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6个数学核心素养
![6个数学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acb41716c175f0e7cd137a2.png)
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 的动力。
目标: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数学建模国的际表STE现M:课程旨在学加生强能 有 意 识 地 用 数 学 语 言
科学(Science)、表技术达 现实世界 ,发 现和提出
发建现立和和提 求(((出 解TEMena问 模cgthhinn题 型eeomeloarigtniycg)s))、与的工数问 的融程学关题合联, 感 悟 数 学 与 现 实 之 间
检验和完善模型
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 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
分析和解决问题
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
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
平移、对称、旋转、折叠、展开、拆分、 组合、拉伸、压缩……,充分利用图形的变 化来分析、解决问题
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 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直观和抽象是数学的两翼
无论是数学研究还是数学学习都需要 两者的相互支撑
直观和抽象作为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数学问题
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在其名著《直观 几何》一书中指出,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 描述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 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 结果。几何直观在研究、学习数学中的价值 由此可见一般。
般)
例: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 思考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
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结构:
还可做进一步的推广:
b
a
通过抽象,把握对象的本质和基 本关系——模式识别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式
例 等差数列
同构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f333a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9.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这些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数论等各个方面。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数学推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高中数学学习的核心,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探究的兴趣。
三、数学方法:包括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学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它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去。
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现代社会对于数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学习和成长。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54f60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9.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些重要的能力和品质。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数学思维与方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发现问题的本质、规律和关系,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应该具备正确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灵活选择和使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数学模型与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和求解,并能够合理解释模型的数学含义和实际意义。
还要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各个领域的问题解决中的能力,如科学、技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领域。
4. 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和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培养,通过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60f9b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e.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素养。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知识素养:包括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数学领域中的重要数学对象、结构和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当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数学的基本定理和公式,了解数学领域中的重要数学对象、结构和关系,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操作能力。
2. 数学思维素养:包括数学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等方面的素养。
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严谨的数学推理和证明,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3. 数学方法素养: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学推理和数学论证等方面的素养。
学生应当掌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学运算方法,具备较强的数学推理和论证能力,能够进行严谨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4. 数学文化素养:包括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等方面的素养。
学生应当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成就,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精神,认识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推理和证明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8d28f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6.png)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学生需要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如数的概念、运算规则、代数表达式、等式与不等式等,这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
2.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推理、证明等,这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工具。
3.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学生应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学习策略的形成。
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策略,包括问题分析、解题方法选择、自主学习等,这将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灵活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学生应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2.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学生应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学生应培养分析问题、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答和证明。
4.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学生应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能够独立进行数学学习和思考,发展终身学习的态度。
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1.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
2.注重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抽象思维训练,通过讨论、分析、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简评“数学核心素养”
![简评“数学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56f62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4.png)
简评“数学核心素养”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理性的思考方式:学生应具备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的能力,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应具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习惯,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习惯,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这将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产生积极影响。
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分析、归纳和演绎,提高了他们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这对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处理问题和制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和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对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创新和领导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方法从数据中发现模式和规律,这对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数学学习还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将使学生在职场中更具价值和竞争力。
同时,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想法、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在学生的未来职场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将为学生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2b4ee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f.png)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1. 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首先包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也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将问题抽象化、概括化,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能力;数学也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知识与技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数学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定理等方面的知识;数学技能是指数学计算、推理、证明等方面的技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原理和规律;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如加减乘除、分数运算等。
3. 数学情感与态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数学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包括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坚持。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性科学,其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推断。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扎实的思维基础。
2.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其背后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b7285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5.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数学是一门普遍认为艰深难懂的学科,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学习更是被视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1.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高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多个方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高中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繁多,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并进行求解的能力。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灵活的思维,能够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形成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
4. 数学交际能力数学交际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学习过程,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数学交际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逐步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b7d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6.png)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和基本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探究思维和推理思维等数学思维方式。
2.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由一定的数学概念、理论、定理和思维方法等组成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证明方法、推理方法、试探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等数学方法。
3.数学基本素养。
数学基本素养是指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的认知、数的运算、数的应用、几何认知、几何运算、几何应用等。
1.提高数学素养水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2.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他们主动探究、实践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交流、协作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4.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150c0a2915f804d2a16c118.png)
什么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一、张奠宙: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
通俗地说,数学得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1)理解理性数学文明得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得严谨性、精确性;(2)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得基本能力;(3)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不妨就一个人文学科得学者(例如从事新闻、出版、法律、外语、中文、历史等专业)来说,她们得数学素养也许就就是在高中学段形成得(到大学不学数学了)。
对她们来说,在数学能力上要求不可过高,但就是却必须具备现代得数学文化修养,能够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文明,以便在记者采访、外语翻译、小说创作、历史考察等得职业生涯中,能够应对许多与数学文化有关得常识性问题,并与她人进行基本得数学交流与探究。
二、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得有特定意义得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就是指具体得知识与技能,也不就是一般意义上得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得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得,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与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得目标与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得意义与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得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得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得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得重要,强调了人得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就是指当前或未来得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得公民得需要而具备得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得地位与能力,做出数学判断得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得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得认识、理解与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得品质,通常就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得思考方式与解决问题得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ee2e4c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d.png)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一般性特征,还包括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概念。
2. 通过数学学习逐渐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3.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这些核心素养是一般性地、学科特有的(或跨学科)学习内容,既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又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e1f53ef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5.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一、定义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的基本素养
知识,它是数学思维能力、科学观念以及常识性知识的综合体现。
二、内涵
1、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所需要掌握的思维方法和
技巧,是指学生掌握符号概念、定义、定理、算法、推理论证能力、选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学习新内容、进行推理和抽象能力等所有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2、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指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认识、客观思想、精确思维、理性综合判断等科学精神和思维方式。
3、常识性知识
常识性知识是指学生学习数学要掌握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性质、基本现象和规律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存在的,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掌握这些知识。
- 1 -。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评价及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评价及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75738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6.png)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评价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能力核心素养、数学方法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核心素养和数学情感核心素养等。
数学能力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推理和证明等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计算和测量能力,以及学生对问题解决、推理和证明的能力等。
数学能力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来衡量。
例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方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这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等。
数学方法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衡量。
例如,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否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以及是否能够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等。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这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来衡量。
例如,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证明,是否能够形成和运用抽象概念,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数学情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信念。
这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毅力等。
数学情感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和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来衡量。
例如,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感到乐趣和满足,是否相信自己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是否有坚持下去的毅力等。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培育策略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培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1a364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9.png)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培育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具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数学思维与方法、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生应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和运算能力。
2. 数学思维与方法:学生应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数学情感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乐于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
为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培育策略:2. 引导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和问题情境: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培养数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be450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d.png)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实践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技能、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推理判断和构建模型等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的数学知识,如数论、代数、几何、概率论等。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掌握正确的数学方法和知识。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注重教授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方法和知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858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d.png)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分析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1.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 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这些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
3.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有效实施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4. 数学情感态度数学情感态度包括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自信心、态度等方面。
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良好基础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未来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触、理解和运用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2. 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将会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使得他们将来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分析、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学生将会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于学生将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未来的社会将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与挑战。
解释中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解释中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3b090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2.png)
解释我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人才选拔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学生的数学素养一直备受关注,而数学核心素养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解释我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希望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深度讨论,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二、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1.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
它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三个方面,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解决数学问题和进行数学实践时所必需的素养和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的综合能力。
2.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1)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它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等,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和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理解,对数学定理有透彻认识,对数学原理有清晰理解,对数学公式有熟练掌握。
(2)数学技能数学技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等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推理和建模时所必需的技能。
学生应该掌握灵活的数学计算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推理能力,懂得如何进行数学建模,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
它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时所必需的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具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性的数学能力。
三、我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我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扎实的基础知识我国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重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注重对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和公式的透彻理解和掌握。
2. 灵活的数学技能我国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灵活的数学计算技能、良好的数学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数学应用技巧,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
![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d53b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d.png)
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2022版)1.核心素养的构成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
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
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魏志平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内涵评价
目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数学核心素养的测量和评价;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缘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
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面对未来,教育应该赋予学生的到底是什么?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建构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和“四基”相比,核心素养的课程逻辑超越了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力图改变现有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体系逻辑、课程标准过于重视内容标准、学科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回答“育人为本”的问题。
按照这一逻辑,在回答“学什么”之前,更应该思考的是,学生在学习了各学科课程后,到底留下了什么?因此,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每门课程必须厘清“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特殊贡献是什么、具体内涵如何解构”等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应运而生。
2.正确理解四组关系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学教育目标经历了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四基”、数学核心素养等几个阶段。
一路走来,是“玩文字游戏”,还是我们对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在一步步升华?要准确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必须弄清以下四组关系:
(1)数学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尽管“二者在实质上高度一致”,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素质”倾向于“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本质”,而“素养”更强调人的后天养成,故“核心素养”是回归教育改革的原点,倡导教、学、评的一体化,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数学潜能,是可全面提高的数学素质。
可见核心素养解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使素质教育有了“抓手”,落在实处。
(2)数学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具体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课程总目标,数学教育以此为可测点,践行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策略,这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生成,实现了“三维目标”,也就实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3)数学核心素养与“四基”的关系
数学核心素养是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其中前三个就是数学基本思想,也是传承,后三个是传统的数学能力。
因此,基于“四基”的数学教学也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4)数学核心素养与十大“核心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根植于十大“核心词”,与之一脉相承,但二者又不能完全等同。
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十大核心词的进一步浓缩和概括。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在各种数学活动中生成、拓展、提升与交流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的过程。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了学生的知识系统,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是经验系统,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构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活动是形成这个结构的纽带。
追求数学的严谨性,使现代数学逐渐走向了符号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但数学的教学过程却应当反其道而行之,给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给学生的“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概念的表达是符号的,但对概念的认识应当是有具体背景的;虽然证明的过程是形式的,但对证明的理解应当是直观的;虽然逻辑的基础是基于公理的,但思维的过程应当是归纳的。
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与他人进行有价值的讨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应着“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应着“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维度。
教师在“双基”教学基础上,通过融入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更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执迷数学的神奇与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三维目标”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
3.数学思考是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数学思考是促进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进一步提升为数学素养的内因和必要条件。
教师需要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维价值,尽可能在每一节课中,设计利于放大这些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将这种“思维形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
教师要善于设计好的问题作为活动进行的纽带,真正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从而达到通过数学教会学生思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