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 (1)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述说古代江南之美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述说古代江南之美古代的江南地区一直以其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而著名。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夜泊牛渚怀古》,由明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江南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性的表达,展现了江南的独特之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并一窥江南的风采。
一、夜晚的江南在《夜泊牛渚怀古》中,杨万里以夜晚作为诗歌的背景。
江南的夜晚一直被人们赞美为“千古绝艳”的时刻,让人陶醉其中。
他以一种醉人的笔墨,描绘了夜晚的江南的美景。
例如,在诗的开头,他提到:“牛渚西江春水面,花街月下客船好”。
这里,“牛渚”是指江苏无锡太湖边的一个地方,“夏水盈盈”、“花街”、“月下客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夜晚的江南,用文字勾勒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二、古代江南杨万里生活于明朝,是一个了解古代江南的人。
他在诗中展现了对古代江南的怀念和思考。
他用诗歌中的古人形象,将读者带入了古代江南的景象。
例如,“烟雨湖南岭,横画杳如昨”、“独寻幽古迹,世负望江楼”等描写,展现了古代江南的风貌。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江南古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往事的追忆。
三、江南之水杨万里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对江南的水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江南有许多蜿蜒的江河和湖泊,是一个水乡之地。
杨万里通过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将江南的水美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江上沙雁飞”,这里的“沙雁”形象形容江水的波澜,极具生动感。
四、幽静的夜晚夜晚是江南最安静、最幽静的时刻。
《夜泊牛渚怀古》中反复强调了夜晚的静谧。
杨万里用“星宮三县静,日影千年目”来形容夜晚的安静,他通过异样的诗句反映了江南的夜晚有多么神秘而宁静,读者仿佛可以亲身体验这种安宁。
五、江南的山水之美江南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诗中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江南山水之美的特点。
例如,“严霜皓髀见,儿女悲开杯”,这里的“严霜皓髀”形象描绘了江南的山水严寒的一面。
“儿女悲开杯”则暗示了江南山水的凄美之处。
杨万里水平很高的一首词,巧设悬念引人遐想,通篇充满了生活气息
杨万里水平很高的一首词,巧设悬念引人遐想,通篇充满了生活气息晚年杨万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结束漂泊的生活,此时的他心如止水,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每天无非就是读书写作,空闲时去周围的乡村游玩,他的故乡江西吉水自古风景优美,正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所以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很多的优美的传世名篇。
可能很多人对于他的诗歌比较熟悉,譬如《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等等,那都是经典之作。
但是提起他的词,却是很多人没有读过,其实宋朝的文人都填写过词,杨万里也不例外,他的词也是清新脱俗。
杨万里众多的作品中,这首《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写得很巧妙,也是一首高水平之作,整首词只犹如大白话,可是每一句又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
那这首词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当时他登上了万花川谷,站在山顶眺望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于是由此展开写得很唯美,每一句都令人惊艳,美得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宋代:杨万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月亮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像李白就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天上霜。
”之句,所以古人对于月亮,也是有着一种独特的爱好,为此在这首词中,杨万里也是信手拈来,写出了最美的月色,可见在生活中他是一位有情趣,对于生活热爱的人,只有那份热爱,才能够写出如此唯美的作品。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中兴四大家”之一,而他的“诚斋体”在当时也是颇有影响,这首词就平易自然,意境优美,还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尽管鲜为人知,很少人读过,但是写得很巧妙,设置了悬念引人遐想,这也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就犹如大白话,人们一读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讲解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讲解【原创实用版】目录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诗歌内容概述3.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4.诗歌的艺术特点5.结论正文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舟过安仁》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
杨万里(1044 年-1105 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之一,与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并称“江西四大家”。
杨万里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豪放自如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诗歌内容概述《舟过安仁》全文如下:“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船上看到的两个小童遮阳的情景。
一叶渔船上,两个小童收起篙、停下棹,坐在船中。
在没有雨的情况下,他们却张开了伞。
作者通过这个看似奇怪的现象,揭示出小童们遮阳的真实目的是利用伞使船前进。
3.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舟过安仁》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小童们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因地制宜、充满智慧的生存方式的赞美。
同时,诗歌通过这一生活场景,传达出人们在生活中应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道理,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4.诗歌的艺术特点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1)以小见大。
通过捕捉两个小童遮阳的细节,展现了他们在生活中的智慧,以此表现人们在生活中应具备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
(2)寓理于景。
诗歌以生动的场景描绘为背景,将哲理寓于形象的描绘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3)简洁明快。
诗句简练,意境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5.结论《舟过安仁》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小童遮阳的场景,传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道理。
《杨万里山水诗的自然审美探析》
杨万里山水诗的自然审美探析引言杨万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山水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自然审美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杨万里山水诗中的表达手法,探讨他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表达,并对其影响进行探析。
一、杨万里山水诗的艺术手法在杨万里的山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1. 描绘细致入微杨万里善于用鲜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细节,通过捕捉景物中细小之处来传递整体意境。
比如他在《登岳阳楼》中写道:“子规啼出殷勤声,春风枝上吹衣裳”,将子规鸟叫声和春风吹拂衣裳之感交融在一起。
2. 抒发情感和主观体验杨万里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色,更常着重表达内心感受。
他通过抒发情感和主观体验给予作品情感共鸣,并将读者引入他的内心世界。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茫茫天水间,欲别正忡忡”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3. 运用比喻和象征杨万里经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将自然景色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给予读者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过零丁洋》中,他以“蓬莱此去无多路”来形容逝去的岁月,“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描写则展现了岁月和生活的变迁。
二、杨万里山水诗的自然审美杨万里山水诗所展现出来的自然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大自然美感的敏锐触觉在诗歌中,杨万里善于捕捉大自然细微之处所散发出来的美感。
他透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元素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独特之美感知能力。
2. 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意识杨万里的山水诗中往往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观念。
他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融合,传递出对生态平衡的重视。
3. 深层次思考与审美价值感杨万里山水诗不仅仅是对外在景色的描摹,更贯穿着作者对存在、时光和人生意义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审美表达来触发读者对生命与存在本身的思考。
结论杨万里山水诗以其独特而精妙的表达手法和自然审美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欣赏。
通过对其艺术手法和自然审美进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作品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内涵。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小亨,号蜀先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
他咏梅的诗作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杨万里的咏梅诗作以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而著称。
在他的诗作中,梅花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自然景物,而成为了他的诗篇中的核心。
他运用独特的雕刻技巧来描绘梅花的形态和气质,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以及意象的运用,使得梅花具有强烈的生动感和艺术感。
例如,在《闻梅》中,他运用“雪点乱疏飞不度”来描述梅花的花瓣是如何零落飞舞的;在《闻梅》中,他用“梅花半含新暗香,寒柳微分菱镜光”来描绘梅花优雅的姿态以及清新的芳香。
其次,杨万里的咏梅诗作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文的思考。
他通过对梅花的讴歌和赞美,折射出了自身的感慨与思考。
他将咏梅与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无常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岁月易逝、生命脆弱的感叹。
在他的诗中,梅花成为了他表达情感、反思人生的载体。
例如,在《病起书怀寄从弟思》中,他写道:“余病着欣垂表册,思知别后心意密。
赖有梅花相伴侣,盼公匆匆寄近信。
”这里他以梅花为媒介,表达了对远离故园的亲友的思念。
再次,杨万里的咏梅诗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作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格律,注重个性表达和感悟的深度。
他强调个体感受与诗歌表达的契合,力求真实地展现他对梅花的情感和思考。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来咏梅,创作出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咏梅佳作。
例如,在《花下醉吟》中,他写道:“梅儿梅我舅,我岂是梅儿?”这句颇具戏谑之意的开篇,展现了他不拘常规、追求独特的个性。
此外,杨万里的咏梅诗作还注重细腻的描绘和声韵的和谐。
他运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技巧,将梅花的形态、气味和色彩等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
他善于运用音韵优美的词句,使得诗作的语言韵律自然流畅,更加凸显梅花的美感。
例如,在《咏梅》中,他写道“折取寒梅一枝开,雅节悲秋护主来,玉杯香透琼胎耐,冰晶褒进玉华来”等,语言华丽而鲜活,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完整版)与杨万里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与杨万里书知识点归纳与杨万里书知识点归纳杨万里是明代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与杨万里书知识点的归纳:1. 自然景物描写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包括山水、花草、树木等。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选材,表现出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化。
他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赋予诗歌更深层的意义。
2. 现实主义风格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主,他注重描绘真实的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实际情况。
他以真实的观察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出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3. 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杨万里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一些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他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共鸣。
4. 创新的表现手法杨万里在诗歌中创新地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例如对比和对照、借景抒怀等。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比喻,完美地表达出他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
5. 对儿童和生活细节的关注杨万里的诗歌中还体现出对儿童和生活细节的关注。
他以亲切的态度和温暖的情感,描绘了儿童的天真和生活细节的美好,展示出一种纯真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对与杨万里书知识点的归纳,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题,展示出真实的生活和自然的美丽。
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思考,他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让读者产生共鸣。
他创新地运用了表现手法,以亲切的态度关注儿童和生活细节。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对我们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References:。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杨万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以咏梅诗最为著名,尤其是《临李文忠公咏梅记》。
杨万里咏梅的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杨万里咏梅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
杨万里的咏梅诗多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梅花的美丽,同时表达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他善于运用情感化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梅花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例如,他在《临李文忠公咏梅记》中写道:“春梅吐蕾时分耀,碧似青松绿似苔。
梅花自有穿云翼,映着天庭插锦台。
”诗中以“春梅吐蕾时分耀”形容梅花的美丽可爱,以“映着天庭插锦台”表达了对梅花高贵、神圣的赞美,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梅花深情的热爱。
其次,杨万里咏梅的诗艺术特色在于其别出心裁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通过对梅花的微观描写,展现出其细腻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临李文忠公咏梅记》中有这样一句:“疏梅深处呈斑纹,黑掩玉图满目新。
”他用“疏梅深处呈斑纹”描述梅花的纹理,表现出细腻的画面感;用“黑掩玉图满目新”概括梅花的美丽和神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次,杨万里咏梅的诗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在作品中常常借助典故,通过引用历代名家的诗句来凸显梅花的美丽,使诗歌具有一种文化的厚重。
例如,他在《临李文忠公咏梅记》中使用了杜甫、刘长卿等文人的诗句,给梅花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此外,杨万里还善于利用修辞手法、音韵的变化等手段,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最后,杨万里咏梅的诗艺术特色在于其对自然的独特感知。
他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他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的微妙之处,将其转化为诗歌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独特。
他在《临李文忠公咏梅记》中写到:“暖风吹遍岛儿斜,春雨和声落处花。
人事至今应未变,梅花空自满东家。
”通过对春风、春雨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与恒定,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永恒魅力。
综上所述,杨万里咏梅的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别出心裁的描写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独特感知。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山水写作风格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山水写作风格引言南宋诗人杨万里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独特且富有个性的写作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杨万里在山水诗方面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杨万里生平简介在开始具体讨论杨万里的山水写作风格之前,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他的生平背景。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尊素先生,浙江绍兴人。
他是南宋时期优秀的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和官员。
杨万里以道德高尚、清廉自持而著称于世。
地域意象作为一个出生于浙江绍兴的诗人,杨万里对当地壮丽的自然景观怀有极大热爱。
他常常运用地域意象来描绘自己所处环境中美丽壮阔的山水景色。
例如,在《示儿》这首诗中,他写到:"滁州西涧千鸟栖万户仙家行处。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滁州一带的山水,展现了他对故乡山川的深情厚意。
以虚寐写真实杨万里善于运用如梦如幻的笔墨描写山水景物,通过草木花石等自然元素的描述,营造出浓郁的诗意氛围。
他往往以虚寐之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体验。
例如,在《初到湖上》这首诗中,他写道:"晴雪难逢直卧龙神愆乎是方向。
"他通过将自己比喻为“龙”,将身处湖上时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实、朴素与其他一些诗人追求华丽辞藻不同,杨万里的山水写作风格更加平实和朴素。
他不借助过多修辞手法,而选择直接明了地呈现景物本身,并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次北固山下》中,他以简单直接又富有力量感的文字描绘了题目所示山水之美。
唯美、抒情尽管杨万里的山水诗风格较为平实朴素,但他在作品中常常散发出独特而浓郁的唯美气息,并通过细腻而深情的抒发来营造情感共鸣。
他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例如,在《秋日历阳》这首诗中,他以婉约而抒情的语言写下:"远树带缕黄飘飖送停船陌上百年草欲断又须眠。
"通过诗人笔下生动细致的描绘,读者似乎可以感受到秋日群山间凉爽的清风和枯草迎风摇曳的画面。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
杨万里咏梅诗艺术特色杨万里(1597年-1669年),字嗣昌,号南溪,明末清初江西婺源人,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歌以深情咏史、咏物为主,尤其擅长咏梅。
杨万里的咏梅诗,具有深刻的艺术特色,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自然写实、清新自然杨万里的咏梅诗,最大的特色是自然写实、清新自然。
他的咏梅诗,不是用华丽的词藻来描绘梅花的美丽,而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展现梅花的生命力和美丽。
他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形态、色彩、香味等方面,还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生命活动,以及梅花与人的情感交流。
例如《梅花》诗中写道:“墙东墙西,梅花扑鼻。
吾爱吾庐,吾爱吾妻。
吾爱吾友,吾爱吾诗。
梅花虽有雪,不愁不坚持。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香气扑鼻,还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友情、诗歌的深情之爱,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杨万里的咏梅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咏梅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自然描绘,更是对梅花的情感抒发。
他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咏梅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梅花》诗中写道:“瑶台月,九华烟,江山如画,何人共赏梅花。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认为人生如梦,梅花如画,人生短暂,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三、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杨万里的咏梅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以清新淡雅、自然舒适之感。
他的语言不做华丽的修饰,不做繁琐的描绘,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梅花》诗中写道:“墙东墙西,梅花扑鼻。
吾爱吾庐,吾爱吾妻。
吾爱吾友,吾爱吾诗。
梅花虽有雪,不愁不坚持。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友情、诗歌的深情之爱,意境清新、感人至深。
四、意境深邃、意蕴丰富杨万里的咏梅诗,意境深邃、意蕴丰富。
他的咏梅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自然描绘,更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杨万里简介及作品风格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深受理学思想濡染,讲究品节,有较强烈的爱国思想。
有《诚斋集》传世。
杨万里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诚斋体”主要体现为:1.活泼自然,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等,于常人忽略或难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
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2.想象奇特,立意新巧。
处理常见题材,于别人意象不到处落笔。
如:《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暮热游荷花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
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
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
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3.善于调侃谐谑,作品富有幽默风趣,为哲理诗的幽默化作出了贡献。
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宿灵鹫禅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猫卷描绘的初夏风光图;是杨万里笔下的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猫卷描绘的初夏风光图;是杨
万里笔下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
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词与艺术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
诗词与艺术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深秋时节,临安的大地被初霜覆盖,寒意渐浓。
然而,在这寂静的季节里,艺术家杨万里通过他的诗词作品,将春雨初霁的美丽气息吹散在心灵之间。
杨万里是明代末期的文学巨擘,他热爱自然,善于察觉细微之美,他的诗词作品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与人文的敏锐洞察力。
在他心目中,临安的春雨初霁象征着一种美丽的转变,诗词与艺术成为他表达这种美的方式。
首先,杨万里通过描绘春雨初霁的景物,将读者带入临安的美丽。
他用“轻丝”,“柳绿”,“花容”等词语描绘了春雨刚过后的临安风光。
“轻丝”细雨如丝般轻柔地落在绿叶上,为临安大地增添了一层曼妙的色彩。
而“柳绿”则展示了春雨滋润之后柳树的生机勃勃。
“花容”一词则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不禁让读者想象起临安春雨中各种绽放的花朵,鲜艳而美丽。
其次,杨万里通过诗词表达了他对临安春雨的情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变化的敬畏之心。
“柳四咸”一联诗写道:“蓬头日上走,白鳞穿绿水。
一春忽盛暮,三月喧卑止。
”他用“蓬头日上走”来形容柳树在日光下摇曳生姿的美,用“白鳞穿绿水”来形容春雨滋润绿叶的美,同时也意味着柳树的成长与变化。
“一春忽盛暮,三月喧卑止”则表达了他对时间流转的感慨,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杨万里通过他的诗词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细腻之美。
他将目光放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微妙之处,给予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红歌芳鸟香苑宿,翡翠桃花绿浦回”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运用意象,将自然景物与心灵的感受连接在一起。
我们仿佛听到了红歌芳鸟的歌声,也可以感受到翡翠桃花在绿水里轻轻飘荡的美。
诗词与艺术是杨万里表达临安春雨初霁美的工具,也是他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春雨初霁的美丽,更能感受到自然与心灵之间的联系。
总结起来,诗词与艺术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不仅是对临安风景的描绘,更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感慨。
他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的流露以及意象的运用,将我们带入临安的春雨初霁的美丽世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细节之美,也印证了诗词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杨万里:宋代诗坛的摄影师
杨万里:宋代诗坛的摄影师赶在暮春的尾巴上市集买了几颗鲜藕,种在了老瓷坛里,过了三日,竟一个一个地露出了嫩芽来。
早起,站在一墙鸳鸯藤下愣着神,看到细若丝线的雨跳跃在瓷坛的水面上,愈发显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光景。
于是,想起了杨万里的这首自然小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直以来,苏东坡对王维的那句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让世人对王维“诗中的画境”钦慕不已。
如果说,王维的诗中藏着一幅画,那么,杨万里的诗中便藏着一张3D照片。
钱钟书读宋诗,将陆游和杨万里并提,说他们作为南宋初期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二,在诗才上的造诣之高低就像盛唐的李杜和中唐的元白,并坦言:放翁(陆游)善写景,而诚斋(杨万里)善写生。
放翁诗如图画之工笔,而诚斋诗则如摄影之快镜。
钱老比喻得妙,杨万里就像是古代的摄影师,读他的诗,就如看3D立体照片一样过瘾。
透过高清的镜头,我们能看到:兔起鹘落,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鸢飞鱼跃,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
这位高明的摄影师,眼疾手快,以追风逐箭之速,将天地万物、春夏秋冬定格在当下的一瞬间。
陆游如果在世,想必也心服口服。
他曾经就坦言:“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
也就是说,倘若诗坛要选一位盟主的话,杨万里是当之无愧的。
都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杨万里不吃这一套,他的心大得很。
从官从政只是他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纵读杨万里诗集,几乎没有离怨之句。
其实,杨万里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纷争离合的时代,一个生灵涂炭的时代,一个悲哀凄惨的时代。
他的仕途,亦极尽坎坷。
但是,无论是过着安闲的居家日子,还是颠沛流离的奔劳生活;无论是为政一方在僻壤穷乡,还是应召入京身处要津,都不妨碍他端着摄影镜头一般的诗性之眼摹写身旁的趣事。
他与同时代的文人绝不相轻,相反地,走到哪里,都必然与当地的文人雅士谈诗。
杨万里的心,怀抱着天地万物,譬如荷尖上的蜻蜓、清漪上的晚风、故园里的海棠、西湖上的莲叶、杨柳荫下的酒家、葡萄架下的渔船……还有红红白白临水之花、碧碧黄黄的接天之麦、疏疏落落的深径之篱、以及盈盈亏亏的清秋之月。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意象表达与意境分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意象表达与意境分析引言《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以东南风光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对《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中的意象表达与意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意象表达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中,杨万里通过生动的意象描写,展现了他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深刻把握与表达。
水景意象首先,杨万里通过对水景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水乡世界。
他以“黄鹤楼前日出东,水波涛连千里”的形象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比喻为"波涛涌动如千里之连绵山脉"的景象,从而表达出大海的无边无际和浩渺深邃。
在诗中,他还通过对江水的描写,表达了故乡的独特之处。
“百舸竞发扬清浦,碧波荡漾绿苹洲”中“百舸竞发扬清浦”意味着江面上的船只如垂直竞赛一般,划破了江水,虚空有为地在水面上绘出绚丽的印迹。
“碧波荡漾绿苹洲”中“绿苹洲”指的是翠绿的植物覆盖的沙洲,使这个地方显得尤为生机盎然。
通过这些描绘,作者将故乡的水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怀乡意象其次,杨万里借助怀乡的意象,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汇,勾起了杨万里对年少时故乡的悠悠思念。
他追溯了故乡的辉煌过去,以及其所引发的荣耀和自豪感。
他通过这些意象,将他对胜利与开拓者的憧憬与渴望转化为文学形象,强化了自身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田园意象最后,杨万里以田园为意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满目山河万象新,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山河”和“新”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满目山河”意味着故乡的山川变幻多样、美不胜收。
“新”则体现出新时代故乡的繁荣和希望。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则描述了田园生活的平和与安逸,以及自然景观与生活的和谐共处。
意境分析通过细致入微的意象描绘,杨万里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杨万里赏析湖目光聚集在荷花上
杨万里赏析湖目光聚集在荷花上
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
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歌鉴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歌鉴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此外,这首诗还有两点非常突出:
1.结构上,此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先写六月西湖的美景,然后写作者送
别友人的情景,最后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写作手法上,此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
这些手法
的运用,使得诗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才华。
论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
论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作者:赵国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01期摘要:宋代诗人杨万里以诗见长,独成一家,被世人称为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中有相当数量是描写自然景物、社会场景的。
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特点鲜明。
取景自然,各具风貌;小景和谐,大景恢宏;手法高明,重视写生;童心未泯,用心截取。
杨万里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创作了大量取景格调活泼、清新宜人的诗歌,不但为前人所推崇,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借鉴。
关键词:杨万里诗歌取景艺术一、前言杨万里诗歌始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五言律诗,又学王安石,晚乃学唐人绝句,最后尽去诸家之体,别出机杼,讲求“活法”。
诗风明丽洒脱,构思新巧,笔墨酣恣,性灵微至,时称“诚斋体”。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二、杨万里诗歌取景艺术(一)取景自然,各具风貌“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诚斋以为古人之诗得之于天,亦即出于自然”“然妙词绝唱,往往不自意而出,原非雕琢而来,抑且非雕琢可得。
”“其文成于自然。
”他的大量优秀的诗作抓住自然之景特征,因而各具风貌。
抓住季节特征取景。
如“清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桑茶坑道中》)截取的是初春景象:阵雨初停,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
渲染出了明媚,和暖的季节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而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动”之美。
“郡池六月水方生,便有新荷贴水轻。
雨莳独来无个事,闲听啼鸟语升平。
”《雨足晓立郡圃荷桥幻》写雨后涨水时的新荷,点染了夏景。
“隔树漏天青破碎,惊风度竹碧匆忙”,《城头秋望》给人留下很深的秋的印象。
抓住不同地域的典型景物、古道、物产等取景。
如《秋日晚望》是有代表性的乡村生活美景:“村落丰登黾,人家笑语声。
解读杨万里《初秋行圃》:谁都见过的场景,在诗人笔下另有一番景致,妙了
解读杨万里《初秋行圃》:谁都见过的场景,在诗人笔下另有一番景致,妙了江西历史上出了许多著名诗人。
像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曾巩等,都是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家。
杨万里虽然在排名上不如李白杜甫等名气大,但杨万里被称为诗宗,自然也不是浪得虚名。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余首,目前存世就四千二百多首,而且有许多名篇名句,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等都是出自杨万里的手笔。
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独创“诚斋体”,多以描写自然风光景色为主,清新自然、用语简洁、平易浅显,还富有一定的幽默情趣。
作为江西人,杨万里三十岁前的诗风,沿习江西诗派的严谨风度,斟酌用词。
三十多岁时,一把火把自己的诗稿焚毁,转变诗风,由崇尚古人向崇尚自然转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诚斋体”。
在他的一些诗篇中有自己的这种思想体现。
在《迓使客夜归》中说:“笔下何知有前辈”,在《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中就更直接了,“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直接点了黄庭坚、陈师道、陶渊明、谢灵运的名字。
杨万里的“诚斋体”讲究灵活、情趣,富有变化,不拘一格,什么词什么事均可入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风趣简明的词句成诗,直接体现生活的自然之美。
今天来欣赏一首杨万里的小诗《初秋行圃》。
这首诗名说的是:初秋,我走在田间小路。
我更觉得这首诗就是写蝉的。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借蝉来比喻自己高雅而谦逊的情操,而杨万里的写蝉是就景写景,不刻意体现什么情操,反而更自然、更美。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落日余晖不顾人间对阳光的渴望,无情而去,但却有心地为人们唤起了树林中的万蝉齐鸣。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找不到他们,当你找到它旁边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马上就停止鸣叫。
“杨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的取景艺术
“杨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的取景艺术“杨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的取景艺术【关键词】取景用色构图技法笔墨【摘要】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其一生诗作无数,早年写诗专学江西派,竭力仿效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风格,而江西派写诗强调字字有出处,并讲究脱胎换骨,点铁成金,造成模仿抄袭,影响不佳。
与其戴着江西派的镣铐写诗,阻碍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如反判师门独树一帜,因而杨万里的诗风为之一变,后自成一体,时称“杨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师法自然,富有极强的艺术独创性,扭转了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端,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其因擅长“活法”,博得盛誉。
不仅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诗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文学评论家严羽说“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杨万里的诗歌取景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在取材、用色、构图、技法、笔墨等方面皆有过人之处。
以下就这几方面试论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一、取景别出心裁“旧时水榭朱颜改,劝君更谋新亭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之所以有非凡的生命力,就在于取景的别出心裁。
他与林子方置身与西子般的西湖景色之中,用什么景色之钥匙打开与林子方离情别绪之锁,是晨风撩拨绿柳的裙摆?人家王维早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虽用“柳”寄托离情别绪是最合适的,但岂能跌入他人窠臼。
更不该是堤岸青青的小草,白居易早就有专利了。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是浅浅的荷塘水,咋能敌过“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种磅礴之势,况且荷塘水再怎么夸张,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失去了自然美。
是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是净慈寺头顶九颗星的正在作功课的和尚?是抢头香的善男信女……西湖的美景比比皆是,哪是杨万里的离情可依,哪是他的别绪所托。
这时旭日东升,溶金于芙蓉国,杨万里“目中恍然别有一境界意思,而其妙者,意外生意,境外见境,风味之美,悠然甘辛酸碱之表,使千载隽永常在颊舌”,因此,杨万里聚焦于荷塘,镜框取景摒弃西湖其他美景,只准荷花仙子来应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在平淡质朴,内在深刻隽永----论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2278于海洋指导教师:张家壮【摘要】:杨万里,南宋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写作的主要兴趣是描写自然景物,诗歌构思新巧,语言流畅,汲取了民歌的精华,自成一体。
他的诗歌处处流露出诗人敏锐的艺术感受与灵动的诗思匠心。
杨万里以自然景物为主的山水诗洋溢着诗趣之美,给人一种独特而新鲜的审美感受。
从他《小池》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到《宿新市徐公店》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歌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但杨万里的诗歌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写诗专学江西派,竭力仿效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风格,然而江西派写诗强调字字有出处,并讲究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以至于使他的诗存在模仿的现象,影响不佳。
经过认真思量,杨万里认为与其戴着江西派的镣铐写诗,阻碍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如反判师门独树一帜,为此杨万里的诗风为之一变,变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同时他的诗歌创作本着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特点,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后自成一体,时称“杨诚斋体”。
扭转了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端,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更因其擅长“活法”,博得盛誉,不仅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诗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就如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杨万里的诗歌取景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处处有过人之处。
下面就两大方面来浅说杨万里诗歌的取景艺术:【关键词】:童趣奇趣理趣自然生活一、诗歌中一样的荷塘,别样的情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做,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
构思都很新颖,语言都很通俗流畅。
但是取景却有所不同。
1、描写景物的范围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感观:满眼碧绿的荷叶与天相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
诗人把对朋友林子方即将离开的心情全都隐藏在每一句诗中,每一句诗都是他对朋友离开的谆谆告诫。
这首诗歌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写的是诗人近距离观察所得:泉水无声无息,无知无尽地为小池补给水源,树影倒映在池水中。
尖尖的小荷刚刚从水中探出头来,已有蜻蜓悠闲地立在上面。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荷塘的动景。
它写的是生命,留给读者的是对生命的思考,这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境界有大小,不以是非而分优劣”。
2、修辞方法不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用了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将西湖的六月与其他季节对比,用碧绿的荷叶和灿烂的阳光衬托鲜艳的荷花。
而《小池》诗人用了拟人手法,写泉水怜惜小池,无私地为小池补给水源,树阴也喜欢天空的晴朗与微风的轻柔。
3、表达方式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侧重描写六月西湖的景色,展现其勃勃生机。
而《小池》诗人则侧重抒情。
诗中的景物充满人情味儿,表现出诗人对新生事物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诗歌中充满着童真童趣在教学有关杨万里的诗歌时,学生的一句话使我对杨万里的诗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诗歌中充满着童真、童趣。
那次学习的是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学生在读完课文后,一个学生说了一句:“真有意思。
”我立即追问了一句:“有什么意思?”学生说:“在那有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的地方玩多好呀!”学生的这句话启发了我,课下查阅了有关杨万里的所有作品,我惊奇的发现杨万里的诗歌里中充满着情趣,甚至是童真、童趣。
杨万里写诗诸多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是对自然景物兴趣浓厚,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出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画面。
就先说说《小池》吧。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这首诗描写一个无声的泉眼、一池浓密的树阴、一道涓涓细流、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展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和谐的关系,也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道涓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无声无息;池边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境界之中,这样的初夏风光,朴实而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泉眼因为爱惜涓滴,所以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赋予绿树生命,似乎因为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所以用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才”和“早”,前呼后应,形象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互相依偎的情景。
嫩绿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站立在上面了,轻盈而又富有动态,带来满池的生机与活力。
像《闲居初夏午睡起》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在对孩童的描写性语言中使画面生机烂漫,充满儿童的活力,有一种诙谐的风趣,表现了童真的回归。
如《秋山》中“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杨万里把乌桕称其为老染工,在风趣之中透着温情。
乌桕一生不辞辛苦用缤纷的色彩打扮秋日的山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老染工。
诗人诙谐地调侃乌桕一生只顾装扮他人,不免犯老糊涂,用错染料,把乌桕树叶染成暗褐色。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请孤松掩醉容。
”幽默地把枫叶秋天变红的自然写成枫树昨夜偷吃了仙酒,醉红了脸,央求孤松帮忙遮掩醉容的生动情景剧。
诗人笔下的“乌桕”是糊涂的老染工,红枫是浪漫贪杯的小淘气,青松是乐于助人的人,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童趣。
三、诗歌中洋溢着奇趣奇趣,就是指超出平常,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
杨万里品评诗歌,注重奇趣,他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把这当作写作诗歌的一个宗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着意表现它。
试看《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日银丝织一笼,金鸟捉取送笼中。
知谁放在扶桑树,秪怪满溪烟浪红。
”细雨连绵下个不停,那蒙蒙的雨丝仿佛织成水晶笼子,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就恰似关在笼中的鸟儿。
满溪烟浪映衬着红光,人们才悟到不知道谁把鸟笼子挂在扶桑树上。
全诗从瑰丽的想象入手,充满绚丽神奇之奇趣。
《八月十五日诚斋望月》中的“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把天空的颜色说成是鸭青色,把圆圆的月亮想象成一团冰,并且认为这一团冰不依傍天空,而是自由自在地运行,同样是别出心裁,饶有天真烂漫之奇趣。
《湖天暮景五首》其二:“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诗人坐在湖滨,看着夕阳一寸一寸地缓缓地落向远处的湖面,就在其接近湖面的一刹那,忽然一个冲刺,全部落入湖水中。
分明见它入湖,细查湖水,湖水却平静依旧,了无夕阳入水的痕迹。
真是奇景,充满了一种新鲜的奇趣。
他的古体诗也充满了这种奇趣,如《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嵋。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早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水到峨嵋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自此无南风。
此诗除开头四句正面描写长江风浪之大以外,其余全是从想象入手写狂风骤起“五日五夜无停时”的骇人威力。
诗人由北风劲吹,逆风阻船这一目前实情入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长江水倒流向西,一日千里越滟滪而抵峨嵋,江水流尽而与海水相接;更想象水至源头,前无去路,后亦无归途,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惊人语,乃未经人道矣”,诗歌带给人们的是充满惊人之感的奇趣。
奇趣来自于诗人新颖离奇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但这种想象和夸张绝不是无生活和感情依据的炫奇立异,想入非非,而是以此深刻地表现诗歌作者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而使读者产生新奇之美的艺术感受。
四、诗歌中启人心智的理趣杨万里的山水诗富于理趣。
所谓理趣,是指诗歌将哲理巧妙地熔铸于诗情诗境中,既蕴含着启人心扉的哲理,又不失诗歌的形象美。
沈德潜《清诗别裁凡例》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杨万里的山水诗为这句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杨万里是理学家,更是诗人,因此他并不像有的理学家那样把诗歌写成押韵之语录讲义,一味下“理语”,而是把理学的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创作,用理学家“活处观理”的方法来观照活生生的自然景物,力求借物体道。
由微知著,从具体的山水景物中体味天理,发掘宇宙万物造化之妙。
同时认真学习和汲取前代诗人在山水诗中表现哲理的艺术经验,用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来寄寓深奥的哲理,写出了理趣盎然的诗歌,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哲理的启悟。
如《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乍看起来,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万山终于阻挡不住小溪奔流的壮观图画,读之使人感到心胸开朗。
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所给予我们的仿佛又不仅仅如此,细加咀嚼寻味,其中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在万山与小溪富有童话色彩的斗争中,我们既可像胡适先生那样认为“此诗可象征权威与自由的斗争”;亦可认为弱小的小溪经过不断的抗议、喧叫,最终堂堂正正地奔向更广阔的前程,蕴含着“小溪”所代表的新生事物的潮流不可阻挡、逆转,而“万山”所代表的守旧势力必定失败的道理;还可体会到由阻而行,由塞而通,由不懂而懂的道理。
由于此诗不是枯燥抽象地言“理”,而是在诗人与自然的审美感兴中生发出哲理,于形象而有趣的画面中呈现出哲理,以“趣”含“理”,故此“理”与“趣”浑然一体,毫无牵合之感,仿佛如盐之溶化于水一样,无痕却有味。
再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把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自然景观写得活灵活现。
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
一个“赚”字,一个“拦”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也饶有诙谐之趣。
不是么,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梁,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亘面前,挡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已经陷入了群山万壑的重重包围之中。
山行如此,人生的征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山放出一山拦”,一段艰苦路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就一帆风顺,前头尚有千山万水还等待我们跨越。
五、诗歌善于抓住自然景物例如《新柳》一诗:“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柳”是很多诗人喜欢写的一个意象,大家都写,也就没有几个人能写出新意。
然而杨万里的这首《新柳》却别出心裁,诗人将柳拟人化,柳不仅会动,还有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