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设计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
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2)
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日益严重的排水问题。
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应运而生,以其良好的透水性和防渗功能,成为解决城市排水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案。
本文将介绍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透水性强:该工法使用特殊的透水铺装材料,能够有效地渗水排水,降低地面积水的积聚。
2. 防滑功能好:人行道表面采用特殊纹理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防滑保护,确保行人安全。
3. 耐久性高: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环保可持续:透水铺装材料能够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5. 硬度和平整度可调节:材料的硬度和平整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场地的需求。
三、适应范围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人行道、步行街、广场等公共场所,尤其适合于需要保障行人安全、改善城市排水状况的区域。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实现地面透水排水的功能。
透水铺装材料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使水能够迅速渗透到下层的排水系统中。
同时,透水铺装材料还能够有效固化地面,增加地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面准备:清理现场,确保施工地面平整干净,移除杂物和多余的土壤。
2.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填充和夯实。
3. 铺设材料:将透水铺装材料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并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压实。
4. 表面处理:对铺装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供适当的纹理和防滑效果。
5. 紧固固定:使用专用的固定材料,将铺装材料固定在地面上,确保稳定性和耐久性。
6. 预验收和清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应从规划层面开始统筹考虑。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
首先,要对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土壤植被等,明确城市的生态格局和水文特征。
其次,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面源污染削减率等。
最后,结合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分区策略,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和技术措施。
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
LID 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采用源头分散式的措施,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
(一)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以滞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雨水花园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雨水花园可以收集周边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吸附、净化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然后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
(三)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透水铺装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四)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区域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植草沟、旱溪等。
生物滞留设施可以滞留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时间,同时还能拦截雨水携带的污染物。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选址与规划:选择水资源丰富、地形适宜、与城市主体连续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2.绿化覆盖:大量植被和森林覆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带来更多的氧气和湿润环境。
公共绿地、花园、林带、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应被优先考虑。
3.雨水管理: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现代城市海绵化的重要举措。
将雨水收集设备与景观系统相结合,使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成为制造雨水采集的重要工具。
将雨水从表面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和利用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城市地面:城市地面包括路面、广场、街道、停车场等,其中的道路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材料,以便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
同时,采用permeable channel 等方法将雨水导入收集系统。
5.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可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城市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6.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功能多样化、绿色设计、节水节能等,以实现优质生态环境。
7.人工湿地:建造人工湿地在城市海绵化、生态建设和污水处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出室内生态系统和室外人工湿地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8.化学物质:现代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为确保生态安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9.教育和宣传: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海绵化的成果取决于全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因此,对市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时带动全球环境保护的步伐。
10.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评估,在建设过程中不可简单地概括成单一领域的改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
最好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各方面影响。
总之,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城市形态、社会需求等因素,在生态和经济发展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说明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1.透水铺装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3.生物滞留设施(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大纲2021年5月系统方案编制大纲1本底条件分析1.1自然地理1.1.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包括编制范围所在区位,并分析编制范围所在区位在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管控分区中的定位。
1.1.2地形地貌分析地形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地势走向、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并出高程和坡度分析图。
1.1.3降雨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降雨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降雨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降雨的年内分布,并给出多年平均典型年降雨情况、长历时及短历时降雨雨量和雨型;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给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1.1.4蒸发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气象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蒸发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蒸发量的时间分布。
1.1.5河湖水系分析水系资料,说明河湖水系现状和规划分布情况,明确编制范围内河湖的流域位置、上下游关系、河道流量、洪枯水位、消落带等。
1.1.6地下水文分析地下水文资料,说明编制范围内地下水埋深和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或补水需求以及对雨水下渗的影响。
1.1.7土壤地质分析土壤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土壤质地和土壤的渗透性能。
1.2区域建设现状1.2.1用地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并应明确现状和规划的各类城市用地面积及占比。
1.2.2道路现状1.2.3排水及水利系统现状包括水利设施、排水分区、排水体制、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防汛调度等内容。
1.3社会经济概况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规模、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发展概况等内容。
2现状问题评估2.1水生态问题评估2.1.1下垫面情况根据下垫面调查数据和现状用地情况,将现状下垫面按照屋面、一般路面、广场、一般草地、裸土和水体等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各类别下垫面的面积和所占比例。
2.1.2降雨产汇流特征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核查等,对编制范围下垫面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进行调查。
2.1.3河湖岸线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核查等,调查护岸形式和占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特点,以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管理,以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和自然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进行阐述,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技术。
一、绿地与生态系统恢复1. 绿地保护和扩张:- 合理保留现有绿地,尽量减少建设对绿地的影响;- 在城市中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以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
2. 湿地建设和恢复:- 积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限制城市化过程中对湿地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湿地区域,增强湿地的水功能。
二、雨水管理与利用1. 雨水收集与储存:- 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开发建筑物的屋顶、景观绿化区等地方,进行雨水收集。
2. 雨水渗透与过滤:- 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雨水渗透能力;- 设置雨水过滤设施,提高雨水的质量。
3.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景观绿化灌溉、城市景观湖水补充等。
三、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1. 非传统污水处理技术:- 采用生物滤池、湿地处理等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结合灌溉需求,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绿地灌溉等。
2. 能源回收与利用:- 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能源的产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四、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1. 集中式雨水排水系统改造:- 通过增加储水池、透水砖等设施,减少城市雨水排放;- 采用分流处理,实现降雨过程中的暴雨控制和雨水分流。
2. 分散式雨水处理系统建设:- 设置微水池、绿化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分散处理;- 通过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物设计,提高城市景观的美观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 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 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 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 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 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 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 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 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 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 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 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 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 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 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 制目标。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 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 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探索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探索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探索陆继斌李平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而透水性铺装技术正是基于现代海绵城市发展建设理念,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分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水资源控制和调节技术。
其不仅能够对城市水环境资源进行科学调控,而且能够促进大气降水按照既定的水文交互机制进行自我净化及渗流和储存。
对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透水性铺装开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实施的背景城市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就是城市下垫面。
在城市未被充分开发前,城市下垫面的水源涵养及水流渗透性能力较强。
因此,在大气循环及植物的调蓄作用下,城市地下水与地表水径流能够得到充分交互与循环。
所以,长期以来,城市雨水能够被地表土壤、植物吸收及自我渗透和蒸发,只有少量降雨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向城市洼地及湿地等区域输送,最终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生态循环系统。
但是,在当前城市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构筑物和和地表植被被硬化铺装代替,由此使天然可渗透的地表变为沥青及混凝土和砖石等非渗透性材料。
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世界各国不同城市不透水材料的平均铺装面积已达50%以上,而在国内的北京及广州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不透水材料铺装面积已高达70%左右。
城市不透水材料实际铺装面积不断增多,使地表径流系数不断增大。
随着城市不透水路面增多,地表径流也会显著增加。
当城市有强降雨时,由于城市地表不透水。
因此,在下垫面影响下,就会使地表的峰现时间和增高洪峰时间提前,由此导致城市地表-地下排水管网流量超负。
在此种情形下,就会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
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将重点探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实施的相关内容。
二、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实施方案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的实施,主要结合城市道路路面进行承载力设计和水文设计:结合城市降雨和交通及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确定设计实施目标体系;展开方案设计,确定铺装材料厚度及孔隙度;径流量控制率核实;进一步确定实施方案;验算铺装材料负荷承载力;最终确定方案并展开铺装实施。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设计及混凝土技术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设计及混凝土技术发布时间:2023-02-15T08:02:23.10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作者:吴娟玲[导读] 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吴娟玲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0摘要: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使得城市内涝和水灾问题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应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通过施工透水铺装工程等方式,提高城市的弹力和适应能力,以保护环境,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还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环境特点、设计要求等,明确透水铺装工程设计要点,规范开展施工,合理运用混凝土技术,并采取优化措施,充分保证透水铺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本文就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设计及混凝土技术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设计;混凝土技术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的建设发展,能够有效缓解部分城市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城市遇到内涝和水灾时可将雨水渗透于地下存储,并通过净化处理再次利用,这样既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城市发展,又可保护自然环境。
所以这种情况下应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强透水铺装工程的施工,明确掌握工程设计要点、混凝土技术应用内容,以根据透水铺装工程施工要求、城市发展需求等条件,制定合理完善的施工方案,做好各项工作,以保证工程设计效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工程发展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设计要点分析为保证后续透水铺装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过程的规范有序性,还需做好前期工程设计工作,明确设计要点,设计完善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
①水文设计。
设计人员需在工程设计工作开展前,先对该地区的水文条件、气候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往年的降水量,对该地区的降雨规律等进行分析掌握。
后再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作为透水铺装工程设计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和关键条件。
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
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一、前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改造城市空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人行道的建设也需要采用透水铺装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透水性强:该工法通过选用透水材料和特殊的铺装方法,使得人行道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降雨水。
2. 耐久性高:采用优质的耐久材料,使得人行道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承受人员和车辆的频繁交通。
3. 维修方便:通过工业化面板的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维修和更换,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寿命。
4. 美观环保: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效果明显,提高了城市的美观度和环保性。
三、适应范围海绵城市人行道工业化面板透水铺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小区内的人行道建设。
特别适用于低水位地区、山区、沿海地区等容易发生洪涝的地区。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选择透水性良好的铺装材料,将人行道面板与排水系统结合起来,使得降雨水能够快速渗透到地下,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处理和利用。
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用透水铺装材料、布置透水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等。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清理施工现场、制定施工方案、采购材料和机具设备等。
2. 人行道面板制作:生产工业化面板,包括模具制作、材料调配、浇筑、养护等。
3. 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打造平整的施工底层。
4. 铺装透水材料:将透水铺装材料倒入施工区域,均匀铺设。
5. 安装排水系统: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透水排水系统,连接到下水道或沉淀池。
6. 压实与养护:使用压路机对铺装材料进行压实,以确保铺装面均匀平整。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与总则一、项目背景二、规划内容1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2指导海绵城市设计体系3规范海绵城市管理体系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2相关规范标准3相关规划六、规划原则1生态为本2因地制宜3统筹规划4合理分区七、规划目标1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2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3缓解城市内涝及提高应对超标降雨的能力4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八、规划思路第二部分项目概况一、城市概况1城市区位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4水资源状况5水环境状况6水安全状况7水生态状况二、上位规划解读第三部分技术路线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一、中心城区现状概况1自然条件2现状涉水工程体系及设施二、主要问题分析1水环境2水安全3水资源4水生态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2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现状问题的优势四、建设目标与指标1水生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水环境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雨水面源污染削减率3水资源与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率4水安全排水防涝标准城市防洪标准5制度建设五、中心城区海棉系统建设格局1自然生态本底分析2大海绵系统建设格局3生态保护策略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分区2分区指标计算方法3一级分区指标控制4二级分区指标控制率及建设指引七、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1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2水环境治理目标3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4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减污方案: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着手削减污染产生截污方案:完善中途管网收集系统,减少污染溢流频率加快管网不完善地区管道建设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合流制管道截污工程,减少污水溢流频率污水方案:通过建设生态净化和工程治污措施,加强末端治理能力建设海绵驳岸建设滨水生态湿地,改善水体水质环境就地解决排水口初雨和污水溢流问题,缓解排水管网压力优化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控污方案:加大排污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偷排乱排行为分散污染源整治重点污染产业整治违规排污企业整治八、建设时序1近期建设重点2中远期建设重点九、相关规划衔接建议第五部分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1现状概况地形地貌与水系现状现状涉水工程设施情况前期工作基础2主要问题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3建设目标4一级分区及指标分解5二级分区及指标分解6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估算第六部分重点项目设计指引1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及其技术特点透水铺装(适用性、优缺点)下沉式绿地(适用性、优缺点)生物滞留设施(适用性、优缺点)湿塘(适用性、优缺点)雨水湿地(适用性、优缺点)蓄水池(适用性、优缺点)雨水罐(适用性、优缺点)植草沟(适用性、优缺点)绿色屋顶(适用性、优缺点)2道路与广场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3建筑与小区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4山体与绿地设计要点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第七部分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2融资机制保障预算内资金安排推进PPP融资模式加强争取政策性贷款3管控制度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
人行空间的两种空间类型
生态透水铺装示范段-铺装透水模式设计应用图
透水性铺装的纵向结构层
一般的人行道路断面结构可以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土夯实层,而导致道路不透水的主要在于 面层和基层,因此本案例中,面层采用的透水性材料(如透水烧结砖,砂岩,露骨料透水混凝土等)以 及不透水花岗岩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形成平面形式,然后采用透水混凝土为基层,级配碎石为垫层。遇到 下暴雨的时候,单一靠土壤透水排水容易导致垫层积水,因此在碎石垫层每隔2m设置R30PVC万孔管, 万孔管直接接大容量的排水沟,保证垫层不积水。同时为了增加结构稳定性以及过滤作用,在碎石层与 土路基之间增加土工布。
铺装透水模式设计
为了实现透水,将人行空间分为两种空间类型:通行空间和边界空间,不论哪种空间 类型,首先都需要在纵向上设计透水性结构以实现立体透水的目的,然后针对两种空间采 用4种不同的铺装透水模式设计,这些透水模式先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铺装材料的平面组合设
计,然后各种方式通过空间组合,实现了该路段人行空间透水模式的综合利用。
雨水花池透水模式 雨水花池透水模式是将人行空间中的绿地,树池,花坛等休憩性空间做成雨水花池的
形式。
雨水花池细节图
透水模式系统介绍 人行道的排水方向是从景庭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井。遇到较大的降水,雨水在经过景
庭旁边的缝隙式小容量渗水沟时,一部分雨水就从小缝隙中被排入明沟,然后再逐渐下渗 ,来不及被排入的雨水再通过组合面式透水时,又有一部分雨水将通过面层的露骨料和基 层的透水混凝土和级配碎石等被渗入地下,多余的雨水中还有一部分会被雨水花池边上的 进水管收集,然后被排入雨水花池,再被水生植物净化、最后逐渐被下渗。最后一道关口 就是通过缝隙式大容量渗水沟,通过其上比较大的缝隙,将雨水排入其下的明沟,在通过 明沟内的透水结构层渗入地下。
海绵城市设施维护及运行标准
6 滞蓄设施...........................................................................................- 16 -
6.1 屋面种植式绿色屋顶............................................................................... - 16 6.2 容器式绿色屋顶....................................................................................... - 17 6.3 下沉式绿地............................................................................................... - 19 6.4 旱溪........................................................................................................... - 20 6.5 雨水调蓄池............................................................................................... - 21 6.6 湿塘........................................................................................................... - 23 6.7 调节塘....................................................................................................... - 25 -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要点(试行)(报审稿)1总则【编制目的】为了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的各项要求,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规范我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立我市海绵规划技术评价体系,科学引导建设项目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特制定本编制要点。
【编制原则】因地制宜,充分结合郑州市本地气候特征、降雨条件对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引导;方便管控,评价指标简便清晰,从城市规划角度诠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与规划指标结合,方便审批管控;统筹兼顾,各选项的弹性控制给开发方提供了选择余地,总分的刚性控制保证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整体落实效果。
【适用范围】本编制要点适用于郑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城市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编制。
【内容组成与效力】本编制要点的附件是条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应一并遵守执行。
【授权解释】本编制要点施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修订工作】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本编制要点的修订工作。
2基本规定【评价对象】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分期建设项目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分期项目所属工程项目的整体方案进行评价。
【阶段划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在控规图则的备注栏中对开发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明确。
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阶段,应按本编制要点进行方案设计,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海绵城市综合指标和汇水分区调蓄容积计算表》的填报和审查。
【图纸及表格要求】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纸比例宜采用1:500,该图纸应包含总平面图、汇水分区示意图、所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构造示意图、说明、依据、图例和《郑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评价指标表》(见附件1),应在总平面图中明确标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位置、竖向标高、雨水径流方向、溢流口位置、汇水分区线和地下车库范围线,应明确标注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衔接关系。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透水性铺装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透水性铺装设计摘要:社会经济和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开发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城市内涝已成为中国城市新的痛点。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建设海绵城市,采用透水性铺装等手段渗透雨水。
文章从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入手,对透水性铺装的概念、优缺点及类型进行阐述,重点研究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为透水性铺装的设计和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性铺装;园林设计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开发建设而来的是城市内涝、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城市大面积地表硬化,雨水利用率低,排水不通畅,导致有雨洪灾,无雨旱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建设“海绵城市”,这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1 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建设是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之一是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比例,多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1]。
2 透水性铺装概述2.1 透水性铺装简介所谓铺装材料,是指覆盖在地面的硬质的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设计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7年4月,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申请地方标准立项,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办发[2017]132号),批准《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设计指南》地方标准的制定,项目编号:SDBXM32-2017。
(二)协作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三)主要工作过程①2017.01.02 《指南》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编写人员、编写大纲、编制计划时间安排以及各人员分工等。
② 2017.01-2017.03 各部分人员进行编写部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对各部分大纲进行细化确定。
③ 2017.04-2017.06 试验阶段,对需要进行试验的部分开展试验,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④ 2017.07-2017.09 初步完成《指南》编写内容,并开会进行讨论,指出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部分,进行完善。
⑤ 2017.10-2017.12 完成《指南》算例部分,对所提公式进行算例验算。
⑥ 2018.01-2018.03 对不同透水铺装厚度进行结构验算,并提出典型结构。
⑦2018.04-2018.06 《指南》初稿讨论会,根据不同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
⑧2018.07-2018.11 《指南》专家函审,根据不同领域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主要工作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与依据①编制原则标准针对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和方法,能够满足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突出对当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
②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GB/T 20001.7-2017);——本标准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本标准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本标准依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本标准依据《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2012);——本标准依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本标准依据《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等。
(二)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9个方面:①术语和符号②设计标准③结构组合设计④材料组成和参数要求⑤交通荷载参数分析⑥结构组合设计流程⑦陕西地区透水铺装典型结构推荐⑧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⑨算例三、试验验证1. 初始渗透性能研究(1)空隙率①透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图1 PAC有效空隙率与空隙率关系图由图1可以看出,三种级配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有效空隙率与空隙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不同级配下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有效空隙率与空隙率的线性关系表达式,有效空隙表示为n e,空隙率表示为n0。
(1)②透水水泥混凝土材料空隙率16171819202122231314151617181920有效空隙率(%)空隙率(%)图2 透水水泥混凝土有效空隙率与空隙率关系根据相关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回归,得出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空隙率与有效空隙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公式如(2)。
(2)(2) 初始渗透系数 (1)透水沥青混合料图3 透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渗透系数关系由图3可知,透水沥青混合料材料的空隙率与渗透系数之间的拟合方程见公式(3)。
(3)(2)透水水泥混凝土图4 透水水泥混凝土空隙率与渗透系数关系由图4可知,透水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空隙率与渗透系数的回归方程见公式(4)。
(4)2. 透水铺装对雨水的净化效果(1)相同厚度下材料种类对水质净化的影响表1 等厚度不同材料雨水净化效果相同厚度不同材料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污染物指标原始雨水15cm透水水泥混凝土15cm透水沥青混合料15cm级配碎石15cm砂土pH值 6.56 6.73 6.42 6.63 6.71 浊度/NTU 2600 1800 860 4200 700 ρ(COD)336 193.2 182.4 208 136 ρ(BOD)142 80.5 72.1 88.2 53.7 ρ(NH3-N) 1.93 0.426 0.254 0.458 2.34 ρ(PP) 1.47 1.18 1.02 1.29 0.47 ρ(TN) 2.87 2.18 1.58 2.34 2.65 ρ(TP) 1.48 1.73 0.286 2.86 0.403 ρ(Cr6+)0.028 0.022 0.018 0.024 0.010 ρ(Cu)0 0 0 0 0ρ(Zn)0.38 0.22 0.26 0.23 0.11ρ(Pb)0.00186 0 0 0 0ρ(Cd)0.00485 0.00311 0.00228 0.00336 0.00156 对比相同厚度的透水铺装材料的水质净化效果,透水沥青混合料及砂土对所有检测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拥有更好的净化性能,在材料厚度一定时,路面材料优先选择透水沥青混合料作为透水铺装的用材。
(2)不同级配对水质净化的影响①透水沥青混合料表2 不同级配的透水沥青混合料雨水净化对比不同级配透水沥青混合料净化效果水体指标原始雨水5cm PAC-13 5cm PAC-16 5cm PAC-20pH值 6.56 6.41 6.48 6.52浊度/NTU 2600 1360 1480 1720ρ(COD)336 215.5 221 228ρ(BOD)142 89.8 92.1 95.2ρ(NH3-N) 1.93 0.35 0.45 0.47ρ(PP) 1.47 1.18 1.26 1.28ρ(TN) 2.87 1.85 1.98 2.03ρ(TP) 1.48 0.336 0.395 0.423ρ(Cr6+)0.028 0.023 0.024 0.026ρ(Cu)0 0 0 0ρ(Zn)0.38 0.28 0.28 0.29ρ(Pb)0.00186 0 0 0ρ(Cd)0.00485 0.00302 0.00346 0.00348当面层结构均为5cm时,单层的透水沥青路面面层总体上的净化效果PAC-13优于PAC-16,PAC-16又略优于PAC-20。
随级配的增粗,透水沥青路面的雨水净化效果变差。
②透水水泥混凝土表3 不同级配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雨水净化对比不同级配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水质净化效果水体指标原始雨水M3 M2 M1pH值 6.56 6.78 6.72 6.71浊度/NTU 2600 1600 1510 1680ρ(COD)336 190.86 192.87 198.73ρ(BOD)142 80.18 80.82 81.63ρ(NH3-N)1.93 0.418 0.42 0.487ρ(PP) 1.47 1.13 1.14 1.19ρ(TN) 2.87 2.08 2.08 2.17ρ(TP) 1.48 1.62 1.57 1.64ρ(Cr6+)0.028 0.021 0.021 0.022ρ(Cu)0 0 0 0ρ(Zn)0.38 0.18 0.18 0.2ρ(Pb)0.00186 0 0 0ρ(Cd)0.00485 0.00291 0.00293 0.00312 当面层结构均为15cm时,单层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总体上的净化效果区分度不高,但M3略优于M2又优于M1。
随级配的增大,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雨水净化效果略有降低。
(3)全透型结构对污染物净化效果分析表4 透水沥青混合料全透结构厚度变化雨水净化对比水体指标原始雨水PAC+15cmG-2+砂土PAC+30cmG-2+砂土PAC+45cmG-2+砂土pH值 6.56 6.63 6.68 6.68 浊度/NTU 2600 580 550 570 ρ(COD)336 138 135 136 ρ(BOD)142 53.6 52.8 52.7 ρ(NH3-N) 1.93 1.79 1.76 1.76 ρ(PP) 1.47 0.38 0.35 0.35 ρ(TN) 2.87 2.37 2.31 2.33 ρ(TP) 1.48 0.4 0.36 0.39 ρ(Cr6+)0.028 0.009 0.007 0 ρ(Cu)0 0 0 0ρ(Zn)0.38 0.1 0.1 0.1 ρ(Pb)0.00186 0 0 0 ρ(Cd)0.00485 0 0 0 表5 透水水泥混凝土全透结构厚度变化雨水净化对比水体指标原始雨水M2+15cmG-2+砂土M2+30cmG-2+砂土M2+45cmG-2+砂土pH值 6.56 6.67 6.69 6.69浊度/NTU 2600 650 610 610ρ(COD)336 143 140 140ρ(BOD)142 56.3 52.7 52.6ρ(NH3-N) 1.93 1.78 1.73 1.73ρ(PP) 1.47 0.39 0.37 0.37ρ(TN) 2.87 2.35 2.28 2.31ρ(TP) 1.48 0.411 0.403 0.412ρ(Cr6+)0.028 0.009 0 0ρ(Cu)0 0 0 0ρ(Zn)0.38 0.1 0.1 0.1ρ(Pb)0.00186 0 0 0ρ(Cd)0.00485 0.00152 0 0 由表4及表5可得,结构厚度相同时,透水沥青全透式结构的雨水净化效果要优于透水水泥混凝土,在选择全透式结构材料时,优先选择透水沥青混合料材料。
全透式结构中的基层厚度G-2为30cm 时拥有最佳的净化效果,浊度、BOD、PP、TP、Cr6+、Zn、Cd的浓度均降为初始浓度值的60%以上,Pb的去除率达到100%。
全透式结构的透水基层厚度宜为30cm。
四、知识产权说明《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设计指南》为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长安大学在相关项目研究基础上共同编制,相关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五、采标情况《海绵城市建设—透水铺装设计指南》在我国《JTG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T 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等基础上制定,在国内外无同类比较。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标准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歧。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道路的建设有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我国部分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推荐出不同类型透水铺装结构,但结构类型不够系统全面,缺乏针对性和地域性,也没有与降雨强度和水质净化等性能联系起来,因此,为了使城市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良好结合,使得城市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同步,陕西省透水铺装建设急需相关标准来规范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