晾干保存备用;除非必要,外生活区人员不得进入内生活区;
4、物资进入
药品、疫苗
药品、疫苗等生产资料入场在外更衣间设置的熏蒸箱中熏蒸处理后,移入外生活区去掉外包装后再移入内生活区更衣室熏蒸箱中臭氧熏蒸处理后方可入库;
生活用品
所有员工需外购的生活用品皆由后勤人员代购并做熏蒸处理后发给员工;采购的蔬菜、肉类在入场后第一时间连同外包装袋以浓度为5毫克/L的臭氧水浸泡10分钟(必须确保所有物品表面接触臭氧水);禁止外购猪肉及其所有与之相关的猪肉制品;
更衣与沐浴
消毒通道一端设置外更衣室、沐浴室、内更衣室,进入猪场人员需将衣服留在外更衣室,然后沐浴、在内更衣室更换猪场工作服;外勤人员穿过的工作服,在出厂时脱掉即刻丢入消毒液中消毒处理;外更衣室内设置臭氧机和熏蒸箱,员工的衣物、携带的物品需在臭氧浓度为40毫克/立方米的熏蒸箱中熏蒸30分钟以上;
工作服
10、场内外消毒
场外消毒站
条件较好的猪场在距离猪场3公里处设立消毒站,所有到猪场的车辆需经消毒站消毒方可靠近猪场,车辆到猪场后须再一次消毒。没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委托附近洗车点完成消毒。猪场排专人负责此事项
院墙外消毒
2%烧碱液每周两次
场内消毒
生活区场地和生产区道路、地面用10%石灰乳,必要时再加2%烧碱;办公室、食堂、宿舍、生产区消毒通道内外更衣室用2%烧碱;洗手消毒和生产区消毒通道内消毒池用皮肤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或过氧乙酸;
后勤人员
后勤人员禁止进入内生活区和生产区;
办公人员
除非必要,办公室人员不得进入内生活区、生产区,凡进入内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消毒、沐浴、更衣程序;
生产一线人员
除非必要,仓管、统计、生产线技术员、兽医及饲养员等生产一线人员不得进入外生活区;生产一线人员不得进入粪污处理区、死猪处理区;粪污及死猪处理区由专人负责处理;
外来生物防治
通向场外的排污、水洞口放置栅栏,以防外来动物入侵,包括野猪、犬、猫等;全场定期灭蚊、蝇、虫;全场定期投放安全型鼠药灭鼠;(此项工作尤为重要!)
9、水的处理
臭氧的应用
将猪场饮用水蓄水分为蓄水塔和饮用水塔。井水泵入蓄水塔后,经臭氧混合泵混合臭氧后再注入饮用水塔,使每升水含臭氧量达到5毫克以上,确保饮用水无菌、无病毒。
猪只载体消毒
用1:200—400浓度的复合醛喷雾消毒每周1-2次;
空舍消毒
尽量做到一栋猪一次性销售清空,彻底清洗,干燥后以2%烧碱消毒。在第一次消毒干燥后,再用10%的石灰乳+2%烧碱混合液喷洒墙壁、地面。关闭门窗一周后再用;
工具消毒
粪车、场内拉运车辆使用后以2%烧碱即时清洗消毒干燥备用;铲粪、其他用于做卫生的工具用后即时以2%烧碱液清洗消毒;凡与烧碱液相关的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止烧碱液烧伤眼膜;
死亡猪的处理
死亡猪只集中存放,并由专门人员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7、猪粪的流动
净道与污道
生产区设置净道与污道,两道如有交叉处需设置消毒池,消毒池的消毒液每日更换;净道用于人行和饲料运输,污道用于运输粪便,病、死猪。
水冲式清粪
设置密封排污道
干清粪
干清粪车辆走污道,每天及时清理污道;
粪污处理场地
由专人负责,禁止生产区人员进出粪污处理区;定期以杀虫剂灭除苍蝇;
内部生产用车辆禁止出厂,并在使用前后经消毒液清洗消毒后停放;
饲料消毒设施
饲料熏蒸仓配备产量为50g/小时的臭氧消毒机,所有进入的饲料需经浓度为30毫克/立方米的臭氧进行熏蒸消毒60分钟方可入库;
6、猪只流动
外部车辆
拉运生猪的外部车辆在距离猪场3公里以外进行消毒液清洗后方可靠近猪场,在猪场大门外需再一次消毒,方可停放,禁止外部运输车辆进入猪场;
员工离场回场
离场后回场员工进大门后在外更衣室将衣物脱去即刻丢入消毒液浸泡,所携带的物品(包括换洗衣物)需经臭氧熏蒸后处理方可带入生活区;所有离场回场员工需在外生活区隔离宿舍隔离72小时以上;
员工离场后的行为规范
所有离场后的员工尽可能不要去菜市场、猪肉摊位处、屠宰场;不得食用猪肉及与猪相关的所有制品;严禁去其他猪场;
内部车辆
内部生产用车辆禁止出厂,并在使用前后经消毒液清洗消毒后停放;
内部猪只转移
设置专用赶猪通道与各舍相连,每栋圈舍出口皆设置消毒池,猪只在出舍时皆踩过消毒液,并在赶猪通道中以消毒液载体消毒方可移入其他圈舍;
猪的销售
装猪台口设在院墙外,欲猪只通过专用赶猪通道赶至装猪台;严禁参与销售的人员与外部运猪车辆、人员有任何形式的接触;禁止销售的猪只反向流动;销售完成后需对所有参与人员及装猪台进行就地消毒处理;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自检表
、
主要事项
事项分类
应采取的措施
1、门岗
大门
大门前设置宽3.5-4米、深25-30厘米的消毒池;以3%烧碱液做为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
消毒通道
大门一侧设消毒通道,通道内安装“S型走道”,并配置喷雾消毒设备,地面建有浅消毒池或铺设消毒垫并备有洗手消毒盆、毛巾,消毒池(盆)每天更换一次,消毒垫每天清洁一次,任何人必须经消毒通道消毒、洗手后方可进入外更衣室品等需经消毒液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
5、饲料流动
仓库
仓库应设在院墙一侧,朝院墙外的一侧设置卸料后门;仓库与卸料后门之间设置饲料熏蒸仓;
外部运输车辆
运输饲料的外部车辆在距离猪场3公里以外进行消毒液清洗后方可靠近猪场,在猪场卸料后门处
需再一次消毒,方可靠近饲料仓库卸料;
内部转运车辆
8、外来生物控制
围墙外围环境
保持院墙外3-5米无杂草,定期以杀虫剂对周边除虫处理、定期以消毒液喷洒消毒;
生产区内部环境
清除猪舍周边所有杂物;定期清除栋舍间的杂草,并定期以杀虫剂做除虫处理;生产区道路及环境每周消毒2次;
圈舍处理
尽量做到一栋猪一次性销售清空,彻底清洗,干燥后消毒备用;消毒干燥后再用10%的石灰乳+2%烧碱混合液喷洒墙壁、地面。间隔一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