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学习笔记
新《劳动法》学习心得(精选5篇)

新《劳动法》学习心得(精选5篇)新《劳动法》学习心得篇1现如今劳动法在劳动者的心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今天我想谈谈关于劳动法的一些问题.我们每天都在通过自己的辛苦和汗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着财富,国家为了给我们这些劳动者提供正当的保护而特别颁布了《劳动法》,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真正知道它有多少内容呢,我的答案是:很少。
正因如此,才会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会因此蒙受本该能够避免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首先国家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才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充分的说明了国家制定本法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全体的劳动者能够得到相应的正当待遇,从而体现出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且间接的保障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又能促进个人的人生价值创造,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再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此条充分的显示出了本法的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态度,人人是平等的,正当的劳动是受人尊敬的,其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为我们指明了争取自己正当权益的方式,争取正当权益的地点,另外它也规定了我们劳动者应当去做的,劳动者并不仅仅是只享受我们应得的权力,同样拥有我们所应承担的义务,平等是双方面的,只有互相理解、尊重、支持才能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一切方面。
再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什么能够是永生不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有新的一套关系来取代它,所以此规章制度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着相应的调整,这一切都显示着国家的深思熟虑和为人民负责的原则。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学科,主要涵盖了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工资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下面是我在学习劳动法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雇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1.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等,以及劳动者的姓名、住址等;2. 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3.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地点;4.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规定每天工作的时间、休息和休假的安排等;5. 工资和福利待遇:包括工资标准、薪资支付方式以及其他福利待遇;6.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条款:比如劳动者的工伤保险、社会保险以及劳动保护等;7.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规定了双方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条件。
二、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应当通过协商解决的方式达成一致,解决纠纷;2.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结果具有强制力;3. 仲裁解决:如果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仲裁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4. 诉讼解决:如果仲裁也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工资保障工资保障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2. 工资支付方式:工资可以按月支付、按周支付或者按日支付等,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资;3. 工资的计算方法:工资的计算方法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4. 工资延迟支付的违约金:用人单位延迟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支付违约金;5. 工资的保密原则:用人单位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工资隐私,不得泄露劳动者的工资情况。
学习新《劳动法》心得体会(2篇)

学习新《劳动法》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内容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工作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花了一段时间仔细研读了新《劳动法》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法律对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自己在工作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新《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明确要求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过去,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导致了许多劳动者利益受损。
而新《劳动法》通过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有效限制和打击,将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主体,确保了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学习过程中,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合同内容的明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权益。
新《劳动法》规定了合同签订的形式、内容的明确等方面的要求,保护劳动者的自愿权和知情权。
这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权益、责任和义务。
此外,新《劳动法》还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体现,新《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加班费、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加强了对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保护。
同时,新《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安排和休假的规定也更加明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平衡。
通过学习新《劳动法》,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劳动者自己的权益保护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作为劳动者,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权责义务,对用人单位的合法要求进行积极的响应。
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检查合同的条款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劳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除了加强自我保护,我还要积极倡导法治精神,引导身边的人了解和遵守《劳动法》。
新版劳动法笔记

新版劳动法笔记新版劳动法笔记作为劳动者,学习并了解劳动法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多,劳动法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阅读了最新版的劳动法,并做了笔记。
以下是我的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劳动者可自愿从事劳动关系,其自由意志、平等协商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其中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休假、社会保险等。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负有雇主责任。
第二章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形成、变更和终止都必须经过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评定试用期。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考核,判断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试用期过后,若劳动关系无法继续,用人单位应当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支付工资等合法权益。
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是保障劳动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正常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并严格遵守。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合法支持和配合。
对于不按照规定执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第四章工资待遇工资待遇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合法权益之一,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应尽义务之一。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岗位要求、工作能力、工作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并及时支付。
对于未能按时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措施,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
同时,应当注重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劳动关系的持续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第六章特殊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劳动关系有可能出现纠纷或者争议。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用人单位会面临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等风险。
总结通过阅读新版劳动法,我了解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规定和条款。
新劳动法笔记

第一章1、劳动法的概念: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广义: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等2、劳动法上之劳动的具备条件或具有特征A 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B 为基于契约关系、C 为有偿的、D 为职业的、E 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3、劳动法的功能:A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B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C 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D 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和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4、劳动法1994年7/5}《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于08年1月1日施行。
08年5月1日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11年7月1日施行〈社会保险法〉 5、劳动法的渊源或形式: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部门规章、E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F 国际劳工公约(我国共准25个)、G 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H 其他。
6、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关系。
7、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
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8、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必须产生劳动过程之中。
(2)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E 、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9、确定哪些社会关系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而由劳动法调整的因素有哪些?A 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如劳动行政部门。
B 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劳动法》重难点笔记资料

《劳动法》重难点笔记资料第一章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要清楚立法目的。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定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上的劳动法,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
【注意】新版教材在此部分对旧教材内容进行了略微简化,考生应主要把握劳动法在广义和狭义上的概念,可能出名词解释。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之符合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台湾劳动法学家史尚宽:“广义的劳动谓之有意识的且有一定目的的肉体的或精神的操作,然在劳动法上之劳动,须具备下列条件:1.为法律义务之履行;2.为基于契约关系;3.为有偿的;4.为职业的;5.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得出结论:“劳动法上的劳动为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
”内地学者:“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三)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宪法我国宪法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及与劳动问题相关的经济制度是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同时又是劳动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基本法:《劳动法》单项法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其他:《妇女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司法》【注意】考生注意这部分内容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要求考生选择具体的法律渊源。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发布的各种劳动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新劳动法培训心得(3篇)

新劳动法培训心得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劳动法作为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劳动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提醒自身在工作中遵守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参加了一次新劳动法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新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二、新劳动法的基本内容新劳动法是我国于最近颁布实施的一项法律,主要包括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报酬的支付等内容。
通过学习新劳动法,我了解到了以下几点重要内容:1. 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确立,为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新劳动法强调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等。
通过学习这些要素,我对劳动合同具体要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了解自己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 劳动报酬的支付新劳动法对劳动报酬的支付也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劳动报酬的计算方法、支付周期等。
学习新劳动法后,我对自己的劳动报酬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培训中的收获通过参加新劳动法的培训,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 提高了法律意识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了解劳动法对于保护自身权益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新劳动法,我对我在工作中的权益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
2. 增强了协商能力新劳动法强调了劳动关系的协商一致原则,在劳动关系中,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新劳动法,我明白了协商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协商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协商,努力解决与雇主和同事的矛盾。
新版劳动法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就我国而言,广义的劳动法,包括宪定的全然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全然法以及与事实上施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2.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公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劳动法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义务的集体劳动。
4.我国于1994年7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5.性规章;f.国际劳工公约;g.标准性劳动、解释;h.其他。
6.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7.劳动关系的种类:A.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B.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国内劳动关系、涉外劳动关系C.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能够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8.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包括:A.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B.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C.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适用包括三类:一是参照公务员治理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二是实行聘用制人员的劳动关系,有特别的从其;三是工勤人员及实行聘任制无特别的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D.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E.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9.农场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10.劳动关系的特征:A.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B.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C.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D.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互相交错的特征E.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要紧内容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开展1.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篇一:劳动法读书笔记】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1、 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①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②是有偿性的劳动③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1、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其特征:①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②劳动关系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③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劳动的产生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第二节各国劳动法的发展1、 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即《苏俄劳动法》又称《劳动法典》。
2、 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劳动法颁布的开始。
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概述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第一节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及初期国际劳动立法1、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
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动建议书)。
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立法机构中国是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第四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第二节劳动法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依照本法执行。
第五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第一节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劳动法学习笔记

★二孩新政给企业带来的短期与远期影响有哪些?1.必然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成本2.“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管理的法律风险增大A.避免歧视“三期”女职工B.岗位管理(原岗/待岗/调岗)C.薪酬(工资性收入)不得降低D.产检假的时间次数不得限制,病假流程及医疗期E.合同的协商解除、变更及终止如果女员工怀孕以身体不适为由,要长期请“保胎假”或频繁请产检假的,企业可以与其协商终止或暂停劳动协议。
暂停劳动协议期间可以停发工资,但是员工的社保还是要公司继续承担。
但这一“保胎假”是由一定期限的,一旦到期公司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或手机彩信形式通知该职工回公司上班,如果该员工仍拒不到岗,公司可以将其开除。
★晚婚晚育假已取消?2015年12月31日前领证的如何休婚假?1.晚婚晚育属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范畴。
2.晚婚晚育属于《计划生育法》之奖励,而非《婚姻法》决定。
婚姻法第五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均规定了鼓励晚婚晚育,但《婚姻法》并未规定要针对晚婚者予以奖励。
《计划生育法》中有提出的“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规定还是要根据地方实情实施具体办法。
(湖北省已明确提出取消晚婚假)3.地方法规修改的修改需要一定程序。
(晚育假的相关规定还得去东西湖社保局询问)★年底双薪等于年终奖吗?年终奖不等同于年底双薪(即年终奖与13薪是不同的)1.年终奖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属于工资的范畴,受劳动法的保护。
如果企业明确提到过年终奖发放条件,应当发而没有及时足额发放的话,企业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年终奖的发放标准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因此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或员工手册中一但明确提出会发放年终奖,那么企业就得谨慎。
最好明确规范一下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如何发放等。
2.年底双薪一般是员工工作年满方可发放,这种“13薪”的形式是超过了《劳动法》的范畴,用人单位是否发放或者如何发放13薪,劳动监察部门管不了,关键是看当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如何约定的。
学习目前新《劳动法》心得体会

学习目前新《劳动法》心得体会在现代社会,劳动法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法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最近,新的《劳动法》出台,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部新法律法规,我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学习新的《劳动法》,我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劳动关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我学习新《劳动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的《劳动法》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权益。
新《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终止、变更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新《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保护,禁止用人单位违法扣减工资、超时加班等行为。
这些规定的出台,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更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新的《劳动法》更加注重强化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和谐。
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劳动者的自治权和个人尊严,既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和自主权,又要求劳动者在合理范围内履行劳动合同。
另外,新《劳动法》还加强了用人单位和工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和务实机制,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这些规定的出台,为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和谐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再次,新的《劳动法》更加注重对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的完善。
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进行了重要修改和补充,加强了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和处理程序的规定。
新《劳动法》推行了劳动法院制度,专门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提高了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同时,新《劳动法》还加强了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解决方式的规范和监督,为劳动争议的及时、公正解决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学习新《劳动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劳动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劳动法》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劳动者能够享受到公平待遇和合理保护,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另外,新《劳动法》还加强了对劳动者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保护。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新《劳动法》规定了企业应当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且加大了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惩处力度。
这使我意识到,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是雇主必须承担的责任,企业应该不断加强相关管理,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此外,新《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申诉渠道。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保障监察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意味着,劳动者有了更多的保护机制,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劳动者,我应该积极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的来说,学习新《劳动法》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和规范,才能够建立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同时,作为劳动者,我也应该不断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劳动法学习笔记

C. 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按照法定程序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七规定:“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注意:《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可分为一下两种情况:a.预告解除,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即时解除,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第二十六条(劳动者主观无过错的情况)、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帮助解决劳动者生活上的困难。
”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者合同的终止,是由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期限已满或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的终止条件已经出现,劳动合同归于消灭。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一)用人单位承担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应当分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1.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新《劳动法》学习总结

新《劳动法》学习总结
劳动法是指国家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管理和调节的法律规定。
新《劳动法》是我国2019年颁布的最新一部劳动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新《劳动法》研究的总结:
1. 劳动关系
新《劳动法》充分体现了以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原则。
它明确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2. 劳动合同
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更加明确。
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法权益。
3. 工资待遇
新《劳动法》对工资待遇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它规定了工资
支付的方式和时间,并提出了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具体措施,为
劳动者争取合理的工资报酬提供了依据。
4. 劳动保护
新《劳动法》更加注重劳动保护。
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等内容,保障了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5. 权益保障
新《劳动法》还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
它规定
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为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
了法律保障。
通过研究新《劳动法》,我们更加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在劳动关系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也要遵
守新《劳动法》的规定,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共同促进劳动者和
用人单位的共同发展。
以上是新《劳动法》学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劳动法的解释的共同点:(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
(2)劳动法与工厂立法有密切关系,是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形成。
(3)劳动法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现代劳动法的起源:1802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一部工厂立法。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 A主体:a 劳动者:是指依照劳动法律好劳动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的资格条件:① 年龄:16-18 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的工种16 最低劳动年龄 (童工<16 未成年工:16-18 未成年人:<18)②劳动能力:与特定工种相符合的能力条件。
③要有基本的行为能力(实习生不是劳动者)b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资格,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
用人单位的类型:劳动者的范围① 企业排除:公务员(不适用劳动法)适用公务员法② 事业单位农村劳动者(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③ 国家机关家庭保姆④ 社会团体现役军人⑤ 个体经济组织享有外交特权好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B 客体:劳动行为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②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③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④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⑤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新劳动法合同}劳动合同法条例笔记

(新劳动法合同)劳动合同法条例笔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笔记第三条:合伙人、出资人不需要和事务所或基金会签订劳动合同(宋庆龄基金会属于事业单位);企业董事长,是投资人的不能和企业订劳动合同,董事长或法人是委派式委任的,可和上级单位或主管单位签订聘任合同。
个体,小企业,为了社保能够签订(单位栏只盖章)。
居委会没有劳动主体,因经费没有独立,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劳动关系应当和街道办建立;村委会不明确,见其是否有独立经费(自筹经费或财经拨款),经费独立的,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有资格作为用人单位。
第四条:分支机构主体问题:有执照的主体成立,可用工;没执照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用工,只能受法人单位委托签订劳动合同。
分支机构不足资金能力承担法律责任的,由法人单位负连带责任。
第五条:(今年内省内社保可转移)劳动者问题不签订(续签)劳动合同的,单位要于壹个月内以书面签收形式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只足额支付其于职期间劳动报酬,不用支付其经济补偿。
如果单位继续事实劳动关系,第二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终止劳动关系时要支付补偿金。
补签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确定,壹般已履行的部分不作为补签劳动合同的期限,但劳动关系仍由用工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六、七条:续第五条情况,超过壹个月用人单位没有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的,要支付双倍工资和补偿金(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双倍工资从用工第二月开始支付(从上份合同期满后第2个月开始支付),支付到补签劳动合同前壹天(双倍工资11个月封顶),壹年后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企业负责订立劳动合同的人不签订没双倍工资)第八条:用工形式分: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
用工起始时间,最好细分参加工作时间和入职本单位时间。
第九条:连续工作满10年指从本单位用工之日起。
(对跨法行为适用新法)第十条:要注意:1、转换单位的原因不于劳动者,2、原单位和新单位有关联关系,3、原单位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不再计算为新单位的补偿年限(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计算为新单位的补偿年限);新旧单位的工龄连续计算,签订无固定期年限连续计算,休年假的参考工龄连续计算。
劳动法学习笔记

劳动法学习笔记主要看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法》学习劳动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劳动关系,它和劳务关系有什么区别。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约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并获得劳务报酬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①劳动关系的客体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劳务关系的客体是作为产品的劳务;②劳动关系属于生产要素组织关系,即用人单位组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关系;劳务关系属于产品交换关系,劳务行为独立于劳务接受方生产系统之外;③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成员而与用人单位有组织上的从属性;在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不是劳务接受方的成员,与劳务接受方无组织上的从属性;劳动关系的建立建立时间: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建立形式: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合同的,应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
劳动合同的分类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①实体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a.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b.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c.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2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②程序条件:a.劳动者没有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③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工时,无书面合同,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怎么办? T11有书面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有争议怎么办?①协商②协商不成,按照集体合同的规定③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对报酬约定不明,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对劳动条件等约定不明,按国家有关规定试用期规定T19、20次数: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初级劳动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速记

初级劳动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速记第一章:劳动法基础1. 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是政府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稳。
2.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治理和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 劳动关系的类型- 劳动合同关系- 劳务合同关系- 聘任关系第二章:用工1. 用工方式- 直接用工- 借用劳动- 劳务外包2. 合同的签订- 双方当事人必须形成共同的意思- 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记载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工作内容、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 劳动合同期限不得超过10年第三章:劳动报酬1. 劳动报酬的种类-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津贴、补贴、奖金- 加班费- 报酬发放要求及时、足额、公正合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1. 工作时间- 国家规定:不超过8小时每日、44小时每周- 加班时间:不超过每日3小时,每月36小时- 不得强迫劳动2. 休息休假- 休息日:每周休息1天,正常工作日外的休息日应当加倍计算工资报酬- 法定节假日:劳动者放假,用人单位按工资的300%支付报酬第五章:社会保险1. 包括五项险种-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2. 参保条件和标准- 劳动者都应该参保,用人单位也应该按规定缴纳保险费- 未参保、缴费不足或者延迟缴费的,不符合社会保险待遇的规定。
第六章: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1. 劳动合同解除- 双方协商-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解除- 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落实生产安全措施出现事故或者严重后果的- 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解除- 恶意欺骗的- 违法指挥或者强迫劳动的- 不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2. 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并符合解除条件第七章:劳动争议1. 劳动争议调解方式- 劳动争议都可以向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可以选择劳动争议仲裁- 也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2.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仲裁期限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 双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公开听证,并有权出席听证会发表意见- 仲裁程序中,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法采取调查和鉴定等工作进行调整。
劳动法课堂笔记

劳动法课堂笔记第一章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两类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一)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广义上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狭义上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特征(1)从主体上看,主体的特定性(2)从性质上看,双方关系的复杂性(3)从内容上看,利他性,有偿性,身份性,发生在劳动过程中3.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范围(P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营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5)劳动力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成的部分类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6)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7)个人承包经营的劳动单位不包括以下人员:(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2)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程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3)现役军人(4)家庭保姆(5)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干部(6)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关系关系兼具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劳动法民法合同形式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主体待遇强制保险等待遇没有相应待遇(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P13)劳动关系的附随关系:就业管理关系;就业前培训;社会保险关系;集会,结社关系;劳动争议关系;社会监督关系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者的权利能力(一)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二)影响因素1.户籍:受到户籍性质的限制和户籍区域的限制2.职数:原则上,一个公民在同一时期只能成为一个用人单位的职工,只允许参加一个劳动关系3.制裁:劳动者因违法或违纪而受到的制裁,有可能会受到劳动权利能力被限制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劳动法学习笔记
2019年1月1日实施,即新劳动法.
我们需要通读并琢磨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细节,减少劳资冲突,缓解劳资双方矛盾和紧张,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管理细节1:
员工报到当日,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用工备案,档案必须转入我公司(或临时户,托管,解除,限于大连地区),当日签订劳动合同.
原因:此细节要和公司老板,各部门经理开会正式说明,并配合完成.若新员工的入职前没有做好这些手续,那么入职后再去办理,占用工作时间,请假是算事假还是带薪假?而且影响HR部统一对社保,公积金的缴纳管理,减轻我们的重复性和无奈性工作.HR部可以协助即将入职的员工办理人事关系转移
管理细节2:
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劳动者工作环境,工作现场的条件限制,工作地点等相关状况
原因:避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时,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损失.
管理细节3:
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况
1. 连续在同一家单位工作满10年,
2. 用工在一年内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
3. 劳动者在该单位联系工作满10年,距退休不满10年的
注:无固定合同的签署,并不意味着”铁饭碗”
解除情形和固定期限的解除情形一样.
管理细节4-5:
1.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 竞业限制期不超过二年
3. 工资发放拖欠1至2天,员工可以立即离职
管理细节6:
1. 解除劳动合同当日,开具离职证明,15日内转移保险关系. 建议员工离职当日就转移社保,公积金,档案等人事关系
2. 经济补偿金在离职当日支付
3.辞职信,必须手写,手写签字,邮件无效.
管理细节7:
1. 辞退员工,避免两败俱伤
2. 企业裁员需要按照法定提交和程序来执行
3. 员工不参加体检,公司有权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管理细节8:
降薪的误区和风险控制:
1.需要双方一致同意,并签字确认.
2.公司只是发布通知不好用
管理细节9:
休假的误区和风险控制:
所有休假要在一年内完成,不得跨年累计,不能赊假调休:周六周日加班可以调休.
平时和法定节假日加班,不能调休,需支付加班费管理细节10:
人力资源制度的民主程序:
1.需要公示,
2.员工参加培训需要签署签到表,表示知晓公司人力资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