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减法运算》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减法运算》的评课稿
1. 课程目标
该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教授二年级学生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理解减法运算的定义和原理;
-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 运用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课程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定义;
- 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 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教师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 演示教学: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和口头解释,演示减法运算的具体步骤;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他们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4. 教学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进行以下评价:
-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能力;
- 解题能力:通过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减法题目,评估他们的解题能力;
-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评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5. 总结
本节课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和课堂参与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后续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4篇)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4篇)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4篇)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一、教学特点(一)情境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1.课前交流,也是为本课解决问题服务的。
比如:堆雪人的问题。
堆4个雪人,每个雪人需要5个纽扣,2.分析问题时注重了学科的整合。
让学生在反复的读题中比较两个题目的区别。
(1)堆4个雪人,每个雪人需要5个纽扣,一共需要多少个纽扣?(2)堆2个雪人,大雪人需要5个纽扣,小雪人需要4个纽扣,一共需要多少个纽扣。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学生1汇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了(1);学生2:画了两组4个纽扣,两组5个纽扣。
2.问题设计很有意义。
都是求2个人,一共需要多少个纽扣,但是,(1)两个雪人需要的纽扣是1样多的,而(2)是一大,一小的两个人,虽然也是两个人,但需要的纽扣总数却不一样多。
这样设计的好处,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非常重要。
这样的设计,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无效的分析和无赖的强化。
让学生在读题中,在思考中,在交流中,在比较中形成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的教学特点鲜明1.设计有味。
2.评价真诚。
评价语言细腻得体。
“一个用认真的思考帮助了同学,一个通过同学的帮助,改正了错误。
多好的两个孩子呀。
”3.引导科学。
该讲的地方讲,比如,(1)是求4个5是多少?(2)是求5和4的和一共是多少?先读题,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意,并且解答。
该练的地方就练。
比如,第一组练习做(1)有5串糖葫芦,每串糖葫芦上有6个山楂,一共有多少个山楂?(2)草莓有6串,山楂有5串,这两种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串?4.注意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
比如,纠正了学生们错用的单位名称。
第三组练习题。
滑雪的有3组,每组有5人,滑冰车的3人。
(1)滑雪的一共有多少人?(2)滑雪的比滑冰车的多几人?二、教学思考1.上课老师要注意倾听。
上课的哨音早已吹响,老师过5分钟后才说上课。
老师也应该注意倾听呀。
2.要注意按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一、常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同学,依据一班级同学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同学观测问题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同学动手摆学具,举例等方法,更加让同学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减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同学掌控很好。
二、作为一班级同学,能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摆学具,明白题意,列出正确算式,的确令人惊讶,这可以反应出常老师的平常的引导有方。
三、嘉奖有效,有价值。
课堂教学中,常老师利用嘉奖星星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她的激励不是同学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要通过同学的动脑思索,正确解答才能得到,显出星星的价值,更激发同学积极动脑的爱好。
四、常老师着重同学学习习惯的培育。
作为低段同学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从微小的习惯培育抓起,留意倾听的习惯,大声回答下列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等等,常老师擅长运用儿童化语言,以和气的语气提示同学的习惯,如沐春风,感觉特别亲切,同学的表现当然令人咂舌。
一班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2《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是在同学掌控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同学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同学来说,有肯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这需要同学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究和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听了张老师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同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同学充分观测情境图,并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
提出问题后,让同学尝试自己列式。
列式后,由同学质疑:“3个同学”这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自己去思索的。
2、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例题出示以后,为了进一步让同学理解例题中题目中的意思,张老师让同学动手实践,用小棒摆一摆图中的信息。
让同学自己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去感悟题意,也培育了同学小组合作的意识。
《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和说课稿【范本模板】
《连减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余丽清《连减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一年级第六单元《10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孩子搜集信息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连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本堂课我创设了小猴橘子专卖店橘子洒落一地的情境。
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圈走9个橘子,又圈走9个橘子,又圈走9个橘子,让学生感受减的过程。
通过圈橘子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目了然。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能列出连减的算式。
3、体现算法多样化.我在教学例题时,学生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圈一圈,再;另一种是装橘子;还有一种是用连减计算.在解决这道题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在说“28—9-9—9=1时”,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减去相同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减去相同数的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用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的相关解题策略,初步感知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含义,为以后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感悟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提升学习检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会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来解决一些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9个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相关经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分橘子的游戏吧,怎么你们不动?那有关分橘子你们想知道什么?生:橘子的总数,怎样分?【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进行简单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东西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探究、研究解决问题策略1、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师:那老师就给你橘子的总数,一起看一看,知道了什么?生:19个橘子,6个装一袋。
可以装满几袋?师:“19个橘子”是什么意思?怎么分?问题中“装满”是什么意思?生:19是橘子的总数,每6个装一个袋子,“装满”是不多不少刚好装6个。
师:像这样6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呢?怎样解决?2、.情景模拟,怎样解决?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圆片分一分,要看清分的要求哦!(师巡视)指名一人在投影上边摆边说。
师:大家听懂他说的意思了么?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师:从哪里知道我们装了3袋?小结:看来我们用19个圆片,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师手指着)知道了每6个摆一堆,摆了3堆,还剩1个,这1个不够在摆1堆。
所以能装3袋还剩1个。
3、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回忆刚才分橘子的过程,如果没有圆片你还有其他办法解决么?小组讨论一下!汇报结果:生:可以画图来解决。
生2:可以列算式等。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
现在就用你们说的这些方法,在这张任务卡上,把自己分橘子的过程又简单又清楚地表示出来吧。
连减同数解决问题优质课
连减同数解决问题优质课在数学教学中,连减同数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涉及到连减操作的问题。
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优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连减同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连减同数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问题中涉及到多次减法运算,并且每次减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如果问题是“72减8减8减8减8”,可以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将问题简化为“72减4乘以4”,进而用乘法运算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多次减法运算的繁琐和容易出错的情况。
其次,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规律,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优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涉及到连减同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连减同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连减同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连减同数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优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涉及到连减同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连减同数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余丽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觉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知。
1、 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15-6-6=3(个) 或15-(6+6)=3(个) 你发现什么?2、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猴子开的“橘子专卖店”开业了,咱们快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咦,橘子怎么撒了一地?快装到袋子里面吧!怎么装呢? 请同学们认真看播放的画面,里面告诉了你们哪些信息?学生观看课件中提示的信息。
生1:一共有28个橘子。
生2:9个橘子装一袋。
生3:问可以装满几袋?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装满”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一袋要装够9个,装不够9个就没有装满。
二、合作探究。
1、(看着播放的画面)你能解决“可以装满几袋?”这个问题吗?拿出你手中的小橘子图片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1:我是用图片摆的,我的图片不够,我们组几个同学的凑在一块,每9个摆一排,摆了3排,还剩下1个。
也就是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1个。
预设2:圈一圈,再数一数有几个圈就能装几袋。
我也吃了6个。
爷爷买了15个桃 子,我吃了6个。
预设3:我是用减法来算的:28-9=19,19-9=10,10-9=1;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1个。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也非常好,从28中连续减9,减几次说明可以装满几袋。
板书: 28-9-9-9=1。
3、小结。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会用摆、圈和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师:计算的方法中,我们每次减去的数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
一年级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一年级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本周初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本来以为这节课很简单,重点讲解带箭头式子的列法即可,但是从第二天孩子们的作业反馈看来,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从作业反馈看来,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怎样列算式,或者列出的是加法算式。
还有少数学生是只列了一步算式,可见孩子们对连减算式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当然如果能正确理解每一步算式的含义在最终写得数加单位的时候也不容易出错。
所以本节课以及所有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对算式意义的认识。
对于有一部分学生先用加法计算出分成几袋需要多少橘子,再用总数减去三袋橘子的数量,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加法思想的根深蒂固。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孩子用这种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正确的。
想一想,孩子用这种方法也是有来源的,在本册书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教学中,“58个珠子,10个串一串,能穿几串?”在怎样解答环节中,教材给出的两种策略,圈一圈和数的组成,其中说到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而在第六单元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中,孩子用加法先试算出28里面有3个9,还有1个一,所以这样思考也不能算错。
那如何引导孩子们用减法来思考这类问题呢?我想应该把加减两种方法的利弊对比一下,再让学生得以优化选择。
具体有哪些利弊,我目前只想到了两点,但怕是还不能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生冲击,还请其他同行给出指导建议。
我也会继续思考下去。
通过这节课的作业反馈以及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觉得平时课堂要培养学生清晰表达。
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说清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解答。
给学生表达的框架,平时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结合前后知识进行系统备课。
备课时,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知识进行提升。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本课知识与前面知识的不同,与后面知识的联系。
以上就是对这节课的反思。
加减消元法的评课稿
1.等式的两条性质是加减消元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复习回顾一下,对学生理解和把握加减消元法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为知识的正迁移做了铺垫。
2. 活跃和调解大脑思维,让学生顺畅地过渡到课堂新知的`学习状态!然后就是对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的解法思考、加减消元法的定义归纳、同一未知数不相同或相反的方程组的解题探究和最后的归纳小结、作业布置。整个上课流程环环相扣,活动间过渡自然。老师轻松而自如,学生紧张而充实!
二、小组内合作交流与小组间竞争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氛围。何老师的课,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何老师又通过小组间竞争的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加减消元法的评课稿
加减消元法的评课稿
今天我聆听了何老师的一堂研讨示范课,听罢感受颇深,何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深邃思维、顺畅简明的课堂结构设计使我倍感钦佩!下面具体就如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何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何师不是一味地传授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他的两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就是很好的体现!
五、我的两点思考。
《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7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解决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教案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请你自己小声读一读题,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知道了一共有28个橘子,9个装一袋,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装满几袋?装满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因为第二条信息告诉我们9个装一袋,所以,装满的意思就是一个袋子里装的橘子的数量应该正好是9个,不多也不少。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们拿出学习任务单或一张白纸,可以画一画或写一写,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要让别人能够看懂你是怎么想的?快动手试一试吧。
做完了吗?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的想法吧。
(二)方法研讨汇报(1)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电顿儿袋?28个我看到图上画出了很多橘子,数了数,一共28个,这幅图表示的就是第一条信息,有28个橘子。
题上说,9个装一袋,我就在图上数出9个橘子圈一圈,这个圈就表示装满一袋。
然后再数出9个圈一圈,这9个又装满一袋。
看看还有,※就再数9个圈起来,表示还可以装满一袋。
这时,我发现还剩下1个橘子,肯定不行了。
大家看,我圈了3个圈,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剩1个。
我是在图的帮助下,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2)学个幡X9个装一袋,可以隹纲录?∙'i z∙'⅛∙ι⅞F⅜∣oιoF⅜ι可以装满3巢,还制1个.我列了三个减法算式,第一个是28减9等于19,第二个是19减9等于10,第三个是10减9等于1,你能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吗?(3)老师发现这个同学也是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他没有写减法算式,是用画小箭头的方式记录了每一步计算的过程。
你们谁能看懂他是怎样想的?T以装满3袋,还制1个。
我是用上节课学过的加法解决的问题。
怎么知道能装满几袋呢?(三)对比小结:同学们有的想到了数一数、圈一圈,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算式算一算,还有的同学能一边算一边用箭头符号记录算的过程,你发现他们的想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吗?无论是数、圈还是算,都是9个一份,为什么呢?因为是9个桔子装一袋,所以每次数出的数量都是9个。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1《解决问题》一课,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不错的,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能明显的看到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自然。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吴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获得数学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整节课上,教师评价形式丰富多样。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被关怀、被鼓励的愿望,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言语激励,还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这样一来,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张丰宝:本节课,老师能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反复练习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新知。
《解决问题》评课稿2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听过王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今日上午听了一节二班级数学上册用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受益匪浅。
我认为这节课是胜利的,有待我们学习和借鉴。
雷老师虽已年过五旬,但他不服老的敬业精神,以及课堂上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全部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着眼于同学的进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还留意讨论同学猎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表达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主动探究过程。
从整体上看,他们都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表达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表达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一、课前复习练习。
对二班级同学来说特别有须要,而且要长抓不懈。
二、用同学生活中感爱好的话题引入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美术爱好小组作画”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同学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加学习的过程。
三、老师着重教给同学思索的方法,重视培育同学的思维技能。
在教学例5时,老师着重了三个环节的教学。
1、在“知道了什么?”环节老师重在使同学明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个问题是“美术数爱好小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时明确两个数学信息: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
2、在“怎样解答?”环节中,第一个问题是旧知,同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较为简单。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关键要教学两点:一是引导同学理解“美术爱好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义,即就是求美术小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过分析,会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作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信息。
同时还应留意,同学用“14—5+14=23〔人〕”解决第二个问题,也予以确定。
3、在“解答正确吗?”环节,老师重在梳理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信息等。
在教学时老师充分利用情境图,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梳理,引导同学学会连贯地思索,进展合情推理技能。
《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P78 例5 ——《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2.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减数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减数都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复习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2.咱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二、自主探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知道了什么?1.出示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2.29个橘子:(1)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图上)到前面来数一数。
(2)还从哪儿知道的?(文字)(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既可以从图上也可以从文字上捕捉信息。
(手势)3. 9个装一袋:(1)还知道什么?(2)9个装一袋,你是怎么理解的?(3)也就是说有9个就装一袋,有9个就装一袋,每袋只能装9个。
(4)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4. 让我们求什么?出示问题(可以装满几袋?)(1)“装满”什么意思?(2)意思就是每袋只能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5. 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信息,也理解了问题。
好,让我们完整的读读这道题。
(二)怎样解答?1.这道题你们会解答吗?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题纸上,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也可以列算式写一写,看看到底能装满几袋?教师巡视请孩子把所有情况板书在黑板上2.反馈:(反馈学生的原始资料)咱们一起看看黑板。
这些都是咱们同学的做法,咱们先来看看画图法。
画图:(1)从图上看可以装满几袋?(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那这2个怎么不圈了?(4)看来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只能装满3袋,还剩2个。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案《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2.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减数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减数都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花果山吧?花果山上最多就是猴子。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逛一逛花果山,看看猴子们每天都干些什么。
师:大家可以先来猜一猜,猴子们起床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师:饿了一个晚上了,所以第一件事要吃饭!于是孙悟空就变出了40个桃子。
这群猴子说“我们吃了6个”,这只的猴子说“我也吃了6个。
”那你知道现在还剩多少个吗?生:40-6-6=28(个)师:这剩下28个桃子我们用袋子把它装起来放放好,好不好?(好)如果9个装一袋,那么可以装满几袋呢?题目:28个桃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师:这里的“装满”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生1:装满就是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只能装9个。
师:讲得非常棒!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
生2:装满就是只能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师:哦,原来装满就是正好9个,不多也不少的意思。
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举手的姿势,让学生举手回答)生1:可以圈一圈。
师:嗯,可以用圈一圈来解决。
还有吗?生2:也可以用计算解决。
师:哦,也可以算一算。
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帮它解答这个问题吧,就在练习纸的第1题,现在开始吧。
切换成投影学生做,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解答。
(先找圈一圈的;圈一圈中先找圈错的,如果没有,再找圈对的)这位同学用了什么方法?生:圈一圈。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月××日,听了常老师执教的《用数学解决问题》。
常老师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动手操作,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式子的由来,教学效果良好。
一、常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学生动手摆学具,举例等方法,更加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减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学生掌握很好。
二、作为一年级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摆学具,明白题意,列出正确算式,确实令人吃惊,这可以反应出常老师的平时的引导有方。
三、奖励有效,有价值。
课堂教学中,常老师利用奖励星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激励不是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要通过学生的动脑思考,正确解答才能得到,显出星星的价值,更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兴趣。
四、常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低段学生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老师从细微的习惯培养抓起,注意倾听的习惯,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等等,常老师善于运用儿童化语言,以和蔼的语气提示学生的习惯,如沐春风,感觉特别亲切,学生的表现当然令人咂舌。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篇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上,曾老师的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
教师通过“温故而知新”环节复习了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促使了学生发生知识迁移,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设计对于系数相同,或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如何解答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等各方面突出的学生,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节课,学生学习都是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敢于上台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四、教学设计清晰,体现了生命课堂的内涵。
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探究新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本,初步感知加减消元法,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交流,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练习,教学过程自然,是我校生命课堂的一次大胆,有效的尝试。
《用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减去相同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今天我讲了用减去相同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解题的步骤更规范化,方法更加多样化。
我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小红的爷爷给小红买了15个桃子,小红吃掉6个,小红的哥哥也吃掉了6个,用一个也字,表示出他们两个吃掉的是同样多,来引入相同的数,进而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信息,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一共吃掉多少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桃子?”,针对问题,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列出算式6+6=12和15-6-6=3。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先体会,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目,可以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如果数量太多的话,就不知道该减几个相同数。
我利用孩子们的求知心理,及时的说到: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学习用减去相同的数,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像加法那样,一直减下去。
孩子们很快领会到,用圈一圈和画箭头法。
于是,我就放手学生自由探索例题6,28个橘子,每9个装一袋,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有28个橘子,每9个装一袋,然后,根据问题,可以装满几袋,先体会装满两个词。
进而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孩子们根据前面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取了圈一圈的做题策略。
能够正确的圈出,每9个装一袋,圈出来3袋,剩余了1个,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用圈一圈的方式比较直观形象。
这也有弊端,当数量很多的时候,我们用圈一圈,就不太容易了。
那么采用箭头,能不能自己先设计一下呢。
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思维的空间,也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清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所以,我建议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者,我采取了小组交流,通过孩子们的交流分享,发现我们在解决同一道题的时候,方法很多,我们做题时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合适的就可以了。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对解决问题的检验,孩子们在前面解答正确吗?只是说做一些口答或通过数一数,知道了是正确的,那么这一节课我们解答正确的检验,就是要求孩子们用加法来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78页例5中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提法上有一个改变,就是将“解决问题”修订成了“问题解决”,这一重要转变不仅仅是表面顺序的调换,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着手。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这节课里,胡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课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理念。
具体表现在:
一、领会编者意图,体现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
这次修订的教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画面:板书三句话)
胡老师吃透了新教材的精神,领会到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一共折了多少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每人折6个是什么意思读完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解答呢当学生经历多种方法解答后,再次反思:这样解答对吗通过胡老师的精心设问,把学生一步一步引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画面:小结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片段)
当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后,教师进一步梳理:回想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你是按哪几步完成的学生在总结概括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体现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如果每一节解决问题教学,都能像胡老师这样把这几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走“实”,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借助“几何直观”,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几何直观”是《课标(2011年版)》中新增的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画面:学生动手分圆片、课件梳理多种方法的片段)
当问题提出来后,胡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解决,而是先让学生动手分圆片,有了操作的感知,学生进一步加深了题意的理解,再借助“摆一摆”逐步抽象出“算式”,很形象地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将会受益终身。
三、鼓励学生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的,《课标(2011年版)》强调了这种“多样性”,它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还能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画面:学生汇报用圈一圈、列表、箭头、算式的方法的片段)
胡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一下子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想到了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
有的是用摆一摆的方法,有的是用列表的方法,还有的是用箭头连减、算式的方法……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说理,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引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并且老师没有停留于多种方法的呈现,而是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把你的方法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说一说”“你听懂他的方法了吗”“有哪些同学也用的这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你的方法和他的有什么不同”自然引起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比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设计层次练习,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画面:幻灯片上的习题)
这节课的练习层次感很强,有基础练习:教材中的做一做;有综合练习:教材79页第3题,及此题的变式题;还有拓展练习:开放性的思考题。
这几题的练习不仅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机会,注重学生说理,学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