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桥接治疗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目前,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脑血流和保护脑细胞为主要目标。

依达拉奉(Ivabradine)是一种心脏频率调节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If电流从而降低窦房结自动节律性,从而能够降低心率。

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是一种抗血小板凝聚剂,可通过抑制ADP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相关研究,这种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依达拉奉可以通过降低心率来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从而降低心肌缺血。

心脏的缺血状态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依达拉奉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血压,减少心肌缺血,从而有效地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硫酸氢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阻止脑梗死的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并减少脑组织的水肿。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从而有效地减少脑梗死损伤面积,提高梗死区脑功能的恢复。

依达拉奉还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

脑梗死后,周围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重脑损伤。

依达拉奉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具有多种临床效果,包括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脑损伤面积,保护脑细胞,从而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种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脑梗死桥接治疗心得体会

脑梗死桥接治疗心得体会

脑梗死桥接治疗心得体会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组织的某一部位的血管阻塞,导致该区域缺血缺氧而引起脑组织坏死,占全部脑卒中的70%,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因此掌握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及正确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人就1年来收治的100例脑梗死病例做一系统分析,以探讨对本病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7-90岁,平均年58.5岁,伴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51例,2型糖尿病30例,心房纤颤9例,其他10例。

1.2分型及临床表现:采用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的Bamford分型,简便实用,具有极好的临床可操作性。

1.2.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三联征,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视空间障碍),对侧同向性偏肓,对侧偏瘫。

1.2.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表现上述三联征之二,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障碍较TACI局限。

1.2.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如①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②四肢瘫或交叉性感觉障碍;③双眼协调障碍,不伴长束征的小脑功障碍、孤立的视野缺失或皮质肓。

1.2.4腔隙性脑梗死(LACI):表现腔隙性综合征,常见如运动性轻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感觉运动性卒中和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性。

1.3辅助检查:①颅脑CT:全部病例首选CT检查,阳性率50%。

优点:可排除脑出血或其他占位性病变,缺点:超早期、小病灶及对颅后窝病灶不敏感;②MRI检查:入院即刻或24~48小内进行MRI检查,阳性率98%,MRI确诊高,优点:对小病灶及超早期病灶敏感,缺血即刻有改变,判决缺血半暗带,能区分新旧病灶,缺点:观察缺血欠理想;③化验血糖:空腹血糖>16.8mmol/L预后差;④BP>200/120mmHg或1.4治疗:①有溶栓适应症者在病后3-6h溶栓:尿激酶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1h内滴完,只用一次;②抗凝:奥扎格雷8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h内滴完,不主张所有病人全部抗凝;③抗血小板,不能溶栓者应尽快抗血小板治疗,如用肠溶阿司匹林100-150mg/1次,1次/d;④治疗基础病,如高压、2型糖尿病;⑤其他,对症抗自由基,防颅压、调脂防治并发症、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脑梗死。

阿加曲班(Alteplase)是一种合成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将血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恢复脑血管的通畅。

尤瑞克林(Urokinase)是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酶,能够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发挥纤溶作用。

近年来,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阿加曲班和尤瑞克林都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常用的纤溶药物。

阿加曲班主要通过激活纤溶选择性地溶解纤维蛋白,从而使血瘀消除,恢复脑血流灌注。

尤瑞克林则通过在血液中激活纤维蛋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恢复脑血流通。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阿加曲班相比,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尤瑞克林可以更好地促进血液纤溶,增加脑出血的溶解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研究还发现,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降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再梗死、肺栓塞等。

联合应用还可以缩短溶栓时间,促进血流恢复,减轻梗死面积,提高预后。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有出血倾向、近日有外科手术或外伤患者以及怀疑有颅内出血的患者,应当慎用或禁用。

药物治疗应在起病后尽早进行,通常在起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佳。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谨慎使用,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替罗非班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替罗非班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318•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March2021,Vol.33,No.3张体肺循环,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迅速改善呼吸困难与乏力等症状叫可以利钠利尿,降低血容量,增加尿量而不影响血肌酹水平;可以多环节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导致的心脏毒性。

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缓解能力,促进患者恢复叫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心功能、NT-proBNP及24h尿量改善更明显,这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加利尿效果,改善患者失代偿状态。

研究组治疗后炎症因子PCT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钠水平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治疗后机体损伤修复,改善心肌损伤,抑制炎性反应。

低钠血症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联合治疗患者血钠水平维持较为稳定指出其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状况,同时还能延缓心脏重塑,避免心肌增生肥厚,间质纤维化,降低远期病死率,而且无正性肌力和正性心率作用,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也不会弓I起心率失常叫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指出其治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常连庆,赵香芳,刘乃琴,等.新活素对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I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0(3):345-347.[2]周艺,王莹,何虹,等.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0z2):49.[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4]盖婉丽,梁云亮,吴琼.等.早期联合应用托拉塞米、托伐普坦及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8):971-974.977.[5]吴西娟,赵养俊.新活素联合地高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7(5):659-661.[6]赵东坡,孙小燕,冯倩,等.新活素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8,24(1):122-125.[7]徐建辉,李睿,李朋,等.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1):57-60.[8]张凤云.徐晤,王向东,等.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6):50-54.收稿日期=2020-12-25(本文编辑:孙海儿)替罗非班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徐国强,涂汉明,程超婵【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黄石;周峰;蒋腾;施洪超;周俊山;张颖冬【摘要】目的对比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13例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35例接受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再灌注率、预后良好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卒中相关肺炎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疗效、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成功再灌注率(92.3%VS.85.7%)、完全再灌注率(76.9%VS.65.7%)、预后良好率(mRS 0~2分)(61.5%VS.51.4%)、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4% VS.17.1%)、脑疝形成率(7.7%VS.11.4%)、卒中相关肺炎率(69.2% VS.65.7%)、死亡率(30.8% VS.34.3%)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较于直接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能明显减少取栓次数[单纯血管内治疗:2(1,3);桥接治疗:1.5(1,2),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桥接治疗在再通率及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但可以显著减少取栓次数,从而降低潜在颅内出血等风险并减少不良预后.【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3【总页数】5页(P166-170)【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疗效;安全性【作者】黄石;周峰;蒋腾;施洪超;周俊山;张颖冬【作者单位】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急性后循环梗死病情危重,若无法及时开通闭塞血管,高达80%患者预后不良[1]。

桥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桥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桥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桥脑梗塞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但是以下方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1. 急性期治疗:争取在3小时内进行血栓溶解(静脉注射rtPA)治疗,或者进行机械取出血栓(血管内治疗)。

2. 慢性期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加强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中草药等方法,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等作用。

4. 食疗:多吃水果蔬菜、粗杂粮、牛奶、蛋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盐、油和脂肪。

5. 康复训练:进行物理治疗、运动训练、语言康复等多种方法,帮助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

总之,桥脑梗塞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加强自我康复,以提高治疗效果。

桥接治疗

桥接治疗
• 患者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复视,继而意
识不清入院。行头部MRA显示椎基底动脉完全闭
塞,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右椎先天异常纤细,
左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上无显影,行机械开
通、支架拉栓、球囊扩张后,患者血流恢复,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肢体肌力恢复
,复视消失。
thanks
绿色通道意义重大:
•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年病死率10%,残疾率30%。 • 在4.5h时间窗内,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每减少15分 钟,在院死亡率、症状性出血风险降低4%,步行 离院率增加3%。 • 溶栓治疗每延迟20-30min,降低疗效达10%。 • 脑梗塞情况下,每分钟死亡190万个脑细胞。 • 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患者入院到开通血管的时间 ,从而挽救更多的脑细胞,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
时间就是大脑: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④双眼向一侧凝视; 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⑥眩晕伴呕吐; 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120
• 1张嘴 • 2只手 口角是否歪斜 一侧肢体是否无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塞
• 脑动脉血管堵塞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死亡 的过程。 • 可分为大血管堵塞和小血管堵塞。 • 尽早开通血管为治疗脑梗塞首选理念。 • 目前国际上推荐的首选治疗为静脉溶栓。 • 大血管堵塞静脉溶栓开通率低,颈内动脉闭塞 的再通率小于10%,大脑中动脉M1段的再通率 也不超过30%。 • 需要血管内治疗,机械开通血管来提高再通率。
桥接治疗定义:
• 急性脑梗塞患者从静脉途径应用药物溶栓同时 或继之从动脉途径行药物溶栓、经导管吸栓、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通常指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目的是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和改善预后。

以下是关于脑梗死双抗标准的一些建议:
1. 药物选择:常用的双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2. 用药时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双抗治疗。

这是因为脑梗死发生后,血小板会在梗死区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梗死面积扩大。

尽早开始双抗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

3. 持续时间:双抗治疗的持续时间因患者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患者,双抗治疗应持续数周至数月,然后逐渐过渡到单抗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如存在高危因素或梗死面积较大时,双抗治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4. 监测和调整:在双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双抗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脑梗死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接受双抗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治疗方案、风险和预期效果。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堵塞所导致的血脑屏障破坏或者脑组织水肿而造成的脑神经细胞死亡。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极为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挽救脑神经细胞和功能。

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这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奥扎格雷和依达拉奉这两种药物的特点。

奥扎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能够有效地减少再发脑梗死的风险。

而依达拉奉则是一种溶栓药物,主要用于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对脑梗死的患者来说,能够有效地恢复脑血流灌注,减少脑组织坏死。

奥扎格雷和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预防脑梗死的再发和恢复脑血流,进而减少脑组织的坏死。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再发脑梗死的风险降低了40%,而且在脑梗死后的脑血流灌注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还能够有效地减少脑梗死后的并发症。

脑梗死后常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脑出血等,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来说极为危险,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而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还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减少致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表明,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脑梗死的再发、恢复脑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种联合治疗,尽早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期最大限度地挽救脑神经细胞和功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脑血流不足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确保患者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脉搏和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2. 溶栓治疗:在确诊急性脑梗死后的4.5小时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注射血栓溶解药物溶解血栓,促进血液再灌注,以恢复脑组织功能。

3. 血管扩张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或介入手术,扩张梗死脑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4.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再形成。

5. 降低颅内压:通过给予呼吸支持、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方法,降低脑水肿、颅内压力。

6.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促进脑功能恢复和神经损伤修复。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决定。

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及早就医、尽早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流程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流程图:
1.疑似卒中患者(120转运或自行到院)需前往急诊科门诊。

2.急诊科门诊需要通知卒中救治小组人员(电话联系)。

3.卒中救治小组人员需要询问病史,建立静脉通道,病情评估,并完成基线NIHSS评分,完善ECG,头颅CT等检查和静脉血采样。

4.NIHSS≥8分的疑似脑血管主干闭塞患者(并同意桥接治疗)。

5.NIHSS﹤8分患者或者拒绝进入桥接治疗的NIHSS≥8分患不同意动静者:直接进入静脉溶栓流程脉溶栓者。

6.静脉溶栓同时启动血管内治疗,并通知介入小组(电话通知)。

7.静脉溶栓无效(患者家属同意血管内治疗)或者经多模影像评估为脑血管主干闭塞:转为血管内治疗流程。

8.在静脉使用rt-PA或尿激酶静脉溶栓同时,予以完善血管内治疗术前准备、视频谈话、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9.按内科专科治疗指南实施相关治疗,并注意调节血压、血糖及病因筛查、血管评估等。

10.动脉溶栓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必要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1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各项评分量表评估病情及疗效、进入NICU重症监护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0.2 5 4 〜丨. 6 9 8 ,P = 0 . 0 3 2 ) 、侧 支 循 环 (O R = 6 . 0 6 2 ,9 5 % C I = 丨.563 〜26.97 丨,P = 0 . 0 1 2 ) 、血 管 再 通 程 度 (O R = 0 . 0 9 1 ,
9 5 % C I = 0 . 0 2 4 〜 0 . 4 8 9 , P = 0 . 0 3 5 ) 和 E V T 术 前 I V T ( O R = 9 . 5 1 4 , 9 5 % C 丨= 1 . 8 3 2 〜 3 5 . 2 4 5 , P = 0 . 0 0 8 ) 是 急 性 缺 血
治疗。
【关 键 词 】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血 管 内 取 栓 术 ;静 脉 溶 栓 ;预后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4 3 . 3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8 - 7 9 4 X (2 0 2 1 )-06-0595-05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ridging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gnostic factors LLJ Xiaoxiao, XU L e i, SU Haobo, ZHAO Boxiang, GU Jianping, MIAO Zh.enfeL Department o f Oncology , Lianyungang Municipal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023, China
性 脑 卒 中 患 者 预 后 的 独 立 影 响 W 素 ,结 论 E V T 术前丨V T 可 改 善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患 者 预 后 。综 合 评 估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桥接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7(014)003
【总页数】1页(P163)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尽管脑血管远端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有效,但行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内溶栓(IVT)即桥接治疗是否优于单独行血管内治疗仍是热议焦点。

德国Göttingen医学院Maie等对血管内治疗前行IVT治疗与未行桥接治疗患者的再通率和预后功能进行了比较。

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急性前循环和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109例,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时和卒中后90 d进行随访评估,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分Ⅱb~Ⅲ级定义为再灌注成功。

109例患者中,81例(74%)动脉内治疗前行静脉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桥接治疗,28例(26%)只行动脉内治疗。

两组间从腹股沟置管至再灌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 min比50 min,P=0.657),但桥接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再灌注率(69例比15例, P=0.099)。

住院期间桥接组
NIHSS评分平均改善8分,而非桥接组平均改善2分。

出院患者mRS 0~2分(34例比5例;P=0.024),90 d mRS 0~2分(35例比6例;P=0.024),桥接组患者mRS功能改善更佳。

该研究显示,静脉给予rt-PA桥接动脉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尚需要进一步证实,并且需要明确能从桥接治疗中最大获益。

桥接支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及神经功能影响

桥接支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及神经功能影响

桥接支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及神经功能影响阿木吉尔图;周彦兵;张新晨;巴吐鲁呼【期刊名称】《新疆医学》【年(卷),期】2024(54)2【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桥接支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及神经功能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交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40例)、观察(4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直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基础,评定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0 d、20 d、30 d等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

根据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水平。

以改良Rankin量表为基础,评定并对比两组治疗后1 d、10 d、20 d、30 d等不同时间段Rankin评分。

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 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0 d、20 d、30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治疗前两组NSE等神经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等神经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1 d Rankin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0 d、20 d、30 d观察组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结论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方案优于直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同时逆转脑神经损伤,值得推广。

【总页数】4页(P144-147)【作者】阿木吉尔图;周彦兵;张新晨;巴吐鲁呼【作者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分析2.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3.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对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4.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新指南也采用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同时须权衡潜在增加的风险 和预期获益(Ⅱb/C)。 对于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指南首次引入急诊流程时间控制的概念, 把患者到院至用药时间(DNT)作为指南的重要内容。新指南指出, 对于适合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其治疗获益有时间依赖性,治疗 应尽快开始,到院至用药时间应在60min以内(Ⅰ/A)。
亡率降低4%,症状性出血风险降低4%,步行离院率增加3%。 如果OTT延误因此超过8分钟,就会抵消群体获益。
精选ppt
8
2013年美国指南的更新
发病3小时内者取消了年龄的限制。 对于以往指南认为不需要溶栓的轻型和症状逐渐好转的卒中患者,指
南也给予了明确治疗推荐。 对于以往认为是相对禁忌证的情况(既往3个月有大手术和心肌梗死
精选ppt
3
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
精选ppt
4
重要性-流行病学
目前现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 升(占卒中的85%),且有年轻化趋势
危害大: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抑郁症与血管性痴呆
精选ppt
5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IST-3研究(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双盲研 究,研究入选了从2000年5月至2011年7月共3035例患者,来自12个国 家156家中心。患者年龄80-90岁的占47%,90岁以上患者占7%;
华医学杂志》2014年7月15日第94卷第27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 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 时间窗限制(3-4.5小时),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能够 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治 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急性脑梗死的桥接治疗
神经内科 陶中海
精选ppt
1
脑血管病:全球第二位死因(1990)
病因 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
下呼吸道感染 腹泻性疾病
新生儿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结核 麻疹 交通事故 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肿瘤 疟疾 先天性疾病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总死亡或寿命损失年 (YLLs)的百分比
精选ppt
6
IST-3研究结果
治疗时间窗延长至6h后,短期(7天)的神经功能恶化以及死亡率显 著增加;
中长期(6,18个月)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中长期(6,18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80岁以上患者获益并未降低。 总的来说静脉溶栓更强调的是时间的观念,就是尽可能缩短时间。
精选ppt
7
近期一项58353例静脉溶栓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 在4.5h时间窗内,发病到治疗的时间(OTT)每降低15分钟,在院死
尽可能早的进行静脉溶栓,在静脉溶栓不 同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去明确是不是大 动脉的病变。
精选ppt
11
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包括急性期动脉溶栓,多模式动脉内机械 血管再通及其他血管内辅助治疗方式。
精选ppt
12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组制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全文刊登在《中
15
血管内治疗的禁忌症
(二)禁忌症 1、有出血性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2、6个月内有严重致残性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或颅
脑、脊柱手术史。 3、卒中时伴发癫痫。 4、血管闭塞的病因初步判定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如颅内动脉夹层。 5、患者存在可能影响神经和功能评估的精神或神经疾病病史。 6、可疑的脓毒性栓子或细菌性心内膜炎。 7、生存期预期< 90天。 8、已知颅内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静脉畸形
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以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 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取栓、血管 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术)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精选ppt
13
血管内治疗的现状
但在目标人群及时间窗选择、最佳治疗流程、远期获益等 方面尚缺乏肯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在相当长一 段时间内AIS血管内治疗可能仍将作为静脉溶栓禁忌或静 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种补充或补救性治疗手 段。
精选ppt
9
静脉溶栓的再通率
平常的静脉溶栓的确能看到很多大血管的病变 基底动脉的再通率只有30%左右 颈动脉末端的病变只有6%的再通率 颈总动脉只有27%左右的再通率 这些大血管的闭塞单用静脉溶栓实际上是不够的,单纯的静脉溶栓可
能不足以使病人获益。
精选ppt
10
脑梗死治疗的关键:血管再通和早期治疗
5
10
精选ppt
死亡 寿命损失年
2
在我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题
缺血性卒中(85%)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
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
住院期间终点事件评估是开放的,采用盲法评估6个月时患者情况。 是最大规模的溶栓RCT研究。 IST-3研究的溶栓时间窗为6小时。 入组患者的规则是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均不确定患者溶栓是否获益才纳
入研究,确定不获益或获益者均不进入此研究。 80岁以上的患者超过50%。 合并房颤、小卒中患者比例均比既往研究高。
精选ppt
14
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一)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临床诊断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功能症状持续30分钟以上且在治 疗前未缓解。
3、发病时间8小时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24小时。
适合动脉溶栓患者的时间窗:前循环发病6小时以内,后循环可酌情 延长至24小时(症状出现时间定义为患者能够被证实的最后正常时 间)。
4、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或低密 度影(前循环未超过大脑中动脉供பைடு நூலகம்区1/3,后循环未超过脑干体积 1/3)。
5、多模式或多时相(或单项)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CTA/MRA)检查证实责任大血管狭窄或闭塞。
6、患者或患者的法定代理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精选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